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开示:佛教大纲,不外五宗】

文钞原文: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

~印光法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

其间难易,相去天渊。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

第一偈云
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

“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

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第二偈云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

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第三偈云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

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第四偈云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

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

#佛教##佛法看世间#

观世音菩萨传:第十四回 试金刀斩断六根 入空门静观三界
话说一般群众,因为要瞻仰妙善公主的玉容,故她足迹所经,大家都如浪一般的涌过去,毕竟因为人数太多了,把院庭中的花木,已踏坏了不少,雕栏之类,不免受到损害。这并不是群众不顾功德,却因为如此而愈见他们对于公主的热情,后来听说是国王驾到,人家恐干犯严威,方才纷纷散去,其实此时妙庄王方才出宫哩。
妙善公主听说父王驾到,即忙站起身来,带领了一班尼僧,鱼贯的出了禅堂,一直的来到山门,预备接驾。大约候了一个时辰,才见清道的飞骑赶到,接著护卫执事,蜂涌而来,提炉香袅,御盖风摇,王驾已到,众大臣追随于后。三公主带了一众尼僧,当道跪拜迎驾,那班观礼的百姓,也都匍匐道旁,肃静无哗。
妙庄王的御辇,直到天王殿前停下,出了辇,便迳往禅堂休息,众大臣都在外边侍候。三位公主又重新见过驾,分侍左右,坐了一会儿,妙庄王便命各殿点齐清香名烛,待我先行拈香,然后替三公主剃度。下边一声答应,隔不多时,报说已预备停妥。
妙庄王便起身带了三位公主,先行来到正殿,文武百官后随,正殿拈过香,又到罗汉堂,又到伽蓝阁,都拈过了。其余天王殿等处,派各大臣代拈。然后回到大雄宝殿,一班尼僧,已撞钟击鼓,朗声念佛。
妙庄王在偏首里坐下,妙音公主站立在上首,手中捧定玉盘,盘中放著一把锋利金刀;妙元公主站立在下首,手里捧定一个钵盂,盂中盛著半盂清水;保姆永莲也分立两旁,一个手中捧著黄色袈裟,一个手中拿著僧鞋僧帽,大家都凝神摒息,眼观鼻,鼻观心,寂静无声。
那时三公主已到僧房中,换了平民服饰,杂在尼僧队中,同念著法赞。观象官上殿奏称:‘良辰已到!’妙庄王便命宣妙善公主上殿,奉行大典。那时自有执事人等,打著一对长幢,携著一对提炉,到尼僧队里,引了三公主来到妙庄王面前,跪拜如仪。
妙庄王开言道:‘儿啊!此时我和你还是父女,隔一会就是陌路人了,但愿你出家之后,坚心修行,光大佛门,使后世敬仰,更愿你能够得道正果,肉身成佛,更愿广布佛法,救渡世人。如今你且到佛祖跟前去虔诚发过愿心,然后待为父的替你剃度。’
公主又拜了三拜,站起身来,走到佛座之前,倒身下拜,默默通诚祝告,发过了愿心,然后回到妙庄王跟前跪下。妙庄王在白玉盘中取过金刀,一面将妙善公主的头发,向四下分开,使披下露出顶门,一面就在她顶门上剃了三刀。
这么以来,不由他一阵心酸,两股热泪,破眶而出,手中的刀震震欲堕,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旁边的执事尼僧,见了如此情形,生怕金刀堕地,便跪上一步,在妙庄王手中接过刀来,将妙善公主的头发,一阵苏苏的剃,瞬息之间,已变成一个光头。
妙庄王于是又在二公主手里取过手巾,从钵盂中蘸了清水,在光头上揩拭一周,又亲自取过袈裟替她披上,又赐了鞋帽。妙善当场换好,合十拜谢过了妙庄王,站起身来,重又参拜佛祖,此时她竟与众尼僧一般无二。
妙庄王睹此情形,不便久留,便命排驾回宫,二位公主跟随在后。妙善率领群尼,一直送到天王殿外,各各匍匐于地,妙善口称:‘贫尼妙善,率领合寺尼僧,恭送我王御驾,愿我王万寿无疆。’妙庄王与两位公主一听如此称呼,心上又一阵说不出的难受,话也哽住了说不出,只将手招了一招,各自登辇而去。
妙善见他们去远了,才站起身来,带领群尼回到寺中不表。再说那一班观礼的百姓们,见如今大典已告完毕,再没有甚么可看了,便也扶老携幼呼男觅女的纷纷散去,寺中才清静下来。从此以后,妙善公主竟变了妙善大师,安心住在金光明寺中,虔诚修行。
贴身又有保姆和永莲二人作伴,伏侍的人,又都是旧时宫女,故她视此金光明寺,无异就是西方乐土。但那一班常住的尼僧,虽然一般的会得诵经念佛,对于佛家的奥旨,却没多大了悟,因此妙善大师便在课诵参禅之外,每逢余暇,就和她们讲经说法,随时加以指点。
又定每逢三六九日,为演讲之期,合寺众人须齐集讲堂,听宣佛旨。就是左近的在家人,如其有心向佛,愿意来听,也并不拒绝,还备了斋点,供这班人果腹。如此一来,到了三六九的讲期,就有许多远近贫民,纷然而集。在他们的初志,不过是叨光些斋点,并不是诚心来听甚么经。
但经不起这位妙善大师,妙舌生莲,说得天花乱堕,把许多愚顽之心,渐渐的凿开了窍,大家都有些觉悟,信心也就深切起来。那些起初为了图口腹而来的贫民,到此竟得听经之癖,大有非听不可之势,并且还替他宣扬传说。故三六九讲期的听众,也一期多似一期,真如山阴道上络绎不绝。国中信佛的人,也就逐渐增加起来。
若照常情而论,出家人本就受十方的供养,如何她却反其道而行之,供养起十方来呢?一来这金光明寺中,置有良田千顷,衣食丰足,不必要人家斋供。二来妙善大师的主旨,就在于感化愚顽,拯拔苦厄,光大佛门。若不是如此,决不能吸引群众,好得多看钱也没用。备办些斋点,究竟所费有限,所造的功德,却非常宏大,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么一来,连城中的贫民,也闻风而来,讲期竟如市集一般,耶摩山下也生气勃勃了。光阴易过,转瞬之间,已是冬寒天气,北风肃杀,刺入肌骨。那一班贫民,身上没有棉衣,禁不起冷气的侵袭,多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步,因此听讲的人,一期少似一期。妙善大师虑知其故,不觉恻然心悯,便命人入城去,买了许多布匹棉絮,亲自加以剪裁,裁成大小不等的袄裤数百件,分交合寺尼僧侍役去缝纫,到底人多手快,不消几天,已经做得完成。
又命安下大锅,每逢讲期,预先煮下几斗米热粥,待大家饱餐一顿,再上讲堂。凡是没有棉衣的人,就将袄裤分给他们。大家既有了棉衣御寒,并且在风中走冷了,又有热粥可吃,再也不愁甚么,于是听讲的人,又重行增加起。话休絮烦,如此大家替他宣扬传说开去,通国的人民,都视这座金来了光明寺,好像慈善机关一般。
一班赤贫如洗,毫无依靠之人,竟有不远数百里,老远的赶到耶摩山来,投身金光明寺。这位妙善大师却一视同仁,凡是出家百里的尼僧来投,一概收留在寺中,也不讲甚么三餐一觉的话,他们不想走,也不去催赶动身,由他住到几时,好得禅房广大众多,不愁容不得。
至于在家人老远来投的,其间男女老幼都有,寺内自然不便收留,妙善大师又每人发给竹木柴草等材料,叫他们自去山麓,择地搭盖茅舍居住,每人各给些少本钱,叫他们去自谋生计,博个糊口之资。如此一来,不消几时,把这凄凉冷落的耶摩山麓,竟变成一个很大的村镇,那里居住的一班人,都受妙善大师的恩惠,一个个都感激于心,将他的说话,奉为金科,最早觉悟的,倒是这班下愚的贫民,正是
聪明能自悟愚拙信心坚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被一个小朋友质疑我看看书散散步的国庆生活,我说我看摇滚赶场音乐节混迹地下仓库听live的时候,你还在学拼音识字吧想想现在确实对这些没有什么由内生发的热情了,阈值
  • #万寿寺曾是慈禧行宫战俘营戒毒所#……】北京的寺院虽多,但能跟故宫相比的,只有号称“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现在的万寿寺,主要是慈禧建起来的,她使这一寺庙升格成了
  • 现在的年轻人宁愿背井离乡地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农村,然而在城市的工作生活却又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尊严。他不忍让在村子里的年轻人丧失生存的信心,于是带领着团队用实际行
  • 浅浅的清一下手机库存 昨天下了近一天的大雨 早上冒雨去上课 结果下午五点开始出太阳了 在英国总是能看到很美的晚霞 可惜房子朝阳 看得到日出看不见日落 我的中国胃
  • 今天我就说了,小姐姐人特别好,真的回头和后厨说现做一个多酱的[好爱哦][好爱哦]2⃣️忘记了叫啥冰淇淋,小小的不够吃[小黄人剪刀手]3⃣️必胜客北京烤鸭披萨,烤
  • )#长春写真##长春约拍# #北京互免约拍[超话]#约妹子去拍照 她问能不能叫上闺蜜一起 正好很久没拍闺蜜了 就约好第二天下午一起去国贸周边压马路 边走边拍 结
  • 刷贴吧首页全是ai,刷微博首页全是ai,q群也能看到ai……自己学了好几年的东西ai学几个月就能画出来以后还能进步更快,还有一群看热闹的阴阳怪气的嘲讽画师……我
  • 老奴没别的用意,只是因为受了先王的大恩,所以希望为大王建立可以流传万代的根基罢了。345 扫兴雨变及时雨赵普与宋太祖(公元 960~976 年)大开宴席,突然下
  • 王博回过神来,木木的点了下头,刚走到alpha提问室门口又不放心的跑到肖肖那边,抓住他扶着门把的手臂,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我会把昨天的那些标准答案全部忘掉,想
  • 现今,智能信息化应用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行各业,万物互联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及工作模式,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成为了IT领域的核心技术,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促
  • 老王打心底里不理解了,要知道,平时小王可都是顺着老王的心意,老王说东,小王可不敢说西的呀!”老马终于忍不住了,“咱几个要好的老伙计在背地里不知道有多羡慕你呢。
  • )因为如果合理排期单推只拿卡的话是不需要怎么氪金的,但活动排到一起,长时间长草期很容易因为忍不住下其他男主的池子,到主推就可能出现资源紧张的问题(仅个人猜测,没
  • 她跟剧情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好像很少有玩家在意挺喜欢这个女战士和她的儿子,至少她俩对我说过谢谢所以我开始读档,回到过去几个小时的劳动成果全部重写,几万经验,几十
  • 六大看起来减肥的食物,实际却越吃越胖在这个人人都懂点儿养生常识的时代,我们对食物开始挑剔起来,大家都希望通过健康饮食来减脂降重,但由于一些原因,使得许多人对于低
  • 我们又去长沙啦~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疫情前[泪]我们纯纯吃了三天哪都没逛,事实证明吃喝二人组真的不适合去景区,橘子洲头真的让我腿快跑断了[跪了]第一次经历黄码警告
  • 三十的旅程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朝向不同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活一颗心,心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本,把握好自己的心,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好的去生活,更好的去走
  • )我答:(平行魂魄的视野是总和,就是看世界的观点,决定你去哪里,你应该是之前魂魄做太少,花小龙也只是他总魂魄之一。看到雨其每天都在引渡平行魂魄,显得呈容的其他魂
  • #异地恋分手了想要知道怎样挽回男朋友前男友如何挽留前女友女朋友前任有了新欢怎么办#可爱而不自知的人很可怕,然而我觉得像DK这样可爱而又自知的人就更可怕了,他真的
  • ”顾烁佳向记者讲述了她是如何和古镇官方“相遇相知”的,“经过交流后我们一拍即合,余姚的事情余姚人自己来做,可以做得更好!当记者问道今后是否还会用自己的画笔宣扬余
  • #请君#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任嘉伦[超话]#[亲亲]#任嘉伦请君# [亲亲]#任嘉伦陆炎# 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陆炎「人生没有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