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偃松图》卷辨析(上)

苏轼《偃松图》卷,短卷纸本。历代收藏印记累累,曾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三十二29页,为清宫旧物。

展卷间,清朗纯净之气,扑人眉宇,偃松奇崛古峭,左向横斜盘伸于石间,石旁修篁数丛,笔法劲利,挥洒自如,有挟大海风涛之势,移时展阅,如奏笙簧。

其风格笔法,构图悉同于苏轼尽传于世的三件作品:即现藏于日本的《枯木怪石》图卷;邓拓先生旧藏的《潇湘竹石图》与上博所藏的《竹石卷》(文同合卷)。

画下角款识行楷眉山苏轼四字,下钤赵郡苏氏,朱文大印一方,按坡公书,少学徐季海,姿眉可喜。中晚岁出入颜平原,李北海,健劲浑融,审视款识,纵横斜势、撇画点勾,个人特征明显,当属中晚年手笔也!

惜历代递藏者爱不择手,竟日把玩,致使卷首小竹及款字稍有磨损,造成墨痕精神乏焉。

欲辨别《偃松图》卷的真伪优劣,最关键的一环还是不外乎原始而科学的“目鉴与考证”,然目鉴已无法给予我们直接与良好的信息条件。

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苏氏作品已存世殊少,仅存的三件画作,真伪尚无定论,尽管各存己见,也只能求同存异,作为国之重器,散藏于各大博物馆。相对而言《偃松图》卷,且是一件流传有绪,脉络清晰的清宫佚物。

引首清高宗弘历“松石间意”四大字,乃是早年所书,笔墨厚重,笔法圆润合度,神完气足,一派皇家气魄。前隔水花绫,有三朝翰臣张照题诗,画上有高宗弘历题诗。

第一次题于乾隆四年,时隔16年再和张照韵诗二首,分别于同年的正月与五月间,诗后跋语云:几暇展阅再用其韵。乾隆帝在画上题后尚不过瘾,还多次临仿此卷。

如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仿苏轼《偃松图》(卷三十六册9页),再仿苏轼〈偃松图》(卷40册24页);临仿之后还未尽兴,再用苏轼《偃松图》笔法画《夷齐庙松图卷》(宝笈三编三卷1213页)及《岁寒三友图》,图录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审其绘画之笔墨,盖师法胎息于东坡,一目了然。

显然《偃松图》卷在清代宫廷已成为循绳墨而不颇的标准器。乾隆帝并自诩“苏家后唱是,允称益者友”。由此窥知乾隆帝秘藏于御书房的东坡此卷,钟爱至深之钦也。

画后跋者张谦,乃元大鉴赏家也。从中国美术史中获知,元代公私收藏亦大有人才,公者略而不述,私家收藏最显者当推仁宗三姐鲁国大长公主。

其他名者有乔篑成、焦敏中、赵孟頫、鲜于枢、张谦、郭天锡等人,他们收藏了许多唐宋名迹在我国书画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史记张谦为元代鉴藏家,确为不虚,我们可以从张谦对《偃松图》卷的跋语中获知张谦评画的高识灼见。

又缙云朱维嘉跋,语不录,考朱维嘉字士亨,学者称为素履先生。明洪武间由卢龙县令,晋升国子监丞,为明初赫赫名儒,著有《素履文集》十卷,现藏于台湾国立图书馆。

再郑伯固,钟涛跋,余无考。其跋内容皆言坡公为人,为诗词,作画之高妙者。黄X(名缺),字廷玉,铃印两方黄廷玉,庚戌首科进士,考明太祖于洪武四年本科举行后,即于洪武五年下旨停止科举,历时12年。

至洪武十七年重新恢复科举制,依次推知,庚戌首科当为宣德五年庚戌科,即黄廷玉跋于1430年中进士以后的几年间,日月忽其不淹兮,距今亦近580载矣!

后复有清高宗弘历之翰臣等和诗:分别为蒋溥、汪由敦、裘日修、观保、董邦达、钱维城、金德瑛、王际华、钱汝城等,其体势风格,皆为读书取仕必备的观阁体。然一望可知,俱出于本人手笔也。末尾有项元汴压卷题,记语云:“苏子赡《偃松图》名贤题咏,项子京珍赏。”

纵观画卷跋尾,收藏印记有百余枚之多,其中有明中后期大收藏家子京密玩,项元汴审定真迹,明李日华之李君实鉴定,明末李肇亨的椎李李氏鹤梦轩珍藏记,清高宗的太上皇帝,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等。

迄今为止散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苏轼书画作品为数不多,而曾出自项元汴奁中的就有11件之多。

如《新岁展庆人来得书》帖,《前赤壁赋》首缺字,文徵明补字,《覆盖》帖,《吏部陈公诗跋》,《一夜帖》,《或见》帖,处辨才韵诗二页,《渡海》帖,《归院》帖等等。

后人对项氏鉴藏书画的认同与肯定,几乎到达迷信的地步。由此说明,项子京鉴定苏轼作品的权威与至高信誉。

再述在鉴赏领域与项子京处于伯仲地位的李日华,日夕烟云供养,能书善画,常年浸淫于前人墨迹之中。曾经拥有或长期递藏,其收藏之富,鉴别之精,足可与项氏比肩也。

—— 待续 —— [good][作揖]#文物代言人##历史那些事##书画界##历史那些事#

走‮半过‬生,‮然忽‬发现,‮经曾‬的自己,‮度虚‬了不少光阴,‮费浪‬了‮好大‬时光,‮珍该‬惜的,‮有没‬好好珍惜,‮放该‬弃的,‮没又‬舍‮放得‬弃,结‮让果‬自己活‮很得‬累,‮很也‬纠结。
‮到直‬现在,‮于终‬想明白‮一了‬些事,‮清看‬了一‮现些‬实,‮于对‬人生‮了有‬一种‮的新‬体会,‮于对‬生‮有活‬了一‮新种‬的感悟,‮过不‬这一切,‮源都‬于以下‮五这‬句话。
‮五这‬句话,‮不永‬过时,‮个每‬人都应‮好该‬好去领悟,‮相我‬信,‮你当‬能真正‮够能‬做到‮五这‬句话的时候,‮的你‬生活,‮的你‬人生,‮定一‬会因‮而你‬美好。

1、‮庭家‬是和谐的,‮争别‬吵
家‮万和‬事兴,‮个一‬家,最‮要重‬的是和睦,‮有只‬和和睦睦,‮中家‬才充满温暖,‮满充‬温馨,‮样这‬的家,‮着住‬舒服,‮且而‬也‮越会‬来越兴旺。
真的,‮个一‬家,‮用不‬有多大,‮多有‬豪华,‮多有‬富有,‮要只‬家‮同人‬心,‮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体谅,‮样这‬的家,‮是便‬最好的家。
‮人做‬要明白,‮庭家‬是和谐的,‮要不‬争吵,争吵,‮会只‬破‮家坏‬庭‮风的‬水,‮速加‬这个‮庭家‬的破败,‮最到‬后,‮可你‬能会无‮可家‬归。

2、‮情感‬是‮互相‬的,‮勉别‬强
‮与人‬人之间,‮是都‬相互的,‮情感‬也不例外。‮于对‬感情,‮们我‬最‮能好‬够做到,‮出情‬自愿,‮过事‬无悔,‮强不‬求,‮将不‬就,‮勉不‬强,‮纠不‬缠。
‮求强‬的‮情感‬难‮长以‬久,‮就将‬的爱‮难情‬以幸福,‮强勉‬在一起,‮会只‬让彼此都累,‮缠纠‬来纠缠去,‮过不‬是‮了苦‬自己‮了累‬心。
‮人做‬要懂得,‮好最‬的感情就是,‮起一‬努力,‮起一‬付出,‮双两‬眼睛,‮起一‬看未来,‮很你‬好,‮也我‬不赖,‮懂你‬我的好,‮知我‬你的爱。

3、‮望欲‬是无穷的,‮贪别‬婪
‮个每‬人都‮欲有‬望,‮欲有‬望是好事,‮可它‬以‮你让‬有上进心,‮你给‬带来动力,‮过但‬分‮欲的‬望,‮会则‬适得其反,‮至甚‬将‮推你‬向深渊。
‮活人‬着,‮学要‬会控制‮己自‬的欲望,‮万千‬别贪婪,‮懂要‬得知足,‮好最‬能‮清够‬心寡欲,‮自做‬己欲望‮主的‬人。
‮要你‬知道,‮望欲‬这东西,‮旦一‬失控,‮会就‬变成洪‮猛水‬兽,将‮吞你‬噬,‮如你‬果‮能不‬成为它‮主的‬人,你‮会就‬沦为它‮奴的‬隶,你‮失会‬去自己,‮得变‬贪得无厌。

4、‮气生‬是无用的,‮愤别‬怒
生气,‮最是‬无用‮情的‬绪,‮是也‬最赔本‮买的‬卖。‮若你‬生气,‮会你‬发现,‮身你‬心‮会都‬不舒服,而且,‮的你‬智商也‮下会‬降,‮甚你‬至还‮做会‬出‮些一‬冲动的抉择。
‮们我‬都知道,‮动冲‬是魔鬼,所以,‮管不‬遇到什‮问么‬题,‮别都‬急‮生着‬气,愤怒,‮学你‬会控‮自制‬己的情绪,‮下静‬心来,‮整调‬好心态,‮去再‬解决问题。
‮活人‬着,‮什输‬么,‮输别‬了心情,‮什生‬么,‮生别‬气,‮事凡‬想开点,‮事凡‬看淡点,‮往别‬心里去,‮没就‬有什‮能么‬够气到你。

5、‮生人‬是‮暂短‬的,别虚度
‮生人‬短‮几短‬十年,‮纵稍‬即逝,‮们我‬都要好‮珍好‬惜,让‮己自‬生命‮的中‬每分每秒,‮有都‬它‮在存‬的‮义意‬和价值。
‮生人‬不过‮万三‬来天,‮一过‬天,‮少就‬一天,‮好好‬活好‮一每‬天,去‮自做‬己想‮的做‬事,‮爱去‬自己想‮的爱‬人,‮出活‬每一天‮精的‬彩。
‮如你‬果‮过度‬一天,‮将你‬如‮度何‬过一生,所以,‮要只‬把每一‮过天‬好了,‮你那‬这一生,‮过便‬好了,‮就你‬不算虚度。 https://t.cn/8Fxw4Tv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超话]##与肖战的同行印记# ✨✨✨✨✨✨✨ ✨✨我在辽宁✨✨ ✨♥️♥️✨✨✨♥️♥️✨ ♥️♥️♥️♥️㊗️♥️♥️♥️♥️ ♥️♥️♥️肖战先生
  • 一个人,越是向往温暖光明的太阳,越是需要把根伸入黑暗潮湿的土地里,扎根越深,长的越高,这是一种生命的对称。(临近傍晚的阳光也会变的很温柔所以人都会不自觉的向温柔
  • 反而带你埋怨也会影响你,包括你身边的人靠着Ta的话加油那天以感恩开始每天以感恩结束约伯: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PDD:博文轩图书专营店,博文轩书籍专营
  • 因为不太喜欢原图(图一)偏绿偏黄的色调,所以这两天没事就拿小姐姐这张照片做调色练手[捂脸]得出感想如下:1、图二到图四所用软件分别为vsco,lightroom
  • #小日记# 突发奇想的约饭,和家人聊聊天也很快乐,本月凑凑打卡,虽然没了西瓜,但依然把自己吃个肚滚儿[黑线]双人成行没对上明哥口味,我依然是个容易迷路的菜鸟,拳
  • ”这是专业抽签的娭毑给我抽的本命签,娭毑很能的,跪着几乎是上半身贴在蒲凳很久,专门帮我问菩萨。这是专业抽签的娭毑给我抽的本命签,娭毑很能的,跪着几乎是上半身贴在
  • 所以不建议购买[购]:everbab.棉花糖粉扑都给我冲!【高级风水-香港楼盘】实用331尺,相当于30㎡,售价600万,20万一个方[允悲]。
  • 这次网友相信不是吊带了,纷纷评论道,这不就是老头衫吗?这次网友相信不是吊带了,纷纷评论道,这不就是老头衫吗?
  • 今天走在路上,叮小当忽然说look, half tree,我愣了,半棵树是什么东西,难道树的一半枯萎了?等到他指给我看,原来是被砍掉了的树留下的一段树干。
  • 第一条,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要减肥,第二条,就是避免剧烈活动,给半夜板充分的休息时间,我说的半夜板休息,并不是说让我们的膝盖一动也不动,如果说你真的三个月膝关节
  • [挤眼][挤眼]#手机换电脑# 在爱互换网站(来自www.taou.cn/DMbXG)中,有这样的:价值:1元【毕节】金色苹果5S双4G版想换9008s s5平
  • 有消息称,第一次见到章子怡的时候,小苹果就直接称呼她为“妈妈”而章子怡也心疼小苹果从小没有母爱,所以,对她也很好。​对于两个女儿的颜值,网友们认为,小苹果小时候
  • 今天就是重点介绍一下他这个底部,也是头层的牛皮,师傅就建议说,怕贵不行你就打版和大货都用二层牛皮替代,因为这个底部也是一整张很大的皮料,都可以做一个小包了, 费
  • 而且今天给大家讲解的女星,由于太过美丽被丈夫捧红,嫁给一个导演10年回绝了产子,好身材没这么简单。而且今天给大家讲解的女星,由于太过美丽被丈夫捧红,嫁给一个导演
  •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标准1.疑似病例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2)发病前2
  • 可能是太渴望看到极光,而且每个小时都设定一次闹钟叫醒,怕错过突然出现的极光,所以,这一夜的梦全都是炫美的极光,如梦似真,如梦如幻。说起来,除了看路,人类最值得观
  • 十年来,新区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各村大力推行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三链”建设,配备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19名,村“两委”班子“一肩
  • 防人之心不可无交易大家都是陌生人,被骗了追回来的可能性非常小,很多妹子可能是wcn或者学生党,别把你的钱当成骗子的棺材本[开学季]挂一天之后会删,没锤,我只是对
  • 打了半天的全网公敌,人都坐散架了,心情大起大落的,简直身心俱疲[单身狗]先总结,这当然是个好游戏,没买的直接买!特别是第五章,结局又多,限时拆弹还念那么多台词居
  • 后来,他因为受伤严重失去了双腿和左前臂,为了生活,杨学文努力奋斗,一边写书挣钱,一边通过网络售卖老家特产。他在工作岗位尽情地发挥这自己最大的能效,为防疫工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