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九十六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唯垂大慈,开我蒙悕!】
这篇讲因地和究竟果位,二者必得相应,才合符中道第一义谛。但如果从因地起修,因地本来空,这本来空是离语言文字的,如果离了语言文字,什么叫如来真实语呢?又如何从本来空的因地修行呢?就这些问题,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在因地发起修行的初觉心,要想证入常住不变的本觉心,需要有与果位相应的名称和境界。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法于究竟“果位”中说有“菩提”,并安立了七个果位名称,即:
1、菩提:菩提意译“觉、智、知、道。”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这三种菩提中,以佛菩提为最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2、涅槃:涅槃就是成佛了。意为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同、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佛教认为:轮回是一切未证得圣果的众生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死后,“阿赖耶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等等。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摆脱轮回称为涅槃。
3、真如:真如是指最高真理或本体。“真”指真实:真实可“以真显妄”,就是以真实之心,显虚妄的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真如”就是永恒不变的如来藏。诸经论列有许多异名,称: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实相、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虚空、佛性、如来藏、中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微妙寂灭”等。
佛教各派对“真如”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中观派以性空为“真如”:又名诸法实相。瑜伽行派主要以“法无我”:“圣智行”为真如。唯识家以“唯识实性”为真如;地论学派立第八阿赖耶识为真如;摄论学派更立第九阿摩罗识为真如。这些都是名异义同,均以自性清净心为真如。
4、佛性:佛性有两种含义,即:一、成佛的可能性: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佛性”。二、眼见佛性:是明心之后的第二步“见性”。见性就是见道:小乘见道是证须陀洹果、大乘见道是证初地菩萨位。
5、庵摩罗识:又名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译名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等。为《摄论九识》中的第九识。旧译家以阿赖耶识之外别有此识,而建立九识;新译家称此是阿赖耶识果上之名,不别立此识。
6、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之“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只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犹如虚空一样不生不灭。“如来藏”就是真心,就是佛法第一义谛,是佛教重点解说的内容。
如来藏是能出生万法的精神存在,是世界上唯一真实存在的法,其余的法都是由如来藏的种子现行时出生的生灭法,是因缘所生法、是虚幻之法!一切不实之法、从缘而生;一切真实之法、不从缘起。不从缘起之真实法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心,其体空寂,故而说空。但“空”不是没有,如来藏中含藏能生万法的种子,具足无边的智慧与神通,这个“空”实质是“有”。但千万不要作“空”、“有”理解,真正的如来藏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实际理体。
7、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的佛智、由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能显现一切色像,故称为大圆镜智。
以上七种名,名称虽然有别,但清净圆满的体性却是一个,都是坚固凝结所成:犹如“金刚王”。“金刚”义为金中最刚,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以金刚比喻武器:是因其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而不被万物所破坏。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的武器,称为金刚杵,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
又以金刚比喻宝石:是取其最胜之义。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的色彩,于夜中也能放出荧光,而为诸宝中最胜者。经论中常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的金刚三昧,就是取其最胜之义。这里说的“金刚王”指的是佛的法身,犹如金刚一般,永远不坏。
阿难说:以上说的七个果号,就是圆满的真如自性,犹如金刚王,是常住不坏的。这犹如金刚王常住不坏之心,能生能见所见、能听所听,但这能所二见及能听所听,一旦离开“光明、黑暗、动态、静态、通达、阻塞”这些外缘尘境,毕竟没有自己的体性,犹如妄念之心,离开“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是本无所有的。
也就是说离开自性的“六根、六尘、六识”都没有自己单独的体性,都是一些幻相,六根在自性中是本来就没有的,那为什么还要将这毕竟断灭的六根用来修因呢?还想获得以上所说的,如来的“七常住果”?
“常住”意为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果”在修为因、在证为果。这里所说七常住果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是名常住果。七常住果就是以上说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
阿难又对佛说:世尊!如果离开光明与黑暗,这能见和所见就没有作用了,因“能、所二见”毕竟是空无所有的;如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相,心念意识无缘可攀,也就等同于什么都没有了。我由此进思退想,循环思维,从微细法里去推理,认为如果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也就没有我的心所了,这心与心所都没有了,那么用什么来作为因地心修行,而求证如来的无上正觉呢?
阿难对佛说:正如世尊所说“湛然精明的圆满常住心,是违越一切包括诚实的语言,如果但有言说,终是戏论。”那么,什么才是如来的真实语呢?唯愿世尊再垂大慈悲,开示真理,为我们除去这些蒙昧无知。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念如日 礼赞如虹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为道元功德母。能真信者,方能万难不辞。然真信,必据于胜解证悟。能海上师多次言及:“以宗喀巴大师之智慧,精进至五十余岁,作缘起赞时,犹言我今始真信佛说矣。”可见真信二字,含有多大的份量!

《缘起赞》是宗大师开悟后所造的第一部论典。展示了大师于佛如日般之信仰,也表达了大师对释迦佛及佛法发自内心的赞叹。《缘起赞》因其法理深邃,情感真切,言辞优美,多年来广为传颂。

宗喀巴大师造此文有这样的缘起:大师在西藏求法时,在苦行过程中面见了文殊菩萨,得到如下授记:将来你依靠龙猛菩萨、圣天论师等的加持可以开悟,还能度化无量众生,但在此之前一定要精进积累资粮等。

后来大师在梦中见到了五位中观论师——龙猛菩萨、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把一部《佛护论》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作了加持,之后他就从梦中醒过来了。大师立即找来这部论典,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就开悟了。(也有说是依《中论》“若远离蕴体,则无蕴体性”这一颂开悟的。)

开悟后,大师对整个缘起空性法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退转信。以此因缘他作了《缘起赞》。

《缘起赞》以证悟和宣讲缘起性空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德。这是其独特之处。

为什么要以此来称赞佛陀呢?

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引导我们走向解脱。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指出:“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此颂谓如果不具通达缘起性空之正见,虽修出离心及菩提心等法亦不能断除流转三有之根。何以故?三有之根本是无明,出离心及菩提心皆不是无明之亲对治法,若要断除无明必须通达缘起性空之无我慧故。因此,小乘欲得涅槃者必须在修出离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大乘欲得无上正遍觉位者亦须在修菩提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焉。宗大师又在《缘起赞》中说:“佛事语最妙,语中此理胜,是故诸智者,应从此忆佛”。颂中所说“此理”即指缘起性空真理。此缘起性空甚深真理对于学佛者之重要性可以知矣。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不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与正确,而是以佛陀通过自己的悟道,并宣讲了缘起这样深奥的法门为理由,来赞扬释迦牟尼佛,这也是《缘起赞》的由来。换言之,《缘起赞》主要不是赞扬缘起,而是通过缘起来赞扬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认为,所有的神通、四禅八定以及其它的世间功德,都不如证悟缘起。因为前者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唯一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证悟缘起性空。从这方面来称赞佛陀,是最殊胜的方式 。(以参考多位善知识释文综合。)

民国以来,随着藏传佛法广泛传播,《缘起赞》得到更多重视和欢迎。汉译本(包括本颂和释文)有法尊法师译本、观空法师译本、郭和卿居士译本、索达吉堪布译本等。以上译本颂文多为五言或七言句,适合诵读记忆。近年,也有人尝试从英文转译为汉文白话长短句,此似乎也有方便现代人阅读之可取处。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盘,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除此更有何,为甚奇希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希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盘故,尊无不趣寂。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因。

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

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缓。

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察。

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舍。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楞严经》第三卷【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四十八段)#眼入虚妄#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相,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瞻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楞严经》是集“教、理、行、证”于一体的一部大经,其理严密、其法精要,堪称大乘佛法最杰出的代表。学懂了《楞严经》,不须再从教下学起,可直接进入实证。《楞严经》犹如一盏法海明灯,为正法修行人,指明方向,是一部外道学不进、邪魔最害怕的佛学宝典。能修学《楞严经》,即是修学如来正法,在修证上一定会是一天一个样、天天有进步。以上佛为我们开示了五阴皆幻,说明五阴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的道理,很重要,认识清楚了,才能灭幻证真,树立起如来正知正见。
世尊接着为我们开示构成身心世界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的道理,进一步说明六根如同五阴一样,都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之幻相,不可执以为实,但可借幻修真。这篇讲的是眼根,眼根产生视觉。具有视觉的“眼”能见虚空日月、山河大地等一切物象,以能对一切物象而生眼识,故称为眼根。
佛接着说:阿难!什么叫“六入”,本来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呢”?“六入”:指的是六种体相、即: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入”指眼耳鼻舌身意有吸入尘境,即吸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功能和作用,故名六入、又名六根;六根又作六情,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六根构成身心世界:其中“眼耳鼻舌身”构成身世界、“意”构成心世界。
“如来藏”:又称为藏识、真如等。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圆、神妙真如之性质。“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圆”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如来藏又称为佛性、佛性即“如来藏”,众生皆有,法法平等,因此,正如世尊成道时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着而未能证得。”如果我们能够按佛说的道理去做,放下一切妄想执着,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佛。
如来藏一词在释迦牟尼佛讲说大乘经典中就有开示,在《楞严经》、《楞伽经》、《大般涅槃经》、《大乘起信论》等诸多著作中都已广泛提及。后唯实宗将原始佛教一心六个识增至八个识,以第八识为生命的主体,通常称被无明所染的如来藏为阿赖耶识,此识为一切众生之本源。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是第八识的一体两面,区别在于前者含无明、故属“识”;而后者不含无明、故属“智”。所以,如来藏又称为大圆镜智。
如来藏含藏宇宙一切善、恶、不善不恶等诸多“种子”,种子就是业因,有了因、就必有果;有了果、就必有因。因果形成的种子,寄存于如来藏中,如来藏犹如一个大仓库,具有“能藏”等诸多功能。当众生除尽一切无明,转识成智之时,如来藏即转变为“法身”,并因此而成就“大圆镜智”。
如来藏实为众生生命之本源,具妙真如的“空性”及“虚妄有”之性质。“空”意为不可言说,“虚妄有”指万物虽然非实,但却有形有相。这虚妄有依空性而生,空生有、有显空,如此形成空有不二之真理,与外道的神我永久是完全不同的。外道之大梵、神我皆认定是“自然”所生,与妙真如性不同。
如来藏体无生灭,众生轮回只是无明而生之虚妄有,这与外道“神我”参与轮回也不相同。我们见到的一切尘相都不是真“因缘”或“自然”生灭,而是如来藏的功用,由如来藏“如幻”而生、“如幻”而灭。其它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相皆是如此。而“妙真如性”能生万法,其性能生一切妙有,故名“妙真如性”。
佛说:阿难!若人用眼睛看一样东西,时间看久了就会出现眼疲劳而发生眼花,名“瞪发劳者”。“瞪”是不眨眼的直视、“发”是发生、“劳”是疲劳。这种状况,称为“瞪发劳者”。这眼睛所产生的疲劳,会看到一些幻相,但都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菩提”即如来藏。“瞪发”同前义、意为无明;“劳相”指的是因无明所生的一切妄相,这眼根和劳相都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


佛说:由于有光明和黑暗这两种妄相尘境,能识别光明和黑暗的“能见”,却不在光明这一边、也不在黑暗那一边,由此而发现这个“见”是居于中间,正因为它居于中间,所以能吸入光明和黑暗这两种相反的尘相,也就是即能看见光明、也能看见黑暗,这种状态称名“见性”,就是有见不同物象的能见性质,但不是明心见性的见性,这里一定要分清楚。
如果这个“见”离开了光明与黑暗这二种尘相,就失去了觉知性,就什么作用也没有了,因它毕竟无体,只是自性的一个功能,一旦离开自性,就没有自己单独的自性,没有单独自性的眼根就如同于没有。
佛说:是这样的,阿难!应当知道这个“见”,即不是从光明中来、也不是从黑暗中来、也不是从眼根出、也不是从虚空中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见”如果是从光明中来,黑暗随即就消失了,就应该看不见黑暗;如果是从黑暗中来,光明即当消失,就应该看不见光明,而事实是这个“见”既能见光明、也能见黑暗,那么说“见”是因光明或因黑暗而生就是不对的。
如果是从眼根生出,眼根是没有自性的,没有自性就一定不会有光明和黑暗这两种现象,因“见精”的本身也是没有自性的。这里说的“见精”指的是依附五蕴身的能见功能,没有自性的“见精”就会失去能见的功能,就看不见有明暗二种现象的产生。
如果是从虚空而生,那么眼前所看见的尘境现象,就应是虚空看见的,眼根也应归于虚空,眼根归于虚空后,也就没有眼根了。又如这虚空能自己观见的话,就不关眼根和能见的事了。
所以应当知道,这眼根和能所二见,是自性所生的一个幻有功能,那么眼根和能见的本身及所见的一切现象,一旦离开自性,都是空无所有的、都是虚妄不实的,这种虚幻本是如来藏因无明所生,不是因缘所生、也不属于自然,是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25年乙巳、2026年丙午,食伤旺地,子女星旺了,这两年才对生育有益,你有望生下健康的宝贝。等到2022年壬寅,大运流年与原局构成寅卯辰三会,会动子女宫,寅
  • 这段时间不是要全民打疫苗嘛,我是一个跟风的人,但我不是一个盲目跟风的人。然后最迷惑又是我最关心的,备孕能不能打?
  • 美国霸权横行世界,为何西方国家还拥护?
  • 经济学家:二胎政策宣告失败!​
  • #电视剧与君初相识[超话]##电视剧驭鲛记之与君初相识[超话]# 散粉一枚,真诚希望两家大粉能联系一下呗[允悲][允悲]我发现一个超话主持人团队都是阿丝,一个都
  • 西方是如何用棉花把印度拖入深渊的
  • ! 《恋慕》讲述的是在历史中任何部分都未被遗留下来的隐藏的王,以及隐瞒自己是女人而活着的悲运的王的秘密故事。
  • 有的则是通过对梦的分析和寓意性的梦意象来传达教化,如《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此便记写了汉高祖刘邦之母曾有梦中
  • #并肩于雪山之巅博君一肖[超话]#我在演着蓝忘机却写下了你的名字是肖战而不是魏婴不是我入戏不深而是那是属于蓝湛的人生而我想的是和你来日方长“王一博,你说:我是不
  • 【搬家吉日】2021年04月份最适合的搬家吉日表
  • 气质蹭蹭地上去了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口腔问题都可以去问@正畸界的小仙女 哦~ #协和医院宋虹/华西口腔段沛沛/华西口腔?陈雨雪/华西口腔梅李/张栋梁正畸团队#
  • 他之前也有很多操作让人伤心,但我敢肯定,326那天他是想好好营业的,所以他戴了情侣手链,而且直播开头他心情和状态还可以,之所以后面崩成那样,是因为有个黑粉在ig
  • 快看看你身边是否有这25位护法神!
  • 南部的1/3个斯堪的纳维亚,上升的海平面淹没了一些中石器时代的聚居地;但北部的2/3个斯堪的纳维亚则不同,陆地的抬升比海平面的抬升快,Holocene早期的一些
  • 今天回了小学,毕业那么久好像还是第一次回去,十年过去了也没什么变化,曾经上课的教学楼,一起玩过游戏的地方,破旧的厕所,08年地震的时候全校跑到操场上去,现在都还
  • #整形茗医#晏传涛男,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从事整形外科十余年,多年潜心研究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成为我国自体脂肪鲜活细胞移植先行者,成功将活性脂肪移植技术应用于面
  • 分离焦虑、新环境的适应、小朋友之间交叉感染,以及生活上老师无法面面俱到,孩子很容易生病,甚至,比三岁前生病的频率还要高。但这个时期,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善,
  • 但是有一点比较遗憾的是,貌似电装面对售后市场的产品序列里,并没有这几款产品。不过现在的博世也不是纯粹的博世了,它的启动机发电机业务已经卖给了我们的郑州煤机,算是
  • 要突出一个“快”字,在违法违纪问题处置上不等、不靠、不拖,快出手、快行动、快见效;要强化一个“实”字,实打实查摆监管中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根源所在;要体现一个“
  • #西柚姐姐踢我一下[超话]#求30个踢踢踢 不吞必回#尤长靖如果不是你# yzj#尤长靖0406出道三周年快乐# 实力歌手·尤长靖开启solo之旅不忘初心西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