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样的修行人,居然是魔子魔孙!#早安##日行一善##晚安#

印光大师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一、凡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不是善知识。
二、凡自称,或通过他人透露,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不是善知识。
三、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佛菩萨显像、授记,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四、凡不修实行,专门做破血湖、还寿生、寄库、超度等佛事,谋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五、凡不劝人精进,自修了脱生死,谎称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
六、凡以种种苦行、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是善知识。
七、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八、凡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为人借寿,让人立刻致富,诓骗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九、凡已皈依佛门,仍行外道,敛财灭法者,不是善知识。
十、凡严守戒律,弘扬正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静波法师言:住持佛法之人,不能依照佛的教诲去结缘众生,追随此种人的人,都是魔子魔孙。当今非法邪教比正信正法更热闹有力量,这种现象是值得大家要深刻思考的。
度人先要度己,度别人的时候要度有缘人,不是有缘人,他也听不进去。戒是我们的两只脚,没有戒,佛教就没有尊严。有戒,才能识别邪魔。知见毫厘之差,果报天渊地别。守法受戒才有尊严,才能让人幸福。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之人,或通过危言耸夸大自己的人,不是佛教正法的传播者。大谈感应、神通,利用大众的好奇心理,也不是佛教正法的传播者,而好奇之人都是贪着之人。
不踏实诵经、持咒、持戒等,广称有妙法可以成就,不是佛法,需提高警惕,勿坏法身慧命。苦行自我伤残,极端的苦行和享受都不是佛法,佛法讲中道。

说代众生受过;说有神通;能借寿;行外道、敛财、败坏佛法都不是正法。只有严守戒律,弘扬正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才是佛法正法的传播者。
印光大师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警示自己也警示别人。只有成佛,才能无量寿无量光,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学佛在于内心的改变,追随善知识,也要改变自己。人性是好是坏?不在乎它,就无所谓好不好,无视就没事。
二、《与卫锦洲居士书》的开示
缘起:卫锦洲居士家因邻火延烧,物屋一空,其妻惊骇病故,遂心神迷闷,如醉如狂。印光法师为其开示: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天之所以成就人者,有苦有乐,有逆有顺,有祸有福,本无一定。唯在当人具通方眼,善体天心,则无苦非乐,无逆非顺,无祸非福矣。
静波法师言:很多人有疑问,作为一名佛教徒,做了很多好事,可为什么还是这么悲惨不幸呢?其实不幸也是人生的财富,没有挫折不能成长。三界犹如火宅,欲界众生充满各种痛苦,人们大多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才要解脱。很多人常问什么是业障?思想想不开、嘴管不住、身体做不到就是业障。所以当事人要灵活运用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该怎么办时就怎么办,同时要走出二元对立的世界,超越才得自在,不解脱,没有说服力。要乐观面对人生的规律,命也是一种规律,不怨天尤人,无论顺逆都是最好的安排。
是以君子乐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随遇而安,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所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随遇而安,不知足、不珍惜都是有问题的。当下富贵,要珍惜感恩和分享;贫贱时,要接受面对,遵守气节。要接受因缘,接受现实对我们的考验和锻炼。不要害怕,也不要侥幸,现在努力就有希望。不抱怨、大气,包容,没有事最快乐自在。眼光要放长远,现在没受益,将来或子孙后代总会有受益,世上没有白遭的罪,白受的苦,不要着急,要忍耐,要等待。
今谕之曰,世间最博厚高明者,莫过天地日月。而日中则昃,月盈则食。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沧海变桑田,桑田成沧海。古今最道高德备者,莫过孔子。而且绝粮于陈,被围于匡。周游列国,卒无所遇。只有一子,年才五十,即便死亡。幸有一孙,得绵世系。
没有人能超过天地日月,所以要解脱。沉住气,命运才会出现奇迹,沧海变桑田,时间在走,一切都在变。古今道高德位者的孔子,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逆境磨难,没有这个苦难成就不了圣贤。所以大圣贤也不能保证自己只有顺境,没有逆境,何况普通人。因此想活久一点,就活得简单一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推其初心,无非欲遗子孙以富贵尊荣。究其实效,反令子孙遭劫受戮,灭门绝户也。且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不能令子孙世受其福。况区区凡夫,从无量劫来,所作恶业,厚逾大地,深逾大海。可保家道常兴,有福无殃也耶。
在其位谋其政,合理地想,不能作非分之想。一件事物,能接受的人才说好,不接受的人无所谓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家大业大,事业大,造的业也大。想要子孙得富贵安乐,往往反而事与愿违。父母留与子女的资财能过得去即可,有多大福报享多大的福。任何过分的言语行为,都是有后遗症的。因此,话不能说绝,事不能做绝。
须知世间万法,悉皆虚假,了无真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热时焰,如乾闼婆城。唯自己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变不坏。
世间所有万法都是虚幻,没有一个固定存在,唯真如法性不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是无常性、无我性、涅槃性,就无所谓了。应该舍弃染缘,看破世相。好事坏事不是定法,不如无事,要想无事,就要观无常、无我、解脱。没用心,所以没希望。最深刻的就是最简单的。道理容易,坚持太难。祖师大德一直在指导我们,怎样看破人间百态、世事无常。
总言:上天成就一个人,本就有苦有乐,有逆有顺,本无定法,要按规律办事。要时常听闻正法,坚固道心。

【一日禅】曹洞宗 下

续上:

接引三路:禅宗历来重视师承关系,唐末五代以来,禅系五家更是机锋棒喝,电光石火,接化学人花样迭出。曹洞一脉,家风绵密,在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方面,尤为周到细密。《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载有洞山良价与学人的一段话:云岩圆寂后,良价年年于忌日设斋上供。僧问 :“你从云岩处得到什么开示?”良价答:“虽在彼中,不蒙指示。”僧说:“既然未蒙指示,又为什么要设斋供奉?”良价说:“因为他是恩师。”僧又问:“你是在南泉普愿座下悟道的,为什么称云岩是恩师并为他设供?”良价说:“因为云岩不为我说破。”僧说:“那么,你是肯定云岩禅师要人自悟禅的风了。”良价说:“半肯定,半不肯定。”僧问:“为什么不全肯定?”良价说:“若全部肯定,那就太辜负先师了。”于中反映了曹洞之家风,以及接化学人时所遵循的原则。洞山接引“三路”,即是良价为接引学人而设的三种手段。

据《人天眼目》卷三载:僧到夹山,山问:“近离甚处?”僧云:“洞山”。夹山云:“洞山有何言句?”僧云:“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夹山云:“有何三路?”僧云:“鸟道、玄路、展手。”山云:“实有此三路耶?”僧云:“是”。山云:“鬼持千里钞,林下道人悲。”后浮山圆鉴云:“不因黄叶满,争知是一秋。”

所谓“鸟道”,是指鸟飞空中,不其迹,取无踪迹、断消息、往来空寂处之意。所表达的是自性自悟的解脱之道。《景德传灯录》卷15载:僧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丝去。”曰:“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梨因什么颠倒?”曰:“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

良价的回答,意思是令学道者明白,自古求道者都是孤峰顶上人,须耐寂寞孤单,因为无人能传达于你,冷暖已心知,方可悟得“不与万法为侣”的独特境界。所以良价说:“不逢一人。”佛性圆成妙明,人人具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学道人只应“直须足下无丝去”,莫生分别,勿取执著。自可体悟。故而良价告诉学人需行鸟道,而又不取鸟道,方是本来面目。在《五家宗旨纂要》中,对“鸟道”的诠释为:“不开中处玄关转,未措言时鸟道玄,此是不落语言,声前一句。”

至于“玄路”,即指玄妙之路,取离语言文字之意。它的设立,重点用以对治“三种渗漏”中的“语渗漏”。《人天眼目》卷三有大阳警玄于“语渗漏”作案语云: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

这里表述的是有关言语的要点问题,与临济禅的“三玄三要”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它要求禅师们要注意在日常言语间解悟佛法。师家应以玄妙语言去引导学人悟解禅的宗旨,而学人也应从玄言中去体会禅的意义。曹山本寂视“金锁玄路”为“洞宗三纲要”之一。《人生眼目》卷三载其颂为:“交互明中暗,功齐能觉难;力穷忘进步,金锁网鞔鞔。”根据这一偈颂考察,则“玄路”的施设并未混同于“三玄三要”,而是坚持了曹洞宗的立场和特色,其立足点乃在偏正回互上。

《五家宗旨纂要》上对“金锁玄路”的表述更为直截明白:金锁者,钩锁加环,血脉不断,事中隐理,理中隐事,偏中有正,正中有偏,理事圆融,正偏不二,交罗无碍,妙应不穷,故曰玄路。其颂为:“金锁玄关达者稀,如环妙用有临机,往来不断偏回互,一句无私绝妙奇。”玄路的根本意旨在于要求禅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语言的运用中始终贯曹洞宗偏正回互的根本原则。《五家宗旨纂要》对“玄路”的解释为:“写成玉缘非干笔,刻出金章不是刀,此是玄音妙旨,谈而不谈。”

所谓“展手”,意即展开双手,接引来学,使其直入甘露门。佛法一义,并不止向上一路,亦为度生之他化门。《五家宗旨纂要》解释“展手”为:“晱眼牙口叮咛嘱,竖拂拈槌仔细传,此是面觌提持,随机拈出。”三山来对“三路”接人评为 “美则美矣,犹是一人,大不肯在。”并颂云:“空里往来绝朕踪,玄中妙义韵难穷。打开八字无遮障,会取机关处处通。”

从上可见,曹洞禅是把“鸟道”、“玄路”、“展手”三种方法作为接引学人、使其获悟的重要途径。洞山良价在其所作的《玄中铭》中说:“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其序又说:“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体寂然,不乖群动;于句中无句,妙在体前;以无语中有语,回途更妙。”这种接引学人的风格,既有曹溪一脉随缘修行、任运自在的禅修原则,所谓”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俱是修道。又体现了“有句中无句”无语中有语”的曹洞禅法特色。

三种渗漏:曹洞宗的家风,依《五家参禅要纂要》说,是“究心地”,即叮咛绵密。《十规论》说是“敲唱为用”,即师徒常相交接,在坐禅办道间勤开向上一路,以探究学者心地为接机之法,使弟子悟本性真面目。丛林中向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的说法,意谓曹洞宗接引学人,好比精耕田地的农夫,绵密回互,妙用亲切。曹洞宗这一极其亲切的接引手段,在洞山良价所立的“三种渗漏”、曹山本寂所立“三种堕”、以及后来大阳警玄所立“三句”中有具体的体现。

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十分注重对学人的接引、勘验,在他的语录开示中,处处体现出他殷勤接化的婆心一片。他所创立的“三种渗漏”就是将修行者容易陷入的三种错误知见给予归纳,提示学人及师家注意。《人天眼目》卷三记载:师谓曹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最的要。今以授汝,汝善护持,无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授,直须秘密,不可彰露,恐属流布,丧灭吾宗。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辩验向上人之真伪,有三种渗漏,直须具眼。”

意思是,洞山良价对其门下高足曹山本寂说,他先前在希迁再传弟子云岩昙晟处,亲受“宝镜三昧”法门。也就是人观万象,应该和面临宝镜一般,镜内事相上能显现。所谓“影即是形”,从而明了“由事相上能显示出理体”的境界。如今将此心法授与本寂,令其精心护持,勿令断绝,遇到真正的法器,方可传授。此心不可随意泄露,以免广传流布,“丧灭吾宗”。在此修道者如牛毛,而得道者如麟角的末法时代,如要勘验学人慧根之浅深,见解是否纯正,“三种渗漏”即是最好的辩别工具。可见“三种渗漏”说在接化学人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所谓“三种渗漏”,“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妙在转位也。”是指犹有我见之念,执着闻见思惑,陷进身、口、意魔障,而不能见真实。后来明安禅师(即警玄)总结为:“谓见滞在所知,若不转位,即在一色,所言渗漏者,只是可中未尽善,须辩来踪,始得相续玄机妙用。”所言未能尽善,是因为有所知障,造成执著。在《五家宗旨纂要》中三山来颂为“山重重复水重重,万水千山一目中。若道水山常在目,行人依旧路蒙蒙。”“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指犹存情识之意,取此舍彼,仍含有彼此对立的思维格式。明安禅师结为:“谓情境不圆,滞在取舍。前后偏枯,鉴觉不全。是识浪流转,途中边岸事。直须句句中离二边,不滞情境。”妄执分别情识,故取舍不能融通,须句句离却二边,直取中道,方有出身之路。三山来颂曰:“担板从来见一边,何如到处眼双圆。满腔系恋不须吐,一落思量便不堪。”“三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指滞碍于语句,不识文字语言仅为悟道之工具,徒然妄执文字语言去解明佛理。明安禅师解释说:“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佛法禅意不可说,所谓开口即错,拟议即乖,然强以言说,亦只是指月之指,捕鱼之筌,若学人不识,滞在语言,名失宗旨,不能于言诠三昧下转身,所以当机暗昧,宗旨不圆。三山来颂云:“有言须是悟无言,开口成双落二三,况复游扬迷妙义,堪悲堪笑口头禅。”良价“三种渗漏”说,就是从见解、情识、语言文字等三个方面来说明,人们之所以对世界产生错误认识,是由于把客观外物和主见知识,视为实有,造成执著,而不能得佛法妙旨。禅林中流传的“洞山无寸草”、“洞山过水悟道”、“洞山说心说性”等公案,所显示的即是摆脱僵死教条而复归鲜活自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本心。
  
曹山本寂,继良价思想,提出了“三种堕”学,据《人天眼目》卷三载:曹山云:“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所谓“三种堕”,是开示学人的三种方法。堕,有随落、堕除二义。如滞于三种执著中,即是堕落;如能向三者中,寻出身之处,便为堕除。一披毛戴角堕,又称类堕,意思是不拘圣教位,投身于迷界来救度众生, 不受沙门外在形式的束缚,而随顺境遇。二不断声色堕,又称随堕,指不执六尘又求不避知觉生活之外的任何绝对性事物,明了知觉,超越知觉,而得自由无碍境界。三不受食堕, 又称尊贵堕。食,乃为本分之事,也就是本来面目、成佛之当体。知有此本分事而不取不求,忘却此尊贵事,便可得自由无所牵挂的境界。本寂指出,面对“六尘”应无所执著,所谓“迷循六根,号为六师;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觉范慧洪颂云:“有闻皆无离,有见原无物;若断声色求,木偶当成佛。”

大阳警玄(明安)所立三句,意旨基本相同。《人天眼目》卷三载:“安一日示众。吾有三句: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时有僧问三句意旨。明安解释第一句为:“白云覆青山,青山不露顶。”第二句为:“宝殿无人空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第三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明安“三句”的根本意旨,仍然在于使学道者不住空有,明了世间一切生灭变化的本质。尽管禅林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但宋代以后,禅宗五家中,毕竟只有曹洞宗与临济宗流传,而其余三家均失传。后来,曹洞宗又传入日本,分宗立派。近代以来,又远播欧美,影响深远

·随喜转发· https://t.cn/RyhHQ82

真是太好笑了吧 本人追星n年搞过无数cp 自己强带节奏的仅此一家哈 人女孩子就简简单单说了一句话你他妈高潮个鬼啊 一直强行带节奏 故意营造暧昧气氛真的呕呕呕

知道自己为什么直播这么久还是这么平平无奇吗 知道自己为什么半年就被别人超了一百多万粉丝吗 因为你本质无趣又绿茶啊 画个圈圈给爷爬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微风]六阅·乐海居度假酒店[微风] 位于泸沽湖里格岛——这里有可以拍到泸沽湖美景的观景台 吃吃喝喝玩玩,是每一个人旅行的意义,六阅·乐海居度假酒店,依山伴水
  • 人间值得,未来可期”‌15.对于19岁的你的祝福是经历世事而不失少年意趣是保持坚定与热爱是依然能够为世间那些真情而心动‌16.希望你一切都好希望所有俗套的祝福语
  • 最近在台湾掀起一股话题的电视剧 #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中曾出现的李家住处原来就在北海岸的 #水湳洞# 附近,来东北角旅游时不妨来趟追剧之旅 感谢 @js.112
  • [奋斗]-️让CP反串拿本️不要给他们和在场玩家有任何爱情线的本️让他们和在场玩家是亲情关系️让他们记得付定金️阵营本请让他们拿同一阵营️情感分手本有CP上车赶
  • #赵丽颖[超话]##十六逐风踏云梦,与颖奔赴星海中# zly#赵丽颖沈璃# zly#赵丽颖许半夏# zly#赵丽颖幸福# zly “你是夏日限定的玫瑰,散发着
  • 让人看了落泪的文案 1.时隔多年我终于听懂了陈粒的走马 意思是:你以为我冷淡,不够爱你,但等你成长以后才发现我一直在对岸等你成熟勇敢 2.如果最后我放弃了你
  • 【全国首创新型包山“保育扩繁”模式落子香格里拉吉迪村】近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吉迪村义思村民小组联合香格里拉市旭润臻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香格里
  • 太上洞玄济众经  太上道君告普光真人曰:五种烟煴,聚而成体,会其宿业,因而受识,轮转其神,有其生也。因识受染,流入恶缘,处在昏衢,居於暗界,荫蔽垢浊,魔狱禁形
  • 古时有个男子,冒险救下一个囚犯,并将他扶进自家茶馆,给他倒了一大碗茶水。囚犯痊愈后告辞离开,男子叮嘱他千万不要重蹈覆辙,囚犯连声答应。没想到十年后,男子凭借当初
  • ”#泉真[超话]##游木真# 因为最近太忙写的太赶了所以只敲了一点点后续会抓紧时间敲完的我保证小真的部分比较多其实,但我总体还是会往泉真方面写一点,因为我的结尾
  • #一条plog告别四月#先是因为省城而封闭,放出门还不足一周又因为市区再封闭,于是过了个十分颓废的四月[二哈]读书方面,虽然看了好几本网络小说,但我向来是觉得这
  • 一款高‮质品‬的卫‮巾生‬,​‎ ͏ 必须具‮以备‬下硬核,并且缺‮不一‬可❗❗❗1、获‮国得‬家医疗械字号‬认证!❸它简单方便‮晚,‬上贴早‮揭上‬,再懒的人
  • 就像我以前想不通男孩儿的退热,后来才懂,新鲜感逐渐变为寻常是一个人人都会经历的事儿,运气好遇到有责任感的,愿意忍受新鲜的淡退,跟你继续把故事往前推一推;遇到没有
  • 男人的安全感之一是:自证欲少自证欲多的男生紧绷、防备、刻意,经常说:我没有...、你误会了...、我不是...话里话外佐证自己没有错、有价值,是别人误解他、有问
  • 把它们割裂开来的人,表面上得到了工作不影响生活的自由,实际上是把真正的生活打了折扣,切割出去一部分给了别人,放弃了人生的一部分「主权」。除了大逻辑,还有小逻辑:
  • 如今我们没有能力去验证过高层面的宇宙真相,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周围尽可能大的范围去归纳与提炼,也可以从宇宙最高管理机构为各个基础空间设立的不同项目中去总结经验,从
  • [哆啦A梦微笑]p11:我果然是正宗的格兰芬多人.jpgp12:草,爷把主线过了过,终于开启学院赛了p13:我已经连续两次抽到校车了……p14:师院第二!!
  • 智慧线延伸到掌边,为人比较聪明,但想的太多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在事业方面事业起步阻碍较多,33岁后发展较难,且中年之后身体欠佳,还需多加注意才是。眉中
  • 老蔡的回答是:优先选择城市,然后才是专业,最后是学校。2. 各个大学之间的鄙视链只会更强,从每年保研学生的本科出身就可见一斑。
  • “冤枉!我举报孩子老师补课,老师把几万补课费退给我,老师也被学校开除了,但我却被所有人嫌弃!”一家长愤怒表示:孩子高中三年,偷偷找孩子班上的特级教师补数学,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