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光!道教怎样看待光?

道教对光学现象有独特感觉和深刻认知。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在他所著的《抱朴子·遐览》中的《明镜经》一篇中阐述了所谓的“四规之道”即“先师以尺二寸镜前后左右一焉,名曰四规”,道教认为这是分形之术,其实这是利用到了光的折射。

《抱朴子·内篇·地真》中另有这样的内容:“师言守一,兼修明镜,其镜道成则能分形为数十人,衣服面貌如一也。”这说明道家也已经认识到了光的反射原理,可见道教对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有所认识的。

值得注意的是,《太清金液神丹经》中有关于凸透镜原理的记载,《玄真子外篇》中详细介绍了彩虹的成因以及及人工制造彩虹方法,《修真历验钞图》有关于折射与色散的观察及图示记录等。这些都是古代道教在光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最不可思议的是,道士赵友钦曾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光学实验活动,这受到了科技史学家的重视。赵友钦是我国古代卓越的科学家, 在天文学、数学和光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他注《周易》数万言,著有《革象新书》、《仙佛同源》、《金丹正理》、《盟天录》、《推步立成》等书,可惜除《革象新书》、《仙佛同源》外的其他著述,都已失散了。

根据《革象新书》记载,赵友钦的实验分为五步,主要验证了五个光学问题。

其一,保持光源、小孔、像屏三者距离不变,改变小孔的大小,最终确认“小孔虽方,其像必圆”,但随着照度不同,像会出现一浓一淡,“宽者浓而窄者淡”等,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

其二,改变光源大小与强度,模拟日月食现象,将右边蜡烛减少500支,剩下的集中放置在木板的一边,最终观测到“右间楼板缺其半于西,乃小景随日月亏食之理”,这也表明小孔成像是倒像的道理。

其三,改变像距,调整小孔到屏幕的距离,得出“照度随着光源强度增强而增强,随着像距增大而减小”的粗浅定律。在400年之后,西方才由德国科学家来博托得出“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

其四,改变物距,调整光源到小孔的距离。在光源强度、小孔大小、像距都不变时,赵友钦发现物距愈大、像愈小,反之物距愈小、像愈大,“由是察之,烛也、光也、窍也、景也,四者消长胜负所当论者”,揭开“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

其五,改变孔的大小与形状,观察大孔成像的情况。赵友钦观察再次确认大小孔成像不同,小孔时“不睹一景之全,碎彻千烛之景”,但大孔时“大罅之景千数,比于沓纸重叠不散,张张无参差。(更)大则总是一井之景,似无千烛之分”。在结束“小罅光景”篇时,赵友钦最后写道:“是故小景随光之形,大景随空之象,断乎无可疑者。”即大孔成像与大孔形状相同,小孔成像与光源形状相同,这一结论无疑非常正确。

除了上述光学实验之外,赵友钦还有一些世界级的成就:首先,科学论证了“地球是圆的”。

18世纪之前,除了环球航行之外,论证“地圆说”最科学的办法是确定经度差、纬度差,其他的或多或少不够严谨。唐代与元代曾在南北、东西大规模天文观测,发现北海与南海的北极星角度明显不同而确定了纬度差,发现开封与西域的月食出现时间相差1更半而确定了经度差,由此赵友钦指出“测北极出地高下(即纬度差异),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即经度差异),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论证了“地球是圆的”,比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严谨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认为观测船只桅杆可以论证“地圆说”,但赵友钦指出这种方式不可信,“地体虽浑圆,百里数十里不见其圆,人目直注,不能环曲。试泛舟江湖,但见舟所到之处隆起,而水之来不见其首,水之去不见其尾”,而他认为观测远处大山更为可信,“洞庭之广,日月若出没其中,远山悉在环曲下,不为障也。”说到底,地球太大了,人的目力有限,基本不太可能看得清远处桅杆,而远处大山很大,“不为障也”,可以发现远处大山“悉在环曲下”。

其次,赵友钦还阐述了“月体半明”的问题,为此他将一个黑球挂在屋檐下比作月球,反射太阳光,发现黑球总是半个球亮半个球暗,而从不同位置去看黑球,看到的黑球反光部分的形状不一样。最终,他通过这个模拟实验,形象地解释了月的盈亏现象。除了天文、光学上的成就之外,赵友钦还有很多成就,可惜的是,除《革象新书》外的其他著作,后世都已失传了。

今人谈及中国古代科学,简单的“古代中国是实用技术”一句概括,似乎中国古代完全没有实验、没有理论总结,这种说法无疑有失偏颇,赵友钦就是明证。其实,不仅仅是赵友钦,还有战国石申、魏晋刘徽、南北朝祖冲之、宋代贾宪、元代郭守敬等等,都是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大科学家。

可以说,如果古代中国没有科学,也就不可能创造出璀璨的文明,不可能数千年占据世界第一,问题在于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科学传统与传承,比如赵友钦与他的《革象新书》就一直鲜为人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每日一道##道家#
转自嗣汉天师府

#为什么李白的诗能穿越时间# 我曾在一篇论文中说过,作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李白的历史意义主要就在于:他通过个体生命的激扬,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处在历史鼎盛时期那种巨大的民族活力。说得更直白一点,李白那些杰出的代表作,特别是那些力强气盛的七古七绝,生动地展示了我们民族的雄气。我们来看看他最有代表性的杰作《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在李白创作生涯中,要数这首诗最为同辈惊叹,也要数这首诗最让他扬名。唐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足称誉光赫。”李白到底长得啥模样让贺知章惊奇,可惜他没有留下画像和照片,他的《蜀道难》让贺知章惊为仙人,我们有幸还能看到这首诗篇。《本事诗》中的不少故事,都说得有鼻子有眼,有的可能来自传言,有的甚至出于虚构,大家不会也不必过于当真,但与李白同时的殷璠,在他编的《河岳英灵集》中同样认为,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大体与李白同时,而且他的评论大都非常靠谱,可见孟棨的记载也不是子虚乌有。
《蜀道难》其实是南朝乐府古题,题材也是写秦蜀道路的艰险,它凭什么让人们“拍案惊奇”呢?
要说道路艰险,不管是由川入藏的道路,还是由青入藏的道路,都比由秦入蜀的道路险好多倍,大家试试,看你能不能写出同样让人称奇的“藏道难”?
且看李白如何下笔:“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像面对极其危险的庞然大物,诗人一张口就连声惊叹:唉呀,我的个天!这么高!这么险!闯过蜀道难于登天!一开头就先声夺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在诗中反复咏叹,让读者一直处于高度的惊异震撼之中。
李白与其说写地理上的蜀道,还不如说是写他想象中的“天路”。他不过是借蜀道之名,来展开恣意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施以大胆的描写。我们惊叹的不是蜀道之险,而是李白的想象之奇。
你知道蜀道是如何“筑成”的吗?“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我的个天!蜀道原来是壮士鲜血浇出来的!难怪它险得要人的命了。
你知道蜀道有多高吗?“连峰去天不盈尺”,山顶离天一尺都不到,跨半步就闯进了天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连拉着太阳周转的六龙,也无力翻不过蜀道的峰顶,一见到蜀道的“高标”就赶忙回头。就更别说那些飞禽走兽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展翅云天的黄鹤根本无法飞过,敏捷的猢狲要翻过山顶简直是做梦。既不会飞又不善跳的人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爬到半山腰的青泥岭就已经够呛,一伸手就抚摸到了天上的参星和井星,一下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你知道蜀道的峡谷有多深吗?“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大峡谷好像低到了地心,走在蜀道上,不时能看到“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急流,随处能听到“砯崖转石万壑雷”的巨响。
这首诗之所以让贺知章“称叹数四”,让殷璠惊叹“奇之又奇”,让明人李沂肯定它“空前绝后”,让清人宋元宗读来“动魄惊心”,主要是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属于“另类”。此诗展现的不是优美,而是美学中的崇高(壮美),而且是中国古代极为少见的那类崇高。我国传统的崇高不是赫赫的勋业,便是烈烈的节操,不是气势的“浩然”,便是人性的光辉,总之这种崇高(壮美)不是由于人格的伟大,就是由于功业的巨大,而李白这首《蜀道难》的崇高(壮美),完全属于康德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壮美),同时兼具他所谓“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蜀道的险峻被李白渲染得惊心动魄,一起笔就惊叫“危乎高哉”!说蜀道之高便可直上云天,便可手摘星辰,便可让太阳绕道,便可叫黄鹤死心,叫猴子发愁;说蜀道之深之低便直插地心,能看见飞流直泻的万丈瀑布,便能听到“砯崖转石”的万壑雷鸣。无论是高还是深,都超出了人们想象的边界,真如李白所说的那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李白特有的想象和夸张,把蜀道的高峻写得让人快要窒息,更要命的还是把蜀道的阴森险要写得让人胆战心惊,开辟之初“地崩山摧壮士死”,还只是遥远的传说,沿途“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那可是现实中的耳闻目见;悲鸟号和子规啼,还只是制造可悲可怕的氛围,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那可是要“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猛虎和长蛇虽然凶险,这些动物毕竟还可以朝夕躲避,而蜀道上一旦用人不当,那些守卒就可能“化为狼与豺”,他们杀起人来叫你无处藏身!一个比一个凶恶,一个比一个恐怖,使这首诗读来毛骨悚然。蜀道岂止是“不可攀”的“畏途”,简直就是一条让人丧命丢魂的绝路!
这里抒写的全是李白心中的幻境,真实的蜀道是啥样子,谁知道呢?清人沈德潜对李白的百变无穷的想象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太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便灭,此殆天授,非人所及。”(《唐诗别裁集》)
除了李白之外,你见过还有谁把书写的对象,写得如此庞大无垠,如此凶险恐怖的吗?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么强大的内心世界,没有李白这么旺盛的生命,没有李白这么强烈的激情,如对这首诗惊叹不已的贺知章,他只能写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类精致优美的小诗,假如让他身临“飞湍瀑流争喧豗”的蜀道,让他亲历“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血腥场面,他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样放纵不羁的性格,没有李白这样变幻百出的想象,当然也不可能有李白这样火爆夸张的力量,如和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杜甫,他倒是真的走了一趟蜀道,而且取径的路线又刚好是由秦入蜀,并留下了《发秦州》《寒峡》《龙门镇》《石龛》等名篇,可是这些诗歌都是对蜀道的写实,像“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等,这些诗歌像系列游记,对一路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描写虽然都生动逼真,如果想重走杜甫当年的路线,你去读杜甫这些诗歌倒不失为可靠的参考,但如果你想感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凶险,它们会让你大失所望。
有的诗人没有李白这样鲁莽灭裂的性格,没有李白这样横冲直闯的胆量,没有李白这样挑战“豺与狼”的勇气,像王维多的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类诗情画意,但“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在他诗中绝迹。又像孟浩然的诗集中,多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闲散,多的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温馨,但你肯定见不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样的画面。
至于盛唐那些边塞诗人,谁都没有李白想象那么奇幻,没有李白夸张那么劲爆,没有李白笔力那么恣肆,没有李白激情那么强烈,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虽然也写得辽远开阔,但显然没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即使让他们来写《蜀道难》,我敢打赌他们也不可能像李白那样,把蜀道写得让人浑身颤抖。
在盛唐诗坛的群英会中,可能有人比李白更博大深沉,如杜甫,可能有人比李白更多才多艺,如王维,可能有人比李白更从容恬淡,如孟浩然,但要说到生命力的强悍,想象力的奇特,创造力的旺盛,爆发力的生猛,没有人能望李白的项背,所以只有李白最能代表盛唐气象,只有李白最能展示我们民族的活力。
这首诗的语言比他笔下的蜀道还要险怪,句式上参差不齐,节奏上全无乐府韵律,将古文、古赋、楚辞、民谣句式全都熔冶于诗中,全诗的语言看上去“披头散发”,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狂放不羁。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完全是散文句法,虚词“之”“于”既稀释了意象,也打乱了节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又全是赋的句式。加之结构的纵横捭阖,意象的光怪陆离,弄得他同时代的殷璠大呼小叫“奇之又奇”!
对于《蜀道难》的思想主题,从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或认为此诗是担忧房琯、杜甫二人的命运,呼吁他们尽快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毒手;或认为此诗是为逃亡西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讽谏他早日返回京城,怕他惨遭西蜀地方豪强的挟制;或认为此诗是讽刺西蜀长官章仇兼琼不听朝廷节制,梦想凭西蜀险分裂割据;或认为此诗别无寓意,不过就是蜀人歌咏蜀地的奇山异水。
前三种都是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蜀道难》,据唐孟棨的《本事诗》和及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载,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初读此诗,因而,此诗不是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供奉翰林之前,就是作于刚刚供奉翰林之时,不至于作于天宝元年之后。什么房琯、杜甫入蜀,什么唐玄宗西幸,什么章仇兼琼割据,这一切全都是马后炮式的想当然,这些“主题”全都是后世文人的牵强附会。他们哪知道李白的想象根本不受社会的羁绊,仅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来阐释李白,就像拿着三角板去测量圆周的长度,不圆凿而方枘龃龉难入才怪。夏虫不可语于冰,这些人永远不能理解李白。
其实,蜀道不过是李白的一个道具,他要表现的不是蜀道的真实,诗中只有青泥岭、剑阁两个真实地名,即使这两个真实景点也作了哈哈镜式的展现,谁在青泥岭上能“扪参历井”?谁能在剑阁上“磨牙吮血”?他只是借蜀道来放纵自己的想象,来进行放肆的夸张,来展开疯狂的抒写,蜀道是李白生命力的对象化,是李白本质力量的确证。
李白的生命是多雄健,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高峻;李白的精神有多勇敢,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凶险;李白的想象有多奇特,他笔下的蜀道就有多魔幻。
《蜀道难》是李白强大快乐的精灵在忘情地嬉戏,是李白雄豪强健的生命在做健美体操!
《蜀道难》展示了李白生命的雄强,而李白又通过自己生命的激扬,充分展示我们民族鼎盛时期的雄气。#微博新知博主# #高校宝藏公开课#

#每日一道# 【三缘四正论】

一、序言

予作此《三缘四正论》,虽然是些庸俗的白话,但内容深刻。人能遵此行为做事,方与人道无亏,大矣伟哉!人人依此,则家齐国治,天下平矣!于兹世道人心不无补益,此请高儒哲士勿以白话为嫌,敬请海涵谅解。震阳子曹信义自序

二、天人合一法

人生在世懂得“三缘四正”并依此行事,则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作风,无愧生在人世间。何谓三缘?即上结天缘,中结人缘,下结地缘。

何以“上结天缘?”《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就是说,看看上天的大道理,能掌握天之所行,体会天心替天行道,帮助老天爷治理世界,和老天爷的精神如在一体,人就做到尽善尽美了。人能创造世界,人能改造世界。历代诸圣先贤,古往今来的得道仙祖、诸神众圣、大罗金仙,都是为人民求谋幸福的,为天下众生立下丰功伟迹而不以为功,才能升仙得道。所以我们应当多做一些为人民求谋幸福之事,广行方便,大积阴功,以天理良心、天良美德处世对人,为人民办事,为众生造福。因此我们就和天上的一切诸神众圣的精神合为一体了,这样就和上天结上缘了,故名上结天缘。

“中结人缘”,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结缘,即便和国际朋友也要结缘。太上爷在《道德经》四十九章中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这就是说,忠诚老实厚道的好人,我和他相同一起做善道之事,做公德公益的事。那么要是遇着不道德的坏人呢?我也以善道对待他,感化他,这样就尽到我们的心了。这就是至德至善,也就是执天之行,就叫做“德善”矣。《道德经》二十九章云;“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说明上天既生人生物,就无可弃之理,在乎圣人善处之耳,所以叫中结人缘。

那么何以“下结地缘”呢?地上所生长的万物,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要结缘爱护,都是大自然的生成造化。如花香鸟语、鳞潜羽翔、自然景物、大块文章等等,都要爱护,无故不得损伤。人为万物之灵,知道生命可贵,贪生怕死,所以对待一切万有,都要推己及人及物,应永怀好生恶杀之心,与物无忤,都要结缘爱护,做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万物。树结果实,禾生百谷,这是人所必需之物品,都应爱护。即昆虫草木,不论巨细,都应爱护,一切生灵,尤不可伤。即便是弱小的动物,无故皆不可损伤,此即大德归仁,与地上万物结缘矣。

三、性功炼法

以上所说的是三缘,那么何为“四正”呢?即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正气凛然是也。

一、正己化人。未化人,先正己。谚云:“未能正己,焉能正人?”如已不正,教化于人,人家不听你那一套。所以未正人,先正己。正己而后教化于人,人家才能服从于你。这样才可以施展你的才干,教育化导,使之同归于大德仁化,则民德归厚矣。

二、正心修身。人心必须要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庭和睦美满,过幸福生活。夫妇之间相敬如宾,你敬我,我敬你。必须讲孝道,不论男方父母还是女方父母,都要尽到孝道。自身孝敬父母,以身作则,教养子孙,代代相传,孝友家庭,和睦门第。在家能尽孝道,为国就是忠臣,所以家庭教育先由正心修身开始。此则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矣。正心修身之义大矣哉!

三、正大光明。为人处世必须正大光明,正直不曲,大大方方、明明朗朗、光明磊落。人人喜爱光明正大、坦坦然然。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要学君子,作好人,坚决不作小人,反对不道德的坏人。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光明正大”四字,记在心里,口而诵,心而唯,决不离开正大光明。

四、正气凛然。正气凛然,就是俨然而不可侵犯,可以压倒一切。这是以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作风加在一起,形成的这种浩然正气,统称为正气凛然。这种正道正义大仁大德的力量,通天彻地,凛然而不可侵犯。为人常存此四正之气,则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能得极高尚的好评。

因此,为人处世之本,离不开这三缘四正。三缘与三元通,如果对三缘四正持之以恒,可能感动三元三品三官大帝的保举,在世解厄赐福延寿,出世升为上仙。
把四正二字写在一处,上下连在一起,就是“罡”字。罡就是浩然正气,人有此罡气,和天上三十六天罡正气合在一起,自然吉星高照万事亨通。这就是大德至善,同气相感的作用,就是吉庆祥瑞的气感。所以我们只要按照三缘四正这句话去行为作事并持之以恒,就什么也不怕,其为人处世就具有了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作风。此请君时刻转念,口诵心唯,则大德无量、尽善尽美矣,升仙得道必矣!

诗云:

三缘四正道义丰,五行六合贵守中。

时刻莫忘通玄窍,久行不怠谒玉清。

震阳子曹信义撰著,道历三千三百零五年,岁在己巳仲秋,于北京白云观。

(道学皈元卷四,震阳子著于己巳年八月中秋节)

来源:道教之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六张琴都声音清圆,在古琴中不像新做的,有再三改作而后才成的意思,才知道琴声大小,声音清浊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材料透润,不是人力所能及。殷俊老师很有学问但是也很傲娇
  • #电视剧星汉灿烂[超话]#凌不疑:小时候我经常驻足在此,星光灿烂,彼时我便渴望,这璀璨灯火中,若是能有一盏萤萤之光,是真正属于我的,那便好了。嫋嫋被凌不疑亲额头
  •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
  • #孙杨回应颁奖风波# 尊重别人是最基本的涵养,孙杨主动握手不过是人格高贵了些,气质大度了些罢了。君子有可为,有可不为,在陆观年说出如果不选便要离开秘阁的时候,他
  • 【家门口的好学校丨古美校园长系列访谈之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章志强校长】此外,我们还以培育学生积极心理为目标,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现场老师有更多时间辅导咱们把推行方
  • (一开始小马走自动扶梯的时候就知道走错了方向,可是还是跟着我们走了一圈,发现我们还在走错路,就提醒了我们在原来下扶梯的时候往右的[泪])小马一直在指引着我们前行
  • #小三##小森泠Yoki是小三##小三必须死#可不得感谢你的莎莎好姐妹嘛 你@ 小森泠Yoki 阿泠当小三从被发现到我撕你 你当然要有人陪啊 没人陪着你 我早就
  • ”因为如来觉得一切皆是空,所以福德在如来眼里也是空,这些善男子,善女人,你们想要福德,就是想要平安啊,健康啊,财富啊,名声啊,反正如来本来就不觉得有这些东西,你
  • 巍巍然如孤峰绝崖,定万灵生死之浩劫。以一己之心,承乾坤之光明。
  • 阿执把兔子,山鸡,还有两只山鼠放进竹篓里去#大理婚纱照##云南大理丽江旅拍##FirstCS一哥家[超话]# 【唠嗑】起早开始思考人生[哈欠][哈欠][哈欠]《
  • 趁现在还有时间,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过着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如同诗人奥登所说:如果爱不能相等,让我成为爱得更多
  • ”杨迪和其他在场男性都劝他别再解释了,大家说的会做饭是在烹饪层面上的,而男方说的只是充饥层面的,没什么可比性,但男方一点儿没听进去继续强词夺理:如果不做饭我就会
  • 我这要不是刚好过去,就保洁阿姨一个人得收拾到啥时候啊, 我到的时候都一点半了, 下一波客人3点就要入住!中午去民宿那边本来是放个东西,结果推开门真的是惊呆了我,
  • 如果你无故被攻击了,而且下手地人还一副置身事外,假如情况都已经如此,而你竟然没有一点举措……我想你应该也是没良心地人罢,你地心理、身理也和他们是同类,你们是一丘
  • 【好朋友店,各位朋友多多捧场,老板是个帅哥[阴险]】 快要过年了,年年聚会都去饭店,今年年轻人可以尝试下西式餐厅聚会。 可包场,适合10~30人聚会。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佛门有语:一切唯心造,生活是用来包容,不是用来妥协,所有的困难在坚强面前,都是无踪无迹,除非是你给了烦恼
  • 所以我们在设计音箱时,都会注意以上问题,这也是我们说平均律的几款音箱比较好推的原因所在——它们不算是灵敏度很高的音箱,基本上都在87-89dB之间,但是能用
  • 饭圈最好不要给爱豆树立完美人设,金泰亨是人不是神,他走神忘了和粉丝打招呼很正常,被指责也无可厚非,毕竟与他同行的Lisa和朴宝剑做的确实好,这种错是每个人都
  • 江沅沅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觉得自己问的可笑,做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竞大神,他怎么会输?他曾经就像个小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沅沅,往后我们结婚,我会让你成为世界上
  • 你想复合,难道是为了让他一辈子都在你身边吗?今天你们相爱,明天你们可能就会分手,没几天你们可能还会复合,感情中充满了不稳定的因素,这也正是感情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