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开示世人,你自己的天堂在这六尺之驱里,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命由己作,相由心生」。不要耽心过去与未来,也不要沉思世界的开始与终结之类的难题,要把关怀与努力放在这一驱之体中,沉思痛苦的起源与熄灭。若能觉醒,就能获得解脱,每个人就可成为自己的上帝。而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https://t.cn/RxrPpKF

#万法唯心#星际马雅的族人说,唯有那真理的孩子,才能将天堂带到地球。佛陀开示世人,你自己的天堂在这六尺之驱里,所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命由己作,相由心生」。不要耽心过去与未来,也不要沉思世界的开始与终结之类的难题,要把关怀与努力放在这一驱之体中,沉思痛苦的起源与熄灭。若能觉醒,就能获得解脱,每个人就可成为自己的上帝。而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三昧耶戒 (摘录)

三昧耶戒,密教的戒律。又称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三昧耶佛戒,略称为三戒。乃立于三三平等一致之理,以众生本有之清净菩提心为戒体,法界无量之万德为行相的秘密真言戒。为真言行者为止恶修善所修,戒法通显密诸戒,即含摄五戒、八戒、具足戒等,而归于‘众生诸佛平等一如’之一戒。

各经书之解释
  《大日经》卷二〈具缘品〉以此戒为三世无碍智戒,并说其戒相为四重禁︰‘常不应舍法、舍离菩提心、悭吝一切法、不利众生行。’《大日经疏》卷九释云(大正39·671a)︰‘今此四戒如受具竟,已略示戒相,当知即是秘密藏中四波罗夷也。’而《无畏三藏禅要》称此戒为诸佛内证无漏清净法戒,或称真法戒,且以十重戒为其戒相,即
  (1)不退菩提心
  (2)不舍三宝
  (3)不谤三宝
  (4)不生疑惑 
  (5)不令退菩提心
  (6)不令发二乘心
  (7)不辄说深妙大乘
  (8)不发邪见
  (9)不说我具无上道戒
  (10)舍一切无利益事。
  此十重戒亦是波罗夷罪。
含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义
  三昧耶戒有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义,故此三昧耶戒亦具此等诸义。即︰
  (1)行者初发心时,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见心、佛及众生三无差别。此即平等义,为三昧耶戒的根本义,故或称此戒为生佛不二戒。
  (2)既以三平等之理为缘,乃起大誓愿,修大悲,行四无量、四摄等,能利益众生,即本誓义。
  (3)由本誓发得三三平等之戒体时,能除灭过去、现在、未来的恶业罪障,即是除障义。
  (4)自惊察身心,制止放逸懈怠,即是惊觉义。

受三昧耶戒的基本步骤

  授传法灌顶时,须另设道场先授此三昧耶戒,其道场称为三昧耶戒场、三昧耶戒坛。授戒的作法称为三昧耶戒仪,或称三昧耶戒作法。戒仪的顺序如下︰先礼三宝,其次运心供养、忏悔罪障、请师、羯磨(四重戒、十无尽戒等)、授真言等。
  在受三昧耶戒之后,退失本誓而不修行,称为退三昧耶;或已受密法,却对密藏产生疑谤之念,称为破三昧耶;或未得阿阇梨允许,恣意见闻圣教口诀,称为越三昧耶。此三类行,为真言宗之三大重罪,谓为三种重罪。此中,关於越三昧耶罪之义,《大日经疏》卷九尝作如下之广说,而谓(大正39·675a)︰
  ‘若菩萨于众生诸法中,作种种不平等见,则越三昧耶法。若于此平等誓中,作种种限量之心,亦越三昧耶法。诸有所作随顺世间名利,不为大事因缘,亦越三昧耶法。放逸懈怠,不能警悟其心,亦越三昧耶法。以越三昧耶故,有种种障生,自损损他,无有义利,是故,诸菩萨等奉持此三昧耶如护身命,不敢违越也。’

佛法戒律论

吴明〈佛法戒律论〉(摘录)
  梵语三昧耶,义有多种︰(1)时(一时佛在)会(大会经)宗(显示论)平等。(2)誓愿。(3)警觉。(4)除垢障。三昧耶戒,即平等本誓戒,意谓与佛平等誓愿。密宗修行,在传法灌顶前,须先受三昧耶戒。由传法之师男水自头顶灌下,称‘传法灌顶’,以示永不违越。三昧耶戒,就是以三种菩提心为戒。
《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云
  ‘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不乐外道二乘法,有大度量,勇锐无惑,宜修佛乘。当发如是心︰我今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求余果。誓心决定故,魔宫震动,十方诸佛,皆悉证知。常在人天,受胜快乐。所生之处,忆持不忘。若愿成瑜伽中诸菩萨身者,亦名发菩提心。何者?为次诸尊,皆同大毗卢遮那佛身。(中略)凡人愿为善之与恶,皆先标其心而后成其志。所以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既发如是心已,须知菩提心之行相。其行相者,三门分别。诸佛菩萨,昔在因地,发是心已,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忘。惟真言法中,是说三摩地法,于诸教中,缺而不书。一者行愿,二者胜义,三者三摩地。’
  所以三种菩提心,就是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以三种菩提心为戒,即三昧耶戒。此诸佛菩萨共同发心平等本誓之戒也。所谓行愿者,如论云︰‘我当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所谓胜义者,如论云︰‘观一切法无自性。’所谓三摩地者,如论云︰‘当知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中略)照见本心,湛然清净。’三种菩提心可分为大悲(行愿)、大智(胜义)、大定(三摩地)三德。东密胎藏界则分为佛部(大定)、莲花部(行愿)、金刚部(胜义)三部。亦有分为观音(行愿)、文殊(胜义)、普贤(三摩地)三尊,或分为表德(行愿)、遮情(胜义)与不二(三摩地)。
《大日经》〈具缘真言品〉所列举之四重戒
  ‘三昧耶戒’语出《大日经》〈具缘真言品〉所列举之四重戒,即︰
  (1)不应远离菩提心︰因学密行人尚在因位,具有菩提心而未圆满,时有远离之虞。且菩提心为三昧耶戒之根本,菩提心存则三昧耶戒在;菩提心失,则三昧耶戒失,故首要告诫不应远离。
  (2)不离正法不(或起)邪行︰此条对出家在家行人有同有别。出家在家均不能离开正法,即不离佛法般若,此乃共同之点。但出家人为佛法常住,清净梵行,故不能邪行,如淫事。在家人行菩萨道,需入世俗行事,有时难免邪行,如夫妇性生活。三昧耶戒于此开许,但前提是不能离开正法,即不能脱离般若,脱离菩提心而邪行,此乃差别之处。故出家人为不离正法不邪行,在家人为不离正法起邪行。
  (3)于一切法不悭吝︰佛法为公,不得私有。菩萨行愿,弘法利生。悭吝法施,是乃灭法。故于一切法,自人天乘以至佛乘诸法,皆应法施,不得悭吝。悭吝即失菩提心,违反平等本誓。然于此知,法施是为利人,说法施皆应当机。故对大乘根机,不应说小法令退堕;对小乘根基,不应说大法令疑谤;不应向外道辄说自具妙戒,自有大法,令其嫉恨退失。
  (4)不得不饶益众生︰此乃菩提心根本所决定,法尔如此;有‘众生有一不成佛者,我不成佛’之大定;有‘观一切法自性,法尔如是,我为法王,如法自在’之大智。有一不饶益众生,即远离菩提心,违犯平等本誓。
  以上四重戒,即佛所说三昧耶戒。亦即诸佛之平等本誓。以后四重禁戒,具体发展成为十重戒,亦称十波罗夷。此十重戒在显密二教中又各不相同。
《梵网经》所说十无尽藏戒
  显教十重戒即《梵网经》所说十无尽藏戒,犯此戒律,则得波罗夷罪。即戒律中之严重罪。显教十重戒是︰杀、盗、淫、妄语、酤酒、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嗔心不受悔、谤三宝。
《大日经疏》第一种十重戒
  密教十重戒有三种,其中二种是《大日经疏》所说,另一为善无畏三藏所说。《大日经疏》第一种十重戒为︰
  (1)不应舍正法。
  (2)不应舍离菩提心。
  (3)于一切法不应悭吝。
  (4)勿于一切众生作不饶益行。
  (5)不谤一切三乘教法。
  (6)不应于一切法生悭吝。
  (7)不得邪见,拨无因果。
  (8)于发大心人劝其深心,不令退息。
  (9)于小乘人前,不观彼根而说大法。
  (10)菩萨常当行施,不得施他人以害物之具。
《大日经疏》第二种十重戒为
  (1)不舍佛宝
  (2)不舍法宝
  (3)不舍僧宝
  (4)不舍菩提心
  (5)不谤一切三乘教法
  (6)不悭吝一切法
  (7)不起邪见
  (8)不阻止他发大心,亦不得见其懈退而不劝发
  (9)不差机说法
  (10)不施一切不饶益他物。
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之十重戒为
  (1)不应退菩提心,妨成佛故。
  (2)不应舍三宝皈依外道,是邪法故。
  (3)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教典,背佛性故。
  (4)于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非凡夫境故。
  (5)若有众生已发菩提心者,不应说如是法令退堕,趣向二乘,断三宝种故。
  (6)未发菩提心者,亦不应说如是法,令彼于二乘之心,违本愿故。
  (7)对小乘人及邪见人前,不应辄说深妙大乘,恐彼生谤获大殃故。
  (8)不应发起诸邪见等法,令断善根故。
  (9)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令彼以嗔恨心求如是物不能办得,令退菩提心,二俱有损故。
  (10)但于一切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者,皆不应作及教人作、见作随喜,于利他法及慈悲心相违背故。

三昧耶之十戒条文归纳

  总摄上说,三昧耶之十戒条文归纳如下︰
  (1)不退菩提,不离菩提心。
  (2)不舍离三宝,不皈依外道。
  (3)不毁谤三宝,不谤三乘法。
  (4)不应舍正法,不疑大乘法。
  (5)不应起邪见,不拨无因果。
  (6)于法不悭吝,不差机说法。
  (7)不应向大心,说法令退堕。
  (8)不应向小根,辄说微妙法。
  (9)不应向外道,自说具妙戒。
  (10)必饶益有情,不作损害行。
  藏密修学,亦首依持三昧耶戒,但其所出经典与唐密、东密略有不同。藏密三昧耶戒取自德光《律经》、慧贤《律经注》与宗喀巴《秘密戒颂》。藏密以原始乘所守为别解脱律仪,大乘所守为菩萨律仪,金刚乘所守则为密咒律仪。藏密戒中亦按修学次第等级不同而有不同之戒。未受何级灌顶修持何级密法者,即不得与闻其三昧耶戒。但菩萨戒亦为密宗戒之基础,故学密在受‘十四根本堕’三昧耶戒前,必须先受菩提戒。此为东密、台密、藏密所同,盖非大乘菩萨行人,不得入密也。

三昧耶戒的特点

  三昧耶戒,不同于一般戒律,乃秘密戒律,其中常有大阿阇黎或密宗传人之心得,成为入密宣誓之必备仪式。按东密教法,如未受传法灌顶,擅入密宗事相领域,将会构成‘越三昧耶罪’。因行人尚未发菩提心,未能与佛平等誓愿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年1月,上汽大众首款MEB纯电SUVID.4 X公布售价并开启预售,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大众正式切入了赛道。 在很多人看来,大众的加入恰如像它的名字
  • 青海湖畔的三棵树,它们是什么关系呢? 妈妈和两个姐妹,还是爸爸和两兄弟,抑或是大哥带着两兄妹? 青蓝的天,青蓝的湖水,清秀的它们,在去掉一切装饰裸露本色的大地面
  • 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酷] #创业##少年感的正确打开方式# 乐观:对于可能获得的成就抱有符合现实的热情。 勇气: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被颠覆的产业中,只有拥抱
  • 纂者言 | “统稿是成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如足球比赛中的守门员” 《安顺城记》是由钱理群、戴明贤、袁本良、顾久主编,杜应国任总纂的记录城市发展的地方系列史志,是
  • 给‭‮们你‬‬说噢,我喝了逆美诺抗衰饮,这‭‮睡瞌‬‬简直‭‮要不‬‬太好睡哦 这两年我经常做梦,‭‮里梦‬‬事儿挺多的,第二天起床‭‮得累‬‬不得了,现在到
  • 沟通才是最好的告白 一直期待着离得很近 思想差不多 家境差不多的人 隔条桥的距离 喜欢这样近而不常见 还有就是你对我提出原则性的问题 你是有经过挣扎的 而不是
  • 努力奋斗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古有孟母三迁,现如今的教育资源如此不平等,如果你再不努力,你的孩子将从出生就落后别人一大截,北京海淀区五岁孩子英
  • [果树园的金色阳光] 这刺眼的光芒是什么? 团长,神奇的金色阳光照进果树园了! 这是可以获得特别果实的绝佳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活动期间每日有10次机会,
  • 503分上北师大,643分上北大,“捡漏”考生接连爆出,全是运气吗 进入最顶尖的高校,入读最好的专业,这是所有高考生共同的梦。要实现这样的梦,除非成了省状元,
  • 【冲锋陷阵保家国 青山碧水泣忠魂】春风吹绿了柳条,吹开了两当县漫山的花苞。春天来临的时候,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却在英雄的家乡迅速传开。2020年6月,面对生与死的
  • 今天是元宵节。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 元宵节的传统之一是猜灯谜。你有哪些有趣的灯谜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 下面是几个英语灯谜,快来猜一猜吧! Whic
  •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这世上你所心心念念的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都在无常中远去 佛曰:世上无常,但无常便是有常 世事
  • 南宁探店☁️浮梦造物(日本园店) 是春天的感觉呀~ 阳光日还是小雨天都适合坐一坐的咖啡店 但是二楼还在收拾中,也是很好拍照的 [doge][赞]还可以看看书~
  • 南宁探店☁️浮梦造物(日本园店) 是春天的感觉呀~ 阳光日还是小雨天都适合坐一坐的咖啡店 但是二楼还在收拾中,也是很好拍照的 [doge][赞]还可以看看书~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 厨房是充满了爱的流动之地。 一饭一蔬填饱胃的枝桠,爱的满足。 元宵节快乐~ I am really happy because I strongly fee
  • 热玛吉一个月效果反馈分享:#热玛吉# 做完一个月了,最明显的是正面,以前看着镜子明显感觉到法令纹很重,脸垂下来的,现在看镜子法令纹轻了很多,垂感不明显了。 自
  • 2020年度中关村雏鹰人才企业支持资金名单公示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业服务促进人才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19〕20号)有关规定
  • #每日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善良,是随遇而安的淡然。因着心中那份柔软,所以对待万事万物皆不予强求。自古得中有失,失亦有得,凡事祸福所相倚,便也无所
  • 我一直在想.我有预感我们终有一天会分开会结婚也不会有小孩.但我克制自己不要去想这些.其实我知道我们最后走不到一起.但我还是抛弃了一切陪你走了一段没有结果的路.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