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辗转,人生如梦,在山一程水一程中,走过年年岁岁的奔波和繁忙,走过岁岁年年的艰辛和迷茫。

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聚散随缘,淡看得失,释怀过往,才能轻松快乐地生活。

风雨人生路,半生匆匆过。面对来来往往的人,面对纷繁复杂的事,面对聚散得失的无常,我们难免会有无法释怀的牵绊和伤感。

或许,你可以仰望蓝天,面向阳光,让忧伤随风飞扬,让花香弥漫心房,让心情愉悦晴朗。
  
人海茫茫,相遇不易。无论是亲情,友情和爱情,如果相遇了,一定要把真心对你好的人放在心里,好好珍惜,好好善待和感恩。否则,缘来缘去,缘深缘浅,谁都无法阻挡。

人与人的相知相伴,如同清晨的朝阳,曾给予我们温暖的光芒;如同夜晚的月光,曾照亮我们一路的迷茫;如同春暖花开的姹紫嫣红,曾给予我们五彩缤纷的难忘时光。

尽管有的人渐渐地疏远,慢慢地淡出了彼此的视线,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相信总有一次遇见,唯美了我们的曾经,温暖了我们的生命,感动了我们的内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精彩了我们的人生。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不要以为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不离不弃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不要以为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远方;携手并肩走过的日子,才是最亮丽的风景。
  
在某个无眠的夜晚,当想起那些渐行渐远的人,想起那些无法如愿的事,或许心中依然会有无法言喻的失落和无法摆脱的忧伤。

因为无法忘怀一路同行的欢乐,更无法重来那些美好的时光。
  
然而,无论是刻骨铭记的事,还是深爱的人,都是回不去的曾经。对于那些可有,可无,可去,可留的一切,都不必去追,就让他们与日地遗忘在蹉跎岁月吧!因为忘记过去,就是放过自己!
  
无论是聚散离合,还是恩怨情仇,想开了就会少些纠结,看淡了就会少些折磨,放下了就会少些负担。日子终究是要向前看,不要因为错过了昨天的美好,而再次错过眼前的幸福。

人生短暂,岁月匆忙。凡事不要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我们只有乐观地面对得失,才会快乐地生活,才不会错过未来美好的一切。
  
时光匆匆,前路茫茫。我们只有丰富自己,取悦自己,才是对自己的感恩,才是最大的幸福;我们只有做好份内的事,争取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才会遇见更好的别人。
  
人在旅途,千回百转。无论是当下的拥有,还是曾经的遗憾,该珍惜的珍惜,该遗忘的遗忘。我们终究要用随遇而安的态度,过好眼前的生活,才有机会去创造更好的未来。
  
人生一世,使我们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所以要边走边悟,且行且惜。路过的都是风景,经历的都是财富,拥有的不要忽视,失去的不要在意。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林清玄先生所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在简单而平静中,淡看得失,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独享世事清欢。如此安好!
  
走过千山万水的流年,走过半生的光阴似箭,我们只有学会释怀,放下负累,才会从容不迫,笑看红尘,微笑着走向快乐幸福的每一天。

人生一场聚散,看淡便是从容,时光越老,人心越淡。曾经说好了生死与共的人,到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人生如此,缘分多变幻,世事总经年;多少情缘,不经意被流年辜负。许多曾以为会相伴一生的人,边走边失散;许多曾以为会深记一辈子的事,边走边遗忘。

驻足年华的渡口,透过岁月沧桑的雨帘,依依眷眸,曾经的风景,早已是物异人非,找不到最初的影迹。回望的心,也不再有疼痛。
  
是谁说,风吹草动,心可以不动;是谁说,时间的河总是慢慢地流。
  
一直以为你可以长住我心上;而你只是生命中的一朵浪花,曾经惊起我心海的波澜,最终却在流光灿烂的时刻,以最美的姿态缤纷碎落。

总是相信,谁与谁的遇见,无论结果是擦肩还是执手,都是命定的使然。

有的人是浪漫唯美的诗篇,一生视若珍宝;有的人是清淡幽香的茶茗,一辈子品茗咀味。
  
缘来缘去,有的人走远了,却毫无留恋;有的人离散了,却一生牵念。

有些事错落成记忆中美丽的风景,每每回望,都会心眸柔暖;有些事如花期凋零,化一缕暗香隐尘湮。

年华,是握不住的一指流沙,岁月,是回眸时的千般感动。
  
记得有人说过: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没有人会比我更疼你。很多事,结局就是这么的戏剧化,一些伤痛和深爱,偏偏是同一个人给予。
  
一份美好的记忆,于岁月的长河里,沉淀为永恒的纪念。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再回不去从前。却那些美好的经过和暖暖的呵护,永恒不会在思想里泯灭。我们依恋的,只是过往的一幕幕温暖相知。
  
那些于年华中,绚烂绽放的记忆,不记得是哪一天开始,因一个人,丢了年少纯真的笑容。那一份美好,成为多年来奢侈的念想。

如若,可以回到最初的起点,是否,会好好来过一回?不留遗憾,认真去走牵手时的每一步路,不说后悔,懂得珍惜拥有的时间。

这世间,最浓的滋味,莫过于情爱。然而,等待是一生最初注定的沧桑。

倘若,一场戏,终究要以感伤谢幕,也不必去刻意抹煞什么,留有昔日的余温,便是岁月赐予的恩慈,已然很欣慰。

如果相逢总在山水外,莫如,在人生的渡口安然等待。看一段宿命,如何将你我的缘分,重新安排。
  
人生,无非一场聚散,看淡便是从容。若有缘遇见,我们能做的,就是携一份真诚,用心相待,懂得珍惜。
  
若有一天,缘分汇入时间的河流,往事淡淡随风而去,就让心间的一份感动,凝香成露,滋养岁月。 https://t.cn/AigLDtJl

只要专一念佛、虔诚念佛, 这些灾难都会擦身而过!

现当二益

我们这里把无穷无尽的念佛利益,概要地归纳为两种利益,就是“现当二益”。

“现当二益”:“现”就是指现世、现生。本人现生还活着的这段时间。“现益”,也就是现在的利益。“当”就是死后,死后往生极乐、究竟成佛、广度众生的利益。这两种叫做“现当二益”。

我们念佛法门,是“现当二益”的法门,而不是只有一益。所谓“一益”,是只得现在的利益,而死后呢?轮回去了;或者虽然将来能够解脱生死轮回,可是现在呢?不能得到任何利益。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圆满。

二益若不能兼得,宁可有当来利益

当然,在这两种利益当中,如果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话,那么宁可有当来的利益。为什么?人生被形容为苦海,六道苦海既深且广,无穷无尽。今生都已是很 苦了,还有轮回,还有下一辈子,岂不是那个苦将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所以,“宁可来生胜今生,不可今生胜来生”,因为轮回如果不出离、不解脱的话,难免会 堕落三恶道。现生的利益再怎样殊胜,毕竟只是几十年而已,都是有限的,一眨眼便过去了。所谓“过眼成空,从此不再”。

如果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利益是无穷无尽的。

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虽然说“利益、利益”,但是学佛人总有一个观念,也就是以佛教的价值观来看世间,那个价值观就是“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知足睡桥下犹富,不知足住天堂犹贫。尤其是富贵往往令人迷失,所谓“富贵学道难”,何况世间福报如梦如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有一句话说“苦是入道因缘”,释迦牟尼佛如果论富贵,是全国第一的,因为他是太子的身份,将来就是国王,可是他毅然决然舍去了王位,世间最高的荣华富贵,他无一不有,然而他全部抛掉,也就是说他认识到有比这更富贵、更尊荣的。

当然,一个学佛的人也不必高谈阔论安贫乐道啦、知足常乐啦,这虽是三宝弟子应有的基本观念,可是,如果一个人三餐难继,有一餐没一餐的,甚至呢,房贷缴不出来,生意入不敷出,年年都在亏本,那么,要他学佛他也无心,也无闲暇。

所以,往往一个人能够学佛,他不是很富有,也不是很贫困。太过于富有,刚刚讲的,容易迷失,迷失当中还会造罪;太过于贫困,整天都在动脑筋怎样才能赚钱维持家计。

善导大师言:念佛延年转寿

不过,不管怎么样,只要虔诚地、专一地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存在心中、挂在嘴上,自然就能得到现当二益。

而这二益当中,现世的利益是必然有的。

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里说: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善导大师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念佛人能够有“五种增上利益”的因缘,所以才能“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所谓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也就是“五种增上缘”,《观念法门》里说:

一者“灭罪”增上缘。

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

三者“见佛”增上缘。

四者“摄生”增上缘。

五者“证生”增上缘。

因此能够“现生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延年”跟“转寿”意义是一样的,也就是“消灾延寿”。

“不遭九横之难”:这个“横”,就是没有来由的、横命的。“九横”就是:第一,“横病”。第二,“横有口舌”(有一句话说“有求全之毁,有无妄之 灾”,这个“口舌”就是一种“求全之毁”,无来由的诽谤)。第三,“横遭官难”(也就是说遇到官司不容易解决)。第四,“鬼神得便”(受到鬼神的干扰、搅 乱)。第五,“被抢劫”。第六,“水火”之难。第七,“被禽兽所吃”之难。第八,“符书厌祷”(就是遭受人家画符来陷害)。第九,“汤药不顺”(也就是说 有病吃药反而吃错药。吃药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使病情加剧)。这些就是“九横之难”。

这“九横之难”只不过是概括来讲,人生在世可能遇到的灾难是非常多的。台湾的“9o21”地震,死伤就有好几千人,此外,水灾、火灾、风灾,尤其是“南洋海啸”,最近日本又下大雪,也死了将近百人,还有目前令人恐慌的世界性禽流感……所以,人生在世灾难非常多。

那么,只要专一念佛、虔诚念佛,这些灾难都会擦身而过,在“共业”当中就会脱离成为“不共业”。

印光大师言: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

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

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

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

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这里所讲的“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也就是说念佛能够获得世间种种的福报,虽然不知、不求,可是天性自然、不求自得,会有这些世间福报。

在这里,印光大师指出“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是一般世间人所认定的幸福或者福报,自古以来就有所谓“五福”,一般 人也都祈盼“五福临门”。这“五福”就是“长寿、健康、富有、高贵、子孙贤达”,或者是“能得善终”,就是这几样。那么,这几样呢,如果我们能够专一念 佛,便能自然获得。所以,专一念佛的人,虔诚、老实念佛的人,往往活得比较长寿而又健康,一些灾难会消弭于无形,一些好事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临终的时候 往往也是顺利、安然、庄严地往生,甚至有的预知时至。(转载.)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路在脚下,志在心中”浙大学子用热爱去丈量,用热情去探索,在青春年少之际,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有人用脚步描绘红色足迹,有人走进乡村,用新视野、新方案助力乡村振
  • 人啊,总是这样,总是在以前遗失的旷野里寻找爱和自由!每次想到一些旧的人旧的事,每次翻出抽屉里的那些旧的车票,旧的衣服,旧的文字,便会回想起与它们的初次相遇和故事
  • 人生在世无非读书、见人、历事、行路 我们如此用力地生活,为了走在更好的路上 为了遇上更好的人 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 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 愿你有前进
  • 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不要被市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们现在想一想,这样的人难道在股市不可悲吗。
  • 许久许久没有来微博了,也许久没有记录自己的生活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可是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我还没来得及沟通更多,带他们去吃更多美食,去更多地方,体验不同生活,
  • #智悲妙语[超话]# 心见和眼见一样,本质都是心见,唯一的不同是,你认为眼见是真实的,非眼见的是虚假。 而无论你透过窗户看天,还是走出屋子看天,那背后的“看者
  • 宽面浸一下撩上来吃,很劲道,那个料调得特别好,感觉面条少了…应该加一份也吃的完羊肉串:红柳肯定比铁签的好吃……一直是比较中意红柳的……因为胃口大 适合肉多的椒盐
  •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在27晚直播间里,董宇辉谈到了对热搜的看法,举例了自己两年前谈不理解女老师做美甲上课的话题上了热搜,他称这是自己的无心之谈,却被掐头去尾地误
  • 今天要推荐的歌是我非常喜欢的歌!! 期待吧。今天要推荐的歌是我非常喜欢的歌!! 期待吧。
  • 为了掩盖自己的黑料,就把认识了三十年的老友拉出来,明明双方否认,还单方上rs,置老友于尴尬地位,除了“垃圾”想不到其他词来形容这种不要脸的行为。不过也是,一个剥
  •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付出的沉重代价只是这一战略的副作用,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其目的,即使人员和物资损失惨重,尤其是在西方的军事援助和乌克兰的弹药随后减少的情况
  • ❤️想要更多了解男嘉宾,请私信小编 #南通相亲[超话]# ❤️女生编号:8951❤️身高163cm 出生日期2001年 未婚❤️南通通州区人,学历大专,体重50
  • 刚才三姨问我,小姨今年过年来不来家,我说,肯定来啊,怎么可能不来。然后三姨说来肯定也是因为你姥姥还在,过几年…我听到这个有点震惊,我不敢想,我没有爷爷奶奶,外公
  • 我不讲神通,而是讲智慧;凡是你有灵感,或知道些什么事……这可以说是智慧的作用,并不是什么神通。不要以为有神通就有什么了不起,真正有修行的人,是不注重这个东西的;
  • 最后愿你平安喜乐,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休息放松,我们鹿茸们永远是你的后盾,会一直一直守护你,陪伴你走过一部又一部戏的杀青,鹿茸与共。狐狸
  • 再加上某波一连串的挑事操作,以及以往罄竹难书的各种令人无语的炒作,好吧,某波平台是重要,但是读书人放弃尔了,不跟尔玩了,已经做到如今的体量,没有尔,又怎样?看完
  • .:︎♪* ☆-- -- ☆ #奉上 -摩登兄弟刘宇宁[音乐]#刘宇宁魏劭[给力]刘宇宁折腰刘宇宁卓不凡[给力]刘宇宁天行健摩登兄弟刘宇宁[虎爪比心]刘宇宁
  • #第一千零一条微博# [送福]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想起电视剧里面熬夜后拼命灌咖啡的剧情,我的老天鹅,怎么敢!不咋咳嗽我心情就好了超级多[拜年]嘿嘿,准备找个时间将去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去看之前还以为泪点会很多 抽了很多张纸总共哭了三次 一次是郝秀萍跳楼 一次是她对丈夫说想死 一次是张贵生去世整体看下来 笑点远多于泪点 很
  • ”故二药配伍,相须为用,镇潜固涩,养阴摄阳,既能镇惊安神,又能增强平肝潜阳之功,还能软坚散结,消除一切血瘀气结之癥瘕痞块。方中酸枣仁、远志益阴扶阳,收敛心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