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历史上的今日# 现代分析哲学的奠基者之一、“斜杠学者”伯特兰·罗素诞辰150周年。作为数学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又是教育实验者、流俗反抗者、和平主义者,罗素集多重身份于一身,在各个领域建树非凡。

这本#牛津通识读本# 呈现了罗素的两种面貌:一方面,作为通俗意义上的圣贤和人类导师,他那漫长、丰富,激荡起伏的一生;另一方面,作为学术专业意义上的哲学家,他在数学-逻辑和哲学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所立下的清晰路标。读完这本书,你将读懂一个完整而立体的罗素,以及他一生在各个领域的非凡成就。
https://t.cn/A6ifayiF

互联网平台的深坑有几个你没踩过?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既是主演也是导演,还是制片、剪辑即发行人,可谓每个人都集多重身份于一体

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勃兴,及短视频的兴起,让更多人有了参与的基础,即兴发挥➕剧本加持,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参与兴致勃勃

可是这里休闲娱乐之余,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毒鸡汤、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各种各样的坑你没商量

这里许多平台为了吸引更多日活用户,想方设法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坑️

有挂小黄车
有推广赚佣金
有流量分佣
有巨量星图
有歌曲推广
有图文带货
有全民任务
……
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可是,当所有网民一脚踏进之后

发现都是套路

当你的作品要上热门的时候,平台突然给你个提示“不适合推荐”

当你快达到爆款的时候,平台又来个提示“违规了”

网友就纳闷了【既然不适合推荐,既然违规了,你平台干什么还让这些作品审核通过,还让这些作品上热门,还让这些作品成为爆款】

所以,这里的猫腻不言自明“平台在耍流氓”,不想支付创作者酬劳,把创作者的酬劳给贪墨了!

这种流氓行为,各大平台都有,各大主流与非主流平台都有,各大门户与非门户平台也都有

这也就直接导致网络坑️深冤大头多,所有的参与者都成了平台的韭菜花,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老网民几乎都被平台过,新网民正走在被的路上

不知道评论区里的你被过几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阴身亡者的情况并非都相同,所以生者不妨随个人的知见来为他们办理资生的物具。现在由于亡故的人现形来示现,足以证明佛陀没有说谎,果报确实是有的,因此不但善人更加努
  • 而基于消费数据的缺乏和传统零售体系的落后,传统链路中研发、生产、服务的迭代远落后于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升级的需求变化——最直观的表现是,传统企家具设计考虑更多的是
  • [笑cry]梦见在高中的教室上初中老师的历史课,同学却是公司同事……老师在写板书,我和左右两边的同学偷偷聊天说,初中老师的课是我整个学生时代上过最有趣生动也容易
  • 我想着等我考上研,就带你去见父母,我希望爱我的妈妈也一样爱你。上次去新疆找你大概是半个月前,我从南京坐了七个小时飞机,凌晨十一点到喀什,以前每年寒假我都会去你的
  • 武汉协和整形美容医院门诊部将安排春节期间拆线、换药时间:2月11日(除夕)--2月17日(初六)上午8:00--11:00,联系电话:027-8572645
  • #和小徐的恋爱日记# 第49天理科的人,实在不太懂浪漫,最拿手的还是自己的专业,那来两句中药情话吧对待你呢,像辛夷,要整个包起来才好,最好是包在我怀里,又不像辛
  • ”真正的尊严和体面来自人的自律,讲规矩有德行,是品格的说服力,而不是外在的金钱、权势的堆砌,清贫寒酸不怕,心中有规矩,做人做事讲诚信、重气节才能赢得尊重。其精髓
  • 而这一次的签运虽然看上去还可以,但一方面赛制的改变增加了不确定性,每一个对手都不可小觑,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人员不整等原因,女篮备战的难度要比以往更大。据女篮主帅
  • 今天装了一盒蛋黄酥和一盒桃酥去给姑姑尝尝,陶波波和王博博都喜欢,嘴可甜“姨孃你的头发好香哦”“明锦姐姐我还是闻到了好香哦”/:脂肪每日正常营业过年倒计时啦,你们
  • 心存善意,我们就一定能收获到活着的意义;摒弃善意,我们的生命将新华都多喝点红酒会暗淡舍业个号无光,注定是匆匆人世走一遭,留不下一丝美好。一岁了、一岁了,我们一岁
  • 搅拌,就是我们俗称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面筋形成,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我必须说一下面筋形成过程以及它在面包制作中所起的作用: 面筋是小麦蛋白质构成的
  • 而站在医院角度是客户有需求我只是合法合规提供一定帮助罢了,至于是不是网贷是不是高中生和我没关系,我也管不住。他也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变成单亲爸爸后十分辛苦,一边当
  • 真正的包容,是不拘小节,能看到更高远的利益,趋利避害。其实,人生之初,本就纯洁无瑕,只不过有的人过多索求,欲壑难填,才导致了人生悲剧。
  • 哦我的老伙计你知道朴智旻吗❤️看在上帝的份上我来为你科普一下❗#朴智旻南韩宠儿#这样的知识就像手机没电就要充电一样众所周知❤️如果你不知道#朴智旻可爱#那么你没
  • #暴力催收# #催收# #p2p网贷# #p2p# #p2p平台# #逾期# #网贷逾期# #信用卡# #网贷上岸#今天扩关扩到了好多龟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到
  • 孔子一生凄凄惶惶,到六十多岁还希望到楚国做官,为了显示决心,他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看样子是不可能隐居的。我一生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
  • 把时间留给一杯春茶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春之季在于春茶“绿茶选清明前的是最好的绿茶就是要在春天挑茶芽,茶芽是茶树营养最丰富的芽心部位。我爱美食旅行书画,陈先生爱家爱
  •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罗8:38】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
  • 就如同中国的传国玉玺一样,它们被视为日本的传国至宝,也是天皇的信物。不过,三大神器的身上被赋予的神圣太过权威,衍生出来的神话故事也太过迷幻,所以没人愿意去触碰这
  • #刘亦菲二次元粉发#好想我那高贵优雅、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天真善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