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公叔文子:即公孙拔,名拔,或作发,卫献公之孙,是卫国的大夫。文,其谥号,全谥为“贞惠文”。《谥法》:“慈惠爱民曰文。”《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公明贾:卫国人,在此处是使者。
▲信:确实、的确。
▲夫子:孔子对公孙文子的敬称。
▲过:说得过分了。朱子:“过,谓过其实也。”
▲厌:厌恶。
▲其然,岂其然乎:其然,这个样子啊。岂其然,疑其不能完全做到这样,孔子对此有保留态度。朱子:“曰‘其然,岂其然乎’,盖疑之也。”

■现代翻译: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确实吗,先生不太说话、不太笑、一毫不取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的人说的过了。先生在恰当的时候才说,别人不厌恶他说话;高兴时才笑,别人不厌恶他笑;符合道义时才获取,别人不厌恶他获取。”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何晏等《论语集解》:马融曰:“美其得道,嫌不能悉然。”

●皇侃《论语义疏》:孔子见公明贾相访,而问公叔文子之事。时公明贾仕公叔文子。言人传文子平生不言、不笑、不取财利。此三事孔子未信。答孔子曰:文子有此三事,是为误耳。夫子非时不语,语必得之中,故世人不厌其言也;若不乐而强笑,必为人所厌,更云事言讫然后笑也;若非义取,则为人所厌,夫子见得思义,义而后取,故人不厌其取也。子日:其然,岂其然乎?谓人所传三事岂容如此乎?一云:其然是惊其如此。岂其然乎其不能悉如此也。袁氏曰:“其然然之,此则善之者。恐其不能,故设疑辞。”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卫大夫公孙拔之德行也。孔子旧闻文子有此三行,疑而未信,故问于公明贾。贾对孔子言,以告者误云不言不笑不取耳。文子亦有言笑及取,但中时然后言,无游言也,故人不厌弃其言;可乐而后笑,不苟笑也,故人不厌恶其笑也;见得思义,合宜然后取之,不贪取也,故人不厌倦其取也。孔子闻贾之言,惊而美之也,美其得道,故曰其如是。又嫌不能悉然,故曰:“岂可尽能如此者乎?”

●朱熹《论语集注》:文子为人,其详不可知,然必廉静之士,故当时以三者称之。厌者,苦其多而恶之之辞。事适其可,则人不厌,而不觉其有是矣。是以称之或过,而以为不言、不笑、不取也。然此言也,非礼义充溢于中,得时措之宜者不能。文子虽贤,疑未及此,但君子与人为善,不欲正言其非也。故曰“其然岂其然乎”,盖疑之也。

●张栻《癸巳论语解》:公叔文子,意者简黙重厚之士,故人之称之如此。圣人质之于其门人,将以察其然也。公明贾之言则善矣,然非公叔文子之所及也。盖如贾之所言,非和顺积中发而中节者,莫能然。不直谓不然,而为之疑辞,圣人辞气含洪忠厚如此。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随时处中之不易也。孔子问公明贾曰:天下过情之名,固不可以居躬,而矫情之事,亦非所以垂训,涵养造诣贵核其真,评论品题务期于当。当时之人以“不言、不笑、不取”称文子,信有之乎?公明贾曰:言笑取予吾人处己接物之常,岂有全然不言不笑不取者?是亦言者之过也。吾夫子非不言,不过言不妄发,发必以时,故人不厌其言,而遂称为不言;夫子非不笑,不过一颦一笑乐得其正,故人不厌其笑,而遂称为不笑;夫子非不取,不过凡所当取必揆于义,故人不厌其取,而遂称为不取耳。孔子疑而诘之曰:时言、乐笑、义取果其然乎?此非义理充溢于中,举动合宜于外者,不能随时合节,汝夫子其信然乎?孔子不正言其非,而姑为疑信之词以折之,圣人勉人为善之怀,不大可见哉?

●钱穆《论语新解》:若所言能适得其可,则不起人厌,亦若不觉其有言矣。其然,美其能然。岂其然,疑其不能诚然。

●南怀瑾《论语别裁》:公叔文子讲话能把握时间、要领,不讲废话,恰到好处,因此人家听了,不讨厌他的话;他高兴了、痛快了就笑,笑得恰到好处,所以人家不讨厌他的笑;合理的财物,适可而取,不故意标榜清高。

★此章书见随时处中之不易也。和顺积中发而中节者,“成人”也。 https://t.cn/RxRVHIh

读书学典:《论语.颜渊》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听讼:听取诉讼以判定案件。《集说》:“讼者,人有所争而讼之公也。听谓受而决之也。”《正义》:“讼谓以财货相告者。狱谓相告以罪名者。”
▲吾犹人也:我同别人一样。《正义》:“言己与人同,但能听讼,不能使无讼也。”
▲必也:一定要找不同的话。
▲使无讼:让没有诉讼。指推行教化,以德化民,让人们都有道德修养。人人守礼,自然就没有诉讼。

■现代翻译:孔子说:“听判诉讼,我同别人一样啊。一定要找不同的话,那就是希望让人们无诉讼啊!”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包咸曰:与人等。王肃曰:化之在前。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听讼,我所以异于人者,当讼未起而化之使不讼耳。故孙倬云:“夫讼之所生,先明其契,而后讼不起耳。若讼至后察,则不异于凡人也。此言防其本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孔子言已至诚也。言听断狱讼之时,备两造,吾亦犹如常人,无以异也。必也,在前以道化之,使无争讼乃善。王弼云:“无讼在于谋始,谋始在于作制。契之不明,讼之所以生也。物有其分,职不相滥,争何由兴?讼之所以起,契之过也。故有德司契而不责於人。”是化之在前也。《大学》云:“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郑注云:“情犹实也。无实者多虚诞之辞,圣人之听讼与人同耳。必使民无实者不敢尽其辞,大畏其心志,使诚其意,不敢讼。”是记者释夫子无讼之事,意与此注及王弼不同,未知谁是,故具载之。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夫先之以徳礼,辅之以政刑,使有耻且格,而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此所以无讼也。《易》曰:“君子作事谋始。”《书》曰:“帝徳罔愆而继之,以兹用不犯于有司。”《礼》曰:“礼之教化也,微而继之,以使人远罪,不自知使无讼之谓也。”子路能折狱于已讼之后,而不能化人于未讼之先,故子路之折狱,不及孔子之使无讼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圣人之意不以听讼为能,而以无讼为贵也。夫人之所以至于争讼者,必有所由,而然于其本而正之,则讼可亡也。故教之以孝爱,而悖慢之讼亡矣;教之以礼逊,而倾夺之讼亡矣。凡此皆使之无讼之道也,记语者载此,以承上章,则有以见仲由之道为未也。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言治贵崇本也。孔子曰:为治者当图其本。若徒治其末,非上理也,如民有争讼,而为上者审其是非、晰其情伪,吾亦可以及人也。必也,正本清源,有所以感格于先,使民知耻向化,相率而归于无讼乎,然此非有法以驱之也。盖平日道之以徳,齐之以礼,潜消黙夺,若或使之耳,可见为治者不贵有听讼之才,而贵乎无讼之可听。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大戴礼礼察篇》:“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正,坚如金石;行此之信,顺如四时;处此之功,无私如天地。尔岂顾不用哉?然如曰礼云礼云,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此之谓也。”《潜夫论》曰:“上圣故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务厚其情而明则务义,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若夫此者,非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强也,此乃教化之所致。”无讼由于德教,此最是难能,正如胜残去杀,必俟百年。王者必世而后仁,皆须以岁年,非可一朝能者,故只言“必也”以期之。

●钱穆《论语新解》:由于德教化之在前,故可使民无讼。

●南怀瑾《论语别裁》:“听讼,吾犹人也。”意思是不要有主观,听原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原告的立场。听被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被告的立场。不要先有成见,要设身处地,客观地来判断是非。“必也,使无讼乎!”因为我们判断是非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大家没有纷争,都能心气平和,心安理得,合理的得到解决。

★此章记治贵崇本也。孔子自以明断决狱不足贵,必使无争讼乃可尚。 https://t.cn/RxRVHIh

读书学典:《论语.颜渊》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前520年-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通达事理,有杰出的“言语”才能,善经商,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
▲政:为政之道。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仓廪实、武备修,然后教化行,则民信其上。兵,兵器,引申为士兵、武备。《说文》:“兵,械也,从双手持斤并力之貌。”
▲必不得已而去:假设遇到不得已的时候,兵、食、信三者不能兼顾,必去其一。陆氏:“上节言其常,此不得已,言其变也。”

■现代翻译:子贡问为政之道。孔子说:“先求充足粮食,次乃讲究武备,民间自然信之了。”子贡又问:“倘遇不得已,于此三者间,必去其一,则孰可先去呢?”孔子说:“减去武备吧!”子贡又问:“倘遇不得已,于此二者间,再必去其一,则孰当先去呢?”孔子说:“减去食粮吧!自古以来,人谁不死?若苟无信,则G都不存在了。”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之。治邦不可失信。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问为政之法也。食为民本,故先须足食也。時浇复须防卫,故次足兵也。虽有食有兵,若君无信,则民众离背,故必使民信之也。兵比二者为劣,若事不获已,则先可去兵也。人若不食,乃必致死。虽然自古迄今,虽复食,亦未有一人不死者。是食与不食,俱是有死也。而自古迄今,未有一国无信而国安立者。今推其二事,有死,自古而有。无信国立,自古而无。今宁从其有者,故云去食也。故李充云:“‘朝闻道夕死’,孔子之所贵;‘舍生取义’,孟轲之所尚。自古有不亡之道,而无有不死之人。故有杀身非丧己,苟存非不亡己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贵信也。足食则人知礼节,足兵则不轨畏威,民信之则服命从化。以兵者凶器,民之残也,财用之蠹(dù ,指蛀蚀器物的虫子)也,故先去之。夫食者,人命所须,去之则人死。而去食不去信者,言死者古今常道,人皆有之,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兵之于徳为末,于器为凶。故古者制字之意,戈欲偃、弓欲弛、武欲止。则兵岂先王之所尚哉?此所以宁有信而去兵也。食之所养者小体也,信之所养者大体也。故无信而生,不若有信而死,此其所以宁去食而信断不可少也。然非兵则无以有其食,非食则无以存其信,三者固不可偏废,惟其轻重缓急之不同。

●宋朱熹《论语集注》: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生则有死,人之常理。至于无信,则欺诈倾夺,无复人理,是重于死也。夫食与兵,固为急务,然信为之本。无信,则虽有粟,而谁与食?虽有兵,而谁与用哉?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为政者有经有权而总以信为立国之要也。昔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曰:为政者凡以为此民也,民以食为天,必制其田里,薄其税敛,则食足而民生以遂矣。民以兵为卫,必为充其行伍,时其训练则兵足,而民生以安矣。然兵食既足,而民心未孚,则民岂可恃乎?必勤施教化,彰明礼义,使民皆尊君亲上,而无诈无虞,则民信之矣。此乃政之大经,缺一不可也。子贡又问曰:三者兼全诚美矣,倘不得已于三者之中姑去其一,将以何者为先乎?孔子曰:去兵。盖民既足食,而且有信以固结之,则家自为卫,人自为守,虽无兵而国可保也。子贡又问曰:去兵已属权宜,设不得已于二者之中又去其一,将以何者为先乎?孔子曰:去食。夫民无食则死,原不可去,但自古以来人皆有死,必不能免。若信者,乃本心之徳,而人之所以立于天地之间者也。使民而无信,则形虽存而心已死,无以自立。民不立,而国谁与立邪?可见为政者不可徒求之富强,而要必以信为本。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去兵去食,极其祸难,不过人君国灭身死。然自古人皆有死,死而君德无所可讥,民心终未能忘。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况民戴其上,如手足之卫身,子弟之卫父兄。虽值危难,其犹可以济。是故,信者,上所以治民之准也。苟无信,虽足兵足食,犹不能守;况更值不得已,而兵食皆将去之乎?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王之守也。折冲乎千里之外,此之谓也。又《晋语》箕郑对晋文公曰:“信于君心,信于民,信于令,信于事。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民,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咸以信为政要。故夫子言道千乘之国,亦云“敬事而信”也。

●钱穆《论语新解》:本章因子贡善问,推理至极,遂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之说。然子适卫,告冉有:“既庶矣,当富之。既富矣,当教之。”与本章足食在前,而兵与信次之同意,可见为政者首以使民得食能保其生为先。惟遇不得已,则教民轻食重信,一处常,一临变,读者须于此善体,不可徒认自古皆有死之单辞,遂谓为政者可以不顾民命,而高悬一目标以强民之必从。此亦一义命之辨。为政者首重民食是义,宁去食是命。立身立群同是一理,立身有舍生取义,导群亦有去食存信,此与“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各申一面,不相害。

★此章记善为政者必以信为本。民无信不立,若无民信,则号令日轻,纪纲日弛,赏不足以劝,罚不足以惩,委靡颓堕,每事不立矣,纵无外患,也有内乱,虽足兵足食,则国不能安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面有透气孔,夏天穿不用担心热~对小个子女生很友好哇!面有透气孔,夏天穿不用担心热~对小个子女生很友好哇!
  • 去了一家很破旧的理发店找姨剪头发 但是感觉又破又复古有一天洗澡出来发现开着台灯的房间好温馨这碗超大酸菜鱼加肥牛只要18我上专业课好像水泥工人 每天都脏脏的舍友洗
  • (刘晓猫)4.婚姻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成长,互相照顾互相取悦很有必要,和你是男是女没关系,归根到底你得先是个人,是人就要合乎人性。(兔子军团主唱)3.在情感中要耐心
  • 来这里考生们可以了解这位榜眼的生平、体验苏式园林之美~ 来源:木渎古镇、@苏州文化旅游资讯摄影:@s行者无疆z#上海五万杯免费咖啡迎复工# 应物白复工排面也不能
  • 如果世界共识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污染导致气候恶化,必须加以阻止,否则会影响人类生存”的话,富裕国家的行为就不符合逻辑。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很短,真正
  • 现在全网都在磕刘亦菲和陈晓,不得不说,看俊男靓女在一起演戏,就算没有剧情,粉丝也能感觉到甜蜜。说起来,还是真夫妻更甜。
  • 燃情岁月的男主是很多人想要成为的人,不只男人,我作为女人也偶尔会羡慕,永远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自由随性,爱想爱的人,做想做的事,从来不管这社会的规则和评价,尽管
  • )三十多年没见,〈小说月报〉还是这样的高质量,一任又一任的编辑不忘纯文学初心,给我们奉上高质量的精神大餐,为此,我推荐〈小说月报〉。(第二期)一篇好的小说,读者
  • 专家提醒,戴口罩若方法不对,口罩与面部不贴合,再好的口罩也达不到防护效果,因为有害物质会随空气经由脸部与口罩间的细缝被吸入。专家提醒,如果发生戴了口罩但没有正确
  • 须菩提说:我这次初在母胎时,就知道真空寂灭,十方世界本来空的道理,有能力让众生也都能证得空性而回归本然,这次听了如来讲性觉真空,空性圆满遍一切处的法理,我因此而
  • #太原身边事##全民反诈进行时##反诈# 【太原田女士被骗120万】2022年5月31日19时,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昌盛小区人田女士(硕士学历)在“大连期货交易所
  • 》 那么请问是谁内涵群名了?都是直接说的,有疑问大家昨晚就提出来了?怎么到你嘴里成了内涵,或者说你是心胸狭窄,但又喜欢内涵人,不直说出来的人呢?又或者不是我们内
  • 上妆即定妆的粉底液,相见恨晚了! !前段时间休息不好 晚上很晚睡早上六点又醒了,555555[泪]黑眼圈,红血丝,皮肤暗沉一下全找上门了小干皮一枚,DW不仅是油
  • 王心凌的再度翻红,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甜美的形象让无数的中年男孩找回了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王心凌的再度翻红,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甜美的形象让无数的中年
  • 晚上看完侏罗纪出来发现天玺好多人啊好久没去了 开了好多酒吧和烧烤我记忆里还停留在只有天堂超市(dy刷到说别叫天玺国际了叫酒吧国际)果然夏天到了西北人的夜生活开始
  •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市共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点45个,城市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了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一体化,既为子女解决
  • 若要等到外界的乌军前来解救,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乌军在战场上击败俄军,并追击到马里乌波尔,但俄乌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太大,这种情况的现实可能性非常低,所以当剩余的
  • [耶][给力][给力]天猫爆款精选汇总,都【包邮】的哦 : 1.天猫精选:【欧维希旗舰店】s925银镶钻爱心戒指 券后折上折¥14.9 包邮 [给力] 2.
  • #白色强人2定档0622# 硬核医疗爽剧爱好者速速集合!#白色强人2定档0622# 酷酷子又要支棱起来了[doge]硬核医疗爽剧速速集合!
  • 关于喜欢你这件事 认真且怂我是胆小鬼 但我的爱不是 今晚你问我的时候我好想告诉你 就是你 不是别人 也不能是别人 可是我真的开不了口 我害怕 我怕万一我说出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