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生一次嗔恨心,就足以将所有福德摧毁无余

索达吉堪布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只生一次嗔恨心,就足以将千劫中所积累的供养佛陀、布施众生、严谨持戒等所有福德摧毁无余。

“一嗔”是指一刹那的嗔恨心,这里的刹那指“成事刹那”,即成办某一件事从头到尾的时间,而不是最细微的“时际刹那[1]”。我们一次性发脾气所产生的嗔恨心,就叫做“一嗔”。

它所摧毁的善根,是一千个劫中,供养布施以及持戒等功德。此处的“劫”并不是中劫、半劫或小劫,而是具有八十个小劫的一个大劫。一念嗔心的过失非常可怕,能够摧毁一千个劫的善法功德。而在《入中论》中说,一嗔能摧毁一百个劫的善法功德。为什么二者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有论师是这样解释的,《入中论》根据是《文殊游舞经》,经中云:“文殊,所谓嗔心,能毁百劫所积之善。”而我们这部论典的依据是《宝积经》,此经中说:一嗔能毁千劫所积之善。

关于所摧毁的善根、能摧毁的嗔恨心以及如何摧毁的方式这三方面,诸位高僧大德也持不同观点,但在这里,我们主要依据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的说法:

01所毁:一般来说,所摧毁的善根有三种:

1、随福德分善:未以大小乘的方便和智慧所摄持的善根;

2、小乘随解脱分善:以小乘人无我所摄持的善根;

3、大乘随解脱分善:以大乘智慧和方便所摄持的善根。这三种善根当中,所摧毁的善根是第一种,也就是未以智慧和方便摄持的善根。

02能毁:能摧毁的嗔恨心是什么样呢?

主要是对严厉的对境,如发菩提心的上师或发菩提心的菩萨,生起极为强烈猛烈的嗔恚之心,生起后也无有后悔心等对治法。具足这三个条件的话,就是能摧毁之嗔恨心。

平时我们对有些人生嗔恨心,如果程度不是特别猛烈,再加上嗔恨心还没结束前,自己觉得非常惭愧,马上生起忏悔心,也不一定摧毁所有的善根。因此,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来详细衡量,这也并不是特别容易发生的事情。

03摧毁方式:嗔恨心以什么方式来摧毁善根呢?

有些论师认为:并不是从根本上摧毁种子,而是压服下一辈子马上感受的顺次生受业,转变为顺后生受业。同时,他们引用罗睺罗尊者的教证[2]说,本来马上要成熟的善根,会拖延到别的时间去,不一定从根本上断除。

但此种观点,无著菩萨是不承认的。他认为这里并不是说善根转移,而是说从根本上彻底摧毁,理由是佛陀在《说一切有部经》中云:“优波离,大善根亦减低、净除、灭尽无余,是故甚至对木烬亦不能生嗔心,更何况说于有心识之身。”

这个教证充分说明,我们若对有情法和无情法生起嗔恨心,若是上等嗔心,善根则被无余摧毁;若是中等嗔心,善根被净除,只剩下一点点;若是下等嗔心,则会减低善根,摧毁一部分。由此可知,如果嗔恨心非常严重,善根也可以从根本上断除。

因此,嗔心摧毁善根的程度应视情况而定,有些是彻底摧毁,有些只是摧毁一部分。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很多高僧大德的观点也不相同。萨迦派的果仁巴尊者、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以及前译派的根桑曲扎仁波切,他们一致认为:“如果生起了猛厉的嗔恨心,不仅是随福德分善根,就连菩提心和回向所摄的善根也一并摧毁。”

而堪布根霍在讲义中说:“这里所摧毁的善根,只是随福德分善根,以三殊胜[3]摄持的善根不会摧毁。”乔美仁切在《山法》中也说:“如果被回向摄持,即使生起嗔恨心或后悔心,善根也无法摧毁。”

当然,我们都希望以菩提心和回向所摄的善根,最好不要被摧毁,如果能摧毁的话,凡夫人很容易生嗔恨心,有论师就提出这样一个的问题:那凡夫人是不是永远都没有机会解脱了?实际上没有这种过失,为什么呢?虽然嗔恨心的破坏力非常大,但不一定能将所有的善根摧毁无余。而且在修行的过程中,有些善根的力量比嗔恨更大,如布施、持戒、禅定、智慧等等。

虽然嗔恨心可以摧毁善根,但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若以菩提心来摄持,刹那亦能积累无量功德。

有些论师引用《大集经》的教证说:“一滴水融入大海后,大海没有干涸之前,水滴也不会干涸,同样的道理,以菩提心所摄的善根,乃至未得菩提之间都不会耗尽。”还有些论师引用《华严经》的教证说,菩提心如点金剂,她所摄持的善根能摧毁一切,而不为一切所毁。

可见,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不应该被摧毁,因为这是大乘方便所摄的随解脱分善根,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来讲,大乘无我智慧和缘众生之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一般都不会被摧毁。另外,有论师还认为,愿菩提心所摄持的善根能被嗔恨心摧毁,而行菩提心所摄的善根不会摧毁。

不管怎么样,我们平时在修行的过程中,自己也应该值得注意。如果没有注意,嗔恨心的力量非常非常强大,一旦摧毁了无始以来的善根,到时候怨天尤人也没有用了。因为这就是世间规律,完全能了知这一切的,唯有圆满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遍知佛陀。

那么,刚才在两部论典当中,一个讲嗔心能摧毁千劫的善根,一个讲能摧毁百劫的善根,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根据萨迦派果仁巴尊者的观点来讲,两者都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下地菩萨对上地菩萨生嗔恨心,如资粮道的菩萨对加行道的菩萨生嗔恨心,就能摧毁千劫福德;反之,如果上地菩萨对下地菩萨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宗喀巴大师也在相关论典中说,发菩提心的人若对发菩提心的人生嗔恨心,就会摧毁千劫福德;若对没有发心的凡夫生嗔恨心,就会摧毁百劫福德。

宗喀巴大师又补充道:“一般来讲,无我摄持的善根应该不能摧毁,但这个问题极为深奥,诸智者们务必要详加观察。”如果像宗大师那样的圣者都要依教证来观察,那么我们一般的凡夫人,以寻伺分别念来完全断定是否能摧毁,肯定是有一定的困难。但不管怎么样,大家尽量不要产生嗔恨心,即使偶尔产生的话,也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励力忏悔。

《善说海》里面也说得比较明显,如果未以后悔心、忏悔心摄持,这种嗔恨心才能摧毁自己的善根,否则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每个大乘行人应该了解,如果对某某对境产生了强烈的嗔恨心,最好在过夜之前,马上去忏悔,因为这件事情还没有圆满,生嗔恨心的成事刹那还没有过,自己若能诚心忏悔的话,善根就不会被摧毁。

关于嗔恨心的危害性,有些经典和论典中也说,假如生起了嗔恨心,其他的很多善法功德都帮不上忙。

《经集论》中引用《三摩地王经》的教证说:“互相若生嗔恨者,净戒广闻不能救,参禅住静不能救,布施供佛亦无救。”一旦产生嗔恨心,广闻多学也好,戒律清净也好,依止寂静地方也好,上供下施也好,都会对它无济于事。这是谁都不愿意的,倘若嗔恨心特别大,很多善根就没有保证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敬摘录《入菩萨行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一个人能拥有多大福报,必然要有同等高贵的品格去承载.)

嗡嘛呢叭咪吽

猜测、推理和推论三者,常被视作一类的东西,这是一种错误,我们现在要分析一下。

猜测多凭天生的心智,或是直觉,或是经验的积累。猜测的人就算猜中了,也常常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他常靠下意识作用。因而,猜测之进行,在意识界是不大明显的。

例如,假如甲和乙住在一起。甲看见乙上街,甲便说:“你上街是到秀鹤书店去的。”乙问他何以知道。他说:“你猜。”

猜是在似乎有理由似乎无理由之间的。说它有理由,因为甲和乙住在一起,有时候知道他上街是去逛书店的。说它无理由,因为甲没有理由断定乙这一次一定是到秀鹤书店去的。

猜,猜测,总是找不到根据,即使真有根据。可是,无论如何,猜测不是推论。

我们在傍晚散步的时候,看见彩霞满头,常常脱口而出:“明天有好天气!”这一判断系从我们观察彩霞,以及我们相信晚霞与明天天晴之间有某种因果关联,所以推衍出来的。这种推衍我们叫作推理。

从前的逻辑家以为逻辑是推理之学。依照现代逻辑眼光看来,逻辑不是推理之学。为什么呢?推理一定以某一理为根据。这也就是说,在推理的时候,是以“理”为前提的。例如,在气象学家判断晚霞与明天天晴之间的关联时,是以气象学之理为依据的。

复次,既云推理,于是被推之理,一定是分殊的。否则谈不到被推,而且无从推起。分殊之理,各不相同。例如,物理学之理与化学之理不同;化学之理与心理学之理不同;……既然如此,于是各理有各自的内容。这就是说,在推理的时候,各个推理各有不同的前提。

经验科学知识获得的程序,有假设、观察、试验、求证等等。由假设到求证,是包含一串推理程序的。在各种不同的经验科学范围内,有各种不同的经验科学范围内的不同的理。在各种不同的理,不同的场合,表现不同的定理、定律,或学说,或原理原则。因此,在不同的经验科学范围内,有各种不同的理有待乎推。

当然,我们说“在不同的经验科学范围里有各种不同的理有待乎推”,这话并不包含“不在不同的经验科学范围内就没有各种不同的理有待乎推”。因为前提并不蕴涵后者。

其实,任何特殊的理都可作推理之前提。因而,以任何特殊的理作前提时,推理都可成立。所以,推理的范围是非常之广的。不过,无论推理的范围广到什么地步,推理都不是推论。

推论是什么呢?将一切推理中的作为特殊前提的“理”抽掉了,所剩下的共同的“推”之程序,就是推论。依此,推论是一切推理所共同具有的中心程序,而推理则是推论的周边。推论形式必须不以任何推理作为固定的前提,以便随时装进不同的理来进行推演。

我们决定一个单独的语句,例如“太阳是方的”,是否为真,这不是推论。靠推论不能决定“太阳是方的”这个语句是真或是假。这类的问题,必须在自然科学里去解决。因此,此类的话,也许不合经验科学,但根本无所谓合逻辑或不合逻辑。我们常常听到人说这类的话“不和逻辑”,这是一种误解。一个语句只有落在推论场合,才发生是否合于逻辑的问题。

我们要确切地了解什么是推论,必须知道什么是蕴涵关系。蕴涵关系可以存在于语句与语句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名词与名词之间。可是,无论是语句也好,无论是名词也好,蕴涵者叫作蕴涵端,被蕴涵者叫作被涵端,以蕴涵端为依据,放置一被涵端,这种程术,叫作推论。

所以,推论就是将前提的结论演绎出来。详细一点说,如果p是可断定的,而且p蕴涵q,那么q也是可断定的。在这一公式中,p代表任何语句,q代表另外的任何语句。

这条原则是不是太显而易见了,显而易见到几乎不用提,让人感觉这是自然的道理。问题就出在这里,你说这是自然的道理,所根据的是直觉。但是,直觉不常可靠,而且逻辑不根据直觉。即使逻辑有时不得不从直觉出发,也得将我们的直觉明文化,就是将直觉写成公定的方式,这样,大家就可明明白白地引用了。

在传统几何学中,有些推论方式常为几何学家引用于不自觉之间。例如,如A形大于B形且B形大于C形,则A形大于C形。过去的几何学家只知这样推论,而不自觉这一推论系依一个三段式而进行。在现代逻辑中不许可这样未经自觉的因素存在。现代逻辑家要求每一步推论必须根据自觉的明文规定的法则而行。现代逻辑之所以号称严格,这是原因之一。

——殷海光《逻辑新引》

《噶松堪布问答录》

问:

我们平时看佛学、心灵、玄学等的书或上师跟前听受这样的课程时,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听是比较正确的?有没有什么方法,看书或听课时让自己收益更多?

答:

首先要明白不论你看这些书还是在上师跟前听受这样的课程,你的任务不是从中不断地吸取知识,让这些知识来满足自我、装扮小我、顽固我执、掩盖生命未觉醒而产生的那些内心深处的迷茫和空虚感。而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妄念(思维活动)平静下来,让自己从自我的认知、倾向、偏好、好感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着当下的觉知、眼、耳、心以及整个生命去聆听教言。最关键的是听受教言时,从你的认知观念中,自我为中心的偏执障碍要去掉,不然一旦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占据你的心里空间,我们永远都领会不到生命教言的核心内容。

我们大部分的人不论在看心灵书籍,还是在听生命教课,一直都犯一种错误。
那就是:一直在努力的让这些教言来装扮自我,从中获取收获感、成就感、优越感、舒服感。以此为由,逃避直面生命中的挫折、掩盖内心深处的忧愁。
当我们贪执于自我感、满足感、优越感、舒服感等时,无明(不明生命真相的愚昧)就开始增长,离解脱和觉醒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小我(我执)的各种贪求,让自己的灵魂亲近佛法与真理。而不是倒过来让心灵与真理相关的知识和形式活动来满足自我的贪求、寻找自我的存在感和舒服感等。虽然人们心里这两者非常难以区分,但实际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前者通往觉醒解脱,后者不但会掩盖真相,还会增加无明与我执(小我的需求)。

一旦自我视为中心的思想产生,连着就会产生一种特定的方向。然后你的所有心智都会朝着自我为中心而引发的那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然后二元对立的分别妄念如同厚厚的乌云遮挡你的智慧光芒。若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的存在,任然听从于我执的贪求,不论你看什么书、听什么课都是火上加油,只会助长我执和所知障(对错误认知的认同与依赖)。

其实用一块石头砸破脑壳和用一块金子砸破脑壳没什么区别,只是爱财如命的傻子才会觉得,若要砸破脑壳,希望用的工具是一把金斧头。所以只要你自我为中心时生命的定位导航开始失灵,只要那个特定的方向迈进时,你的方向已经偏离。导航失灵,方向偏离时要做的不是不停的往车里加油,因为这时你的所有行动都没有意义。对于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来说,有时描述真理和开悟的那些书籍和课程似乎就像一桶染油,让你在迷失的路上走的更远,自我的火焰(贪求)染的更加迅猛。

这并不是说:描述真相的书籍和教言本身有误导,而是说:你心中有个特定的方向时你会误解这些书籍和教言的内容。而这个误解从某种程度上给你继续向前的理由。即便面对而来的大师指示你的方向错误,你会利用那些误解而引发的理由来开始辩驳与他,证明自己的方向是个正确的。

当我们放下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心中那个特定的方向而全神贯注的聆听教言时,你会感受到生命本身本自具足的寂静和祥和,这种寂静和祥和不是欲望和意力控制下的定境,当你继续边沐浴在这种喜悦之中,边聆听教言时,不存在二元对立的分别妄念。只剩下赤裸裸的觉知和注意力,当然这种聆听本身就是一场殊胜的修行,它会带你走向觉醒之道。

假如生命教言(书籍和课程的内容)是个有形有色的物件的话,它一定会有一个最适合它的特定位置,它在最适合它的特定位置上才能显现它的价值和意义,而离开了特定的位置,它就不是本来的样子。
所以我们不论看书还是听课,不要拿个长长的绳子,套上它的脖子,不停地用力从它安放的特定位上,挪用到自我的中心。原因你不会挪动它的,,假设即便你做到了,它离开它的特定位置时,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本意,变成一桶油,让我执的烟火更加迅猛。从而起的黑烟会熏染的阿拉耶识(潜意识)。
所以我的建议是:放下挪用它的想法,
自己从自我为中心的位置上离开,试着去亲近它。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当你开始这样做时,大脑和小我一定会一万个理由来给你说:NO!但请你务必记住:妄念和我执越是不安,越是证明你的修行是个正确的。换句话说:越是威胁不到妄念和我执的修法越是没有加持和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肖龙2022虎年运势】生肖龙者的本命与流年运程一九六四年出生的朋友,今年必须收敏你的脾气,你的听明必须要运用适当,不然,你的人际关系将会出现问题。“君子之交
  • 补充一句,霹雳是真TM好看[抱一抱]#永劫无间##sky光遇[超话]#有米有一起玩的或者互火的 星盘就两面 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有时间 放假全天在 可以叫我上线打
  • 「戏再开场,幕却未开;沉香不灭,悠悠缘长;沉香不灭,且看终章 ​​...」世间最雅,不过诗酒茶花常言道: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 “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
  • 花官:我不是我没有我不知道你别胡说QAQ这是一个放弃了好妹子之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并用尽一生去弥补去爱她的故事。我这个高枝,你如今是攀,还是不攀?
  • 与此同时,sai也想办法出去,过着极度放荡的少女生活,去寻找她生活中从未遇到的真实。他们在一起,但是这不能称呼为圆满的家庭,因为kida在清迈工作,让chara
  • 而在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严重,是陕西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块“顽疾”。陕西拥有广袤的黄土高原,且有黄河在侧伴流,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大局;
  • 又是一个深夜睡不着的夜,在爱情道路上我们比较来比较去,总想找个自己心里理想型的,结果往往错过,我知道离开了你,可能我这辈子都找不到像你这样一个人,真心爱我,真心
  • 基本上就问三个超简单的问题就给盖章了(例如:学校/专业/时长) 碎碎念: 都说法航一生黑,但是你要相信自己的行李不会丢,越担心丢就越容易发生建议选转机时间长一些
  •   在崭新与厚重的城市面貌接壤对话中,建筑正在成为参与城市未来走向的重要一环,而在一些具有城市未来属性的营造上,中海·华樾有自己的时代哲思。  当定制化的优质社
  •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
  • 力不从心、无奈说的就是当下的我吧!每次面对这种两难都好的抉择我很矛盾也很纠结但无论哪一个决定我相信我都️因为我是何呵呵[泪] 没有什么选择一定是对的,只是一直在
  • 不过,反映到报表上,公司与赣锋锂业的利润差距规模相差无几,至少三季度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两家公司的扣非利润基本相当。此外,天齐锂业近期业绩说明会也指出,“第三季度
  • 图源网络侵权删[笑哈哈]【轻言微语】[太阳][干杯]人与人之间,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以身心换真心,一方不离,另一方便不弃。#内蒙古财经大学[超话]##内财好书分享
  • 图片图片▲网友纷纷发来之前拍下来显示有柳州街的图片图片图片▲仔细一搜,还有广西路、南宁路、梧州街、桂林巷……图片有网友发现,通过手机地图全中国都在“嗦”螺蛳粉互
  • 25.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 ,可一不小心就是后会无期 。25.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 ,可一不小心就是后会无期 。
  • 基于广州疫情的严峻我们收到通知9-13号全区域管控是的,我们没办法发货了收到通知的时候全公司的伙伴还在加班现在全部回家赶紧采购物资准备好居家非常抱歉朋友们,订单
  • 还有最高920W的旗舰款, 这个功率,用我们客户的话说, 丢个胡萝卜,丢个鸭脖子什么的进去,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没有了。如果不是有特别需要的东西,我也就不凑今
  • 如果你了解开户、银期等流程 , 那就可以开始展业了;如果你比较忙 , 也对流程这些不熟 , 可以将客户介绍给你的客户经理 , 让你的客户经理去开发维护 , 开户
  • 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未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
  • 所谓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戏内戏外,鲍起静都是老人,并且子女都不在身边,远在异国他乡,不过在处境上,现实中的鲍起静并不向往移居到国外生活,在生活中也没有情感孤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