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卷六

【阴阳大论第七】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顺也。故清阳在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者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者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病则热,阳病则寒(《素问》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风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生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故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此阴阳之变也。

夫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息粗,为之后闷(《素问》作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闷,腹胀死,耐冬不耐夏。阴盛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耐夏不耐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曰:调此二者奈何?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也;不知用此,则早衰矣。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手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暴风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矣。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则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光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病所苦。观权衡视规矩,而知病所生。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则无过,以诊则无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可刺而己,其盛也,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君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实宜掣之引之。阴从右,阴从左(《素问》作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以气之多少逆顺,皆为厥。有余者,厥也。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癫疾,求阳不得,求之于阴(《素问》作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目。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阴阳皆绝,期在孟春。冬三月之病,病合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于春(《素问》作始春)。;春之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曰,阴阳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道家元气论#:元气是生命之源泉,是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基础!
1、“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元,通“原”,“始也”(《说文》),指天地万物之本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战国时期宋钘、尹文的“精气说”(即“气一元论”),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及北宋张载所倡之“元气本体论”。

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消亡等现象。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气学说作为一种自然观,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因为人的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故元气学说在对天、地、人万物的生成和各种自然现象作唯物主义解释的同时,还对人类生命的起源以及有关生理现象提出了朴素的见解。

基于元气学说的对人类生命的认识,即是“元气论”。元气论对中医学、丹道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人身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存在于体内维护生命活动的本源物质。《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此即指元气而言,故元气广义简称为“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允身者也”,此气源于先天而养于后天,但狭义又专指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在古典气功文献中,常把此“气”字写作“炁”,以示与后天之“气”的区别。

2、元气论认为,元气是人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基础,“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元气也是生命之源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生命活动的过程,即是元气的消长变化及升降出入运动。“人之生此由乎气”(景岳全书),“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

由此可见,元气的盛衰聚散及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老病死。元气充足、运行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障;元气不足或气机失调,则为致病之因,故有“百病皆生于气”、“元气虚为致病之本”之说。因此防病治病也应以调护元气为本,善养生者更应正视护养此气。故张介宾说:“盖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类经·运气类》)。

元气藏之于肾而化生元精,系于命门而为肾间动气,其变化为用,一分为二而为元阴、元阳,实为性命之本、造化之机。元气虽藏之于下,而其用则布护周身,脏腑之机能全赖此气之运转,故徐灵胎说:“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
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七节之劳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皆赖此也”(《医学源流论》)。元气之所行,与任督二脉关系至密。元气根之于肾而行于任督,故李时珍说:“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奇经八脉考》)。

元气虽化生于先天父母之精,但必须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所以与脾胃又密切相关,故李东垣说:“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内外伤辨惑论》)。

3、丹道学中所言元气,多指先天之“炁”。此“炁”形成于受胎之先,先天细细蕴蕴,生于无形,又谓“原始祖炁”,是推动胎儿内呼吸(潜气内转)的循环动力;在人出生后,即“炁落丹田”,成为启动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并司理后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

丹道学中所指先天之“炁”是潜藏的内气,而后天之“气”则着重指形于呼吸之气(外呼吸),故《入药镜》注:“藏则为惹,形则为气”。在人体,先天之“炁”与后天之“气”密不可分。出生后“炁落丹田”,为“呼吸之根”,人在进行呼吸活动时,“先天元始祖炁未尝不充溢其中。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一炁之流行;非先天之炁,无以为后天一气之主宰”(《入药镜》注)。

内丹学中要求气贯丹田,即以后天之“气”接引先天之“炁”,发动任、督循环,以达到所谓“再立胎息”的效果。《入药镜》听说:“先天惹,后天气,得之者,常如醉。”即指气功状态中二气混合,呼吸绵绵,任督循环,身心酣畅的自我体验。

古代先贤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气功锻炼可以充实元气、调理气机,以达治病强身之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家们却以“元气论”为理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整套行气、养气的方法,以培补元气、调畅气机,有力地推动了丹道学的发展。
元气论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生命观,对中医学、丹道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元气的实质到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是一个尚未完全揭晓的谜。近年来有人对元气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如有人从控制论的角度,认为元气与信息同样具有传递、保存、交换的共同特征,人体通过元气的调控作用,以维持内环境及内外环境间的阴阳平衡:有人从“场”论角度,认为元气是一种“动态的生物场”,这种“场”非常活跃,虽看不见、摸不到,但其可产生感觉,能联系调节机体内外环境,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协调;有人从能量的角度,提出“电子激发能假说”,认为激发态分子可通过共振转移,将激发能传给别的分子,这一过程就是所谓“行气”。

还有人认为,气是一种微粒流,其直径小于60±2微米,某些还带行正负电荷;辐射场摄影能提供内气的指标,说明内气存在于生命之中,并随着生命条件的转化而改变,电量辉光即是内气存在的表现。

尽管目前对元气的研究还比较粗疏,很多问题尚有待深入,但实践证明,进一步探讨元气的实质,不仅是传统的中医学、丹道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揭开人类生命的奥秘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外经微言》选
歧伯天师传、陈士铎述

《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
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
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
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
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
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
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
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
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天人寿夭篇》
  伯高太师问岐伯曰:
余闻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厚薄,可分寿天然乎?
岐伯曰:
人有形则有气,有气则有骨,有骨则有肉,有肉则有皮。形必与气相合也,皮必与肉相称也,气血经络必与形相配也。
形充而皮肤缓者寿,形充而皮肤急者夭。
形充而脉坚大者,气血之顺也,顺则寿。形充而脉小弱者,气血之衰也,衰则危。
形充而颧不起者,肉胜于骨也,骨大则寿,骨小则夭。
形充而大肉䐃坚有分理者,皮胜于肉也,肉疏则夭,肉坚则寿。
形充而大肉无分理者,皮仅包乎肉也,肉厚寿,肉脆夭。此天生,人不可强也,故见则定人寿夭,即可测人生死矣。
少师问曰:诚若师言,人之寿夭、天定之矣,无豫于人乎?
岐伯曰:
寿夭定于天,挽回天命者人也。寿夭听于天,戕贼其形骸,泻泄其精髓,耗散其气血,不必至天数而先夭者,天不任咎也。
少师曰:天可回乎?
岐伯曰:
天不可回,而夭可节也。节天之有余,补人之不足,不亦善全其天命乎。
伯高太师闻之曰:
岐天师真善言天也。世人贼天之不足,乌能留人之有余哉。
少师曰:
伯高非知在人之夭者乎。在天之夭,难回也。在人之夭,易延也。吾亦修吾之天,以全天命乎。
  陈远公曰:
天之夭难延,人之夭易延。亦训世延人之夭也。伯高之论,因天师之教而推广之,不可轻天师而重伯高也。
红铅损益篇》
  容成问曰:方士采红铅接命,可为训乎?
岐天师曰:慎欲者采之,服食延寿;纵欲者釆之,服食丧躯。
容成曰:人能慎欲,命自可延,何藉红铅乎?
岐伯曰:红铅延景丹也。
容成曰:
红铅者,天癸水也。虽包阴阳之水火,溢满于外则水火之气尽消矣,何以接命乎?
岐伯曰:
公之言,论天癸则可,非论首经之红铅也。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
容成曰:善。
陈远公曰:

红铅何益于人,讲无益而成有益者,辨其既济之理也。谁谓方士非恃之以接命哉。
骨阴篇》
  鸟师问于岐伯曰:婴儿初生,无膝盖骨,何也?
岐伯曰:婴儿初生,不止无膝盖骨也,囟骨、耳后完骨皆无之。
鸟师曰:何故也?
岐伯曰:
阴气不足也。阴气者,真阴之气也。婴儿纯阳无阴,食母乳而阴乃生,阴生而囟骨,耳后完骨、膝盖骨生矣。生则儿寿,不生则天。
鸟师曰:其不生何也?
岐伯曰:
三骨属阴,得阴则生,然亦必阳旺而长也。婴儿阳气不足,食母乳而三骨不生,其先天之阳气亏也。阳气先漓,先天已居于缺陷,食母之乳补后天而无余,此三骨之所以不生也。三骨不生又焉能延龄乎!
鸟师曰:三骨缺一,亦能生乎?
岐伯曰:缺一则不全乎其人矣。
鸟师曰:请悉言之。
岐伯曰:
囟门不合则脑髓空也;完骨不长则肾宫虚也;膝盖不生则双足软也。脑髓空则风易入矣;肾宫虚则听失聪矣;双足软则颠仆多矣。
鸟师曰:吾见三骨不全亦有延龄者,又何故欤?
岐伯曰:
三者之中,惟耳无完骨者亦有延龄,然而疾病不能无也。若囟门不合、膝盖不生,吾未见有生者。盖孤阳无阴也。
  陈远公曰:

孤阳无阴,人则不生,则阴为阳之天也。无阴者,无阳也。阳生于阴之中,阴长于阳之外,有三骨者,得阴阳之全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发货】付款后48小时内发货! 【发货】付款后48小时内发货!
  •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土木工程、环境科学、金融经济、物理专业的小伙伴,一起聊一聊他们是怎么选专业的,有哪些考量因素,自己的专业是“天坑”还是“真香”。時間:2022
  • 又是忙碌的一天:六点四十起床,七点出门赶到公司拿笔记本电脑,打的七点三十赶到绿心路口子,坐同事顺风车到昭光,开启第二期站长站培训。后又进行员工守则的授课,忙完有
  • 【22考研 | 双非中难度较大的9所院校(二)】[微风]东北财经大学位列全国五大财经类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
  • 在这样一个物质的,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所需的,亦是风雨过处,仍然有属于平凡人的风骨,依然可以有人“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依然可以有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刚刚回来的路上看到两家干洗店,想进去问问洗个短款羽绒服多少钱,然后先进了一家有小猫咪的店,阿姨说得拿过来看才定价,其实我本来更偏向另一家牌子看起来很豪华的店来着
  • 现在临近睡觉,又开始躺平玩耍了~我下床关灯,顺便怀着“嗔怪”的情绪小踢了它一脚骂:“你都多大了!早上起来我躺在床上用了几分钟回忆梦里的场景…[裂开]emmm「一
  • #小杭夜聊#送福利啦‼️首次关注公众号的新用户‼️转发此条动态到自己朋友圈(无分组,无屏蔽)推荐25位女性好友➕我即可免费包邮领取Tom Ford 汤姆福特TF
  • (真的很怕自己猝死[笑cry][笑cry])其实大家聊的天南地北,五花八门。莫名觉得自己到现在为止的人生真是太苍白太无趣了。
  • 5.营养缺乏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皮肤病,还可能影响犬猫整体的身体机能。#养宠助手# #维斯康# 犬猫的皮肤结构组成:1.表皮层:表皮层形成了皮肤的
  • 设定不新颖但代入感好强,家庭吵架那一段真的太太太真实了,父亲摔东西那一下我仿佛身临其境,条件反射般开始紧张……2.女主人设乐观坚强,充满韧劲,是单纯也同样是“心
  • 拿证啦[送花花][赢牛奶]一个小插曲:前天看公告说今天可以领教资了 报名的时候填的是自取今天上午还去了一趟教育局 工作人员说不能自取了 都给邮寄 白跑一趟本以为
  • [打call][打call]今天8h算是摆小烂了所以下午和妈妈去办了个流量卡 买了烤鱿鱼烤鳕鱼[偷笑]一立秋就是不一样 今天凉飕飕地晚上回来差点冻死[生病]可惜
  • 用爱驻守甜蜜回忆用心关爱身边群体 曾经有人和我说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对的人  就会觉得他为你打开了一扇门  你会看到之前没有见过的 另一个奇妙的世界品味幸
  • 有种人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他们的主要特点,并不是特别好动或者好静,而是在两种模式之间转换起来比较费劲(特别是从在家宅到出来嗨)也就是“社交启动值”比较高。白羊座
  • 看得我嘴角咧到耳后根[awsl][awsl]#肖战顾魏# 真的太苏了,快快实现一户一魏啊[哇][哇][哇]#肖战余生请多指教##肖战顾魏# xz#肖战余生请多指
  • 而且这种算法,有害无益,不仅状态不稳定,时准时不准,更重要的,会直接导向宿命论,认为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注定的,人力无法丝毫改变。以做官为例,如果一个人的
  • 「SHAKU·爍」正是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去处,有好菜,有好酒,华灯初上,等着你来。微酸又有点甜甜的口味绝了▪️地狱拉面我真的是一直喜欢吃日料里的各种拉面,简直就是
  • 其实最近过得还是挺轻松的,没有介意自己胖成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样还是不错,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身边还有很多朋友相陪,知道自己瘦了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也不怕自己好胖,实
  • #宝宝的少女心# [心](两个人的晚餐)傍晚开着车车带着红豆去了趟麦德龙采购食材,这个螃蟹真是没买#宝宝的少女心# 好,蟹黄特少全是稀的…还卖58一只真是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