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炼心篇#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生命的本质,就是迎来送往,接纳静临的人与物,惜别远走的是与非。世间道有万千种,每人只可选一条。同行的,要珍视,没谁陪你到尽头;离去的,当坦荡,有些时候莫强求。

人生的大半旅途,原本孤寂苍凉,浮华外须独守,喧嚣里亦沉默。来的俱是风景,去的也成回忆,不若安享这个过程,看一路花开花败。 ​​​

《楞严经》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第一百一十六段)#须菩提悟透般若空性证阿罗汉果#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须菩提译名“善吉”:是说其出生之日,家室皆空,父母惊异,请问相师,相师占后说,此是吉相,故名“善吉”。又译为“善业”:是说其禀性慈善,不与物争,及其出家,见空得道,兼修慈心,得无诤三昧,善护三业,故名“善业”。又译为“善现”:是说其出生时,家中的金银珠宝,全都不翼而飞,七日后又一样不少地出现在家中,故名“善现”。
须菩提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婆罗门教家庭,佛陀到他的家乡布教,他的父母改信佛教,须菩提也因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了佛的弟子。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善说般若,闻佛说法后,证悟空理,在佛的弟子中被称为解空第一。
那么什么是空呢?空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生者为有、灭者为空。因缘者,缘从因生,因本空寂,所以说:因缘所生法,原本就是空。
而佛教说空,不是虚无的空、不是空洞的空、不是无因果的空,不是破坏因缘生法的空。而是充满了利人济世,广修六度万行的菩萨精神,是纯精神世界的空。这个空能生万有,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诸法实相、是一切佛子所要求证的究竟涅槃。
须菩提解空第一的证境可从一个故事中得到印证,故事说佛曾到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回到人间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前去迎接。当时须菩提在灵鹫山的石窟中缝衣,听到佛回来的消息,即放下手中的衣服,前去迎接,忽然一想,佛的真身不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我现在去迎接佛,是把佛的法身当成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的肉身了,是不识空性的表现,不识空性,就看不到佛的法身。
佛的法身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诸法空性,空性是无处不遍,佛的法身也无处不在,既然是无所不在,我又何须去迎。于是他安然坐下,依旧缝衣。
在迎接的人群中,有一位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第一个看到佛,她一边顶礼一边说:“弟子莲花色第一个迎接佛陀,请接受顶礼。”佛陀对她说:“迎接我的第一个人不是你,是须菩提。”此时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石窟中观察诸法空相,见空即见如来,所以他是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的人。
由上可见,须菩提见空即见佛的甚深悟解,是名符其实的解空第一。他一贯都有自己鲜明的主见,但也有错必纠,这体现在他平日托钵时,乞富不乞贫,不依佛制比丘乞食应次第行乞,他对此解释说:“这不是因为自己贪嘴好吃,是不愿意增加穷人的负担,而富人施舍区区一餐之食,不啻九牛之一毛,这即是我乞富不乞贫的原因所在。”
一次摩诃迦叶对须菩提说:“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福多,何必锦上添花呢?”迦叶的话,无疑是对须菩提的批评。
须菩提听后,很谦逊地说:“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不必强人同己。”须菩提的乞富不乞贫、大迦叶的乞贫不乞富,成为尖锐的对比,佛陀对他两个人的做法都不赞成,曾诃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纠正了自己乞富不乞贫的做法。
须菩提修行非常精进,得无诤三昧,以心境拓宽胸襟,阔达自在,受到诸多比丘的敬佩。但也有人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整天打坐,也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一些比丘听了这话,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
须菩提劝这些好心的人说:“修道之人要将讥嘲、毁谤、逆境,看成是助道增上缘,这样就能依此消除业障,增强信心,再说诸法空性的真理,是无我无人、无彼无此、无高无下、无凡无圣,平等一相的,辩白和诤论,是有胜负心的,与真理相违。”
须菩提由于通达空性,所以能随顺世间,行大忍辱,对任何人,都能做到无恼无争。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满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第一离欲阿罗汉。
这时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对佛说:我“旷劫”以来早已得到心地清净,没有任何障碍,以这清净之心忆念在世间生生死死的次数,如恒河沙那么多,对每一生每一世的事情都清清楚楚地记得。”此处说的“旷劫”指无明生起时的劫初、即过去的极长时间。
须菩提说:我这次初在母胎时,就知道真空寂灭,十方世界本来空的道理,有能力让众生也都能证得空性而回归本然,这次听了如来讲性觉真空,空性圆满遍一切处的法理,我因此而悟入般若空性,证得了阿罗汉果,顿时进入如来大宝光明空性觉海,同“佛知见”。“佛知见”就是了知照见诸法实相之理的佛智慧、是一切种智之用。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的次第,修行入十住位:名开佛知见。入十行位:名示佛知见。入十回向位:名悟佛知见。入十地位:名入佛知见。
须菩提说:我之知见与佛知见相同,佛就为我印证已得无学果位,说我依自性本空在诸多的解脱门中为无上之法。佛问圆通,我的体会是:“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从一切色尘现象中去找自己的真如本体,都不是。不是为非、非就错了!即诸相入非之意。要空尽一切相、因为一切相都不是本心。所谓不是,不是称为非、相是非之住所,将相的住所空干净,即非所非尽;再回旋转来,回心观照,即旋法,将能空的那个也空了,空为无,即归无,名旋法归无。在即无相也无空的境界里去体悟那个无上大道就对了,这就是圆通中最为第一的法门。须菩提尊者是从意根起修,体悟般若性空而开悟证果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律[超话]# 2019.12.11 美丽芭蕾15分钟/深蹲20个/喝水8杯/8红枣/25枸杞/英语单词30个/空骑自行车120个/矫正腿型20分钟/臀桥2分
  • 本田将展示其本田个人助手(与SoundHound合作创建的语音助手)以及通过汽车控制智能手机的新方法。本田可能只是在CES上强调使用语音技术的几家汽车公司之一。
  • 一步步的调整版型,为了让穿着者完全贴合身材,一遍遍反复染色,让这美丽的雾霾蓝色好像夜空中的一抹星云眼前这片路路星河 个性时尚且自由~#厦门婚礼##厦门新娘##浅
  • 善良是发自内心的诚意,善良是自然流露的爱心,善良是人品端正的象征,善良是心真人好的体现。et荣耀你的荣耀,见证你的成长。
  • ◻️好喝清酒 | 贪生花酿清酒桂花 玫瑰风味花酿米酒 女士甜酒 口粮酒团价:39.00 第二瓶1元 或者复制$Gi5CYEdqW3T$ 桂花的香,米酒的甜,是老
  • 其实对方说和你做普通朋友就是让你去改改自己的一些缺点而已,并不是所谓的要和你分手什么的,就算是分手也是假性分手,所以千万不要去纠缠对方,或者是苦苦哀求对方,这
  • 大多时候不想去烦别人,现在的生活更多当你是自己的一个情感寄托,我也不想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用到你时才想起来。2.今天是一个无聊的一天 现在一心只想去健身房 往
  • 要补虚养血,最简单是吃饭,我推荐吃 #粗粮# 如小米、藜麦、糙米、红米,健康又补气血。我特别设计的 #淀粉质减肥餐# ,就是以这些淀粉类蔬果取代白饭,有不错瘦身
  • 第三,礼者不邪淫,懂得礼 貌的人怎么会去做邪淫的事情?第一,仁者不 杀生,仁慈的人怎么会杀生?
  • Ⅰ 第一张图是花邑まい老师的FGO图集,目前只有表纸,而且我在每个站点都搜了一下,目前还没有开放预约,老师在推上说正在印刷中,多半是场贩限定了,有机会去场贩的小
  • #肖战王一博同框# 图一:自己营业,镜头又过来了,无奈营业 图二:战哥走过来了,来了,老熟人,开心~ 图三:坐下来了,好久不见有点不好意思呢~摸摸鼻梁缓解一下(
  • 尽管如此,还是很幸运的从你某前女友那得知,你说其实姐姐在你心中的地位很重要[给你小心心]你真的长大了,已经是小暖男了,和你出门可以肆无忌惮的依赖你了,现在有什么
  • 尽管我一边相信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医患矛盾会逐步解决,医生地位会日益提高,医疗资源会日渐丰富。一见钟情一世相伴,一日情人终生相随。
  • (图是我清洁出的脏东西,但是护士说我还算好的,徐老师油到吸出来上面有一层浮油[吃惊]#厚脸皮养成计划#自从买了第一瓶高保湿面霜后就爱上了科颜氏的滋润本润,全身上
  •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其中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原先数学、物理学等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中
  • 1033天 原来我写了那么多和你有关的事情 忘记吧 像没受过伤一样2019 10 159 193 418 12 291207817070105234214 1
  • 《念你》 风斜千里江入怀 怯怯漾歌厮守情 白鹭携眷江南忆 悠悠岁月丝缕忱 悦 晨起 心一动 一触即发 思念汇成烟 伴随微风而至 在耳边停留厮磨 又轻轻钻进心
  • 我想当时可能在车上发的微博说唱错了词,后来在场外又看见了我们发现还有那么多芦都在外面等着他呢,又发了绿洲,工作室也特地感谢啦场内外的粉丝[心][心][心]幸好幸
  • 所以,人要学会不怨怒,就是不要去抱怨。一个人如果经常去抱怨,就会过度地强求一些事情的成功。当你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悲观,得到的时候你又会非常地刻板,会慌乱。所以一个
  • 推荐指数:☆☆☆☆☆ 从9.9到12.16来陕师大的第100天,也是认识三个室友的100天,形象人设全部倒塌,与第一印象完全不同hhhhhhh,虽然经常会处在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