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死而活过!

文/曾 一

"我是谁"?

最早由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提出的这一哲学的终极之问,历来众说纷纭,看似简单之极的问题至今无一公认的标准答案。

究其原因,不外乎人太复杂了,人为被造之物,可人又在不停地造物、造福和造罪。如上帝所言:"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猜透呢"?
我在弗洛伊德的"三我"(本我、自我、超我)中没有找到"我是谁"中的那个"谁"。

我今求助于海德格尔的思,看能否循他与众不同的独一之思径找出仍在隐匿中的"我是谁",至少也应发现这个狡猾无比之徒的藏身所在。
海德格尔之思,首先是本源之思。

何谓本源?存在的本真状态。海氏之思功莫大焉在于,他重新找回了被人遗忘达数千年的古希腊人的"存在"。他溯本求源,思入在的深度和广度迄今无人能及。

存在是世界实体的诸在者之存在又是诸在者得以存在的根据。人是诸在者中的一员,但人的"我在"与他在并非平行的关系,人是上帝之下万物之上的存在者。人是诸在者中最特殊的在者,是万物之王,人不是亲临现场而人在即为现场,人于在时不断反躬自问,"三省吾身",从"我"的生存来领悟我自身,进而认清和把握存在。
"悟",这个汉字很有意思,折散来看,它由心、五、口三部分构成,悟是心思之悟,同时也要依靠悟者的五官提供感性的信息,而最终经由口之言说来表现所悟之物。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所以让它在场"。人对世界本源及自身的"悟"和展示,必须通过思来达成,而思又必须以词语即语言的形式"三思而行"。所以,海德格尔之思又是语诗之思。
海德格尔之思是语诗之思,此处要注意我故意造的"语诗"这个新词,是"语言之诗化"的简称,但其间含有语言自带诗性的意味。

后晚期的海氏之思,十分重视研究荷尔德林、里尔克等人的诗歌,其思破天荒地悟到并道说出:诗对人之存在的栖居及筑居不可或缺的意思。诗在海德格尔那里几乎等于他的思,诗所求的敞亮正是思所求的解蔽。"一切艺术本身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诗"。一切思想又何尝不与诗暗通款曲呢?亦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问题可由一个数学公式来完美解释。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问题也由一行诗找到解释的思径。

海德格尔后来特别喜欢以语言的诗化来运思,这不仅没有减少思之敏锐,反而强化了思的纯粹和深广。在海氏之语思中,"人活在自我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言故人在,人在因人言。不让人言,无异于对人之否定。如前所云,人是万物及自身的悟者,而海德格尔的语诗之思又让我感悟到:人还是自在与存在的言者,而且由这个悟一一言一一行的过程,人之为存在者之在才得以确证。
海德格尔之思是"此在"之思,他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哲学,而是独一无二仅属于海氏名下之"我思"。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已为海德格尔改写成了我在因我思,我的意思是说:海氏之思是他有别于所有哲人的独特建树,也正是这一"我有他无"之思如人脸可供识别一般,使海氏之我成为"我在","我在"即是"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之在,是人作为必死者之精神生命的延续。推而广之,于海德挌尔适合的"我在因我思",同样普适于其他人,只是"我"不一定作为独特的思者而在,也可以作为"行者"改写为"我在因我行"。例如一个桥梁工程师,参与建造了一座长江大桥,作为造者的他,必有从被造物桥中体悟到"我在因我行",这恰似果树从结果中补全它丰满的存在感。因为人即"此在"之在者,所以对海氏的此在之思当作更多了解。
"此在"是此地此刻此人之在,犹如"到此一游"之在,游客将这四个字和自己的名字刻于树皮或者石碑,游客走后,尙存的字迹却显现出"此游"已无游人,此在已变不在。此在,即有限的在,必有一死的暂在。与此在者必死的不自由相对应,此在者又是一个自由的思者、行者和言者。并且,此在是以自身来作为根据的存在,也只有自由的存在者才有承担自身的责任。作为自由存在的"此在",它以非现成的此在宛如一张白纸来任意涂鸦,积极抑或消极地作为此在自身的构成。

换言之,柏拉图问"我是谁"时,在此我可以回应他说:我谁也不是,又谁都可能是。比如前去为小男孩庆生的老人,说这个小帅哥将来可能是总统也可能是超市的一名保安,还有可能是以艺术乞讨的街头画家,这并未错得离谱太多。但此在的自由,必以"此"为边界,这便是人有限的此生此世的寿命之谓大限。
正是从"此在"之思中,海德格尔将此在者的人道说为:向死而生。我不懂外语,更别说德语了,但我懂一点中文,我觉得把这一海氏经典人生观翻译为"向死而生"也好,"向死而在"也罢,都显得不尽完全,不一定合乎海德格尔德语原文之本意。

因为海德格尔之思,从不把人之"必有一死"视为外在于人自身之物,仿佛"死"在此在的外面和前面,所以才要去"向"一一朝向一一那个"死"。

我联想到,老子对人生百年的道说以"出生入死"名之,就比译者所用"向"字来得高明,也与此在亦即在此更为吻合。从老子之说,应知作为此在的人基因中含有死因,人一生下来被抛入世界便于生命的过程同时开始了死亡的过程,人知晓此在正是变化中的不在此,恰似一次性拧紧发条的手錶必有走停的时刻。人因死为生,追求在此在中活出一个"在此"的人的样子。因此,我认为,把原译"向死而生"改为"因死而生"似应更加与海德格尔此在之思原意相符。

我在去年鉴于疫情严峻写下一篇所谓"自祭文"发在微博上,结尾四行诗与此有关,转录如下:
锦瑟弦将断,
追忆无限多。
呜呼且哀哉!
因死而活过。
是的,人因死而生,因死而活过,即以此在有限的时间响应存在本身之召唤,让存在于此在中现身到场,当存在以接纳包容的方式对此在开启,大地与天空涌向终有一死者为邻,使"我"之此在变为在此,而若无"我在",又何有"在此"?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以往凋谢过。"无以计数的人作为肉身生命个体早已不在,在此变为不在,然而他们作为先祖的基因在子子孙孙无尽的繁衍中留存下来,他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息之居所留存下来,其筑居的技艺和活力也保存在其中;作为此在者,许多人"死而不亡",其不朽的精神生命(例如老子、海德格尔等等)在文存经典中依然如"我在""在此"与生者相伴,共同构成绵延不断的人类历史长河,构成这人类世界所思所言所行之生生不息。

2022.5.23.云溪伴石居
注:本文编选自曾一书稿《我在之思》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76章[作揖][鲜花]

文 / 乐樵山人

【1】禅宗十牛图

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乃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深。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之过程和在各个阶段之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之心路历程,此即为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体现以禅入诗、以诗寓禅之理趣。禅宗假借牛为心之意象,牧牛犹如牧心,即找回迷失之自我本性。

自宋代以降,此一主题作品甚多,然以清居、廓庵、自得三人,最为著名。廓庵思远,乃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孙,曾在常德梁山为住持,属临济宗一脉。廓庵禅师约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后。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已尽根源;其法也,尚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以寻餐,依海虾而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廛,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为提倡。”

【2】廓庵和尚《牧牛图颂》

一、寻牛

【序曰】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俄差。
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石鼓夷和尚【和曰】

只管区区向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坏衲琏和尚【和曰】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
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

二、见迹

【序曰】

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辨,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石鼓夷和尚【和曰】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
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坏衲琏和尚【和曰】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
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

三、见牛

【序曰】

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石鼓夷和尚【和曰】

识得形容认得声,戴崧从此妙丹青。
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坏衲琏和尚【和曰】

蓦地相逢见面呈,此牛非白亦非青。
点头自许微微笑,一段风光画不成。

四、得牛

【序曰】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颂曰】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石鼓夷和尚【和曰】

牢把绳头莫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坏衲琏和尚【和曰】

芳草连天捉得渠,鼻头绳索未全除。
分明照见归家路,绿水青山暂寄居。

五、牧牛

【序曰】

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
不唯境有,惟自心生。
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曰】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石鼓夷和尚【和曰】

共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蹄尘。
不曾犯者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坏衲琏和尚【和曰】

牧来纯熟自通身,虽在尘中不染尘。
弄来却得蹉跎力,林下相进笑杀人。

六、骑牛归家

【序曰】

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
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颂曰】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石鼓夷和尚【和曰】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桐角出烟霞。
忽然变作还乡曲,未必知音肯伯牙。

坏衲琏和尚【和曰】

倒骑得得自归家,箬笠蓑衣带晚霞。
步步清风行处稳,不将寸草挂唇牙。

七、忘牛存人

【序曰】

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离云。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曰】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石鼓夷和尚【和曰】

栏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闲。
行歌行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坏衲琏和尚【和曰】

归来何处不家山,物我相忘镇日闲。
须信通玄峰顶上,个中浑不类人间。

八、人牛俱忘

【序曰】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千眼难窥。
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颂曰】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石鼓夷和尚【和曰】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
后无来若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坏衲琏和尚【和曰】

一锤击碎太虚空,凡情无踪路不通。
明月堂前风飒飒,百川无水不朝宗。

九、返本还源

【序曰】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曰】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石鼓夷和尚【和曰】

灵机不随有无功,见色闻声岂用聋。
昨夜金乌飞入海,晓天依旧一轮红。

坏衲琏和尚【和曰】

用尽机关费尽功,惺惺底事不如聋。
草鞋根断来时路,百鸟不啼花乱红。

十、入廛垂手

【序曰】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曰】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石鼓夷和尚【和曰】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面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击开。

坏衲琏和尚【和曰】

袖里金锤劈面来,胡言汉语笑盈腮。
相逢若解不相识,楼阁门庭八字开。

弘安戊寅仲秋之后一日书于十牛图后。

《楞严经》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第一百零五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维,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祇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不也,世尊!六结若成,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成,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这篇佛继续用打结的比喻开示“六解一亡”的道理。阿难对佛说:世尊!这条由七宝镶叠的华、织成为巾,就成了一个整体,就是一条华巾了,我的看法是,如来在这华巾上绾一个结、就有一个结的名称;若绾一百个结、就有一百个结的名称。何况这华巾上只有六个结,始终不能称它为七个或五个吧!那么为什么如来说最初的那个是结,后来的第二个、第三个又不称为结呢?
佛告诉阿难说:你知道这七宝华巾原本只有一条,我共绾了六次,名六个结。你再仔细观察,巾体是同,同就是一条,因为有了结就现出了异相,你认为如何?初绾成结时,称名为第一个结,一直到绾成第六个结后,你能不能将这第六的个结,称为是第一的个结?
阿难说:世尊!我不会这样称,六个结依次成后,第六是不可能成为第一的,即使是穷尽我历生以来的聪明才辨,也不可能让这一至六的名称颠倒、或乱起名。
佛说:你说得对!六结形成的秩序不同,就不能颠倒名称,但究其根源,这六个结出于一条巾上,即然有了六个结,秩序就不能杂乱,杂乱了、理就乱了,是不行的。其实你这色身六根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在毕竟相同的妙明自性里,其体是一个,六根就是从自性本体里生出来的异相。
佛告诉阿难说: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必然会心生嫌弃,就不会再喜欢这六个结,而愿意回到是一的自性本体上去。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回到自性本体上去呢?
阿难说:如一条华巾上有六个结的存在,就会有是非锋然而起,就会有人将第一个结说成是第二、或第四、或第六的,或认为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由此而争论不休。如来今天,若能将手中华巾的六个结全都解开,不再在这条巾上打结了,没有结的存在了,所有说彼说此的一切是非,自然就没有了,于是一个结都没有了,那六个结的说法又怎能成立呢?也就没有人再会给这六个结乱取名了。
佛说:六解一亡,六根解脱,一根也没有,与你阿难说“结”的道理是一样的。但由于你们自无始劫来,心性狂乱,由知见而发生妄想,妄想在尘劳里又生种种烦恼,生生不息。如瞪视虚空,久而致眼目疲劳,就会看见空中狂乱地生出花来,你那湛然精明的自性本体和这个道理一样,眼前这无因乱起的一切世间现象、山河大地等,乃至生死涅槃,都是你心性狂乱,妄想所生的颠倒华相。颠倒华相即认幻相为真相之意,故名颠倒华相。
阿难说:六根妄相和华巾上所打的结是一个道理,但怎样才能解除这些结呢?这时如来用手将有结之巾牵移至桌的左边,问阿难说:这样解了吗?阿难说:没有,世尊!你这样移动一下,当然没有解。佛又将有结之巾牵移至右边,又问阿难说:像这样解了没有?阿难说:没有,世尊!这样和刚才只是换了个方向,同样是解不了的。
佛告诉阿难说:我今天以手左右各牵动,竟然都不能解开这些结,那么你再设想个什么方法,怎样才能将这些结解开呢?阿难对佛说:世尊!应该用手在结心处将其散开,结就解了。
佛告诉阿难说:是的、是的!要想解结,必须在结心处解才行。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不是说从世间和合的粗因缘相所生,如来宣说世间法和出世法,是知道它们根本原因的,世间法是以第八识之有漏业种为因,缘于所造之业随色尘而生;出世法是以清净无漏的自性为因,次第修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清净法为缘,随所修之缘而出离世间,了脱生死。
佛说:如来早已了脱生死,有通达出世法和世间法的大智慧,有能力知道恒河沙那么多的世界之外,由某一个世界的一滴雨而知其雨的数量有多少,以至现前的种种物象,如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是弯的?鹄鸟为什么是白色的?乌鸦为什么是黑色的等等?都能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缘由。
佛说:是这样的,阿难!你要想得到如来的这些智慧德能,你可在六根中随意选择一根予以修证,六根就是障碍你智慧德能的心结,若能将这心里的根结解开,虚幻的色尘外相自然就消灭了,于是所有的幻相也都消亡了,剩下的那个不就是你的自性本真了吗?
佛说:阿难!我今天问你,此劫波罗天所织的华巾,这上面的六个结,能不能同时解?能不能同时都解除?阿难说:不可能、世尊!这些结都是依秩序一个一个绾成的,现在要解,也得一个一个的解,六结虽然同体,也就是在同一条华巾上,但结不是同时绾成的,这怎么可能解一个结,所有的结都同时解了呢?
佛对阿难说:你说得对!这六根解脱,和这个道理一样,也需要按次第修证,先从一根解脱,证得人空,亲见本体空性圆明,再成就法解脱,法解脱后,亲见诸法实相,实相即是无相,如此人法俱空,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于是获得菩萨正等正觉,入住清净无染的“三摩地”、得“无生法忍”。
这里说的“三摩地”是甚深禅定,是菩萨精进修行所证得的实报庄严土;“无生法忍”是在证得不退转菩萨位后,以自相空,观一切法,已入菩萨正性离生,完全舍断了六道轮回的异生性,不见法之生灭,更无一法可得,以不可得而无所造作、以无所造作而一切法不生、以一切法不生,名无生法忍。这是菩萨观诸法空,入见道初地,见无生法忍,如此就决定能成佛了。
以上所有篇幅,都是佛用种种比喻、种种方便善巧法,彻底说明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在懂得这些道理后,就应当通过法门来实践印证这些道理的真实性,下面佛将介绍本经行门中最精彩的实证法,即二十五位菩萨修证圆通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祈愿观世音菩萨加持,一切众生:诸事吉祥,消灾免难,福慧增长,福寿绵延,身心安乐。祈愿观世音菩萨加持,一切众生:诸事吉祥,消灾免难,福慧增长,福寿绵延,身心安乐。
  • 加我v:13048980869(看视频)#杭州下沙租房[超话]# 地址华元十六街区,距文泽路地铁口200多米,下楼就是公交总站,6层,楼下就是美食城,电影院,周
  • #哪些食物常见但制作过程惊艳#薯片——肥宅快乐片,一撕一倒,一袋薯片可能1分钟不到就被肥宅消灭了,可是一袋薯片的生产制作可要15分钟哇,而且这个过程可是充满美感
  • 女人一般是试探性思维,即便是真的分手了,她心里还是更倾向于男人对这件事的态度,想知道他痛不痛苦啊就不纠结啊,所以说即使分手了,大多数的女人还是会和前任保持联系,
  • (央视)【#安农大创长江中下游水稻亩单产最新纪录# 】记者16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皖中试验站建立的水稻品种玮两优8612绿色高效示范片121亩水稻15日进
  • 每天都会遇到各色的人,可能大家也都有自己的不安与忧虑,只是由于角度立场不同,可能考虑的问题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如果真的有幸会碰到与你认知一样的那也便是幸运的了,
  • 下课了,小赵迈出了快乐的步伐,后面突然有个位同事在喊“前面那位女同学等一下,女同学等一下”我心想肯定不是叫我,头也没回继续走,“同学等一下!”好奇心驱使四周看了
  • 可调理胃痛,胃寒,胃胀,饮食不调,恶心呕吐,泄泻等,;3.平衡女性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调,经痛,经少,经闭,经期不稳,月经有血块,一经服用,效果即刻显现;4.玫瑰
  • 也谢谢天父在我身边预备的天使们,谢谢一路陪我的姚老师、雯雯、语文团队的帮助,谢谢鼓励我的亲爱的爸妈、朋友,以单纯的心,一路向前,一路祝福满满[心][心]#给妳的
  • 听说我们有些闭关的人很想出来看一看,人的分别念就像是特别不听话的小孩,让它出来它偏要静下来,让它静的话,它又想要散乱,这就是名言中心有这些过失。心如果真的调柔了
  • ”从提出电商发展思路,到逢村必看,全力推进,8年,市委书记孙雪涛切实感受到电商带给陇南的变化,一如每一个陇南人……2021年的3月14日,受到了哔站一个视频的影
  • 这里面的难处在于,既有的城市格局,关联着既定的利益格局,这也决定了人们在城市改造中存在着的不同利益诉求。  老旧小区改造,往小了说是社区治理的难题,宏观而言也是
  • ~房子是开发商精装修的业主需求是要餐边柜、要电视柜、多收纳所以便有了上图的方案[黄金薯R]~简单分享几个点:1⃣️餐边柜的电源需要提前改到合适位置;2⃣️ 类似
  • #司岚1017生日快乐# 司岚 是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 生日快乐一见钟情的是你 了解你之后 没想到你的性格就是我的理想型 在和你相处的每一个世界中 你都是一丝不苟
  • 有意者电话(微信)联系17627614686(人事)陈主管​今天一大早爬起来开什么视频会议只有几个人开了视频和语音其他全都静音没开发1以示存在哈哈哈只有要发言的
  • 姜潮分享出照片后,却没有给陈妍希的儿子打码,陈妍希和陈晓之前都没有对儿子长相曝光过,而这次姜潮却把孩子长相曝光了。姜潮分享出照片后,却没有给陈妍希的儿子打码,陈
  • 【商品】迪士尼女孩儿童手表中学生手表女童防水夜光韩版米奇少女石英手表【在售价】 98.00元【优惠】 40.00元【券后价】 58.00元精致表盘,水钻刻度,优
  • 坚持跑步第四十八天~嘻嘻,今天速度应该是有史以来跑得最快的一次,仿佛把前两天落下的都通通补了回来,就如脉动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跑的过程中脑袋里时不时的出现了前几
  • 》【崭新的一天,你准备#小知分享# 【崭新的一天,你准备好全力以赴了吗】总跟自己说明天再开始吧,以后再说吧,于是在明日复明日中消磨了斗志,失去了决心。(via.
  • 第一个年份于1988年发布,哪怕Caberlot由于“身份”问题(法定产区限定外的品种,严格来说,Caberlot在当时根本没有身份)酒款被标为IGT级别,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