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涨8倍!这种动物被争相抢购 老板:现在躺着赚(上)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于 2022-06-11 20:37:2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人立场!
(被阅读 38847 次)A- A A+
深山老林里的猴子突然火了。

养殖场里的猴子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除了被送进实验室,还能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猴场老板也没想到,沉寂了十几年的行业,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每天记者的电话都能接到好几个”。

实验猴蹿红,与其水涨船高的身价有关。根据一份浙商证券(10.710,0.28,2.68%)研究所的研报,2017年时,食蟹猴的价格还维持在1.38万元/只左右。

而眼下,一只实验猴的价格可以达到15万,而且“一天一个价”。养殖场也成了CRO企业众星捧月般的存在。药明康德(102.830,0.21,0.20%)(SH603259,股价102.83元,市值3039.67亿元)、昭衍新药(120.000,2.21,1.88%)(SH603127,股价120元,市值457.97亿元)、康龙化成(130.310,-2.53,-1.90%)(SZ300759,股价130.31元,市值1034.72亿元)先后下场抢猴,收购金额动辄以亿计。更有CRO企业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依然满足不了自身的需求,未来还需要从市场再采购”。

猴价涨得热闹,但养殖场老板只能赚看得到的钱,CRO企业也只能收购看得见的猴。目前,国内有实验猴生产许可证的养殖场只有57家,“这里面只有一半的猴可以供给市场,起码一半猴子已经被CRO企业包圆了”。

猴场老板“让我欢喜让我忧”:

现在躺着赚钱,但没办法扩大规模

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群猴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病毒疑似可以通过空气在猴子间传播。陆军研究所和疾控中心接管了猴舍。处理猴子尸体过程中,有一个饲养员在猴舍外呕吐,把一旁的科学家吓坏了”。《血疫》一书中,埃博拉病毒此刻正在华盛顿近郊的一个实验猴舍中蔓延。

在发现埃博拉病毒及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猴子,既让人胆战心惊又不可缺失。

胆战心惊是因为病毒最开始在实验猴身上出现,继而出现暴发式的感染和死亡;不可缺失则是因在认识病毒、研制药物的过程中,猴子又是挡在人类身前的一道防火线。

在新药诞生的漫长历程中,猴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养殖场里的猴子因此成了令CRO、药企和疫苗研发企业争相抢夺的宝贝。

一位猴场老板在电话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十年前,国内的实验用猴无人问津,基本都用于出口。在他口中,长达数年在养猴方面的投资,如今终于到了兑现的时候。

猴子为什么火了?背后,

国内新药研发起势、大分子生物药研究暴发及新冠肺炎疫情都起了助推之力。

一位新药企业创始人6月10日通过微信对记者表示,由于大分子生物药和疫苗针对的靶点在物种间的保守度比较低,啮齿类动物的试验结果与人体匹配度较差,

与人类基因同源度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成为临床前试验的首选。

再加上近年来新药审批规则的科学化和严格化,用跟人类基因更接近的实验猴获得数据,更容易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同。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均属于大分子药物之列,大分子药物研发成为新药的主流研究方向。而据测算,约有70%至80%的生物药会用到实验猴做临床前试验。毒理实验需要约40只猴子,如果还要做药物代谢试验,还需要20只左右。所以,

正常一款新药临床前研究需要用到至少60只实验猴。

再看我国的新药数据,2021年,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年内我国IND(临床研究申请)获批新药品种数量为831个,排除部分进口药物和临床前研究没有属地要求,

有数据指出,去年国内的实验猴消耗数量在2.8万只左右。

而据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相关负责人在几个月前的公开表述,2013年前后,国内实验猴的使用量还只有七八千只。

需求被点燃后,猴子的生育能力却跟不上了。

“现在的行情的确让我们躺着赚了,这也没办法”。前文中的猴场老板认为,但想要扩产赶上这波风口是不现实的,就算是有钱有实力的猴场老板也办不到。

首先,

母猴繁育后代有严格的周期限制,

理想状态下,4~15岁是母猴的生育年龄,每年繁殖1到2次,多数为单胎,而幼体需要培育到2岁后才能出栏,且随着年龄增大,母猴的繁育能力也会下降。

这位猴场老板说,“由于行业前几年的引种数量有限,现在可以繁育的母猴基本都是我们通过留种自繁的,老龄化比较严重了,行业整体出栏率不到50%。现在又无法从国外进行引种,所以扩产这件事情急不来、也办不到”。

行业数据也足以说明国内猴场的供应力在“往下走”。

根据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向媒体提供的数据,2020年实验食蟹猴总存栏数约18万只,其中繁殖母猴69304只。繁殖母猴中8岁以上为39386只,占比达56.8%。其中又有三家企业8岁以上繁殖母猴数据为零。如果去除这三家的数据干扰,8岁以上繁殖母猴的占比是61.7%。

另一方面

,国内猴场数量有限,存在一定门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实验动物许可证查询管理系统看到,在全国范围内,显示生产类有效、适用范围为猴的许可证只有57张,其中广西、广东、云南及四川等地分布较多。

而上述猴场老板表示,实际上能供应实验用猴的养殖场远远不到57家,“很多已经被大型CRO包圆了,实际上不面对市场”。为了保证老客户的需求,他已经拒绝了很多“狮子大开口”的客户,“很多CRO一找过来就说要定几年的猴子,我还是坚持每年签,先保证老客户”。

抢猴大战一触即发:

如果多一张“猴票”,新药订单会不会跟我走?

猴价飞涨,业内人戏言,实验猴变成了“窜天猴”。今年1月,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则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用食蟹猴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30只实验用食蟹猴的预算金额为366万元。最终,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30只食蟹猴成功中标,货物单价为12.2万元/只。而根据一份浙商证券研究所的研报,2017年时,食蟹猴的价格还维持在1.38万元/只左右。近5年,食蟹猴的价格涨了约八倍。近两年,食蟹猴的价格更是火速蹿升,从2020年9月的4.2万元/只涨到了超10万元/只。前述猴场人士透露,现在的实际市场价格比12万元(一只)又上涨了不少,平均已经涨到超15万元一只。机敏的CRO企业,已经率先打响了抢猴大战。“抢猴就是抢客户订单”,这已成为行业内的共识。药明康德是速度最快的一家。2019年11月,药明康德子公司以8.04亿元的价格,收购苏州康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包括其下属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广东春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广州春盛生物研究有限公司。据国金证券(8.850,0.34,4.00%)2020年1月发布的研报,广东春盛食蟹猴饲养规模达2万余头。预计本次收购完成后,药明康德将成为国内食蟹猴饲养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康龙化成和昭衍新药紧追其后。去年,康龙化成先后以1.1亿元和2.06亿元的价格获得肇庆创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1%控股权和中科灵瑞(湛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康瑞泰(湛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实验动物供应得到有效保障,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NHP(非人灵长类动物)存栏数近1万只。

今年4月29日,昭衍新药公告称分别以约8.30亿元和9.75亿元收购云南英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玮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司年报还显示,昭衍新药已在广西梧州开工建设大动物繁殖基地,并完成检疫场建设,拟建超1.5万只大动物的饲养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收购均为溢价收购。其中,昭衍新药收购英茂生物时对存货和生物性资产评估增值6.70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系近几年医药研发机构创新药物研发投入不断增大,实验模型(食蟹猴及猕猴)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市场供给不足,致使市场价格大幅上涨。虽然是溢价收购,但上述企业还是赚了。截至2021年末,药明康德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即为产出实验用食蟹猴及猕猴的繁衍用食蟹猴及猕猴余额为7.34亿元,比上年增加3.15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3.73亿元。

康龙化成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包括食蟹猴及猕猴,2021年初金额为0元,年末金额为1.43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1309.45万元。

昭衍新药年报则显示,2021年初公司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中,“猴”余额约1942.11万元,年末时增至7410.16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3552.14万元。

动作慢的就面临被动亏钱的事实。

美迪西(274.040,-2.85,-1.03%)(SH688202,股价274.04元,市值238.19亿元)就因猴价“掣肘”。

在今年3月份的投资者关系会上,谈及实验动物价格上涨的影响,美迪西表示会“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以获取稳定的供应来源”,“在项目报价时会参考市场情况对报价进行合理调整”,但并未提及布局实验动物领域的计划。

记者注意到,美迪西2021年临床前研究直接材料成本1.56亿元,同比增加113.16%,实验用猴的价格及数量持续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97.31万元,同比下降328.82%,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支付的实验动物款大幅增加。

对于CRO企业而言,拥有灵长类动物模型资源和技术将赢得上游话语权、市场主动权。

如文中的养殖场老板所言,“现在50%的猴源都被头部的CRO企业包场了,养猴再也不是私人小养殖场的游戏了”。

与其说猴子扼住了CRO企业的咽喉,不如说有弹药的CRO企业包圆了实验猴的子孙后代。

实际上,国内的实验猴数量并非严重不足,造成“猴荒”的主要原因仍是供需错配。

阿里都开始裁员了?网友调侃:向社会输送人才?

文章来源: 雷达财经 于 2022-05-24 22:02:5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人立场!
(被阅读 36004 次)A- A A+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马云曾公开表示,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有网友调侃,阿里此次裁员,是滚动式向社会输送人才。

雷达财经出品 文 | 孟帅 编 | 深海

" 女朋友被阿里裁员了,拿到了正常的补偿,起初看起来挺正常的,没想到逛超市时会和服务员吵起来,以前她脾气超好的。"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女朋友被阿里裁员后,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

雷达财经注意到,近期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阿里连续多日占据热门搜索榜首。点击进入后,多是裁员相关内容。

而据媒体报道,此次裁员,阿里巴巴旗下多个业务线均有涉及,淘系、淘特、阿里云、CTO 线等业务均在裁员范围之内,比例或为 20%-30%。知情人士透露,阿里是滚动式裁员,并非大规模裁员。 截至发稿,阿里方面暂未对此做出公开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马云曾公开表示,未来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 1000 名在阿里工作 10 年以上的人才。有网友调侃,阿里此次裁员,是滚动式向社会输送人才。

除了裁员,有消息称阿里旗下的达摩院和阿里云业务线,也有多位高管出走。此外,近半年时间以来,阿里高层的人事变动也颇为频繁," 太子 " 蒋凡出海,创始人之一的戴珊接下大淘宝。有分析人士认为,阿里的高层调整或在为未来集团正式的权力交接过渡。

此外,阿里当前还正面临着流量下滑、营收增速放缓、利润大幅下滑等不利局面。

已数次传出裁员

4 月末以来,网上陆续有阿里大裁员的消息传出,传闻称阿里此次裁员的规模达 20%,裁员方式为集中裁员加闪电裁员的形式,裁员将从 5 月 16 日开始直到月底完成。而此次阿里裁员消息传出的原因,系与早前阿里一园区会议室被订光有关。据网传截图显示,阿里杭州西溪 A 区、B 区的访客会议室在 5 月 16 日和 5 月 17 日被集团订光,将用作与员工大规模裁员的面谈沟通地点。

" 今天被 hr 和主管约谈了,因为业务调整,我的岗位没了,其实早就有预感,所以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准备。我最关心的就是赔偿 ……" 某职场社交软件上,有多位认证为阿里巴巴集团员工的用户分享裁员信息。

有用户表示,阿里此轮裁员并非只裁新人,新老员工均有;N+3 倍的赔偿属实,被裁的全部员工都会给,不分 BU。该员工还表示,此次裁员没有固定的比例,各条线都有。

对此,有接近阿里的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此次阿里大规模裁员的传闻并不准确,目前算是持续性的、动态性的业务调整。知情人士称,阿里目前各业务线和板块确有收缩,包括钉钉、速卖通、菜鸟、阿里云等,但并没有将哪个业务整体 " 全动了 " 的举动,阿里当前并没有大规模裁员的情况。

知情人士还表示,阿里通常 4、5 月会根据员工的个人表现和绩效情况进行人员裁汰,这两个月原本就是全年流动率最高的月份。据了解,每年的 3 月 31 日为阿里全年的绩效季结束日,因此集团通常会在 4 月根据员工的个人表现和绩效情况进行打分,评分为最差一档的员工将有被裁汰的风险。

关于网络上流传的园区会议室被预定光的消息,有认证为阿里的员工称,A 区访客中心会议室被锁实际是为了疫情消杀;B 区会议室也并非被锁,而是被 618 项目组所预定,均与网传的裁员消息没有关联。

事实上,这并非阿里首次传出与裁员有关的消息。去年 11 月,有媒体报道称,网传阿里内部会通知要裁员大概 2 万人,管理层更加扁平化管理,有的部门将彻底消失。阿里内部人士对此回应称,没收到相关通知。

今年 3 月,阿里又因裁员登上热搜。彼时,在职场社交平台上,有阿里员工表示,阿里即将开始新一轮裁员,旗下 MMC 事业群裁员规模约 20%,其他部门也有指标,目前多个业务线已经初步敲定裁员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阿里巴巴举行的二十周年活动上,马云发表卸任演讲时表示,"30 年以后,我们每年向社会输出至少 1000 名 10 年以上的阿里人,他们应该参与到社会的建设,他们到各个公司去 "。

后续,马云的这段话被不少网友调侃是阿里美化裁员的说辞。彼时阿里对马云的此番言论回应称,员工从来都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 " 产品 ";马云本人也是从阿里参与到社会建设的 10 年以上 " 老员工 " 之一;10 年以上的员工在阿里很宝贵,在年会上是有资格坐在内场前排的," 人才我们从来都不嫌多 "。

雷达财经注意到,陷入裁员传闻的阿里,也在同步招聘。4 月 11 日,阿里通过公众号 " 阿里巴巴集团招聘 " 发布了有关 2023 届校园春招的推文。据推文显示,此次阿里春招面向今年 11 月至明年 10 月期间毕业的学生,分为官网投递和内推两个渠道。据了解,阿里本次春招覆盖的范围包括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健康、阿里影业、菜鸟网络、本地生活等多个板块,涉及的岗位涵盖研发、算法、芯片、游戏、运营、设计、产品等多个大类,工作地点有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海内外 50 多个城市。此外,在阿里招聘的官网上,目前也有大量刚刚更新的社会招聘岗位。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今年春招的规模相比以往有所缩水,社招也有所缩减。今年阿里春招的岗位中,技术类占比达 9 成,春招发放的 offer 数量不到去年的 1/3,去年春招的应届生会正常入职。

那么从阿里出走的员工一般都去了哪?据吴晓波频道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 大厂 "、" 名厂 " 之间的人才通常会欢快地 " 互通有无 ",其中提到字节的人才首要来自阿里巴巴,员工跳槽会首选腾讯。

多位高管出走

裁员消息传出的同时,还有消息称阿里旗下的达摩院和阿里云业务线,有多位高管出走。

据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达摩院城市大脑实验室负责人华先胜(P11),高级研究员张磊(P11),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肖利华(P11),阿里巴巴副总裁、达摩院副院长金榕(P11)都已相继离开阿里。

事实上,近半年以来,阿里高层变动频繁。

去年 12 月,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进行了一轮升级大换血。据阿里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发布的内部信显示,戴珊作为集团总裁,将代表集团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 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国内贸易(CBU)等一层组织,共同形成 " 中国数字商业板块 "。

被外界誉为阿里 " 太子 " 的蒋凡,则让出此前分管的大淘宝业务,将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两个海外业务,以及 Lazada 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接下,它们共同组成了阿里新的 " 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

彼时,张勇在内部信中对于二位人事变动的原因解释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格局,阿里必须决策更高效,行动更统一,各个一层组织之间的定位和分工更明确。

外界对于蒋凡出调海外业务有不同的声音,一部分声音认为,阿里此举是给此前身陷桃色事件的蒋凡降权,使其边缘化;还有一部分声音认为,阿里是想通过蒋凡将寄予厚望的出海业务搞出水花,"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场增长迅速,但距离在潜力广阔的海外市场有更大作为,阿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 4 月,阿里旗下公司再有高层人事变动。张勇卸掉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身份,交由戴珊接任。据悉,戴珊是阿里的 " 十八罗汉 " 之一,也是阿里目前唯一还冲在业务前线的创始人。2018 年,戴珊便已经从张勇肩上接过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身份。阿里方面对于 4 月的工商变更回应称,变更是出于权责一致的法务安排。

阿里频繁的人事变动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有分析人士认为,阿里的高层调整不排除集团在为未来正式的权力交接做铺垫,以便日后能平稳过渡。戴珊接管阿里最大营收的 " 中国数字商业板块 " 后,又从张勇手中接下阿里旗下两公司重要职务,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戴珊在阿里内部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遭遇流量见顶

当前,随着国内互联网相关业务的流量触顶,流量不增甚至下滑已然成为了阿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4 月阿里旗下的多款主要移动 App 月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淘宝 4 月月活 7.81 亿,环比下滑 1.51%;淘特 4 月月活 1.64 亿,环比下滑 6.12%;闲鱼 4 月月活 8849 万,环比下滑 5.37%;手机天猫 4 月月活 4602 万,环比下滑 6.7%;菜鸟 4 月月活 2541 万,环比下滑 5.7%;点淘、一淘 1834 万及 629 万的 4 月月活,环比也分别下滑了 10.78%、5.23%。

App 月活下降背后,阿里出现业绩下滑。

今年 2 月 24 日,阿里交出 2022 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阿里单季度实现 2425.8 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同比增长 10%,低于此前增速;净利润为 192.24 亿元,同比下降了 75%。

2021 财年前三季度,除中国业务取得 1397.48 亿元的经营利润外,公司旗下的国际业务、本地生活服务、菜鸟、云业务、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及其他板块,经营利润均为负。其中,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经营亏损高达 239.82 亿元,国际商业经营亏损达 87.37 亿元,其他业务的经营亏损在 28 亿元至 67 亿元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财报中对于淘特的表现予以肯定。截至报告期末,阿里中国商业业务年度活跃消费者达 8.82 亿,单季增长约 2000 万,阿里将这主要归功于淘特带来的增量,欠发达地区消费者的比例不断增长,本季通过淘特完成支付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 100%。但即便如此,阿里进行了大量投入的淘特表现也并不稳定。截至去年 12 月末,淘特拥有 2.8 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今年 4 月,淘特月活为 1.64 亿。

有分析人士指出,当下摆在阿里面前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作为阿里支柱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七成的中国商业板块,该季度增速仅 7%,而国际业务、本地生活服务、菜鸟等业务当前也并未能担起重任,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阿里的整体盈利能力。

提及阿里的多业务引擎驱动发展时,张勇表示," 我们相信市场对阿里多业务引擎没有完全体现,这也是我们在推进拆分业务这个计划的重要原因。现在的业务当中,菜鸟、本地生活公司、Lazada、Trendyol,都是以独立公司方式运作,我们希望未来更多闭环设计和独立的业务进行公司化运行,也持开放态度,在需要的时候引入更多多元化投资来推进市场的进程。"

在二级市场上,阿里的表现也较为颓软。5 月 24 日收盘,阿里巴巴报收 83.6 港元 / 股,最新市值为 1.81 万亿港元,较高点 " 膝斩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 安徽六安大别山革命老区:红旅融合,山乡旧貌换新颜】(本报记者 马荣瑞 丁一鸣 常 河)“斑竹满园,制来数杆长枪,维持共产;红花遍地,训练三军大队,保障民权。”这是镌刻在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安徽六安金寨县斑竹园镇朱氏祠大门两侧的一副楹联。初夏时节,鸟语花香,朱氏祠堂前的斑竹在风中轻轻摇曳。5月11日,记者踏上了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这片“英雄地”,切身体验“红旅融合”如何让老区的过去与现在血肉相连,对老区的生活与精神风貌又产生了何等深刻的影响!

作为豫东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的诞生地,金寨斑竹园镇曾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7位开国将军、2000多名革命烈士载入史册,现存的30多处红色遗址成了不可复制的宝贵精神财富。

“老区要变样,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斑竹园镇文化站站长李大维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斑竹园找到了“红旅融合”这条新路。

在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记者见到了负责人阮怀军。2021年底,他从合肥来到斑竹园,接手了红色教育基地的运营工作。为闲置的校舍涂上迷彩,将既有的教室改造成“营房”,架子床上的被褥叠成“豆腐块”,报告厅里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如今,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正静静迎候下一批驻训者。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红旅融合的路子到底应该怎么走?”

面对记者的提问,阮怀军的回答信心满满:“虽然基地暂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红色研学培训作为未来文旅发展的大趋势从未改变。”阮怀军的信心源自既往的数据——自投入运营以来,斑竹园红色教育基地的军事夏令营、红色研学、国防教育等培训项目已累计吸引了200余批共5万余人。

“今年,我们计划再改造一批‘营房’,以满足不同培训人群的需求。”隔着操场,阮怀军指着远处的一栋闲置校舍向记者表示。

除了红色教育基地,在斑竹园,2.5公里的“红军栈道”和75米的“红军吊桥”,贯穿于立夏节起义烈士纪念园、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成立旧址,共同构成了一条红色精品旅游线;“先锋馆”内,7位开国将军的先进事迹引领着游人走进那段远去的革命岁月;新建的“红印·斑竹园”小镇客厅则成了集中展示斑竹园红色历史的窗口……

以“红旅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改变老区山乡面貌——发生在金寨斑竹园镇的故事,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帧剪影。而在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以党建引领“红旅融合”则成了当地发展的秘诀。

在独山,1.7公里的长街上坐落着全国罕见的苏维埃时期集党、政、军、文、教、司法于一体的县级机构旧址——这里便是全国闻名的独山革命旧址群所在。

“以前走在这条街上,抡一棍子下去,你都砸不到一个人。现在,我们已经有了160多家商铺了!”安徽将之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符凯笑着向记者介绍,“这多亏了党员商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9年起,裕安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打造了这条党建示范文旅特色街,其中就有5家党员经营店和10家党群共建店。“凭借‘党建引领’‘党员承诺’等方式,党员经营户把街区诚信经营、餐饮安全、放心消费的品牌打出去了,来的客人也渐渐多起来。”符凯说。据统计,2021年,独山镇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

红旅融合,为老区群众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让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那些生活在老区的老人、孩子又由谁来管,过得怎么样呢?

在金寨斑竹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记者见到了工作人员柯静,她同时也是一名斑竹园志愿服务工作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朱氏祠、立夏节起义纪念园等革命旧址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2020年4月初的一天,一名叫肖桂梅的妇女找到了柯静:“柯同志,我会做鞋,能缝补,不知道能不能为镇里的老人们帮些忙。”

“太能啦!”在柯静的组织策划下,一个名为“温馨小布坊”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出现了。每周五下午,都会有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镇上的老人缝缝补补。两年过去,经过柯静不断招募,“温馨小布坊”志愿者也从1个人增加到了13个。

“温馨小布坊”“花甲理发”“爱心早餐”“夕阳红艺术团”……志愿服务群体的一份份善意,化解了老区特殊群体的一个个困难。如今的斑竹园,已经拥有了助学支教、医疗健身、法律服务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全镇10个村,参与成员过千人,而柯静本人也入选全国“阳光工程”优秀志愿者。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奉献精神是老区群众与生俱来的!”柯静说。(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國慶D1:佩服自己爬上山頂 也驚嘆居然那麼陡的水壩坡就平穩的走上去了 我就不一樣了 我兩手兩腳實力爬上去的 我懷疑是我重心太高了 嘻嘻 這和我夢裡經常夢見的
  • 而且,人体的运作是需要能量支撑的,如果长期不吃晚餐,那么在早饭、午饭时吃进去的食物热量会自动转化为脂肪,这样体重反而增加了。如果晚餐吃得太油腻,热量过高,多
  • 但是想要挽回,我们便要记住平衡这个词,这也是所有技巧里的关键,就像知心好友般的相处,没有高低。但是想要挽回,我们便要记住平衡这个词,这也是所有技巧里的关键,就像
  • 电视剧蓝焰突击|任嘉伦|李溪成@任嘉伦Allen#任嘉伦蓝焰突击##任嘉伦李溪成#迎接新的一天10.18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ʕ·͡ˑ·ཻʔ♥ —
  • 在人生低谷时谨记:我们并不是惟一面对这种处境的人,但却是唯一可以帮助自己真正走出来的人。向日葵也是向着阳光开放,大雁也要飞向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天来了,万物欢喜,
  •   ▲安特生旧居  100年前的10月,同样也是一个秋天,瑞典人安特生挖下了在仰韶村考古发掘的第一铲,绚丽的彩陶在封埋5000年后重新光耀世间。  ▲仰韶文化博
  • 说调候取用是扶抑取用的一种形式,是因为调候的目的是制去寒暖燥湿四病,使有益于命局的五行旺起来,或使不利于命局的五行弱下去,以求利于命局,那么在从格或化格中,自然
  • #三国鼎立#公元208年,在曹操百万大军得高压下,诸葛亮出使江东,与孙权结盟,孙刘大军在赤壁大破曹军,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势初步形成。作为织田家坚实的盟友德川家,如
  • 我的宝贝100天了,同时你也开始找妈妈了,妈妈和姥姥带着你,三个多月没出去了,有好多事要做,为了我们,姥姥舍不得买吃的,妈妈出去给姥姥买点吃的,怕姥姥回家留下妈
  •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喜欢的句子。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小飞侠也会一直陪着你守护你,陪你勇攀高峰!
  • 凭822万光棍排名第一的省份,竟不是河南皮诺妈妈2020-05-06武汉创果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帐号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身边男孩打光棍的人太多了,就像我们湖北
  • 并且这女生还在朋友圈秀了恩爱,而我俩当时还没有公开 他或许也不怕有共友吧哈哈(这一段是说明他刚在一起的时候还有其他女朋友,而我并不知情)————————————
  • 我在新疆七八年吃的鸡鸭鹅比我在宁波三十几年吃的多好多倍。”“不呀,我女儿就像个初中生,等到她成熟想结婚了自然会结,我催也没用”不禁对她说“感觉你女儿好幸福啊,在
  • 《新路东》报以及后来的《淮南日报》发行工作主要由淮南交通总站负责。1940年12月初,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创办了《新路东》报,报头由新四
  • 德川幕府末年,随着《美日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神奈川县东部的横滨港顺利开港,迅速作为生丝贸易港、商业港、客运港、工业港得到发展,在短时间内就具有了国际港的规模。
  • 而实际上地产板块利空不断,只是目前超跌,所以股价处于相对的安全位置,引起资金的关注,没有走出真正行情下,仅仅关注下即可;3、供气供热、环保:大连热电、惠天热电,
  • 真爱你的永远不会离开你,小赞,我们一直在这里!真爱你的永远不会离开你,小赞,我们一直在这里!
  • 经16市、52所高校选拔推荐的300余名选手齐聚济南,共赴中华诗词交流盛宴。】2021上海旅游节第24届旅游风筝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设置了多项以风筝为主的
  • 个股近期呈现一个较为明显的上涨趋势,短短8天大涨111%,短期量能出现了明显的放大,个股还时加速上涨的趋势,目前是典型的主升浪加速的行情,大家后期继续重点跟踪。
  • 看着美丘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太一受到巨大震撼,决定用自己的余生去捍卫两人的爱情……#转发赠书##推文##热门小说推荐##好书推荐##读书##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