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2(因为我又要成为一个上班族了‍,天知道我有多讨厌上班)
小时候吃过的小糖棒儿,五毛一包那种!
想喝一杯青苹果味儿的夏日莫吉托,可惜太穷了哎,噗。

当我拥有了作家的素养之后,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杀生丸大人。文学分两类,一类产生幻想,一类破坏幻想。杀生丸大人正好是前一类的产物,而我最擅长煞风景的后一类。可能我会因此丧失一些幻想和浪漫,但是,我却可以在惊声尖叫的人群里当一个沉默而清醒的旁观者。

我应该庆幸,杀生丸大人是假的,我的老公却是真的。可我还是要偷偷讲一声,我也是真的爱过杀生丸大人,哈哈。

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普贤菩萨在四大菩萨里是「大行普贤」。之所以讲「大行」,跟「普贤」这个法号有因缘关系。「普贤」为「佛后普贤」,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普度一切众生。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有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是普贤呢?都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教化众生。凡夫不是倒驾慈航,恨不得要超越。怎么超越?没有成佛就提前当佛,没有明心见性就提前说自己明心见性,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都是我执。普贤菩萨是东方不眴国的教主,他示现菩萨相护持《妙法莲华经》,护持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一切众生。

普贤,由梵文翻译而来,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译为「普贤」,或「遍吉」。遍吉也好,普贤也好,都是指以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修正法,证菩提。〈劝发品〉,普贤菩萨以极其权威的身份劝告修行人受持《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首先由诸佛护念,是三世诸佛共同护持秘密之藏。不仅有佛,还有菩萨护法,这就是普贤;还有药王菩萨、勇施菩萨,这都是些等觉位、妙觉位的大菩萨。不仅有菩萨,更有天龙八部。

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诸佛菩萨不会袖手旁观。俱诣其所,你走到哪里都有诸佛菩萨在护持。不光普贤菩萨这样讲,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讲,诸佛菩萨都是这样讲,把受持《法华经》的人抱在手里,「以衣覆之」。所以我们要心安理得。这种观照虽然是真实,仍然是皮毛而已。你自己不发心,诸佛菩萨跟在后面也是白跟。你自己不发心,你照样受到邪鬼邪神的伤害,为什么?是你自己的心。从第一义来观照,你自己就是诸佛菩萨在护念自己。因为你护念一切的万法,诸佛菩萨是不是平等地把这个心回向给你啊?连魔鬼都是诸佛菩萨在护持你。

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在娑婆世界,凡是能受持《法华经》的人,都应作此念。「此念」即是我已得普贤菩萨佛力加持,无复任何的顾虑和恐惧。

皆是普贤威神之力:「普贤」二字,它是对一真法界、十法界森罗万相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的一个概括。我们的一念心「普」于一切万法,「贤」于一切万法——「贤」包含解脱智慧之义。我们能够遇到《法华经》,能够读懂《法华经》、能够弘扬、流通、受持《法华经》,这种力量当下就是普贤神力。

佛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个『如』,这个『是』,这个『我』,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不空如来藏,『我』就是空不空如来藏,这三个如来藏次第圆融。每一个如来藏当下都是三个如来藏,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如是我】就是【阿弥陀】,『如』就是『阿』, 『是』就是『弥陀』,『我』就是『阿弥陀』。懂得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懂得普贤行,你就是普贤行。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你看什么、听什么、信什么,你当下即是什么。

诸佛菩萨出世就是讲经说法,最终归于《法华经》《楞严经》。诸佛本愿就是要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在解脱,秘诀就在于「善用其心」,你这个心用好了没有?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藕益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讲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藕益大师讲:因在自根,缘在普贤。自根——普贤、《法华经》是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句话解释得妙极了!因在自根。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普贤,就是《法华经》,这是真的。缘在普贤,缘在阿弥陀,缘在释迦牟尼。我们自己就是缘,我们自己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而显现出肉团形相的那个所谓的阿弥陀、所谓的观世音、所谓的释迦牟尼,他是来「开权显实」,是我们自己来教化自己。所显现的佛相、菩萨相都是缘,因为我们众生本来就是实,本来就是因,本来就是佛缘,所以「佛种从缘起」,从现相而入。这个「开」的功德在于化身佛,可如果我们不是佛,他来「开」什么?来「开玩笑」,没有「开」的价值。因为我们本来是佛,所以他来开发;因为有因,才有缘来开;以缘开因,以「权」来开「实」,开「权」就显「实」,叫「开实」。所以藕益大师这两句话是一针见血,把话说绝了!好好悟进去,你拍案叫绝。「因在自根,缘在普贤」!

这就是《法华经》,是发心的经。然后由此继续观照,叫作「观及万法,其体绝待」。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由观自、观普贤然后再进一步观及一切万法之本体,没有相对,没有二,是唯一。越观越真,怎么样都假不了。不是当成口头禅,不是当成官腔。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万法万相皆由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当万法归真以后,我再往外看一看,你又会体会到「万法融摄」——万法相互之间互相圆融,互相摄受。科学家牛顿虽然说出了万有引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佛法来讲,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明白?因为万法都是「我」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有引力,不漏一法,没有哪一法跟你没有吸引力。连你最讨厌的老鼠药、牛屎狗粪都跟你在互相吸引。「万法融摄」,这就是法界,以此我们明白什么叫「一真法界」。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注意,讲经、听经、受持、读诵,这是一条龙啊。见道、修道、证道,在「受」之前不见道,你不可能接受;见道以后,你持也持,不持也持,你没有办法不持。这就是「菩提不退」。能受、能持,即为「自利」。「读」,在「自利」的同时还要「利他」,「读」可以观照为解、行、证,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到了「诵」,已经到了自在、通达,圆融、圆满、圆通这种境界。「诵」还有表达通利之义,是表一种解脱。

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对「受持读诵」具体的、分别的解释。「受持读诵」是笼统而言,下面是作具体的分别。「正忆念」就是随文入观,我们要被《法华经》「牵着鼻子走」,随着它的境界往内观照。「解其义趣」,我们再牵着《法华经》的鼻子走,互相牵,来与我们当人当下、一切的万法相互对照、观照。「如说修行」就是在「正忆念」、在解、在观的同时转境界,心能转境。

所以这四句话是整个修行的次第——见道、修道、证道。当然这种次第,强调一下,是时时、事事、处处,否则你这个修行不如说。

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吃饭、穿衣、走路,你都是「如是等大米、如是等馒头、如是等路……」都在观照。佛不可能从头到尾大家一起「如是等、如是等」。他要讲许多话,所以忙里偷闲提醒你一句「如是等」。他不可能通篇经文都「如是等」呐!他把话匣子打开以后,总是来提醒你一下,我怎么样讲都是个「如是等」,这样讲是「如是等」,那样讲是「如是等」,再这样那样翻来覆去讲还是「如是等」;除了「如是等」还是「如是等」。一会儿讲到天上,一会儿讲到地下,一会儿讲到海龙宫,一会儿讲到风,一会儿讲到雨,都是个「如是等」。这就是诸佛菩萨出口腔,就是「如是等」,就是「如是我闻」。

每读一次,这个念都要飞快地观照一次:「如是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诸法空相」,就是「如是我闻」,就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提醒我们作「一心三藏」这个观照。一念观照足矣,一定要观,有观必有得。观是功,境界的提升是得,就怕你不观。即观即得,不断提升品位。

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讲诸部经典,开头没有「如是我闻」;临终遗嘱规定,把「如是我闻」作为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所以小乘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原来如此!怪不得佛在讲许多经典的时候老是讲「如是等如是等」啊!佛在把大乘金刚种子不知不觉就已经种在我们心里,到最后捅破一层窗户纸,原来如此。

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看到这个西瓜,是不是见佛啊?这是真见。这个法妙啊!这个法太重要!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们的自性显露。其它的经典都是讲善、讲美,让你对于丑对恶生起厌离心,对初上路的修行人必须做这种引导。「引导」是桥、是路,并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一屁股就坐在那个桥上、坐在这个路上:我成佛了。所以在《法华经》里叫作「化城」,目的就是让你到达宝所。

特别提出,你能够认可、受持《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当下往生佛土。但见到了佛,注意:你还没有究竟成佛,见佛叫「分真即佛」;如果你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你圆满成佛。

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见佛,就是「华开莲现」——受持了《法华经》就是「华开」;「莲现」,你已经成为「分真即佛」。也叫「如是我闻」——「闻」就是「华开」,「我」就是「莲现」。「闻」到什么?「闻」到「如是」,「华开」了;「莲现」什么?「现」的还是「如是」。即如即是、即因即果、即念即佛。

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果真做到如此,你就是普贤菩萨,你即是在「行普贤行」。所以千法万法,唯有刻骨铭心见「如来藏」之法理法义,才能够做到普贤行,才能够做到念念在道。

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这是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普贤行」。对十法界一切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皆是我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叫「于诸佛所深种善根」。从数量上来讲,无量无边、不漏一法;从质量上来看,这个竖穷三际,无边无际,唯有「一心三藏」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为诸如来手摩其头:一切的万法都是你,以此转变你的心态,这叫「灌顶」。《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法华三昧」即是「灌顶章句」,是以法理法义开我们的智慧,灌我们的顶。你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现,这就是「法华三昧」,这就是「首楞严三昧」。开权显实,明白了佛你就是佛,这就是「法华三昧」;即念即佛、即因即果,这就是「法华三昧」;不历修证,一步登天,这就是「法华三昧」。

明白了「法华三昧」真义,你就是从佛口亲自闻法。《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那么讲解《法华经》的人就是「如来报身」。「佛种从缘起」,无师不足以成道。

佛在诸大法会开讲之前往往手摩菩萨之顶,其意在于告诉你:安心,我马上要传了义大法了。是安慰而已,并不是摩顶就把你摩开了智慧。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发一篇智慧和正见的文章就是在践行法布施,它可能触动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从此朝着光明前行。感恩随喜您的随手点赞和转发给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功德无量!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随喜赞叹!

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灌顶章句 Today
请点击左上方(灌顶章句)关注公众号!

普贤菩萨在四大菩萨里是「大行普贤」。之所以讲「大行」,跟「普贤」这个法号有因缘关系。「普贤」为「佛后普贤」,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示现菩萨相,普度一切众生。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有没有哪一个菩萨不是普贤呢?都是老古佛倒驾慈航,现菩萨相教化众生。凡夫不是倒驾慈航,恨不得要超越。怎么超越?没有成佛就提前当佛,没有明心见性就提前说自己明心见性,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都是我执。普贤菩萨是东方不眴国的教主,他示现菩萨相护持《妙法莲华经》,护持修行普贤十大愿王的一切众生。
普贤,由梵文翻译而来,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意译为「普贤」,或「遍吉」。遍吉也好,普贤也好,都是指以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修正法,证菩提。〈劝发品〉,普贤菩萨以极其权威的身份劝告修行人受持《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首先由诸佛护念,是三世诸佛共同护持秘密之藏。不仅有佛,还有菩萨护法,这就是普贤;还有药王菩萨、勇施菩萨,这都是些等觉位、妙觉位的大菩萨。不仅有菩萨,更有天龙八部。
对于受持《法华经》的人诸佛菩萨不会袖手旁观。俱诣其所,你走到哪里都有诸佛菩萨在护持。不光普贤菩萨这样讲,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讲,诸佛菩萨都是这样讲,把受持《法华经》的人抱在手里,「以衣覆之」。所以我们要心安理得。这种观照虽然是真实,仍然是皮毛而已。你自己不发心,诸佛菩萨跟在后面也是白跟。你自己不发心,你照样受到邪鬼邪神的伤害,为什么?是你自己的心。从第一义来观照,你自己就是诸佛菩萨在护念自己。因为你护念一切的万法,诸佛菩萨是不是平等地把这个心回向给你啊?连魔鬼都是诸佛菩萨在护持你。

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在娑婆世界,凡是能受持《法华经》的人,都应作此念。「此念」即是我已得普贤菩萨佛力加持,无复任何的顾虑和恐惧。
皆是普贤威神之力:「普贤」二字,它是对一真法界、十法界森罗万相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个本质特征的一个概括。我们的一念心「普」于一切万法,「贤」于一切万法——「贤」包含解脱智慧之义。我们能够遇到《法华经》,能够读懂《法华经》、能够弘扬、流通、受持《法华经》,这种力量当下就是普贤神力。
佛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个『如』,这个『是』,这个『我』,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空如来藏,『是』就是不空如来藏,『我』就是空不空如来藏,这三个如来藏次第圆融。每一个如来藏当下都是三个如来藏,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如是我】就是【阿弥陀】,『如』就是『阿』, 『是』就是『弥陀』,『我』就是『阿弥陀』。懂得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懂得普贤行,你就是普贤行。这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你看什么、听什么、信什么,你当下即是什么。

诸佛菩萨出世就是讲经说法,最终归于《法华经》《楞严经》。诸佛本愿就是要众生跟自己一样自在解脱,秘诀就在于「善用其心」,你这个心用好了没有?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藕益大师的解释,为什么讲受持《法华经》的人「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藕益大师讲:因在自根,缘在普贤。自根——普贤、《法华经》是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句话解释得妙极了!因在自根。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普贤,就是《法华经》,这是真的。缘在普贤,缘在阿弥陀,缘在释迦牟尼。我们自己就是缘,我们自己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而显现出肉团形相的那个所谓的阿弥陀、所谓的观世音、所谓的释迦牟尼,他是来「开权显实」,是我们自己来教化自己。所显现的佛相、菩萨相都是缘,因为我们众生本来就是实,本来就是因,本来就是佛缘,所以「佛种从缘起」,从现相而入。这个「开」的功德在于化身佛,可如果我们不是佛,他来「开」什么?来「开玩笑」,没有「开」的价值。因为我们本来是佛,所以他来开发;因为有因,才有缘来开;以缘开因,以「权」来开「实」,开「权」就显「实」,叫「开实」。所以藕益大师这两句话是一针见血,把话说绝了!好好悟进去,你拍案叫绝。「因在自根,缘在普贤」!
这就是《法华经》,是发心的经。然后由此继续观照,叫作「观及万法,其体绝待」。这就是「一真法界」的「一」,由观自、观普贤然后再进一步观及一切万法之本体,没有相对,没有二,是唯一。越观越真,怎么样都假不了。不是当成口头禅,不是当成官腔。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万法万相皆由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当万法归真以后,我再往外看一看,你又会体会到「万法融摄」——万法相互之间互相圆融,互相摄受。科学家牛顿虽然说出了万有引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佛法来讲,是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明白?因为万法都是「我」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有引力,不漏一法,没有哪一法跟你没有吸引力。连你最讨厌的老鼠药、牛屎狗粪都跟你在互相吸引。「万法融摄」,这就是法界,以此我们明白什么叫「一真法界」。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注意,讲经、听经、受持、读诵,这是一条龙啊。见道、修道、证道,在「受」之前不见道,你不可能接受;见道以后,你持也持,不持也持,你没有办法不持。这就是「菩提不退」。能受、能持,即为「自利」。「读」,在「自利」的同时还要「利他」,「读」可以观照为解、行、证,不断提升我们的境界。到了「诵」,已经到了自在、通达,圆融、圆满、圆通这种境界。「诵」还有表达通利之义,是表一种解脱。
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对「受持读诵」具体的、分别的解释。「受持读诵」是笼统而言,下面是作具体的分别。「正忆念」就是随文入观,我们要被《法华经》「牵着鼻子走」,随着它的境界往内观照。「解其义趣」,我们再牵着《法华经》的鼻子走,互相牵,来与我们当人当下、一切的万法相互对照、观照。「如说修行」就是在「正忆念」、在解、在观的同时转境界,心能转境。
所以这四句话是整个修行的次第——见道、修道、证道。当然这种次第,强调一下,是时时、事事、处处,否则你这个修行不如说。
修行人「相见无杂言,互勉念佛声」。吃饭、穿衣、走路,你都是「如是等大米、如是等馒头、如是等路……」都在观照。佛不可能从头到尾大家一起「如是等、如是等」。他要讲许多话,所以忙里偷闲提醒你一句「如是等」。他不可能通篇经文都「如是等」呐!他把话匣子打开以后,总是来提醒你一下,我怎么样讲都是个「如是等」,这样讲是「如是等」,那样讲是「如是等」,再这样那样翻来覆去讲还是「如是等」;除了「如是等」还是「如是等」。一会儿讲到天上,一会儿讲到地下,一会儿讲到海龙宫,一会儿讲到风,一会儿讲到雨,都是个「如是等」。这就是诸佛菩萨出口腔,就是「如是等」,就是「如是我闻」。
每读一次,这个念都要飞快地观照一次:「如是等」就是「阿弥陀佛」,就是「诸法空相」,就是「如是我闻」,就是「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都提醒我们作「一心三藏」这个观照。一念观照足矣,一定要观,有观必有得。观是功,境界的提升是得,就怕你不观。即观即得,不断提升品位。
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讲诸部经典,开头没有「如是我闻」;临终遗嘱规定,把「如是我闻」作为每一部经的第一句话。所以小乘人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原来如此!怪不得佛在讲许多经典的时候老是讲「如是等如是等」啊!佛在把大乘金刚种子不知不觉就已经种在我们心里,到最后捅破一层窗户纸,原来如此。
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你看到这个西瓜,是不是见佛啊?这是真见。这个法妙啊!这个法太重要!没有哪一法不是我们的自性显露。其它的经典都是讲善、讲美,让你对于丑对恶生起厌离心,对初上路的修行人必须做这种引导。「引导」是桥、是路,并不是最终目的,你不能一屁股就坐在那个桥上、坐在这个路上:我成佛了。所以在《法华经》里叫作「化城」,目的就是让你到达宝所。
特别提出,你能够认可、受持《法华经》,就是见佛,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当下往生佛土。但见到了佛,注意:你还没有究竟成佛,见佛叫「分真即佛」;如果你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你圆满成佛。
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见佛,就是「华开莲现」——受持了《法华经》就是「华开」;「莲现」,你已经成为「分真即佛」。也叫「如是我闻」——「闻」就是「华开」,「我」就是「莲现」。「闻」到什么?「闻」到「如是」,「华开」了;「莲现」什么?「现」的还是「如是」。即如即是、即因即果、即念即佛。
当知是人,行普贤行:果真做到如此,你就是普贤菩萨,你即是在「行普贤行」。所以千法万法,唯有刻骨铭心见「如来藏」之法理法义,才能够做到普贤行,才能够做到念念在道。
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这是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普贤行」。对十法界一切万法——从诸佛菩萨、天人鬼众,旁及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皆是我当人当下一念而已,这叫「于诸佛所深种善根」。从数量上来讲,无量无边、不漏一法;从质量上来看,这个竖穷三际,无边无际,唯有「一心三藏」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为诸如来手摩其头:一切的万法都是你,以此转变你的心态,这叫「灌顶」。《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法华三昧」即是「灌顶章句」,是以法理法义开我们的智慧,灌我们的顶。你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现,这就是「法华三昧」,这就是「首楞严三昧」。开权显实,明白了佛你就是佛,这就是「法华三昧」;即念即佛、即因即果,这就是「法华三昧」;不历修证,一步登天,这就是「法华三昧」。
明白了「法华三昧」真义,你就是从佛口亲自闻法。《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那么讲解《法华经》的人就是「如来报身」。「佛种从缘起」,无师不足以成道。
佛在诸大法会开讲之前往往手摩菩萨之顶,其意在于告诉你:安心,我马上要传了义大法了。是安慰而已,并不是摩顶就把你摩开了智慧。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发一篇智慧和正见的文章就是在践行法布施,它可能触动一个人,改变他的人生,从此朝着光明前行。感恩随喜您的随手点赞和转发给您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功德无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担心见医生时说不清楚的话,我非常建议你可以提前写在本子上或者手机上:-头痛的部位、类型(比如搏动性疼痛或者持续疼痛)、程度(你感觉是0~10级哪个级别)以及持
  • 她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被家人宠到大,而且自己有技术傍身会赚钱,所以无论对客人还是对家人都脾气火爆,情绪上头了什么话都敢说。(不是只知道赛车的时候叫他们冷静好
  • #阿超喊你来打卡[超话]#✌打卡第二天✌一单元[污][污]高频词群1❗️次日一定要记默单词❗️⭐️单词/短语(针对个人情况积累/不全)pet store 宠物店
  • 一品料理·单点热菜看到这个词你就该知道,这是这家店的特色菜,在别的地方不一定能吃到哦,一般店主应该是很自豪才会单独列出来,所以到了居酒屋看到一品料理的话,不妨点
  • 刘书正 省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在2017年介绍陕西省的扶贫工作,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权威发布#【介绍“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有关情况
  • #每日一善[超话]# [努力]#每日一善# [努力]#阳光信用#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
  •  我认为初步把大盘回踩的心理位置定在2月29日的低点2943点附近会比较好,一方面,如果破掉3000点,大量的散户会再次破掉心理防线,而此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
  • 看到大家关于古装戏的猜测,我其实没有在太担心,因为古装所有都是中方指导的,造型衣服什么的都是从中国运过去的,看这宣发什么的就很拆那风格[笑cry]采访我是听完了
  • 啊 但是 我刚刚点了冰沙!!
  •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3. 前列腺肥大  在前列腺出现肥大这一类病变时,会致使腹部压力大大升高,此时直肠受到一定刺激,久而久之即可诱发直肠脱垂。  ■ 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治疗以
  • 《唐怀雁陶煊洛》唐怀雁陶煊洛(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笔趣阁阅读 bgu91xkx ?书名:《唐怀雁陶煊洛》唐怀雁陶煊洛 ?主角 唐怀雁陶煊洛 阅读全文到公-
  • 他们往往热衷先自我制造一个被舍弃、被厌恶的状态,再暗自咀嚼其中的悲壮与痛苦:全世界都不如我们,但全世界都歧视我们,外敌居心叵测,同胞忘恩负义,群众充满愚昧,天地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Fusine Lake, also known as Lago di Fusine, is a stunning alpine lake located in
  • 而这部剧它又不仅限于恐怖血腥,它也有温情柔软的一面:雪村中在灾祸到来时被选择放弃的九儿最终被救赎,菲尔夏鸟中穿越时光去保护儿时被杀的母亲的男巫,在校园霸凌中惨死
  • 总结起来,与正品积家手表相比,一比一高仿积家手表外观、机芯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且也非常诱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高仿积家手表看起来与正品如出一辙,但它在很
  • 我带‮子孩‬没‮时有‬间,我带‮子孩‬抑郁我带‮子孩‬等等‮堆一‬的话‮拉巴‬巴拉”但在‮们我‬圈‮里子‬真的‮多太‬宝‮既妈‬把‮子孩‬工作‮配分‬好 也能
  • #睡前读书[超话]# 《声色犬马》姜卓宁沈听肆《》 《他一身犟骨,独予我温柔》沈如周骋 《快穿:被读心后,女配彻底翻身了》乔楚楚 《沈长泽姜舒》《季总您的
  • 你一定是碰到一些甜的东西,可爱的东西,有趣的东西,才让自己活过来,不要怕失去就把自己包裹起来,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甜甜圈会吃完,芒果班戟会吃完,草莓卷会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