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个体暴力事件、一个社会治案件、一个法律刑事案件,上升到男女对立问题——这非常的危险,因为这个定性隐含了3个完全错误的内在逻辑。

01,在中国坏人都是男人。
02,在中国女人得不到所有男人的尊重,也就是男人都是坏人。
03,在中国暴力犯罪的受伤害的都是女人。

很明显,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和事件本身的性质相悖。

我们一条一条驳斥。先说第3条——在中国暴力犯罪的受伤害的都是女人。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在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中,绝大部分受害者并不是女性——而是男性。

关于刑事案件中死亡数据,汕头大学的陈梅珍博士在其《417例故意伤害致死案例的分析》的这篇论文中写道:

钝器致死-—50.4%、税器致死-一46.5%、其他一一枪伤、室息、烧死、电击、中毒,占剩下的3.1%。

死者中,男性占97.8%,女性为2.2%,受伤害致死者绝大多数集中在20~40岁之间。故意伤害致死可见于各年龄阶段,但以青壮年为多,尤以20~、30~岁为著。

从更大的样本进行统计,社会上的极端刑事案件,男性受害者占据了75%,而男性死亡人数更达到惊人的98%。

但是,为什么社会上没有声音去呼吁保护男性、保护普通男性的安全以及其他权益?

那肯定有人会说了——虽然98%的暴力犯罪受害者是男性,但是施害者也是男性啊?所以男人依然不是好人啊,要小心男人啊。其实这依然和事实不符。就拿这次的唐山事件举例——实际上有9个犯罪嫌疑人,其中有7个男性,2个女性,女性施害者比例是22%。

当然,第一,我们没有得到全社会范围内暴力犯罪事件中施害者的男女比例。

第二,我们认为大部分暴力犯罪的施害者是男性,这一点仅凭借经验也是成立的。但是我们要说的是,无论是从数据上还是经验上,暴力犯罪的受害者都是女性,这一点是绝对不成立的,无论从数据还是经验上,受伤害绝大部分都是男性。

第三,我们反对一切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同时,我们也反对一切针对男性的暴力行为。总之,我们反对暴力——因为法律没有让渡暴力权给公民,只有执法机关才有。

那么,回到第1个问题——坏人都是男人吗?

其实上面那个图片已经做了客观事实上的论据——坏人并不只是男人。那坏人大部分是男人,这一点是成立的吧?

我认为从暴力犯罪的直接施害者比例来看——大部分施害者是男性,这个是成立的。但是这里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暴力犯罪。

第1,坏人男女都有,人坏不坏,和性别无关。但是从现实操作来讲,由于女性体力上的弱势,即使一个女人是坏人,她选择进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也是低于男性的。但这不代表女人都是好人,更不代表男人都是暴力犯。

第2,我相信监狱里的男性罪犯是比女性罪犯要多的——那这能不能证明坏人里男人多过女人呢?也不能。一般来说,所有国家对暴力犯罪的惩戒程度都会高于一般其他“坏的行为”。

比如,假如同样是缺钱,一个男性可能直接去参加黑社会了,而一个女人可能是去当黑社会的男人的女朋友了。你别忘了——坏人也是有情侣的。但是一般被抓的都是直接实施暴力的人,但请问——这个人的女朋友就是好人吗?她不知道自己男朋友是黑社会吗?

再比如——根据网上的很多举报,很多贪污的人的情妇举报他,但是一般来说被抓都是这个贪污的人。可问题是——这个情妇,她不知道这个人贪污了吗?否则他哪来的钱养她呢?

她不是坏人吗?但是她往往得不到惩罚。

所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坏人,总是坏人,只不过不同的坏人,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恶,和男女无关。所以唐山事件完全不是一个男女对立问题。

现在回到第2个问题——在中国女人得不到所有男人的尊重,也就是男人都是坏人。

这更是无稽之谈。

无论是从客观数据还是我个人的主观观察——中国大部分男性都是兢兢业业工作、不辞辛劳顾家养家、绝大部分都是非常尊重女性的。

当然,懒人、笨人、吃喝嫖赌抽的男人不在少数,这是人性的恶,但是这也和男女无关,女人里懒的、笨的、吃喝玩乐不工作甚至当捞女的也不少。所以这和男女对立也无关。

我们不厌恶女人,我们也不喜欢男人,我们讨厌暴力,我们憎恨社会的不公平,我自己作为一个河北县城长大的小镇青年,经历过漫长而痛苦的不公平和被人瞧不起甚至被压迫,甚至那些暴力事件,在我们小的时候,很多时候我自己都是受害者。

但是我们非常厌恶不努力的人、无所事事的人、不努力工作的人,当然更厌恶实施暴力的人和走后门托关系的关系户,他们让社会不公平。

我用了20年时间,才走出县城,用了10年时间,才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扎根甚至是获得了名利——从客观上,我的起点比大多数人都低,付出的努力也比大部分人都大,赚的钱获得的成就也比大部分人都大。这个没什么可谦虚的。没有人比我更想让这个社会更公平了。也很少有人比我更能理解努力工作赚钱的意义——因为我真的凭此改变了命运。

这件事情——和男女对立绝对无关。正是因为我经历过这些事情,所以我才知道这和男女对立无关。

女人是半边天——但是别忘了,男人是另外一半天。事实上,从客观事实来说,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创业者、作家、画家、音乐家、科研工作者,中国的优秀男人极多,极拼,极努力,绝对不差于中国的女人。

也根本不存在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这种无稽之谈。不信?你去看看各领域最顶尖的人是男是女?

那问题出在哪了?为什么几乎一大半人都在往男女对立上去引?

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不做延伸了,否则一篇文章永远结束不了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看图片。

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不做延伸了,否则一篇文章永远结束不了了。不过令人欣慰的是——

[

和“冒牌者综合征”说再见

]

你是否也有“冒牌者综合征”?

你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每当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或者得到夸奖说“你真的很棒”,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悄悄地在心里蔓延:这说的是我吗?明明自己并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

无法真正地接受他人赞美,还认为是自己表面的所谓优秀骗过了别人的眼睛。一旦被识破,他们就知道真正的我是什么样了。我总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我的某些成绩只不过是碰巧而已。

后来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人。美国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谈到自己刚被哈佛录取的时候说:“我仍怀疑自己的价值,我觉得一定是哪儿出错了。在这里我不够聪明,我必须要证明自己并不是花瓶演员。”

艾玛·沃森也曾在《Vogue》的一次采访中说,她会时常质疑自己的表演才能是否能担得起这些赞美:“我做得越好,别人越夸赞我,我内心那种没底气的感觉就越厉害。我好怕有一天,别人发现我根本不配拥有现在这样的成就。即便演完哈利·波特之后,我也没有自信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我觉得自己只是运气好,我需要别人来肯定我。”

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临床心理学家保琳和苏珊娜提出的“冒牌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也被称为骗子综合征或自我否定倾向。

保琳和苏珊娜用5年的时间研究了150名女性来访者,她们是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的优秀女性,但都承受自我否定的折磨,认为自己表面优秀,实则名不副实,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仅女性有“冒牌者综合征”的症状,男性也有同样的困扰,同时往往具有这些特征。

首先是外归因模式。面对外界的认可,无法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倾向于归因于外界的因素。

曼哈顿心理学家约瑟夫说:“这些在‘冒牌者综合征’中挣扎的人,也更倾向于将他们的成功归功于运气而不是他们的优点及辛勤工作,他们也普遍不将他们的成功当作一回事。”

其次是极端成长环境。他们通常在被父母忽视的环境下成长,感觉自己并不重要,得到的一切只是侥幸。或者是沉浸在过度夸赞中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会让父母失望。这两种极端成长环境都会触发自我否定的倾向。

还有对赞美感到焦虑。“如果我配不上自己的成就和他人的赞美怎么办?如果我没有那么好怎么办?”这样的自我否定想法常常会冒出来。即使是来自他人真诚的赞美,也无法安心地享受。

为什么你那么优秀,却瞧不上自己?

已经有足够多的客观评价表示,很多人非常优秀,却瞧不上自己。自我否定的想法像魔咒一样如影随形,时时盘旋在心头无法抹去。那么“冒牌者综合征”这种心理状态到底是如何运作发挥其作用的?

“冒牌者综合征”人群所具有的特质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非常容易在特定场合被激发出来。尤其在经历一些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比如晋升、取得学位、获得奖项等能力受到认可的情境中,自我否定的倾向最容易被触发。

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力被众人认可,地位得到提升,往往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冒着更大的风险。

“冒牌者综合征”的提出者之一保琳,用“冒充者循环”(Imposter Cycle)来阐释这群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周而复始的焦虑:面临考验能力、与个人成就相关的任务,会感到挥之不去的焦虑;在焦虑情绪下,他们要么会过度准备,要么会无止境地拖延;任务完成后,会在片刻的放松后继续焦虑,质疑自己成功的原因。

过度准备的人会认为成功是由于做了很多准备,并非自己的能力取得,而拖延的人会认为只是暂时的运气帮了自己。

于是他们会继续焦虑,会恐惧他人识破自己只是一时运气而取得的成就。这些大脑中嗡嗡嗡的噪音似的负面信念,一次次地强化了冒充者循环,并且一次次地搜寻证据来亲自验证自己的负面信念。

如何打破“我不够好”的魔咒

要打破“我不够好”的魔咒,最为重要的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它有多神奇?让我们先看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安排两组有数学天赋的孩子阅读数学家哥德尔的传记,其中一组的孩子读到的传记有个微小的改动,他们看到哥德尔的生日和自己一样。实验显示,这一组的孩子最终的成绩明显优秀于另一组。

一个微小的改动,让他们认为自己和哥德尔有一种隐秘的联系,于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发挥作用了——他们会和自我暗示的角色不自觉地看齐。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自居效应”,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会倾向于扮演这个角色。

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取代那些时不时冒出来的负面想法。允许偶尔出现的负面想法,在两种信念的博弈中,让你的积极信念击倒负面信念。

接下来,我们要安心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如果积极的自我对话对你用处不大,那试试去听听周围的人如何评价你,如何赞扬你。

从他们的话语中,找到一个个“证据”,比如在什么情境下取得成功、成功带来的成果是什么、克服了怎样的困难,用这些细节去证明自己的成就的确实至名归。

当别人夸你时,你第一反应是:他说得对,还是“我哪有那么好,他是不是在讽刺我?”比如说你获得了一些成就,你会觉得这是我的能力带来的,还是会认为这只是侥幸?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看怎么夸了,如果是泛泛地夸,那可能只是客套,报之以微笑。如果夸得不夸张,而且有细节,有事实,那大概是真的值得夸那么一下吧,感谢对方,表达被夸奖的喜悦。”有人表示:“我会想,这人要找我办啥事。”还有人说:“我的反应取决于我的努力程度,如果我努力了,我会觉得带来结果的主因是努力,次要原因是幸运。但是‘努力’的评判标准很主观,不能满足自己设定的标准是常有的事情。”

事实上,当你取得成就时,你应该从容地接受你应得的赞美,拥抱属于你的高光时刻。他人不吝啬赞美,那么我们也要对自己公平一点,不要吝啬对自己的肯定。

我们还可以用实际行动驳斥负面观念。如果你从自我暗示、他人的赞美中仍然无法获得十足的肯定,那么试着找到更加确凿的证据——从自己的行动中去寻找证据,夯实自我肯定的根基。

即使是微小的成就、进步、提升也用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可以是一次突破害羞性格进行的提案,可以是一次主动融入一个新团体,当然也可以是读了一本收获颇丰的好书。

统统记录下来,时常回顾自己的点滴成就,它们终将连点成线,使你更加明确自己的位置,也将更加明晰地看见自己的未来。用记录这样郑重的行动来告诉自己,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就,也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学着拥抱这些经历,确认它们的存在和作用,随着它们逐渐成长、丰盈。人生本就是一场与怯懦、质疑、恐惧的博弈,只要我们还在前进,就永远不会输。

正如娜塔莉·波特曼在演讲中所说:你,可以决定自己的价值。

作者/古豆豆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魔幻的一周 wlt生病了 wlt托育机构里的两个老师月底离职了 wlt最喜欢的耳朵妈妈(班主任)要见不到了 wlt最依赖她了[泪]肯定要不适应了 在学校里wlt永远都是耳朵妈妈的小跟班 耳朵妈妈到哪她就跟到哪 我的臭妹妹要没有耳朵妈妈陪伴了[泪] 我办公室同科室的人也被调走了 莫名的烦躁 最好再分配一个人来 不然事情又要扎堆到我这了[裂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18年央视春晚节目单曝光!
  • 拉马福萨当选南非新总统 聚焦反腐
  • 今天的卢旺达,还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国家吗?
  • 48小时建起10层楼,印度还算不上开挂
  • 湖南一男子为赖账将老乡推入下水道三天被判无期
  • “三星高照”现除夕 ,合家团圆庆佳节
  • 老鹰乐队创始人兼主唱Glenn Frey去世
  • 课外地理 | 太阳风暴送抵地球,赠品“极光”请您签收!
  • 陈伟霆再登春晚感慨:坚持梦想是正确的事
  • 梅西夺金球后大秀中文 祝全球华人招财进宝
  • 贾玲,来看看你的二郎腿
  • 张小斐发微博晒美照, 贾玲称她“瘦八怪”
  •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会说普通话也成了一门值钱的手艺!
  • 吐槽 | 皇后容嬷嬷同框,泰迪在台上公然"开车"!狗年春晚最全段子
  • TFBOYS竟有中文名字!
  • 陈伟群勇夺团体赛男单首位 加拿大领先优势不倒
  • 2018春晚周杰伦《告白气球》小女孩是谁?刘楚恬资料照片
  • 一组蔡明春晚表情包 祝大家新年快乐哦!
  • 扒出了你们新老公迪玛希的黑历史,快笑岔气了
  • 郑秀文&许志安,24年,唯独你是不可取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