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七至十信位断见思惑与尘沙惑
(第一百七十五段)#菩萨七信位至十信位#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七信位:护法心住
佛说:行者之心在精进中安然舒适,始终保持与十方如来气分交接。气分交接指众生之所感与佛之能应相交之意,意为佛陀与众生之关系如同母子之情,佛念众生、如母爱子;众生念佛、如子爱母。如是乃至经无数劫之生生世世,不相舍离,众生如此忆佛念佛,精进不懈,终至机缘成熟,佛陀的无上妙力自然就与众生之精进力相应,即众生之感与佛陀之应互相交融,名气分交接。行者至此已证入第七信心位:名“护法心住”。“护法心”含义有三,即:
1、护持心法:行者须明白,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护法就是护心、护心就是护法;善护其心,就是善护妙法。心者:诸佛众生同一根性、天地万物共一本源。照此体悟修证,就是护持心法。
2、护持佛法:行者只须做到时时不离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识心自在,即是护持佛法。
3、护持众生法:行者常作众生即我,我即众生之想,哀悯众生,助其消除烦恼,脱离生死苦海,即是护持众生法。
行者从凡夫地,以虔诚之信心,入于佛门,精进修行,直至超越生死、烦恼漏尽,得大智慧,此大智慧即诸佛一切种智。行者于此,心中起念,诸佛能得一切种智,自己也应当得到。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一切诸佛,都是从凡夫位而来的。如此成就七信位,即可断除见思烦恼,断除见思烦恼,相当于证得小乘极果阿罗汉。
八信位:回向心住
佛说:觉性光明保持不失,能以般若妙力,回转诸佛如来的加持力,安住于自性佛三摩地,诸佛与自性佛,犹如两面镜子,一面是诸佛、一面是自性佛,光明相对,其中显现出来的诸多妙影,重重叠叠,相互涉入,此即第八信位:名“回向心住”。“回向心”在《华严经》中说有十种空无相回向,即:
1、了知一切众生界无有众生;2、知一切法无有寿命;3、知一切法无有作者;4、悟一切法无补特伽罗,补特伽罗译为众生,意为悟一切法无众生;5、了一切法无有忿诤;6、观一切法皆从缘起而无有住处;7、知一切物皆无所依;8、了一切刹悉无所住;9、观一切菩萨行亦无处所;10、见一切境界悉无所有。作以上修行,名回向心住。
九信位:戒心住
佛说:行者至此,心中的光明保持不失,时常秘密回光返照,照见五蕴皆空,获得诸佛常住不动的定力和无上微妙清净,安住于无为法中,所得这些,永无遗失,此即第九信位:名“戒心住”。
“戒”又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是为了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
小乘五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不卧高广大床、不戴花鬘璎珞、不看歌舞伎乐。二百五十戒是指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
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说过罪、自赞毁他;不悭、不嗔、不诽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犯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修行人必须严持戒律,才能得戒心住。
行者从凡夫地,信佛有大自在,并常常想,这大自在,自己也应当得到。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诸佛大自在,于清净戒律中起法门,以智慧之身和法性之身,入众生界,不染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于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俱得自在,自己也应当受持清净律仪,起用如来无染净智,安住于无为法中,得大自在,此名戒心住。
十信位:愿心住
佛说:行者住于清净戒律中,得大自在,能遍游十方世界,来去随愿,此即第十信心位:名“愿心住”。
行者从凡夫地,深信自己发菩提心,就定能证菩提果,经无数劫的修行,使功德福德具足圆满,诸行无漏,就定能位齐诸佛,由此而不移一念,遍游诸佛刹土。为什么这样想呢?因为三世四方尽在当下一念,若一念迷:前世、今世、来世,轮回不断;东、南、西,北四方,流转不停。若一念觉:时空俱灭,“常、乐、我、净”四德现前,生死烦恼,一时俱灭。凡夫能作以上信解,立下四弘誓愿,始终必能彻佛果位。如以上发心修行十种信位者,决定成就十信之门,住于坚固之种,永不退转。
十信位的前七位是断见思无明,属界内烦恼,按教理分析,断尽见思烦恼,即证小乘极果,成阿罗汉。如行者不转修大乘,当下可证阿罗汉果,得小涅槃,自然就不再修第八、九、十这三个信位,因为这三个信位是断尘沙惑,属界外无明,断尘沙惑可获得如尘沙般多的法门,可随缘化度众生,无有障碍,是不畏艰险的大乘人所修。
大乘人证得第七信位,与佛道交感应了,称作“明心”;然后证初地菩萨位,见无生法忍,称名“见性”。有了这些实证,叫做“明心见性”。第七信位是小乘和大乘在修证上的分水岭,只有入了第八信位以后的修行,才是修的大乘菩萨道,前七个信位,是大小乘的共修法。

来源:《慧明法师开示录》慧老讲述

假修与真修

诸同学!禅密兼修,有假修真修之分。而真修中,又有决心与有恒之不易。须知学佛容易修行难,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容易决心难,决心容易有恒难。学佛人凡修到中途退悔者,皆因不是决心真修,或决心而无恒。若立愿真修,又具决心,且能有恒,决不会退。今方便分此四种意义,略说明之:

云何假修?我等色身,本来是假,为求真故,于是有修,故云以假修真。能舍假,方能得真。若处处在假我上著相,不在真我上用功,是名假修。一切法门,皆起源于心,心即真我,离心外求,即不相应,亦名假修。心地法门,教人打坐,便是修心;教人持咒,即是摄心。如上座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亦名假修。禅密兼修,以心地无非为戒本,以利他无我为正行,真修此法者,即是行菩萨道。若仅知打坐,专图自了,甚至憍诳妒嫉,动生烦恼,即与本法不相应,亦是假修。

云何真修?一切时中,一切处所,对一切事物,不著相,亦不离相。在上座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身心打成一片。且本利他无我之旨,发大慈大悲之心,起宏法利生之行,苦口婆心,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更须心行不二,始终如一,乃为真修。如此真修,并非难事,所以不能实行者,只缘未下决心,易被外境所转耳。

云何决心?即放下一切,一门深入,勇猛精进之意。佛法根本,是为了脱生死,普度众生,何等重大,何等艰难!若不立下决心,岂能幸致?释迦佛以皇太子之尊荣,正当青年有为之时,因见生老病死苦,便能悟假趣真,敝屣王位,遍访名师五载,雪山苦行六年,其决心为何如乎?二祖慧可,趋谒达摩初祖时,终宵立雪,而初祖面壁不顾,反呵斥日:“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得至,岂微劳小效,而辄求大法!”二祖闻诲,以刀断臂,其决心又何如乎?大家思量思量。初祖原为授法二祖而来东土,泛海三载,面壁九年。迨二祖千里来谒,何以始则不顾,更加呵斥,及见断臂示志,方许入门?此即验其有无决心耳。大家修此法门,即应以我佛我祖之决心为决心。况我等今生学佛,以有因缘故,得闻无上心地法门,既不必出家为僧,又无雪山断臂之苦,若再不下决心,岂非自甘暴弃?

云何有恒?即始终如一,百折不回之意。学佛人已经决心,立愿精进,或为时不久,而精神涣散,或遭遇逆境,而疑虑丛生,遂生差别。此何以故?病在无恒,无恒则百事无成,何况学佛!虽有一时之决心,仍与未决心等。当知学佛成道,非九苦九难,不得究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偶一松放,前功尽弃。所以决心真修之后,必须全无间断,一往直前,虚空可坏,愿力不移,自然垢净光明,水清月现。然则有恒无恒,究从何起?是在发心之至诚与否耳。凡决心而无恒者,乃由一念冲动,非出至诚。若发心出自至诚,则确有定见,断不至半途而废。所谓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即有恒,有恒自能见性。若不能决心有恒者,皆因无始以来业力所障,故应虔诚加诵金刚经心经以作加行。此两部经均是实相般若,感应特殊,不仅能消无始夙业,且能增长福慧。若持之有恒,即可明心见性。

禅是诸佛心传,密是诸佛心印,禅密兼修,确是无上法门,难逢难遇,要具无上之决心,至诚之行愿,方可深入。有倾财尽命的勇气,坚苦卓绝之精神,才有明心见性的希望。盖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故也。现在末法时候,菩萨虽乘愿而来,亦有隔阴之迷,如不速急觉悟,恐与众生一同堕落,岂不危险!大家发心精进者,固然甚多,间断无恒者,亦所不免,旋进旋退,终归自误。昔时佛恐比丘懈怠无恒,有一警示之法。即教比丘,若生厌怠时,自摩其头。摩头即感觉到落发为僧,为的是了生死。既想到了生死,虽千辛万苦,粉身碎骨,亦所不辞。自然精进心起,厌怠心退。

大家在家修行,虽不能摩头自警,但忆亲长故旧,或者或少,死去很多,并默想其临死痛苦情状,同时警觉我身不久亦当如是,自然能下决心,自然有恒了。所以云:“佛者觉也,觉了即佛。”觉于何等?觉一切世法如幻,觉生老病死可怕,觉自身种种烦恼痛苦,毕竟难免,乃至世法上一切成败兴亡,皆如梦幻泡影,都是促我等觉悟的对象。苟能时时借镜,到处都可觉悟,何患不能有恒?

诸同学!禅宗现在正是回光返照的时候,而禅密兼修,也是有时间性的,花只一开,月难再圆,切勿错过此生机会。六字大明,功德无量,已详载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大家若能决心真修,恒久不变,自有不可思议之受用。同学中,曾得不可思议之感应者甚多。须知此等感应,即是诸佛加被。譬如者年父母,仅一独子,忽然逃失,久无音信,一旦从外归家,如何不欢跃爱护?然此父母所以爱护逃归之子者,非仅为其一身有所依怙,盖喜有人继承家业,传嗣接代。诸佛菩萨,对真修人慈悲爱护,亦复如是。但真修人,应当负荷如来家业,宏扬正法,化度众生。然化度众生,首在功德,自己功德不够,眷属尚不能化度,何能化度其他?故儒家云:“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何谓功德?心地无非是功,利他无我是德。心正是功,行正是德。六度万行,是大功德。达摩初祖所谓净智圆妙,体自空寂,是真功德。此等功德,本非容易。然吾人果能真修,既具决心,而又有恒,大雄无畏,慈悲无我,视一切众生,皆未来诸佛,现在活佛,或往劫父母,则我欲仁,斯仁至矣,又何难哉?

南无阿弥陀佛

算命时,哪些可以算准,哪些算不准?
人的命运能算准几分?多数命理学者会认同“大概”可以算准70%左右。其实这个数据并非严谨的统计学结论,也几乎无法进行精确判定。

因为,什么叫准,什么叫不准?评判标准是不容易统一的。假如把一个人一生中发生的所有大小信息全部列出来,让任何一个算命师傅去推算,可以肯定没有一个人能算准超过30%。

江湖中流传着一些算命神话,说有某位师父(故事的主角通常是盲人或者出家人),铁口直断,十有九准。尤其是预言某人会在某年死掉,最能惊心动魄,令闻者肃然起敬。我认识的八字爱好者中,就有一些热衷于追求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并且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其他命师。

世上有没有这种师父呢?我相信有。但是,如果让这位师父根据八字详细推算一个人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信息,可以保证十有七不准。如果针对同一种具体的信息,拿100个甚至1000个不同的八字来检验,恐怕准确率也会大大下降。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就要明白算命的本质。

图片

算命的算,是测算、推算的意思,以分析推理为主,侧重于推算人一生的命运特性和运势规律。拿八字算命术来说,是以干支符号建立起模拟命运的系统,用来推算人生的命运吉凶祸福等信息。这个模拟只能无限接近真实的命运,不可能建立精确的一一对应关系。什么金克木、木克土、金生水顾客不管什么克不克、生不生、算谁才是硬道理!

在用八字算命的时候,如果一个命师直接告诉你,某年某月你被人用棍棒打晕,抢走钱包……要么他在忽悠你,要么他有真神通,而神通跟命理无关。

一个直觉发达,经验丰富的命师,有时候也会有这类非常精准的“铁口直断”,但这不是算命的常态。而且这种算法,有害无益,不仅状态不稳定,时准时不准,更重要的,会直接导向宿命论,认为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注定的,人力无法丝毫改变。

命理学的真正价值,是从宏观上把握人的先天命运特性和后天运势规律。不能、也不必要把琐碎的信息一一推算出来。

图片

哪些信息可以算得准?能算到多准?

第一类:人的性格、思维模式、情感特性、精神追求、潜能等等。

第二类:婚姻家庭和人际关系。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至交好友等的基本信息,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的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类:事业财运。包括职业核心技能、事业成就高低、财运信息等等。

第四类:健康安全。包括先天体质特性、容易患病的系统,容易遇到的意外灾祸以及时间应期。

分析推算以上四大类的信息,是命理学的基本目标。大多数的八字,准确度可以达到并超过75%。至于能穿多大码的鞋子,头发是长是短,屁股上是不是长了颗痣,这些虽然也有迹可寻,实在没有意义,准确度也不高。有些八字本身比较特殊,随岁运变化较大,推算难度高,可能会低于75%。这类八字,人生的变数较大,越细的信息,越不容易准确。

我曾对数例对比研究(出生年、月、日、时)算命只算四柱全是皮毛,[胎元看身体、身宫看事业、命宫看财运]三垣才是八字真宗真命!发现有些八字,信息同步程度高;有些八字,却有着显著差异,有的重大信息甚至完全相反。这可能说明,八字反眏命运信息,有先天局限性;也可能说明命运的变数,在不同的人身上,所占的比重不一样。

图片

准不准的标准应该怎么定?准不准,首先体现在性质上。比如说,某人经商发了财,在八字上一般是有标志的。合格的命理师,通过八字可以肯定地判断,他是个富命。如果他实际拥有千万资产,却判断成穷命,那当然是错误的。每一个专业的命理师,应该努力确保性质上不犯错误。

其次在程度上,要有大致的范围框定。以做官为例,如果一个人的八字里有显示有可能做到厅级官员,那实际上如果他是部级或者处级,这个虽然不能算做“精确”,但也不算是“错误”。因为至少他肯定地判断这是个官贵命,而且是不小的官,微信搜易经天下。至于实际兑现了什么样的程度,可能有八字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有些信息在程度上难以精确判定,比如说离婚的问题。有的八字里有着强烈的“婚姻不顺”的信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离婚,但实际上并没有离,只是有几年夫妻严重失和。光从八字看,的确是难以断言的。如果我们研究两个四同八字,可能就有一个离了,另一个却没有离。这证明有些离婚信息,并不是定数。

所以算命不要追求“绝对的精准”,越细准确率越低。不要逼算命师父告诉你,是一定离?一定死?一定发财?一定当官?这个是不明智的心态。消极的断语越肯定,越会引导你做出负面的决定,甚至可能丧失奋斗精神。

比较具体的信息,如果想要获得更准确和细致的答案,命理师有时候会结合“占卜”的方式来判断。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都会有绝对清晰的、唯一的结论。

算命占卜对于了解我们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的特性、运势的起伏规律等方面,是很有价值的参考工具,但不能迷信命运的注定性。无论是问命者,还是命理师,对此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要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馅饼?滑县大爷买的毛坯房,交房时地板都铺好了!还有这好事?
  • 【央视直击】赤峰男子恋爱遭女友父母反对,在腐乳里投毒致一死一伤!
  • 一男子来宝应见女友家长遭反对,竟突变“武疯子”......
  • 有趣的单身胜过将就的婚姻
  • 镇魂女孩在哪里??
  • 等了18年,这位环卫工人落户上海,她说:我扫的街道比家里还干净
  • 暴走漫画公开道歉
  • 吴磊《沙海》开播,张艺兴特邀主演不演二爷,这次演九爷
  • 鹿晗:青春要甜蜜,拳击有暴击!甜蜜暴击首发预告!
  • 直播 | 韩国乒乓球公开赛 张继科方博今日出战抗韩
  • 倒立穿帮、饭盒乱飞、台词生硬…新《流星花园》光靠槽点来营销有意思吗?
  • 【节目预告】小萌娃偷穿妈妈高跟鞋 跳起“斗牛舞”来年超有范儿
  • 风哥朋友圈事件再现转机,西卡微博道歉删博,到底为何?
  • 华帝退款只退购物卡遭质疑,赚足人气又玩套路,业内人士:难挑出大漏洞
  • 房地产税有望加快推出 统计局罕见信号实体企业有望
  • 压着影后奖杯不给巩俐?陈冲至于这么小气吗
  • 妻子第一次做手术害怕,丈夫“逼”医院手术全程直播
  • 前苹果工程师被指控盗窃机密:绝不会认罪
  • 泰国致47人遇难″凤凰″号沉船女船主自首
  • “当我老了,我忘了全世界 也不会忘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