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新华每日电讯) https://t.cn/A66vPBDO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这里 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这里有关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比火星好?太阳系中被发现另一处栖息地,水、氧、氮资源丰富
#宇宙快讯##星际移民##太阳系[超话]##空间##航天[超话]##火星移民计划##寻找人类第二个地球#
移民火星
随着地球人口数量激增,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各种资源也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险,人类必须谋求新的出路,来保证以后的长远发展。

有人提出了移民火星计划,希望能够在火星建立新的家园,安置未来的人类。
不过移民火星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因为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38%,所以人类在火星上很难适应低重力的环境。再加上人类从地球出发到火星的时间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在这半年里,人类始终在始终环境的飞行器当中。人类还没有抵达火星,身体里的钙质就会流失十分之一。而目前,人类还没有研究出失重、低重力环境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另外,火星的温度非常地低,常年平均气温都在-85℃~5℃之间,这样的环境比地球上最冷的南极还要冷。人类移民火星就相当于在“南极”重新安家。人类移民火星以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模拟地球的常温环境。
而且火星的大气压很低,根本无法让人类正常生存。再加上火星上二氧化碳分压是地球二氧化碳分压的二十多倍,所以人类在火星直接呼吸空气肯定会发生二氧化碳中毒事件。最重要的是,火星的大气浓度含量只有地球大气的1%,如此稀薄的大气层根本无法保护人类在火星安居乐业。

移民谷神星
如此看来,火星移民计划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梦想。但是在太阳系除地球外的八大行星里,再也找不出比火星还要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了。如果火星作为最后的希望都无法移民成功,那人类移民外星球的美好幻想是否就此破灭?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科学家在太阳系的另一处又找到了一处栖息地,这里不仅有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氧气,就连大气层最主要的气体氮气都非常丰富,这颗星球就是谷神星。

谷神星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一颗小行星,它也是这个范围里主小行星带当中最亮的天体,因为从地球上看谷神星时,它的视星等范围能够达到+6.7~+9.3之间。同时,直径945千米的谷神星也是海王星轨道范围以内体积最大的小行星。因为谷神星的亮度和体积都比一般的小行星大,所以在地球上,人类可以通过肉眼直接看到这颗明亮的星星。
作为海王星轨道内的唯一一颗矮行星,谷神星在太阳系内并不算一个“大块头”,因为太阳系内比谷神星体积大的天体多达34颗。科学家认为,由于木星质量太大,所以巨大的引力导致周围的物质都被“清空”,这才导致谷神星没能“成长”成一颗体积更大的行星。

不过作为人类第一个发现的小行星,谷神星的小行星序号是1 Ceres,而且它的质量占整个主小行星带的三分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谷神星由岩石、核以及固态水结构的地幔组成。科学家推测,在地幔之下有可能是液态核心。所以谷神星在人类眼里,也是目前小行星带里能够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唯一天体。

2021年1月,芬兰天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裴卡·詹纽恩在《纽约邮报》发布了一篇报告,引发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和讨论。
裴卡认为,谷神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这些物质都可以帮助人类在这里建立长时间生活的基地。而且因为谷神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形状也接近球体,再加上自身能够达到流体静力平衡,所以可以作为移民星球的选项。
更重要的是,谷神星有氨、硫酸镁、硫酸水合物、黏土以及液态水存在,科学家甚至在2017年发现这里有碳基有机化合物存在,这就说明谷神星或许比火星更宜居。

尽管谷神星富含的氮气可以成为人工制造大气层的原料,丰富的资源也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不过他觉得在移民谷神星之前要对其认真改造。
裴卡表示,谷神星的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三十分之一,所以想要移民谷神星首先要对其进行重力改造。我们可以在谷神星周围发射人造卫星,然后借助带有磁力的介质把围绕在谷神星周围的人造卫星连接起来。这些连接起来的卫星就形成了巨大的磁场,从而制造出与地球重力差不多大小的引力环境。

不过人类最终的移民地点并非谷神星的表面,而是围绕谷神星运行的人造太空舱组成的超级卫星上。在裴卡的报告里,他还详细描述了自己构思的未来移民空间状态。他表示,超级卫星是一个飞盘状的结构,从中心到四周的半径则是独立的圆柱体太空舱。
人类想要在这个超级卫星长时间生活,需要到谷神星捕获物质作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将谷神星富裕的水资源输送到太空舱内供人类饮用和生活。人类还可以将谷神星的氮气转换为人类生存必须的人工大气。

为什么人类选择了谷神星?
自人类初次有了移民外星的计划后,美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航天公司,都表示愿意尝试火星移民。人类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火星作为移民的星球,主要是因为火星有着其他星球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距离问题。目前人类根本不可能飞出太阳系,因为制造的航天飞行器虽然能够有较高的速度,但是乘坐飞行器从地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时间仍然需要很久。

所以人类选择移民星球的时候只能从身边距离比较近的星球开始着手。在最近的几颗行星里,火星距离地球第二近,仅次于金星。但是火星的条件要比金星好太多。
其次是条件问题。火星是太阳系内除了地球以外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火星上度过一天和地球上度过一天的时间相似,火星上度过一天是24小时39分35.244秒。

2.火星表面积不算小。虽然火星的表面积 只有地球表面积的28.4%,直径也只有地球的一半,但是它的体积远超于月球。而且它的宜居优势也让面积问题不算尖锐。
3.火星的转轴倾角和地球的转轴倾角只相差不到2°,所以火星也有分明的四季。
4.火星有丰富的水资源,除了地下水冰以外,火星的两极在夏天还有液态水。

5.火星上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可以用于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
6.火星上没有沙尘天气,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工作很久。人类如果真的移民火星,可以将太阳能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7.人类在对火星的地质研究时发现,火星的土壤里有含量较高的高氯酸盐,人类可以通过一定方法用它来制取氧气。
在火星有了如此大优势的前提之下,人类为什么又将目光瞄准了谷神星呢?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一些火星自身的劣势以外,谷神星还有一些完胜火星的优势。
第一点同样是距离问题。我们知道距离太远的星球即便比地球更宜居我们也无法到达,所以距离问题将直接决定我们是否会放弃移民外星。但谷神星虽然有着比火星更优渥的生存条件,但是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几乎和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二点是大气环境。由于火星大气稀薄,所以人类如果去火星建立生活基地,需要自己制造大气压强,同时还要忍受因为大气稀薄造成的温度极低、辐射极强、小行星撞击等问题。

但是谷神星虽然同样没有地球这样厚的大气层,但是它有大气层中含量最高的氮气。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氮气改造成人工大气,以上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三点是重力因素。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太久,一旦进入一个无重力或者低重力的环境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躁、钙质流失等问题。但是火星上的重力比地球低得多。而在谷神星建造超级卫星,可以通过磁力和离心力人工制造出重力环境。

移民谷神星的美好构想
根据裴卡的美好构想,人类未来在谷神星附近会建造出这样一个天体。在谷神星周围的轨道上,运行着一个人造卫星。卫星上是涂着高反射物质的两块巨大的金属。这两块金属与中心的太空舱分别有45°的夹角,可以像镜子一样反射阳光并照射到太空舱。

太空舱则是像是深林里笔直的“大树”,而且这些“大树”的数量可以根据人口增长而不断增加。这些太空舱密集地排列在一起,舱体之间靠着磁悬浮互相保持距离。每一个太空舱长10公里,直径2公里,每个里面都能容纳5万以上人在内生活。太空舱每66秒自转一圈,虽然这样的自转速度可能会导致刚去这里生活的人类有眩晕感。但是这样高速自转的环境能够有效产生和地球类似的重力。
太空舱内部不仅有人类生活所需的常见物质,甚至还有1.5米厚的土壤帮助人类种植植物。一方面,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取氧气,另一方面,植物还可以作为食物供人类果腹。

裴卡表示,或许在十五年之内,人类就可以踏上去谷神星殖民的道路。不过,现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说不定用不到十五年,人类就能实现移民外星的愿望。届时,平凡的你我都有可能是移民外星球的人选,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将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情感[超话]##情话battle# 人这一生中,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你看过风景,总会有一双手温暖你前行的路,总有一首歌让你听着就泪流满面,总有一段文字让你不忍触碰
  • 24日,据该商场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团城山万达广场作为第四代万达广场在湖北省内的第一家,目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可以确保如期顺利开业。作为女性必不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又有了新的目标——规划引领我省储能基地建设,加快“光伏+储能、光伏+光热、风光水储、源网荷储”基地建设,2025年全网电化学储能、光热规模达到
  • 当你变得优秀时 你想要的都会来找你满怀希望就能所向披靡愿你有坚定立场 穿越风沙和迷如果运气不好的话 请试试勇气#就这一刻##唐禹哲[超话]#[心]#感恩节##唐
  • 9、Taylor Swift以10张的空降冠军专辑数量与Kanye West、Eminem并列成为Billboard专辑榜历史上连续空降冠军专辑最多的艺人。7、
  •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不是没烦恼,而是懂得知足。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 明日から仕切り直そうと思いつつ、新しい誘いがくるとダイエットはそっちのけで飲み会に行ってしまうのです。ほろ酔い気分になって、おつまみもたくさん食べてしまうのです
  • 我永远爱红豆(今早的早餐…⑤我永远喜欢穿拖鞋/毛毛鞋上课⑥镜子让我变得好小只腿好短⑨在家里点外卖尝了新开的炸鸡店哈哈哈便宜又好吃分量还多 备注叫给多点芝士粉全是
  • #九菜盒子[超话]#不知道你们可不可以看到其实该快乐的时候简单的快乐就好了不必去掺杂着过多的思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会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在我们感到累或者不开心
  • !!
  • #古风[超话]#《情书546》悦耳动听遇知音,莺声燕语,宛转悠扬。千娇百媚偏爱你,撩动心弦,舞燕歌莺。
  • #母亲为救儿子代购管制药被认定贩毒#【郑州“毒贩母亲”案另三名患儿母亲被定罪不起诉,检方认可“毒品”疗效较好】11月24日,记者获悉“毒贩母亲”案的更多进展:同
  • 看着你在这一年飞速成长,我很心疼,但更多的是钦佩,佩服你的自律、佩服你面对困难的勇敢与坚韧、佩服你对于未知的新领域或不确定的东西永远充满迎难而上的勇气与行动力,
  • 翻翻祖师传记,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命数禀赋《抱朴子·塞难篇》云:“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道教知识#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
  • 本诗集是杨键最新的一部诗集,是其迄今规模最大的个人诗集,也是最能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的一部诗集。通过本诗集,既可以领略到诗人的创作脉络,又可以了解其近几年的写作成
  • 不熟悉的大环境里,万事难成较累,需付出更多努力方能有所收获。不熟悉的大环境里,万事难成较累,需付出更多努力方能有所收获。
  • 【奥克斯】家用小型手持式大吸力吸尘器【¥69元】【30元券】 【微博发的商品都在我的小店中,直接去小店找吧】 地板、沙发上的浮毛,如果用扫帚扫的话,非常麻烦,
  • #NBA新赛季2021# 【拉塞尔29分字母哥空砍40+16 森林狼113-108雄鹿】霍勒迪、洛佩兹本场缺阵,森林狼在第二节就取得了20分的领先。anyway
  • (2)地利:要实现虚拟电厂真正的普及,需要有储能这样内部可控的资源,需要电力市场交易这样的机制,需要5G这样的内部资源控制和调度的技术。(1)天时:目前碳中和是
  • 在一个群里看到的言论,怎么说呢,首先这帮自诩清醒者独立思考的,立场先定了就是觉得美剧里面说的都是真理就该相信(也不知道这怎么就独立思考了[摊手])然后,神?[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