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点缀珠江碧道,彰显滨水人文之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言:“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广州塔至阅江路的6.6公里长碧道上,可以观见艺术之滥觞——这里新坐落14件享誉海内外的雕塑。
近年来,海珠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建成“广州塔—阅江路”新时代驿站6个,由东至西分别是会展东、会展中心码头、新时尚、广州琶洲、财富码头、新风尚。随着驿站群一同与市民游客见面的,还有来自海珠三代雕塑家潘鹤、梁明诚、许鸿飞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不仅反映了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发展脉络,体现海珠区艺术薪火生生不息,还与驿站群、碧道组成有机整体,成为构建生态、文化、幸福海珠的重要一环,点亮群众生活。

近日,记者专访两位海珠雕塑家及一位雕塑家的后人,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和对碧道雕塑的思考。

“20”后潘鹤:造物寄意,见证历史

《虎门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平少女》……出自潘鹤之手的7件雕塑,时间跨度从虎门销烟到改革开放,在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和新时代驿站·会展中心码头之间的碧道上一字排开,向市民游客生动讲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潘鹤生卒于广州,享年95岁,70多年艺术生涯中留下数百件作品,分布在全国60余座城市。其作品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如同史诗般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重要时间节点,正如中国美协的评语,“他始终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不失浪漫主义形式特征,其大批为国家而作、为人民造像的经典力作,是革命岁月和改革时代的见证,为现当代雕塑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时代记忆。”

经历战乱与改革,决心为时代作注

1925年,潘鹤出生于广州。从童年到少年,社会的战乱与变革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后来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潘鹤回忆道,自己一共经历了16场战争,看到了曾经的民不聊生,艺术成了他宣泄苦闷情感的途径。

潘鹤一开始师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创作了《数米犹堪充半腹》《饿殍途中剩一堆》等作品。后来,他的兴趣转移到西方油画雕塑上。随着新中国成立,国家逐渐安定繁荣,潘鹤创作出《艰苦岁月》《省港大罢工》《得了土地》等作品。

上世纪80年代,潘鹤提出“雕塑的主要出路在室外”,大力推动城市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安放在深圳的《开荒牛》、珠海的《珠海渔女》、日本长崎的《和平少女》、北京的《怒吼吧!睡狮》等,均是他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

然而,城市雕塑不仅是凝聚艺术家思想的实物,还受到城市规划定位的制约。潘鹤之子、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潘奋对记者笑言,潘鹤尤擅“夹带私货”,即在满足城市规划和官方需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思想。比如在创作《开荒牛》时,潘鹤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择了“牛”这个意象,一只前脚跪着,寓意为人民鞠躬尽瘁,后面拉着盘根错节的老树根,象征将阻碍改革开放的一切旧观念连根拔起。

兴建雕塑艺术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如果将作品比作自己的孩子,那潘鹤雕塑艺术园的建成,就是将潘鹤这分散在60余座城市的孩子重现在自己的故乡,让它们“承欢膝下”。2007年,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70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西大街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园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按照“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五个主题进行作品展示,“这些作品的位置都是我父亲当时一个个亲自确定的。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时,我们就梳理发现,父亲一生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正代表中国百年发展历程,所以就按照这五个主题来设计。”潘奋说道。

潘奋表示,自己和父亲都在海珠区成长,这里是文化的聚宝盆,拥有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知名学校,人才辈出,感谢政府让父亲的作品在潘鹤雕塑艺术园得到集中展示。今年年初,海珠区更是选择了7件潘鹤雕塑,矗立在碧道之上。“父亲认为,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不像别的绘画艺术需要到博物馆、美术馆去观看,城市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雕塑的舞台,只要路过就能看见,在引导价值观、提高人文修养、彰显城市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珠区一和我提出在碧道放置雕塑的建议时,我就同意了。”

潘奋还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碧道的潘鹤雕塑是开展红色教育的生动素材,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促成了海珠区启动“潘鹤雕塑艺术园综合提升项目”。7月1日,潘鹤雕塑艺术园改造后重新开放,园区陈列更加清晰全面地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河,并新增多媒体设备,升级园区广播系统,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往参观。开放约13年的潘鹤雕塑艺术园被注入新活力。

“30”后梁明诚:中西交融,承前启后

夜幕低垂,新时代驿站·会展东灯光“啪”一下亮起,显出与白日完全不同的柔美来:建筑的光带如同缓缓流动的江水,屋面坡道上的数千盏芦苇灯点缀夜空。旁边梁明诚的《钢琴》《小提琴》雕塑,在灯光的映衬下,线条感更为强烈,与驿站一道给予人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

在中国现当代雕塑发展进程中,梁明诚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梁明诚的创作风格深受潘鹤影响,两人一起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等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后,梁明诚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开始对抽象变形雕塑语言的摸索和探讨,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中外交流转观念,写实写意两开花

1959年,20岁的梁明诚入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潘鹤担任他的雕塑任课老师,“他(潘鹤)对我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梁明诚直言,那时他深受潘鹤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熏陶和影响,在校期间就创作了《女生产队长》《新娘》等作品。毕业后,梁明诚从潘鹤的学生转变为潘鹤的合作伙伴,陆续合作了《广州解放纪念像》《大刀进行曲》《铜墙铁壁》等。

改革开放春风起,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打开了梁明诚的眼界。1980年-1982年,梁明诚由文化部选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到了意大利后,我看到了流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一下子我的观念就开放了,雕塑除了写实的、红色的,还可以这样。”

于是,他将这种风格大胆运用到雕塑中,在意大利创作的《海风》被认为是他整个艺术生涯风格转变的关键节点。此后,他相继创作了《海天》《钢琴》《大提琴》等艺术作品,冲击了当时的雕塑界。

以置于新时代驿站·会展东旁的《钢琴》《大提琴》为例。梁明诚介绍,两者以写意的手法,勾勒出两名正在演奏的如痴如醉的音乐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钢琴的旋律是轻松的、丰富的,因此我用线条描出钢琴和人像,摒弃钢琴本身的沉重感,显得通透高扬。大提琴的旋律则是深沉悠远,因此雕塑显得敦实和谐。”

然而,梁明诚并没有一味转向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并行。他认为,雕塑艺术是宽广的、不设限的,只要是好作品,群众都会喜欢。

艺术氛围海珠生,耄耋之年醉创作

如今,漫步在海珠区土华村梁明诚工作室内,每走几步就能遇见他风格不同的作品,令人大饱眼福。梁明诚表示,作为雕塑家,他的创作灵感、视野不局限在一个区域,但海珠区毋庸置疑是养育他的地方,为他提供良好的创作氛围。

事实上,研究梁明诚的经历可以发现,他在青少年时期漂泊无定,却又在兜兜转转中与海珠联系紧密。1939年12月,梁明诚在广东省南雄县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1944年,南雄沦陷,年仅5岁的梁明诚与家人逃难至粤东平远县。1949年,梁明诚一家搬迁至广州,梁明诚入读位于海珠区南村路的广州市第五中学。1955年,梁明诚初中毕业后,赴湖北武昌入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58年,随校回广州。次年,被学院保送升入位于海珠区昌岗东路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1978年开始留校任教。退休后将工作室选址定在土华村。“我就是海珠人,10岁开始我就在海珠各条河涌游泳,这里水美景美,是养人的好地方。”82岁的梁明诚回忆道。

从垂髫至耄耋,梁明诚在海珠待了大半生。他表示,他将在工作室内尽己所能再做些雕塑。他认为雕塑是时代与艺术的交响、形体和心灵的碰撞,不论是在驿站外矗立的雕塑,还是他分布在各个城市的作品,只要路过的人看到了,有体悟,就是雕塑的全部作用。

“60”后许鸿飞:探索多元,走向世界

新时代驿站·财富码头距离广州塔并不远,平日接待大量游客。为了让游客感受快乐生活,海珠区选择在该驿站外,从西往东依次放置许鸿飞的《花城六月天》《吻》《三弹音乐》《童趣》《肥年肥舞》,逗趣的“肥女”形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海珠形象,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雕塑文化从单一走向多元,一部分雕塑家开始创作或世俗或谐趣的作品,强调与大众的交流。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许鸿飞正是这种世俗、谐趣、亲民风格的探索者。

毕业初期觉迷茫,肥女系列辟新路

许鸿飞出生于广东阳江。1990年从位于海珠区的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他有好几年找不到创作的感觉。“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广东到处是建设的热潮,我就接了许多城市雕塑来做。刚开始我以为这是大的艺术创作,后来却发现不少的城市雕塑是工程,还不是我想追求的东西。”许鸿飞说。

几年的城市雕塑经历,让许鸿飞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艺术的创作,“肥女”便是在此情况下诞生。1998年,许鸿飞在位于海珠区的工作室——石磨坊,创作出人生第一个“肥女”。一开始,许鸿飞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件作品。1999年,著名艺术家黄永玉来到许鸿飞工作室,一眼相中“肥女”,并提议许鸿飞可以做“肥女”系列。当时的许鸿飞还担心不主流,不好拿奖、评职称,但黄永玉却表示,艺术家要有自己的特点,跳出学院的套套。就是这句话,让本还踟蹰的许鸿飞下定决心。

其实,肥女人的形象并非许鸿飞首创,但如今在雕塑界,说起“肥女”,就能想到许鸿飞,这是为什么?许鸿飞将此归结为“坚持”二字。20多年来,许鸿飞坚持以“肥女”为主人公,不断丰富她(们)的形象:她(们)时而奔跑,时而骑车,时而与情人拥吻,时而与孩子玩闹,不曾改变的是她(们)身上鲜活欢乐的神态,“‘肥女’就像我们的街坊邻居、我们遇到的路人,那种肢体上的亲切感使得她(们)更加容易将快乐传递给人们。”许鸿飞表示,海珠区这次将他的五件作品放在广州塔旁碧道上,正是希望将广州的快乐和艺术传递更远。

泥巴刻刀不离手,带领作品走世界

自2013年以来,许鸿飞带着他的“肥女”从海珠奔向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巡展42场,其作品还被古巴哈瓦那市政府、俄罗斯列宾美术馆、法国卢万河畔莫雷市政府、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等30多个机构永久收藏。许鸿飞认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讲好中国故事”。“在巡展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外国友人,在看到‘肥女’雕塑来自中国雕塑家后,不约而同大吃一惊,他们认为中国人是严肃死板的,无法创作幽默的雕塑。当看见这些雕塑后,他们也明白在中国生活充满了快乐幸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许鸿飞代表的是新一代雕塑家不拘一格、灵活多元的创作特点,但他认为“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所有雕塑家不能忘却的初心。在展现积极向上中国形象的“肥女”之外,近年来许鸿飞还创作了《白天黑夜》《山高人为峰》等“抗疫”系列作品和《不忘初心》《马克思》《西岛女民兵》等主旋律作品。如今他仍日日浸淫在海珠的工作室内,以时代进程为灵感缪斯,用泥巴和刻刀,将脑海中喷涌的灵感一一成型。
记者观察发现,经过约一年的精心打造,广州塔—阅江路碧道成为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的“五道”贯通,让群众感受生态活力;融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驿站群的建成,让群众拥有休息休闲的舒适环境;艺术风格多元的雕塑群的矗立,美化和装点了城市,丰富群众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实际上,广州塔—阅江路碧道的精心打造只是海珠区谋划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城市塑造更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复合功能和文化魅力的开端。记者了解到,海珠区将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的目标,按照优于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广州塔景区品牌,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在珠江沿岸29.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推进12个贯通提升单元建设,串珠成链打造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效益相统一;在沿江空间按照公共活动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居住空间的梯次布局,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打造幸福海珠。

#无锡身边事# 【4岁幼童被拐32年,宜兴警方帮他找到妈妈】

32年前,贵州省黔西市大关镇银河村4岁幼童徐平被人贩子拐卖到了两千公里之外的江苏省睢宁县梁集镇刘祠村,改名谢宁。

32年来,他时时会想起生他养他的父母,日思夜想回到他们身边。5月14日,在江苏宜兴警方和贵州警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圆了谢宁(徐平)和家人的团圆梦。

坐上复兴号从宜兴出发,一路西行,谢宁此刻的心情也是百味杂陈。广袤的江南平原从他的视线里一路后退,杭州、南昌、长沙、怀化、凯里……一大清早出门,经过八九个小时的高铁行程,临近黄昏,高铁终于进入了贵州地界。穿越崇山峻岭之间的漫长隧道,柳暗花明般的青山秀水突然重现,这恍然隔世般的光影让谢宁的情绪有些难以平静。32年了,终于可以知道自己是谁,父母可健在安好,兄弟姐妹们的日子又过得怎么样了……谢宁的心里有太多太多的疑问等待答案。

童年被拐 故乡成为永远的伤痛
在谢宁的记忆里,故乡是他永远的伤痛。

他模糊地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自己约莫四五岁的光景,一天晚上,他被陌生人抱走。由于当时年幼无知,记忆里并不是很清晰。只记得有人把他带到一辆绿皮火车上,一下子列车飞奔起来,穿越山川河流,穿过城镇乡村,窗外的风景在不断地变换,经过几天几夜的列车颠簸,他被带到了江苏睢宁的一处陌生人家。之后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一位和他祖父辈同龄的老人用1000元从人贩子手里买下了他,他也从此有了新的身份名字“谢宁”。养父没有结过婚,收养他时年过五旬,养父常年累月地外出打工,含辛茹苦地养家糊口,童年的谢宁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靠伯伯婶婶们的接济,吃百家饭一点点地长大。

在他上小学时,他时常羡慕别的同学都有爸爸妈妈疼爱,而他的字典里却从没有妈妈一词。班上时常有同学欺负他,骂他是捡来的野孩子,这让谢宁一度之间很是自卑。

因为家境清贫,还没初中毕业,谢宁便辍学了。他跟人外出打工,从睢宁辗转山东等地到了宜兴。不久,遇上了来自盐城的小兰,两人一见钟情,结婚生女,并在宜兴安下了家。

这些年来,他每每看到电视里“宝贝回家”这样的栏目,一个个被人贩子害得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家庭,在寻亲公益人士的帮助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家人团聚的桥段,都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年来,他也尝试着跟这些电视寻亲节目或公益机构联系,试图寻求帮助,无奈总是杳无音讯。

前两年,谢宁80多岁的养父去世。送走了老人,谢宁也算是尽完了孝,于是寻亲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在妻子小兰的鼓励下,去年十月底,他来到打工所在地的宜兴市公安局高塍派出所报了案。高塍派出所刑侦副所长高健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和同事采集了他的血液送到了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室,将相关基因信息上传到了公安部数据库。

好消息很快传来,谢宁的基因信息与贵州的一个32年前被拐儿童的信息基本吻合。“有消息了!”今年3月的一天,高健第一时间电话通知谢宁。在接到消息的那几天里,谢宁的心情特别兴奋。三十多年了,自己的寻亲梦终于要实现了!

匹配成功 他踏上归乡的旅途
5月13日,谢宁和妻子小兰一行,在江苏省宜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案中队中队长施远、高塍派出所副所长高健的护送下,踏上了千里赴贵州的寻亲路。一路风尘仆仆,当晚抵达贵阳,第二天一早,即从贵阳高铁至黔西,下了车,又马不停蹄地在当地警方的陪同下,赶往谢宁的老家黔西市大关镇银河村。

汽车在山村公路上飞驰,山路十八弯,一小时多的车程,梦中的家越来越近,谢宁的心情也难以平静。终于,远远地,在烈日骄阳的高高山坡上,挂起了一面书写有“失踪三十二载,欢迎徐平(谢宁)回家团圆,感谢贵州和江苏公安为我找回儿子”的横幅,一群衣着淳朴的乡亲们正站在村口翘首等待,看到身着警服的公安民警们,乡亲们一下子欢呼起来,“回来了,回来了!”

“妈,我回来了!”徐平(谢宁)一下车,手捧鲜花向着头发花白的母亲,深情地下跪,这一跪,是对32年来的母子连心相思之苦,是对宜兴黔西两地警方不懈不弃追寻最好的回报。“你右手臂上有个胎记、脖子上有个小时候的烫伤。”牵着失而复得儿子的手,徐妈妈哭着哭着又笑了起来,絮絮叨叨个不停。

听说从小就失踪的“小平”终于找到了,姐姐妹妹们纷纷从浙江等地的打工地赶了回来。当年,谢宁被拐时,他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被拐后,爸爸妈妈思儿心切,又陆陆续续生了几个妹妹和弟弟。如今,一家十余口人终于团聚了。“二哥,老二的名称终于可以还给你了。”三妹乐呵乐呵道。

一口大锅在院子里支了起来,炒腊肉、炖土鸡、肉圆子……院子里香气浓郁,掌勺的大厨忙个不停,亲戚朋友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地落座,七大姑八大姨的,族人们都争着赶来贺喜。徐妈妈连夜为小平整理了新房,买了新床,铺上了大红绣花被子。“儿子回家了,还带回了大胖媳妇,喜庆喜庆!”徐妈妈的脸上笑开了花。

这些年来,大姐阿芬清晰地记得弟弟丢失的那个夜晚,那是1989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很冷,4岁的弟弟小平突然被人拐走,下落不明。

为了寻找弟弟,父母把家里的房子拆了,卖了房梁上的木头,凑了钱出门找弟弟。老实巴交的父亲还赶到贵阳火车站守了一个多月,希望能发现人贩子的行踪,但遗憾的是,一无所获。

当年,徐平(谢宁)被拐后,贵州黔西当地警方按照家属提供的信息开展了大量走访调查工作。无奈,当地警方和家属多方走访打听,均寻找无果。徐妈妈在苦苦等待着自己的亲生骨肉回家,从二十多岁的人生芳华到如今年近花甲,本应美好的光阴岁月,她却在寻找与泪水中艰难度过。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家里的姐姐妹妹们也相继长大,外出打工,每到一地,姐妹们都会试图寻找小平(谢宁)的消息,到处留下了他们寻亲的足迹。当年,徐平(谢宁)被拐时,爷爷奶奶都健在,不久,两位老人在思念孙儿中相继抱恨离世。

2013年9月,老徐夫妇又一次来到贵州省黔西县公安局报警,称其幼子徐平在家里失踪,寻亲20多年至今未果。接警后,相关人员立即对徐某夫妇血样进行采集。但限于当时的刑侦技术手段有限,一时无法寻找到徐平的下落。而当年的血样采集档案也如同“接力棒”一般,传到黔西公安新一代刑侦民警手中。“案子不破、工作不停、专案不撤!”

打拐侦破 全国公安一直在路上
近年来,随着全国血库的建设不断完善,以及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儿童专项行动的推进,全国各地许多被拐卖的孩子得以和亲人相认。今年1月15日,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开展“团圆”行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依托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缉捕拐卖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今年4月,在宜兴警方的不懈努力下,被拐人谢宁(徐平)的血样与贵州省黔西市公安局采集到的寻亲人老徐夫妇的血样完全吻合!为慎重起见,宜兴市公安局、黔西市公安局分别对谢宁(徐平)和老徐夫妇的生物检材进行生物学检验,两地实验室均再次确认,谢宁(徐平)和老徐夫妇存在生物学父(母)子关系。

5月14日这一天中午,老徐夫妇用当地的风俗、尊贵的礼仪,盛情邀请护送爱子千里寻亲的宜兴民警和黔西民警一起留下来吃便饭。虽然条件很简陋,但小小的农房里却是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警民鱼水情深。“终于回家了,从此可以睡一个踏实觉了。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都没想到能这么快能找回亲人!感谢宜兴警察!”临别时,徐平握着千里护送的宜兴民警高健、施远的手,感激地说。老徐夫妇也将印有“情系百姓、为民解忧”的锦旗分别赠送到了宜兴、黔西民警手里,感谢江苏、贵州公安为他们一家人团聚所付出的辛勤汗水。(目前,32年前幼童徐平被拐案件,江苏贵州两地警方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年之约我携秋水赴银河,你与人间两不误我的人生,一半是山川湖海开启征途,看看蓝天,拥抱大海,享受阳光今天只负责开心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你所看见的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在穿越的风景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去看一看这个世界跨过星河迈过月亮,迎接更好的自己把自己流放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风和日丽忙里偷闲的生活碎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亦以即將在周五舉行的開幕禮為例,電視台以往會支付約二十萬元的費用,在場內擺放一部攝影機,專門拍攝所屬國家或地區運動員十多秒的進場情況,但今年只能單靠大會的訊號
  • 但和北方的葱油饼不同,湖南的葱油粑粑是用米做的,一般会选取粳米作为主要原料,也可以加一些糯米和黄豆。米豆腐普通豆腐是豆制品,而湖南的米豆腐却是用大米做成的。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明星都是正能量,好榜样!相信这次河南一定能挺过难关![悲伤] 1.张哲瀚工作室捐出100万![悲伤] 2.李易峰工作室捐出50万。 3.
  • 扫描下午茶预定卡上的二维码还可线上领取第三届#中免海南免税购物节#的3888元优惠券+额外100元无门槛精品券和50元无门槛香化券,简直划算到不行。「下午茶·预
  • 2️⃣技法:‭技法是艺术性的基本元素,构图是作品艺术性的表达,个性是艺术性的存在价值。这些平常物象的背后是不着笔墨的大片空白,这种“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处
  • 飘香的山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多好的时光啊,他就悄然的发生在眼前。
  • 6月,他们又将第二家时尚买手店开到了TX淮海~ 时尚icon们最关注的“剁手”项目,店内汇聚了40+国内外潮牌,包含MUGLER、GmbH、ROMBAUT、DI
  • 在经过奥运代表团“商务舱之乱”后,岛内网友也不满世界级名将竟被安排住在3.3星的旅店,官员们却住在4.6星的东京新宿某酒店,一晚房价高达新台币6200元(15
  • 感兴趣的宝宝欢迎来到#北京国际美甲博览会# 购买和订阅年刊喔[憧憬]展位号:A033[羞嗒嗒]日本时尚美甲杂志,不仅引领了美甲的潮流风向,且放在美甲沙龙店内,可
  • #小杨的生活小记#小啊小日常2021/07/12舍友上班的第一天小杨又开启了宅家日出✓今日份治愈~瑜伽垫到啦又可以运动拉伸虐腹安排✓没有锅碗瓢盆的日子只能天天外
  • 估计下周讲到立体几何8.4,我尽力补了[衰]4.义卖买了炒鸡多东西,但都是预订。没拿到签名的CD,枯辽[泪]5.昨天的地理卷大题的最后一小问怎么想都只能想到堕胎
  • 不要说自己孩子,这个年纪的其他人家的孩子,我碰到都忍不住想逗一下,他却把孩子从15楼推下?我希望某些废死派人士要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这两个惨死的孩子。
  • 全真皮雪地靴 内里大棉的!!
  • #又一座万科城亮相滨海#【滨海新区又一所重点学校,正式签约】2021年7月15日,天津万科地产与滨海新区塘沽实验学校签署支持办学框架协议,此次签约的胡家园04-
  • 经典影视海报设计 ​​​​ #设计考研##艺术考研##广美考研##视觉传达设计##视传考研##艺术设计##广工考研##深大考研##华师考研##品牌VI设计##
  • 农夫山泉煮的五常大米,配上爽脆的酸菜、金针菇、粉丝和脆豆腐,香气扑鼻! 农夫山泉煮的五常大米,配上爽脆的酸菜、金针菇、粉丝和脆豆腐,香气扑鼻!
  • 「精选牛五花」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牛五花,肥瘦相间,腌制到位,有些黑胡椒的味道跟牛肉很搭,切得薄薄的,一下子就烤熟了,超级嫩。泡面小食堂上新啦[憧憬]】火遍全国的网
  • ® 女团风这么穿❗️颜值超高✨太香了-️ FDU®✨今年流行的女团风怎么穿❓FDU欧尼穿搭示范助你出街赚足回头率最近的女团风很是流行她们自成一派的穿搭风格也成为
  • 现在各地的民宿就非常风靡,而且将来农村的民宿一旦分享出去,它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脱贫问题,而是可以一年带来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收入和效益。实际上所有能够被称得上资源的东
  • 宜家宜商能越野 满足用户全场景驾控需求 作为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之际重磅推出的旗舰产品,揽境不仅是大众全球目前最大的一款SUV,超越大众、比肩豪华的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