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闻法】
《妙法莲华经》经中云:“…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圯坼, 泥涂褫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狖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蹋, □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斗诤□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蓬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炎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烰,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 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
  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 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 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 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 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著嬉戏, 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 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 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 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 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
  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 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 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
  上妙细叠, 价值千亿, 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 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 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
  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 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 世间之父。 一切众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 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燃不息。 如来已离, 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 安处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虽复教诏, 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 贪著深故。 以是方便, 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 知三界苦, 开示演说、 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 若心决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 不退菩萨。 汝舍利弗, 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 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 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 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  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 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 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 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则是父。 汝等累劫、 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 令出三界。 我虽先说、 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 而实不灭, 今所应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 能一心听、 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 虽以方便, 所化众生, 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 深著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说苦谛, 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 方便说道。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斯法华经, 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  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 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挛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南无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蜡烛][鲜花][鲜花][蜡烛]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眾俱。爾時尊者阿難。獨止靜室
。心生是念。世間有情。所有驚怖。乃至災害障難疾病過咎。已生當生者。皆是愚人
所有。智者即無。尊者阿難。思惟如是事已。從座而起。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頭面
禮足。修奉已畢。住立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獨靜室。心生是念。世間所有驚怖
等事。皆是愚人所有。智者即無。惟願世尊。為我解說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阿難
。如是世間所有驚怖等事。已生當生。所謂災害障難疾病過咎等。皆是愚人所有。智
者即無。阿難。譬如有人堆積乾葦為火所燃。而彼愚人驚怖等事。亦復如是。阿難。
如是過去未來現在世中。愚人有災害。智者無災害。愚人有障難。智者無障難。愚人
有疾病。智者無疾病。愚人有過咎。智者無過咎。阿難。當知是愚人法。是智者法。
知彼愚人法已。當可遠離行智者法。如是阿難。汝應當學
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名愚人。佛告阿難。愚人者愚為不了。世間愚人。於法不
了。故名為愚。不了者何。不了法境有四品類。所謂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
法。不了處非處法。阿難。於如是法。不能了達。是故得名為愚人也
阿難白言。世尊。如是如是。不了四法。得名愚人。又復云何得名智者
佛告阿難。言智人者。於法揀擇。善了是非。故名智人。善了者何。善了法境。
亦四品類。所謂善了界法。善了處法。善了緣生法。善了處非處法。善能了知如是等
法。是故得名為智人也
阿難復白佛言。善了此法。得名智者。而此智者。了何界法
佛告阿難。汝能善問。當為汝說。言界法者。而有多種。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
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
識界。如是十八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
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喜界樂界苦界捨界煩惱界無明
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六界。所謂貪欲界瞋恚界不瞋界殺害界不
殺界出離界。如是六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四界。所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
如是四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如是三界。彼智
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謂下界中界上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
P. 1

復有三界。所謂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三界。所
謂有學界無學界學無學界。如是三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二界。所謂有漏界
無漏界。如是二界。彼智慧者。如實了達。復有二界。所謂有為界無為界。如是二界
。彼智慧者。如實了達。阿難。如是等界。諸有智者。善能了達。阿難白佛言。世尊
。彼智慧者。如是了達諸界法已。又復云何。了達處法
佛告阿難。言處法者。謂十二處。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
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此十二處。智慧之者。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智者如是了達十二處已。又復云何了緣生法
佛告阿難。智者應知。十二緣法。從因緣起。由因緣故。即有諸法。因緣者何。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
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即一大苦蘊集。若了如上緣生之法。
因緣性空。緣聚即有。緣散即無。緣法無故。即無諸法。所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
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
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
。如是生滅之法。智者應當如實了達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智慧者。於緣生法。如實知已。復云何了處非處法
佛告阿難。非處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樂善果報者。無有是處。若身
口意造諸善業。而復獲於不善報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謂身口意造諸善業。而獲
所樂勝妙果報。斯有是處。若身口意造不善業。而獲所感不善果報。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言非處者。謂身口意造不善業。如所希求殊勝之果。由此因緣。命終
之後。若生人天。無有是處。若身口意造於善業。墮惡趣者。亦無是處。言是處者。
謂身口意造諸善業。生人天者。斯有是處。若造惡業。墮惡趣者。亦有是處
又復阿難。世間若有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一佛出世。斯有是處。又復世有二輪
王出。亦無是處。一輪王出。斯有是處。如是若有女人。為轉輪王。治化世間。乃至
為彼四王天主。忉利天主。大梵天王。及成緣覺無上菩提者。如是等事。無有是處。
若有善男子。具大人相。福慧莊嚴。為轉輪王。出於世間。乃至得成無上菩提。斯有
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殺父害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造於如是五
逆業者。無有是處。若異生凡夫愚癡邪見。造五逆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正見人。受具戒品。自犯戒已。於阿闍梨。而生毀謗。作如是言。
此阿闍梨。不善戒法。亦復不能受持禁戒。我當揀擇別阿闍梨。受學戒法。作是言已
。詣餘沙門婆羅門所。選擇師受彼人。或見沙門婆羅門。作諸戲論。不律儀者。依稟
於彼為阿闍梨。而求寂靜出離三有。無有是處。如是等事。若愚癡邪見。作此求者。
斯有是處
P. 2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根本煩惱。及隨煩惱。由煩惱故損減善根。障礙智慧。覆蓋
涅盤真寂靜法。彼人若了四念處者。無有是處。若人斷除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善能
了解四念處法。求趣涅盤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善了四念處。能證七覺支。趣向涅盤者。無有是處。
若人斷除煩惱法已。了四念處。證七覺支。趣向涅槃者。斯有是處
又復阿難。若人不斷煩惱。而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際。趣向涅盤。成緣
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無有是處。若斷煩惱。了四念處。證七覺支。盡苦邊
際。趣向涅盤。成緣覺菩提。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者。斯有是處
佛告阿難。智者如是如實了達處非處法。汝等應當如理而學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聞如是未曾有法。得甘露味。深自慶快。世尊。當
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是經名為四品法門。亦名法鏡。亦名甘露鼓。
亦名多界。如是名字。汝當受持
爾時尊者阿難及諸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P. 3

释迦牟尼佛现的佛身是入灭了,他又现许多的身相

梦参老和尚 

佛的不思议业相《大乘起信论》梦参老和尚讲解

【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 “德相”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功德之相,永远如是,常无断绝;随众生的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前头是总说,以下是别说。无量功德之相永远如是的,“常无断绝”——把前头不思议业相,把它扩充扩大。 佛利益众生都是不可思议的,不用你意识去揣度,这就说显现如来殊胜的胜妙境界,显现他无量的功德之相。这是善的,那翻过来,恶的呢?所有众生一切罪恶、烦恼、生老病死苦,这都是一切众生的相,这是世间相。佛菩萨利他、自利、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无量的功德德相,永远不断绝的。 我们经常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横遍”的含义:对于过去的无量众生、现在的无量众生、未来的无量众生,度生的功德也是无量的。但是随众生的根性不同,他哪一根就对哪一类的法相信,产生一些功德相,他自然相应的。 诸佛菩萨的妙用是随顺众生的根器而来的,你的善根深厚者显现不同,你的善根浅薄者显现不同,这叫“不思议业”,这叫“业相”,就是不思议业相。它是与一切众生善根相应,这就是诸佛菩萨的智慧德相,就在众生心中显现的。广说太多了。总的来说,身业现相,佛是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什么相,他是契机说法的,现相也是契机的。一切时、一切处,他是同时显现的。 就如释迦牟尼佛吧,咱们在《地藏经》就见到——《地藏经》的第二品,佛对地藏王菩萨说:我不是光以佛身示现在这个世界度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者,佛就现何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释迦牟尼佛现的佛身是入灭了,他又现许多的身相,咱们不得而知了,咱们就不理解、不了解、不认识了,只认识佛现的那个释迦牟尼佛的佛身在印度入灭了。咱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入灭了,只就一个释迦牟尼佛说。 但是在我们历史上,古德他们证实,证实什么呢?佛没有入灭。道宣律师,在唐朝的时候吧——咱们都知道弘扬《四分律》——道宣律师弘扬《四分律》的时候,他的智慧德相感得天人给他送供,天人送供。 他问那个天人,他说:“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现在又到哪里去度众生去了?又现什么身?”天人听见就感觉这个问号很奇怪,天人说:“你说哪个释迦牟尼佛呀?”道宣律师说:“我说的就是在印度降生的那个释迦牟尼佛嘛!”天人说:“没入灭啊,我来的时候释迦牟尼佛还在那说《法华经》呢!”我们看见的,我们所知道的、了解的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事实上是入灭了,这是世间现相。 又有一次,窥基大师到道宣律师那去,去参拜道宣律师去。道宣律师就跟他说:“我今天招待你是天人送供的饭。”窥基大师就等着,等着天人送供来。等过了午了,天人没来了。第二天,天人又送供来了。道宣律师就问他说:“唉呀,昨天你让我打了妄语,让我失信了。我请一位大德在我这供供斋,享受你天人供养。你怎么没来呢?”天人说:“昨天我来了,我来了进不来——光明无量,无量菩萨在这化身围绕着,我不知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完了天人跟他说:“你只是个阿罗汉,我只是个天人,那些大菩萨境界我们进不来了。”这时候道宣律师才对于学教义的、学翻译的才产生尊重想。那些大菩萨不讲究小知小见的这些戒律行持的事。 从这些证明,证明什么?证明觉体之相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不可思议的业相,业就是作用,善业的作用。在《地藏经》上的第二品,佛跟地藏菩萨说:我不是仅以佛身来度众生,什么身都现。看着佛身入灭了,他现的别的身还在度众生。这样理解了不思议业相。这是佛的不思议业相。 那些大菩萨咱们不说了,咱们说咱们这个不思议的业相。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业相,我们这几百人,每一个人有一个人样,他的动作、他内心的表现,表现在外体,这都叫相。但不是德相,是业障相。业障相,什么相都有。这业有深有浅,我们这可能有四众弟子吧,咱们现在现的相各各不同,随他内心的境界相来显现,表现他身口七支。 诸佛菩萨,我们说功德相无边,不可思议。我们众生的那个业——我们经常爱说业——我们众生那个惑业相也不可思议。你看你发脾气的时候、心里生烦恼的时候,你自己不认识自己了,你那个相非常的难看。这个事实很多了。 所以要懂得这个含义了,你就知道了不可思议有两种,有惑业的不可思议,有清净的功德、福德、智慧德相不可思议,众生的业相很不可思议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网友爆料:怼周鸿祎的程前不叫程前,叫贺伟华,93年7月生人,2015年毕业于西南交大地质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遥感专业,兼修金融学,学生时代社团经历丰富,是当时西南
  • 正如莫言所说:“你要明白,等你过了三十岁,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存款,亲人遇到事你拿不出钱,你就会明白,脸不脸的,情啊爱的,原来都是浮云。正如莫言所说:“你要明白
  • 提着炸鸡开心的光脚丫宝宝 240111|#朴智旻##橙光# 《【BTS丨全线完结】白月光不好当》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自己来决定出身,你的人生走向会是怎样?如果
  • 7.?timeswissshop:作为一个老牌网站,timeswissshop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一比一复刻表。6.?trustytime:这是一个备受
  • Aquí te amo 我在这里爱你 En los oscuros pinos se desenreda el viento. 在黑暗的松林里,风解缚了自己 F
  • 没有人可以让你生气,除非你同意——张德芬不要觉得你自己有多特别,我只是来一趟人间,顺便喜欢你罢了人世间,不离骚揣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而归小东西还挺凶,奶瓶给你打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小马:“放进去它该wo了,不冷,你拿着吧。”小马:“你拿着我的画。
  • 这是我记录下来的事物,感觉少少的,好多事情都没有拍到呢,拍照真是一个神奇的事情,会把当下的事情记录下来,所以我要多多记录生活咯。话说回来,回到我爸妈家呢,觉得还
  • 用我的推荐码试驾蔚来,提车后积分全返[微笑]#电动兄弟##蔚来es8##国资出资携手蔚来新建千座换电站#您买车时所承诺的换电站数量,不会打折,只会超额兑现,这就
  • 爱宝睿宝辉宝|2024.01.09happy_amoka (窃窃私语)妈妈,我一会儿给妈妈shine__bao 你好,我是睿宝啊!miss_jeong
  • 租金的好处就在于资产是自己的,我可以持续不断的收。换句话说,将有可能的商品房负债爆雷,用30年期,自持租金的方式来缓解,这还真的是一个高招。
  • 2、准备盆土发财树喜欢在疏松的环境中生长,种植时要为其准备透气性较强的土壤,并且要使用排水性良好的栽培盆,方便土壤中的积水排出,防止发财树根系浸泡在水中。4、养
  • 你说的每一个字,都使我的心飞翔,沐浴在欢乐中,就像夜晚的星星。想念你在我的内心深处,爱盛开着,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它消耗着。
  •         他以为的过了一辈子,实际只是眨眼之间,他看到哥哥通红的双眼,"哥,你怎么了?        "阿盛,你的体质很是特殊,还好是在迷雾森林渡元婴劫,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波拉尼奥曾说:如果一个人始终在度过童年的那个地方停留,那么他就能看到自己的童年是如何被腐蚀的。用一次又一次远行麻痹自己,我真的喜欢这样吗,曾经“在路上”可以治愈
  • 167.永不凋逝的爱 文/余笑人 深夜里还是会一次次醒来 有些事多少年也想不明白 想守护一辈子的人已不在 留下你一个人虚妄的徘徊 寻你 穿越茫茫的人海 梦你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江慧琦真可怜,她在这儿也没什么朋友,连离职这么大的事儿都没人知道!”他拦在刚刚说话的空姐身前,“你刚刚说江慧琦离职?”“是啊,三天前的航行是她在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