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中观缘起[超话]##龙树菩萨[超话]#

书摘

实际上,每一次苦难都是生命真实的显现,也是无常给我们强有力的启示。苦难和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是公平的,世间没有谁一生是顺畅无比的,各自都要经受百般的考验。

现实中的失败、失意比比皆是,忧虑和烦恼始终如影随形,痛苦无法完全根除,所以事事顺遂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景。但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苦难时都会表现出抗拒和恐惧,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苦难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可以说,苦既是人生,又是最好的修行。

道长,你说: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传统文化#

道教的根本信仰,必然是以大道为宗旨的。在道教中常讲一句话叫“道生万物”或“万物由道而生”,那么,有信士曾问笔者:道为什么要生万物呢?

这看似是一个非常荒谬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和惯常认知中早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认为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且无所争议的,甚至很多人从来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质疑的问题。《道德经》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就是一的状态,从一种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交融而生和气,并由此衍生出了天地万物。既然是自然的演化,就不必要去追问为什么。就像是我们现在常常理解自然万物是宇宙从一个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点为什么要爆炸呢?这一反问,似乎可以为“道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一个源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演化,从先天大道到我们现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的过程,既是“道生”的过程,也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在这里,其实已经对“道为什么要生万物”这个命题指出了思考上的陷阱,即“道”是自然,而不是某一种具有明显生化和繁衍功能的实体。道生万物,其实是一种比拟,是把道衍化万物的过程比作是“生”。生,是生成、生化的意思,具有抽象化的表达,和我们平常理解的通过父精母血而生出新的生命的具体的“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什么才是道;

二、道生万物是怎么生的?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确实很有些难度。道祖传世五千言,其中心要意其实只有两个字,即“道”和“德”。在道祖的语境中认为,德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道是德的本体,所以道教中称其二者是本与迹的关系。而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正是“道”与“德”在我们人间社会文明中的具体体现。如一个人日常的行为遵从仁义礼智信,符合时代的核心价值观等,我们就可以称他是一个有道的人。道,必须要通过德(具体的言语行为)来彰显,反过来讲,我们的悟道和修道,也必须从德入手。这样的理论,正是建立在“道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道德经》里面说,道这个事物,恍恍惚惚,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而道祖在发现了这个事物后,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它,所以叫“强名曰道”。意思是说,道和我们能看得见、摸得到的所有事物都不一样,它明明存在,却又不可以捉摸和表达;他明明没有实体,却又可以在万事万物中都体悟到一种杳杳冥冥的存在。

针对“道是什么”的问题,道祖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一、道虽然称为“存在”,但道并不是一种实体,因此只能参悟,并不能占有;

二、道和万物的具象化不同,是一种抽象化的形态,因此称其为“无”,但这个“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是依赖于万物之“有”而存在的。因为有“有”,所以才有“无”;因为有“万物”,所以才有“道”。道在万物之中。因此,“有”是真的有、是物质性的存在;“无”是体悟上的存在,并不具有物质性。(毕竟,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有”。)

由此就可以明白,道生万物,其实就是“有生于无”的概念,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从无中生出来的。但如果这样讲,又会接着问,世界本来虚无,怎么会凭空诞生出有呢?

这个问题,其实和“道为什么要生万物”的问题一样,存在一个预设陷阱。无中生有之“生”,同样是生化,而不是诞生。无,与道本同,所以无也不是与有相对的没有,而是一种状态性的表达。实则是,天下万物皆是从有中生有。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的男女和合生出小孩、一颗种子生出了一株植物、一个人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生出一个影子,这都是从一个“有”生出了另外一个“有”。虽然是有中生有,但第一个“有”和它所生出来的“有”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小孩和父母,植物和种子,影子和人身,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生成的关系,却又不是完全的复制和粘贴。这种内在的、无法看见、听见、捉摸和占有的关系,其实就是道,也就是与“有”相对的“无”。简单地说,道本身便是生成、变化的代表词。因此,并不是有一个叫做“道”的实体生出了万物,而是天地万物本身便是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演化,进而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形态。这个变化本身,这个演化和生成的过程,才是“道生”。

而道,既在万物之中,又本来便是万物。将万物生万物的客观描述和哲理化思考综合起来,则是为道。脱离了万物而单独谈道,便会陷入空谈玄的谜题中。同时,不承认道的形而上,而只是纯客观地唯物、唯有地讨论,失去了客观世界与主观认知的结合点,这就等于否认了人作为认知世界本体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修道、悟道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修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要人们能够正确地认知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才能使短短的人生变得有所价值。这才是要提出“道生万物”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

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世间反目,多由戏起。 ——《浮生六记》 2.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张可久 3.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4.不辞青山,相随与共。 5.但去莫复问,白云无
  • 那天晚上偷偷请了假来看你的路演,那天风很大虽然你来迟了一些,但跟我们的互动都很有意思,有一个姐姐的发言说的你心坎里了你也感动的哭了,临走时我跟你说拜拜你也回应了
  • 为保证污水管道工程正常施工及施工时交通现场安全,需进行道路临时半封闭施工,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封闭时间:2022年11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
  • #kem_hussawee[超话]# ✨#kem[超话]# P'chat来报到, 周三、周四晚上 8 点 30 分 [爱你] #虎裔# #kem⁰⁸²¹♛
  • 年轻人都喜爱的便利店清吧,真的好潮—下沙真不愧是宝藏地方,泰多年轻人好去处这不,这家哈夫清吧妥妥心坎的宝地万万没想到把便利店搬进了清吧✊感觉针不错,想喝啥吃啥放
  • [举手]#与小胡的羞羞日常# 小孩子请直接绕道,个人的小众爱好还请不喜勿喷,只是追求快乐嘛~ ❗这个符号代表有自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叹号越多越重要,不喜欢看
  • 也去了喜欢的饭店 吃到家门口没去过一直想去的烤串 也在二十五岁好好感受了一哈live加了冰块的啤酒还挺好喝结束了工作 开启下一个关卡心爱的宝贝要去远方未知的一切
  • 其他:供销社概念,算是个新分支,纯题材炒作了,持续性难判断,留意下天E股份和中N联合就行。新G500标准的主动调节悬架☑️-️:希望大家都可以让男朋友实现“渣男
  • 落到青石板上的雨,多少年姿势没有变化,一如古镇沿袭的传统和淳朴的民风。雨丝细细的、绵绵的,该凉的时候没有暖意,就像塘扎古民居上千斤小姐的心思;雨点柔柔的、密密的
  • 你是否又在某个寒凉又匆忙的夜晚用栗子和红薯来暖手呢,是否在某个繁忙的时刻感受到它们带来的闲暇与慰藉呢?【请赐予我面对苦难时永不放弃的勇气】芳汀卖掉自己的门牙,沙
  • 壬子日的婚姻状况壬子日出生的人,其赋性具有高度之智慧与聪明敏慧,而作广泛性之活动,其天元坐比而藏比,故其个性固执且坚持,越向极端趋流,形成桑柘之阳木形态,有羊刃
  • 成都的一座小众寺庙地铁直达山顶上有9.9米高的佛像 还会有飞机飞过✈️远看有点小泰国的感觉 整体很宏大-请香喝茶斋饭随喜除初一十五人多以外 整体很清净 下午5点
  • @梁洁Little 又是在想你!#梁洁[超话]#lj#梁洁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我做这么多不是让大家多崇拜我,我是为自己做的,为梁洁做的,一直都很相信无论付出多少
  • 这对夫妇不敢再在里面居住,提出让我爱我家返还全部租金,但我爱我家还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案。所以,总体来说,在玻璃爆裂的事情与曹女士丈夫无关的情况下,我觉得曹女士的要
  • 当年大衣哥如日中天,他也经常演唱谷传民的歌曲,不过那个时候两个人关系很好,并没有所谓的版权之争。 事实证明,孟文豪是一个纯粹的音乐人,他能够不图名利不趟浑水,
  • 【长相思】 文/梦漫烟花(原创诗词) 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秋风本无意,却让人动了心❤️!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 作品有:Call Me Right Back빙빙#cloudblue!clear等等…具体专辑见最后一张图~①今天有看见碧“江”蓝天喔 觉得好漂亮好漂亮的同时,
  • 比如,你是不是也会经常说:“你看看你做的好事,都怪你!”这就是在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人的身上,所以在行为描述的时候,可以锁定在具体的一个行为上,这样就不会出现言语
  • #青春##友谊#小区解封,一个网友给我发来的“感慨万千”:“我们小区解封了,心里感慨万千,更珍惜日后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我阳台上的小花。”#合肥一
  • 2、【医疗板块】:医疗今天涨幅没有很大,原因是上面120日线压力位置,如果能突破就好了,这里还是继续持有!#财经#【一分钟给视频批量添加字幕并顺时转90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