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佛》义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79)|一切法的生灭都是虚妄相,一定是因为我们在取著有生灭
原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你怎么有觉受的?

有六根对六尘才有觉受,

真正的受

一定是六根来觉受 

色、受、想、行、识,这个色我们刚才讲过了,受呢?叫感受、觉受。

这个受就涉及到什么?大家知道吧?就涉及到根尘了。

有没有想到?你怎么有觉受的?

一定是六根对六尘而有觉受,是不是这样?

所以在唯识里面,把它就当成一个心所来划分,那当然那是另外一个层面讲解。

但我要告诉你,(谈)受的时候一定要说,好,因为有六根对六尘才有觉受,而且真正的受一定是六根来觉受。

心中取一个相

这个才叫“想” 

“想”呢,我们在唯识里面也当“想心所”,是吧?“想心所”。

但是,大家要知道,这个“想”字一定是在意识层面,心中之相——这个“想”,是不是“心”上面有个“相”啊?就是心中取一个相这个才叫“想”。

那我们心中取相的时候,那是什么东西在作用啊?

一定是意识层面。

“行“到底是什么?

高度概括一下,

就是一切法的生灭相 

“行”,这个“行”,我今天会讲无明、行、识、名色等等,我们会讲十二因缘的,这个行呢,我们大家知道有“二十四不相应行”,所谓“不相应行”是什么?既非色法又非心法,而是心法、色法同时兼有。时间、空间,你离开色法、心法,你能知道需要一个时间、空间吗?

大家看“二十四(不相应行)”,“二十四不相应行”,我好几年不懂,跟大家说实话呀,我们学的时候不懂,什么不相应行,什么非色法、非心法……弄了一大堆,而同时又涉及到五蕴当中的这个行的时候,完啦,整个傻掉:“‘行’到底是什么?”

学了《楞严经》,慢慢慢慢你就会知道。

其实,我告诉大家“行”是什么。这个“行”呢,高度概括一下,就是一切法的生灭相,生灭。

时间是不是刹那生灭的?

这空间是不是刹那生灭的?还有所谓的相续等等等等,你们去看哦。

生灭是什么?

生灭,前生后灭,这就有时间,但是生灭本身一定要是空间当中的什么东西生灭,是不是这样?

好了,多嘞,什么相续,那也属于行啊。

一切法的生灭,

它是虚妄相

一定是因为我们取著有生灭

是什么在取著生灭呢? 

“意根”,也叫“末那识”

好了,(“行”是)一切法的生灭。

但是这个一切法的生灭,它是虚妄相,它一定是因为我们取著有生灭。

这什么在取著它呢?什么在取著生灭呢?

好了,这又是什么?

这又是指“意根”,也叫“末那识”。

注意啊,这里面很深的。

末那识对应的,就是我们的意根对应的是生灭法尘。

而我们的意识,是本来生灭的上面取一个固定的相。

本来生灭是取不了相的,但是意识拼命就是在刹那生灭的上面取一个固定的相,这就形成意识了。

意根那就是只对应、只取著有生灭,所以在六根对六尘的时候,意根一定是对生灭尘。

一切的法的生灭,

实际上都是在

意根的摄持、取著之下,

包括对内最最微细的,

所谓假立的无明生灭,

都是属于第七末那识。

在讲行蕴的时候,

直接对应的是第七识 

好,对意识谈意根,但是这个意根又叫“第七识”,怎么意根又变成了“第七识”的?这个很多人又不懂。

我要告诉大家啊,实际上就是什么?

意识表现的很明显,眼耳鼻舌身它对应色声香味触,很明显,但是意根对生灭不明显,所以它比普通的(意识)都要更加的微细。

而意根对应的这种生灭,它不只是对色法的生灭、对声法的生灭,对前五尘的生灭它都有。

所以呢,一切的法的生灭,实际上都是在意根的摄持之下、取著之下,包括对内最最微细的,所谓假立的最微细的无明生灭,都是属于第七末那识。

这个里面很深。这就又涉及到唯识里面的为什么说的证明心、意、识这三者是分开的。

“心”等于阿赖耶识,“意”就是末那识,还有什么呢?“识”代表前六转识,在证明“意”的时候,它一定(要证明:)如果没有这个“意”,“根本无明则不得有”。

哎哟,这句话很厉害。这句话为什么厉害呢?

在唯识里面把“意”跟“第七识”,还有跟“无明”直接挂钩了。

它让我们从《楞严经》的角度,我们来看唯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讲“行蕴”的时候,五蕴不是要讲行蕴吗?在讲“行蕴”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直接对应的是第七识。

在讲“识阴”的时候,实际对应的就是第八识。

“识蕴”就是指阿赖耶识 

刚才讲的色、受,还有想、行,再讲识。

这个“识”,在唯识里面,没有直接讲,说这个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而是讲所有的识。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如果说“受”是六根(对)六尘,“想”是意识,“行”是第七末那识,实际上最后的这个“识蕴”就是指阿赖耶识,而这个里面又是层层紧扣。

我们在《楞严经》当中讲“五浊”的时候,我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弹簧,弹簧最外面、最大的一层就是阿赖耶识,以后再上面就是行,以后再想、再受、再色,它这五个分层,好像是五个,实际上又是一体的,而且是层层相扣啊。

所以,我们在学法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说“我今天这个法已经讲透了或者说无可争辩”。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原佛》经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098)| 十二处是佛就众生分上包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立(重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不住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而直接会相归性

这个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你们要深入思惟,很多佛法究竟了义的都在这里面,因为这里面是可以说“不住法相”。

我们平时认为有个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里面实际上(佛)都让我们不住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而直接会相归性,非常重要!

但是文字不是很好理解,所以很多人头疼。

对“十二处”,就跟我讲“六入”一样,你们要一一观想

我们开始。(《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上一次,“六入”讲完了,今天就讲到“十二处”。

为什么叫“十二处”呢?

“处”,它有“处所”之义,也有说它有固定的在什么地方,叫定在什么什么地方。处所是讲:眼根对的只是色,耳根对的一定只是声,各有方所。

定在——一定在什么什么,就是从通常众生的分别的角度,会认为,根好像一定在内,而尘,一定是在外,所以说内外结合——根尘相对而生识。

同时,十二处,也叫“十二入”,入什么?要取境,是根入尘,根入尘。假如我眼睛看什么东西,好像是眼睛在放光去奔到那个地方去,那就是叫根入尘。

那反过来,如果受用一个境界,什么东西到了我眼前,哎~我一看,哦,看见有个东西来了,这个叫尘入根。所以十二处也叫十二入。

大家对“十二处”,就跟我上次讲“六入”一样,你们要一一观想。

“六根”跟“六尘”,就能把这个世界全部概括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看看一切有情众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他就是通过“六入”来了知“六尘”:

用耳朵感知这个世界是各种声音,

用鼻子感知这个世界是各种味道,

用身体感知这个世界,是各种各样的冷暖、硬软各种感觉。

所以,实际上,“六根”跟“六尘”,就能把这个世界全部概括掉。

六根,它就能体现有情,有情这一面;

六尘,实际上就是充分从六个层面来体现这个所谓的客观世界。

但是六尘当中有一个尘,它是特殊的,哪一个尘呢?触跟法这两个尘是有点特殊性。你看色、声、香、味,这个触跟法,稍微有点,要说最特殊的一定是法尘,法尘最特殊。

好,我们过一会在下边就会看到怎么特殊。

《楞严经》当中,凡是涉及到十二处跟十八界,这里谈的“六根”,一定不是指带有色法层面的“六根”,而是都属于心法范围

那么在《正脉疏》上面,大家看的时候,一定会看到说,十二处好像“为愚色者说,为不愚心者说”。实际上,这段注解,我们是要重新加以注解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很多是对二乘人讲十二处才这么分的。

但是在《楞严经》当中,讲六根也好,十二处、十八界也好,凡是涉及到这个十二处跟十八界,这里谈的六根,一定不是指所谓的带有色法层面的六根。

所以在《正脉疏》上面说,“色本是一,开为五根六尘”,实际上认为前五根都是色法,这是刚开始对二乘人讲这个,可以这么讲,从浮尘根上面来谈的。

但是,我们现在要看到,(《楞严经》)下面的经文当中,一定是:“六根”都属于心法范围之内。

所以《正脉疏》上面(的这段注解)我们就不谈了。

《楞严经》这里的“六根”就是指的“六根局执之性”,它与“六尘”是相对待的,所以“十二处”是“色心俱开”

我这里有一个注解。

我们从“六入”开始,会看到“发见”“发闻”等等这些词,我们能知道所谓的“六入”,是一心而开成“六入”,所以这个“十二处”,很多注解都说是“开色合心”——就是把这个色法层面把它开得很细,而心法上面很简单。

但是,如果我们细细地看《楞严经》的前后经文,我们就会知道,“六根”就是指的“六根局执之性”,它与“六尘”是相对待的,所以这是“色心俱开”,特别要注意,特别要注意:“色心俱开”啊!

所以经文当中的观、听、嗅等等,这些文字都非常明显。

而在“六入”当中是直破其体,“十二处”当中只是从一个对待的地方——从相对待的方面来破。

比如说,什么叫对待?高是对矮而谈,对吧?美是对丑而谈,真对假而谈,所以没有真就没有假,没有高就谈不上矮,这叫对待而说。如果没有一个高你这儿说矮,实际上你矮——是依什么而说矮呢?这叫对待。

十二处它本身就不是各各有体的,是(佛)就我们众生分上,包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立

那么我们来看,看经文。

【复次阿难,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怎么样本来即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呢?

这句话也就是说,十二处它本身就不是各各有体的,十二处它本身就是就我们众生分上,包括对客观世界所谓一种假立。

所以佛法当中“由假说我法,由种种相转。”释迦牟尼佛也说了,他说法四十九年他没有讲过一句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依何而说呢?凡是说的都是假说。

虽然是假说,又是根据我们众生认知程度而假立,渐次把这些粗的取著先捨去,以后微细的取著再破除,最后会归心性。所以即使佛说的这些法,它本身也是假立,是为了度众生。

就像我们教育小朋友,你跟他讲话,是用小朋友的语言跟他讲话,如果你拿做学问的语言跟小朋友讲话,一定度不了他们。

所以佛跟我们讲话,也要根据我们这些小朋友喜欢什么、我们知道多少,他来假立佛法,才能度我们。

但是当我们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我之前跟你们说的这些话都是假立的,是为了度你们,真正更高境界是这些东西全部要把它放掉。

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就到了该把这些取著放下的时候,放下才算是会归心性。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原佛》义解|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72)|​真会修行,其实蛮简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文: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如来藏本身就是

妙、觉、明。

如来藏只有这些,

所以如来藏又叫

“常乐我净”

反过来,这是来讲净缘起,【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什么意思?

佛是说他自己依本性的不生不灭之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是合于如来藏。

那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有没有不生不灭之清净心呢?

当然是有,有什么呀?

“十番显见”啊,六根之性就是我们的觉性,本无生灭本不动摇,本来清净,当然是合于如来藏性。

所以六祖大师说的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等等,那我们的六根性他就是清净的,就是不生灭的,所以只要能够了知安住不住 ,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清净心啊。

那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什么意思啊?

我只要合如来藏,如来藏本身就是妙、觉、明。

妙,能生起一切妙用;

觉是觉性;

明是什么?光明,不是我们见到世间之光,是心性之光。

如来藏只有这些,所以如来藏又叫“常乐我净”,当然这个“我”是对普通的“无我”而谈的。

“圆照法界”,如来藏心本来就是法界,法界一切相都是如来藏心妙觉明心当中所显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就是这里吗?就是“如来藏心,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所以是哪颗心呢?你的心包太虚啊是哪颗心?

是如来藏心,是妙明真心。

不找、不循、不取就是修!

心念上面不找,

才是真的不找

那怎么修行呢?怎么修啊?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所以我只要不住一相,不就是修吗?

那又说:“那,法师啊,怎么叫不住一相啊?”

不要去取任何东西,不取有、不取空,知道本有啊,知道离一切相。

就这么修。

有人还不知道怎么修。

你本来就是佛,你还要修吗?

有人说:“我不是佛。”

那你又起妄想了,你眼睛本来有,要不要再找眼睛啊?

这个当下全体具足啊,眼睛本来就有,见到吗?

你要不要找眼睛,说“我的眼睛在哪里哟?”要不要找啊?

不用找啊,你眼睛本来看得见,你还要用眼睛再找眼睛吗?

不找、不循、不取就是修!

有人说:“我眼睛不寻不找,那我脑子里面在找啊。”

那就是找了。

所以说在心念上面不找,才是真的不找,心念上面有取著,那就是用的什么心呢?妄想心。

真会修行,其实也蛮简单的。

首先理上要明啊。

理上明了以后,

行住坐卧你还都能用一用,

说明你真会用功了

我们很多人说:“哎呦~师父啊,教我们盘腿,打坐。”

在唐朝的时候,没有盘腿打坐这一说,你们不懂,后来是专门设立禅堂,还练腿子看谁功夫好。

当然你能坐固然好,修行如果能首先静下来,傻傻的,一法不住,你静都静不下来,那修什么呢?

因为平时只要触景就生情,你就会生取著心,那么当然要提倡要能静得下来,但是不能取著静。

但是也不一定说的“这个腿子盘的谁盘在那儿不动,一定就是功夫大、功夫好”,不是这样子,不是啊。

现在有很多,大家都在看谁的形式好,看谁这个样子在那儿能不动。不是这样啊。

以前祖师大德,很多你看不到他们盘,说打坐坐了多长时间,没有,后来才有。为什么?

首先要理上要明啊。

理上明了以后,要能够行住坐卧你还都能用一用,哎~这个说明你真会用功了。

睡觉的时候可以参禅

睡觉的时候可以参禅的,你们知道睡觉的时候可以参禅,知道吧?

不知道?懂佛法,拉屎的时候都好参禅,我说真话,你懂了,哪儿不好修呢?

睡觉的时候首先你观生死无常,会观吗?

观自己是一具僵尸,你会观吗?

观自己快离开这个躯体了,“哎呦,这个时候如果离开,我舍得吗?如果我疼痛无比,我还能念一声佛号吗?”

这是不是修行啊?

要真切地去观。你只有现在下了功夫去观,到走的时候才能轻松啊,现在不观,走的时候舍不得的,告诉你们,真的。

那么如果能够观:“噫,这个是海中之沤啊,这个身体不是我的,那我这个时候要不取著呀?”

不住一相,心包太虚,好了,连这个太虚、心包太虚的清净心也不取著,你躺在那儿不就在参禅吗?

但是防止昏沉,当然躺着会容易昏沉,如果你不昏沉,你躺着不也是参禅吗?会减少睡眠,会的。

修行,

对一些形式的东西,

要慢慢看破,

要纯

说以前是宗密大师还是谁的,他跟另外一个,一个在打坐,一个在睡觉,那么老禅师进来以后,拿起香板就打那个打坐的人。

他很冤枉:“怎么打我?我在修行,我在打坐啊。”

“你在打妄想,大修行人才是他。”

什么意思?

人家那个懂得用功啊。你在这儿,身体是在打坐,但是你里面在打妄想,懂了吗?

这是有公案的。我只是好长时间不讲这些公案,我自己也忘了,觉得不重要,佛法才是最重要。

所以学东西要学最核心的东西,不要绕着边儿,绣花枕头,没有用的。

所以修行,对一些形式的东西,要慢慢慢慢地,慢慢看破,要纯。

当然这个时代很难,对吧?师父要纯,徒弟们不要的,对不对?徒弟们觉得:“哎哟,师父呀,这个好哎,能度人啊。”

当然了,能度的,是度的一堆什么人呢?全教出来的是小学生啊。

我希望我们教出来的是什么?教出来的是研究生。

我希望你们都当研究生,你们以后懂得真正最核心的佛法,再去培养人,多好啊。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曾担任《南方文学馆》执行主编、《新文《制片人王万兵:多拍一些正能量的影视作品,用影视与文学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知名作家,广东省作协会员,有
  • #洛阳博爱眼科医院# 0-6 岁是儿童眼视力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的眼部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对视功能发育造成重大影响。近视眼手术的适应范围是年龄1
  • #那些用来给自己加油打气的歌曲# 遇到挫折、跌入低谷的时候,每当听歌可以会缓解自己的那个情绪,以下几首歌是我给自己打气时听的: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
  • 白鹄和秦岚给我一种顾飞和蒋丞的感觉(就那么一点点)白鹄对秦岚绝对占有 而且自己有很强的占有欲秦岚则痞里痞气 但是内心依旧很很很喜欢白鹄两个人都深情到骨子里秦岚先
  • 你可能都不知道,离开你以后我都对爱情不抱任何想法了,相亲我都在走过场,熟知我们的人只要提起你,我就笑这说“如果说我未来的他不是你,除非出现足够“爱”我的人,不然
  • 这里面,是非成败,得失利钝,都清楚着呢,谁也不瓜,也不能,最后就看自律自省和难得糊涂的功夫了,事业爱情婚姻,本质上讲都是合作共赢,大道至简,毋庸赘言……|作者简
  •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旧时的梦,苦涩的情,寻觅着生世不朽的诺言。
  • #来bibf跟我读世界# Je connais les brumes claires我曾感受过一些清澈的雾La neige rose des matins d'
  •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跟他之间的这些经历,不管是好的、坏的、痛苦的,或者是给彼此造成阴影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不想拱手相让于人。之后的那些年他喝过大酒,想到的人是我,
  • 人间清醒任嘉伦:不炒作,无绯闻,只做自己,喜不喜欢是你的事王小波在《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写道:“我是一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 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臣服实验迈
  • TB店铺:喃猫小卖部在家也能喝热豆浆[憧憬]【¥17.9】永和豆浆*15包有些姐妹早上喝牛奶容易拉肚,可以用豆浆代替牛奶,营养价值都很高,还不会发胖,豆浆粉很细
  • 如果有一天,我把你拉黑了……#今日贴纸打卡##冒个泡# 最彻底的放弃,不是我忍着对你的思念,却绝口不提;也不是我每次想起和你的曾经,都痛哭流涕;而是我对你彻底不
  • (过一会)米热:哦,是半分钟。今日表现真不戳。
  • HD25的音质很不错,也好推,插笔记本音量才开到十几就有非常好的声压和效果,玩游戏时一些宏大的bgm氛围感和沉浸感十足,即插即用又十分方便(其实以前的耳机不都是
  • 好 名好 运‪~先⁡天⁡不⁡足 后‬天来‭补;“先闻​其​名、再⁠见͏其឴身”名字⁢一⁢定要⁢让人‍感‎觉‎到舒服᠋、顺 畅 、好听 ,好的名‪字⁢给⁡人⁡好
  • 之前也曾经有网友晒出过baby的路透照,那个时候的她就非常的完美腰部纤细,好身材的背后,一定也少不了她日夜辛苦的付出,果然是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了,期待着bab
  • │✨星耀吾嘉,共守此任 ✨ 有情相伴,约定一生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一生一世#╹◡╹ │┇#任
  •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和未成年人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和能力,认清邪教的真面目,远离邪教的侵害,9月11日下午,永康东路社区组织两委成员及辖区居民观看反邪教宣传视
  • 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北京地区目前在5G网络建设、融合场景应用和用户服务体验等方面成效显著。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召开推动提升北京地区重点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以善修心,以善洗心,以善造心,以善治心,人就会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