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中的名利场】
  扇子最早称“翣”,也叫扇汗,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商代的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到,权贵之人的马车上有一种类似大篷子的仪仗之物,也有说是利用其引来之风给马解暑。出土文物中与现在的扇子形制最为相似的是一种竹扇,扇面是梯形的竹编,叫做“箑”。后来多见的纨扇、羽扇、团扇等都是由箑发展而来。
  现在多见的折扇,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之前有误传是从高丽传过来,实际上是从日本传到高丽的。最早的关于折扇的史料见于宋代的壁画、造像石和漆盒上。“折扇的实物能见到比较早是明朝的,但是流传下来的成扇很少,能见到的一般都是扇面,如果能见到一把明代的成扇,在成扇收藏圈里算是很高的等级了。”北京诚轩拍卖中国书画部经理刘尧对记者说。
  如果说扇子最早是一种仪仗或纳凉工具,纨扇、羽扇是结合了手工艺的工艺品,那么当扇子与书画、雕刻,特别是名人书画结合在一起之后,则是从工艺品到文化的演变,也是从这之后才有“文人扇”的称谓。而这种结合,更多是体现在折扇上。
  明朝时,折扇还是小范围的流行,“一般流行于书画界或者文人士大夫”,流传下来的扇面也是作为书画家作品而流传,精工扇骨并不多。清朝中后期开始,折扇普遍流行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刘尧介绍,“现在能见到的晚清的扇子就已经是方方面面了。一般扇子上都会记载送给谁的,所以能看到书画家也有,才子、巨贾也有,尤其是商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对这些文玩雅物十分追捧,会专门找书画大家订制一些扇子。”
  精致工艺无所不用其极
  折扇传到中国之后,在中国得到极大的发扬,日本折扇反而渐渐衰微,改为更类似于团扇的日本扇。“书画名家和扇骨工匠将扇子制作发扬到了一种很极致的状态,从大小、工艺、材质上都非常考究。一把扇子从扇骨到扇面可能涉及有十几种工艺,比如扇骨锉金银丝、竹胎雕漆、竹骨浅浮雕等,基本上能用于器物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都可以在扇骨上体现。”
  折扇的扇骨,即是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侧的两根称为大骨,中间的为小骨,小骨插入扇面的纸口,大骨固定扇面两端。扇骨常见材质有竹子、檀香、象牙、玳瑁、紫檀、红木等,以竹子最为多见。“竹子韧性很好,收缩性适中,意象清静、素雅,与中国文人贴合最为紧密,所以成为文人扇的最多选材。”刘尧介绍,“而且竹子适合把玩,时间久了,人与扇之间的交流会逐渐浸入扇骨,形成包浆,呈现温润之感。木质的扇骨也会有包浆,但没有竹制的温润,紫檀、红木的小骨时间久了之后还比较容易断裂。”
  一般有7骨、9骨和14骨扇,以14骨扇(以小骨算)最常见,是标准扇的骨数。7骨、9骨扇子比较少,与曾经的日本折扇会更为接近。
  工艺上,比较常见的就是留青、浅刻等,也叫平雕、皮雕。所谓留青就是把竹子最外面的青皮留住,雕刻成纹饰,与其它部分的竹肉形成双色对比。竹肉的颜色变化很快,而竹皮是很缓慢才会发生变化的。就像现在很多器物的盘玩一样,当人的汗渍、油渍浸入其中之后,竹肉与竹皮之间的反差会越来越大,是当时制扇的一种工艺。刘尧拿出一把留青工艺的古扇,是北方竹刻家张志渔的作品。“这是留青的一种,叫做沙地留青,所谓‘沙地’就是不平滑,在竹肉的部分特意刻出坑坑斑斑的感觉,当时的金石学盛行,故意制造出这种腐蚀的感觉,沙地留青在当时最常见的是用于铭文、青铜器钱币等。”扇子好玩的地方一方面是扇骨,另一方面自然就是扇面。书画圈里自古有“一把扇子三尺画”之说。意思是说,与扇子相同大小平尺的画,画如果卖一块大洋,扇面就要三块大洋。“可能是因为扇子在方寸间的表现更为精致、复杂、完善。而且扇面的扇纸上要刷一层矾,使扇子在以后的使用中不容易吸水且更为耐用,但这就造成在扇面的书画中的不发墨,水墨的渲染基本达不到,所以扇面题材中大写意较少,但画工要比一般的画更细。”
  刘尧给我们展示了一把50年代的扇子,上面有齐白石的画作。扇子的扇纸因为时间的累积已经泛黄,像是上了一层淡古色水彩,刚好收干成氤氲的纹路。画作细腻清晰,因为刷矾的缘故,扇面似有亚光,国画颜料虽渲染不佳,但绘制轨迹却比宣纸上的画更亲和、更明晰,“距离”近得令人兴奋。在扇子一侧离扇骨最近的一折里,透过阳光,可以看到扇面的里层有一行小红字,刘尧说,这是扇庄的字号,一般的像王星记、荣宝斋等,有点像现在的产品商标,在另一侧还有这把扇子的材料记载等,都是印在扇子内层的,很像防伪标志。右上角还有一个很小的红印“百扇斋主”,是收藏印。“扇子用纸是四层,正反两面之外中间还夹两层,扇庄会把自己的‘logo’印在上面。”
  刘尧拿起一把最近刚参加拍卖的扇子,扇子正反两面一共有四位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分别是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汪溶,两两之间间隔了同样尺寸的洒金纸,“这把扇子画得精致,是分别邀请当时名家画的,空着的部分应该是请人写书法的,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人。”
  这种扇面叫集锦扇,也叫“珠联璧合”。就是找当时的多位名人一起创作一个扇面。这种扇面有时候还会用特制的扇骨形制,即隔景扇扇骨,即有两个小扇骨是露在外面的,将扇面自然地分成区块。隔景里留白的地方用来绘画,而写字的地方则多用金粉,冷金、泥金和洒金几种,洒金更细小一些,这样一把集锦的扇子就愈加错落有致,非常美。“刚刚拍了一把16个人共同绘做的扇面,但是合作而不是隔景,隔景一般会找四个最能画的画,四个最能写的人写。”
  为了扇子更美观,有些用扇子的人还会在扇柄下面拴一个扇坠,有琉璃、碧玺、象牙等材质,做成小的雕刻坠在扇柄。扇柄还可以镶嵌翡翠、玳瑁、棕竹、犀角、象牙等贵器。扇柄也有不同的形状,圆形的叫“和尚头”,还有楔形,平形等。讲究的还有用扇套的,一般是锦缎的,也有是刺绣。
  名利场上一张名片
  刘尧小心地拿出一把特定尺寸的大平尺扇子,由于年代较远,扇子的小扇骨已经有一些裂痕。“北方太干燥了,对扇子的保护并不理想,沪宁杭一带的气候最适合扇子的保存。扇子太干燥就容易形成断裂。”刘尧小心地打开着扇子,扇子在他手中不停地发出吱吱的声音,就像是一把年代久远的古琴,撩拨着时间的音弦。“这把扇子在当时应该是一把定制的扇子,一般的扇子都是0.9个平尺,这把扇子要到1.45个平方尺。”刘尧说,所谓平尺,就是扇子打开后两个大骨最上端之间的距离乘以扇幅的长度,用行话说就是尺半,即一尺半。0.85-0.9之间的扇子则叫做尺扇。扇面是吴昌硕的花卉,墨色奔放。
  为了与这把尺半相对比,刘尧又拿出一把很小的象牙扇,“如果说刚才那把是大老爷们用的,这把就是淑女用的,叫坤扇。小家碧玉,很秀美。”在画面题材上,尺半上吴昌硕的画显得疏放有力,而这把坤扇则雅致清淡,正面是一幅莲塘图,背面是清秀的蝇头小楷。以前的人讲究,不同的季节、场合都要拿不同的扇子,这幅莲塘图的象牙扇,应该是夏天用的。
  刘尧说,扇子在晚清到民国的交际场合,就像是一个人的名片,“扇面是请谁画的,书法是请谁写的,扇骨是谁刻的都是持扇者身份的象征,见面一抖扇子,就像是一个亮相。很多扇骨、扇面极精的,都是当时的巨贾或政界名流所用。”
  “更讲究的人初一、十五出门带的扇子都不一样。我曾经见过一套鼻烟壶,是一个官宦人家的旧物,一套30个,每一个都不同,每一天换一个。”刘尧说前段时间听一个民国遗风的老人家说,以前家里年三十是要挑选第二年的碗样式的,每年要用不同的碗。
  手边的一把老山檀木的扇骨,随着空调的缓风将檀香味到慢慢布置在房间里。刘尧说,“这个扇骨的手感非常好,扇骨手艺曾经一度失传,那个时候的扇骨我见过,用老北京的话说就是‘乍手’,而这把扇子手握的部位就十分贴合,弧线考究,随手。而且这个檀香,随着风徐徐吹过,还有淡淡的香气。所以原来的人,真是非常讲究。扇子发展到这个阶段,绝对可以说是扇文化了,不仅有实用性,彰显身份的作用也得到极大的发挥。”
  折扇收藏
  刘尧入拍卖一行已有八年光景,但他说只能算一个入门。在他见证的这七、八年里,扇子的价值翻了5-20倍。“去年卖了一把徐悲鸿的扇子,245万。刚才那把吴昌硕的扇子拍到了150万,如果刚入行的时候,这把吴昌硕也就是20万左右。”
  在收藏领域,现在国内有几个行家是专门做扇子收藏的,还有做专题收藏的。北京有两三个,天津有两三个,上海也有。与其它古玩收藏相比,成扇的收藏家特质比较鲜明,大多是有一定经济实力且独具眼光的成功人士,像刚才的那把集锦扇子上盖着收藏印“百扇斋主”的,就是一位专门收藏扇子藏家,曾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开过扇子的大展。
  “比起简单的一幅画,扇子承载的文化基因要多很多,是可以拿在手里把玩的,有肌肤相亲之感。”在刘尧的印象中,最近的几次拍卖会上,总会有一小圈作风相当老派的“小孩儿”:20岁出头,拿着一把好扇子,可能还在扇套里,吊着扇坠子,就来拍卖行看预展了,一步三摇、三五好友、相互把玩,嘴里还说着“你看看我新得的这把扇子怎么样。”
  “北京、上海、天津都有这样的小圈子存在,他们已经不再是只关注豪车名包的‘富二代’,而是好雅玩。这种现象如果不加入其它社会评判因素,对于老手艺和中式传统讲究的生活方式来说,是一种复兴。在民国的时候,之所以扇子做到了那样的登峰造极,精致到无所不用其极,其实也是富商、高士的追捧。只是那个时代的'炫',更雅,更会玩。”

心 外 无 藏

以前人们说收藏,总是教给大家:收藏不管是古玩还是艺术品,都要拿给专家看看,听听专家的意见。还有一个最大误区就是,收藏属于一票否决的活儿。这些乌七八糟的洗脑玩意儿,不知道害了多少玩收藏的人,也不知道坑了多少新人,更不知道还会忽悠多少预备收藏的人。
我告诉一个别人都不会说的真相——收藏,其实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后现代,都是最个人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收藏的真相就是你喜欢就好,就有价值,不喜欢狗屁不是。玩收藏之所以能让一个人开心,让一个人心情顺畅,让一个人的生活有品有位,就在两个字:喜欢。任何企图给“喜欢”增加附加条件的都有忽悠人之嫌。

可人爱的百年老相机
我和扬子年轻时候同住一条胡同,算是街坊,他手里有一架100年前的老相机。扬子的老相机平时从来都不让人看,喜欢收藏的人都有这个毛病。
用两辆“奥迪”换一架照相机,你说值不值?可扬子愣是说什么都不换。他跟我说:“最难的时候,我们家账面上只有1000多块钱。”有一位从南方来的收藏家,托了几个人才打听到扬子的单位,找到他后第一句话就是:“普诺泰还在不在?我愿意出两辆‘奥迪’换你一架相机。”扬子觉得值,可还是咬咬牙,回绝了对方。
这就是喜欢,因喜欢而收藏。和现在大多数人的为理财而收藏截然相反。扬子原来是柯尼卡公司的职员,性格乐观开朗。40多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一位老先生抱着一个匣子,走投无路,不知道是扔了好还是留着好。扬子当年喜欢摄影,看了看这个东西,知道是早年间的老相机,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玩意儿了。那年月,老相机属于“四旧”,扔了还得偷偷的。扬子不忍心白要人家的东西,于是给了老人几块钱,算是留下了老相机。
这是一架名副其实的“匣子”,相机的所有构件全部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40多年间,它一刻也没离开过扬子。“从有了它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解它的身份。”他递给我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关于这架相机的文字资料。
相机的中文译名叫“普诺泰”,洋名叫P r o t a r。1894年德国制造,相机为单组四片胶合,有效光圈为1~12.5。另外,还可以两组联合使用,构成对称式双光镜头,为双光普诺泰(Doppel-Protar),有效光圈为1~6.3。其中每一组镜头可单独使用。机身为木与金属合制。快门为T门和B门。速度设置有1秒等8个速度。该机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点是,其镜头可自动拆卸。杨先生对我说:“这在当时完全称得上是相机制造史上的一次革命。”“普诺泰”引发了他对相机制造史、相机原理的研究,同时也使他走上了摄影、冲卷、洗相、放大的摄影艺术之路。
目前,这架相机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能使用。上好120卷就可以拍照。用它拍照比今天的相机稍费些事,先要把相机固定在一个三角架上,然后调整光圈,调好后再装上胶卷(胶卷装在一个密封的铁盒子中),之后按动快门。照完一张后,取出装胶卷的铁盒子过片,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照第二张。扬子还说这架相机通过对镜头角度的调整,可以进行仰拍。一段时间,他常常抱着“匣子”四处溜达,遇上好玩的好看的就照。路人不知道这是干吗的,总是引起围观效应。一次,他拿着匣子去给爱新觉罗家的人看,看完相机和他的“表演”,都说从前宫中也有老式相机,不过差不多都比它年代晚,还没有它这么“先进”呢。
眼前的“普诺泰”是19世纪末期的产物,它代表了当时欧洲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当清朝人还穿长袍马褂的时候,它传入中国可以说是当年中西科技产品交流的一个鲜活的见证。它也许拍下过威海卫之战,丁汝昌自杀的镜头,借此以昭告国人勿忘国耻。它也许拍下过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也许它还拍下过许许多多上个世纪之交的人和事。作为历史的遗物,在它的“记忆”里依然还会保留着历史上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痴迷大笔筒一见钟情

天价笔筒以前见过一次,那是在嘉德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康熙案头笔筒被媒体称为“令人瞩目”。清康熙青花山水笔筒上描绘的是江亭渔乐的景象,墨分五色,景色清晰,堪称康熙案头文房中之精品,估价4.6~6.6万元,可以说是低价了。虽说价位不算高,可是对于我辈来说也是无法考虑的。有时候,收藏只在于一饱眼福,藏于心反而比藏于室会更好。
中国文人的特点,往往可以从他们的文房清供中看出一些味道来。一只笔筒做得那么栩栩如生,看上一眼也可以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一位女性朋友正好淘到一件木质笔筒,打电话叫我去一同观赏。千呼万唤始出来,人家总算把个大笔筒拿出来了。“明代”黄花梨笔筒,直径27厘米,高25厘米,的确是大。朋友告诉我,像这样的大笔筒不是少见,简直就是罕见。我说:“你别跟时下玩收藏理财的人学了,动不动就是稀见,就是几十万几百万。这东西在我专业眼光里,就是价值塑造就是包装就是满嘴里跑舌头的事情。有没有人认,还另说着。”
朋友委屈了,说不是那个意思,像这样用黄花梨木制作的大笔筒太少见了。看过不少笔筒,瓷的、铜的、木的,黄花梨的、紫檀的……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当时真是动了心,自己的钱不够,最后又跟朋友借了一笔钱,总算拿下。事后,她的朋友们都议论,花那么多钱就买了一个木头笔筒,“让人家忽悠了吧”。她说就图个喜欢,不摆在自己家里就觉得人生缺点什么。
对于她的行为我很赞成,收藏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自己心灵上的那一股快感吗?现代社会把一切都商业化了,只有心灵这一方净土属于自己,有什么能比让自己快乐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黄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十分清晰美观。在我国广东、广西都有这树种,只是它们的产量都不是很大,大批用料主要都是进口的。《博物要览》就有过记载说:“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一书中说,花梨木有两种,一种叫作花榈木,乔木,生长于我国南方各地。一种叫作海南檀,落叶乔木,生长出产于南海各地。这两种木料都是制作上档次的高档家具的用料。从一些记载上看,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
我国在唐代的时候就已开始用花梨木制作物品了。花梨木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在明代,讲究的家具都是用老花梨木制成的。新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都比老花梨差一些。
笔筒是从前文人案头文具中特别具有陈设装饰性的文房摆设,一般来说它的造型简单,通常口底大小相同,为圆筒形,这种模式历来很少有大的变化。笔筒用料的种类很多,有陶、瓷、竹、木、玉、铜等。笔筒上的雕刻内容题材广泛,风景山水、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历史故事没有一样不能上的。用无所不包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从流传下来的笔筒精品看,雕琢都很精美,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文人雅士和能工巧匠之手,却几乎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其实留不留姓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能传世就够了。

收藏其实不要考虑那么多,什么年份呀真假呀增值呀……背上这些包袱,那还叫什么玩儿呀!告诉大家另一个秘密,眼下不是收藏理财的时候,疯赚的机会过去了。如果想疯赚的话,劝您还是等等吧。
收藏,玩儿的就是心跳!有什么能比得上和自己喜爱的物品在一起更美妙,更幸福的?古人说心外无物,其实这句话用在收藏上最合适,心外无藏品。这就是收藏的不传之秘。

#邯郸身边事# 【央视鉴宝专家走进邯郸古玩城 提供上门鉴定服务】12月9日至10日,第21届全国古玩交流大会暨央视权威文物专家鉴宝活动将在滏东大街地铁市场的邯郸古玩城举办,届时还可提供上门鉴定服务。
此次鉴宝活动是邯郸古玩城与北京红门文物鉴定公司合作,特邀历任北京文物出口鉴定组组长、首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文物研究所副主任、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CCTV《鉴宝节目》专家评委、199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研究馆员的张宁和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鉴定中心金牌鉴定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的杂项专家马秀银,以及北京红门文物鉴定公司董事长、多次参加CCTV2《一槌定音》栏目并获得最具眼光投资人的王维先生等前来我市开展鉴宝活动,本次古玩交流鉴宝大会主要涉及瓷器、玉石、青铜器、红色收藏、钱币、紫砂、票证及古今字画和文玩核桃等。
据了解,邯郸古玩城自成立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20届全国古玩交流大会。尤其是第20届全国古玩交流大会,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海南、西藏、内蒙古、吉林等20多个省(市、区)的500余家古玩商及上万名收藏爱好者到场交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工作之后就很少关注网坛了,刚看到拉德的新闻,有点不能接受,印象中她还是当年那个神奇的魔法师,怎么就突然考虑是否退役呢?我只好换成,我是一个退役少先队员,中了资
  • 久事男篮能在本赛季常规赛取得如此成绩,球队每一环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对战术细致研究和执行的教练组,稳定发挥的球员,以及成长速度喜人的诸位小将。首先,他对本赛季球队
  • 3月28日上午,在北碚自然世界公园内,一株株粉色、黄色的金鱼草娇艳烂漫,层层叠叠,向上延伸,饱满的花儿随风摇曳,展现着娇美的身姿,吸引市民漫步游玩、拍照留念,感
  • 乱世烽火一双人 by咯咯咯 章奕恺&沈语 特别治疗 by竹巷 蔫蔫的》by无暇666 渣攻和恋爱脑联姻后》by推迟势 霁月难逢》by纱糖SATOU 小妈真好吃
  • [蛋糕][雪容融] “小敏” 我的小公主小天使~见字如面 嘿嘿[愉快],今天是你的二十周岁生日,也是我们相识的第十五年,谢谢你陪伴了我整个青春。我不知道未来会
  • 在人类的星空中,唐诗宋词就如两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文坛,照亮前进的道路;又好似两位饱经风霜的长者,诉说着过去,以及那些沧桑的经历。 唐诗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词美
  • 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如果你现在很迷茫,找不到方向,就好好看看我写的这段文字,也许你会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做好当下的事其实很有意义,一起
  •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达成共识:所有不好好说话,动不动就跳脚骂人的都是自私的假米、都是米缸氛围的破坏分子,绝对不给眼色,让这些不合时宜的行为失去生存的土壤,让那些真心
  • 可是我真的很感谢她,能够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但是很巧的,也许是天意,让我遇见了我的小羊。
  • 眼前一丛洁白的荻花,翻飞在冬月柔和的阳光下,实在让你找不到拒绝它的理由。当你空虚,寂寞,孤独,平庸,落魄,无聊,烦恼……的时候,再繁华的地方也是空港(空港曲)…
  • 世界上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它只不过是给我们的人生设置了一些关卡,跨过去了,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恭喜通关”的喜讯。我们需要懂得,生活不会因为我们的哭诉而放过我们,打
  • 小爷笑了这货这个智商 确实拿着一堆破烂礼物当由头 哄着人参加的这种活动 参加的人档次能到哪 去不用说真优秀的男人不屑一听 就是正常点的男人一听哦这是引拢着我
  • 带大阳台,客厅可放东西,距离丰巢以及倒垃圾很近,邻屋为很安静的一个小姐姐;房租2800,可月付,网费暖气费物业费全免,民水民电,无中介费房子到期日2022年11
  • 拜登-哈里斯政府在2023财年将:✅坑乌克兰✅坑盟友✅拜登别死✅确保新冠确诊和死亡全球第一的地位✅继续祸害全球【隔离工作暖人心 真诚致谢送锦旗】“谢谢云红街道的
  •    少年走过这条路足足1076天,从未发现巷子的尽头开了一家花店,老板定是个浪漫的人,门口的晴天娃娃脚上居然带着一块“今天有雨,辛苦了”的小木牌,想必是不想它
  • [星星]桃宝双①①超级红包,最高领8888: [星星]亰东双①①超级红包,最高领6666: 入两件赠5ml舒缓宝 【151.15】毕生之研 15%VC精华液
  • )原来美女也有社交恐惧症:“我是那种有点怕生的性格,然后逛街啊购物啊什么的,也很少会主动开口邀请别人的。故事讲述一个深度技术型“宅女”某天她在平常的数据流审查中
  • 转念想想他们的动机,父母为我安排的路是在他们老一辈观念中最好的,怎么可能,他们会给我坏的呢。当我明确父母每一件让我心烦的事、每一句让我心恼的话背后是对我的担忧,
  • 那就真没意思了(对不起,这个真的破防了)*我不爱挂人(哇哦,我喝口水就听见您推翻圣旨了)此处不再一一列举p3:众rp人闻讯纷纷赶来,召开rp店长联谊会,对rp公
  • ”在施工现场,每天都能看到督查人员的身影;27人联合执法队伍坚持昼夜巡查、户户查看,检查是否有“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镇主要领导不定期、不定时到重点点位,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