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患有重度厌食症的女孩,在医学已经放弃的情况下,忽然有一天胃口大开,主动进食。
不久后,竟完成了自愈,恢复了健康。
令人费解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偶然间读了一本童话小说。
而这本创造奇迹的小说,正是斯宾塞本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很简单,讲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寻找奶酪的故事。
可就是这本连三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书,自1998年问世以来,引爆了全球阅读热潮。
不少社会精英、商界巨头将其视为“人生启示录”,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其当作员工的教科书。
这本书看似浅显,却指向了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与迷茫,这本书或许是一枚解药。
01

情绪内耗,正在压垮你的生活。

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里。
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寻找奶酪。
这天,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奶酪C站——一个堆满各种奶酪的地方。
他们欣喜若狂,一头扎进奶酪里,从此过着安逸又颓废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奶酪全部消失了。
意外来得措手不及,哼哼和唧唧先是震惊,之后便愤怒地相互指责,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拿走奶酪的人。
他们不出去找食物,反而不停地发泄情绪,直到筋疲力尽、奄奄一息。
斯宾塞在书里写道:
“迷宫象征着我们错综复杂的生活,而奶酪则是我们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机遇,乃至家庭、健康、情感、自我价值。”
充满变数的生活里,每当意外降临,人们往往会陷入慌乱,进而被愤怒、焦虑、悲伤等各种情绪绑架。
很多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奶酪”的消失,而是无休止的自我战斗。
正如心理学家于德志所言: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微博话题#内耗#中,有这样几则让人痛心的留言。
失独妈妈倾诉:儿子去世五年后,我一直活在巨大的悲痛里,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失恋的女孩说:自从失恋后,我一直纠结于他为什么变心,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有人在考试失利后,陷入自卑;有人在失业后,怒斥社会的不公……
这些人都失去了他们的“奶酪”,也都像哼哼唧唧一样,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
不得不承认,情绪内耗,是我们生活的头号劲敌。
它会耗尽我们用于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身心资源,让我们无力行动。
导致生活中的难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我们彻底击垮。
此时没有人能帮助你,除非你自己下定决心,出一记猛拳,打破情绪的牢笼。

02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

小矮人中,首先想要自救的是唧唧。
他不想再坐以待毙,打算返回迷宫,和过去一样,每天奔跑,寻找奶酪。
对于他这个决定,哼哼不屑一顾,他质问唧唧:“如果找不到怎么办?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
但唧唧不愿再想那么多,他拖着虚弱的身躯,茫然地消失在道路尽头。
他告诉自己:迈出这一步,的确不一定能找到奶酪,但不行动,就一定找不到。
他踉踉跄跄地在迷宫里跑着,偶尔捡到一块发霉的奶酪,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渐渐地,他恢复了体力,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另一条路的尽头,发现了奶酪N站。
但这次,唧唧不再沉迷于此,他每天来N站吃饱肚子后,就转身跑入迷宫,继续寻找。
而哼哼依然在C站怨天尤人,等待死亡的慢慢靠近。
唧唧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著名的“水杯实验”。
一个教授拿着一小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多重?
有人说5克,有人说加上杯子,应该有10克。
但教授摇摇头说:水的重量不在于几克,而在于你拿着它的时间。
你刚拿起它的时候可能只有5克,但你拿着它一整天呢?或许就有千斤重了。
怎么摆脱这种重负呢?
——放下。
奶酪丢了,就立马去找;水杯很重,就立马放下。
很多时候,一个行动,好过一千个想法;一个改变,远胜过无意义的坚持。
与其在内耗中折磨自己,不如用行动打破僵局。
就像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说的:
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干了再说。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停止内耗,从行动开始。

03

拒绝内耗,是人生最好的解药。

在迷宫里,除了小矮人,还住着两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
它们“鼠如其名”,一个时刻保持着警惕,一个则是天生的行动派。
当时,它们和小矮人一起发现了奶酪C站,反应却截然相反。
它们既没有为此狂喜,迷失在舒适区,也没有在奶酪消失后,陷入愤怒和迷茫。
小老鼠从不想太多,也没有多少情绪,它们做的,就是发现变化,应对变化。
它们发现C站的奶酪越来越少,提早做好了准备,先人一步找到了奶酪N站。
与“聪明”的小矮人相比,反而是“没脑子”的小老鼠,生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作者斯宾塞不禁感慨:生活,最大的障碍,竟是我们自己。
紧接着,他在书里讲了朋友查理的故事。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播音员,一直是单位里的“台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查理的一切,像C站里的奶酪,凭空消失了。
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提拔的机会。
他像小矮人一样,愤怒不安,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像小老鼠一样,积极寻找新奶酪。
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1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结果不出所料,他凭借专业的解说,重回事业的巅峰。
很认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不必为此抱怨。
生活很难,我们都挨过命运的耳光,经历过痛苦与挫折,遭受过不公与背叛。
如果只知道去问“谁动了我的奶酪”,就会陷入持续的自我内耗。
当你清空思绪,专注于行动,比山大的困难,就会缩小成路途上一个矮坡,看似跨不过去的深渊,就变成了一条浅滩。



如果把奶酪的故事照进现实,小矮人与小老鼠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事的不同反应。

当我们遭遇意外,起初我们可能是愤怒的哼哼,之后可能像唧唧一样,经过反思,重振旗鼓。
但最聪明的做法,却是成为小老鼠一样的行动派,着眼当下,少想多做。
世界级心灵导师奥南朵有句格言:
“我就是去做,不担心结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结果。”
人生旅途上,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你无数次的徘徊;
最快的脚步也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作者:瑾山月
·

最快的脚步并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患有重度厌食症的女孩,在医学已经放弃的情况下,忽然有一天胃口大开,主动进食。

不久后,竟完成了自愈,恢复了健康。

令人费解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她偶然间读了一本童话小说。

而这本创造奇迹的小说,正是斯宾塞本人的《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很简单,讲了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寻找奶酪的故事。

可就是这本连三岁孩子都能看懂的书,自1998年问世以来,引爆了全球阅读热潮。

不少社会精英、商界巨头将其视为“人生启示录”,上百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将其当作员工的教科书。

这本书看似浅显,却指向了一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内耗压垮。

如果你正在经历焦虑与迷茫,这本书或许是一枚解药。

01
情绪内耗,正在压垮你的生活。

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里。

他们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寻找奶酪。

这天,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奶酪C站——一个堆满各种奶酪的地方。

他们欣喜若狂,一头扎进奶酪里,从此过着安逸又颓废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忽然有一天,奶酪全部消失了。

意外来得措手不及,哼哼和唧唧先是震惊,之后便愤怒地相互指责,用恶毒的语言咒骂拿走奶酪的人。

他们不出去找食物,反而不停地发泄情绪,直到筋疲力尽、奄奄一息。

斯宾塞在书里写道:

“迷宫象征着我们错综复杂的生活,而奶酪则是我们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机遇,乃至家庭、健康、情感、自我价值。”

充满变数的生活里,每当意外降临,人们往往会陷入慌乱,进而被愤怒、焦虑、悲伤等各种情绪绑架。

很多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奶酪”的消失,而是无休止的自我战斗。

正如心理学家于德志所言: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斗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微博话题#内耗#中,有这样几则让人痛心的留言。

失独妈妈倾诉:儿子去世五年后,我一直活在巨大的悲痛里,感觉一切都没有意义;

失恋的女孩说:自从失恋后,我一直纠结于他为什么变心,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有人在考试失利后,陷入自卑;有人在失业后,怒斥社会的不公……

这些人都失去了他们的“奶酪”,也都像哼哼唧唧一样,饱受负面情绪的折磨。

不得不承认,情绪内耗,是我们生活的头号劲敌。

它会耗尽我们用于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身心资源,让我们无力行动。

导致生活中的难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把我们彻底击垮。

此时没有人能帮助你,除非你自己下定决心,出一记猛拳,打破情绪的牢笼。

02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

小矮人中,首先想要自救的是唧唧。

他不想再坐以待毙,打算返回迷宫,和过去一样,每天奔跑,寻找奶酪。

对于他这个决定,哼哼不屑一顾,他质问唧唧:“如果找不到怎么办?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

但唧唧不愿再想那么多,他拖着虚弱的身躯,茫然地消失在道路尽头。

他告诉自己:迈出这一步,的确不一定能找到奶酪,但不行动,就一定找不到。

他踉踉跄跄地在迷宫里跑着,偶尔捡到一块发霉的奶酪,就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渐渐地,他恢复了体力,心情也好了不少。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另一条路的尽头,发现了奶酪N站。

但这次,唧唧不再沉迷于此,他每天来N站吃饱肚子后,就转身跑入迷宫,继续寻找。

而哼哼依然在C站怨天尤人,等待死亡的慢慢靠近。

唧唧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著名的“水杯实验”。

一个教授拿着一小杯水,问同学们:这杯水多重?

有人说5克,有人说加上杯子,应该有10克。

但教授摇摇头说:水的重量不在于几克,而在于你拿着它的时间。

你刚拿起它的时候可能只有5克,但你拿着它一整天呢?或许就有千斤重了。

怎么摆脱这种重负呢?

——放下。

奶酪丢了,就立马去找;水杯很重,就立马放下。

很多时候,一个行动,好过一千个想法;一个改变,远胜过无意义的坚持。

与其在内耗中折磨自己,不如用行动打破僵局。

就像搜狐董事长张朝阳说的:

缓解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什么也不要想,干了再说。

人生变好,从停止内耗开始;停止内耗,从行动开始。

图片

03
拒绝内耗,是人生最好的解药。

在迷宫里,除了小矮人,还住着两只头脑简单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

它们“鼠如其名”,一个时刻保持着警惕,一个则是天生的行动派。

当时,它们和小矮人一起发现了奶酪C站,反应却截然相反。

它们既没有为此狂喜,迷失在舒适区,也没有在奶酪消失后,陷入愤怒和迷茫。

小老鼠从不想太多,也没有多少情绪,它们做的,就是发现变化,应对变化。

它们发现C站的奶酪越来越少,提早做好了准备,先人一步找到了奶酪N站。

与“聪明”的小矮人相比,反而是“没脑子”的小老鼠,生活得更自在、更舒服。

作者斯宾塞不禁感慨:生活,最大的障碍,竟是我们自己。

紧接着,他在书里讲了朋友查理的故事。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径赛事播音员,一直是单位里的“台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领导告诉他,下届奥运会不再转播田径项目,换成了游泳和跳水。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查理的一切,像C站里的奶酪,凭空消失了。

他被边缘化,不再是同事间的佼佼者,也没有任何升职提拔的机会。

他像小矮人一样,愤怒不安,三番五次找领导叫板,结果自己被处罚、被停职。

他向斯宾塞诉苦,斯宾塞则给他讲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虑后,查理不再纠结“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像小老鼠一样,积极寻找新奶酪。

他开始认真研究游泳和跳水,1个月后,查理拍着胸脯向领导保证,完全可以胜任新工作。

结果不出所料,他凭借专业的解说,重回事业的巅峰。

很认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

要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学着去应付缺陷带来的问题,不必为此抱怨。

生活很难,我们都挨过命运的耳光,经历过痛苦与挫折,遭受过不公与背叛。

如果只知道去问“谁动了我的奶酪”,就会陷入持续的自我内耗。

当你清空思绪,专注于行动,比山大的困难,就会缩小成路途上一个矮坡,看似跨不过去的深渊,就变成了一条浅滩。

如果把奶酪的故事照进现实,小矮人与小老鼠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事的不同反应。

当我们遭遇意外,起初我们可能是愤怒的哼哼,之后可能像唧唧一样,经过反思,重振旗鼓。

但最聪明的做法,却是成为小老鼠一样的行动派,着眼当下,少想多做。

世界级心灵导师奥南朵有句格言:

“我就是去做,不担心结果,如果不成功,我就接受结果。”

人生旅途上,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你无数次的徘徊;

最快的脚步也非冲刺,而是你一个接一个的行动。

#为什么会莫名感到孤独# 开始独居的第一年,曾有朋友告诫我,一个人在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最好不要在下午4点左右独自入眠,否则你将在黄昏之际醒来,躺在床上听见窗外孩子们的玩耍声,楼下老人的聊天声,看着夕阳一点点落尽,继而感觉无比孤独。

在诸多深刻的情感反应中,孤独并不是最特别的一种。事实上,它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与我们相伴,当父母把婴儿从怀中放到一旁,他/她会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之后随着缓慢与他人建立联结,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物理意义上“缺乏陪伴”带来的孤独感可能会逐渐消退,但精神上无所依凭的感受却会出现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比如骤然失去具有意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重大变动,都会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到孤独。

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身处关系中的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庄子·则阳》中曾写到一种叫作“陆沉”的状态,即“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比喻人虽然在人群中,却不愿与周围的人相互融合,好像沉入陆地一般。这或许是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最古老的描述之一,因为自觉不被理解,或是说出的话得不到预期回应,期待落空后的孤独感往往更为强烈。更多时候,它还会来自带有缺陷的亲密关系,身处这种境遇中的人会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或观念上的沟通,从而带来“同床异梦”的不适体验。

现代社会中,孤独也是最早被观察到的时代症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孤独”一词成为社会研究者和文学家们使用的高频词,并被不断诗化、浪漫化和标签化,以致如今人们提到大都会中相互隔绝的个体,脑中总会出现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经典画作:一间房、一扇窗、一盏灯、一个失神的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孤独不再属于“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成了属于全社会大众的日常经验。

人们也开始思考孤独带来的麻烦。从个体意义上说,孤独感会缓慢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世界不同地区的跟踪调查都表明,它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预期寿命,由孤独带来的情感空白还会加大陷入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险;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孤独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就认为,孤独正是极权统治的根基。孤独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孤独中,人们丧失了体验其他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个体,更容易被极权的强制性逻辑和集体激情所吸引。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或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英国经济学者诺瑞纳·赫兹在2020年的作品《孤独世纪》中指出,早在疫情前,孤独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在美国,每五个人中有三个人觉得孤独;在英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依靠的朋友;在日本,有老年人为了缓解社会孤立感,不惜选择犯罪入狱。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孤独有增无减?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瑞茨曼认为,孤独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实际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也许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更少,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的更多了。

比如,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究竟是孤独的成因,还是孤独的结果?过往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有时会让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因此会带来更彻底的孤独。如果说个体的人际网络原本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最能影响人们联结感的主要是最内侧的亲密层,社交媒体则将中层和外层的弱关系通通拉进了我们的日常范畴,产生一种“被陪伴”的幻觉。当这种幻觉被打破时,就更容易产生身处“人群”中却倍感孤独的感觉。

《孤独传》的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则发现,线上社交分享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相应程度的线下关系——“当社交媒体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孤独的现象就会更常见。”

2020年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线下联结的缺失,面对面互动的减少,使孤独成为伴随新冠而来的“时代瘟疫”。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简报称,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在那些社交互动受到限制的地区,心理健康恶化情况也更加严重。

同时,经由互联网实时传播,比过去更密集的新闻事件也可能加重个体的孤独感。在极短时间内发酵的全民话题和日趋极化的网络发声,有时会引发自我怀疑和对群体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类观点讨论还会带来个人与线下社会支持之间的撕裂,因此有人选择不与家人、朋友和伴侣讨论新闻和社会事件,以此规避意见分歧,这又带来了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过,最感孤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联结的时刻。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阿伦特,面对孤独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都是重建社群联结。在新冠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巩固原有的亲密关系,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保持哪怕每周一次的会面和通信,也可以通过与熟人以外的人交往来重建对社群的信任。比如加入某个线上社区,对楼下的邻居问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感。

孤独本质上是自省,或者说是自我凝视的结果。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认为,孤独感是“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他人相通,感觉到只有自己被遗弃后,自己看着自己时,生发出的一种心境”。因此,避免孤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行方法之一是停止自我凝视。很多空巢老人在描述自己的孤独时,都会说一切是从孩子离家的时候开始,孩子的离开不仅带走了陪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意义,而后者带来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挑战孤独的第一步是主动释放善意,试着像一个怀抱孩子的母亲那样去爱和关注某个人、某件事,个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减轻

最后,自我凝视有时也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契机。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得益于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他们最终会将这种照料内化成自我关爱和自我陪伴,将孤独时期视为一段无人干扰,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光。这就是变“消极孤独”为“积极独处”的第一步——就像伊丽莎白·毕肖普在49岁那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的那样——“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灯塔看守人,绝对孤独,没有人打扰我读书,或只是坐在那儿,虽然这样的梦想在16岁左右被严厉驳回,但它总在我心里盘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经历孤独,或者至少经历一段时间⋯⋯也许它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

《为什么我会莫名感到孤独?》 文 | 魏倩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七月份,我们店招进来了三个人,离职的却达到了五个人,其中一个是和我一个学校的学长,在我刚入职的时候帮了我很多,在这里待了三个月,最终还是回去考研了,剩下的几个
  • #基金[超话]# 21:46 周末个股分析交流,均胜电子 6006991、这个股一个隐藏的雷点,就是它的商誉很高,有50亿,21年计提了20亿,财报极不好看。3
  • 结果他自己写了,还像模像样的[doge],瞬间不生气了,写检讨真是个哄女孩子的好方法。隔离让人精神不正常,我们两个大犟驴又因为一丢丢丢小破事儿吵了一架,伤敌一千
  • 熙颖小铺穿搭法则熙颖小铺熙颖小铺#OOTD##今天穿什么##时尚穿搭##小香风# 秋日飘来一阵小香风这种轻奢贵气的小香风外套真的爱到不行,优雅 精致 名媛感
  • 浅浅记录一下May & June老妹儿结婚,漂靓!去给我妈拿快递,工作人员不认我,只认(感谢633是小区网红小狗)我妈的花种在树上,我爹的鱼根本不怕人,
  • 被告人黄某成立某保理公司,在未取得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某保理公司的项目有高额返利、稳赚不赔为诱饵,采用广告宣传、业务员招揽顾客、熟人介绍等形式向老年人宣讲投资
  • 嘴角有痣,典型的食碌痣,比较有口福,而且你的痣在嘴角下方,说明你的个性温和可亲,但有时会因为心太软而吃亏,虽然处处与人为善,却常遭人误解,甚至背后被人说坏话。从
  • 大众在逐渐实践“全民健身,健康向上”的理念,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畅森体育也在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让体育在人的全
  • 但临床上的确有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都说自己的鼻炎自愈了(是自愈,不是治愈)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很多人通过积极运动锻炼、更换工作生活环境后发现困扰多年的鼻炎不见了,舒
  • #汽车##历史##最早的机动车#奇峰思维】1、疫情之后,中国会进行又一次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意味着多数的普通人会被迫更换工作。6、此次经济结构调整所涉及的工
  •   26岁的工人王杰去年底从山东青岛回到家乡兴县,经过招聘、培训,顺利进入了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中心,成为了一名技术工人。【高质量发展看山西:老区兴县的产业“密码
  • 几乎是哭着码完这些字:第一次见你是在2013年 补课回来的时候电视上正在播放你的电视剧千金归来 当时就被这个面带笑容的男孩所吸引 当时没看到大结局我还跑去姑姑家
  •  #命理、算命、八字、财运、姻缘、算卦、发财、求财##算升学考试调换工作##算姻缘婚姻感情##算事业财运调动工作升职##八字命理大师##八字合婚看婚姻#这几年提
  • 可人性终究是复杂的,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委托人,邓亚军的三观都在不停地被刷新,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遇不到的。但当她看到女人身后的男人时,邓亚军
  • 服药廿余剂,大痛未作,小痛稍有,证治相合,然病久日深,正虚邪实,非轻剂易解,故改当归40克、川芎40克,加大其量,重可去实。上方续服廿余剂后,头痛虽未大作,但有
  • 顺便提一嘴,浩哥今天是一边生气一边做的作业,字迹超丑,回到了一年级的水平我怀念二年级的浩哥,那个时候和他出门,他一直念叨要早点回家做作业,现在,只要出门,作业是
  • !!
  • 能够对他们多尊重一些,多关爱一些,多理解一些,多包容一些,就是我们最贵的品格,最好的修行#每日一善[超话]#[送花花]#阳光信用# [太阳]#每日一善# 一直以
  • 没想到一看到超话里姐妹发的夏彦彩蛋小视频,就瞬间不酸朋友圈的恩爱了[笑cry]毕竟夏彦这样的天降竹马简直是个bug,而且是个天才,长的帅身材又好,三观正,又专一
  • ”顿了顿,那女人嘴角掀起一抹冷笑,厉声喊着,“难怪我老公来医院看了四次都治不好,原来一直都是你这个庸医给治疗的。 于是,在排除陆晔不是gay之后的一个月黑风高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