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秀山故事》征文连载(30)

清代兵部尚书给镇海楼题写的对联不止一副

作者:邓辉粦

目前,悬挂在镇海楼五楼的对联,是清代兵部尚书彭玉麟所题,一般说法这是他为该楼题写的唯一对联,但从老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说法有误。

近日,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主题展览的布展格局调整全面完毕,并从12月1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预展。笔者在第一时间参观了这个展览,其丰富的展品和全新的布局让人眼前一亮,由这个展览的触动,不禁联想起最近从老照片中发现清代兵部尚书彭玉麟给镇海楼题写的另一副对联的事情。

1 华辰公司拍卖的一幅老照片的图像,这是镇海楼顶层神坛的正面全景。图中对联上下联各有6字可以辨认,从款识中可以看出对联的题写时间是光绪十一年即1885年。照片还表明文昌、关帝二神像上面的“文武圣神”匾额也是彭玉麟题写的,扁额的落款清楚地表明题匾的时间和彭玉麟当时的身份
2 最早的镇海楼照片,是从观音阁(今孙中山纪念碑位置)那个山头上拍摄的。罗西耶摄于1858年,距今已经近160年了。
3 这幅镇海楼照片见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杜德维相册,是从楼的东南方向拍摄的,拍摄或照片的收藏时间是1893年。此时,楼内已有彭玉麟撰写的两副对联。
4 这是现在的镇海楼,笔者摄于2017年12月1日。
5 美国盖蒂中心一本相册中的一幅照片(摄于1900年),画面是镇海楼顶层文昌、关帝二神像左侧的两位配神。照片右边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的下联,落款“衡阳彭玉麟撰书”及下联的几个字清晰可辨。
6 这也是镇海楼顶层神坛的正面图景,图中一群外国人在文昌、关帝二神像前开餐饮酒。照片右边的配神后面露出彭玉麟对联的上联及上款的部分内容 。
广州博物馆馆址之一镇海楼,位于现在的越秀公园内。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这座五层楼以壮观瞻。

镇海楼曾叫“望海楼”,因当时在楼上可以望见珠江(广州人称“江”为“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称“五层楼”。
历史上镇海楼曾五毁五建,最近的一次改建是1928年,将砖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29年,镇海楼成为广州博物馆(当时叫广州市市立博物院)。2013年3月,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楼作为一座名楼,不同时期,楼内的对联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兵部尚书彭玉麟奉旨来广东办理防务。他在广州期间,给镇海楼撰了一副对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五百载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对于这副对联,有评论解读说,联中“故侯”指朱亮祖,镇海楼是他建的,如今人亡楼存,可证历史沧桑。“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兵至广东办理防务。他是主战派,反对和议,但最终只得“泪洒英雄”了。此联先咏楼,后写人,意境磅礴,不失为一幅佳联。

据《镇海楼名联话旧》一文作者陈叔垣先生说,少时他曾随其父登镇海楼,亲见三楼悬挂木雕对联,下款署为“宫保雪琴彭玉麟”(宫保是官衔,雪琴是彭的字)等字,五楼则悬挂两广总督瑞麟书写的“镇海楼”三字。
就是说,这副对联当时悬挂在三楼,是彭玉麟本人书写的。彭的手迹后来遗失,改由叶恭绰、沈演公、吴子夏等书法家“补书”。现在这副对联悬挂于五楼,且用两种字体,由两位书法家书写。

以上是已知的历史和现实,下面说说史无记载的最新发现。

近日重览老照片,我发现彭玉麟还为镇海楼题写过另一副对联:“星斗摘寒芒,古今谁具摩天手;乾坤流浩气,霄汉常悬捧日心。”对于此联,一般的说法是彭玉麟题湖南岳阳楼或湖北黄鹤楼的,这其实是误传,彭玉麟的这副对联,是题写在广州镇海楼上的。有图有真相,老照片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盖蒂中心收藏了一幅摄于1900年的镇海楼内景照片(图5),画面是镇海楼顶层文昌、关帝二神像左侧的两位配神。配神前面的香炉上刻有“镇海楼”3个字,说明照片摄于镇海楼无疑。照片右边的柱子上,就显示出这副对联下联的“浩气,霄汉常悬”几个字,清晰可辨。在下联落款位置,还有清晰的“衡阳彭玉麟撰书”字样。彭玉麟祖籍湖南衡阳,出生于安徽安庆。
2016年,华辰公司拍卖的一幅老照片(图1),画面是一座神坛的正面全景,正中是文昌、关帝二神像,左侧的两位配神与盖蒂中心照片的神像相同,说明亦是摄于镇海楼。此老照片中,也显示了该对联的上联和下联中共12个字,分别是“星斗摘寒芒,古”和“乾坤流浩气,霄”,而且从款识的上款“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1885年)孟秋上澣(同浣,即上旬)”,清楚地知道对联的题写时间。
不但如此,华辰公司在拍卖这幅照片时的说明也写着,镇海楼五楼文昌、关帝二神像上面的“文武圣神”匾额亦是彭玉麟题写的。该扁上款是:“(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秋仲上澣”,与柱子上的对联题写时间只差一个月;下款是:“办理广东防务兵部尚书彭玉麟敬题”,表明了彭玉麟当时的身份。这个身份,也是彭玉麟题写镇海楼对联时的身份。
除了上述两幅照片外,我们还可以从第三幅镇海楼内景的老照片(图6),佐证这副对联确是彭玉麟题于镇海楼的。这幅照片也是镇海楼顶层神坛的正面图景,图中一群外国人在文昌、关帝二神像前开餐饮酒。照片右边的配神后面露出彭玉麟对联上联的几个字:“寒芒,古今谁”,以及上款的部分内容。
总而言之,兵部尚书彭玉麟1885年在办理广东防务时至少给镇海楼撰写了两副对联,而不是史料记载的一副。
这一偶然的发现,应该是给镇海楼丰富的历史增加了一个生动的细节吧?

【雕塑点缀珠江碧道,彰显滨水人文之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广州塔至阅江路的6.6公里长碧道上,可以观见艺术之滥觞——这里新坐落14件享誉海内外的雕塑。
近年来,海珠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成“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6个,由东至西分别是会展东、会展中心码头、新时尚、广州琶洲、财富码头、新风尚。随着驿站群一同与市民游客见面的,还有来自海珠三代雕塑家潘鹤、梁明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不仅反映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体现海珠区艺术薪火生生不息,还与驿站群、碧道组成有机整体,成为构建生态、文化、幸福海珠的重要一环,点亮群众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两位海珠雕塑家及一位雕塑家的后人,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对碧道雕塑的思考。

“20”后潘鹤:造物寄意,见证历史

《虎门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平少女》……出自潘鹤之手的7件雕塑,时间跨度从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在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和新时代驿站·会展中心码头之间的碧道上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生动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潘鹤生卒于广州,享年95岁,70多年艺术生涯中留下数百件作品,分布在全国60余座城市。其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同史诗般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正如中国美协的评语,“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其大批为国家而作、为人民造像的经典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为现当代雕塑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时代记忆。”

经历战乱与改革,决心为时代作注

1925年,潘鹤出生于广州。从童年到少年,社会的战乱与变革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后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潘鹤回忆道,自己一共经历了16场战争,看到了曾经的民不聊生,艺术成了他宣泄苦闷情感的途径。

潘鹤一开始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创作了《数米犹堪充半腹》《饿殍途中剩一堆》等作品。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西方油画雕塑上。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逐渐安定繁荣,潘鹤创作出《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等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大力推动城市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安放在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日本长崎的《和平少女》、北京的《怒吼吧!睡狮》等,均是他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城市雕塑不仅是凝聚艺术家思想的实物,还受到城市规划定位的制约。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创作《开荒牛》时,潘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牛”这个意象,一只前脚跪着,寓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后面拉着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象征将阻碍改革开放的一切旧观念连根拔起。

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果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潘鹤雕塑艺术园的建成,就是将潘鹤这分散在60余座城市的孩子重现在自己的故乡,让它们“承欢膝下”。2007年,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70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西大街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按照“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五个主题进行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位置都是我父亲当时一个个亲自确定的。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时,我们就梳理发现,父亲一生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所以就按照这五个主题来设计。”潘奋说道。

潘奋表示,自己和父亲都在海珠区成长,这里是文化的聚宝盆,拥有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学校,人才辈出,感谢政府让父亲的作品在潘鹤雕塑艺术园得到集中展示。今年年初,海珠区更是选择了7件潘鹤雕塑,矗立在碧道之上。“父亲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像别的绘画艺术需要到博物馆、美术馆去观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雕塑的舞台,只要路过就能看见,在引导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珠区一和我提出在碧道放置雕塑的建议时,我就同意了。”

潘奋还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道的潘鹤雕塑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素材,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促成了海珠区启动“潘鹤雕塑艺术园综合提升项目”。7月1日,潘鹤雕塑艺术园改造后重新开放,园区陈列更加清晰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并新增多媒体设备,升级园区广播系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放约13年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被注入新活力。

“30”后梁明诚:中西交融,承前启后

夜幕低垂,新时代驿站·会展东灯光“啪”一下亮起,显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柔美来:建筑的光带如同缓缓流动的江水,屋面坡道上的数千盏芦苇灯点缀夜空。旁边梁明诚的《钢琴》《小提琴》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线条感更为强烈,与驿站一道给予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

在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进程中,梁明诚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明诚的创作风格深受潘鹤影响,两人一起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等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后,梁明诚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开始对抽象变形雕塑语言的摸索和探讨,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中外交流转观念,写实写意两开花

1959年,20岁的梁明诚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潘鹤担任他的雕塑任课老师,“他(潘鹤)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梁明诚直言,那时他深受潘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就创作了《女生产队长》《新娘》等作品。毕业后,梁明诚从潘鹤的学生转变为潘鹤的合作伙伴,陆续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铜墙铁壁》等。

改革开放春风起,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了梁明诚的眼界。1980年-1982年,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到了意大利后,我看到了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一下子我的观念就开放了,雕塑除了写实的、红色的,还可以这样。”

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大胆运用到雕塑中,在意大利创作的《海风》被认为是他整个艺术生涯风格转变的关键节点。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海天》《钢琴》《大提琴》等艺术作品,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以置于新时代驿站·会展东旁的《钢琴》《大提琴》为例。梁明诚介绍,两者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两名正在演奏的如痴如醉的音乐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钢琴的旋律是轻松的、丰富的,因此我用线条描出钢琴和人像,摒弃钢琴本身的沉重感,显得通透高扬。大提琴的旋律则是深沉悠远,因此雕塑显得敦实和谐。”

然而,梁明诚并没有一味转向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并行。他认为,雕塑艺术是宽广的、不设限的,只要是好作品,群众都会喜欢。

艺术氛围海珠生,耄耋之年醉创作

如今,漫步在海珠区土华村梁明诚工作室内,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他风格不同的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梁明诚表示,作为雕塑家,他的创作灵感、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区域,但海珠区毋庸置疑是养育他的地方,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事实上,研究梁明诚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在青少年时期漂泊无定,却又在兜兜转转中与海珠联系紧密。1939年12月,梁明诚在广东省南雄县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1944年,南雄沦陷,年仅5岁的梁明诚与家人逃难至粤东平远县。1949年,梁明诚一家搬迁至广州,梁明诚入读位于海珠区南村路的广州市第五中学。1955年,梁明诚初中毕业后,赴湖北武昌入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58年,随校回广州。次年,被学院保送升入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留校任教。退休后将工作室选址定在土华村。“我就是海珠人,10岁开始我就在海珠各条河涌游泳,这里水美景美,是养人的好地方。”82岁的梁明诚回忆道。

从垂髫至耄耋,梁明诚在海珠待了大半生。他表示,他将在工作室内尽己所能再做些雕塑。他认为雕塑是时代与艺术的交响、形体和心灵的碰撞,不论是在驿站外矗立的雕塑,还是他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作品,只要路过的人看到了,有体悟,就是雕塑的全部作用。

“60”后许鸿飞:探索多元,走向世界

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距离广州塔并不远,平日接待大量游客。为了让游客感受快乐生活,海珠区选择在该驿站外,从西往东依次放置许鸿飞的《花城六月天》《吻》《三弹音乐》《童趣》《肥年肥舞》,逗趣的“肥女”形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海珠形象,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雕塑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创作或世俗或谐趣的作品,强调与大众的交流。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许鸿飞正是这种世俗、谐趣、亲民风格的探索者。

毕业初期觉迷茫,肥女系列辟新路

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1990年从位于海珠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有好几年找不到创作的感觉。“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广东到处是建设的热潮,我就接了许多城市雕塑来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大的艺术创作,后来却发现不少的城市雕塑是工程,还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许鸿飞说。

几年的城市雕塑经历,让许鸿飞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艺术的创作,“肥女”便是在此情况下诞生。1998年,许鸿飞在位于海珠区的工作室——石磨坊,创作出人生第一个“肥女”。一开始,许鸿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作品。1999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室,一眼相中“肥女”,并提议许鸿飞可以做“肥女”系列。当时的许鸿飞还担心不主流,不好拿奖、评职称,但黄永玉却表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跳出学院的套套。就是这句话,让本还踟蹰的许鸿飞下定决心。

其实,肥女人的形象并非许鸿飞首创,但如今在雕塑界,说起“肥女”,就能想到许鸿飞,这是为什么?许鸿飞将此归结为“坚持”二字。20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主人公,不断丰富她(们)的形象:她(们)时而奔跑,时而骑车,时而与情人拥吻,时而与孩子玩闹,不曾改变的是她(们)身上鲜活欢乐的神态,“‘肥女’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我们遇到的路人,那种肢体上的亲切感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将快乐传递给人们。”许鸿飞表示,海珠区这次将他的五件作品放在广州塔旁碧道上,正是希望将广州的快乐和艺术传递更远。

泥巴刻刀不离手,带领作品走世界

自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从海珠奔向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巡展42场,其作品还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俄罗斯列宾美术馆、法国卢万河畔莫雷市政府、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许鸿飞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巡展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外国友人,在看到‘肥女’雕塑来自中国雕塑家后,不约而同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严肃死板的,无法创作幽默的雕塑。当看见这些雕塑后,他们也明白在中国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许鸿飞代表的是新一代雕塑家不拘一格、灵活多元的创作特点,但他认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所有雕塑家不能忘却的初心。在展现积极向上中国形象的“肥女”之外,近年来许鸿飞还创作了《白天黑夜》《山高人为峰》等“抗疫”系列作品和《不忘初心》《马克思》《西岛女民兵》等主旋律作品。如今他仍日日浸淫在海珠的工作室内,以时代进程为灵感缪斯,用泥巴和刻刀,将脑海中喷涌的灵感一一成型。
记者观察发现,经过约一年的精心打造,广州塔—阅江路碧道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的“五道”贯通,让群众感受生态活力;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驿站群的建成,让群众拥有休息休闲的舒适环境;艺术风格多元的雕塑群的矗立,美化和装点了城市,丰富群众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实际上,广州塔—阅江路碧道的精心打造只是海珠区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目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在沿江空间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打造幸福海珠。

【全国第一个报道“猪坚强”的记者:它从废墟获救后,两眼竟刷刷流泪,“就像人一样”】“猪坚强”去世,让许多人的目光又投向了13年前的那场抗震救灾之中。当年,“猪坚强”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成功获救并引发全国关注的?

2008年6月21日,成都商报独家首发了“猪坚强”被困36天、创下生命奇迹并成功获救的新闻报道。2009年6月,作为这篇报道的采写者,时任成都商报记者余文龙,曾在杂志《龙门阵》(2009年第5期)上撰文,回顾了 《“猪坚强”红遍全国的台前幕后》,讲述了“猪坚强”当年被发现以及获救的详细细节和幕后故事……

以下为该文节选——

(一)

我将信将疑,

一头猪被埋了36天还活着?

“作为全国第一个报道“猪坚强”的记者,最初写它时,我完全没有想到它后来会红遍全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那时,“5•12”汶川大地震过去了1个多月,灾区救援任务开始转为灾后防疫、安置重建工作,谁也不会想到废墟下还有生命的奇迹。

我从有关部门获悉,驻扎在彭州市龙门山镇的救援小分队从废墟里刨出一头猪,还活着。

我几乎不敢相信,一头猪被埋了36天还活着?我将信将疑,却又有几分好奇,最终决定去龙门山镇实地看看。

龙门山镇位于彭州西部山区,属于重灾区,到处是山体崩塌的痕迹,满眼废墟。进入龙门山镇,我首先找到当时救那头猪的某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的10多名救援人员。他们向我讲述了发现和救援那头猪的整个经过,我仍心存疑虑,毕竟口说无凭。中队指导员黄杰向我展示了他当时用手机拍摄的几张照片。我一看,猪确实是从废墟下刨出来的,很瘦很脏。

我觉得这事儿靠谱,但还是不太放心。救援部队只能证明猪是6月17日从废墟下救出来的,但它是地震时就被压在下面,还是村民后来放进去的?我让黄杰带我到村民家里去看看猪,再听听村民们的说法。

这只猪是团山村12组万兴明家的。他家在半山腰上,“5•12”之后,龙门山镇时常有强烈余震。

万兴明家的房屋毁了近一半,震垮的猪圈和他家正房隔着一座便桥。在那里,我看到了从废墟下救出来的猪,瘦骨嶙峋。

这头猪是万兴明的妻子刘大会喂养的。2007年农历五月初十(6月24日),刘大会从龙门山镇的猪市上买回。到了2008年5月份,这头猪大约有300斤重。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了。当时刘大会正在附近山上割青草,万兴明在地里打理四季豆豆苗,两三分钟的地动山摇使他们摔倒在地。等剧烈晃动停下来后,他们跑回家一看,房屋倒了一半,猪圈全部垮塌,砖块木板堆在一起。

“猪肯定砸死了。”他们都这样认为。

5月13日,刘大会的弟媳突然想起那头大肥猪,提议说,猪养得那么肥,砸死了好可惜,趁现在还新鲜,赶紧刨出来吃了。

地震后,村民们的粮食大多被埋在废墟下,都担心吃的东西不够。猪圈垮下来成了一大堆废墟,很沉,万兴明一家人根本挖不动。他正要去多找几个村民来帮忙时,接到镇政府的紧急通知,让所有人立即搬到山下的安置点去。为了安全,大家都搬进了安置点,万兴明家的猪圈也就没人管了。

5月23日,万兴明回家拿东西,看到猪圈还是没有动静。后来,他们家人虽然白天都要从山下回到家里清理有用的东西,却没有人再提起猪圈和猪的事情。

(二)

被救后竟刷刷流泪

“它就像人一样,只是说不出话来”

6月17日下午,某飞行学院三团机务一中队指导员黄杰带领10多名战士,到团山村帮村民清理废墟。他们刚到半山腰,天就下起了大雨,只好到万兴明家的屋檐下躲雨。雨小些后,黄杰问万兴明家有没有什么活需要帮忙。万兴明就指着猪圈的废墟说,猪圈上的木板我们搬不动,想抬到山路边去,以后修房子用。随后,万兴明又随口补充了一句:“里面还压死了一头猪,可能已经腐烂了。”

“有一头死猪?”黄杰紧张起来,埋怨万兴明不早说。都36天了,还不知道腐烂成什么样子,万一引起疫病怎么办?

黄杰命令队员们赶紧把死猪刨出来,深埋消毒。10多名队员戴上口罩,开始搬废墟上的砖块、木板和杂七杂八的东西。

黄杰检查了一下猪圈旁边的山泉水,发现没有受到污染,松了口气。他在猪圈旁边选了一块空地,准备掩埋掏出来的死猪。

队员们刨猪圈废墟时,黄杰觉得奇怪:“怎么没有闻到腐烂的臭味?”大家刨了很久,在挪动底层的最后一块木板时,万兴明惊喜地喊了起来:“我的猪还活着!”

怎么可能?周围的人都把头凑过来,从木板间的缝隙看下去,果然有一个黑乎乎的猪头贴在地上,一动一动的。大家顿时来了精神,使劲刨废墟。

待压在猪身上的东西被刨开后,大家惊呆了:这哪里是肥猪啊,瘦得像只山羊,最多只有100多斤,身上全是黑炭。刘大会见状,一阵心酸。

战士们用砖头把压在猪身上的木板支撑到1米多高,想让猪自己出来,但它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万兴明伸出双手把猪扶起来,它的腿不停战抖,特别是承重的后腿,好像随时要软下去一样。

刘大会赶紧把猪食递过去,猪大约只用了10秒钟,就吃了个精光。奇怪的是,它吃完猪食,又去吃地上的木炭。

村民们都很肯定,这头猪就是从5月12日一直埋到6月17日的,但让大家疑惑不解的是它靠什么活下来的。

万兴明家的猪圈上面是木板阁楼,堆放着许多木板和木炭。房子垮塌,一边的墙倒下,无数砖块压在木板上,木板阁楼和地面之间留下半米高的夹缝。猪的背高超过1米,它根本站不起来,更无法走动,只能趴在地上。

看见猪吃木炭,大家估计在这期间猪可能以此维持生命。黄杰检查发现,黑黑的一地木炭里,有一些圆润的黑团,看来是猪拉的木炭粪。同时,地震后连续下了几天雨,部分雨水流进废墟。猪有了水源、“食物”,便在废墟下坚强地活了下来。

隔了两个小时,刘大会又用热水冲面粉喂猪。大家看到,猪的两眼竟然刷刷地流泪。万兴明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说:“它就像人一样,只是它说不出话来。”

(三)

我以第一人称

写下关于“猪坚强”的第一篇报道

6月20日晚,我因为颇受感动,根据采访素材,以“第一人称”写了关于这头猪的第一篇报道。第二天见报后,我接到许多读者的电话,都请求猪的主人不要杀它。还有读者说,如果主人家要杀年猪,他们宁愿出钱买下来自己养。随即,很多网友也在网络上呼吁留住这头猪的性命。

我没想到报道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开始意识到这头猪出名了。6月21日,我请彭州市龙门山镇畜牧兽医站兽医潘邦贵到万兴明家为这头猪体检,发现它一切正常。潘邦贵根据自己10多年当兽医的经验,分析这头猪在废墟下存活36天的原因跟我们之前的猜测完全一致。

当时,正在做汶川大地震展览的建川博物馆,得知这头在地震中创造生命奇迹的猪的故事后,立即与万兴明家协商,以3008元买下了这头猪。得知万家房屋垮了一半,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又个人捐助万兴明家1万元。随后,一家大型饲料企业也打电话来,表示愿意免费为这头猪提供饲料。

红星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灵渠的凿通,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灵渠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 最值得说道的就是这次Mac系统的更新,除了我早就提到过的ARM架构的Mac布局,就是这次系统UI界面的大改,我大胆猜测这次UI的改动在给iPad,iPhone和
  • 显然,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快乐——他们需要投入到生活、与他人交往、成长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去a幸福感(有时也称“心理上的幸福”)不仅与你有多快乐有关,还与努力做
  • 本次参展的产品有最近风靡韩国的胶原蛋白系列产品,夏季必备防晒等系列产品等待着大家的光临~[鲜花]在上海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现场参观一下,现场有展览区、商谈区、直播区
  • 车主在通过保险公司直销网点、销售电话、官方网站以及具有车险销售资质的代理机构或代理人等渠道购买车险,投保成功后保险公司出具的车险保单首选均为电子保单,纸质监制保
  • 古书上说;年上煞星又受到较多的制服,此时即喜行煞旺地以辅助七煞,如果对七煞制服太过或者反过来七煞强旺而日主身弱,以及官煞混杂而且岁运依然如此,主人则是碌碌无为
  • ⏰ ,@sis_Official 四季单曲第二季《大胆小鬼Night SURFING》即将上线,热血少女的力量,主题是绝对勇敢!并带领无数像她一样的普通女孩在
  • 父母亲听了,答道:“若能供养佛陀及诸大比丘,是我们无上的福报与荣幸,但还是得先详细筹画,准备好斋僧的器具与食物才行,并非马上就可成办。”长者子又说:“我前生的母
  • 今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只进行两天的高考,明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可能延长至七天。今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只进行两天的高考,明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可能延长至七天。
  • 看到这段话时才突然发现时间过得好快这已经是喜欢你的第十年了也是因为你,进了微博,进贴吧也就是说我已在微博贴吧呆了十年十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身边的人走了一波又来了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愿百万考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考出自己的水平;也祝我们的郑师学子取得优异的成绩。!
  • 林枣飚演技:“刚刚我在床上吃的,不小心弄脏了,?两个人之所以相爱,是因彼此能看到和接纳各自心里的小孩子[黑线]。怎么说呢 就心疼吧 除了靠他实力争取的cxx(还
  • 求关注我的各位颜控或者没关注我的总来看我的各位颜控 赶紧取关或者别来看了我真不明白啊 你既然觉得我丑那就不要来了真没必要跑过来私信告诉我我很丑 或者我很胖
  •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喜欢关注它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地铁或轻轨,给我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今天来到了长春,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工业重镇,我也算是说走就走,也没有做任
  • 今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只进行两天的高考,明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可能延长至七天。今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只进行两天的高考,明年新高考,考试时间可能延长至七天。
  • 我想说,高考就是这样,所有的预想和计划都可能遇到突如其来的变化,可能拿到卷子看到第一道题就不会了,可能做着做着发现时间不够了,可能交卷前发现有一题错了。他们只有
  • 而且,这一阶段孩子的牙床正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改建能力还很强,牙齿矫正正好可以很大程度地利用孩子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潜力,使牙齿移动及牙槽改建达到最佳水平。可以发挥
  • 而在篮网的第二年,易建联也迎来了自己在NBA的巅峰赛季,场均数据达到了12.0分7.2篮板。而在此前6月28日对阵福建的比赛中,阿联还成为了CBA常规赛历史篮板
  • 【宁夏公示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拟享受照顾考生名单】7月8日,记者从宁夏教育考试院获悉,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信息公开的工作要求,现将我区2020年
  • 愿有一天,大学生贷款还能再见到你,以你好开始,大额贷款以没关系重新开始,各自温柔一笑,在以后的岁月里小额贷款活成我们理想的模样,余生,你的世界私人借款不再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