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荔湾:政务改革步履不停,数字“智理”引领未来
出家门15分钟距离可以办什么事?最基本的买菜、搭车、吃饭自不必说,然而,很多人渴望的15分钟生活圈远不止此。在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居民们可以走路15分钟去领取养老金,办理社保、失业金,社区政务大厅里164项业务一网通办,街坊们不出远门便可享受多部门“上门送服务”。

作为在全国率先推动“一窗式”政务改革的荔湾区,坚持“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不断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近日,荔湾区人民政府与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下称“数字广东”)签订《关于数字政府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共同合作推进荔湾政务数字化改革,达成系列合作。借助“数字政府”平台建设,荔湾将进一步探索实现“双简”的有效路径,以数字化为引领为企业市民简化办事环节,为政务公职人员简化工作流程。
有先行先试的勇气,有锐意改革的魄力,更有付诸实践的动力。荔湾以数字赋能区域发展,矢志不渝推动社会治理走向“智理”。
坐在办公室里点开“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夏先生根据指引逐步提交开办企业所需资料,“一表申报”省去了以往需要东奔西走提交的各种材料。在提交完毕后,仅半天时间夏先生便收到了电子营业执照。
“不仅如此,如今,开办企业政府还会附带免费赠送一套备案过的公章、发票和税务Ukey,免去企业再跑腿备案环节。这真是只需一台电脑就能开家公司啊。”夏先生感慨。今年11月,他在荔湾区注册成立公司,全程零跑腿的政务服务令他和股东们感到十分便利。
企业注册审批全网办、零跑腿,在“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支持下,荔湾区商事登记网办率提升至68%,荔湾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下称“荔湾区政数局”)办事大厅再见不到一眼望不到头的等候队伍。
近年来,荔湾区持续推进“智能化、零距离”政务服务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企业审批注册、税费事项办理、工程项目联并审批等多方面探索“全网办”。
目前,荔湾区税务部门已开办244项涉税费事项全网办,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行政成本;此外,区住建局、规划资源局、农水局等12个部门70个事项整合为42个阶段联合办理,内部工作环节的压缩直接体现为办事效率的提高。

政务数字化改革永远没有完成时,日积月累的实践才换来显而易见的“加速度”。回到七八年前,几乎完全是另一番情景。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荔湾区也有着老城区典型的城市形态:场地有限、人口密集、老龄人口多等,给传统政务服务带来了一定局限。
2014年,为解决政务服务场地困扰,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和秩序,荔湾区在全国率先创新政务服务“一窗式”办理,以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为窗口业务“减负”。
“市民只需在窗口递交材料,即转入后台工作人员统一办理环节,老百姓交完材料就完事了。”荔湾区政数局工作人员介绍,改革推进受审分离,将窗口服务前移,更加注重审批前的指引服务,省去了市民补材料、改材料的时间。
2018年,荔湾再次进行革命性再造。“改革主要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同时,提出了三个零距离服务。”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荔湾以标准化审批、受理、监管为抓手,整合“一窗式”综合受理八大标准化制度,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一窗式”服务标准体系,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
从“一窗式”受理到远程“全网办”。今天的荔湾在先行先试地探索中,不断刷新服务速度,拓展服务领域,以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收获了市民、企业及政务工作者“双简”多赢的局面。
从一扇窗里,人们容易感受到服务的温度与态度,然而,在看不见的数字世界,荔湾在一张图上描绘着区域治理的底色和路径。在荔湾,政务改革不仅表现在对外服务中,通过搭建技术平台,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清晰可见,人们的呼声都有人响应。
今年9月,荔湾区推进“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打通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以辖区行政地图为脉络,荔湾区政数局围绕走访数据和需求分析,短时间内开发了“群众走访”模块和二维码,以数字赋能走访行动。
“下沉干部借助二维码即时录入走访信息、记录和反馈群众需求,通过两个月的走访,走访干部录入30多万条走访信息,收集群众诉求9000余宗,目前,所有群众需求均已被平台派到相关街道和职能部门。”区政数局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荔湾区不断加强城市运营“一图统览”建设,主动对接辖区群众、企业需求,为寻求社会治理能力新突破自我“加码”。数据中心负责人介绍,地图能够实现数据的空间属性,让数据反映得更为直观。如对平台上的工单进行区域确权,显示登革热等流行病的病例分布等,可以帮助决策和执行部门更精准做出判断。

以智慧政务一张图服务平台为基础,荔湾区全力打造数据平台,完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建设。
今年5月,一名美籍华人因疫情原因无法回荔湾办理房屋继承手续。他在微信扫码登录“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发出诉求。荔湾区侨联第一时间通过平台将诉求转发至区住房和建设局,两部门相互配合为当事人解决困难,并实时将工作进度公布在“进度查询”上。“虽远隔重洋,荔湾在云上就解决了我的棘手问题,比回国亲自办理还方便。”事后,这名华侨发出感慨。
除接受基层派单业务外,如今,荔湾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还开展了很多特色业务。根据区情实际,平台添加了侨联呼、企业呼等自选项目,“一网统管”扩充了平台职能,社会“智理”效能大幅提升。
“平台让各条块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不仅在技术和数据方面提供支撑,更加强了各部门沟通协作,让权责更加明朗。”上述负责人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为侨服务·一呼必应”综合服务系统,可以根据平台记录匹配服务,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完成涉侨个人报到、侨企服务等。
在城市运营“一张图”统筹下,“一网统管”“一网协同”让政务服务更加直观、智能。顶层设计、机构保障、协同创新等多管齐下,荔湾区以“互联网+政务”为抓手,不断降低制度成本提升行政效率,逐步形成了协同有渠道、流程有指引、过程全透明、监管全方位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近日,荔湾区人民政府与“数字广东”签订《关于数字政府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荔湾区“数字政府”建设。合作将研究制定荔湾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规划,提出建设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荔湾区政数局负责人表示,本次战略合作的主要目标是以“互联网+政务”创新为重要突破口,以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为主线,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汇聚、融通、治理、应用、效能”,高标准打造“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荔湾样本。
今年,在广东省出台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荔湾区及时跟进研究,提出全力释放政务数据生产要素价值,以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创新,不断探索数字政府建设的新场景和新模式,助力政府各职能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设想。
荔湾区政数局还制定《荔湾区“智能化、零距离”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方案》,将系统升级改造政务大厅,建设全天候自助服务大厅。接下来,荔湾将以“广东政务服务网”为网上办事统一入口,以智能服务区为实体大厅办事入口,推动线上线下并轨融合,促进民生高频服务“一次办成”。
区政数局负责人表示,荔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整体运营支撑能力的重要抓手。今后,荔湾还将试点推行区属政务服务分厅、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的一体化建设;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域建设,将个性化服务送到市民、企业的门口。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化、信息化让荔湾政务服务置身阳光下,以更加公开、公平的面貌展现一个“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担当与公信力,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赋能。
面向“十四五”,改革更需要“智”“治”相偕,作为改革路上的探索者,荔湾将致力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数字化发展答卷。

■数读荔湾
荔湾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绩单:
①开设“穗好办”荔湾专区15个分区,上线100多个掌上办政务服务事项;
②区政务服务中心18个部门共700多项业务纳入综合受理,综合受理模式开展以来,平均审批时间压缩率超过70%,月均受理量增幅为162.3%;
③建立大坦沙国际健康生态岛、广州国际医药港、岭南 v谷和彩虹科创园等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域,实现零距离服务;
④历史数据成果数字化,将全区门牌、房屋、人口、企事业单位等基础数据相互关联,并与政务地图相结合,形成基础图层;
⑤实现各类业务数据共享深度应用,形成专业图层,构建一套数据共享体系的荔湾“数字一张图”政务服务应用体系;
⑥通过基础图层、专业图层和迭代图层深度应用,形成荔湾区社会治理有效机制,为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来源:广州市荔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三农资讯#成都绘就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新都区新繁街道汪家村,近年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探索了乡村旅游新形态——共享庭院,共享经济。

  近日,全国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出炉,成都市蒲江县上榜。按照要求,示范区将打造成为生产轻简智能高效、产业体系健全发达、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绿色安全高质的标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蒲江县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成都市全面构建城乡融合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市把握“大城市带大农村”特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努力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市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扎实推动“三农”工作。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7亿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65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为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构筑坚实“三农”基础。
  □文弦(图片由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建圈强链成德眉资打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今年9月,首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在位于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举行,国内外种业领军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育种创新、生物技术等内容开展高端对话。
  作为西南地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天府现代种业园聚力打造10万平方米高品质种业科创空间,建成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国省级重大功能平台,打造集科技研发、双创孵化、博览交易为一体的种业经济新高地。
  近年来,成都市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聚焦产业链条强链、补链、延链,加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层级农业园区培育建设力度,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进一步稳固农业基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
  在产业前端,成都市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在产业中端,突出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产业,招引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8.39万亩;在产业后端,突出农产品加工物流提升价值链,建设16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构建以“天府源”品牌为核心的品牌体系。
  成都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并非单打独斗。今年9月,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提出构建协同体系、升级产业体系、建设“米袋子、菜篮子”供应体系、打造千亿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等24项重点任务。
  为确保相关措施落地落实,成德眉资将建立跨区域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编制农业农村区域空间规划“一张图”,打造成渝乃至国内城市群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典范。

价值转化走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走进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鲜道·幸福里”,丛丛翠竹、幽幽林盘尽收眼底,造型别致的帐篷餐厅环绕湖畔。夜幕降临,桨声灯影、欢歌热舞的场景令人流连忘返。
  大雨村几年前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小村落。2020年,村里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依托川西林盘自然生态美学人文价值,打造“鲜道·幸福里”农商文旅综合体,将餐饮与音乐融合,创建音乐咖吧、音浪火锅、灯光音乐秀、乐享悦舍民宿等特色消费场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成都市将川西林盘作为乡村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初步形成以绿道为纽带,川西林盘、精品民宿等相互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十三五”末乡村旅游总收入较“十二五”末增长294%,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基本形成。
  按照规划,到2022年底前全市将完成规划建设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重点打造100个高品质精品林盘的目标任务,展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动人图景。截至目前,全市启动保护修复川西林盘795个,建成健身休闲步道4965公里,“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成功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接下来,成都将进一步突出“农”的生态赋能、“商”的价值逻辑、“文”的品质浸润、“旅”的聚人引流、“体”的品牌集聚作用,升级打造一批功能复合多元的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消费空间,营造创新引领的机会场景、交互耦合的生产场景、多元体验的生活场景和诗意栖居的生态场景。

联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
  城乡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拥有超过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成都农业农村发展鲜明的特征是“大城市带大农村”。
  今年2月,《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成都市聚焦试验区五大改革任务,以“十大基础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配套集成,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今年以来,成都市强化改革赋能,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制定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加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4个专项工作方案,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成果进一步巩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3%。特别是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697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达710个。
  同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筑牢返贫致贫防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86个脱贫村为重点,确定17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提升村(其中省级17个、市级100个、县级55个),支持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等项目;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开展乡村工匠、文化传承、乡村旅游等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支持保障机制,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践行新理念,奋进新征程。如今,在广袤的天府大地上,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https://t.cn/A6xF0KyG

#曲阜# 经验,头版头条!

12月20日
《济宁日报》头版头条刊发
《曲阜以高效服务助推经济高速发展》
点赞我市推进“马上就办、一次办好”改革
方便群众企业办事

曲阜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瞄准企业群众办事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三个创新”,强化流程再造,纵深推进“马上就办、一次办好”,着力营造省市乃至全国“最舒服”的营商环境,叫响“至精至简、满意阜务”政务服务品牌,以高效服务助推经济高速发展。

今年1至9月份
曲阜市为民服务中心线上线下
共办理各类业务92万余件次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共计7272户
群众满意率达99.9%

创新工作机制,落实“一次办好”

围绕“一次办好”改革目标,强化制度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一次办好”改革落实落地。推进“一窗受理”。打破窗口分门别类受理业务壁垒,形成前台无差别受理、后台集成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实现政务服务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构建起无差别“一窗受理”工作环境和服务体系。实行“集成服务”。依托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网上平台,整合政务资源,向企业群众提供项目完备、流程简约、服务规范、高效便捷的“集成服务”。目前,市为民服务中心进驻各类政务服务事项912项,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推行“一链办理”。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以全程电子化审批为支撑,打破部门界限、打通办理链条,全面推行“一件事”“一链办理”主题式服务,实现“一件事”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组流程、一套材料、一次办好。推广“不见面审批”。依托线上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实现行政许可和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同步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掌上”延伸,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目前,“服务网上办、审核不见面”已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主要方式,为民服务大厅实体窗口也从233个减少至116个,压缩50%。特别是创新推出的1+3+N远程不见面现场勘验服务模式,成为“不见面审批”的又一利器,截至目前已完成远程勘验479件,在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成为企业纾困解难的绝招。

创新工作打法,真正便企利民

围绕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推出一批在省、市率先领先的“创新打法”。推出不动产登记“交房即发证1+9”服务模式。在交房现场为提出申请的购房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实现“一站服务、10证齐拿”,先后在犁铧春秋、崇德公馆等小区开展现场办证活动,共发放各种证书、证明、用户卡80套、547件。推行“一业一证”全领域改革。把县域内所有行业(业态)、所有经营许可全部纳入“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把各类许可证信息全部集成到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上,实现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一码全覆盖”,办事平均少跑窗口3个,相关许可证书平均减少2个,申报材料减少40%,审批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75%。推行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模式。灵活运用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拟审批等创新举措,将建设项目审批合并为1个阶段,审批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让项目在办理土地不动产权证当日即同步拿到施工许可证。推行“县镇同权、全域通办”改革。以市、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平台为依托,采取窗口前移、下放实质审核权、见章盖章等方式,向镇街全面放权,60余项与企业群众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县镇同权”,市场主体登记、食品经营许可更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通办”,实现了“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域通办9723余件。推行“买车(农机)即上牌”工作模式。通过窗口前移、远程审验、帮办代办等工作措施,让农民群众在购车现场只需10分钟即可领取并悬挂车辆牌照,在全省农机审批工作中走在了前列、竖起了标杆。目前,已扩展农机销售协作企业6家,累计为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92户农民群众办理“买车(农机)即上牌”业务309件次。

创新思维理念,打造服务品牌

曲阜市主动换位思考、逆向思维,紧扣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先后推出干部蹲窗口带班、“一切工作颗粒化”“五个窗口”“口述办证”等系列“为民服务攻略”,建立实施了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私人订制、挂图作战、“容缺制受理+承诺制办理”等系列常态化服务措施。同时,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主动引入“第三方”监督,聘请“流程再造”业务顾问和社会监督员,从企业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有质量、有温度的服务体验。特别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班长的“马到成功”服务专班,秉承“企业有办事需求——政府部门‘马’上就办——要办就要主动上门‘到’企业去办——办就办好办‘成’——办好办成就要下苦‘功’”的服务理念,以“保姆式”“店小二式”贴心服务,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问题,让企业办事更省心,发展生产更舒心,扩大规模有信心。
来源:曲阜融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狐妖小红娘影视化# 看到这张图我整个人都懵了,狐妖小红娘都被真人化了,而且还和三叔有关系[费解][费解][费解] 哪个小花能演霸气红红和呆萌苏苏于一身?月红篇
  • 躺平 看看几个特点,觉得自己也差不多了。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不买车,不买房,不高消,也没有太多的欲望,但是还是有博爱精神的,况且还是一根被股市收割的韭菜
  • 我会把一些想要做的事情放进计划里,但还是难免不了会拖拉[笑cry],好吧,我承认有拖延症。 主要是我的分享一定要有我自己的经历感受在里面,但是光有感受是不够的
  • 开发一种可靠的生物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医学、制药等许多相关工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改善生物传感器的性能。羟基磷灰石Ca10(PO4)6
  • [庆祝] 又刷新了自己的记录:57‘20’‘ 早上是跟着节拍器跑的 感觉没那么累 膝盖也没有那么吃力了 最主要是可以保持节奏 今早有很奇妙的感觉:听着节拍器
  • ▽ 能拴牢一个女人的 未必是爱情,而是呵护。 享愛别人的照顾 的确是会上瘾的。 这就是为什么“爱你的”总能打败“你爱的”, 因为人性的需求本质上是一样的 我们孤
  • #第一帮帮团[超话]# 【开发商欠税,业主办不了房产证?】#业主称开发商欠税致房产证无法办理#福州拓福广场的部分业主向我们反映,由于开发商福建拓福地产拖欠了税费
  • #美食[超话]# 雪莲果煲汤 | 清肠胃解热毒 | 熬夜控必备 继续老广的靓汤分享,滋润清热降肝火,熬夜伤身伤肝,更加容易肝火上升!!特别是眼皮红肿,四眼
  • 2016年 AIR MAG 发布电动自动系带版本。当时的规则是你可以花10美金购买一张奖券,数量不限。中奖者可以获得鞋子,所有收入捐赠给了 Michael J.
  • 中国百年被毁著名建筑简史,难得一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的文物古迹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结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凤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遥远年代的古
  • 完结了,OST陆续出了 [210929]TVアニメ「歌剧少女かげきしょうじょ!!」音楽集 音楽 : 斉藤恒芳[FLAC] [210929]TVアニメ「魔法科高
  • 【日子】 日子是浅绿色 迷迷蒙蒙的 春天的清晨 料峭的寒冷中 深眠一冬的枝干 那一朵绿芽惺忪 像一只萌动的 可爱顽皮的小鹿 那胆怯好奇的 灵动的眼睛 我小心翼
  • 现代嘴人的孩子,直接把微博管理员骂出来了,吓得把评论全折叠了,那这嘴是有多脏呐,天呐,我第一次见识到无缘无故跑人家微博里发疯的狗,重点:“无缘无故”,这个微博专
  • 【迪拜世博会流动性展馆:打破物质和数字世界的界限 | El pabellón de la Movilidad de la Expo Dubái 2020 rom
  • 【又一所985强校官宣成立新学院!香港首富任名誉院长】8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成立。香港首富、宁德时代公司董事长曾毓群担任未来技术学院名誉院
  • 【摘存】 人生的空虚不在于人的孤独,而在于心的寂寞; 人生的智慧不在于善于观察,而在于善于辨别; 人生的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人生的成败不在环境
  • 聪明有出息的名字: #宝宝起名## 天睿:天最初是指空间,后来引申为天空、太空。睿是指明智,智慧,英明的意思。用作人名指人的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寓意聪明有
  • 关于中秋节两公布一提示 现将2021年中秋节放假日期安排通知如下: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今年中秋节高速公路通行
  • 国庆总结: 1️⃣跟小江开启恋爱の第五年[心] (ノ)`ω´(ヾ) ​​​  2️⃣买了新的小裙子,二九选哒,但是小江这样的猛男就是喜欢这种母兮兮的裙子,直接拿
  • #职业教育# 【从“能就业”到“就好业” 需要综合发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能就业”到“就好业”,而不再是就业后很快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改革办学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