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86)

东坡与酒(二十六):水仙王之谜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七年(1074年)东坡外放任杭州通判。作为一个对自然景物有敏锐独特观察力的诗人,东坡留下不少关于西湖题材的名篇力作。熙宁六年(1073年)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直译:

晨曦渐渐地将群山染红,像是在伴随我喜迎客人;傍晚时分下了一场雨,像是要将客人留下喝酒,在它伴随下客人逐渐进入醉乡。

这西湖晴雨更替的景色自有妙处,但可惜您没能理解;那么,这一杯我就来敬“水仙王”了。

晴天时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将它的美丽气质充分展示出来,十分迷人;细雨中远处群峰若隐若现,空灵迷濛,一派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这就像佳人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美得醉人一样,晴日雨天都让人赞叹不已。

这组诗是两首连章诗,有同一个主题,相互意蕴勾联,但反映不同侧面,各自相对独立成章。许多读者包括读初中之前的我,在所读选本的影响下,只知有第二首,不知有第一首,因为一般选本仅选第二首,而且省略诗题中的“二首”两字。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现象:第二首名扬天下,第一首鲜为人知。

其实,正如许多学者指出,要完整理解其诗意,两首诗一起读比较好,因为两者是一个整体。比如诗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里面的“饮”字,只着落在第一首里面,第二首不沾酒意。又如第二首对“晴”“雨”描写充分,但对“初”“后”没照应;这在第一首里面却有完整的叙述。再如第二首里面的“浓抹”如何个“浓”法,可联系第一首的“艳”字去体会。特别是“此意自佳君不会”中的“此意自佳”,完全是诗人的独特体验,告诉朋友西湖睛雨都各有其极致的美,並进一步以西施之美来将西湖之美具象化,而诗人心中的西湖之美即诗中所述的“自佳”也就具象化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第一首诗里面所述之“醉”,去把握东坡既为酒所“醉”,亦为西湖美景所“醉”的状态。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组诗,也许内涵更丰富,更有韵味。对东坡视酒为“钓诗钩”的说法也会有进一步的体会。在这组诗中他是在饮酒后略有醉意、空灵恍惚的状态中,敏锐捕捉到西湖晴雨各自的妙处、“潋滟”“空濛”的瞬间及睛雨转换的典型场景,特别是以西子比喻西湖的灵感,遂将这名篇一气呵成。

对东坡这组诗特别是后者,后人评价极高。如清代注家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九认为:“此是名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公凡西湖诗,皆加意出色,变尽方法,然皆在《钱塘集》中。其后帅杭,劳心灾赈,已无复此种杰构,但云:‘不见跳珠十五年’而已。”

东坡这组诗中有一处未解之谜,即“水仙王”的解释。东坡仿佛知道读者会产生迷惑一样,特别自注:“湖中有水仙王庙。”但没有更多的解释。学者们对此有许多讨论。王水照、朱刚先生在《苏轼诗词文选评》一书中认为,“水仙王可能是水仙花的花神吧?也有人说那是龙王……水仙王可能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永恒的遗憾,在苏轼诗里惊鸿一现后,谁也不知他(她)的去向了。”还特别提到一个片段,说一位注释苏诗者为“水仙王”问题苦恼,甚至梦见了东坡,也未得到答案。

而徐骏先生在《西湖龙王庙与三贤堂》一文中认为,为敬“钱塘湖龙君”,“杭州百姓早在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就建了西湖龙王庙,名‘嘉泽龙王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龙王庙之一。”但庙址在以后的岁月中多有变迁。而东坡在诗中所云“水仙王”,即是“龙王”。

我觉得,一方面,龙王是一种民间信仰。西湖龙王庙自南朝以来一直是存在的,其历史考证是有根据的;但另一方面,“水仙王”是否可与“龙王”划等号,则存有疑问。比如,东坡为何要将之称为“水仙王庙”,而未直接称其为“龙王庙”?或为何未在自注“湖中有水仙王庙”中,进一步注为“即龙王庙也”?这个谜有待进一步破解,热切期待更有力的考证问世。

https://t.cn/A6XUzXYs

《我不是社恐,我只是“社懒”》文 | 读者:霜落晨曦

上一次参加三人以上的朋友聚餐,还是上一次。

这句“废话文学”的背后,是我对社交的淡漠。现在的我,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很少参加多人聚会,除非无法推辞或闲得无聊。

实在想不起来上次参加除公司团建和家庭聚餐以外的三人以上(不含三人)社交活动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半年前,也许是一年前,也许是疫情发生之前?

要说自己不热衷社交是因为社恐,倒也并不准确。我不是一个看起来就很安静的人,相反,有时可能会变身“话痨”,工作中也得到过“沟通能力强”的评价,种种表现似乎与社恐扯不上关系。社恐是社交恐惧,但我并不恐惧,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不会尴尬地说不出话。拒绝社交,不是因为客观的恐惧,而是因为主观的懒惰,所以,现在的我,可能不是社恐,只是“社懒”。

不过,小时候,我确实经历过社恐的阶段。这可能与遗传和成长环境有关。

爸爸和爷爷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学龄前的我,也是一副不爱说话的样子。我因为害怕跟长辈问好,经常被批评没礼貌。害怕来源于不知如何称呼,女性长辈应该叫“阿姨”,但那时“阿姨”一般特指幼儿园里负责照顾小朋友(不教课)的老师,在我意识里这是一种职业,如果不在“阿姨”前面冠上姓氏,就不能指代这个人,但我又怕记错姓氏张冠李戴而尴尬,索性不说话。“叔叔”倒不是职业,但比父亲年长的应该叫“大爷”或“伯伯”,年轻的才叫“叔叔”,但遇到看起来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我怎么知道你跟我爸谁大?

称呼的问题,难坏了小小的我,担心因为称呼出错而尴尬,妥妥的社恐了。

上学之后,我的社恐突然自愈了。一群可以直呼名字的同学玩伴,一句“老师好”便可以“走遍全校都不怕”,称呼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和成绩还算不错带来的自信,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讲文明,懂礼貌,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红了”。

从小学到高中,与人沟通很少超出学校的范畴,远离外界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交”。上了大学,依然是同学的圈层,但人际之广阔、活动之丰富,今非昔比。交流从教室和操场,拓展到社团活动、餐厅、KTV、桌游,象牙塔里的小社会,社交生活的大舞台。无论是班级同学、实验室师兄弟,还是社团、老乡,甚至是莫名其妙组起的局,只要时间允许、活动有趣,我基本不会排斥,也确实收获了许多欢乐。

然而,无一例外,每次参加完这些活动,我都会感到疲惫。KTV、桌游,还有一定的体力或脑力消耗;可有时只是单纯吃饭聊天,除了嘴,全身几乎没有运动量,却为何如此劳累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与大范围群体相处会积累还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人格的简单依据。

按照这个标准,结合成长经历,我显然属于内向型人格。内向与社恐不同,也并不等同于缺乏沟通能力,内向型的人也未必看起来就很安静。但比起在大范围群体中欢娱,内向者更倾向于两三个亲密好友的小范围活动,或者享受独处。

喧闹的社交环境尽管有可能很快乐,却会消耗我的能量;而一个人看书、看电影,甚至只是发呆,则好像在充电,还不必担心插头被拔下来。

但那些外放的朋友就不同了,他们的充电器,似乎要插到人堆里,聚会结束了,电也充满了。

这样说来还挺有趣,能量是守恒的,我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难道变成了一个移动电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还是外向的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用爱发电”。社交,如同无形的电磁场,社交达人们用各种动作切割磁感线,为彼此发电;而像我这样内向的人,总是掌握不好发电的技巧,还接收不到别人的电波,就像一个被电磁力驱赶的小球,找不到方向,还把自己原有的能量耗散了。

于是,那些不适应社交电磁场的选手,也就渐渐退出这个舞台,变得“社懒”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社懒”的呢?似乎找不到明确的时间点。也许是毕业以后再难聚齐一群同龄朋友,也许是某次社交活动突然感到无聊,也许是为了考研加上遇到家庭变故让我主动把自己屏蔽起来。

现在的我,并不社恐,但与其在人群里一边尽情欢娱一边清空血槽,我宁愿在安静独处中享受所谓的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退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原先印象里的“社牛”“话痨”们,竟然也变得安静了。

原先在朋友圈里各种觥筹交错的同学,变成了晒娃狂魔,很难再见到与成年人的合影;原本每到放假就去旅行,与陌生驴友也可以聊得很嗨的学姐,现在周末只想在家睡觉;过年回老家,以前“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表哥,在与老家的铁哥们儿宿醉了两天之后,便一心宅在家里,谁叫也不出去……

对于社交,为什么大家都变懒了呢?

一方面,年龄增长,30岁左右的我们,确实没有20岁那样精力充沛了,熬夜熬不动了,喝酒喝不动了,蹦迪蹦不动了。随年龄下降而减少的,不是简单的体力,而是在灯红酒绿中挥洒汗水的欲望。

另一方面,压力增大,工作和家庭压缩了社交时间,人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取舍,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转而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亲密好友或自我提升上。

此外,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面更加困难,让人们不得不转到线上方式满足社交需求,甚至直接放弃需求。

走向“社懒”的我,远离了无意义的社交。同时,我还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打着社交旗号的活动,其实也可以一个人完成。我曾经觉得一个人看电影会很尴尬,但当我真的独自踏进电影院,才发觉之前多么愚蠢,我看的是电影,身边有没有人也没多大区别啊!于是,我经常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看脱口秀,一个人旅行,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能积攒能量。

内向如我,主动选择了“社懒”;很多外向的朋友,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圈”。当然,依然有“宝刀未老”的社交牛人和更多的“后浪”们,前赴后继地奔向“用爱发电”的舞台。

“社恐”也好,“社牛”也好,“社懒”也罢,每个人都是在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意愿的状态下才最舒服,不必趋同。无论觥筹交错,还是岁月静好,做自己就好。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吃汤圆,猜灯谜,贵阳特警邀您一起过元宵】百姓过节,警察过关。春运大幕开启,吹响了回家团圆的号角,无论是在节日期间,亦或平时,贵阳特警始终全力以赴,身披晨曦,夜幕作陪,我们24小时不打烊,只为守护万家团圆。元宵佳节,我们用“坚守”做碗,盛“平安”汤圆,给这个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ttps://t.cn/A6i3wPGT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一段大张伟的采访开头是这样的,记者:王一博我们采访他的时候是一个话特别少的人,感觉让他回答问题在为难他一样,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你的问题,你们接触过他的也会是
  • 所以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时间,会留下最真的人。他马上想到的是我该扩大团队、融资、批量复制...等一系列操作,建议我应该趁这样的好时机做大。
  • @Nyan廿都收到了来进行一个repo!喜欢廿老师好久了,之前每次一摸的时候总会把盐都告白找出来看进行自我救赎,去年cp后悔没买到结果这次也给忘了侥幸心理翻了老
  • 顺应天道的规律往前走,事事都能如愿以偿,这便是“吉无不利”。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古人说得好: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三十三天上,仍要起高楼。
  • #上海约拍[超话]#又来一个汉服帖子。。
  • (明·戴思恭《证治要诀·中风》)25.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47.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诸痈为阳,诸疽为阴。
  • 什么时候我们朔间兄弟也有幼年2D和语音还有剧情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昏厥!
  •   没有错,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将成为往事,无论它们是欢乐的相逢,还是痛苦的别离,但是请你相信,无论是热切的期待,还是深情的追忆,我们所唱过的每一支歌,都不会
  • 出门手里拿一瓶也特别吸睛!i星人一听说出来了新口味就立马入了!
  • 价格比玫瑰的要贵一些,毕竟里边有燕窝嘛,最近下雪降温,吃点好的增强抵抗力,看着外边的风雪,在家里吃着热乎乎的银耳羹,太幸福了~#网红零食安利#✏️我的养身美颜小
  • #北岛的诗# ⛰️ 睡吧,山谷 睡吧,山谷 快用蓝色的云雾蒙住天空蒙住野百合苍白的眼睛 睡吧,山谷 快用雨的脚步去追逐风追逐布谷鸟不安的啼鸣 睡吧,山谷 我们
  • 胶原满注:彼得罗夫苹果肌胶原霜! “不加第一水”是化妆品的噱头吗?所谓白桦汁不加一滴水,指的是不额外添加,但是白桦汁本身主要占比最大的不就也还是水吗?我第一次用
  • 为什么我不快乐!以前经常买魔法海鲜的,因为老妈不吃肉,但是后来就改成14寸的双拼了,觉得海鲜还是不如大块朵颐的肉类过瘾啊。
  • 想减肥的 小伙伴们 来找我聊聊吧!!
  • 众》去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及与众不同样貌的HUSH,对照减肥后体态成功驾驭unisex造型风格,可说让视觉绽放着全新面貌的“妖艳”;尽管演唱会因疫情取消无法让
  • 我们如果应该发财的,早晚是会发的;不应该发的,你就勉强得到了,也会丢的。我们佛教徒不应该去信命运的,这个命运是普通一般人信的,而我们学佛的人是要超出命运的,超出
  • #星座##情感语录##水逆退散##熊猫守护者##手相预测#从手掌纹中看,缘主你生命线与智慧线相连较少的,不过智慧线末端却也是很长的,处事果决,较为强势,但是做事
  • 很庆幸友圈没有太多关于不知道王者还是lol决赛的信息,至少说明没有太多的所谓情感失控友,在我看来,只有嘴巴行动的人是没有大脑的,就好像于见过很多从来没T过球但又
  • 公元773年的冬天,辽阔的大地肃杀苍凉,突然邠州城外响起了一阵急促而嘈杂的马蹄声,一队队形不整的人马靠近邠州城,大喊:“放我进城,节度使马璘被困盐仓!吐蕃要打过
  • 【日本麦当劳开业50周年】餐饮业巨头的光与影 2021年,日本麦当劳公司迎来了开业50周年。在餐饮业受到冲击的大背景下,该公司乘着宅家需求的东风业绩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