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地位,是通过海上霸权打下来的,没有海上霸权就没有大英帝国。
以前吧,我对这句常识总是没能往下一步考虑,例如,这个海上霸权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读徐弃郁的《英国简史》,一下豁然开朗。

「英国为什么能够夺取并且拥有海上霸权呢?美国人马汉写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可以说是介绍海洋战略、海军战略最重要的一本书。他实际上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说英国海上霸权的关键在于它的地理位置特别有利,另外人口、自然结构这些要素也比其他国家优越。

那这样的回答对吗?应该说,马汉肯定是抓住了英国海权的几个关键原因。但是这些只是英国夺取海上霸权的先天条件。它们解释不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在英国崛起的几百年里,皇家海军几乎是百战百胜,没有这种战斗力,地理位置、自然结构这些先天条件就是零。

英国海军有多强悍?

这里我给你说一些数据,你就更加清楚英国海军当时的战斗力有多强悍了。我们前面说过的七年战争里面,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交手十次,英国海军伤亡195人,法国海军伤亡1365人,差不多是英军的7倍。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海战规模更大,伤亡数也大多了。在1793-1805年这13年里,英国伤亡5700多人,对手伤亡加俘虏36000多人,差不多又快是英国的7倍了。

我这里插一句,为什么只算到1805年?拿破仑战争是到1815年结束的,多出来的10年为什么不算?那是因为,1805年以后,英国海军完全控制了海洋,再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海战了,所以只算这前面13年。

这只是人员伤亡的比较,我再说一下双方军舰的损失。

英国在这13年里,一共损失战舰166艘,对手损失多少?1201艘,是英国的7倍还多。更重要的是,英国损失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军舰,大的、作为舰队主力的战列舰总共只损失了5艘。对手呢?损失了159艘战列舰,是英国的30倍还多。

从这些数字你就可以知道,当时法国这些国家的海军和英国海军的战斗力差了多少,战场上可以说完全是一边倒。

制度精神造就强大海军

问题是,英国海军这么强悍的战斗力是哪里来的?是数量优势吗?不是。在很多次海战当中,英国舰船的数量和炮的数量都比对手少。那是英国的技术优势吗?也不是,英国的船和火炮并不比对手好,很多情况下用的还是刚刚缴获来的敌舰。所以根本不是技术的原因。

实际上,英国海军战斗力彪悍背后的最大秘密,就是我们前面反复说的制度。英国人是在制度上下功夫,用制度来保障、激励、逼迫海军发挥出最强的能力。

后勤保障制度

我举个例子,后勤保障制度。英国崛起的300多年,绝大多数属于风帆时代,用的都是那种木质的挂帆的战舰,在海上一漂最少一个多月。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英国海军英雄纳尔逊,他当时追法国舰队追了整整8个月。8个月看不到敌人、也看不到海岸,当时舰上的生活条件又很恶劣,这种滋味我们只好想象了。

在这种情况下,补给、特别是食物的补给,对维持官兵的体能和士气就特别重要。英国很早就针对海军的这种特点,发展出了一套独立的补给制度,效率很高,领先了其他所有欧洲国家。如果比较一下法国和英国,你别看法国菜有名,但法国海军吃的绝对不如英国海军,营养、数量都不如。

战斗纪律

比吃更重要的,是战斗纪律。英国革命的时候,海军就推出了一套严格的制度章程,用来约束海军作战时的各种纪律,哪些行为要受到严惩,规定得非常的清楚。

在英荷战争中,英国海军的纪律性就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前面讲过,荷兰人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水手的航行技能普遍高于英国,所以它的海军实力至少和英国一样强。但是,在艰苦的面对面的海战当中,荷兰海军那种各自为阵的、散漫的特点就暴露出来了,有的军舰看看打不过,就擅自撤退。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多次发生。

而在英国海军里面,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严格的纪律保证了英国海军可以被敌人打沉,但绝不可以擅自撤退。英国海军最终打赢荷兰海军,主要靠的就是这个。

英国海军的战斗条例

除了纪律制度以外,英国还是最早拿出海军战斗条例的国家。这个战斗条例不是光教人怎么打仗的,战斗条例本身就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制地激发人的勇敢,激发战斗力。英国海军的战斗条例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两条,一条叫“作战成列”,一条叫“抢占上风口”。

作战成列

我们先说作战成列。刚开始的时候,英国海军打仗就和陆地上骑兵打仗一样,碰到敌人的舰队,各艘军舰都一马当先地冲上去和敌人混战,有时是一对一地捉对厮杀。英国海军觉得这个打法不行,后来就规定,和敌人舰队开打的时候,自己的军舰必须保持一列,这样可以统一指挥,也可以集中发挥火炮的力量。

但是我想说的是,别看这规定的是作战方式,这里面有纪律监督的成分。为什么这么说?作战成列要求自己的军舰保持一列,指挥官的旗舰就在这一列的中间,他可以看到全部的舰船。在这种情况下,谁如果擅自后退,那看得一清二楚,和原来那种混战的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海军战斗条例里“作战成列”这一条,有一个引申的含义,就是局面再困难,也必须保持队形。保持队形什么意思?就是打到底,没有命令,谁也不许退出战斗。

抢占上风口

还有一条叫抢占上风口。这个抢占上风可不是比喻,而是真的抢占海风的上风口。那个时代海军用的都是风帆战舰,风向绝对是个重要的因素。英国海军为什么要在战斗条例里面规定,碰到敌舰,要抢占上风呢?是在战术上占便宜吗?恰恰相反,这样做在战术上是吃亏的。

当时的炮都是在船的两侧固定的,打起来靠着把整个船侧面对着敌人,然后双方开始对轰。像《加勒比海盗》《怒海争锋》这些电影里面你都可以看到这种典型战术。那你抢了上风以后会怎么样呢?风是从你背后刮来,你对准敌舰的那一侧就会向前倾,这样炮口的角度全部被压低了,其中位置最低的炮本来可以对准前面的,现在很可能就冲着海面了,这样你可以轰敌人的炮就少了。

那为什么英国海军要作这样一条对自己不利的规定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抢占上风以后,风就把你的船吹向敌人了,打不过了想跑都没法跑,只能往死里打,而敌人一旦顶不住想跑却正好是顺风。

所以这个规定实际上就是在每一次的战斗中,都把英国海军放在一个不得不死战到底的位置上,不勇敢也得勇敢,不想拼命也得拼命,就相当于我们中国古代的背水一战。不一样的是,英国海军的抢占上风是用制度来确保的,是作战条例里面的重要一条:不管你是一支舰队还是单艘的军舰,碰到敌人时都得给我去抢占上风。

所以不要小看“抢占上风”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它实际上的含义比前面那条作战成列要残酷得多、极端得多。后来欧洲大陆国家的海军作战条例基本上都抄了英国海军作战成列这一条,但抢占上风这一条,始终没有其他人敢学。

所以你看,英国海军的制度设计里面有很多道道。我们一般会说,好的制度可以增强一个团队的能力或战斗力,那么从这一节你也可以看到,制度的作用实际上是从多个方向发挥的。

既有加强对团队成员的保障,也包括对团队成员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就像“作战成列”那样的规定;
当然还包括对成员的反逼作用,就像上面说的“抢占上风口”,必须把自己置之死地。

英国海军这种制度设计,不仅是它强悍战斗力背后的真正秘密,也让今天的我们进一步理解如何运用制度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根源:用制度来保障、激励、逼迫海军发挥最强能力。
具体制度:后勤保障制度,作战记录制度。
两个关键点:作战成列(局面再困难,也必须保持队形——打到底,没有命令,谁也不许撤出战斗。);抢占上风口(把英国海军放在一个不得不死战到底的位置)。
作用:加强对团队成员的保障;对团队成员进行引导和规范;对团队成员进行反逼。

公元581年,杨坚的舅舅吕道贵见到杨坚后,没有一点悲伤的表情,也没有一点君臣之礼,竟然直呼杨坚大名,甚至还说了一句最要命的话:"你是是谁家的种儿,别人肯定偷不去,太像我苦桃姐了!"

本来杨坚见到舅舅和表兄弟想起自己的母亲,情绪非常激动。可舅舅就是一个乡野村夫,言语十分粗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竟然把皇帝比喻成"种",让杨坚十分尴尬,文武百官们也心中暗暗偷笑。

最重要的是,这句话暴露了隋朝皇室的秘密!杨坚自称出身关中名门望族弘农杨氏,但其实是有问题的。或许,杨坚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冒牌货,要知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婚姻是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的,绝对不会允许与庶族通婚的

如果杨坚真的出身弘农杨氏,那他的父亲杨忠是绝对不会和出身贫寒分吕苦桃成婚的。再加上杨坚继位之后,只追封了自己的父亲,并没有追封他的祖父、高祖、曾祖,只因他们太过微不足道,一旦追封,反而会暴露自己冒牌的身份。

因此,综合史料来看,杨坚的祖上并不是弘农杨氏,而是来自山东的寒庶之家。

杨坚害怕自己这个大嘴巴的舅舅到处乱说,将自己的谎言戳破,所以不容许舅舅与文武百官来往,后来直接多加赏赐把他打发回家了。

杨坚的父亲名叫杨忠,如上所说,杨忠的户籍是存在问题的,他的后裔自称是出身关中名门弘农杨氏,后来迁居到了武川镇。不过,后代史学家却普遍认为杨忠家族是山东的寒门。

杨忠出身于北魏年间,当时正值天下大乱,他年轻的时候四处颠沛流离,先是在山东泰山一带混迹。在山东时,杨忠与吕苦桃结缘,两人结成了夫妇。后来,杨忠夫妇俩一度被裹挟到了南方的梁朝境内。

在梁朝待了五年后,杨忠跟随陈庆之的北伐大军,终于回到了北魏。

据史料记载,杨忠仪表堂堂,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按照现在的标准计算,杨忠身高得有1.91米,身材魁梧,武艺超群,颇有将帅之风范。

因此,回到北魏后,杨忠便遇到了他一生的知己,这个人就是同样风流倜傥、武艺高强的独孤信。

此后,杨忠一直在独孤信麾下为将,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对于杨忠而言,独孤信既是他的上级,也是他的老大哥,将来还会成为亲家。

经过几年的坎坷、波折之后,杨忠跟随独孤信终于投奔到了西魏权臣宇文泰那里。宇文泰为了分化独孤信的势力,再加上十分赏识杨忠,所以便将其调到了自己麾下,并且对其委以重任、进行拉拢。

有一次,宇文泰率领武将们在龙门附近打猎。那时候山野之间有许多野兽出没,没想到他们一行人一出门就遇到了大老虎。

其他武将们都被吓得倒退数步,只有杨忠不慌不忙,赤手空拳独自和这只大老虎进行了一番殊死搏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杨忠完胜大老虎,他左手夹住大老虎的腰部,用右手拔出了大老虎的舌头。

武松三拳两脚就打死了一只老虎,杨忠甚至比武松还厉害,竟然制服了老虎,还把老虎的舌头给拔出来了!不愧是猛将啊。

人们常说"虎口拔牙",比喻事情难办,可谁承想杨忠直接来了个"虎口拔舌"看到这一幕的人无不惊愕、称赞,就连宇文泰也是十分钦佩,当场大老虎赐给了杨忠,作为其表字。

杨忠不仅能生擒老虎,还善于作战。公元549年,杨忠奉命率军出征梁朝,只用了不到两千骑兵,就大破数万梁军,还活捉了对方的主将,并且将汉东之地纳入了西魏的统治。后来,杨忠还被赐姓普六茹氏,多次参与了重大军事行动。

北周建立后,杨忠历任要职,先后担任大司空、柱国,在西魏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十二大将军之一。后来还被封为了随国公,身份十分显赫,并且食邑一万户,别食竟陵县一千户,坐等收赋税。

在这之后,杨忠先后两次率军讨伐北齐,战功赫赫。在北周初年,权臣宇文护执政时一手遮天,但杨忠依旧是小心谨慎,最终在公元568年得以善终,享年62岁。

杨忠一度被称为历史上最彪悍的皇帝,可他没做皇帝就死了,到死也没做成皇帝。

其实,杨忠做皇帝是在他死后13年的事情了。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皇位,建立了隋朝,而杨坚正是杨忠的长子。杨坚称帝后,追尊自己的父亲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当然,杨坚能够成为皇帝,没有他父亲打下的基业,是万万不可能的。客观而言,没有杨忠就没有杨坚,更没有隋朝。

首先,杨坚毕竟是杨忠的儿子。其次,杨坚的官位、地位都是靠承袭父亲杨忠的爵位和攻绩得来的。最后一点,杨坚能娶独孤伽罗为妻,也是因为父亲和独孤信之间的特殊关系。

杨忠虽然没有在生前做皇帝,但他堪称是隋朝的奠基人。只不过杨坚的母亲吕苦桃既没有等到丈夫杨忠富贵回乡的那天,也没有等到儿子做皇帝的那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杨忠的封号是随国公,杨坚后来继承,等到杨坚称帝之后,因为"随"字有走子旁,寓意不怎么好,所以便将国号改为了"隋"。

#三联美食# 在淮海中路一间洒满阳光的厨房里,赵荣华热起锅子来。案板上的五花肉已经收拾停当。“我爸爸做菜是‘老三篇’,上海传统家常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所以我骨子里面相信上海味道就是红烧肉,两个月必须吃一回解馋。”但赵荣华烧起菜来,已经和父辈大不相同。

他用平底锅爆香青葱和姜片,将五花肉煎到微黄。“猪油煸过以后特别香,而且高温可以封住肉里面的水分,肉质不容易老。但也不能煸太长时间,猪皮会硬。”他往锅里倒红酒——而非上海人家常用的料酒或是黄酒。“我们的红烧肉做得好,就和法国的鹅肝一样,软糯丰腴。

法国人用酸甜果味的东西来搭配鹅肝,找那个味道的平衡点。我做红烧肉也是这样。红酒有果香、有酸度,能够综合红烧肉里的甜味和油腻。”酱油、冰糖下锅,肉在锅里小火焖了三刻钟,眼见汤汁快要收干,赵荣华淋了些日本料理常用的味噌下去:“现在真正好的黄豆酱油很难找了。红烧肉酱香味要浓,味噌正好可以用来提味。”这一份肉,裹着亮晶晶的酱汁,甜得恰到好处,果然如他所说:“配一碗白米饭,一口闷,下饭菜,下得嚇死人。”

一道小时候“外婆常做”的面拖小黄鱼同样被赵荣华弄出了花样。他用全麦面粉和生粉混合做面浆,再向面浆里淋少许油——这是日本天妇罗的做法。锅里油温七成,他提溜着收拾好的小黄鱼,裹上面浆,在油锅里转一圈,用筷子蘸点面浆洒在正在烹炸的鱼上。这也是天妇罗的技巧,使外壳更加蓬松酥脆。

鱼出锅,赵荣华拿出浓稠的黑醋汁,在盘子里勾出线条。“七分意大利黑醋加三分冰糖,小火慢慢熬成,”他解释说,“混搭小黄鱼,味道会更丰富。前几天意大利米其林三星厨师西莫·博图拉(Massimo Bottura)来上海,我吃了他做的菜,其中用到了他珍藏40年的黑醋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灵感。”

不惑之年的赵荣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对上海味道的改造与这座城市的变迁同步。从前,赵荣华家就住在现在上海新天地所在的位置,太平桥。

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出门的几条街上遍布小吃摊。一家叫“春园”的铺子有鲜美的小馄饨和黄芽菜肉丝春卷。那时候流行“小笼馒头”,“外面是发酵过的面皮,里面裹肉馅”。他爱吃大汤团,猪油芝麻的馅子,也爱“四大金刚”,呛饼、油墩子、粢饭团和粢饭糕。当然少不了生煎,“下面的底薄而脆,上面的皮薄而有弹性,肉馅结实,大口咬下去都是汤水,一不小心就会溅得一塌糊涂”。

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太多机会上餐馆,婚宴就是盛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场景,在一家饭店二楼,台子上有条很大很漂亮的松鼠鳜鱼。一桌菜好不好,就看一道松鼠鳜鱼。小孩子等着鱼上来,吃完可以下桌玩了。”

1996年,上海开始改造太平桥地区52公顷的旧城。也就是这一年,已经学了4年厨师,做惯了上海菜、广东菜的赵荣华赶上最时髦的一阵风,成了西餐厨师。那以后,意大利菜、日本菜、东南亚菜、美式餐饮他都上过手。他在外滩三号的一家西餐厅做热房主管。一天,一个美国女记者穿着厨师服到厨房里来采访,他负责向她介绍厨房的运作方式。临走时,她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吃顿饭?

认识赵荣华时,莫云刚刚开始在中国的美食记者生涯。她本就出生在一个跨文化背景的家庭。母亲是上海人,8岁离开上海去西班牙,随后到美国定居。

赵荣华描述岳父母家的厨房:“你能想到的世界各地的任何调味品,都能在那里找到。单单是芥末就有十几种之多。”在莫云记忆里,母亲“从来不会做两道一模一样的菜”。赵荣华赞叹岳母对食材充满想象:“比方做豆腐,她会放奶酪进去,让人意想不到,但是非常好吃。”

爱情在厨房破土,被美食滋养成长。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在上海相遇,一拍即合。

赵荣华在外滩三号工作的时候,每天都要忙碌12个小时以上,但无论多晚回到家里,他都要给莫云做一道菜。莫云对他的手艺充满了赞叹。这让赵荣华大为惊讶:“从前我没有觉得厨师是个什么高尚的职业。我也给我以前的女朋友做吃的,她并不会赞美,甚至在向其他人介绍我的时候会羞于说我的工作。在莫云这里,我第一次感到这门手艺是值得尊重的。”

同样,赵荣华的经验和人脉为初入美食报道的莫云打开了厨房秘密的大门。相处的前10年,两人一起去上海各种餐馆试菜。“每天都去新的餐厅,认识新的厨师。”从5000元一位的分子料理餐厅到广园路菜场对面的灌汤包和辣肉面:“骑着一辆电动摩托车,两个人每天到处跑。”

莫云也爱上海味道,熏鱼、酒香草头、腌笃鲜,胃口好的时候,丈夫的红烧肉她能吃掉一整盘。但赵荣华家的餐桌,从来不会连续两天出现一种风味,那是一桌世界美食的流水席。1年前,赵荣华开了一家潮汕火锅店,那个时候上海吃四川火锅的风头刚过。没想到,一年来,沪上的各个档次的潮汕火锅“开了不下1000家”。生意之好令赵荣华大为意外,第二家分店已经开张。

今天的上海好像赵家的餐桌,在灯红酒绿的林立餐馆中,本帮菜反主为客,成了边缘角色。这倒并不奇怪。曹聚仁在《上海春秋》里回忆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本来,天下美食佳味,集中在扬州,到了近百年间,才转到上海来。上海本地,并没有什么特色的菜味,可是,这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城市,她就吸取全国的精华,加上了海外奇珍,成为吃的总汇。”

听说我要寻找本帮菜,赵荣华带我去拜访了他的两位朋友。身材瘦削的孙伟轩原本是一位足球运动员,90年代初,他从市级队伍退下来,被安排进宾馆学厨4年,在一些本帮菜餐馆陆续烧了8年菜。他2010年创业做本帮菜馆“弄堂筵”。

2012年店面扩大时,他相中了武夷路附近一处小楼。把店面转手给他的上一位餐馆老板说,这里19世纪中叶的时候就有一家小酒馆,叫“悦宴九馆”。这个故事打动了他。小楼位置僻静,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的顾客绝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上海本地人,拖家带口的来吃家宴。

本帮菜馆大不易,孙伟轩觉得自己是讲情怀的。“上海各类餐饮输入非常多,论本帮菜,好餐馆两只手的指头就数得过来。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人讲新鲜口味,喜欢外来的味道。从经营说,火锅是可以标准化的,本帮菜不能。

比如红烧,糖和黄豆酱油的比例怎么放,什么时候放,调料和火候的把控都是需要有功夫的。没有10年厨龄,烧出来的菜完全不能看。有些菜系的馆子可以开得大,可以有中央厨房,完成一道菜的前四个步骤,但本帮菜最多只能完成前两个步骤,只能进行原料粗加工。原料、人员,成本就都上去了。”

弄堂筵打“怀旧”牌,孙伟轩觉得,许多本帮菜馆为了迎合客人,已经将菜品的口味改得离谱了。他的初衷是做“不改良的本帮菜”。但事实上,“改良”似乎不可避免。

传统上,本帮菜用青鱼做熏鱼,但孙伟轩用三两到三两半的小鲳鱼,“肉质好、刺少、鱼身扁,容易入味”。鲳鱼块经过两次油炸:第一次定型,第二次炸酥。出锅的鱼块浸入孙伟轩留了十几年的“老卤”里。他嫌白糖腻,在老卤里放的是麦芽糖和冰糖。做松鼠鳜鱼,他借用了粤菜的糖醋汁,除了茄汁和冰片糖,还加了西餐常用的OK汁和微有辣味的喼汁。

一道油酱毛蟹,蟹下油锅前需要裹淀粉。他试验了许多回,选了一种荷兰土豆粉,“用量小,挂壁裹料作用好,蟹黄蟹膏不会流失”。不过他不会在这道菜里加更多新鲜调味料。毛蟹和年糕炸过之后下锅红烧,只放酱油、糖和水。“高汤都不用。毛蟹本来已经很鲜,放别的东西就抢味了。”孙伟轩最得意的改良,是把梅干菜和上海酱鸭一起烧。梅干菜吸满了浓厚丰润的酱汁,以上海人的标准看,“下饭最好”。

孙伟轩开的是平价餐厅,赵荣华的另一位朋友方元走的是高端路线。“福1088”餐厅在沪上的名头很响。镇宁路上,三栋奶黄色水泥拉毛墙的西班牙风格老宅子并排在一起。门口没有招牌。镇宁路一带是旧上海的富人区。这三栋老宅中的一栋原本是方家的祖宅。

方元的曾祖父方旭东任过张作霖的财政部长,后来专攻铁路地产等实业,攒足钱后来上海定居,买下这宅子。解放后,老洋房里搬进“72家房客”,方家也一直住在这里。20多年前,住户陆续搬离,方家重新收回房子,方元的母亲就着地方开了一家“福园”餐厅。餐厅的招牌菜是一道用硝、盐、酒等腌制的硝蹄。2006年,方家把相邻的两栋宅子也并进来——他们原本属于李鸿章的小儿子和上海阜新面粉厂老板孙多森。

走进今天的“福1088”餐厅和走进“摩登时代”老上海大户人家的宅邸没有多少区别。在一间用于招待VIP客人的房间里,一块“生福轩”的匾额挂在墙上,是书法家谭泽闿民国二十四年(1935)所题。拼花的瓷砖地板在灯光下显出油亮的包浆釉色,一只中西合璧的红木橱柜和一张梳妆台分立在房间的两头。它们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老家具。梳妆台两侧各有一把30年代的单人皮沙发。瓷砖、吊灯、家具都是方元一家从古董商手里收来的。

“专门请人看过,确定是老上海的东西,”方元说,“并不是因为开店才这么做。有这个情结。房间风格的复原依据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对宅子的记忆。这是自己的家,所以一切都做得特别细心。”他让我留意一人高的深棕色木质护墙板,房间里那些可能扎眼的电灯开关都小心地藏在了里面。

悉心打造的旧上海迷梦自然需要称得起的菜式。方元推荐一道金黄浓艳的金必多浓汤——20年代起风靡上海滩的海派西餐富贵菜。一条一尺半长的鲥鱼气势磅礴地端上桌来。鱼身上码了火腿片和醪糟,清蒸出一汪鹅黄清透的汤。火腿的咸香和醪糟的清甜衬着鱼鲜。鲥鱼没有去鳞——上海人的讲究,“鲥鱼吃鳞不吃肉”,“鳞片连接的地方有胶质,最美”。

贵价餐厅会在普通食材的菜肴上格外讲究些功夫。酒香豌豆尖,只取豌豆尖最嫩的那一截,确保口感无渣。九块红烧肉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为取到最漂亮的五花,“一大块肚方,修掉一半”。

赵荣华最爱一道清炒豌豆:“小时候吃豌豆,我爸会先打招呼:‘给你炒个豌豆,时令货!’”方元的豌豆自然不同于家常货色。“豌豆太老的发干,太嫩的里面是一包水,我们只取恰到好处的那些。40斤云南豌豆,只能挑出10斤豆子。”小豌豆油亮亮、绿莹莹,小玉籽一般盛在瓷调羹里,放进嘴里,像鱼子酱一般崩裂开来,满口清甜。

“福1088”虽然走老上海的步调,但菜肴已经不完全局限于上海菜了。方元一方面觉得,传统本帮菜做不出太多花头,没有新鲜味道客人不会买账。另一方面他也曾试图去上海周边郊县发掘一些“老味道”,但又嫌加工方法“太原始”,“农家菜,上不得台面”。

毫无疑问,本帮味道在变。就像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些东西:“从前的馄饨皮是碱水皮,发黄的”;现在最红的生煎“吃上去就是和小时候的完全不同。难吃谈不上,就是不对劲”。方元的坚持,是在厨房里无论如何要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真正的上海厨师长已经很少了。本帮菜的厨师算到现在已经有第五代。”

他提到84岁的本帮菜泰斗李伯荣:“李伯荣算第二代,他吃过第一代本帮菜大师的菜。他的徒弟又以他为蓝本,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真正的本帮传统味道是什么?那好像已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遥远想象了。“据说,李伯荣黄金时代的手艺真的是非常好。”方元喝一口茶,幽幽地说。

《在上海,什么才是真正的“本帮滋味”?》作者 / 徐菁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14星期四】 湖南人涨停复盘 "涨停金额:234亿 炸板金额:62亿 首板金额:137亿 连板金额:97亿 涨停68家 炸板11家 跌停33家
  • 对于业绩的大幅下滑,润东汽车当时在财报中解释称,亏损主要由于公司资金短缺及中国汽车市场销售趋势下滑,公司须减少新车采购量,直接导致新车销量及收入减少,且在201
  • Stella 除了是老佛爺的繆思之外,也與 Gianni Versace、Armani 等擁有深厚交情,尤其出道迄今與 Chanel 的合作幾乎從未間斷,是當代
  • 1、无意中发现垃圾堆里有鲎 覃锦芳是桂电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环保公益社团“鲎鸟天使”的志愿者,她所在的这个小组从2015年开始,承接了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
  • 第一种他人感到的欢乐是天地诸神通力合作被好奇心搞【失败】时感受到的天地宇宙数亿万年星空的彻底毁灭,和这些所谓的幽默是宇宙大爆炸和一粒尘埃的区别。每一个量子、每一
  • #我的公交我的城# 【夜晚与清晨寒冬里的公交人只为乘车温暖出行】 12月31日跨年夜,武汉的天气十分寒冷,晚上22时15分,在蔷薇路公交停车场,线路主管潘良发
  • 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整治攻坚行动,15处存在突出问题的高层建筑按时整改销案,组织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督查,通报督办一批高层建筑突出问题,目标高层建筑消防
  • C罗伊布斗飙进球,意甲成两大传奇射手新擂台C罗进了个,伊布也不为人后,今天凌晨米兰对阵那不勒斯的比赛中,伊布梅开二度帮助米兰3-1取得胜利继续排名联赛榜首的同时
  •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一直以来都对文坛大牛怀有最崇高的敬意因而茅奖获得者毕飞宇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更是难以估量今晚有幸以媒体的身份参加《米兰·昆德拉:一种
  • #申有娜[超话]# #申有娜抓眼精灵# 【210109】ITZYofficial更新有娜相关제35회 골든디스크어워즈디지털 음원 본상골디에 나타난 카리스
  • 素敵なスタッフさんとの撮影で、とても楽しく素の自分がたくさん出せました☺️この写真集を通して、たくさんの私を皆さまに見つけてもらえたら嬉しいです。
  • 关于拍照的问题中央大街是特别出片儿的存在,即使是手机拍照,只要找好角度,分分钟都是欧洲街拍的感觉。大部分攻略都推荐华梅西餐厅、老厨家…都是很有历史的餐饮老店,如
  • 此花莫遣俗人看 新染鵝黃色未乾……稚嫩明亮的鹅黄色,如春日的一抹嫩草,清新怡人;又如刚孵化而出的皱鸟,喜悦新奇见者心情无比敞亮~^_^干净的颜色,天然的面料,简
  • 我与书法的故事 | 从学书法开始
  • 这一定是你见过最真实的对比照最清晰,最安全,最值得信赖monkeyso真人反馈如图依次是如花,闻闻,朵妈,小火柴,大静静,大雯子,六个人合计减脂2⃣️6⃣️0⃣
  • 我实在忍不住就说:你看看你的战绩和输出,好意思说别人嘛[费解][费解]司空震:安琪拉,你是不是找茬……我:我没有,刚开始也是你先说我的,玩个游戏也要吵架,真的好
  • #cachito[超话]# #失控# 关于失控的测评......我没话说了这也太刺激了救命 难以用文字形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喷......太快了以至于还没感受到
  • 使用相同表现方法的艺术家并不多,但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人想到透纳(J. M. W. Turner)。Century 21 方面表示:“在今年最关键的时刻,保险公司背
  • 还是搞个置顶吧是吧[doge]唯一特长:画蛋 所以很多人叫我阿蛋[二哈]可以随便叫没关系只要不是太奇怪[哈哈] 一般情况下脾气都很好也很好说话,除非你先招惹我[
  • 同时也感谢之前陪伴过我,在今年告别的人,不管告别的方式是否体面,过去已过去,曾经有过快乐的回忆,足矣,也祝福各自安好。♡#2020最后一天##快进2020##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