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云庵真净禅师《法语》

在洞山受请。众请小参。师云。新丰古洞。万迭争攒。悟本真宗。千林竞簇。古今胜地。佛事常兴。所以昔日悟本大师有时提唱。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复喝一喝。云。犹有者个去就在。诸德。祇如大师道。犹作者个去就在。且道意作么生。还知落处么。丛林中多有商量者。有底道。闻佛闻法。似生冤家。况更有归仗处。故遭悟本大师检点。有底道。悟本祇要人休歇去。有底道。悟本祇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似与么匹配。又何曾梦见他古人。既不如是。又且如何。诸德。此个事大须子细。不可粗心。一等参禅。穷教到底。宗门中千差万别。隐显殊途。唯大智方明。降兹已往。莫测涯际。而今多是抱不哭孩儿。打净洁毬子。把[缆-(罩-卓)]放船。抱桥柱澡洗。彼此丈夫。阿谁无分。若便明去。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入火不烧。入水不溺。于一切处不留。一切处成就。灵光独耀。烜赫殊分。可谓荡荡乎。落落乎。张起济岸帆。拨动渡人舟。于生死海内。白浪堆中。出没去来。逍遥自在。乃喝云。从他谤。任他非。雨中兼箬笠蓑衣。而今暂别海门月。鱼且向市归。下座。

  

  
在圣寿开堂。众官烧香。宣䟽至。白槌竟。师良久。乃云。会么。少室峰前曾示此。高安滩上复谁传。会中若有仙陀客。莫学神光废九年。遂喝云。有疑请问。 

僧问。有一人欲出长安。有一人欲入长安。未审那个在先。 

师云。多少人疑着。 

进云。不许夜行。 

师云。蚊子锥铁牛。 

进云。山顶老猿啼古木。渡头新雁下平沙。 

师云。长安人已入。你合作么生。 

进云。春日华山青。 

师云。者僧虽然后生。却可与商量。 

问。新丰胜刹。古佛道场。侯伯请师。愿垂方便。 

师云。耀古腾今。 

进云。此莫是和尚为人处也无。 

师云。将谓是古佛道中人。 

进云。洞山境色重添翠。悟本玄风复振清。 

师云。有甚了期。

复云。问话且止。言多道远。然则通人分上。无可不可。问答纵横。何是何非。不二门开。一道清净。所以古人云。道无不在。触事而真。心若不邪。所为自正。正觉之道。得在乎心。不在乎言。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去来今。今日一会。法法本然。心心本佛。官也私也。僧也俗也。智也愚也。凡也圣也。天也地也。悟则事同一家。迷乃万别千差。差之毫。失之千里。遂拈拂子召大众云。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僧问。昔日梵王请佛。盖为群迷。今朝相公请师。当为何事。

师云。看。

进云。与么则灵山一会。今日亲闻。

师云。闻底事作么生。

进云。大众证明。

师云。错。

问。远离洞山丈室。已坐报宁道场。如何是不动尊。

师云。东西南北。

进云。一言已布王官耳。吾道今朝得再昌。

师云。大家在者里。 

进云。相公证明。学人礼谢。问。昔日李公登药峤。云在青天水在瓶。今日丞相请师。未审有何言句。

师云。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 

进云。与么则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师云。重迭关山路。进云。洎乎蹉过。

师云。不少也。 

僧问。曹溪一路。阖国人闻。报宁一路。什么人闻。

师云。天下人闻。

进云。莫是和尚为人处也无。

师云。且得你承当。

进云。作家宗师。

师云。一任阇黎卜度。

复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因缘自会。大众。今日一会要知么。是大众成佛时节。净缘际会。大丞相荆国公及判府左丞。施宅舍园林。为佛刹禅门。固请大善知识开演西来祖道。所以教外别传。直指大众。即心见性成佛。大众信得及么。若自信得及。即知自性本来作佛。纵有未信。亦当成佛。但为迷来日久。一乍闻说。诚难取信。以至古今天下善知识.一切禅道.一切语言。亦是善知识自佛性中流出建立。而流出者是本。佛性是末。近代佛法可伤。多弃本逐末。背正投邪。但认古人一切言一为禅为道。有甚干涉。直是达磨西来。亦无禅可传。唯只要大众自悟自成佛。自建立一切禅道。况神通变化。众生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如今人多是外求。盖根本自无所悟。一向客作。数他人珍宝。都是虚妄。终不免生死流转。 大众。今二相公特建此大道场。作大佛事。出大众生死流转。复大众本来广大。寂灭妙心。开发本来神通大光明正法眼藏。但迷则长居凡下。悟则即今圣贤。大众。言多去道转远。笑他明眼道人。众中莫有明眼道人么。今时佛法混滥。要分邪正。使大众不堕邪见。作人天正眼。有么。良久。云。我终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下座。

 

  
因请主事上堂。祖师门下。灯灯相续。心心相印。一灯灭而一灯然。一心隐而一心照。故万般之事。须藉心明。心若不明。是事失准。诸禅德。要不失准么。僧堂里大家着力。

  
上堂。日出心光曜。天阴性地昏。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直饶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廓彻十方自性境界。触事全真。若透不过。眼不开。俱属胜量。己见愚故。菩萨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所以若论此事。实谓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乃喝云。向下文长。

  

上堂。举。临济一日与普化在施主家斋。济云。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为复是神通妙用。法尔如然。化便踏倒卓子。济云。得即得。太粗生。化云。者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至明日又去一家斋。济又问。昨日供养何似今日。化又踏倒卓子。济云。得即得。太粗生。化云。瞎汉。佛法说甚粗细。师云。古人一等参禅。悟得脱洒。见处明白。得用便用。不在拟议之间。何也。为他无佛法知见为碍。而今莫有无佛法为碍者么。良久。喝云。设有。又打在无事甲里。

  

论释《法相宗》

(第四十二段)

四、法相宗:

又名<唯实宗>。 此宗祖庭为西安大慈恩寺、开宗祖师是唐代玄奘大师。大师为法驱弛,前往西域,历尽千辛万苦,才得以到达印度,大师到印度主要是想学唯识瑜伽。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后,无著菩萨升兜率天,请弥勒菩萨降世传授此论。弥勒菩萨讲法时,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十分神秘。这本论只在“西天竺”流传(印度方位在中国之西、古时名西天竺),而未能传到中国来,所以玄奘大师特地前去求取此论。

玄奘大师到印度后,依戒贤和尚为师,当地尊称戒贤和尚为正法藏,居那兰陀寺,座下有万多名学徒,但玄奘大师拜戒贤和尚为师后,因聪颖异常,排位在上首十人之列。大师在戒贤和尚处学《瑜伽师地论》,共历时五年之久,直到他回到长安,往返之间已经过了十七年。

玄奘大师传法给窥基大师,窥基大师是唐朝开国元老尉迟敬德的侄子,依从玄奘大师出家,由于他天资聪敏,深得玄奘大师之道。玄奘大师译瑜伽论时,其间有人去偷听,回去后也照样宣讲一番,门人告知大师,大师说:“他虽能讲,但未能通达《因明学》,所讲不足取。”大师以《因明学》传授给窥基大师,窥基大师善用“三支比量法”,演讲时,能立能破,那盗法者就自然不如他,也就不足取了。

因明之“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因明之“明”指显明、知识、学问。因明初为佛家论义之方便法,是佛教用来诠释哲学思想的形式方法,是义学一门的重要科目和论辩方式,主要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在佛家因明产生之前,古代印度已有的学问一般称之为正理,正理思想首先由小乘开始研究。

佛家有关因明的第一部著作是由“法救”法师著的《论义门论》,此书已失传,据说与龙树菩萨的《方便心论》相似。此后到弥勒、无著的大乘时代他们觉得正理思想可以采用,因而改造为佛家之因明。因明这一词语就首先出现在无著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中。在无著之后,世亲又继续发展因明,并著有《论轨》和《论式》两书。因明发展至此,虽直承正理,但又与佛家根本教义相融合,他们已经开始将因明与内明相辅发展,这是弥勒、无著及世亲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支比量法”是指以“宗、因、喻”三支作比较法而为言论之法、例如:以声无常、法无我为“宗”;以破五蕴、除我执为“因”;以诸法皆不可得为“喻”。此三支中,以“因支”最重要,故称为“因明”。窥基大师写《成唯识论》是玄奘大师为其传授了西竺十多家《唯识论》精要而完成的,非常珍贵,故此宗又名<唯识宗>。
<唯识宗>主“万法唯识”,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均为“识”所变现。在原始佛教里,“识”由“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所构成,唯识学增设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展开为“八识”,阿赖耶识被看作为根本识,前七识均依第八识阿赖耶识才得以转起,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为其纲要。唯识学借建立第八识来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特性与变化规则的这种缘起论,被学界称之为“阿赖耶缘起”。

《唯识论》问世后,邪见尽破,正法全伸,是佛教释门最伟岸而又轰轰烈烈的大事。此书说:“研究圣教所说,须用现量和比量去印证,方才可信。现量的意思是:以无分别智,明了法自相,叫真现量;有分别智,于义起异转,叫似现量。比量的意思是:如籍相观义,有正智生,叫真比量;虚妄分别,不能正解,名似比量。遍染净法上,执有我执和法执,叫遍计所执性,是非量;依他众缘而起,叫依他起性,属于比量;远离依他及遍计等执,识心本园明,入园成实性,属现量。”

唯识宗谈相、又名<法相宗>,以相不自相、全从识变,识不自识、全依性起,相识不二、相识一如,自然破一切邪见。此宗因玄奘大师住慈恩寺,又名<慈恩宗>。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入楞伽经》、《厚严经》等六经及《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观所缘缘论》、《唯识二十论》、《辩中边论》、《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等十一论为所依,又特以《解深密经》及《成唯识论》为凭据、以成一宗之旨;更以大乘菩萨十七地渐次法为其行证、此十七地行证法被其他宗派所广泛采用,为诸法中真修实证之瑰宝。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新白話版25

發布:常念彌陀

日期:2019/10/31 16:20:00

閱讀:測速度,不顯示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但是娑婆世界的鳥,只有鹦鹉會說人言,而且也僅僅是學說話。極樂國卻是晝夜發出聲音,又和又雅,能夠演說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一切道品,不是隨便鳴叫啊。

  所謂僅僅學說話,就是說只是依人語,不能知道意義。《禮記》說:“鹦鹉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那麼人道還不通,何況佛法?鹦鹉尚且如此,其余可知了。所謂和雅,就是和與暴相對,如鸱鴉等,這是暴音。雅與俗相對,如莺鹂等,這是俗音。優柔平和,沒有粗暴,能使聽者煩躁的心自然放釋,這是和音。正大謹嚴,沒有邪靡,能使聽者貪欲的心自然平服,這是雅音。子路(孔子的學生)彈瑟尚且缺和,鄭國的樂聲太背離雅(孔子的看法),極樂的鳥兼有和雅二美,是黃鐘大呂不能比的啊。所謂演,就是張揚而廣布,意義沒有窮盡。所謂暢,就是實施而通達,意義沒有滯礙。這樣演暢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共三十七道品啊。所謂道品,就是入道的品類。

  但是這三十七品,雖然屬於小乘法,實際通大乘,隨人的心行,如經論中說的。

  所謂通大乘,《瑜伽師地論•四十四卷》說:“大乘菩提分,乃有多種。三十七品,是其中特別的意義,通於大小。”《大智度論》說:“三十七品,無不包含,就是無量道品,也在其中。”《淨名經》說:“道品是道場。”又說:“道品是法身因。”《攝大乘論》說:“道品是菩薩寶炬陀羅尼。”《涅槃經》說:“如果有人能觀八正道,就見到佛性,名叫得醍醐。”都是大略說的。所謂隨人心行,如《涅槃經》說:“智有二種,一是中智,二是上智。觀種種五陰的苦,這是中智。分別五陰有無量相,不是聲聞緣覺能知道的,這是上智。”可知道品是一樣的,觀照智慧的大小,沒有固定啊。

  所謂五根,就是一信,二進,三念,四定,五慧。能生聖道,所以名為根。又如《俱捨論》說的,具有三個意義。

  根有二個意義,一是能持的意義,持那已得到的,而自己本有的不失啊。二是生後的意義,生那沒有得到的,而勝進上求啊。所謂信根,就是說對於谛理深忍樂欲,這是信根。這是一總根,其余四根是承接的。所謂進根,就是既然信這個理,勤求不息,這是進根。所謂念根,就是既然求這個理,時刻念著,明記不忘,這是念根。所謂定根,就是既然念這個理,系緣一個境界,相應不散,這是定根。所謂慧根,就是既然定心在道,又正觀分明,決擇是非,這是慧根。能生聖道的,用這五法,調治其心,譬如陰陽和適,一切種子都能發生。所謂《俱捨論》的三個意義,就是《俱捨論》說明最勝自在光顯是根。所謂最勝,就是因為根的體殊勝。所謂自在,就是因為根的用殊勝。所謂光顯,就是因為體用雙雙彰顯。其中展開二十二根,包括信等五根。

  所謂五力,就是前面五根增長,具有大力,所以名為力。

  力有二個意義,一是不被他力制伏,二是又能制伏他力。如《瑜伽師地論》說:“這五力,能在後來證到的出世間法,生起深切的勝解,難被他力制伏。又具有大威勢,摧伏一切魔軍。”所謂信力,就是深信佛法谛理,更加增長。能去除疑惑,不被動搖。能拒邪魔外道,不被迷亂。能破除煩惱,不被侵害。信是一總其余承接,如前面信根說的。所謂進力,就是進根增長,能破身心種種懈怠,成辦出世間種種的事業。所謂念力,就是念根增長,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間的正念。所謂定力,就是定根增長,能破一切雜思亂想,發起事理等禅定。所謂慧力,就是慧根增長,能破除一切邪外的知見,能斷除一切偏小的執著。

  所謂七菩提分,就是七覺支,也是由前面五根五力,得到的這個慧用。有一念,二擇法,三精進,四喜,五猗,六定,七捨。另一說法是,一擇法,二精進,三喜,四除,五捨,六定,七念。這裡依後一說法解釋。

  所謂覺支,覺就是菩提,支就是分支。是說各分支隨宜而用啊。所謂由前,《瑜伽師地論》說:“諸已證入正位的,如實覺慧,用這個作分支。”所以知道根力堅固後,然後必須覺慧,合宜的用。所謂依後釋,用天台的解釋,意思明顯。又《華嚴疏》,也是以擇法為自體,其余為分支。一擇法,就是觀諸法時,善能覺悟了達,揀別真偽。二精進,就是修道法時,善能覺悟了達,不錯誤的去修無益的苦行。三喜,就是心得法喜時,善能覺悟了達,不隨顛倒的法而生歡喜。四除,就是除諸見煩惱時,善能覺悟了達,斷絕虛偽,不損害真正的善根。五捨,就是捨棄見到念著的境界時,善能覺悟了達,取捨虛偽,永不追憶。六定,就是發起禅定時,善能覺悟了達,諸禅虛假,不生我見我愛。七念,就是修出世道時,善能覺悟了達,常使定慧均平。如果心沉沒,應當念用擇法、清進、喜三支,覺察而奮起。如果心浮動,應當念用除、捨、定三支,攝取降伏,念念調和,使心合中適當。

  所謂八聖道,也叫八正道。由於前擇法,所以入正道。就是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一正見,《雜集論》說:“修覺支時,得到真正的覺悟。”因為智慧安立,所以谛理分明,沒有錯謬。二正思惟,見這個理時,無漏心相應,思惟籌量,能增長入涅槃。三正語,不只是心無邪思,用無漏智,守護口四業(妄言、惡語、兩舌、绮語),守住四善語(溫軟、調和、贊歎、慈愛)。四正業,用無漏智,除去身三種業(殺盜淫)等一切邪業,守住清淨身業。五正命,用無漏智,通通除去三業中的五種邪命。六正精進,用無漏智,應勤行精進,趨向涅槃道。七正念,用無漏智,應念正道法,以及助道法,心不動搖退失。八正定,用無漏智相應,正住在理中,決定不轉移。都說正,因為不依偏邪名叫正,能達到涅槃名叫道。如《華嚴經•離世間品》,那麼八正道都是菩薩道。所謂正見,遠離一切種種邪見。所謂正思惟,捨棄妄想分別心,隨順一切智。直到正定,都是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在一種三昧中,出入種種三昧。解釋依據這個文字證明,豈不深奧玄妙?以此類推,七覺根力三十七品,都是隨眾生的因地修行,根機知見不同,證大證小,各有所得不同。

  說“如是等法”,“等”還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共成三十七品,以及其余一切法。

  三十七品,前面只講了二十五品,所以用等概括了。所謂四念處,就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而說念處,因為不淨,這是觀身的人應當念到地方啊。苦空無常等,也是如此。所謂四正勤,解釋見前文。因為生善滅惡,不懈怠松弛,所以名叫勤。勤應當勤的,符合佛理,名叫正勤啊。所謂四如意,也叫四神足,就是欲如意足,心如意足,勤如意足,慧如意足。因為念處正勤以來,精進增多,定心有點弱,修這四種定力控制心,那麼智定均等,能斷煩惱,所有的願都如意,名叫如意足啊。綜合這七類,就是三十七品。《毗婆沙論》《大智度論》,都是用比喻顯示,念處如種子,正勤如栽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莖葉,覺支如開華,聖道如結果,所以名叫道樹。所謂其余一切法,如四心六度,無量法門等。

  問:為什麼不先講念等,而首先講根?答:因為信重要,又前面三科直到這裡,才有根力。

  根據七類次第,聞法先應當念持,然後勤修,勤修能攝心調柔,調柔後成根,根增長成力,才有七覺支的分別,八道的正行。這裡重視信,這部《阿彌陀經》是以信為主,而根和力都是信為首。信帶動其余四個,是道元功德母啊。如五位百法中,信也在首位。十信之中,信也在首位。十一善法,信也在首位。所謂前面三科,就是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修到這裡,才得到根力堅固。能使前面得到的法,沒有退失。又後面應當得到的法,畢竟能得。也是由於信,所以首先講啊。

  按理說,那麼自性變化,是眾鳥的意義。自性出生一切法門,是根力覺道的意義。

  下文說阿彌陀佛變化的結果,這裡說妙色雅音,全體是自心顯現,何必高推聖境?又心地含有種子,那麼五根等,全體是自心培植,何必向外馳求?所以古大德說:“信心堅固,湛若虛空,就是五根五力。覺心不起,就是七覺支。直接了達心性,邪正不相干,就是八正道。”所以說海生萬物,無物不是海。心能生萬法,無法不是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金牌月嫂狂甩女婴 ,事后辩称是育儿手法还称雇主小题大做
  • 曝贾乃亮独自买醉 一天上微博30余次 网友直呼心疼
  • 高速光伏路面被偷 专家:对方可能对技术更感兴趣
  • 教师资格证面试全流程实战图解,轻松通过考试!
  • 大雪致公交站台被雪压垮致1名女子遇难
  • 陈乔恩酒驾道歉获表扬,这部片子给了一记响亮耳光
  • 万科收购凯德旗下20家购物中心 重庆凯德广场易主
  • 春运火车票开售啦!这些抢票必杀技,赶紧收藏!
  • 狂怼成年人的00后CEO,收了演技吧,不是人人都有一个土豪爹!
  • 疆粤之战才拿9分, 赛后广东官宣: 正式裁掉杰克逊, 引发球迷热议!
  • 美国严寒8人冻死 冷空气持续并伴有降雪
  • 陈乔恩酒驾一点都不意外?被称为酒神,曾因爱喝酒被封杀!
  • 云南永德发生地震 浅谈隔震加固技术的发展应用
  • 滴滴收购小蓝车? 共享单车格局或将重组
  • 陈伟霆恋情坐实,女友竟然不是迪丽热巴!
  • 希尔顿被男友求婚 男友们,除了大克拉钻石还有什么方式感动你的女神
  • 英特尔处理器漏洞事件详解:AMD/ARM也纷纷中枪!
  • 公司称发错年终奖 几十名员工被要求退还30余万
  • 租金最低470,成都首批国有租赁房源上市
  • 哈登腿筋二级拉伤 至少休战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