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好像记录过很多次这样的时刻
在人生的低光时刻
在你脆弱的时候
事与愿违的时候
仔细去听 是能听到一些声音的
如果眼睛看不到方向
那我就用心去看
应该能够分辨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学校接触商业组。离开了学生作业共同讨论共同创作的拍摄氛围,第一次开机时的我,像极了期末汇报等着上台表演的小学生。
为了演好第一场戏,我用尽了所有时间来背词、顺戏、设计调度,却也因为过度肌肉记忆,丢失了很多原剧本中的停顿与思考。
就算私下排练了无数次,正式开始还是很紧张。
「拍戏好难啊!」这是我的第一感想。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因为这个角色,我也尝到了无数种不同的滋味萦绕心间的感觉。
记得进组第一天拍完戏后,宙导叫我留下来好好观摩一下凯哥的表演。我记得那个在摄影机下面蹲了一整个下午的自己,第一次好像被什么东西冲击到了一下。「这就是能被大家都认可的样子吧,那我一定也要变得像你一样厉害」,虽然日后花了很多的时间泡在现场观摩你的表演,但还是始终没有自信和勇气去跟你打声招呼。唯一的一次交集,可能就是在剧组的年夜饭上被赫哥拉去跟你敬了一杯酒,虽然只有一句「新年快乐,凯哥!」但我心里其实想说,「谢谢你,让我看到榜样的力量,我会加油。」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集戏份,但我的时间跨度基本经历了全剧的拍摄时间。一面是学校一面是剧组,在北京与横店无数次的往返里面,在数不清的晚上下课赶凌晨的航班进组或是晚上收工赶最早的班机回校上早课里面,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漂泊无所适从的感觉。

一个人在剧组的时候,突然多了很多独立思考的时间。
很多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好多的声音开始一齐唱歌。角色与自己之间,到底还有多少条路等着我去探索呢?伴着由冬入春淅淅沥沥的小雨一起来的,还有无数的疑问和困惑。
当一个人的敏感与脆弱在生活中不被人所理解的时候,它就成了你的负担。但你将它放入创作人物的过程中,用你的敏感感受角色的呼吸,用你的神经触角去触碰角色的内心的时候,它就成了你的武器。
我选择表演的理由,正是因为表演接受了我的脆弱从而使角色变得更强大。

我眼中的少年仁宗:
他稚嫩 他懵懂 他冲动 他热血
但他同样真挚与善良
他在努力学着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他想要的也许并不多
一颗带有儿时味道的蜜饯 一声充满肯定的轻唤
我爱无数种性格权衡下的他
就像我正在学着接受各种不完美的自己

背着书包上路的第一站,庆幸自己遇到的所有。
即使严冬三月,爱却是最温暖人的武器。
当你拥有过温暖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是多么的珍贵。真的庆幸遇到了一个充满爱的剧组。
忘不了压力大收工后发现我状态不对,编剧朱朱姐和我走着回宾馆一路上的语重心长。身为演员对专业「轴」就对了,是您教我的第一课;忘不了表面严肃实际内心童真的宙导,面试结束您的一句「我知道这是你的第一部戏,我不能保证给你带来什么,但我肯定会给你一个最干净规矩的剧组体验」是我决定进组的最终推力 ;忘不了怕我捋顺不好剧本,半夜带着佳佳来和我一起分析剧本的演员副导赫哥。情到深处总爱以身示范的你,真的很可爱 ;也同样忘不了在我迟迟不能进入情绪时,愿意给我创造最安静氛围的执行导演光哥。我们同处第一现场,你会最先发现我的问题并指正。如果这一条拍的不错,我们眼神对视后你的一个示意总让我特别安心。忘不了太多太多……
如果有机会,我也要给全世界每一个人我的真诚与爱!

《清平乐》开播第二天了,这几天一直在紧张忐忑的心情中度过。这是我的第一部戏,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看完自己的全部戏份之后,还忍不住跑去微博偷偷搜索自己的名字。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我都看到了。对于自己,对于这个角色来说,我还有太多不足需要去进步和提高。对于那些鼓励,我想谢谢你们的包容,如果因为我的塑造能够让你产生一点想对这部戏继续深入了解的念头,那就是成功了。关关难过关关过,就把那些未能如愿的遗憾全都种进心里吧,它会开出花来。

我现在觉得做演员最大的乐趣在于:你不断在接触新的角色,但也不断在作品中审视过去的自己。
时光总在拿走我们一些什么,却也返还一些更深厚的。我失去什么,我就拥有什么,甚至得到的更多。

始于严寒,终于夏至。宋仁宗的成长蜕变在弹指一挥间悄然发生。少年初长成,而清平乐不息。
年轮疯长一圈,二十弱冠,这是我送自己的一份礼物。

#电视剧清平乐#

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行

  这是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4.2万名白衣天使奔赴荆楚,各地医务工作者同心聚力,在同病魔的较量中立下头功。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一次次同时间赛跑,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不愧是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日夜守护重症患者,只为了一个个生命

  “没有他们不分昼夜地守,就没有我们的命!”现已脱离危险期的陈先生和王先生都已撤掉呼吸机,对日夜守护他们的程医生、林医生充满感激。

  他们口中的这两位医生,就是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林杰和程波。

  1月19日,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正在武汉协和医院进修的林杰作为市六医院第一梯队“参战人员”进入医院隔离病区。

  “兄弟回来了,我必须助他一臂之力!”就在林杰上前线的第二天,医院综合三科医生程波也紧随其后,在第一线并肩作战。

  隔离病区并不嘈杂,却充满着危险,这里没有硝烟,却是与死神搏斗的前线。

  1月21日晚11点,外科12楼隔离病区7床陈先生的监护仪报警。此时,他高烧一周未退,呼吸困难、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只有80,情况十分危急。

  “马上上呼吸机,加大氧流量……”正在病区值守的程波迅速决断,立即抢救。

  这边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另一边病房里28岁的王先生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林杰发现后,马上实施无创呼吸机等措施迅疾抢救,并密切盯守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敢放松。

  直到凌晨4点,看着两位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两人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整整两个多月,医院外科12楼就是两人的阵地。他们不言辛苦、并肩战斗,坚守在隔离病区,连医院大门都没有出过。

  “守在患者身边,我才感觉踏实!”林杰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人闻之泪目。

  在武汉抗击疫情前线,还有很多临时组队的“抗疫组合”,杨建中和周晨亮的“黄金搭档”就是其中一组。

  “9mm,大瞳孔,生命濒危,如轰塌的大厦,快得让人混沌哀嚎,来不及反应或者思索,此时,真想让生命多留一会儿……”3月16日,44岁的杨建中在微信朋友圈写下《9mm》这首小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10多支外省份医疗队在这里日夜奋战。其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内科主任杨建中带领的“重症小分队”,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团队协同作战、挽救生命。《9mm》诗中所述情形,就是他们在战斗中惊心动魄的一次。

  “那天查房的时候,我把手搭在病人脚背上测脉搏,发现上面已布满紫癜,经快速评估后,认为虽然患者血压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在立即给予液体复苏等积极治疗后,30分钟后病人突然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瞳孔扩散,我当时量了一下,9毫米,散到边了。”

  杨建中说,这在临床医学上非常罕见,好在病人心跳还在。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血压总算稳住了。

  自那一天开始之后的半个月时间,这对“抗疫组合”带领着两个团队,日夜守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救治方案。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患者病情稳定中好转,但新的问题出现了,患者需要气管切开。医院“气切小分队”随即赶来实施手术,杨建中在一旁协同配合。“我和周晨亮主任达成了默契,插管、气切这类高危操作,尽可能不是我上就是他上,我们要保护年轻医生。”杨建中说。

  手术后,病人病情仍然凶险。为了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那段时间里,杨建中和周晨亮这对“黄金搭档”及其团队成员,轮流守在病人身边,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一点点调着参数,硬是把病人的命“守了回来”。

  从“辨证施治”到“一人一方”,尽全力治愈患者

  8个软抄本,6个病区,200多个名字,症状、用药、检查报告……在湖北省黄石有色医院,这些持续更新的软抄本记录着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3名队员对患者的用心。

  “这个病人是7楼37床”“该患者77岁,因为没有人陪护入院后一直情绪低落”“这位男患者因为床睡着不舒服给他换了病房”……说起每名患者姓名和情况,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魏瑜清清楚楚。

  记住所有患者名字和情况,靠的不是“最强大脑”,而是无数次的接触、沟通。

  2月11日起,魏瑜和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李晔、江苏省中医院主管护师高娟一道,在战“疫”一线奋战,每天工作超8小时。

  刚来时,面对近190名在院患者,三人花了三天时间对所有患者情况进行梳理,每名患者情况记在本上、烂熟于心。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几例有转为重症苗头的患者及时转院。“绝不能让病人任何症状变化从眼皮子底下溜走。”魏瑜说。

  在这家医院的确诊患者均为轻症和普通型,三人分工合作,对重点病人采取中医辨证施治——魏瑜问询病人症状,高娟仔细记录,李晔为病人舌苔拍照。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治疗小组尽可能地对所有病人采取“一人一方”。

  打开李晔手机里的图库,满屏都是病人的舌苔照。“一个病人不止一张”,李晔说,多拍几张,是因为戴着护目镜常常有水汽,怕看不清病人的舌苔,而舌苔的特征对医生对症开方非常重要。

  不仅医病,同时“疗心”。一位女患者5次胸部CT都显示肺部炎症基本吸收,却总是持续低烧。问诊发现,因为挂念家中孩子,病人心情着急烦闷。医生在积极开导的同时,在中药里添加疏肝解郁药,经过几天治疗,患者情况明显好转。

  “从医20年,黄石的工作经历注定难忘。第一次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戴着3层医用手套号脉……看着患者的病情不断缓解直至康复,真的很欣慰!”魏瑜说。

  坚持到胜利那天,摘下口罩定格最美笑容

  2月5日早上,武汉街头,刚刚值完12小时夜班的武汉市肺科医院ICU护士张美玲突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回酒店的路上。

  等她转醒时,鼻梁一阵剧痛。拍了CT确诊是骨折,但由于医院上下都扑在抗击疫情上,一时无法手术的她,只得咬牙坚持。

  这坚持意味着什么?每次进病房戴护目镜,都有如刀割在鼻子上那般难受,但她并没有提出撤下火线。2月15日,在医院的多方协调下,张美玲接受了矫正手术。

  手术之后,张美玲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戴护目镜了吗?”医生嘱咐说,戴口罩一定要小心,护目镜暂时肯定不能戴,最好休息。

  但就在第二天,张美玲又出现在科室。“不能戴护目镜,不能进隔离病区,但我可以戴口罩在科室外围,去配药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想跟大家一起战斗。”

  张美玲的鼻子还有些淤青,但得知鼻子外形和呼吸不会受到影响,她已经很开心了。

  “我还没有去看过武大的樱花。等这场战‘疫’胜利后,我最想和同事们相约看樱花。到时在樱花树下,大家一起摘下口罩,定格我们的最美笑容。”张美玲说。

  3月18日上午,刚结束第二次医学隔离观察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濮家源回到家中,见到阔别近两月的家人,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濮家源第一时间请缨,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批医护人员,在1月22日率先投入战斗。

  医院发热门诊设立之初接诊量大,濮家源有时一忙就是10多个小时。对于疑似患者,濮家源会拿一根棉签棒,小心翼翼贴到患者咽后壁采集咽拭子,做病毒核酸检测。

  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风险。一次,患者张口接受采集时突然咳嗽,濮家源虽然内心也担心被感染,但仍继续稳定双手,确保采集动作干脆利索。

  鏖战坚守14个昼夜后,濮家源随第一批医护人员进行隔离。就在隔离观察结束前,濮家源考虑到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再次请战,毅然重回发热门诊。

  日复一日,脸上每天都会留下口罩勒痕,濮家源把它看作刻在脸上的勋章。

  虽然工作有苦有泪,但濮家源始终铭记:救治患者是医生的天职,“当我看见全国疫情数字不断下降的时候,我知道,胜利一定会到来。”

  (记者 陈聪 廖君 邱冰清 潘莹 梁军)(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快讯宁夏# 特别记录|宁夏抢救危重症患者惊心动魄34天】3月14日上午11时左右,经过34天的精心救治,医护人员用轮椅推着69岁的米某,一起走出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面对媒体,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自治区诊疗专家组的10多位专家也赶来送米某出院,他们高兴地说:“我们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
  从2月10日确诊、入院治疗到出院,这位老人在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待了整整34天。她是我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病情最重的一位患者,也是救治时间最久、首个采用气管插管治疗并拔管成功的患者。
  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意味着宁夏距离实现新冠肺炎疫情中“零死亡”目标更近了一步。
  69岁的她,一入院就确定为危重症患者
  米某从入院起就被确定为危重症患者。
  “这位患者2月5日出现咳嗽症状,2月10日确诊后,由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转入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由于她是高龄患者,加上自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接连出现呼吸困难、氧合指数持续走低、心率血压增高、意识不清等症状。经自治区诊疗专家组讨论,判定她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自治区诊疗专家组组长、米某的主治医生、宁夏医科大总院NCU主任王晓麒说。
  米某入院后,自治区诊疗专家组给予其氧疗、抗病毒、抗感染、免疫支持、降糖治疗,可这些方法似乎并不奏效。
  从2月中旬开始,宁夏治愈出院的患者陆续增多,眼看着病房里的75名确诊患者接二连三走出隔离病区,可米某所在的负压病房门口始终挂着“阳性”的牌子。专家们心里始终捏着一把冷汗。
  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方案中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的内容,并明确提出: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建议对我区危重症患者采取血浆治疗方法!”2月20日,自治区诊疗专家组成员共同向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申请向已经治愈出院的康复患者征集血浆。
  短短2天之内,就有3名康复者捐赠了血浆,在宁夏血液中心、自治区疾控中心、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的通力配合下,2月23日凌晨,患者捐赠的血浆迅速送到了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负压病房,输入米某和另一名危重症患者苏某的体内。
  几天后,苏某治愈出院,但米某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
  紧接着,专家组又对米某进行了第二次血浆治疗,效果依旧不太明显。
  “患者基础性疾病较重,可能已经错过了血浆治疗的最佳时机。”自治区诊疗专家组组长、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周玮说。
  怎么办?专家们心里沉甸甸的。
  10天生死时速,竭尽全力从死神手里抢人
  2月26日,米某病情加重,自治区诊疗专家组10多名专家,连夜制定抢救方案,决定对米某采取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原则上,我们主张能不插管就不插管,因为插管的风险很大,患者病死率高。所以,一旦对这位患者上有创呼吸机,就意味着患者一脚已踏进鬼门关,而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人!”自治区诊疗专家组组长、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周玮说。
  为此,自治区诊疗专家组专门抽出5名专家成立了专门针对米某临床治疗的专家小组,同时从全区各大医院紧急调配20余名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参与救治。此外,自治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全力支持,投入先进设备、器械和技术,不计成本抢救患者。“可以说,是举全区之力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周玮说。
  2月26日下午,负责米某救治工作的专家们都赶到了负压病房,医护人员熟练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套上3层手套,开始插管。
  新冠肺炎病人身体氧储备少,从注射药物到操作结束,留下操作时间不到90秒。插管机会只有一次,要稳准快,必须一次成功。
  在专家和医护人员的精准操作下,对米某的插管工作顺利完成。
  但即使插管成功,救治也并不轻松,为了保障治疗效果,接下来的日日夜夜,自治区诊疗专家组抽调了重症专业医护人员,对米某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治疗和护理。
  “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凝血功能紊乱,可以说治疗难度相当大。当然,最难的是,患者肺泡堵塞,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打开肺泡。”
  “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进行8至12小时的俯卧位通气治疗。”王晓麒说。但要让米某翻身,是个需要极度小心又费体力的活儿,每次至少需要至少4到6个医护人员一起配合,才能将米某从正面仰卧位翻身成为俯卧位。这其中,还要防止患者吐管、拔管,或者躁动,要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此外,还有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纠正心衰、排痰化痰、抗感染、抗病毒、激素治疗、营养支持及高流量吸氧、利尿、控制血糖、肠内营养、辅助中医药……数十项多学科立体化的治疗和处理手段同步启动,医护人员在与狡猾凶险的新冠病毒斗智斗勇,一个环节一分一秒的差错,都可能使患者失去生存的希望。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米某的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但危险并未解除。随后,自治区诊疗专家组分别与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进行远程会诊,向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取经”,请国家卫健委的专家提出更积极有效的建议,对米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在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米某终于脱离危险,3月7日上午9时,自治区诊疗专家组重新评估了米某的病情,决定对她进行拔管。经过紧张的拔管操作后,米某大声咳嗽起来。“咳嗽有力,咳出了痰液,说明您的排痰功能很好!”周玮高兴地说。
  3月9日,经自治区诊疗专家组诊断,米某由危重症转为重症,并从负压病房转入普通隔离病房继续接受治疗。3月14日,经自治区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分析评估,米某达到出院标准。
  “他们比儿女还要贴心!”
  在米某住院的这段时间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对她精心呵护。
  3月3日,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宣教信息科科长王晓炜接到负压病房护理人员的一个电话:“能不能想办法立刻购买一个平板支架?”“要做什么用?”“我们想安装在米某的床头,让老人家能随时用平板电脑看看电视剧,缓解心情,有助于身体康复。”“没问题,我立刻去办!”两个小时后,平板电脑的支架通过外勤护士送进了米某所在的负压病房,安装在了她的床头。
  由于一直带呼吸机治疗,米某不能下床方便,医护人员就拿来便盆,在病床上帮助她大小便。
  每天早中午饭,都有护士细心喂她吃饭;她觉得闷热难受,护士就帮她梳理头发、擦拭身子。
  “这些医生、护士对我太好了,比亲闺女、亲儿子还照顾得贴心!”记者采访米某时,她感动地说。
  3月7日上午,成功拔管后,小护士贴心地问她:“奶奶,您今天想吃什么?”得知老人家恢复了胃口,她很高兴地对外勤护士说:“老奶奶今天精神好,胃口也开了,想吃点新鲜的黄瓜和西红柿。”“好呀!这就让人去准备!”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露出喜悦的笑容。
  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恢复了精神的米某对着前来查房的女专家和护士们伸出了大拇指,连声说:“‘三八’妇女节快乐!祝你们每天都快乐!”
  恢复健康的日子里,米某不止一次对医护人员说:“真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这老身子骨可能已经入土了!”“这么长时间,你们比我的亲闺女亲儿子照顾得还贴心!出院的时候,一定要摘下面罩让我好好看看你们!”
  日前,米某的家属给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送来了感谢信:
  “感谢你们不计成本代价,不放弃不抛弃,一次次将我母亲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
  “你们的辛勤付出,我们全体家属铭记终生。虽然我们不能目睹你们的容颜,但你们高尚的品格、高超的医术,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你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最前沿的铜墙铁壁,你们就是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守护神!”(宁夏日报记者 尚陵彬 文/图)#坚定信心 战疫必胜# #我来守护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来每天都要犯一次半次的,轻重而已,因为他脑部里头啊,刮风下雨,淋水受风寒的,长期里面有淤血,血府逐瘀汤就把它化掉了。“胸中不能够放东西”有病人这个胸部,只要放
  • 所谓“斋”就是在过正午之后,不再进食一切食物;至释迦牟尼佛时代,佛才教示诸弟子:大众当于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条净戒,且应同过去诸佛一样,过午不食,仗此清净持戒的功
  • 我一听,真是太开心啦[哈哈][哈哈]虽然是我自己买,但你这种奖励方式我还挺喜欢的啊,哈哈哈[嘻嘻][嘻嘻]不开心☹️我突然想:哎~晚上回家咱俩玩吧,我觉得那个游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有些痛苦的付出真得毫无价值,就象现今这个时代中,最容易制造痛苦的情感上的纠缠,有些都已不能用世态炎凉和人情寡淡来
  • 但是英国有,我看过英国的建筑节目,就是用白色泡沫铺在地基上,甚至还做成墙的内衬。地板我们选择实木地板,当然是经过特别处理的;地毯是羊毛地毯,羊毛地毯有两种样式,
  • #微博新知博主#关于我是怎么对抗衰老,逆生长的很多姐妹问我平时怎么保养,其实我以前也看起来很憔悴今天分享一下我的抗老方法特别简单1、要么不出门,出门必防晒!Pi
  • 为什么会那么想念2018 那年稳稳上了报考的高中 布置的一堆作业有朋友一天晚上就帮我抄完 那时候还没跟任何人闹掰 跟最好的朋友一起去夏令营 朋友和夏令营这两个词
  • 半夜收拾东西,翻到了一整箱的jx/xl心得感想,坐着看了好多,最早的带一批也大三了,竟然有点感慨我都要毕业了 看着当时写给我的这些还有点触动,很多名字其实已经不
  • 其父一直是中国电信用户,日前安装了“天翼看家”摄像头,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小翼管家”分享给在家的女儿。其父一直是中国电信用户,日前安装了“天翼看家”摄像头,在
  • 아...집에 도착한지도 이미 세시간이 지났다.. 근데 여전히 배불러... 오늘 저녁 먹을 모든 요리는 다 내가 좋아하는 것이야~~ 그러니..또
  • 他十分得曹操信赖,官渡之战时,为曹操献上了诸多妙计,有勇有谋,可官渡之战结束之后,他立马恢复成了一个老实人,以憨厚的模样示人,但也正因为他能够随方就圆,才使得他
  • 3、16号集团价值观日的活动开始前,和小姐姐怒干了一瓶RIO,为这该死的打工人干杯(我头发很长了吧)4、虽然很辛苦,但下班后吃大餐还是很开心的,尤其是个漂亮的小
  • 比如说把时间浪费在和一个小贩为了几毛钱而争论的事情上,不如购物前做好清单,然后审视一遍,把那些看起来好像一辈子都用不了几回的东西直接删掉】【旗舰店】奥丁全价鲜肉
  • #芭男星期衣# 带你解锁穿搭技巧✨#白色爵士帽# 随着混搭风的流行,爵士帽几乎成了人人必备的点睛单品。ALTER 焕新 |经典永不过时MISBHV老花包 今年夏
  • ◆生活的方式不止一种,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生活,只是我希望我们都能从容不迫地活着,不虚度时光,不浑浑噩噩度日,不攀附,不凑合,不将就,不抱怨,认真生活,努力追梦,
  • #任嘉伦[超话]#願你分分秒秒平平安安,日日夜夜健健康康,歲歲年年瀟瀟灑灑,永永遠遠快快樂樂,時時刻刻風風光光,生生世世順順當當。”#任嘉伦[超话]#@任嘉伦A
  • 董卿格纹衫配半裙优雅大方,海霞西服套装气场好强在此前的主持人大赛中,董卿与海霞两位气质女神罕见同框,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刘诗诗一直都是气质女星的代表人
  • 《唯美》(4)唯美之所以可望不可即,就在于它是你头顶上的白云蓝天。在草坪上坐下,是捧着书的惬意时光,也是沉醉在故事氛围中的浪漫时刻。
  • 佳学基因,基因检测中的No.1!#被活埋母亲发声##夏天为了阻挡蚊子...##王一博谢允##刘宇宁新歌一边##吉娜喜提中文名吉...##一诺1000杀##低风险
  • 【派普诺资讯:湖北黄冈一小区天燃气管道被挖断 多部门联合处置保安全】 6月19日下午4点左右,黄冈市黄州赤壁大道金芙蓉小区院内进行电梯安装施工时,施工人员挖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