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去世#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2012年9月,钱江晚报记者曾采访过金采风,并发表《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一稿。

原文如下: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

#教育#【值得一读!重读陶行知:“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 #阅读##陶行知#在1919年7月一次关于“新教育”的演讲中,提到了新教育对新教员的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有信仰心”,他认为,对教育的“信仰心”,不仅来自教育本身的意义,“是永久有益于世的”,而且还来自教育所带来的快乐。

陶行知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这里头还有一种快乐——照我们自己想想,小学校里学生小,房子小,薪水少,功课多,辛苦得很,哪有快乐?其实,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那不信仰这事的,可以不必在这儿做小学教员。一国之中,并非个个人要做这事的,有的做兵,有的做工,有的做官……各人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陶行知教育文集》)

从这里可以知道,当时也有教师抱怨“房子小,薪水少,功课多,辛苦得很”,丝毫看不到教育职业有什么快乐可言。这和今天不少教师的心态不是一样的吗?

教育的快乐源于何处?陶行知认为,教育的快乐首先源于对教育本身的信仰,“那不信仰这事的,可以不必在这儿做小学教员。一国之中,并非个个人要做这事的,有的做兵,有的做工,有的做官……各人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

说到“依了他的信仰,去做他的事”,我想到有一年我去参观青海塔尔寺的时候看到酥油花的情景。寺庙的一个僧人告诉我,酥油花塑造工艺复杂,要进行大量的选料、配制、做模等前期工作。由于酥油易融化,艺僧们徒手捏塑酥油花时只能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阴冷房间里封闭工作。在制作过程中,艺僧手指被冻得疼痛难忍,失去触觉,但他们依然将酥油做成一朵朵精美的花。这些酥油花只能“存活”几个月,因为天气转暖便要融化,于是每年都要重做酥油花。因此,最后艺僧们的手指都会溃烂,且终身残疾。这些艺僧都是自愿做酥油花的,没有谁强迫他们,哪怕手指溃烂,他们也无怨无悔。这些美丽的酥油花都不是为市场而制作,唯一的用途就是放在寺庙里供奉神灵。没有半点儿功利色彩,而完全是出于心灵深处的信仰,而自觉自愿地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健康。在世俗的人看来,他们很苦,但他们自己却觉得很幸福——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回头说教育。并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会把教育当信仰,但要看到,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崔其升等人的确是对教育有一种类似于宗教一般的信仰,他们不但为中国教育作出了贡献,也因此而获得内心的自由、宁静与幸福。我们也许不应苛求每一个教师都把教育当信仰,但如果教育者有了一份陶行知所说的对教育的“信仰心”,一定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幸福。

陶行知还认为,教育的幸福源于看着孩子成长:“看小学生天天生长大来,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如同一颗种子由萌芽而生枝叶,而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从教几十年来所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我带班常常是“大循环”——从初一到高三,一教六年;当然,也有只带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的“小循环”。但无论“大循环”还是“小循环”,几年中,看着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他们刚进校时,还是刚毕业的小学生,十一二岁,十二三岁,活泼调皮的小男孩,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当他们高三毕业离开我的时候,已经是英俊健壮的小伙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了。然后我又回头带初一,又迎接一批可爱的小不点儿,然后又陪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多年后,他们回来看我,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作曲家,有的是医学专家,有的是科研专家,有的是飞行员,有的是足球教练,有的是摇滚歌手,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乡村教师……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只要他们善良、正直、勤劳,就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也是我幸福的源泉。

有一个叫王红川的孩子,是我大学毕业所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当初的他,瘦瘦的,小小的,戴个小眼镜,特别机灵可爱,因为体质较弱,我特别呵护他,有一次还帮他揍高年级欺负他的学生,为此我还挨了学校的处分。我每天早晨骑自行车上班要经过他家附近,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晨都在街边等我,我到了以后,他便跳上我的自行车后座,我载着他上学去。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西医骨科专家。还有一个女生叫“周惠”,高一新生报名的当天晚上,她就病了,肚子疼得厉害。我用自行车送她到医院急诊室,结果医生说必须住院,于是,我又背着她到了山上的住院部。在山路上,为了安慰趴在我背上轻轻呻吟的周惠,我一边喘息一边给她开玩笑:“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多年后,在德国大学教书的周惠,带着女儿回来看我。回忆当年我背她上医院的事,她说当时她疼得说不出话,但在心里默念着:“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2018年8月,应学生的要求,我为他们上了一堂退休前的“最后一课”,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来了。从几年前教毕业的“关门弟子”,到已经年过半百的第一批学生……18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挤满了400余人。王红川带着妻子和女儿来了,周惠专程从德国赶回来了,还有当年的“差生”如今的省足球教练张凌,还有当年的学霸如今的飞行员、机长吴镝……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再年轻,但看到他们,浮现我眼前的,依然是他们当年稚气可爱的面容。当我讲课时,他们一双双痴迷的眼睛凝视着我,已经二三十岁、四五十岁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当年十二三岁的光芒。那一刻,我感到我面对着属于我的一片星辰大海!

我想到了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的话:“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不过,我要补充一句:“迷恋他人成长的人也必将被他人迷恋!”

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育人三部曲》)我根据自己切身的感受,也想补上一句:“以及孩子对我的爱!”

我想到了陶行知的话:“看他开花,看他成熟,这里有极大的快乐。”我还想补充一句:“不只是看孩子开花与成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也开花,也成熟,同样有极大的快乐。”(作者 李镇西 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和宝贝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在感叹一眨眼,时间就悄悄的溜走了,就像是不经意间我们已经7个月了。很自豪的是,陪伴你走过这人生中这一小段时光的人是我,每一次陪伴你高兴难过不开心的人是我,陪伴你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人是我,陪伴你一起嬉笑打闹从济南的小路边走到高唐高低不平的小楼边的人也是我。每一次大事小事陪伴在你前往终点时,沿路旅途中在你身边的人也是我。不知道不觉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完全全重合在了一起。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成为我每天醒来第一个牵挂着的人。喜欢对你好,发自内心的展露出对你的喜欢也让自己觉得慢慢的生活也开始甜了起来。总想着什么都有你的一份,连未来的人生轨迹也成为了这里面的一部分。值得欣喜的是在一起的生活远比想象中更加让我向往和迷恋,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在路上的清新空气似乎都能勾勒出我们曾经一起散步时的画面。
细想曾经的种种从无数记忆中浮现的美好画面的是你和我生活中的点点与滴滴。嘻嘻。
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刚在一起时的画面,那时的我们都是可爱的,你总缠着我讲述第一次见面时的经过,而我呢也满怀着甜蜜和你一遍一遍的讨论起我们那一次惊艳的遇见。从来没想过在你眼中刚刚见到我的时候,连时间都是静止的。而我也时常想起那天清晨,那张从车窗闯入我眼中的侧脸。第一次见面仍然觉得你是可爱的,穿着蓝色牛仔裤的你,蓬松着的头发,富有朝气。但从你的脸庞中却能觉得你是个温柔的女孩子。总能在你身上感受到一种神奇感觉,有时候你是活泼的俏皮,有时候却又多了一些莫名的温雅。当然在一起久了,小涓慢慢也有些大爷样子了哈,也会拿着牙签,把腿放在凳子上,听着我打趣,然后来上一句:“爷笑了”。哈哈哈似乎有那味了呢。说实话当初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小女生,嘴角也能上扬的这么像一个老油条哈。哈哈哈一边想着和你初次见面的画面,一边想起这个不知不觉就想笑了,真的挺可爱呢。
又想起第一次来高唐去找宝贝的时候,那天晚上宝贝感冒啦,我喂宝贝吃了药,我们在床上休息。宝贝在床上抱着我,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是在跟我说:“哥哥人家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人家想嫁给你。”那个时候脑海里满是欢喜,曾经幻想过的事情,一瞬间也得到了相同的回应,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一厢情愿,哪一瞬间感动真的溢满了心头。原来我在你心里在未来的位置也和我想的一样呢。那时的你一遍遍在我耳边说着想我,不能用语言说出那种感觉一遍一遍在脑中回响甚至最贴切的形容应该就是那种不止一次的心动吧。喜欢被你依靠的感觉,还有宝贝的温柔以及低声喃喃时对我的喜欢,每次都想更热烈的去回应你。亲爱的宝贝,有些时候想念真的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彻夜难眠的感觉,见到你才会安心的感觉也许才是想念最真实的体现吧。每一次的分开都会在每一秒钟忍受想念你的感觉。也许只有和你聊天的时候才能缓解想念的煎熬吧。看到你不舒服,难受的时候,会因为担心你而辗转反侧,好像替你来解决这一切。我的宝贝宝贝,希望你可以一直开开心心的呀。就像在去找宝贝时,坐在大巴的车上,听着余佳运的《天天》,脑海中似乎浮现出了思念宝贝的点点滴滴,看到人群中的情侣,我也时常会想起我们在一起的肆无忌惮的笑容,和一起互送情书的心照不宣。只想找一个能想念你舒服的角落,也许在下一刻你就能来到我的身边吧,出现在我的眼前,就像上一次你一袭蓝裙而我像做梦似的,傻傻的抱着你,思考着自己的一切是不是真的,惊喜的忘记了亲爱的,你也是可爱的会变魔术的魔法师呢。要不然怎么会悄悄的出现在我的面前呢。
想起了寒假时我们异地时的点点滴滴,从送宝贝离开的那一刻,随着飞机的起飞,所有的心绪都已经被你带走了呢。也许每一次离别都是这样,又何止是那一次呢。不曾想很多时候的分别才会有下一次更加热烈的拥抱吧。我的宝贝,爱你哦。那个时候也真的挺难熬的呢,慢慢的不知不觉中聚少离多的我们也走了很久很久了。
嘻嘻翻了旧的照片,翻到了当时接到宝贝时照片,似乎又想起来当时那个时候激动的心情。抱到宝贝的时候,真的感觉宝贝软软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暖暖的.感觉那个时候的宝贝似乎和现在也有一点不同,而我也一样似乎也变了很多了,但是慢慢的我从一个和宝贝合拍只会板着脸的木头人,现在也能慢慢跟上宝贝的节奏了呢。而宝贝在我心里的形象也越来越充实而我们也越来越有默契。我相信我们真的是别人羡慕的样子呢。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是最亲密的那一对呀。
与宝贝度过了我们在一起的第一个生日,同时我们也趁机许了无数个愿望呢,想起来见宝贝时,我将鲜花和礼物都藏在后背,看着地上的影子调整姿势,不想让小涓看出来,但是见到宝贝那同样背起的一只手,我不自觉的笑了。心里都是满足,我知道今年的生日一定是,最难忘的一个了呢,希望生日之神也会原谅贪心的我们,许了这么多愿望,一定会让我们在一起很多很多年哒吧,爱你哦宝贝,祝你生日快乐,同样我们的故事永远也不会完结呢。鲜花会为我们祝福。希望永远是永远的永远。
我们都可爱了无数倍呢,亲爱的宝贝,你在梦里想念着什么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央视深入獐子岛 居民称当年嫁祸于天灾 如今扇贝巨亏是天灾更是人祸
  • 春节消费数据出炉!中国最能花钱的城市,除了北上广深竟是TA!
  • 《红海行动》票房的逆袭 你不能不看的电影
  • 思客丨“忐忑”其实是种“新常态”
  • 吉利李书福投90亿美元成戴姆勒最大股东,渴望在武汉建电动车合资企业
  • CBA的三旬老汉,让按摩的队医都累伤了!易建联退役时,你会流泪么?
  • 库里评史上4大控球高手,忽视保罗艾弗森,现役欧文和自己入榜!
  • 和杨洋鹿晗TFBOYS一起玩“冬奥有我”小程序
  • 佟丽娅为演瘦美人赵飞燕特地增肥,当时体重高达80斤
  • 教育部强调十项严禁:严禁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 歌手1月品牌评价榜公开 GD空白期排名22位
  • 特意点播了一首《我把思念捎给你》,送给我思念的你!
  • 佳友读报
  • 【数据控】字母哥1.9秒准绝杀 浓眉上演里程碑一战
  • 缅甸北部发生炸弹爆炸 2人死亡11人受伤
  • 女儿收到的第十九张请假条,为节日期间还在岗位的工作人员致敬!
  • 我有认真在看节目,所以请你们务必对得起我的投票 | 偶像练习生reaction
  • 撞脸汉字大盘点,他们都是双胞胎
  • 深度推文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有些跑题,却不出戏。
  • 你不知道的中国消防战士vs美国职业消防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