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你什么情绪,就什么命!(经典好文)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如心动则人妄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心妄动,则情绪生。如果你控制不了情绪,就一定会被情绪吞噬,带来诸般痛苦。
所以说,情绪,就是你的心魔。管好你的情绪,才能过好你的一生!
1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的情绪
《坛经》有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一念悲,则万物皆悲;一念喜,则万事同喜。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情绪。
禅宗有一则公案:
唐代高僧德山宣鉴禅师很是不解六祖所说的“顿悟”。
于是,他千里迢迢来到南方,想要找机会与龙潭崇信禅师一较高下。
一天夜里,崇信禅师问他:“夜已深了,怎么还不归去?”
宣鉴说:“天黑。”
于是,崇信递来一盏灯,宣鉴刚伸出手去,崇信就把灯吹灭了。
当下,宣鉴顿悟。人生不论在何种境地,最重要的,是点亮自己内心的灯,而不是去希冀别人给你一盏灯光。
一个心中满是负面情绪的人,即使外界亮如白昼,也丝毫照不亮内心的黑暗。
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失去理智;人在悲伤的时候,容易冲动。不论贫穷富贵,谁也抵挡不住情绪的侵略。
所以佛家常说:“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
真正的智者,懂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苏东坡仕途坎坷,曾被贬到一处贫穷落后的海岛,连个大夫都没有。但他却从不忧郁,而是笑谈道:“京城有多少病人命丧于医师之手啊,我太庆幸这里没有大夫了。”
所以,历经人生起落的苏轼,依旧能活得豁达自在。
人生在世,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生最好的修行!
2
控制情绪,就是控制你的心魔
《菜根谭》中说:“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
一切情绪,皆由心魔起。降服自己的心,则群魔退,情绪自然稳定。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位禅师途径某村庄时,村中的人对他言语很是不敬。禅师只是静静地听完,然后说:“谢谢你们来,不过我还在赶路,我必须尽快去下一个村子。”
“你们如果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等我明天回来后再告诉我。”
人们纷纷不解,疑惑道:“我们这么骂你,你怎么毫无反应?”
禅师笑着说:“如果十年前你这样说的话,也许我会有些反应。可十年后的我,已经不在被情绪所扰了,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情绪做反应,而是跟随自己的心念来做事。”
被情绪控制,你就是情绪的奴隶;控制情绪,才不会痛苦烦恼。
一个情绪不稳的人,人生注定是悲哀的。
六祖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生的烦恼痛苦,都是由自己内心产生的。情绪越失控,心魔就越兴奋。
所以说,你就是你的世界,你所想到的,就是你会经历到的。世上本无事,看开了,你就不会痛苦了!
你的情绪,影响着你的气场。你的情绪,就是你的一生!
3
情绪好了,命运都好了!
有句话叫:“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意思就是说内心波澜不惊,人就不会恐怖畏惧。同样的,你的情绪好了,人就不会受伤。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三个乞丐在一起聊天。
一个乞丐说:“你们看,我有十二只碗,我可以每天换着用,心情好的话用好碗;心情不好了就用坏碗,你们看我多富有!”
第二个乞丐就说:“你这算什么!我有十二张草席,我想铺几张就铺几张,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三个乞丐是个跛子,他小声说:“我没有那么富有,但我可是断了腿的,试问,有谁能比一个断了腿的乞丐更富有呢?”
话音刚落,一个妇人路过,看着瘸腿的乞丐心生怜悯,往他的身旁丢下钱财后走了。
只要换一个想法,瘸腿就不一定是坏事。所以,这世间的烦恼,都只存在于自己的不良情绪中。

《坛经》告诉我们:“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人的情绪是能转换的,情绪一变,万事皆不同。
有位哲人说:“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当你的心中是快乐的,那你的人生就一定是一顺百顺的!

你什么情绪,就什么命!(经典好文)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如心动则人妄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心妄动,则情绪生。如果你控制不了情绪,就一定会被情绪吞噬,带来诸般痛苦。
所以说,情绪,就是你的心魔。管好你的情绪,才能过好你的一生!
1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的情绪
《坛经》有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一念悲,则万物皆悲;一念喜,则万事同喜。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情绪。
禅宗有一则公案:
唐代高僧德山宣鉴禅师很是不解六祖所说的“顿悟”。
于是,他千里迢迢来到南方,想要找机会与龙潭崇信禅师一较高下。
一天夜里,崇信禅师问他:“夜已深了,怎么还不归去?”
宣鉴说:“天黑。”
于是,崇信递来一盏灯,宣鉴刚伸出手去,崇信就把灯吹灭了。
当下,宣鉴顿悟。人生不论在何种境地,最重要的,是点亮自己内心的灯,而不是去希冀别人给你一盏灯光。
一个心中满是负面情绪的人,即使外界亮如白昼,也丝毫照不亮内心的黑暗。
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失去理智;人在悲伤的时候,容易冲动。不论贫穷富贵,谁也抵挡不住情绪的侵略。
所以佛家常说:“向外做功夫,总是痴顽汉。”
真正的智者,懂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苏东坡仕途坎坷,曾被贬到一处贫穷落后的海岛,连个大夫都没有。但他却从不忧郁,而是笑谈道:“京城有多少病人命丧于医师之手啊,我太庆幸这里没有大夫了。”
所以,历经人生起落的苏轼,依旧能活得豁达自在。
人生在世,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生最好的修行!
2
控制情绪,就是控制你的心魔
《菜根谭》中说:“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
一切情绪,皆由心魔起。降服自己的心,则群魔退,情绪自然稳定。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位禅师途径某村庄时,村中的人对他言语很是不敬。禅师只是静静地听完,然后说:“谢谢你们来,不过我还在赶路,我必须尽快去下一个村子。”
“你们如果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等我明天回来后再告诉我。”
人们纷纷不解,疑惑道:“我们这么骂你,你怎么毫无反应?”
禅师笑着说:“如果十年前你这样说的话,也许我会有些反应。可十年后的我,已经不在被情绪所扰了,我不再跟随别人的情绪做反应,而是跟随自己的心念来做事。”
被情绪控制,你就是情绪的奴隶;控制情绪,才不会痛苦烦恼。
一个情绪不稳的人,人生注定是悲哀的。
六祖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生的烦恼痛苦,都是由自己内心产生的。情绪越失控,心魔就越兴奋。
所以说,你就是你的世界,你所想到的,就是你会经历到的。世上本无事,看开了,你就不会痛苦了!
你的情绪,影响着你的气场。你的情绪,就是你的一生!
3
情绪好了,命运都好了!
有句话叫:“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意思就是说内心波澜不惊,人就不会恐怖畏惧。同样的,你的情绪好了,人就不会受伤。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三个乞丐在一起聊天。
一个乞丐说:“你们看,我有十二只碗,我可以每天换着用,心情好的话用好碗;心情不好了就用坏碗,你们看我多富有!”
第二个乞丐就说:“你这算什么!我有十二张草席,我想铺几张就铺几张,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三个乞丐是个跛子,他小声说:“我没有那么富有,但我可是断了腿的,试问,有谁能比一个断了腿的乞丐更富有呢?”
话音刚落,一个妇人路过,看着瘸腿的乞丐心生怜悯,往他的身旁丢下钱财后走了。
只要换一个想法,瘸腿就不一定是坏事。所以,这世间的烦恼,都只存在于自己的不良情绪中。

《坛经》告诉我们:“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人的情绪是能转换的,情绪一变,万事皆不同。
有位哲人说:“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当你的心中是快乐的,那你的人生就一定是一顺百顺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想追求一个好的一个居住体验,同时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的话,那么凤凰层当然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想追求一个好的一个居住体验,同时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的话,那么凤凰层
  • (刘晓猫)4.婚姻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成长,互相照顾互相取悦很有必要,和你是男是女没关系,归根到底你得先是个人,是人就要合乎人性。(兔子军团主唱)3.在情感中要耐心
  • 在斜土路看到另一个hs小亭子那儿也有很多人在排队,路过时正好听到队伍中的争执(有时那些好意帮人的反而就如图5中孔子所说的“不够坦直”),这么闷热的天气,那些人为
  • 颠倒分别,诸法有无,是实非实,是生非生:「颠倒分别」就是「以因缘有,从颠倒生」。不是,不想联系,实在是人生残酷,时空变幻,你我再无交集,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
  • 纵观男子组的比赛,五位种子丁浩与芈昱廷未能晋级,谢科以小分之差落选,也就是最年少的丁浩和谢科两位零零后未能入选,颇为可惜,说明棋界一流棋手厚度还存,但新锐上升速
  • 但是当年的张馨予确是以身材火辣而著称,在结婚之情更是绯闻不断,即便是与李晨恋爱期间也绯闻不止,现在终于尘埃落定,希望她永远幸福。提起火辣的身材,人们首先想到的一
  • 佛陀是周遍的,没有过去和现在的区别,你念佛的心咒,就能跟祂老人家在一起。所以学佛最主要的就是要受用佛法,佛法的任何一丁点你受用到了,都是不一样的。
  • #模型值得买# 应该是近期最值的一套万代星战模型了,最大优点是素组就很好看,无需涂装……万代-星球大战:绝地归来 载具模型4款合集 透明版包括了1/144的X翼
  • 整身裙装白色系颜色的选择自然会将杨幂的形象变得很纯洁,不过在开叉设计的帮助下她那纯洁形象中又多出一份超级撩人的美。杨幂所穿的这条牛仔热裤也称得上是非常经典的女坦
  • 【北安法院:兆麟小学师生走进“法治第二课堂”】为切实做好新时代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北安法院少年法庭充分发挥法院第二课堂作用,活化法治副校长进课堂活动形式,6
  • 安二哥死的那场戏,我哭的像个傻子,为了控制情绪咬着自己的手,他明明说过,答应她的事他一定会做到,可是这一次他食言了,他明明答应她等到了吴兴什么都听她的,他在小
  • 也是直到今天我才恍惚发现,原来不知不觉我喜欢你已经一年了,我的三分钟热度在你前面好像失了效,真的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大概会喜欢你很久很久吧,现在看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今年5月中岛内疫情恶化后,有舆论指出,所谓“防疫优等生”的自诩才是当局吹出的最大“泡泡”其中尤为奇葩的,是自产疫苗“高端”的前前后后,是是非非。今年5月中岛内疫
  • 04种牙矫牙对一生的转变01前牙单颗种植,牙口好身体好,拥有自信笑容02牙齿矫正,改变牙齿突出,改善咬合03爱顿口腔全国连锁品牌 知名种植矫正专家联合会诊04
  • 【享受一家人的自在选择】不管是妈妈的广场舞、爸爸的太极拳,还是宝宝的亲子课,FITURE FORCE明星教练匠心录制的16+大类专题课、品牌联名课、专题直播课,
  •  【星云大师全集3】六祖坛经讲话 机缘品第七 问题讲解 (7) 作者:星云大师 2019/3/24 (八)玄策如何引导永嘉禅师和智隍禅师 归入六祖大师的门下?
  • 送给大学毕业生们:个人的选择这是一生当中你的事业的一朵朵浪花,但是浪花是否有价值,那就看你选择的方向如何。姓名一是喊,二是写,喊出来的是咒,写出来的是符,再加上
  • 而在近期的《延禧攻略》中,佘诗曼扮演的反派娴妃也是让观众们十分惊喜,那种内敛绵里藏针的形象,换个人绝对做不到像佘诗曼这样精彩。不是所有爆红的作品从制作上来说
  • 考古小队里有一个愚人众,他看到盐盏和盐尺的时候,就出言不逊,说这是不值钱的东西,还讥讽盐之魔神“寒酸”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钟离肉眼可见的非常生气,因为这个愚人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