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笔记④
正文

重点!!!
须菩提给佛陀提了三个问题(鸠摩罗什翻译的是两个问题,以玄奘翻译的三个问题为准),是大乘佛法的纲领,是统领大乘佛法的法门。整篇的金刚经就是围绕这三个来回答的。

1.发大乘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如何安住?
2.如何修行?
3.如何降服其心(贪欲烦恼的心)?

佛陀用了金刚经3、4、5三段话回答了须菩提的三个问题。(顺序是反的)

3.答,大菩萨用发菩提心(发愿渡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的方式降服其心。
2.答,六度(无住而修)。高度概括,境,行,果。
1.答,无住涅槃。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

重点!!!(三大问题之一)
佛陀针对三大问题,最先回答的是第3个问题:如何降服其心?(答:发菩提心)

菩提心(发心)是修行的根本,发什么心结什么果。
举例,没有菩提心,每天磕大头相当于体育运动,每天念经几百遍,捐款做慈善,都和修行无关。不管以什么理由吃素,发心和佛法无关,和悲心无关,那么吃素对于修行毫无作用。《华严经》里有一品离世间品说,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意思是,忘失了菩提心而做的各种好事善事都是修行求解脱的障道。

对峙各种业力(生生世世轮回),形成大逆转的方法只有菩提心。

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区别在于菩提心。大乘佛法也叫菩提道。小乘佛法叫解脱道。

大乘佛法修行的根本就是菩提心生起与修为的过程。发菩提心的众生就是菩萨,发菩提心的菩萨修菩萨行,才是佛。

菩提心有两方面:(二时教法的解读/二谛)

1.世俗谛菩提心。在发心,悲心的驱使下渡一切众生。

2.胜义谛菩提心。在世俗谛上,观一切法是空,实无众生灭度者,在空上渡是当没渡的心。

重点!!!
菩提心修行方法:

两种:分为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二谛模式)

一.修世俗谛菩提心
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1.慈无量心:施众生以快乐。先观想对你最慈爱的人,慈爱的心,从而把慈爱的心放大到一切众生。

2.悲无量心:脱苦。观修苦难的人(如乞丐,被屠宰的动物等),生起无限的悲心,当下一切的修行功德施与一切众生,脱离苦难。

3.喜无量心:当使苦难的众生脱离苦难后,众生生起欢喜的心。我们持续修行慈无量心、悲无量心,使众生脱离苦难后欢喜的心持续下去。

4.舍无量心:修平等(修四无量心的基础)。从三世观的因缘业力看,怨恨的人,亲人,爱人,敌人,都是无常的,相互转化的。一切众生无有差别。

二.修胜义谛菩提心:

观世间万法(五蕴:色受想行识)是空。

空是性空,是指常一不变存在的独立存在性是没有的。万法是各种缘临时的聚合。

无我:生命的轮回不过就是相似相续的过程,没有常一不变轮回的精神主体。

总结:
渡众生的菩萨,无我,性空;被菩提渡的众生,无我,性空;菩萨渡众生的事件,无我,性空;所以度众生实无众生灭度者。

加强修菩提心方法:(闻,思,修)

闻:听闻证法,证闻熏洗。不听佛陀的法,无法走向解脱(除独觉)。闻不厌足。菩萨戒律里有,“四十里有讲法处应往听受戒”,意思是所住的半径四十里范围以内有讲法的如没去听就犯戒(不知道的、生病、重要的事脱不开身三种情况除外。但是要忏悔,因为听不到讲法也是因为业力,学法的障碍)。对重复讲的法不能厌烦。作为凡夫,颠倒梦想的见解都多生累积了,怎么佛陀的佛法多听两遍就嫌多呢?

思:对佛法反复思考,对佛法生起确立的信心。

修:修持。坚持不断的修行。

注解:
1⃣ 菩提(梵音bo'ti):翻译过来是“觉”,从糊涂到明白的过程(打破无明见真实)。
2⃣ 摩诃萨:大菩萨。佛教经典理解是不一样的,有说见道初谛的,也有说证道八谛不退转的,总体说就是修行很高很好的菩萨。
3⃣ 应如是降服其心:用玄奘的版本,翻译成,生起安住的心,不是鸠摩罗什的降服其心。
4⃣ 色:狭义,六尘(色身香味触法对应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色。广义之色,质碍(有没有密度碰撞的相互作用,举例,天道,鬼)
5⃣ 有余涅槃:有剩余的涅槃(已经涅槃但肉身没死,举例佛陀菩提树下证道)
6⃣ 无余涅槃:最高的涅槃境界
7⃣ 灭度:灭,熄灭;度,波罗蜜,渡河。同义词的叠用,表示语气的强烈。
8⃣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分3类强化注讲)
1.卵生,胎生,湿生(昆虫),化生(天道、地狱是化生,举例孙悟空)
2.有色,无色(神,鬼)
3.有想,无想(天道无想天),非有想非无想(天道最高境界)
9⃣ 实无众生灭度者:二谛的模式。世俗谛上,缘起性空。渡众生的福德是养育菩提鱼的水,在悲心的驱使下,菩萨必须渡相似相续的众生,否则菩提智慧会干枯死。在胜义谛上,缘起性空(万事万物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的基础上,渡众生的众生是空,渡众生的菩萨是空,渡众生这个事也是空(三轮体空)。菩萨不能做能渡所渡之想,这才是悲致双运,福慧双修。
1⃣ 0⃣ 我:印度很多人认为,人是有生死不断轮转,趋向于来生的有常一不变的精神主体。更趋求。我(梵音a'de'men),人(梵音bu'de'ga'la),众生(梵音sa'duo),寿者(梵音ji'wa)等等,都是对我执的各种名称。

202041225王子璇#化学与化工系宣传部#
“秀莲到少安家,转眼间七八天就过去了,但她还是不愿意走。”
《平凡的世界》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 平凡的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大致记录一下昨天小朋友看到了我的手机屏保 问:老师,这是你男朋友吗 :这是我的偶像 :偶像?还是什么 :我想去 拍奥特曼给小朋友们看思索片刻后,楠楠继续说 :
  • 反正就是晚上各种各样一些事情导致我表面看起来就很不高兴吧 出操场我就说我去专教了拜拜就往那边拐 走几步发现他还跟在我身后 说要陪我一起去然后去他们班专教画完了美
  • 你一旦获得了时间,你就拥有财富,这种财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今日谷雨,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汉字传承日】源自“雨生百谷”之说②“清明断雪,谷雨断
  • 真的很努力了!!
  • 北魏时期的水田村被柏水和沣溪围绕,两水围绕的中间之地,在古人看来,是一块非常好的宝地,因此在这里建造了村庄。因此朱家三兄弟一琢磨,就和张家商量,把寨内的大部分产
  • 或许是太理想了然后变佛系 [二哈]一天到晚所以只想流浪生活在乌托邦的______(冲浪又看到那个家里五个孩子排行老三的小朋友了 真是个有趣的小孩儿 好好奇她会长
  • 朋友,也就是镶嵌在默默的关爱中,不一定要日日相见,永存的是心心相通,不必虚意逢迎,点点头也许就会意了,有时候遥相晖映,不亦乐乎。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
  • ”孔子在河岸上,叹道:已逝的岁月就像这流水吧!古希腊哲人也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中,也是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浩叹。
  • 我突然get到了男人有小三的快乐[允悲][允悲]@任嘉伦Allen #任嘉伦恰似故人归# #任嘉伦长意# (图4一定要看完[偷笑][偷笑])因为影视剧作品总是有
  • 生活被“暂停”后,因为没办法参与团购、抢菜,他们有人一天喝两顿白粥,有人连榨菜都要数着个数吃……不过,在各方帮助下,这些看不见的人,正在被看见。生活被“暂停”后
  • 不是也没有关系啦,希望圈子小的,我传过去看你旁边有人会尴尬的,可以一起跑图/听歌/连麦/磕cp/安利什么的,还有就是想要是玩原神的!不是也没有关系啦,希望圈子小
  • [耶]#国潮来了# #二次元控小西几# #和潮紫禁神兽# 宅男的爱好有时藏得是那么深又那么易暴露[并不简单]就像五弟狻猊,一不小心就在妹子前暴露了自己属性#二次
  • 甚至不知道ta是男,是女,不过都不重要的,因为ta的灵魂创作是我的精神食粮[二哈],所谓相爱,便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灵魂之间最为深切的呼唤与应答,我们得以在
  • 《齐木楠雄的灾难》太上头了 大一还是大二吃饭的时候看过一遍 现在看和新的一样 不知道该高兴还是悲伤惹,,哥哥说因为讲的像日常 所以就是看了个爽 这样想想
  • 张云龙告诉大家,面对催婚,妈妈不会直接问我,她会选择旁敲侧击,比如说我们家养了一条狗,她会说:带你绝育去![允悲]#朋友请听好#《#朋友请听好# 》张云龙告诉大
  • ps1:原来空酱比阿能要早进来企鹅物流啊ps2:能姐信里的“那个人”八成是安多恩吧(阿能那是你姐夫啊)ps3:能姐要来龙门了,蹲一个后续剧情[憧憬]……不要,在
  • 我的周日碰上你的上學日說完再見 帥氣十足頭也不回自己走進校門口大班的小朋友今天老師說要準備拍畢業照轉眼9月就要成為小學生囖。#老觉得今天上完班就放长假了#今天是
  • 清明早早地你就定好路线 还准备好一大包零食(副驾就是吃吃喝喝[嘻嘻])你开着车我唱着歌从大梁酒庄开始,晚上吃着火锅看表演到清晨伴着酒香醒来,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到明
  • #高品质的欧洲食品##欧洲食品很安全##享味欧洲##欧洲食品和饮料#今日食谱:烤爱尔兰五花肉配橙汁蛋黄酱和苹果酱(来自成都CIMIE现场大厨FABIO FALA
  • 2022年4月26日,据“唐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河北省唐山市发布《关于禁止在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沿线捡拾和随意处置废弃物品的通告》透露,唐山市本轮疫情中,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