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半月谈+经济参考报联发特稿关注济阳发展
黄河北岸坐落着一座千年小城,与泉城济南隔河相望,因位于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济阳的发展也随之不断被推进前行,特别是泉城济南实施“北跨”战略以来,济阳乘势而为快步迈向发展的快车道。今后,济阳将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实现跨越赶超,再造一个新济阳,全面建设彰显黄河气派、展现“北起”气势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实践中展现济阳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力项目建设 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围绕济南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各区县立足比较优势,打造2-3个特色产业集群,到2026年各区县经济规模大幅提升进位”的要求,济阳将抓住“产业”这个关键,做大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济北经济开发区、国家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中国(济南)特医食品城、高铁新城等平台载体,着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对已投产企业,切实发挥企业服务专员作用,助推企业扩大生产,让企业实力更强、贡献更大。对在建项目,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按照时限节点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对尚未开工的项目,全力破解制约项目开工的拆迁清障、土地指标及手续办理等问题,推动项目尽快开工。抓项目,既要“抓建”,又要“会管”,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每月25日之前完成法人入库手续,次月12日之前,完成项目入库手续。突出抓好产业链上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项目签约前的审查论证工作,提高洽谈签约项目质量,确保落一个、成一个。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晓广曾在采访中表示:“在项目引建上,济阳将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创新招商工作机制,重点是健全完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个计划、一抓到底,推动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促早出形象、早见成效。在服务企业上,济阳将继续深化“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全面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一对一”对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推动落实惠企政策,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举全区之力 加快济北开发区建设
济阳区2022年工作动员会上,区委书记秦蕾表示,今年将举全区之力加快济北开发区建设。济北开发区是济阳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过20多年的集聚发展和快速膨胀,综合实力已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2017年、2019年、2020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济北开发区均位居全市省级开发区第一名,其中在2020年全省16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中位居第27名,首次进入全省前20%。目前济北开发区已形成了以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优势产业为主,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命科技两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为补充的“321”产业发展体系。济北开发区今年计划实施的67个重点项目中,一季度开复工55个,开复工率82%。一批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让济阳呈现出新项目接续涌动、大项目辐射引领的良好发展态势,对稳定经济大盘起到“压舱石”作用。
坚持融合发展 加速融入起步区的大格局
济阳区委书记秦蕾在前期召开的全区工作动员会上说,“济阳要加速融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格局,主动拥抱起步区,服务起步区,对接起步区”,这是济阳区委、区政府做出的又一重要决策。围绕济南市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汇全省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加强济阳与起步区对接融合”的要求,济阳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作为牵引济阳未来发展的最大势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想法”为“行动”,主动拥抱起步区、服务起步区、对接起步区,加速融入起步区的大格局。坚持规划上统筹、建设上同步、产业上差异化发展,推动形成功能互补、产业互补、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与起步区的同频共振、一体化发展。加速推动有轨电车、国道220改建、黄河大道北延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畅通与起步区的交通主干道,同时加快起步区紧密协作区的规划建设,把能干的先干起来,尽快实现标志性区域的破题起势。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济阳将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存量、扩增量,五年内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50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再翻一番,推进产业集群加快迈向高端化。此外,还持续推动食品饮料、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做大成势,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到2026年,四大产业全部突破百亿级,真正撑起济阳发展的“四梁八柱”。

【转型升级 包头焕新而起】喜讯传来,催人奋进。日前,在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的2021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的20个城市中,包头“榜上有名”,成为自治区唯一受表扬城市。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包头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步伐,是这个老工业城市在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征程上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包头紧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做好调结构促转型这篇大文章上,从传统产业入手,大刀阔斧搞改革,紧跟科技搞创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蹚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2021年,包头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等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势头强劲,老工业基地焕发勃勃“新”机。

改造升级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在自治区最先进的自动化铸造生产线一机十分公司硅溶胶精密铸造车间内看到,机械手和机器人交替作业,不锈钢管阀类铸件、铝合金箱体等精巧铸件产品陆续下线。它们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应用于特种车辆、航空航天、铁路车辆等领域。
“经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产品综合合格率由95.5%跃升至98%以上。”生产线主任杨玉红说。

这是包头“老字号”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包头抓住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这“关键一环”,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衍生新业态、构筑新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包头品牌——

钢铁产业方面,支持促进老工业企业提高特种钢、优质钢比重,重点开发广泛用于汽车、能源、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新特种钢和终端应用产品,扶持发展不锈钢延伸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

铝产业方面,鼓励煤—电—铝—铝后加工联产,构建铝业循环经济模式,扩大铝产品延伸加工和精深加工规模,打造铝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开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

2021年,包头积极应变、深挖潜力,催马加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工业节能技改项目76个,率先实施传统工业电机高效替代工程;43个现代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应急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落地,26项产品入选自治区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首批次产品;实施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106个,规上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全覆盖;包钢集团成为自治区首家营收超千亿企业,北重网络安全项目列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一机集团工艺所基于智能化仿真应用被列为国家智能制造实验室,工业园区全部启动智慧园区建设。

创新驱动 “新字号”积蓄新动能

在包头嘉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主生产的一款稀土产品正向人们展示它的不凡之处。

“我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首创且唯一的原位自生稀土氧化物颗粒强化钛合金技术和等温锻造、精密铸造等方面技术,已制备出直径达580毫米、重量1.5吨的国际最大尺寸钛基复合材料铸锭。”嘉泰金属技术负责人仝泊涛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自生专利技术生产的钛基复合材料精密铸件产品,性能提升15-20%,实现了稀土改性钛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核电、船舶、高端设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

2021年,包头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打好政策、资金和资源“组合拳”,培育壮大“新字号”,实施16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6亿元;推进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到国家及自治区稀土项目专项资金1.95亿元,支持稀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明确“2+2+N”稀土产业发展方向,安泰科技等6家全国十强稀土磁材企业落户包头,稀土产业在建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均创历史新高。

包头还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培育创新主体,集聚人才队伍,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具有包头特点和优势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

积厚成势 “新势力”夯实新底基

4月6日,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20GW光伏组件项目及40GW单晶硅二期项目在稀土高新区开工。该项目对于延伸拓展包头光伏产业链,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百亿重大项目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也已在石拐区破土动工。7个月后,包头将拥有国内目前陆上风电整机制造产能最大、核心部件集中度最高、属地化产业配套最完备、单机容量最大、定制化程度最高的研发、制造、运营及保障中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两年,包头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内外发力,加减辩证,积极培育“新势力”,夯实发展新底基。

2021年,包头对接企业5918家、签约项目1134个、协议总投资12493亿元、落地项目803个,分别是2020年的5.9倍、3.4倍、5.2倍、3.8倍,其中新引进“三个500强”企业、头部企业、新锐企业30家,同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

与此同时,瞄准“双碳”目标,着力打破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产业项目,全面实施零碳产业。

当前,214个新型材料产业项目加快推进,45个现代能源产业项目全面实施;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35.6万千瓦、占比达到37.4%;全区首台氢燃料重卡下线,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推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以及百万千瓦光热基地纳入国家相关规划,青山区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园区3个、绿色工厂12家,数量居全区首位,稀土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转型发展 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日前,包头出台《包头市对标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提升方案》。这是包头在梯次推进“四个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纵深推进一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产业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建设,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振信心、坚定决心,包头以荣誉为动力、以表扬为契机,正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继续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争当“开路先锋”。

“我们将全面用好各项政策,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着眼全国看包头、站在未来看现在,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紧紧跟上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做大成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闫建平表示。

行远自迩,踔厉奋进。包头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校准前行“坐标系”,努力突破发展“天花板”,持续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不断挖掘深潜力激发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包头日报)#喜迎二十大 献礼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看内蒙古#

【转型升级 包头焕新而起】喜讯传来,催人奋进。日前,在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的2021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的20个城市中,包头“榜上有名”,成为自治区唯一受表扬城市。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包头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步伐,是这个老工业城市在建设“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征程上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包头紧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做好调结构促转型这篇大文章上,从传统产业入手,大刀阔斧搞改革,紧跟科技搞创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蹚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2021年,包头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等都保持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蹄疾步稳、势头强劲,老工业基地焕发勃勃“新”机。

改造升级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在自治区最先进的自动化铸造生产线一机十分公司硅溶胶精密铸造车间内看到,机械手和机器人交替作业,不锈钢管阀类铸件、铝合金箱体等精巧铸件产品陆续下线。它们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应用于特种车辆、航空航天、铁路车辆等领域。
“经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产品综合合格率由95.5%跃升至98%以上。”生产线主任杨玉红说。

这是包头“老字号”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包头抓住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这“关键一环”,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衍生新业态、构筑新优势,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包头品牌——

钢铁产业方面,支持促进老工业企业提高特种钢、优质钢比重,重点开发广泛用于汽车、能源、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新特种钢和终端应用产品,扶持发展不锈钢延伸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

铝产业方面,鼓励煤—电—铝—铝后加工联产,构建铝业循环经济模式,扩大铝产品延伸加工和精深加工规模,打造铝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铝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业方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网络协同制造云平台,开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

2021年,包头积极应变、深挖潜力,催马加鞭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工业节能技改项目76个,率先实施传统工业电机高效替代工程;43个现代装备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应急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落地,26项产品入选自治区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首批次产品;实施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106个,规上工业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实现全覆盖;包钢集团成为自治区首家营收超千亿企业,北重网络安全项目列入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一机集团工艺所基于智能化仿真应用被列为国家智能制造实验室,工业园区全部启动智慧园区建设。

创新驱动 “新字号”积蓄新动能

在包头嘉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自主生产的一款稀土产品正向人们展示它的不凡之处。

“我们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首创且唯一的原位自生稀土氧化物颗粒强化钛合金技术和等温锻造、精密铸造等方面技术,已制备出直径达580毫米、重量1.5吨的国际最大尺寸钛基复合材料铸锭。”嘉泰金属技术负责人仝泊涛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自生专利技术生产的钛基复合材料精密铸件产品,性能提升15-20%,实现了稀土改性钛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核电、船舶、高端设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

2021年,包头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打好政策、资金和资源“组合拳”,培育壮大“新字号”,实施16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6亿元;推进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到国家及自治区稀土项目专项资金1.95亿元,支持稀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转型升级;明确“2+2+N”稀土产业发展方向,安泰科技等6家全国十强稀土磁材企业落户包头,稀土产业在建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均创历史新高。

包头还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培育创新主体,集聚人才队伍,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具有包头特点和优势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

积厚成势 “新势力”夯实新底基

4月6日,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20GW光伏组件项目及40GW单晶硅二期项目在稀土高新区开工。该项目对于延伸拓展包头光伏产业链,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百亿重大项目明阳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也已在石拐区破土动工。7个月后,包头将拥有国内目前陆上风电整机制造产能最大、核心部件集中度最高、属地化产业配套最完备、单机容量最大、定制化程度最高的研发、制造、运营及保障中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两年,包头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内外发力,加减辩证,积极培育“新势力”,夯实发展新底基。

2021年,包头对接企业5918家、签约项目1134个、协议总投资12493亿元、落地项目803个,分别是2020年的5.9倍、3.4倍、5.2倍、3.8倍,其中新引进“三个500强”企业、头部企业、新锐企业30家,同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户。

与此同时,瞄准“双碳”目标,着力打破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产业项目,全面实施零碳产业。

当前,214个新型材料产业项目加快推进,45个现代能源产业项目全面实施;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35.6万千瓦、占比达到37.4%;全区首台氢燃料重卡下线,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广东城市群,推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以及百万千瓦光热基地纳入国家相关规划,青山区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新增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园区3个、绿色工厂12家,数量居全区首位,稀土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转型发展 新作为书写新篇章

日前,包头出台《包头市对标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举措提升方案》。这是包头在梯次推进“四个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纵深推进一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产业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建设,全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对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振信心、坚定决心,包头以荣誉为动力、以表扬为契机,正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为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继续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在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中争当“开路先锋”。

“我们将全面用好各项政策,借鉴其他城市经验,着眼全国看包头、站在未来看现在,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紧紧跟上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做大成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闫建平表示。

行远自迩,踔厉奋进。包头正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校准前行“坐标系”,努力突破发展“天花板”,持续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不断挖掘深潜力激发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包头日报)#喜迎二十大 献礼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看内蒙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天丝毛晴 # 东盈纺织是一家集研发、纺纱、染整、整合贸易为一体的优质毛针织纱线制造商,三十年始终如一以“诚信、创新、优质、奋进”的企业精神引领公司快速发展,以
  • #【颜玉高端定制婚礼馆】# 妆造【 颜玉 老师 】创始人眉心的吊坠是少女的祈祷琉璃通透的水晶花饰衬托脸颊娇羞减龄少女风|是淡淡的梦幻#汕头化妆师##澄海化妆师
  • 当时提出了两个观点,1、大宗商品周期性强,需要传递时间。#期货[超话]#5月底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当时美国前两月已宣布加息,并且计划在6月份开始缩表,为什么当
  • 问天实验舱主要任务,是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同时作为天和核心舱关键平台功能的备份, 为航天员提供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如何做科学的空间划分与布局,满足舒适的生活和居住
  •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立足核心区城市地位,构建综合区域大通道,以国家、区域交通干线为骨架,加快多重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构建畅达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
  • (像是在给自己撇清什么....)也算是我眼瞎了,疫情封校的每周,每看完一期节目,都要发一篇小作文,还要感慨我磕的是真的。请听着:我们是来看恋综磕cp的,因为欣赏
  • 4.填报志愿期间,若院校根据生源等情况调整招生计划、投档比例或其他相关内容,自治区考试中心将及时通过“填报志愿专栏”予以公布。填报按“招生计划数1:1范围内按专
  • #生活馆专场# #新品剧透# #7.24首发#这款自带滤镜,美出镜头的丝绸感睡衣,质感和颜值双在线,实在是近期很喜欢的一套了[心]蕞重要的是它上身清凉不闷,丝毫
  •   “8万平方米的渤龙产业园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将用于‘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3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已经有企业入驻。  
  • 爱好可以重拾,但是没有年轻那会一往无前了;梦想可以继续,不过掺杂了一些不能扔掉的重量;觉得一生也就这样了,又隐约能看到了一点希望。我们‮有没‬完全认同这个世界和
  • #好看动漫推荐分享##锁链战记 赫克瑟塔斯之光##锁链战记# 推荐☞【锁链战记~赫克瑟塔斯之光~】☜ (我是好久好久之前看的,以至于忘了一些剧情,不过里面有一
  • 女牛人常怀婚外情,背夫与人私合,生于此时的牛人,由于生活不检点,对各自的爱人不忠实,而造成被离婚的事是极为多见的。2023年属牛的会是一个坎财富方面:之前的属牛
  • ③、从室内房间布置的角度来讲,个人认为轻钢别墅也是要好于我们的砖混结构别墅的。因为轻钢别墅的主体结构都是使用型钢制作而成的,所以楼房的整体稳定性并不是特别好。
  • 《中医理念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什么意思》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就是中医治病的战术。汗法主要是解除表证的治疗方法,汗法具有发散透邪、解毒作用中医
  • 同时,旅行结束回家后请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防护意识,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速报备:密切留意疫情动态,返程后若发现自己或家人近7
  • 但是手术开始没多久,医生就说,需要再做一个手术项目。但是手术开始没多久,医生就说,需要再做一个手术项目。
  •   “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两千多年改进,宋代演变为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淮阳平粮台遗址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 (而且我们班生物老师就坐在旁边看我)都是孜然狗的错还记得高考写数学脑子一片空白的无措,考文综后和妈妈说我写的好快,提前半小时就写完了,考完后和小凃一起出学校的肆
  • 大家根本不饿,精神状态也很好,没有想象中的煎熬,有很多人之前试过N多减肥方法,这次终于找到最合适的了,[鼓掌][鼓掌]他们都说以后每年都要至少辟谷一次。说到精华
  • 我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不曾体验幼儿园里该有的故事,也是一种遗憾吧[可爱]下周阅读计划[小红花]:《11漫威英雄双语版》第一次开始尝试英文版的书籍,就从最爱的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