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篇汪老师不吐不快的文章,似乎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其实非但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进一步刻意误导,致力于毁掉整个上海的防疫政策。

一个主打天文科普的作者,用「几乎百分之一百」的数字,来强调感染者不打针不吃药,会在十天左右痊愈,能说出「只要停止检测,10天后上海的数字马上下降」,却完全忽视了它在国外的病死率和重症率,忽视了奥密克戎流行不到半年时间,医学界甚至无法给出一份完整的奥密克戎后遗症报告。

汪老师在后续的解释里,提到第九版和之前版本有一个巨大真空地带,导致各地卫健委可以按照自己理解自行决定怎么做,才会造成上海如此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说法相当荒谬无知。

事实上,国家发布《新冠诊疗方案第九版》不存在什么真空地带,也不存在什么自行理解自行判断的空间,在3月17日的上海新闻发布会上,张文宏已经说得很清楚:

我在感染(传染)病领域邀请了五六十位专家在网络上进行了一次线上大讨论,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这次《诊疗方案》是目前所有版本中最科学、最好的,完全基于科学制定的最合理的方案。

3月14日发布的《诊疗方案第九版》,到3月17日,张文宏已经和专家讨论研究完毕,可为什么在大半个月时间里,上海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

因为无症状感染者不算在确诊里,所以确诊人数低,那上海也就没有高风险区域,这是《诊疗方案第九版》指导你们做的吗?

汪老师文章里采访的陶医生,给的头衔是前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看上去好像是有专业背书,但这位陶医生既没有疫苗研发经验,也不是一线抗疫医生,曾经造谣国家疫苗计划工程,支持吃狗肉抗疫,疫情期间兜售劣质口罩,因为篡改国歌被拘留15天,还污蔑国产新冠疫苗全球最不安全,被外媒争相报道。

我列出陶医生经历,不是为了翻旧账,而是汪陶两人的对话出现严重的常识错误,才让我好奇陶医生的经历:

陶: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隔离点情况不太好,你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是很轻的类似感冒症状,是不是一定要去隔离点呢?去隔离点可能你折腾一下症状还更重,所以这个必须要理性考虑。

汪:你也是支持,如果一旦被查出阳性,居家隔离是比较好的应对措施?

陶:对,我认为非常好。

不仅是汪陶两人支持居家隔离,上海最大集中隔离点救治组组长也这样表态:「未来如果无症状感染者的量太多的话,不排除实行居家隔离的办法,同时配合严格的居家管控措施,才能有效阻断传播。」

更离谱的是,4月2日,上海一些代表关于积极改进防控工作的建议是:向卫健委调整现行防疫政策,把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集中隔离改成居家隔离。

这些浮在水面上的言论,是能让大众看到的部分,那浮在水面下的又有多少?

他们是否知道,上海有多少住房条件符合居家隔离,有多少合租房挤满一家老少,又需要多少人力来维持和处理生活污染垃圾?

他们是否知道,当年武汉疫情为什么会出现气溶胶传播,导致整栋楼感染阳性,是否知道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是原始毒株的4倍,知道华亭宾馆为什么会疫情外溢?

他们是否知道,从3月28日封控至今,五天潜伏期已过,而浦东感染人数依然没有回落,隔离期间一直发生传染事件,出现在核酸检测环节,勾肩搭话,串门聊天,甚至还有一些外交官遛狗。

他们是否知道,方舱医院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是及时隔离轻症,把感染人群和正常人群分离,然后从无症状感染者中,尽快筛选出重症患者送医治疗,减轻救护车和医务人员的重担。

上海方舱医院的前期管理相当混乱,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去改善集中隔离条件,而不是修改防疫政策,用最为下乘的摆烂心态去执行居家隔离。

如果上海真的实行居家隔离,凭借2500万的人口体量,整个中国维持了两年的防疫方针大计将彻底崩溃,他们能负起这个责任吗?

汪老师说:「是时候回归科学了,让专业的事情交给真正懂专业的人去做。」

确实,专业事交给专业人,但如果是关于防疫工作,这个观点就很片面,甚至极为傲慢。

首先从社会分工来看,每个人负责的专业部分可能是很小的一块,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位临床医生,很可能在公共卫生专业无法给出科学的防控措施;如果你是一位隔离点救治组组长,可以给隔离环境提出优化建议,却难以判断居家隔离的防疫条件有多严苛;如果你是一位科普自媒体,在触及自己的知识盲区时,应该谦虚聆听,而不是默认所有反对者都是键盘侠。

防疫涉及到公共卫生问题,牵一发动全身,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民生、经济和政治,甚至是国际关系,需要全国一盘棋,具备强大的统筹组织能力,需要全民动员配合,全员抗疫才能同舟共济。

可以这么说,上海疫情防控中,有一部分的疾控中心官员和基层工作者不把新冠当回事,只当作流感来处理,甚至会有消极抗疫,敷衍了事的行为。

各种一刀切层层加码的事件,例如隔离孩子、捕杀宠物、累垮志愿者、方舱恶劣、物资调配紊乱等等,他们制造事端裹挟共存民意,对病毒绥靖主义,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防疫前期一条都没有做到。

这就意味着,为了打赢疫情,上海要打消任何新模式探索,这条路在当下已经证明行不通了,必须在全国统一部署下进行,不存在上海自己搞特殊的情况。

上海疫情乱象背后,同样离不开大量的极端共存观点,在背后推波助澜。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并“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新冠肺炎##上海疫情##疫情防控##好人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或许这就是爱情吧,张学友和罗美薇一样,两人结婚后都没有绯闻,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爱情吧。2月1号,《浪姐2》放出了最新的花絮,在姐姐们的生活中,“小龙女”首次在镜
  • #蔡程昱[超话]##考古使我快乐第二季# 你的歌单里排第一位的就是《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所以你也希望自己像小狮子奔跑吧那
  • #李大辉[超话]##加州玫瑰李大辉#220529 kevindockry ins更新大辉相关2pAlways a pleasure filming with t
  • 07考试结束,考生要按照监考员的指令有序、错峰离开考场,全程佩戴口罩,不得拥挤交谈,保持安全距离,要服从考点校工作人员引导,不得在考点校内逗留。仍不合格的,经考
  • 我省确定1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严监测勤帮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一年,辽宁取得了哪些成果?【望牛墩镇驻大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守
  • 大家 陆续点好,仲夏点好自己的,给麦洛洛点了鲍鱼套餐,知道麦洛洛爱吃海鲜类,无论多少年之后,自己都不会忘记这个小孩子的口味,一直没有松开麦洛洛的手,开心又有些小
  • 目前,该基地拥有优质鱼苗1200万尾,成鱼存塘量已超过100万斤,“十四五”末产值预超3亿元,2022年,“江口青鳙”地理标志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运
  •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大路这儿的石屋一如我在十年前所拍的那样,那座院落也没有改变,石头打造的大厝啊,只要不拆除,它最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了。 我不知道意大利人会不会说
  • 这“常道”就是上面说的上善若水、知白守黑,不识常道而任意妄为,自会引来凶险,失去幸福。比如,最紧张的气氛反倒是大寂静,“于无声处听惊雷”;最高明的进攻是“不战而
  • ”#橘子皮##山蛋蛋##柑橘栀子花#2022-05-06周五我是真的快成家雀了,每天被隔离在房间,时间到了就吃饭,每天早上5点做核酸,精神和身体被双层折磨,好不
  • 最近我们国内的囤货每一个时间段的单号我都有 我都可以提供查询物流记录 部分单号截图 在这里 包裹到货也在这里 喜欢怀疑真假的也不怕你问查 也不怕你问 就怕你自
  • #铃本美愉[超话]# 明日から東京POPUPが始まります5日間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今回はし-ちやんとのコラボアイテム、Muléau夏物第2弹が今回先行販売されま
  • #这半天骑车去Lumineer的路上,看到马路中央血泊里躺着的人听到耳机里呼救的人咖啡店里放着我喜欢的书,麻袋上写着“自然会有答案”贵腐澳白没有想象中好喝,反倒
  • 已知骏佑好久不联系,就会很快认生,你把自己放于一众前辈之外,还“安心しました”是什么验收恋爱成果加 人际查岗 行为?这些你是一句不提啊…….[哆啦A梦害怕][
  •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烦恼,战胜了自己的烦恼,就是得到了佛菩萨最殊胜的加持。真正的修行人会明白,佛菩萨最宝贵的加持不是外在的果相,而是让自己面临苦难时更加勇敢,更加
  • 整专风格在当年是比较新潮的,灵魂乐的元素很多,如果你平时听70年代美国灵魂乐的话,那么这张专辑你会有熟悉的感觉~不过我也要吐槽一下,第一首的英语发音还是不行呐。
  • 【瑞安海鲜半成品畅销海外】#区县连线#在瑞安市华盛水产有限公司的粗加工车间里,一个个操作台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熟练地对海上捕来的虾皮进行加工、打包、冷冻,制
  • 想起小时候一件事:4岁时候在家画画,被隔壁和后门小伙伴喊着出去玩,我让他们等一等,可由于等了太久他们开始抢我的画玩,我骂了他们,他们便撕了我的画。#sky光遇黑
  • 放風的一日 來個探店喜歡曇花方方正正的環繞吧檯 小貓咪看來也是這裡的一員呢 看到好多博主拍的探店照都有它 一點也不怕生 坐在門口盯着來往的人 十年前我就很鍾愛吧
  • 11、西安,西北唯一的准一线城市,12、武汉,华中中心,发展有些慢了。6、苏州,江苏经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