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亭亭,且停停】

我们游山玩水时,山水胜景,总是看不够。但旅途漫漫,总需要跋山涉水,登高踩低,一路美景看下来,美了眼睛,却苦了腿脚。

这时,眼前出现一座凉亭,可以让人倚靠在亭边的栏杆上,饱览周围美景,便是旅途中最惬意的事了。

仔细想想,亭子似乎是中国建筑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楼宇大殿,雕梁画栋,宏伟辉煌。而亭子,小小的一座,独立于山水园林之间,只占了片隅之地,却把天地胜景容纳其中,显得独有灵气。

《营造法原》中说:“亭为停息凭眺之所。”

它不是久居的住所,却是为了暂时的停歇而存在。亭带来的,是四面开阔的旷达之情,是暂且停停的人生智慧。

走得久了,走得累了,便去亭子下“且停停”吧。

亭是一种特别的建筑。

亭子四面无墙,便把周边的风景当做画壁,地域不同,时节不同,亭便生发出不同的意趣。

它或是立于高山之巅,俯仰皆是风景;或是隐于山林之间,曲径通幽;又或者是在长河大湖之滨,看天高水阔。

提起亭子的景色,张岱在湖心亭看雪的际遇最为动人。

那年寒冬,大雪纷飞。张岱乘着一叶小舟,在不见人影的西湖上巡游。举目望去,是一片弥散开来的白,模糊了天与水的界线,也朦胧了湖上的风景。

远处的长堤被雪花隐成了一条淡淡的痕迹,湖心亭独立在西湖之上,点缀了这幅空灵的水墨雪景图。

隆冬时节,西湖上本应是不见一人,亭中却依然有两人相对小酌;亭外,一片水天相接的白色世界,将亭子笼罩。身在亭中,感觉天地之间,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却又仿佛在云端,如此超然脱俗。

也难怪船童称张岱与亭中人为“痴”,大概在邂逅这一片亭中雪景时,没有人会舍得匆匆走过。

在爱晚亭中,风景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似火枫叶;在陶然亭上,风景是一池碧水,满园清荷的园林风光。

借一座凉亭,遇上一片美景,便满足了一颗留恋美景的痴心。

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被贬黄州已过三年,不得已停下了他的仕途,一腔的学识与志向也失去了方向

同样被贬到黄州的好友张怀民,邀请苏轼去观赏他新建在长江边上的亭子。

站在亭子里,苏轼眺望着长江滚滚而下的壮阔,吹拂着清爽的江风,他的心也随之清凉了下来,与张怀民说笑:“仁兄一定是知道我想歇息,才建了一座亭子送给我吧。”

兴尽之时,他提笔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此刻,他不再为仕途受阻而烦心,在亭子上,被贬的黄州,也是一道美景。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子,是供人停下来的地方。

人们造亭,有着特别的讲究。除了风景,亭子的建造也会考虑人旅途的脚力,在游人最需要歇息的地方出现。

游山玩水,虽然我们会贪图美景,总是想着看到更前方的景色,但总有状况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或许是体力不支,又或是别的状况,这时,亭子是歇息的一个契机。

生活也是如此, 不只有匆匆的赶路与奔忙,总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个契机停下来。

有的人将其视为阻碍,认为自己陷入了困窘与束缚;有的人会把这契机看做一座亭子,欣然停步,享受当下。

停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人生漫长,不必时刻追赶;亭中暂歇,恰是大好风光。

在读书时,学校有着一片荷花池,池边有一座朴素的亭子。

说是荷花池,却并没有接天莲叶,映日荷花这样的胜景,只有几朵白莲,数片莲叶在平静的绿水上漂浮,四周环绕着绿树。

不过我还是喜欢在这座亭子里坐坐,不是因为美丽的景色,也不是因为腿脚的疲乏,仅仅是为了逃离烦扰和忙碌,在独处中让心静下来。

亭,为人们的旅途按下了暂停键。我们需要亭,漫漫长路,总需要有歇脚之处,让微风拂干额上的薄汗,让僵硬的腿脚得到一时的歇息。

或许,我们也没那么需要亭。

苏轼去到了惠州的嘉祐寺,本想信步去松风亭游玩。

一段路程过后,他渐渐感到腿脚酸痛,想快些到达松风亭歇息 。抬头一看,松风亭仍在远处的山顶上。

苏轼很纠结,还有这么远,我该怎么去到亭上休息?

一阵思索之后,他想通了:“为什么非要到亭子里呢,这里不也一样能休息吗?”仿佛得到了解脱,苏轼在路旁席地而坐,好不惬意。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执着于一个作为契机的亭子。心累时,留一座亭子在心中,随遇而安,人生处处是清欢。

停留虽然惬意舒适,但亭不是宅邸,可一时歇息,却不适长居。此处景色再好,也只是一时之乐,在路途中,唯有前行才是正道。

在亭中吹够了风,赏够了景,就已经足够闲适美好。虽有眷恋,但前途更值得憧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们都走在一条漫长的路上。

走得久了,别忘了歇息,看看人生的风景;歇够了,也别忘了继续启程,去探寻未来的期待。

【身边人”证实:“遏制政策创始人”乔治·凯南曾严重警告,北约东扩是美国最致命错误!】编者的话:作为美国“遏制政策创始人”,乔治·凯南(1904年2月16日-2005年3月17日)最为人熟知的是1946年2月22日撰写的那份从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发送到华盛顿,建议和平“遏制”苏联的“长电报”。但冷战结束后,作为曾经的外交官和历史学者,凯南多次警告美国政府:“北约针对俄罗斯的持续扩张将是美国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他甚至不再为美国国务院工作,而是到高校任教和专注于著书立说。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学者詹姆斯·派克就是凯南晚年多本著作的编辑。近日,派克以这一特殊的“编辑与学者”双重身份,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回顾了凯南提出“遏制”政策和拒绝新冷战的真实想法,并讲述了自己对乌克兰危机升级、北约与俄罗斯关系、中美关系等问题的观点。

“对于冷战后的美国,扩大北约将是最致命的错误”

环球时报:能谈谈您与凯南的合作吗?



派克:我第一次见到凯南是1980年,当时我被他的经纪人推荐做他一本文集的编辑。记得凯南看了我列的文集入选文章目录后说:“派克先生,你既没有选‘长电报’,也没有选我在20世纪40年代以‘X先生’为笔名发表的那篇有关遏制苏联、饱受争议的文章。你是极少数不愿意这样做的人,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认识凯南时,他最关心的问题似乎已变为“美苏关系以及日益严重的核危机是否会失控”,而且他明显表现出对美国没有能力明智处理对苏关系的担心。后来,他还问我:“你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是‘核幻觉’还是‘核错觉’?”我回答说:“‘幻觉’表明存在误解,而‘错觉’是一种危险的、具有欺骗性的想法。”他同意我的建议,于是,书名就变成《核错觉:原子时代的苏美关系》。

我和凯南合作的第二本书是《命运的联盟:法国、俄罗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我们最后一次合作的书是《生活速写》。这本书涉及他在旅行中的简单记录,时间跨越70年。我的工作包括阅读他那些仍受到限制的文件,然后一起探讨这本书可以采用哪些内容。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凯南头脑非常敏锐,而且对美国缺乏文化素养等社会问题感到不安。

环球时报:凯南被称为“美国遏制(苏联)战略的设计师”。但1998年5月美国参议院正式批准北约可以东扩后,凯南就表示这是一场新冷战的开始。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凯南如何看待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的问题吗?在他看来,北约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才能确保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稳定关系?

派克:如果想要理解凯南对北约的看法,关键就是要回看他为什么一直反对北约的建立和发展。是的,凯南在1946年从莫斯科发出的“长电报”和1947年在《外交事务》上以“X先生”为笔名发表的文章让他被公认为“美国遏制(苏联)战略的设计师”。然而,他认为遏制应该是政治的、经济的和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凯南在当时以及一生中都反复强调,他从未觉得俄罗斯人要军事入侵西欧。

在当时,凯南当然是“马歇尔计划”的坚定拥护者,但当北约(东扩)的想法出现时,他作为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的负责人表示强烈反对。原因是他认为这会导致一个永久分裂的、军事化的欧洲出现。凯南认为与俄罗斯人达成任何可信的长期解决方案是可能的,最终也是有必要的,但北约的做法导致没有任何空间与俄罗斯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凯南对北约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扩感到如此震惊。凯南希望找到欢迎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方法。他也表示,这需要时间,因为这将是困难的。

但随着北约东扩,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凯南认为北约一直存在下列问题:军事化思维泛滥,倾向于将俄罗斯妖魔化为“敌人”以及倾向于从军事力量而不是更根本的问题上去考虑。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美国无法对这样的一个历史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因此,他表示,“对于冷战后的美国,扩大北约将是其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因为它将“激起俄罗斯舆论中的民族主义和反西方倾向”,“恢复东西方关系中的冷战氛围”,并让进一步削减核武器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不可能。

因此,凯南希望北约如果必须存在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一个“以某种方式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系统。这个系统甚至都不应该含蓄地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敌人。凯南还写道:“为什么在冷战结束后充满各种希望的可能性下,东西方关系却集中在‘谁将与谁结盟’的问题上,并暗示在未来完全不可预见和最不可能的军事冲突中‘谁与谁进行对抗’?”

“美国的外交政策不会让世界更和平”

环球时报:您能详细谈谈凯南的晚年境况吗?

派克:虽然凯南的观点在政府圈子里被忽视,但他晚年的公众形象和声誉相当高。因为他的担忧符合公众对美俄重新爆发冷战以及核军备竞赛、导弹部署等问题日益加深的不安。他被排在那些警告“生态灾难”的人的前列。他还反对过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凯南对那些年不断增长的“反苏反俄狂热情绪”发表了强烈的看法,并认为华盛顿和太多的美国人“在潜意识中需要一个外部的敌人”。凯南还坚持“对美国权力的限制”。有一次我们吃午餐时,他和我聊起杜鲁门总统时期的国务卿艾奇逊,并表示“其不了解权力”。凯南当时解释说,在华盛顿的信仰中有异乎寻常的狂妄自大: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认为它可以构建一个全球体系,以此来控制自己的盟友,尤其是德国和日本,并以此对抗自己的敌人。他认为,华盛顿在掩饰自己越来越非理性的企图——成为每个地区的支点、“管理”游戏规则、将北约东扩到俄罗斯的边界、坚持美国“普世价值”,但这些最终将导致悲剧性的结果。因为所有这些都避开了凯南一生中谈到的“对权力的限制”。凯南反复强调,美国制定连贯的战略思维几乎变得不可能,因为美国拒绝对自己的权力加以限制,也拒绝对解决紧迫的全球性问题持开放态度。

环球时报:回到乌克兰危机,我们也想听听您的见解?

派克:乌克兰危机的关键要追溯到美国和北约(以及欧盟)拒绝接受一个不威胁俄罗斯的独立和保持中立的乌克兰。北约1999年和2004年两次大规模东扩,清晰地暴露出华盛顿的基本议程:首先是要严重削弱俄罗斯的长期影响力;其次是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扩大后的北约中的核心地位。有分析认为,美国拒绝与俄罗斯就基本问题进行谈判,且多年来在乌克兰采取了很明显的导致危机升级的行动——从“民主促进”政策,到所谓的“橙色革命”,再到大量资助、训练和武装乌克兰军队等。

谁也说不准华盛顿在自己不断深化的治理问题中要走向何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在繁荣时期,动员起来对付一个“敌人”往往会带来一种虚假的团结感,而那些日子已成为历史。曾经,美国可以负担大量的军事开支和不断置身于战争的成本,也能让大多数美国公民仍享受相对优越的经济福利,但现在美国做不到了。至于欧洲,一个追求更独立、更少结盟的欧洲可以在世界上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那样的话,欧洲可以放心地去应对气候和核问题,力争创新全球治理模式,而不是被卷入长期的“再军事化”,或者更糟——在华盛顿的怂恿下将自己的军事存在扩展到亚洲。

环球时报:中美之间既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您认为,两国还有可能携手努力,让乌克兰危机尽快化解吗?

派克:如果美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降低自己的调子,那么,美中两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解决当前的危机。当然,这需要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方向,而不是中国。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没有这样做。不过,我们应该记住,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和欧洲人开始认识到,如果(美国)采取当前针对乌克兰危机的这种外交政策,既不会让世界更和平,也不会让世界有足够能力来有效应对全球变暖等其他具有威胁性的生存危机。解决这些危机需要以正义感为基础的、创新的全球治理方式,而推动这些方式的应该是一种区别于美国和北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俄罗斯所采取的那种策略。

“中国崛起,美国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环球时报:您认为在拜登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会有明显改变吗?

派克:尽管大多数迹象表明美中关系日益紧张和不稳定,但拜登政府有可能改变自己对华政策的一些方面。拜登政府正在大规模增加国防预算,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挑衅性措施,试图动员美国的传统盟友加入其针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

同时,拜登政府还在延续特朗普将美国贸易政策武器化的做法,并试图利用对俄制裁进一步推动美中经济“脱钩”。

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放在中国的历史性崛起在各方面给美国带来不安的大背景下来看。作为一个非同寻常的非西方文明,中国正在走向全球权力的中心。美国历史上没有为这种情况做好任何准备,无论是在政治、文化、心理、种族还是战略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中关系的前景仍很严峻。

但抛开可能的“黑天鹅”事件不谈,鉴于美国对华政策一成不变,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这不是冷战时期的重演。冷战时期,美国国内的“恐共”情绪和对苏联、中国的妖魔化描述相互结合。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出当前美国民众对中国持相当负面的态度,但实际上在美国受访者最关切的问题中,有关中国的排列很靠后。我怀疑是否真的有很多美国人把中国视为华盛顿治理体系日益失调的根本原因。中国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精英群体所关注的,而这种关注主要为美国军工集团的利益服务。

其次,美国政治机构在中国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总统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失意的民主党,且党内的进步派和拜登之间也存在矛盾。进步派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态度强硬,同时探寻各种国内改革。而拜登的预算和外交政策议程与进步派的主张相冲突,这让他们深感不满。

第三,尽管美国大企业的精英并不打算公开质疑华盛顿的对华政策,但他们内心也很矛盾。因为对许多人来说,以各种方式与中国“脱钩”以及拜登政府对俄制裁有可能加速削弱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私下里,一些人担心美国已失去通过美联储、华尔街和庞大的政府赤字运作来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多年来老有人在谈论“中国的崩溃”,但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所显示的那样,美国已经将“系统性风险”这一概念制度化,变成了美国经济运作的核心。如果没有中国在2008年到2009年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很难知道今天的全球经济会是什么情形。(《环球时报》4月19日7版文章,作者: 夏温新)

想要宁静朴实,不刻意招摇,也不轻易萎靡的生活

如花在野,在茶圣千利休的茶道七则里。茶室里的花,须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绽放,不迎合,不招摇,有着宁静、朴实的意味,也隐含面对“天地不仁”时地坦荡与自得。
在我们忙得密不透风的日子里,如花在野的生活,像是藏在密室中的宝石,我们看不见它,但知道它就在那里。日日渴望在修剪自己中,变化出宁静朴实的气质。
《如花在野》一书,是作者对人生迈入新阶段后的记录。当年近不惑,对自然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感悟。将穿过迷雾后的笃定与从容写在这本散文集中。
作者宽宽,原名赵潇爽。由北京移居大理,潜心于东方美学与传统医学的研究、实践与撰述。
本书记录了现代女性新生活的营造,为希望选择理想生活的现代人,尤其是新女性,提供进一步的行动参考。
01 思考和探寻立身之本
在宽宽的书房窗外,有两棵冬樱花树,每年都在冬月开花。
只是,这两株树,相距不过五六米,一年到头,晒着一样的日光,淋着同样的雨水。
一株繁花簇簇,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另一株却开得零零星星,午后风起,它便下起了花瓣雨。
她请教懂园艺的人,两棵树明明相同的生长条件,花开得怎么完全不同。
对方说,根扎得深浅不一样,树大根深,自然长得更好。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树的根本,就是蓄养深根。人的务本呢,宽宽以为是静水流深。
她将独自的思索写入书中的“怀尝”部分,而那些偶然出现在生活的人,则被列入“惜今”。
那些在我们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那些不曾结交、维系的人,抓取住他们流过时,带起的感受与留下的记忆。
这些人与事,自带着某种启示,却犹如同从空中落下,轻飘飘地,要在风吹来前接住。
像一棵树,无论立于危岩还是生于幽暗,只是生长。如今看来,从前我们总是说做事要有意义,但大都是没有明白根本。
在生长之中,自有乐趣,是不停修剪自己的乐趣,是在密林中努力向上探取光线的乐趣,也是不断发现道之无涯的乐趣。
02 在绚烂与复杂中自省
《水浒》有一句“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好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但这静字中有一半是“争”,那是在绚烂与复杂中,对自身内省的全力以赴。
人在静中的务本,是深明义理后的持守不移,是阴阳动静后的平衡,是老子的“冲气以为和”。
宽宽十几年前与好友自学校分别,一个北上,一个南下。当时说着,等没有了现实的后顾之忧,可投身纯粹的精神世界,实现自小便心心念念的淡泊宁静的旨趣。
十几年后,两人打工时是个好员工,创业后是个好老板,家事一肩挑,孩子亲自带,一朝远离了人群,也能耐得住寂寞,与山水明月把酒言欢。
看起来,好像怎么都能过得不错,却怎么着,也不是真心想要的那个不错。
总有一堆的事追着,刚刚结束一个项目,马上会有另一个新的。做了一件又一件事,跟这个合伙,跟那个搭档。红尘中滚得热火朝天,内心却荒凉一片。
似水流年的十年,在别人需要的幻象中过来了,虽滋味撩人,而心中所念,与淡泊宁静,成了梦中清影。
戴望舒描写寂寞:“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本色的生活,是需要身心境融合的。如今喧嚣尘世中,生活没有了美感。“寂寞”不是忍耐,而是以此心沉浸于此时此地,悟得从内心泛起的欢喜。
03 晴空如洗,花灼烁,草蒙茸
插花中呈现“如花在野”的姿态,除了对枝条在自然中的生长走向了然于胸外,还需要使离开了土壤的枝条和花朵,抵抗重力,并迎着光。
花道的本质,看起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可实施起来,才发现很难。
枝条的使命是挣脱重力,花朵的使用是承载光。最柔弱的两朵小花,可以成为点晴之笔,使作品摆脱了被观看的境地,而有了与人沟通的表情。
枝条所抵抗的重力,便如现实的强大惯性,外界的种种诱惑,因焦虑而生出种种妄念。
苏东坡论画,说要“由技入道”,初始阶段磨炼技巧,达到心手相应,却不能止步于此,而须将技巧的运用提升至道的高度。
花道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蕴含着个体性情的因素。那么,只要坦诚地面对、捕捉自我在面对植物时的情绪,并且尽量真切地表现出来。
苏轼说:“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花道与人生一样,需要创作者将自我的天性融入对象的天性之中。如同画竹,不止眼中有竹,不止胸中有竹,而是经年与竹为友,与竹的天性融合为一,再经笔端流出,所现才会与自然造化一般无二。
宽宽用三年读一本《顾随诗词讲记》,仍有无穷的感觉,随自身所处时间、空间的变化,读出不同的意味。因几十年经验变为智慧,一本书的张力,是一个作者的功夫。
功夫是格物致知,由知生智。是从客观经验到知觉,再到直觉的修炼。
正如叔本华总结的:“所有直觉,背后都是理性。”
《如花在野》兼具书、画、写作的创作方法,以及实践“理想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将中年人生可能有的美好与失落,失意与新得,尽数展现在对人生境遇有所思考、有所好奇的读者眼前,坦诚、诗意的语言,足以激起阅读者的强烈共鸣。
23篇生活哲学随笔,从对幼时生活碎片,到个人情感的回溯,及至友人的生死悲欢,更多的,是在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的美,以及对写作、对东方美学、对时代背景下个人之路的深入思考。
如花在野,在远离都市的苍山洱海间,如花般绽放,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欲望的自然姿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李荣浩纵横四海世界巡回演唱会##李荣浩郑州演唱会[超话]##李荣浩[超话]# 2020中国好声音本来是去看谢霆锋的,却被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带走了。 休假这两天,
  • 再说句诛心的话,以内娱圈子如今的行业生态,凡希亚和香缇·莫两位外国歌手之所以能拿一二,纯粹是因为她俩的唱功实在太好,相较参赛的国内歌手优势过于巨大,如此明显地鹤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一直在身体力行的诠释他对于演员的理解!!!用心的塑造每个角色,理解每个角色,读懂每个角色,然后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也喜欢。他说:“不营业的
  • 谈恋爱的时候就喜欢拍很多照片记录我们走过的点点滴滴,有了宝宝以后虽然二人世界很少,但依然会在每一个美好的瞬间按下快门,极空间的极相册分了好几个专门的相册,尤其是
  • 麻麻蹩脚地入乡随俗地做着这样的“三姑六婆”内心却像镜子一样透彻,我可以“同流合污”因为在我这儿,没有对错,没有道德,我觉得都可以,我这样的,可以。做事不问自己的
  • 虞怜原本还不确定,现在看见张皇失措的背影,可以肯定了,这就是偷她钱的人。虞怜原本还不确定,现在看见张皇失措的背影,可以肯定了,这就是偷她钱的人。
  • 后来加上涂阴影的方卡过程挺突然的,其实是我亲友(感谢我亲友)按照原图给我涂了个阴影,涂完之后发现效果很好。其实后面还有没做完的但是已经构思好的大小说物料。
  • 并不是每个医院或每个三甲医院都可以做亲子鉴定的,一般是以下单位可以:1、省会医院,一般而言,具有亲子鉴定资质的医院通常是该省的省会医院,大家做亲子鉴定时尽可能选
  • 感觉尸体暖暖的[泪]今天晚上是近期最幸福的一个晚上了[抓狂]for小红:(这种长篇抒发还是发在小号自在点,每次感觉都没聊够或者信号很差哈哈哈所以以后都在这给小红
  • 下次见也还不错 我一向是个感受力迟钝的人不到离去的那一刻不舍和眷恋大都抓不住我 短暂相聚发生的事情太过美好一时间我没有办法接受 我真的不知道说了再见下次见面是
  • [允悲]】再吐槽:【唉,想到了回北京就能一下被哄好,但没想到会这么一下子就好了[费解][吃惊]虽然还是昨天一样的内容,但你们听听这歌,看看这歌词……现在轮到我碎
  • 4、时干为丁代表你问的事情,丁落巽处帝旺之地为吉,丁下临休门为吉,不过临着天芮星说明你们以后难免会有矛盾、口角吵架之事,上乘太阴也是阴佑之神,这些都是在正常的婚
  • 当我们在股票的股价处于上涨趋势行情阶段的过程之中去入场的话,那么哪怕当时入场的时机点相对可能稍微高点,但是也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只要趋势不变,那么赚钱出来是没
  • 『下凡的仙女是我 明眸皓齿冰肌玉骨美在美瞬间 花季时光常驻留 将雨声俱来的天赋透彻地实现 白粉花朵衬美人 茂盛开花儿的生命要竭尽所能♾️ 花园李总有惊喜
  • 【摩点传送门】如果你正在找一款可以带着桌游小白一起欢乐玩耍的轻策桌游,那么《松狸溪谷》一定可以满足你!旅途中您不仅能欣赏到由国家公园原班御用画师团队“Fifty
  • ♡⃛#西安·鑫玺足贴全国总代招代理[地点]# 足贴清货,会员发货后的心情 上周四一中午没吃饭把货整理好 顺利发走,货发走心理顺畅多了 我们每个会员都用心在做事
  • #摩登兄弟[超话]#你是我始料未及的遇见,是我突如其来的欢喜,是我纸短情长的雨季,也是往后余生的晴空万里,有幸遇见,不负此生,不负己心。至臻挚爱刘宇宁风里雨里
  • ”被安抚好的情绪因为这一句温柔过头的安慰又涌了上来,你眼眶发酸,内心软得一塌糊涂,你说:“左然你怎么这么好啊。他紧紧搂住你,声音里揉碎了树叶的轻响:“你要是对我
  • ”她脸上不再苍白,反而透出一种神采飞扬,“你看这次他多紧张,立马替我安排去D国手术,所有的费用他出,他还会陪着我。”她脸上不再苍白,反而透出一种神采飞扬,“你看
  • 21、中科蓝讯:公司重要分红、2023年公司分红拟10派8.3元。22、晨光股份:公司重要分红、2023年公司分红拟10派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