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这两个字的连用。而在印度,忏悔是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对佛教徒来讲,忏悔可分有几种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过失,而其它的人不知道,并没有从其它的人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没有妨碍人,没有让人家受伤害,可是对于自己的修行,是有过错,或者是一种过失,那就要忏悔。这种忏悔,是对自己个人,就是「责心忏」,责备自己。所谓责备,并不是骂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检讨自己。检讨自己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已经犯了错,那怎么办呢?从此以后发愿不再犯错。这是忏悔的第一种。

第二种是「对人忏悔」。对谁忏悔?对自己所伤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觉得让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对他人造成伤害,可是对方没有发现。这时候要自己请罪。不管对方知不知道我们伤害了他,还是要忏悔。我们发现自己对人不起,就要跟他忏悔。忏悔的意思是说,自己做错的事,要负担起责任来。对人如此,甚至对动物,也是相同的。我们伤害了动物,动物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知道让动物困扰了,一样的要忏悔。

比如说,我们跟人在一起互动讲话,无意之中,你说了一句让人家伤心的话,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你伤害了人,可是你发现这句话是不应该讲的,这时候要马上对他讲:「我忏悔,对不起!」从此以后,希望我对你不要再有这种行为,甚至于对所有的人,也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了。这是第二种忏悔。

第三种,就是犯了众怒,或者是让一组人、一个团体受到伤害、受到损失,不论是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让一个小团体或是大团体受到伤害了,就要当面忏悔,叫做「当众忏悔」。

众,有小众,有大众,如果局部的人、几个人被你伤害,或者因为受你的影响而损失了,那就对局部的人忏悔。如果整个团体,因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誉上受损失,或者是财务上受损失,那就要向大众全体忏悔。

举例来说,我们每半个月举行的诵戒会,就是当着大众忏悔。这是比丘(尼)、沙弥(尼)的受持,其实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也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受菩萨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么办呢?就是有聚会的时候,向大众公开忏悔,或者写悔过书,让大家知道。
在我们团体里边,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碗筷都是干净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发现碗筷上已经有了灰尘,还是要先洗净。

已经犯的错,要忏悔;如果自己没有犯错,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发愿受戒,这个时候也要忏悔。就好像是我们吃饭以前,要把餐具洗干净,忏悔则是恢复我们三业的清净。但是,忏悔以后,是不是我们的业就已经了了?我告诉大家,没有「了」。忏悔是说,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要负起责任,来弥补错误。

现在讲「忏仪」。忏仪,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并没有这种集体的大众修行。而大众一起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整齐、要划一,因此有了仪轨的产生。如果没有仪轨,大家在一起修行,会互相的干扰,可能你修你的,他念他的,你拜你的,他拜他的,在时间上、动作上以及声音上,都会互相的干扰,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师大德非常慈悲,编写了种种的忏仪。比如,汇整〈大悲咒〉(〈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和《法华经‧普门品》,而编成一部「大悲忏」。修净土法门,就以净土三经而成「净土忏」。这两种忏,我们法鼓山、农禅寺都用的。

而「梁皇忏」,是所有忏仪之中最大的一部。除了「梁皇忏」之外,还有「水忏」、「药师忏」、「地藏忏」,还有「观音忏」(即「大悲忏」),最早还有「法华忏」,专门拜的《法华经》。但是论团体的大修行,拜「梁皇忏」是最殊胜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梁皇忏」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结合着所有大乘经典的佛号,以及大乘经典的佛法、法义,汇编而成。而这种修行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集体的修行,我刚才讲,就是彼此互相的影响,我们的心是共同一致的,我们的唱诵是一致的,我们的仪轨动作是一致的。这时候,修行比较不会懈怠,也不容易散乱。如果单独一个人拜「梁皇忏」,很可能拜一拜就休息,拜一拜打打妄想,没有办法集中心来规律的拜完。而团体一起拜的时候,由法师带着唱诵,气氛非常的凝聚,我们的心也比较容易一致,发起虔诚心来。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二千多人参加,这上千人的心,不可能同时都在打妄想,总有几个人,心非常安定、非常专注。只要几个人心是专注、虔诚的,我们的气氛就跟着凝聚一起。如果人少,气氛可能没有那么凝聚。所以,人愈多,修行的效果愈好。

我们有七天的修行,叫做「七永日」,就是七天之中,不间断的、不休息的在用功。所谓「永日」,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要先调心,很虔诚的准备来拜忏;而拜忏回家以后,还是保持着拜忏时候的心情。这样一天下来,都是在修行的信心之中,叫做「一永日」,七天则是「七永日」。这七天,诸位虽然没有住在寺院里,最好能够持「八关斋戒」,以清净的身心来修行七天。

我们拜忏的时候,念的是佛号,念的是佛经的经句,可是没有拜忏的时候做什么呢?念「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拜忏的时候,你在闲言杂语,那就不能叫「一永日」、「七永日」。在家居士能够七天都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无法每天来,至少要有一个永日。你来一天,就有一天的清净、精进;来七天,就有七天的精进、清净。这有什么好处呢?我刚才讲,忏悔以后,能不能消业、除障呢?当然能够。如果不能够消业、除障,我想大家都不会来了。可是,消业、除障的意思是什么?

业,主要是缘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打结了,就是障碍、业障。如果你忏悔之后,心里不再打结,这就不是障碍。当我们的心没有障碍,遇到种种外在的障碍,也会减轻,也会减少。这什么原因?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因为从过去世到今生犯的错误,我们已经承认犯了错误,也愿意承担责任,往下就是如何来弥补、补救我们所犯的错误。

怎么补救法?第一,发愿回向给那些灵界的怨亲债主。我们拜忏的时候,诸位有没有写牌位啊?这就是在发愿回向给他们,但是能有多大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是说,你在修行,你在成就道场,你在成就弘法利生的大事业,这就是为他们做好事。因为你做了功德,回向给怨亲债主、灵界的众生,所以他们到这里来听我们拜忏,跟着我们拜忏,放焰口的时候,他们也来听焰口。

我们拜忏,都是用的佛法、用的佛号,焰口是用的种种的真言,都可以让他们直接得到利益。就好像是说,我们请他们来听闻佛法;就好像是说,我们为他们请客,不是用嘴巴来吃,而是用心来接触佛法的利益。他们听了佛法以后,也能够心开意解。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冤冤相报,或者来找你。

另外,我们拜忏的时候,除了超度怨亲债主,对其他的孤魂,也请他们来的,为他们做大布施。这就是弥补了往昔所造的种种诸恶业,使他们受到伤害,如今我们做佛事,来弥补过失。这样子,是不是我们的罪业全都消了呢?没有,只能够说,他们暂时不会来逼我们的债。小的债务,他们不计较,如果重的债务,还是有的。因此,我们要经常的忏悔,经常的修行。

还有,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的本质是空,而罪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如果我们的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灭了,就是烦恼心没有了,便能够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证得菩提果。证得菩提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修行就是要证菩提果。如果我们的烦恼心断了,而证得菩提果,这时候才真正的没有罪了。

如果你尚未得解脱,但是你的心时常能够与空性相应,那么怨亲债主也找不到你的。如果你常常修空观,实际上就是禅修,而修行到没有自我中心的时候,什么业障也找不着你,那是不是逃避了债务呢?不是,不是逃避了债务!这时候,你要发起大悲心来。

菩提心,是智慧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忏」又叫做「慈悲道场」,是发大慈悲心,愿自己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当你发大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你随时随地都是在做大布施。因为你随时随地在做大布施、做大好事,怨亲债主只要靠近你,就会有好处。本来是怨亲债主,结果变成你的护法、你的助缘。这样子,我们的业就消了。

因此,忏悔有多种层次的功能,可小可大。如果说来拜忏,就能够消罪业,那是不懂佛法。如何才能够消业除罪?就是常常要发起慈悲心,多一点慈悲心,少一点自私心,你的心就能与空性相应。所谓心,多半是指的自私自利的烦恼心,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的业障便愈重;自私自利的心愈轻,你的业障就愈轻。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那对于我们的亲友,也就是先亡眷属,以及在生的亲戚朋友,我们拜忏对他们有没有用?对他们是有用的。这是替他们做布施,替他们做功德,为他们来积福。他们自己没有来,但是你们替他做了,还是有用。可是最好还是自己来修行。诸位知道,自己修行和代替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六分比一分,六分功德属于修行人自身,一分功德可以回向,但还是有用的。

因此,我们人在世的时候,自己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机会修行,不知道修行,那么过世之后,我们还是要替他修行,还是要替他做布施。如果在世的时候,已经知道布施,已经开始修行,则功德全属于他。

我今天讲的开示,诸位听懂了吗?忏悔,是不是一定要来参加共修才忏悔,平常要不要忏悔?人家不知道你做错了事,但是你自己犯了错,要不要忏悔?自己对人不起,人家也知道,怎么办?如果对许多的人做错了事,怎么办?要当众忏悔。可是很多人很愚痴,做错了事,不但不认错,反而编出很多的理由来,说错不在我。而这种人,更是罪加一等。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做了错、犯了过,一定是自己负责,也要对人负责,这是最基本的忏悔。

还有,为什么要共修忏悔?一个人不能拜「梁皇忏」吗?一个人可以拜,但是不够好。一个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纱,十个人一起修行,就变成一条线。如果是千支纱在一起,就是索缆。共修的力量大。因此我们要办这样的法会,大家一方面来种福田,一方面修福修慧。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年过半百经历世事之后,是什么能让我不惧艰险,不断挑战自己而奔赴远方,哪里有如此的魔力?
那远方的远方有我想看的风景,是我心中的执念。但是,当我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山山水水,那就曾经是我的远方,为什么还不能停下我的脚步?我现在的认知能理解到的,最靠近理想的答案是:那魔力就在路上!#夏日视界##房车生活[超话]##房车旅行[超话]#

何为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

居士问:请师父开示一下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

师答:佛教修行很重视这两个资粮,一个修行人能修到什么程度,能得到多少利益,决定于这两个资粮的多少。资粮越多,修行越快,资粮越少,修行越慢。我们经常说开悟见道,就是修到见道位,也是禅堂里说的开悟,达到这个开悟的程度需要多大的福报和智慧资粮呢?从福报讲,要有七世天子命的福报,从智慧讲,要有九朝状元才的智慧,具有这样的福报和智慧的人才有开悟的可能性,可见福报和智慧资粮对于修行人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这么重要,那么佛教的福报和智慧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呢?你们仔细听!佛教的福报可不是指你有多少钱,做多大的官,有些人以为有很多的钱,做到高官才是福报,告诉你们,错了!如果说有钱,做到高官就是福报,那你问问自己能比得过天子吗?李世民贵为皇帝也不过是一朝天子而已,而开悟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七世天子命的福报,所以你的那些福报还差的远呢!
我们说福报有洪福和清福,所谓洪福好求,清福难修。物质方面非常丰富,吃喝不愁,这叫洪福。清福指知足安乐,无欲无求,逍遥自在。而我们佛教里重点是修这个清福,这需要智慧。有洪福无清福,那是富而不贵。有清福无洪福,那是贵而不富。既有洪福也有清福,那是大富大贵。
怎么得到洪福呢?有几个途径,一个是惜福,一个是修福。惜福就是指不要浪费,要珍惜福报,自己的不能浪费,别人的也不能浪费。修福又分为好几种方式,你可以布施,可以施舍,还可以修苦行。
那么福报资粮修好的时候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主要是看这个人对一切环境的适应程度如何?如果说这个人在任何条件的环境下都能很快适应,心地清静,不被外界环境所转。你把他放到艰苦的环境中,他能知足安乐,心地清静。放到富裕的生活中,他也能心地清净,不为富贵所动。就象我们过去的老和尚一样,虽然住山住茅棚,吃野草野果,但身体依然健康,过的悠闲自在,那是上层的福报。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那时候的比丘是上层福报。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年四季就是三衣,人家就能适应,身体健康也不得病。像法时代唐宋期间,人的福报就不行了,那是中层福报。日中一食 和树下一宿不行了,而且早上还要喝点粥,还得盖个房子,要住在里面,这样才能安心办道。到了我们末法时代了,那是下层福报。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医药不缺,供养很多,还不能安心办道。
所以福报有多大,就看这个人的适应能力有多强。无论多么艰苦,多么奢华,他都不为所动,能随遇而安,不挑剔。同时身体也能适应,不得病,这是上层福报的人。修的时候从苦行、布施开始,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勇气。如果一个人福报不够,他待在一个环境里会非常不适应,觉得这里不清净,那里也不舒适,看什么都不顺眼,会非常挑剔,这是没福报或者说福报不够,需要从修苦行开始,比如干活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心也安稳也不挑剔,知足安乐,这种人不需要修苦行,因为他的福报是够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有七世皇帝的福报,才有开悟的可能性。

居士问:除了干活和生活简朴以外,还有哪些是苦行。
师答:只要能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和勇气,提高自己很快适应外界坏境的能力,不被物转,这都叫修苦行。比如说在大的寺院,有很多人都去干活,这都是在锻炼自己的心性,这叫修福报。还有那些行脚的,朝拜的,这都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忍耐力,这都是在修福报。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修了很多苦行,干活也很卖力,但心地不柔和,心中的烦恼反到增加,表面上虽然在干活,但心里已经忍耐不住了,那不叫修福报。还有的人胆子非常小,一走夜路见到个什么东西,就怕的不得了,那也叫没福报,勇气不够。福报大的人走到那里都不害怕,心里坦荡荡的,非常勇敢和坚强。
所以今天我们要把这个福报资粮搞清楚,很多人常说,你看那个人走到哪里都吃好的,喝好的,住好的,福报多大啊!告诉你们,那个不算福报,不信的话你把他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你再看看他的反应是什么?绝对会极度不适应,拿我们佛教中的标准来说,那是没福报。

居士问:师父,假如有一个乞丐,他行乞的时候就自由自在,但你把他放在皇宫里,他反倒极度不适应,浑身的不自在,那也是没福报吗?
师答:是的,或者说福报不够。福报够的人,是到了哪里都能适应,随遇而安,安详自在。为什么呢?福报够的人对周围的物质不感兴趣,好的他不贪,差的也不嫌弃,那种人心外不求法,只安住在他的那个心上,他能心转物,物却转不了他,这才是我们佛门中最大的福报。如果你看到外面的环境,心随着物转,看到外面花花世界,心潮澎湃起伏,那叫没福报。
什么是智慧资粮呢?我们佛教里的智慧是说能不能看破,如果把一切东西都能看破放下,我们说这个人智慧资粮修好了。这种人的特点是对任何知见都不嗔恨,也不和人争论辩论,因为他把一切都看破了。你说了没几句话,他就把你看破了,你说你的见解,他也不和你争论。这个不辩论可不是因为他害怕,或者说不知道,是因为你没说几句话,他就已经知道你是什么层次了,心里清清楚楚的,所以懒得跟你说。因为他看破一切了,就懒了,所以罗汉最懒。因为罗汉已经把三界里的一切都看破了,所以他就懒的很,不发这个菩提心,这就是所谓的“二乘精进无道心”。为什么精进呢?因为他把三界六道的烦恼全部都断掉了,但他懒得发菩提心度众生,所以说他没道心。
所以说没嗔恨心、不辩论、不争斗是智慧资粮修好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这个智慧从那里来学呢?要从深入三藏入手。《金刚经》中说须菩提无争第一,为什么呢?因为他最有智慧,所以他无争。我们前面也提到了,要有九朝状元才的人才有解空的智慧。

居士问:师父,不是说舍利弗智慧第一吗?
师答:舍利弗的智慧第一指的是差别智,这里的智慧资粮指的是解空的智慧,而解空第一是须菩提。智慧资粮修好的人是这个特点,那么没智慧的人是什么特点呢?就是说走到哪里嘴巴都不停,都要跟人争个高低,非要把你辩倒,一旦知见与他的不一致,他马上起嗔恨心,这种人最没智慧。
所以一个人如果福报资粮和智慧资粮都修好的话,这个人走到那里都能适应物质环境,话也不多,也没脾气,不跟人争论,心地非常柔和,这种人修行才容易见道。两种资粮修好之后,就进入加行了,就是说再加精进一点修行,往紧里再催一下,让这个人尽快开悟。禅堂里打禅七就是加行,都是福报和智慧资粮修得差不多了之后,再通过禅七的加行,也许一下子就开悟了。开悟就是见道位的人,这是所谓资粮道、加行道和见道,之后才是修道和证道。

居士问:师父,那成天念佛是不是也是加行?
师答:要看他的两个资粮修好了没有?修好之后才能叫加行。如果没修好,那还在资粮道里面呢。如果身心虽然柔和,但知见不正,还在外道里面转圈子,那谈不到加行,也谈不到资粮,那还在外道和凡夫里面转圈子呢。这个五道是对于出家修行的人来谈的,开悟见道后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修行,你们在家人还谈不到。你们就是五戒里面讲的“三皈纳体,五戒培基”,就是亲近三宝修你们的善根和福报,你们干的是这件事情,仅此而已。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的修道了生死,那不是你们在家人的事情,那是出家人的事。否则为什么把你们叫做近事男,近事女呢?就是亲近三宝,靠近三宝的意思,但还没走上正规的修行之路呢。如果打个比喻的话,你们就是“游击队、民兵连”,不是“正规军”,差的还远着呢!
你们在家首先守好三皈戒,修好三皈法,就不堕三恶道,也能保住三宝的种性了,之后守好学好五戒,就可以保住圆满的人身,做好一个标准的人。然后再观世间的空、苦、无常等,放弃一切世间享受,发起出家了生死,度众生的这个出离心,因出离心而出家修行,就成了“正规军”了,不再是近事男、近事女了,那时候就差不多了。

五台山果戒法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常常狡黠的笑着,拉着顾寒溪的衣袖摇啊摇,别的姑娘常常对她羡慕不已,可没有一个人去动顾寒溪,她们都是心肠极好的女子,她们都羡慕这样的人。  第二日,顾寒溪还
  • 秋分到了,愿你赏秋分美景,拥快乐心情。秋分到了,愿你赏秋分美景,拥快乐心情。
  • (一)因为是凌晨的飞机,当时想着小第二天上午才能去学校报到,在机场将就着睡一晚上也太让人心疼了吧...于是呢,就在市区订了住处。就在机场等着吧,当然还是快点见到
  • ”震惊的点是年度mvp的舞台剧上,竟然可以完美衔接下去。」—任嘉伦语录@任嘉伦Allen ​☕️#任嘉伦请君#☕#任嘉伦陆炎#☕#请君#☕️#RogerVivi
  • 彩虹无人机系列的新成员,以大型、高空、高速为特点的彩虹-6无人机首次亮相航展。根据展示,这款垂直发射系统的发射单元不仅能发射HHQ-9E远程舰空导弹,还可以
  •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王某误将断肠草当作“木香”给许某服用,虽造成许中毒死亡、但对于许死亡的后果,王耿社不能预见,属《刑法》第16条规定的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 作为医者,柳俊平承载着沉重的责任,他深知,每位患者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总是在行医的路上,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患者消除病痛,
  • 周末了又是大扫除时间,先把云j3的发一下[月亮代表我的心]记得备注暗号【毛毛】有专属赠品云老用户有升级换购的方案,可以戳客服(旧机不用寄回)装修的姐妹们可以看看
  • 解锁新一岁 ⏰日期:2021.8.30 农历: 七月二十三[蛋糕]㊗️自己生日快乐 文案:无事绊心弦 所念皆如意 37岁 幸会✨ ʜᵃᵖᵖᵞ ʙⁱʳᵗ
  • 如果你不劳而获了什么东西,大抵在某个时刻都会以别的形式还回去——卢思浩 无语Don't know what to say…人有时候会突然的就不快乐了,突然被回忆
  • 昨晚梦到三只很漂亮的猫,虽然都是中华田园猫但每一只都有特别漂亮的大尾巴,我还说这几只猫咪的颜值在抖音做个宠物账号肯定能火[笑cry],自从开始做仙缘梦开始梦到最
  • 我们可以看到,本书逐渐浮现出这样一个问题:科学角度的世界观不可避免的占据主导地位,是否还能为人类自由留下空间呢?从前文可见,康德在试图维护科学权威的同时,也坚持
  • 虞书欣在张彬彬耳边撒娇好害羞,虞美人的醉酒迷惑行为大赏,喝醉后在庄羽耳边撒娇说悄悄话结果被自己整害羞的虞美人有亿点点可爱,没想到小嗲精也有这么害羞的时候呢,看到
  • 风幽怨,水清寒,芙蓉倾城,牡丹馥香,晨曦饮露,拂袖弱柳,潇湘暮雨,宛若垂帘,贪恋朱唇,黎晓伏案,花弄影墙,竹林晚风,一纸相送,歌舞璞玉,浸半盏茶香余温,睹一世流
  • 这个得用的财星,同时又是你命中的“福星”贵人,也未遭遇刑冲克破,其人不但可以得到有钱人的帮助,而且,财运超乎意外的好;属于“财福双美”的命式。比如:财星为用,
  • 人们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我虽在两人的生活中看到了无尽的悲哀,但更在两人悲惨的生活中看到了他们都极为珍视的爱与温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频率和路途,不要做别人口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陆炎# ☁️ ᶫᵒᵛᵉᵧₒᵤ ✨♡━━━━━━━━━━━━━━━━━━━━❥你走向我的时候我觉得一日不见如隔
  • #刘宇宁宁远舟# |#刘宇宁一念关山# | #摩登兄弟[超话]#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就是陪着你去完成你的梦想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初心依然没变承诺依然铭记   ♡⃛
  • 生病的感悟如果让你小病一星期,你会发现金钱不重要,家人和身体最重要;如果让你大病一个月,你会发现金钱特重要,身体和家人特特特重要;如果让你大病半年,估计你愿意放
  • 微博对于认证用户目前都已经开启了付费“微博问答”以前经常收到那种要给ta量身定做个旅游推荐、列个什么美食推荐清单的私信,不是我高冷,就以#橘子洲烟花# 为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