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沿黄大合唱丨看东明绘就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从黄河东明段的末端溯流而上,沿着黄河大堤,我们追寻着东明的故事,近距离地感受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编者按:黄河滚滚奔向东南,由东明县入鲁,在垦利区入海,惊涛澎湃着,掀起万丈狂澜,一幅宏伟的蓝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缓缓铺展开来。为讲好山东黄河流域的发展故事,凝聚保护黄河的山东力量,凤凰网山东将挑选山东9市沿黄区县,集中报道沿黄区县在“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的探索,为山东走在前凝聚智慧,也为沿黄区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本期推出菏泽东明篇。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是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强力推进迁建工程建设,全面实现滩区群众“安居梦”。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东明突出比较优势,着力做好滩区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将昔日贫困黄河滩逐步变成幸福滩,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黄河穿过东明时,脚步变得“反复无常”,总会给滩区群众带来苦难。曾经,“有女不嫁黄河沿”成了滩区群众抹不去的痛,搬离黄河滩区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事。
挪穷窝、拔穷根,古老又年轻的东明在逐梦路上奋力奔跑。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启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功能完备的兴东新村建成后,成了乡村振兴的宜居样板。
随着东明县12万余名滩区群众世代期盼的“安居梦”成为现实,他们的生产生活之变、创业就业之变,折射出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步伐。
俯瞰一个个新村,道路笔直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绿化郁郁葱葱,宛如一幅幅优美画卷。未来可期成了东明的代名词。
滩区焕新颜,群众生活更有盼头
步入东明县长兴集乡兴东新村,远远就看到一幢幢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笔直的街道、宽敞的道路、美丽的庭院格外醒目,由八号村台多个村迁建而成的兴东新村已经大变样,成了黄河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在早些年,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老村高低不平,道路弯曲狭窄,近看像山区丘陵地貌,户户筑房台,交通不便,且受地域影响,灾害严重。
为了让滩区群众“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苦涩生活成为历史,2017年,山东省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
作为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东明县任务艰巨。在全省28个村台中,东明县占24个,其中长兴集乡占10个,涉及30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八号村台则是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两个试点村台之一。
2019年8月,长兴集乡八号村台正式开建。历经前期摸底、清障、淤筑、村台强夯、涉迁村土地调整、新村工程建设、分房搬迁等诸多难关,去年3月,四个涉迁村全部完成群众迁建。
这意味着,群众盼来盼去,终于住上了新房子,把“家”稳稳地安在了村台上。
八号村台是全省最早完成迁建任务的滩区村台,也是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工程24个村台中首个达到入住条件的村台。村台涉及东黑岗、北许庄、姚庄、崔庄4个自然村,安置群众1141户、4602人。
说起滩区迁建后的新生活,东明县长兴集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兴东新村管区书记马果真深有感触:“迁建后,群众住上了新房,道路宽敞了,又安装了路灯,新村台绿化美化的也很漂亮,老百姓一下子过上了城市生活。村台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以便民服务为抓手,梳理规范群众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大事小事办理。”
曾经让群众忧心忡忡的黄河滩,华丽蝶变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地。房屋内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配置齐全,台顶全部按照新型农村新村规划设计,小学、幼儿园、新村服务中心、商业等公共设施以及污水处理站、消防站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绿化、亮化、美化特色鲜明,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宜居样板。
滩区迁建,既要让群众“挪穷窝”,又要“拔穷根”。
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黄河滩区的长兴集乡,是山东仅有的两个纯滩区乡镇之一。原村址复耕后新增耕地1万亩,继续发展特色种植。新村党委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产业特色,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一批现代农业和三产融合项目迅速崛起,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越来越广。
在富民方面,长兴集乡做了大量工作,马果真介绍:“一是发展租赁经济,对集体属性的门市房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个人、商户纷纷入驻当地,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二是村台上办起了手工加工厂、制衣厂、防护服加工等,为居家空闲人员创建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培育新兴产业,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依托企业发展中草药种植,利用旧村复耕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持续不断提升土地效益。”
目前,新村周边已形成1.4万亩虎杖、800余座食用菌棚、500亩樱桃采摘园的种植规模,实现了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真正让黄河滩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花果滩、幸福滩。

特色虎杖种植,产业发展更有奔头
风从黄河来,吹过万亩虎杖。
虎杖,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虎杖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长兴集乡八号村台几公里外,就是万亩虎杖园,这是带给村民就业增收新渠道的地方。
产业发展是黄河滩区迁建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东明县依托滩区优势,着力培育富民产业。位于滩区内的长兴集乡,盯紧土地日照时间长、水源充沛、土质半沙半淤的特点,经过规划,确定了虎杖这一中药材进行种植。
万亩虎杖园由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采取“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坚持“科技精准扶贫”方针,以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科技力量”为支撑,目前已成功种植14000亩。
依托虎杖种植,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3条白藜芦醇提取生产线,年加工虎杖量可达1万吨,提取白藜芦醇300吨,目前主导产品白藜芦醇生产量占全球总量的90%,拥有国际市场85%的份额。高纯度的产品不仅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也让公司成了全国最大的虎杖加工生产基地。
虎杖种植基地,不仅满足了企业对虎杖原料的需求,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东明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说到:“流转土地后,公司用工特别多,高峰期的时候每天用人能达到500人左右,他们一天能在这挣100块钱左右。”
利用虎杖基地,公司成立了农科驿站,并吸收更多的贫困人员参与基地的种植和管理,使他们在收取固定的流转租金后,又能享有二次用工帮扶。
致力于把特色产业做优做强的车发展,为滩区群众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解决了周边农民及贫困户就业问题。
基地结对帮扶省定工作重点贫困村18个,农户每亩均增收8200元,并对已土地流转的贫困村民进行劳务岗位供给,带动3500余人脱贫。
产业兴,农民才能富,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为提升农民技能,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公司还通过科技培训讲座、现场技术指导,开展乡土技术人才培养和农村群众培训1000多人次,并引导农民在基地种植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农产品开发、绿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乡村旅游等生态发展项目。
对于返乡创业的车发展来说,他对公司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后续,我们要根据产品研发的情况,陆续把整个虎杖产业的全材料产品推上市场,首先从种植这方面开发虎杖茶、虎杖菜、虎杖花蜜以及虎杖花,还有虎杖籽油的研发,提高整个虎杖种植的附加值。另外,从提取方面,我们通过虎杖根部来提取白藜芦醇,推上市场国际化。”
展望未来,车发展表示将紧抓国家振兴中医药产业发展等机遇,计划投资10亿元,力争通过三至五年,打造为集虎杖种植、深加工、终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于一体的“专精特优”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虎杖深加工产业园,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访手札:
自古贫困黄河滩,如今旧貌换新颜。
从黄河东明段的末端溯流而上,沿着黄河大堤,我们追寻着东明的故事,近距离地感受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一个个村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承载着东明县黄河滩区12万群众的安居梦想,也见证着黄河滩区的历史性变迁。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东明县做了大量扎实而努力的工作,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融合发展的路子。
在长兴集乡的虎杖种植基地,我们听企业的发展历程、带动滩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效果,不禁连声点赞。一棵棵虎杖,成了村民的精神寄托,远远望去,山野间充满着致富的希望,相信这些旺盛生长的虎杖定能在不久的将来枝繁叶茂,为长兴集乡以及东明百姓撑起致富的一片天。

【#秦知道# 丨后疫情时代,#陕西怎样和外国人做生意#?】西安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陕西省进出口贸易总值1167.6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出口692亿元,同比增长40.9%;进口475.6亿元,同比下降2.2%,贸易顺差达216.4亿元。顶着多轮疫情的侵袭,陕西对外贸易顽强地“逆势翻盘”,为2022年陕西经济呈上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波谲巨变,国际国内疫情与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这是导致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的原因之一,也是陕西将要长期面对的外贸挑战。

未来,对外贸易如何继续“高歌猛进”,在商业版图上“开疆拓土”,值得深思……

4月13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跨里海、黑海班列,途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8国最终到达德国曼海姆,全程1.13万公里。加上这条新线路,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常态化开行16条主干线,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行790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发展势头保持迅猛增长态势,被誉为陕西的“钢铁驼队”。

这支“钢铁驼队”能够奔袭万里,辐射世界,是因为其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铁路运输价格便宜、时间短,是无数加工贸易企业选择中欧班列的重要原因。在传统的海运模式下,货物发往欧洲需要一到两个月的周期,而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仅需不到二十天的周期,且货运成本仅为海运的六分之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许多海运、空运货物加速向铁路运输转移。中欧班列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保持“稳定输出”,且中欧班列承担了大量防疫物资的运输,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需求量。

作为中西部内陆省份,陕西的铁路运输更有优势,外贸前景斐然。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表示,“中国近年来重新激活了经由中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铁路货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客户看到铁路服务相比海运、空运的可靠性,相信他们会长期选择中欧班列。”

除了铁路运输本身的优势,陕西省诸多政策的扶持,也让企业享受到了利好。西安港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解决了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难题;根据《关于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的通知》,从3月1日起,企业在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出后即可享受即发即退的退税政策。这极大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了多行业、多种类、多环节的需求。除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建成了西安综合保税区,拥有粮食、肉类、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及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手车出口试点等完备的口岸体系,各种品类的商品都能有条不紊地“检票上车”。

在服务方面,国家级“三个中心一个基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和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落户西安,为企业提供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打“跨国官司”,辅助跨国业务。

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在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西安总投资额780亿元,以西安奥体中心为核心建设,工期3年,包括港口功能区,中央商务区和产业承接区,届时,西安辐射全国以及连通欧亚货物集散中转枢纽的作用将不断凸显,极大促进国内和国际市场双向发展,建设横跨欧亚的稳定贸易通道。

古时的长安城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的西安引领着强劲的“钢铁驼队”,依然能够联通欧亚,交汇东西。未来,中欧班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持续增强,不断凝聚力量,成为陕西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对外贸易不仅仅是物流工作,更是招商引资,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环节。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就必须提高各行各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陕西经济、科技、工业等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自贸试验区便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如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

截至今年3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新增注册资本10754.89亿元,前2月,陕西自贸试验区创造了货物进出口总额541.8亿元,同比增长30.9%。中星电科、康佳智能家电、小米研发中心、vivo西部总部、泰康西安智慧医养总部等企业和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大型企业选择陕西,为陕西的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激发出陕西“智”造与制造的浪潮。

2019年4月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中提出,要重点加强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打造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后疫情时代,陕西不止要打造海陆空通商体系,更要打造网络上的数字丝绸之路。

为建设好这样一条数字丝绸之路,2021年,陕西认定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5个,在孵企业近5万家、上云企业超过1万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6.6%。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完成对外贸易。

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离不开创新驱动。陕西省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到,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政府创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融合。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便是陕西用科技合作赋能对外贸易,撬动通往“数字丝绸之路”锁芯的钥匙。依托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陕西将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以来,开展多轮次校企需求对接和成果发布,先后搜集高校科研成果68项、创新项目23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49项、技术供给能力48项,初步形成校企合作创新项目24个。

秦创原与自贸试验区各功能区一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将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等提振升级,用科技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陕西深化强势产业聚集、构筑产业发展高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贸易之路难行,但陕西人不缺踏行远道的志气,无论是重塑贸易格局,还是用科技助推企业蓬勃发展,后疫情时代的陕西人,亦沿袭着张骞出使西域的勇毅精神,新时代,仍由长安通商引领的“一带一路”亦将擘画为世界举足轻重的新商路。(文/王佳祯 辛思捷)#西安市曲江新区新冠疫苗接种恢复# #西安城南客运站商洛地区班线恢复运营#

【30万亩小茶树 写出百亿茶文章 ——雨城区茶产业发展综述】
茶,一种在东方流行了上千年的饮品,如今依然流行。

雨城区,这个藏在“云窝”中的地方,与茶叶拥有数千年的缘分。在传承与发展中,雨城将千年前的茶滋味完整保存下来。大力发展茶产业的背景下,雨城区把茶产业放在农业特色产业突出位置,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坚持“强基地、壮主体、保要素、建机制、宣品牌、促融合”,不断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大力推动茶产业规模发展和提质增效,茶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明显的成效。

据统计,雨城区茶业生产总值即将突破百亿元大关。

千年藏茶文化积淀

公元前53年,甘露寺祖师吴理真在蒙顶五峰之间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开启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雅安也因此被公认为“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将蒙顶贡茶带到吐蕃,由此开创和开辟了西藏1300多年饮茶史和当今闻名于世界,并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川藏茶马古道”。

一角“云窝”中的雨城,因雨雾多,加上适宜的土壤和温度,雨城成了茶树的天堂。

追寻历史,因茶马互市而兴起的上里古镇,如今依然可以找到茶叶留下的痕迹。南门坎,也还流传着茶马古道上的故事。

雨城,作为川藏茶路上纽带般的连接点,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边茶产地,也是川藏茶马古道最大的茶叶物资源头。

顺着茶马古道而上,在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康藏高寒地区,一种叫藏茶的饮料风靡高原千年。

藏医药学宝库《四部医典》记载:“藏茶性温和、可消食。”藏族谚语说:“青稞之热,非茶不消;腥肉之食,非茶不解。”明《严茶议》记载:“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藏谚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寥寥数语,道出了藏茶的神奇。

如今,雅安茶厂中,还珍藏着藏汉千年来的友好往来记忆。

一片片小小的茶叶,竟火了千年。

雅安藏茶作为经济茶,文成公主带去了茶叶,开辟了西藏的饮茶史,拉开了藏汉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友谊,繁荣了市场;雅安藏茶作为文化茶,增进了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2008年,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农业助茶产业发展

如今,雨城区的茶园中,年轻人的身影变得多了起来。

雨城区草坝镇合江村的“90后”茶农姜峰,接手父辈的茶园,当上了“新茶农”。由于缺乏传统农业经验,刚开始很头疼。

前两年,雨城区在茶园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起了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系统24小时运转,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内所有茶园全覆盖,通过将实时测温、测湿、测虫害的数据传送到数字茶园管理平台,并通过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一出现异常,系统马上自动预警。

数据替茶农“跑路”,为茶农省下了大量的时间。

2018年,雨城区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托管”茶园,给茶农排忧解难,省时又省力。姜峰第一个报了名。

“我刚接过20亩茶园的管理任务时,种茶、采摘、管护完全忙不过来,导致茶园产值不是很理想。”姜峰说。

“一亩茶园一年的托管费只有几百元,我只负责春季的名优茶采摘,之后的夏秋季采摘、茶园管护、销售全部由社会化服务来完成。”姜峰说,托管后每亩茶园收益平均增长了1500多元。“现在我们这儿的茶农,着实安逸。”

近年来,雨城区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结合藏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等项目,新建“雨城区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服务农事中心”,建成数字茶园1000亩,全面提升茶园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成标准化机采茶园基地12万亩。

村民采摘茶叶

产业发展助农奔康

雨城区共有茶园30万亩,投产茶园28万亩,覆盖现有8个镇、5个街道,按山形地貌和地理位置分为“青衣江流域早茶区”“绿色生态出口茶区”“南部高山有机茶区”三大茶区。

春天,正是收获的季节。雨城的茶园间,站满了忙碌的身影。

“雨城区温度偏低,且高山茶居多,因此,茶叶出产时间偏晚,但是品质很好。”雅安市雨城区聚祥春茶厂负责人庞红云说,这些年来,依靠优秀的茶品质,茶厂生产的茶品,多次在各种茶叶比赛中获得金奖。

茶叶成就了雨城区一批批年轻茶人的同时,也让雅安茶厂、周公山茶厂等老牌茶厂名声更加响亮。

据了解,雨城区现有茶叶加工主体120余家,取得SC的茶叶生产主体38家,食品作坊备案的茶厂68家。茶业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

近年来,雨城区按照全市茶产业“一绿一黑”的发展定位,主要打造雅安藏茶。目前,雨城区有藏茶企业10家,其中,边销茶定点企业6家、边销茶战略储备库企业2家,藏茶系列产品主要有紧压茶、散藏茶、袋泡茶、再加工藏茶、藏茶粉、藏茶浓缩液、藏茶装饰品等七大类100多种产品,藏茶产业带动茶包编织、包装、交通运输、零售、旅游等综合产值达30亿元。

为进一步壮大茶产业,雨城区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藏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雨城区加快培育百亿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雨城区现代农业“3+3”产业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做实茶叶生产的各项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吉祥茶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全市率先开展“三社融合”试点,组建“三社融合”公司——雅安市雨城区塘坝供销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各类展会、茶事活动等,不断扩大公用品牌效应。
https://t.cn/A66QOgi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青浦区17号汇金路地铁站附近电梯房朝南次卧房子为两室一厅 本人住主卧要求:限女性 有稳定工作 接受宠物(本人有两只猫咪,性格温顺干净不攻击人)爱干净交通:17号
  • 请问::学佛就代表和世间的一切都要决裂吗传喜法师真正了解学佛的内涵以后,我们会发现:这这世间的一切都都有意义,不是一句简单的“空”就把世间的全部一扫扫而空。请问
  • #今天是国际友谊日#,我们把你想说的话,悄悄“转换”成了“最美的中国话”。#今天是国际友谊日#,我们把你想说的话,悄悄“转换”成了“最美的中国话”。
  •   本次“陕西国宝系列特展之西汉‘鎏金铜马’”展览,以1981年陕西省兴平市茂陵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鎏金铜马”为核心,其原型是汉武帝时期经由丝绸之路引进的外来优秀
  • 焕白补水亮颜左旋VC盒装面膜(5片装)】满3盒联系客服改价眼前的黑不是黑,以后的白才是白,超薄嫩白滋润亮肤面膜,3D裁剪让面部每个角落贴服吸收精华营养成分,左旋
  • 还有最最最重要的两个人,都不记得我的生日了,我也就在他们面前会有小孩子脾气,可如今忽然不太敢发脾气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可能主观上不想疏远,却抵不过时间和距离。
  • 我们往往记住的都是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别人慢待我们的地方……于是,便耿耿耿于怀,越看这个人越满身缺点,越看这个人越不可理喻。而别人恰恰是一面镜子,我们对它凝眉瞪眼
  • ”他的家人按照华佗所说的照做,病人立刻吐出了一条虫,病也就好了。华佗说:“您的肠内长了肿瘤,咳嗽吐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从肺里来的。
  • 【无人汽车穿行 这里未来已来】无人汽车变身智慧物料运送车,这里一天下线2700辆汽车和新能源车;光谷软件园内,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了无数的革
  • 有一次,一位尊者在独自坐禅时,正在思考一种能够达到圆满的修法,目犍连就知道了,遂用神通出现在他面前,请他详细讲讲这个修法。目犍连和舍利弗跟随过老师,和许多有名的
  • 我想表现出来的是 "德任爱王。 당신을 만나기 위해, 그 모든 일을 다 다시 격어야 한다고 해도 그러고 싶은 마음.. 이게 사랑인 걸까?即
  • 发 言 最 后 指 出 : 过 去 中 央 工 作 方 向 偏 重 军 事 和 战 区 , 对 南 方 和 日 本 占 领 区 注 意 很 少 , 今 后 政
  • 愿你遇到的人都是知音难觅的挚友阿弥陀佛么么哒[鲜花][鲜花][心][心][赞啊][赞啊][太阳][太阳][握手][握手][微风][微风] 《随笔》这几天因为余情
  • 这真是心想事成,我们想听你唱歌,竟然转眼就有了歌。我想你能听到看到我们对你说话,只是你始终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可能同样也会在乎我们的那些独特的表达。
  • 02/和我在一起吧,起码我比别人多了十几斤肉在爱你。我在广州感觉自己受到了在杭州完全没有感受过的尊重,他们会根据不同的菜品搭配不同的辣酱,每一种辣椒都很好吃!
  • 这时候,大妈就说,跑步好啊,跑步的人都显年轻,然后转向旁边的大叔说,你看某某(大叔的名字)就是,跟我一样都60多岁了,但是看着像40出头。我说,是吗,那更厉害了
  • 现在的年轻一代也没什么情怀非你不可,GTI的死忠粉也没什么小孩儿,世道不一样了《我们都一样 年轻又彷徨》19财管G1班 付梦姣 2019120105那时候你
  • 大自然孕育1厘米适合耕种的土地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大自然孕育1厘米适合耕种的土地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 “文旦柚看起来个头偏小,但口感风味独特,可以说是小而美、浓缩的就是精华……”14日下午,福建仙游县副县长林宇家走进新电商的公益助农直播间,掰开了外貌普通,口感却
  • 我又想起来,之前有一次我和妈妈聊天,妈妈也说买了个粉红色的艾莎公主的染发帽(附聊天图),结合这次试裙子,更让我确信了我妈妈内心其实是有公主梦的[苦涩]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