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断,不往极乐,情不生,不来娑婆。
佛家有所谓“六道轮回”的说法,六道包括“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和天道”,前三道为恶道,后三道为善道。
“十二因缘”讲的是人道中的轮回过程,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人生状态。
佛教认为,人在投胎之前的身体叫作“中阴身”,中阴身的目标是寻找适合投胎的父母,进行转生。这种转生之念,便是无明。
一、无明
无始以来,由于一念不觉,不能了知“缘生万法生,缘灭万法灭,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就是无明。
无明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称为“无始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人的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
男女之间所生的爱意,便是“一念无明”,这种无明是引发其他因缘的根本。
二、行
因为有了这个烦恼的根源,于是有了行,所以说“无明缘行”。
行是行为,是造作,因为过去的无明迷惑妄心,引发了身、口、意三业,招感未来果报的力量。
具体而言,此时男女双方已经互生爱意,便会产生交媾的行为,这就是行。
三、识
在这里特别指投胎的业识,是依过去惑业的动力,看到现前欲境,生起“纳想为胎”的念头,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这便是“识”。
“识”的过程,便是中阴身投胎的过程。
四、名色
有了识之后,就有“名色”,所谓“识缘名色”就是这个意思。
名色是投胎之后的肉体与精神的结合,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色是肉体的物质色。
父母血脉与心法共同构成了名色,也就是我们的身心。
五、六入
身心完备之后,则有“六入”。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进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又能为六尘所入,所以叫做“六入”。
比如眼能看见颜色,便入于色尘,其他诸根,道理亦然。
十二因缘中,生命的开始,便是这个样子。
六、触
胚胎出母体后,与外界接触,通过六入的作用而产生一种触觉,这便是触。触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
“境”就是外在的环境,环境的好坏,会通过六根传递给精神,对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才有“孟母三迁”,“近朱者赤”的说法,“名山久住道心生”,如果能常亲近贤德之人,受真理嘉言的熏陶,必然能提升心性层次,做良善之人。
“触”是十二因缘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需要重点把握。
七、受
受,是一种对“触”的精神领受,对外境苦乐等感觉的体验。比如我们同时尝到酸甜苦辣,便会同时接受这四种味道,而且层次分明,十分清楚。
受是对所处之境的消化与领受,将外在化为内心感受的过程。
八、爱
爱,指的是一种贪爱,是由于感受到苦乐而产生出的爱憎等情绪。
《增支部》经典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佛法观念中,爱与憎是一体的两面,互相作用。
贪爱和厌恶之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也是佛法修持的关键。只有去除这种欲念,才能“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摆脱轮回。
九、取
当你对事物产生爱欲,便想把它拿过来,这便是“取”。
取是一种执着,是一种贪,因此会产生种种恶业,造成身心的种种烦恼。取和爱、无明都是烦恼的迷惑因,如果能够断除,则可免受生死之苦。
十、有
有,就是将取得的东西为自己所有的意念与行为,会构成潜在的业力。这些业力所招感的果报,是相续而生,不会亡失的,所以称为“有”。
爱、取、有三支是于现在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的因。
十一、生
生,是指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在未来世又托胎投生。
十二、老死
有生就有老和死。随著生命的流逝,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便是“老”,最后呼吸停止,诸蕴离散,身坏命终,则是“死”。
不过,老死并非有情的全部灭亡,老死的是色身,业识却与无明和行,重复另一轮的生命流转。
现在世的爱、取、有三支苦因,会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苦果。
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生动揭示了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必然规律。
十二因缘是一个扣一个的连环,互相作用的连锁,叫作“顺生门”。而想要“跳出红尘外,不在三界里”,就要从斩断“无明”开始。无明既灭,其他因果皆无,烦恼便会彻底灭除,也免受生死轮回之苦,这就叫“还灭门”。
修持佛教的十二因缘,就是灭无明之念,求解脱之法,解脱之后,便可得涅槃,成佛之道尽在其中。
何为众生?答曰,众生痴迷迷惑了本性具足如来的佛性,而未觉悟名为众生。

1.何为佛如来?答曰,众生了悟众生与佛本性具足亦是同体,无,色,空,本性的,眼耳鼻舌身意本性具足的作用,觉悟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妙心。因觉悟而成佛,是名为众生觉悟本性具足如来的佛性名为佛如来,觉悟众生与佛别无二者。

 

《除欲究本》 卷一·七言(十)

昔日有一柳下惠,人都稱他聖之和;

  世間有等下品人,狹路相逢不避躲。

  和言悅色願應酬,他是他來我是我;

  現在人世當和光,要方要圓都由我。

  聖賢作人不在此,別有妙處人不覺;

  念頭起處分邪正,是邪是正早分曉。

  為人不做虧心事,睡安坐甯死亦樂;

  余常交過多少人,但凡究心有走滾。

  真心裏麵包假心,實心內中有虛心;

  忠心裏頭含奸心,正心裏面藏邪心。

  人心隱顯難分辨,自己究量自己心;

  舉動覺著存心好,處終再察平不平。

  高人隨動先窮理,理通然後才用行;

  天上那些諸神仙,未曾得道在人間。

  也曾做過糊塗事,酒色財氣心上戀;

  惟他虛心好聆教,才有高人把道傳。

  他的恒志比人強,言能顧行行顧言;

  時時刻刻用功夫,殺陰反陽天理還。

  勇猛前進不退怠,人品一天長一天;

  年深日久無更改,所以後來作神仙。

  見個乞丐八十一,蹴地痿行不會立;

  白晝乞食在大街,夜晚眠宿房檐底。

  四季衣服不備辦,從來寒暑亦不避;

  荒年曾過好幾次,饑民逃躥他不離。

  兵劫亦過好幾回,人都亂意他不理;

  我心忙了就問他,虧他替我拿主意。

  老朽幼年江湖闖,尋師訪友學涵養;

不知木本水源處,為人因何失涵養。

  盼緣愛念攬在心,思慮妄想晝夜忙;

  念頭不息如爆豆,耗散精神全不講。

  不在物境尋解脫,為人如何得涵養?

幼年參訪各處覓,心高氣傲學無益。

  大言不慚藐天下,小視旁人顯自己;

  從來沒有思己過,不知丟過多少底。

  此時臨危才覺悟,十年以前說話非;

  如今當下說的話,大約未必合乎理。

  修道行功數不清,幾人能知其中緣;

  竊聞高人曾說破,由來動靜有真傳。

  遇過多少奇男子,不知逆行顛倒幹;

  隨欲流轉圖快活,常入輪回改頭面。

  君若要免輪回苦,逆行永不隨欲轉;

  不守清規去串門,望親頁嘴遇一人。

  叩頭上供求保佑,不思他是何身份;

  天無私情親有德,神聖豈保無德人。

  有德不祈神自佑,無德求神神不允;

  聖賢若是眼見小,那還是個什麼神。

  有人妄想時候興,如此一定非賢聖!

不肯善守學安靜,盼興時候好胡成;

  不興時候不作孽,但興時候必橫行。

  高賢不想聽自然,倘若興時好立功;

  常人借時才逞勢,逞勢一定要遭凶。

  善友遇過無數名,從來未見學安寧;

  但有所為皆是妄,無欲之事不肯從。

  說到除欲端的處,當下退息不修行;

  不但神仙沒有欲,正人卻也欲心輕。

  有欲之人能出世,似我癡愚也飛升;

  有人時刻無邪念,身居暗室對聖賢。

  誠心正意工夫得,此人一定非等閒;

  天堂有路免地獄,日日高升超出凡。

  萬般奇美迷不住,一面寶鏡心上懸;

  諸邪一動先照破,處事不合人一般。

  此時方好立功行,功圓行滿大羅仙;

  自知自家是愚癡,學短才疏少知識。

  平日再好認己錯,虛心謙恭能下士;

  如此之人可學道,高人說話能默識。

  有等自滿誇大口,天下人愚自己是;

  高人聞名遠避躲,神仙說話不默識。

  自己福薄不受命,吃穿不儉都過用;

  過用後來接不上,肚裏饑渴又受凍。

  到此一定要亂意,亂意定要為不正;

  得便行事任意作,日久必然要遭橫。

  看公思量何處錯,皆因不儉不受命;

一人得下想思病,聽人說餘有道行。

有道必會治思病,請我與他療疾症;

  我有想思幾十年,從來此根未除盡。

  內動耗散精氣神,發出行為定遭橫;

  莫將此病當小可,不得真傳除不盡。

  好貪謀盡天下寶,臨別之時帶不了;

  少思寡欲養精神,除過此好別無好。

  積下陰德鬼神欽,修下陽德人道好;

  二德能以閉惡風,飛災橫禍不來找。

  今生安分不為奇,來生處處緣法好。

念佛三不问,往生不绕弯!

我们念佛人经常问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那样的事情。善导大师讲:“不问时节久近,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处诸缘,这叫三不问。”

01
不问时节久近
不问时节久近,指的是时间、时节。有些人说你念佛时间长、修行好,这就是时间久了。近,刚学佛,甚至临终才念佛,这就很短暂。我们念佛的人,不用问时间长短,你修行时间长,那是你福报好,因缘好;我修行短,那也是我个人的因缘、善根。
每个人遇到佛法的缘分不同,只要遇到净土法门,就遇无空过。这是《往生论》讲的:“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我们任何时候,只要遇到净土法门,不管时间长短,往生大事都决定。临终遇到的人,临终往生,我们平时现在遇到的人,现在就决定往生,所以不用去问是时节久近。

02
不问罪福多少
罪福,罪是业障,福是福报,很多人都有这个观念。念佛人担心我业障重,人家福报多,在罪福里面用心,这是针对根基讲的。众生的根基不同,有的人福报大,有的人业障重,念佛不用去问这个,不用问罪福。往生不是靠福报,业障也不障碍往生,往生是靠念佛。
所以福报大的人,你依然是安心念佛,业障重的人也还是安心念佛。不问罪福多少,要超越罪福,罪是堕落的因,福报也不是解决之因。福报只是生人天之道,生人天之福。
我们学佛的人需要有点智慧,要知道罪福都是轮回的业,不是解脱的业。当然你要行菩萨道,要修福报,但是我们凡夫众生所修的福报,不是菩萨道,罪福都不能解脱。

净土法门不是靠世间的福报来了生死的,所以不问罪福多少。你是一个大善人,也要念佛往生西方,你是个大恶人,当然更要往生西方了。不问罪福多少,凡夫众生可能会在罪福里计较用心。我业障多,烦恼多,他业障轻,就在这里面比较了。
天台宗智者大师讲过一句话:“罪无轻重。”罪没有轻重,我们觉得他业障重,你业障轻,业障轻也是业障,业障重也是业障,都是轮回的。罪没有轻重,我们今天杀一个人,明天杀一个蚊子,两个比,杀人的业障要重,但是杀人也是业障,杀蚊子还是业障,不能说他的业障比我重,我的比他轻,这是在业障里有分别,有轻重之分。从佛法究竟的角度讲,罪无轻重都是业。
《地藏经》讲过:“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我们起心动念,只要是凡夫众生,你活在这个娑婆世界,都是罪,都是业。
所以善导大师这句话,是要让我们安心,不是安心在罪福里,安心在念佛当中。无论罪福多少,你都别问。我们业障越重的人,我们越要回头安心念佛,你能安心念佛,就不用去管罪福多少了。

03
不问时处诸缘
时是时间,处是处所,缘,是因缘。我们念佛的人也不问时处诸缘。有些人说,晚上十一点钟不能念佛了。半夜,子时,按照世间的学术观念,好像什么时间念功,用功最好,其实念佛是超越时间观念的。
二十四小时都可以念佛,只要你精神好,只要你有条件,你愿意念,随时随处都可以。处是处所,佛堂可以念佛,家里可以念佛,市场也可念佛。那么有些人有忌讳的地方,说厕所不能念佛,如果究竟讲,厕所也可以念佛。
只不过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在厕所,我们可以默念佛,不要出声念,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在厕所往生,恐怕也要出声念佛了。”念佛是没有障碍的,处所没有障碍。
人世间会形成一些观念,某些地方要恭敬,这是按我们人道来讲的。如果从佛法讲,恭敬不是在形式上,恭敬要发自我们内心,我们如果需要佛法,知道往生的重要,可以超越形式上的恭敬。
在殿堂念佛大街上念佛,乃至厕所念佛,你如果不在乎这种环境,可能我们的心更跟佛心相应,更能专注于这句佛号。你如果东计较,西计较,这里不能念佛,那里不能念佛,很多地方都不能念佛了。有的人说吃了肉不能念佛,没漱口不能念佛,这就是我们人为地限制了一些因素。

善导大师讲:“不问时处诸缘,把所有的计较都破斥掉了。”我们念佛不需有任何计较,任何因缘任何时间任何处所都可以念。你看连地狱众生都能念佛,哪里还不能念佛呢?

这三不问,我们学净土法门的要多想一想,不问时节久远,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处诸缘。第一个是讲时节,第二个是指的根基,第三个是指的因缘。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打5元麻将被拘5日 广州男子状告公安分局
  • 风电、光伏平价上网要来
  • 安东尼正式加盟火箭,风尘四侠那些不能说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
  • 吉林松原发生4.4级地震,哈尔滨有震感!(附地震自救手册)
  • 台风山竹将登陆广东 山竹入南海预警!2018台风最新消息 第22号台风山竹实时路径图更新
  • 国家版权局约谈15家短视频平台!打击侵权盗版、提四点要求
  • 大妈吃“蛋白肽”去世了?
  • 高铁霸座男:手机被打停机 博士导师让我注重修养
  • 韩朝联络办公室正式揭牌成立
  • 九龙镇一男子网上扬言报复社会被拘留
  • 汕尾海丰公安悬赏通缉10名骗取贷款犯罪嫌疑人
  • 没有杠精没有丧,为什么快手的人活得那么自信
  • 南欧国家已不堪重负 难民危机持续困扰欧洲
  • 好几天了!让所有人都心疼的昆明走失男童仍未找到父母
  • 奇葩!美国训练师用方形篮球练手感,詹姆斯怒斥其侮辱篮球!
  • 洞庭湖现3万亩“私家湖泊”,谁是背后“保护伞”?
  • 手机APP自动续费的“坑”,你踩过多少?
  • 快递取件强暴客户,网友起哄:按滴滴的逻辑关闭所有快递公司
  • 《战狼2》重映?吴京微博18字回复,原来是这样...
  • 前田敦子疑似腹部微微隆起 被爆料已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