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 逆行战“疫”丨市中医院医务人员赴汤阴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纪实】8月5日,汤阴县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为进一步阻断疫情传播风险,我市迅速行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卫健委作出对汤阴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决定。
疫情就是命令。市中医院闻令而动,于8月5日至8月9日先后组织多批医护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奔赴疫情防控区开展核酸采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圆满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守护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闻令而动 星夜驰援
8月5日,接到支援汤阴县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后,市中医院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组成了以院长助理张克清为队长、医务科科长王金周为副队长的第一批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为确保队员安全,出发前,该院院感科、护理部专家对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成员进行了紧急培训,强调了注意事项。
当日18时,22名队员集结完毕。他们携带防护物资,乘坐120救护车向任务地点进发。在路上,各小组组长紧锣密鼓地给采集队员布置各自任务分工,每小组由2名护理人员担任核酸采集员,配备2名信息采集员,小组长维持现场秩序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到达汤阴县古贤镇的第一个村庄时,天已经黑了。20时许,采集工作正式开始。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队员戴上防护口罩、帽子,穿上防护服,戴好手套、护目镜。在完成密闭试验后不到5分钟,采集队队员护目镜内的雾气已经遮挡住了他们的视线。为了确保视线良好,采集队队员在护目镜内侧涂抹上一层免洗凝胶,开始的确有效,但时间一长,雾气又凝集成水珠,凝聚在护目镜底端,很快便浸湿了口罩。因有护目镜固定带的约束,医护人员在口罩下的每一次呼吸都很费力,其他人都能听到他们粗重的喘气声。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立秋节气,但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在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下,医护人员后背不断凝集的汗珠缓缓向下滑落,每个队员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浸透。该村庄有1300余名群众,按照“应检尽检”的工作要求,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要完成全员采集检测任务。当日23时20分许,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3个多小时,该村的采集工作进入了尾声。
连续奋战 全力以赴
“大家需要连续奋战!我们要赶往下一个任务地点……”古贤镇的核酸采集工作刚刚完成,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就接到了市卫健委发来的新指令:要连夜赶赴至五陵镇继续开展核酸采集工作。下一站有2个村庄约1100名群众的核酸采集任务,他们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又登上了救护车疾驰在深夜乡间的小路上。这时,大家利用短暂的乘车时间进行休息。
采集队队员的脸庞上早已被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的固定带勒出了深深的印痕,他们的工作服早已湿透……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在当地村干部的引导下,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到达了指定地点,队员又一次完善个人防护措施,进入工作状态。
经过连续奋战,采集队队员完成采集任务汇合时已是第二天凌晨4时许,大家的体力已经明显不支,有的甚至已有脱水和中暑情况,出现了眩晕、恶心、呕吐症状。
但在这个时候,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再次接到上级通知:克服困难,奔赴第三个任务地点——白营镇,完成3个村庄共计2200人的采集检测任务!听到这一消息,采集队队员感到莫大的压力,但为了完成任务,大家再次振作精神,奔赴第三任务地点……在途中,大家稍作休息调整。此时的天已经蒙蒙亮,市中医院也派车送来了早餐。队员简单用餐后,迅速奔赴下一个采集点。
采集队队员到达第三采集点,已是第二天6时10分。此时气温已经升至37℃,为了群众减少在高温环境中的等待时间,大家迅速投入工作状态,尽快开始采集工作。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上午9时,烈日炙烤着大地和采集队队员。有2名护士出现了严重的中暑反应,她们出现了呕吐症状,刚刚喝下去的水却又吐了出来。她们顾不上休息缓解症状,就迅速更换口罩和手套重返岗位!队长张克清和副队长王金周找来了遮阳伞,为两位护士遮挡住炙热的阳光,全然不顾自己暴晒在阳光下,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第二日上午10时20分许,最后一批群众的核酸采集工作终于结束,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完成了3000多人的核酸检测采集工作。采集队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登上了返程救护车。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因长时间佩戴口罩,固定带将耳朵和面颊勒出了两道血印,汗水划过感到了钻心的疼痛!
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的队员已经连续工作了17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救护车行驶在返程的途中,采集队队员将头相互依偎在彼此的肩膀上,沉沉地昏睡了过去……
再度集结 奔赴一线
8月9日上午,汤阴县按照上级指示,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市中医院迅速组织70余人组成了第二批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再次奔赴汤阴县开展工作。
“我们接到通知后,12时许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就集结完毕。此次我们分成了10个核酸检测小组,承担着10个村3.2万余人的核酸检测采集任务。”市中医院院长助理张克清介绍。
14时许,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到达汤阴县宜沟镇后李朱村,大家迅速投入紧张的采集工作。经过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第二轮核酸检测采集工作更有经验、更顺利。该村村委会的志愿者也积极协助维持秩序,群众也更加配合,在分割线内进行测温后间隔1米排队等候核酸采集。
在当日30℃以上的高温下,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分钟便汗如雨下,汗水湿透了衣衫。面对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每一位采集队队员都尽心尽责开展工作,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使命。
历经10多个小时,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完成了最后一个核酸采集工作。返程路上,采集队队员脱下防护服,衣服早已湿透,甚至可以挤出水来。他们揉搓着被汗水泡得肿胀的双手,拍打着早已经麻木的双腿,甚至还有一些队员早就累得睡着了……
为了高质量完成每轮核酸采集任务,市中医院应急核酸检测采集队全力以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采集任务,第一时间报告检测结果。他们用汗水和付出、用医者的信念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堤坝,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安阳融媒记者 郭新星 通讯员 管遮嵩 张金科)

#河南暴雨#【#暴雨洗出开封大爱# 筑起人民放心的“钢铁长城”——直击尉氏县防汛抢险】#这就是开封力量#

全媒体记者 刘延超

防汛抢险,重于山岳。

“政府关心,社会爱心,我们一百个放心!”受连续特大暴雨影响,贾鲁河尉氏区段水位持续上涨,汛情严峻,城市危急,但人民信心十足,有把握打赢这场防汛抢险保卫战。

7月24日,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组织11人的全媒体阵容防汛特别报道组,深入尉氏县,直击汛情,以凝聚抗击汛情的磅礴力量。

肩负汛情使命,担着媒体责任,报道组一行驱车1个多小时,从尉氏县北下高速,抵达尉氏县北康沟河段。一幕幕防汛画面,一个个感人故事,一组组奋战群像,筑起了一座坚固无比的、人民放心的“钢铁长城”。

大堤之上 “党派我来的”旗帜飘扬

“123!123!”北康沟河段水位上涨至桥面,比平时整整高了约5米,险情四伏,桥上一面面“党派我来的”旗帜飘扬,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各级单位各村群众组成的抢险大军干劲十足,虽然在这里坚守了4天3夜,累得汗流浃背,但精神熠熠,用号子不停地相互激励,画面雄壮。

“7点都过来了,一共40多人,要一直干到晚上7点,另一波同事再接着顶上!”尉氏县税务局副局长王志刚对记者说,当时阳光正烈,但人人动作迅捷,一会儿功夫几十袋沙袋堆了起来,等待铲车和三轮车运上防汛堤坝。

据了解,仅该局就组织3个应急抢险分队,一队在北康沟河南曹村常态值守,一队在局里预备,一队冲在北康沟河桥上,填装防汛沙袋。

往尉氏县城方向走,一个个沙堆旁,是一个个铿锵有力装防汛沙袋的身影,尉氏县金融工作局、尉氏县司法局等各单位数百人,分工明确,有人手拿铁锨铲沙,有人张袋子装,有人尼龙绳扎口,干得热火朝天!

一个情景让人动容!每个防汛人员或手上或脖上都有一条长巾,干一会拿着擦一把脸上的汗,毛巾一会都能拧出一把水,尽管辛苦,没人喊累,没人停下手中的行动,一袋袋,又一车车运出加固堤坝的沙袋就是最好的见证。

保护家园,人人参与。北康沟河段的村子是史庄村,村子里男女老人都自发加入防汛队列,有人开着自家三轮车拉沙土,有人驾着挖掘机运沙袋,有人分发矿泉水,勠力同心保护北康沟河,保护尉氏,保护人民!

11时20分许,带头干了近7个小时的尉氏县金财集团总经理王亚辉热得喘不过气,用水浇在自己头上,简单休息会就又投入作战。这样的瞬间随处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拉沙袋的三轮车司机都是自发的,已经拉了一上午,因为险情还在,所以不敢耽误,饭就在车上吃,闲了吃一口方便面配火腿肠,脚下都是成件的水。

繁忙的人群中,还有汗流浃背的民警、交警在维持秩序,疏导人群,他们昼夜坚守;自发上一线的民间志愿者,不停的为防汛人员送来水、方便面;医疗保障人员,装备齐全,遇到人员受伤,立即紧急处理……

大堤之侧 各级人员铸就抢险长城

北康沟河东侧是险情最严重的区域,人民子弟兵在这里坚守。

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当好主心骨,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他们日夜奋战,不断堆砌沙袋,将后方运送来的防汛沙袋一层层压实在险情处,防止堤坝被冲垮。有的没入水中,一个沙袋近60斤重,即使再重再累,防汛脚步始终没停下。

1时许,午饭送到,他们分批快速吃完,就又投入战斗。期间,有战士因为过度劳累瘫坐在大堤上,还有一些战士中暑,却依然在前线奋斗,气逾霄汉,精神值得颂扬。

“19日上午出动,3000多战士轮换着战斗,司令员、政委等一直坚守一线,每人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半天能喝光十几瓶水。职责所在,不敢有所懈怠!”一个无名战士向记者介绍道。

从东侧往西走,是一个个堆砌防汛堤坝的钢铁之躯,他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群体,有学校老师,有单位职工,有志愿者,根据人数,没组承担30—50米长的加固任务,高一米,宽一米,错落有致的防汛沙堤筑造了起来。

小陈乡60个人,成立民兵应急排,今天一早就上堤了,一直坚持到12时35分才歇下来,啃几口方便面,就几口矿泉水,就是一顿午餐。旁边的空水瓶已经装了整整两大尿素袋子。

北康沟河西侧大型水泵在不停抽排。由国家电网尉氏县供电公司组成的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此坚守,一组紧盯水泵供电情况,一组和防汛人员一同加固堤坝。“线路不能停,保证水泵有问题及时处理,我们不退!”该公司第二供电中心所长宋杰表示,时值14时许,他们还没吃上饭。

14时30分,报道组来到十八里镇马庙村险情段,高1.5米的防汛沙堤将水流牢牢拦截在外。险情乐观,但岸边一个个巡河人员,豆大的汗珠不住的往下淌,汗水浸透了衣服。“来来回回巡视,一有情况立即拨通手机,紧急处理,24小时在岗,城市安全,人民安康,不能有丝毫闪失!”巡河的十八里镇王主任对记者说道。

顾不上休息,没吃午饭,15时许,报道组来到下一个险情点——西三干渠斗虎营社区段,近百人在此不停战斗,场面不及北康沟河大,但防汛精神一脉相承。人人都是尖兵、先锋,人人都是一座堡垒。

大堤之下 处处城无忧民无虑景象

驱车至尉氏县城,这里处处是稳定景象,街面上车辆不断,公园绿地内纳凉的人群安逸,街上的店铺敞开正常经营。丝毫看不出险情的波及。

“有那么多子弟兵、消防队员以及防汛抢险队在,心里很踏实,他们是县城最坚实的后盾。”路边水果摊贩对记者说。

设置在邢庄中学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内,人们三三两两的在拉家常。“这里啥都有,饭菜一日三餐不重样,房间有空调,吃得好,睡得香,很满足,很幸福!”明家村村民杨炯彬的脸上没有一丝不安。

转移群众食宿有保障,安置状况良好。这里老人较多,小孩较多,为安抚他们的情绪,工作人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有医疗保障,生活保障,还有休闲保障。为老年人提供有专门的棋牌室,为小孩专门办起辅导班。“有啥需要都会满足我们,在这里,有家的感觉!”安置在这里的716人纷纷表示。
据了解,仅庄头镇就有4个群众安置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有数以万计的社会爱心人士驰援尉氏。市志愿者协会与市红豹救援队采用回合制方式轮流参与救援,并捐赠物资;市城管局驻村工作队留守一线,还协调爱心物资,火速支援,汇聚防汛抢险人间大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防汛抢险,为人民筑牢责任堤坝。越是险情当前,越考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万众一心的坚实行动。闻“汛”而动,迎难而上,全民参与,用责任与行动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落到实处,尉氏一定无恙,开封一定能打赢这场防汛抢险硬仗。

#兰山新闻#【《走向世界》的兰山扶贫经验】近日,《走向世界》杂志以韩文全文刊发了《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关注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四权分置”让扶贫资产在阳光下运行。
《走向世界》杂志(周刊)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管主办的一份向世界介绍山东、让山东了解世界的双语种(中、英文)全彩印对外传播媒体。
“都说你的美景陶人醉,陶人醉。都说蒙山姑娘多秀美,多秀美。如果你要问我住哪里,我的那家乡就住在王羲之的故里临沂……”
一首《家住临沂》唱出了多少人对家乡的深情与骄傲。或许,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临沂的吸引力更体现在人们切实体会到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上。在这里,许许多多的临沂人用自己的生活验证了这样一条真理:只要脚踏实地,务实肯干,就能在家乡的怀抱中耕耘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探索乡村旅游的多种可能
走进压油沟村风景区,动人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这里既有层峦起伏的青山、碧波荡漾的湖水,还有冬暖夏凉的传统石头房、承载红色记忆的乡村记忆馆。一步一景,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曾几何时,这里还只是个典型的小山村:大山环绕、交通闭塞,全村76户人家,光贫困户就有38户,是当地有名的落后村。直到2017年,作为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压油沟村景区正式开放,这里的村民才真正迎来脱贫致富的好日子。
在景区里开酱咸菜坊的夏永春夫妇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作为最早一批入驻的个体经营户,今年已是他们开店的第4个年头。“淡季,一天只有200~300元,但旺季,每天能挣2000~3000元。”
因为贫困户的身份,夏永春夫妇被减免了店面租金,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是“卖多少就赚多少”。其实,景区开发给他们带来的“甜头”远不止这些:2017年7月,他们搬进了安置的楼房,距离景区很近,每天步行“上下班”即可,而且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还能收入3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
像夏勇春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他们不仅脱了贫,还多了不少福利保障:景区投资360余万元对37户贫困户破旧房屋进行修缮保护;投资1200万元建设安置楼房80套,并对污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每年拿出14万元为村民每人购买500元的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每月为每名60岁以上村民发放价值60元的物资……
“自2017年开放以来,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6亿元。”景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思路,优先吸纳本地贫困人员及子女就业,安排到保洁、环卫、安保等不同岗位,实现稳定增收。”
今年8月份,这里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子音乐节,吸引了不少乐迷前来,景区里的民宿也随之热闹起来。“我们雇了些村民,负责打扫民宿,工作轻松,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他们都很高兴。”该工作人员介绍,“伴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未来,我们还打算把附近的村民民居也打造成特色民宿,带动更多人富起来。”
将“四权分置”进行到底
“那些是世纪红,这边是大雪橘和蜜糖粉……这些都是非洲菊的不同品种。”在兰山区汪沟镇沙岭子村的一个大棚里,大棚主人夏老板说,像这样的鲜花大棚,他从17年开始一共承包了4座,每座年收入3~5万元。
沙岭子村支部书记闫淑强介绍,2016年以来,沙岭子村利用6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200万元社会援助资金,建成了19座冬暖式扶贫鲜花大棚,村里像夏“老板”一样的承包户还有6人,除了种植鲜切花,有些种植专业户还会种植蔬菜。
去年,村集体从扶贫大棚中实现收益18.5万元,除了种植户每个大棚3万元的收益外,村里20名贫困群众每人还增收了2032元的分红。
实际上,这种扶贫资产管理模式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四权分置”。顾名思义,就是将扶贫资产的4项权益——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监督权做出明确的规定,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权属于承包户,受益权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监督权由镇扶贫办和经管站统一纳入经管站的“三资”平台进行管理。走进经管站的档案室,就能轻易地看到这4项权益的相关资料,被分门别类地归纳起来,清晰地记录着各项变动的数据。
村里82岁的独居老人冯允法每年领取的分红档案也在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冯允法无儿无女,过去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生活和安全都没有保障。2018年,村里为他修缮了房屋,在院落打上了水泥地面,还垒了个小花池,让他种种菜、养养花。如今,再加上扶贫大棚带来的分红及各项贫困户补贴,冯允法的手头宽裕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沙岭子村闫书记介绍,除了大棚,还有2座光伏电站的收益分给村里。“像大棚一样,光伏电站的收益分配金额,也经村里开会,按照每一户的实际情况发放。”
像这样,借助扶贫资产的“四权分置”,村集体和贫困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2018年,沙岭子村的做法在临沂市全市得以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四权分置”。顾名思义,就是将扶贫资产的4项权益——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监督权做出明确的规定,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经营权属于承包户,受益权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监督权由镇扶贫办和经管站统一纳入经管站的“三资”平台进行管理。
近年来,兰山区汪沟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围绕扶贫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积极摸索,勇于创新,对扶贫资产进行严格产权界定、规范管理,实行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四权分置,厘清了扶贫资产管理的权责和事责,保障了资产使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保障了贫困人群实现长期稳定脱贫,拧紧了扶贫资产管理“安全阀”。
明确所有权,解决扶贫资产产权归属问题。2014年以来,汪沟镇实施扶贫项目26个,形成扶贫资产价值1827万元,以向村集体颁发扶贫资产所有权证的形式明确到47个自然村,形成了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体,光伏发电、菌菇培育、茶叶种植、肉牛养殖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元化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放活经营权,把产权与经营权分离。汪沟镇沙岭子村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以来,该村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0万元,建成冬暖式大棚19个,以每个棚每年1万元的价格公开对外发包,发展鲜切花种植业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实现了下游商家定点采购、专业指导、上门服务的产业发展模式,每个棚每年能为承包户实现2-3万元净收益,累计带动村内20余个闲置劳动力就业,同时为全村12户20名贫困户实现差异化年收益700-2000元。通过放活经营权,沙子岭村走出了以鲜切花种植产业为主的产业扶贫道路,在保障了贫困户稳定收益的同时,发挥了良好的“产业促就业”的带动效应。
把经营权与收益权进一步分离。汪沟镇明确扶贫项目和扶贫资产收益要优先保证贫困户的增收,根据贫困户的现实情况,通过召开村“四支队伍”会议,公开评议贫困层级,按照评定层级进行差异化收益分配,让不同的贫困户获得适宜的帮助,让深度贫困的人群能够得到最大的帮扶。2019年全镇实现扶贫项目收益129.83万元,为全镇320户492名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年增收2600元。
扶贫资产监督权归乡镇政府职能部门。以镇扶贫和农经部门为监督主体,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两委的相互监督责任,贫困户可以全程监督扶贫资产经营使用情况。镇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对全镇所有扶贫资产进行定期巡察,登记资产运营和维护情况,及时查处侵害扶贫资产和影响资产正常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对照上级巡察情况反馈进行细致核查,2019年共巡查6次,巡查扶贫项目26个,累计排查出问题23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情景一:昨天的夜班怎么那么多人 好像回到了五一的夜班情景二:饿了去买泡面 没给我打折 她说退钱她又说领导下班 不要在乎这一块多钱 我走了又回来了听她们说我一块多
  • 用一只30来块的三黄鸡可以做出外面大餐厅近百的金黄焦嫩吮指鸡[太开心]快来试试吧!6⃣️有果香味的烤鸡就出炉啦!
  • 自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发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
  • 還有!人設問題嘛w小鳥不也說了w!
  • 郝秀艳对记者说:“这是我第5年参加志愿服务高考活动,说不累是假的,今天凌晨五点钟就早早到达了服务岗开始准备工作,每当听到考生和家长们的一句谢谢时,自己的内心都会
  • 15.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15.甘苦与共,是浮生茶,也是人生路。
  • 其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又加剧了我的内耗心里想,走一步算一步吧…等着等着,码官宣了全球巡演,时间也不是很凑巧,刚好卡在我二辩的时间…于是只能去不断的拜托导师,帮
  • 这包括获得限量版产品,首次发布的“Indigo Herz Pack”是与Bored Ape游艇俱乐部、Gmoney和Pixel Vault PUNKS Comi
  • 最令人惊喜的是,还有白发苍颜的老翁,他身后跟随着两三个孩童,几声笑语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据民间传说,九山主峰本为九个仙女,有一日,九仙女出游,发现一处绝妙胜境,云
  • 我真的太好太好了,所以能获得宇宙这么多的关注和照顾,也不断的派天使守在我身边监督着我。刚看到女朋友和我一样从I人变成E人,以及今晚和友人的聊天,感觉这半年来我做
  • 먼곳에 있는 오빠~~ 우와 우와 우와~!!!!덕분에 오늘 밤에 난 또 너의 새로운 동영상과 새로운 사진들을 많이 수확했당!!! 우리 탑멋진 완벽
  • 要得到你就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 ,那你就放弃,但你放弃了你就不要抱怨,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
  • 另一件事情就是,我对酒精做出了勇敢的尝试[打call]虽然真的很难喝,但似乎我的酒量还很好)对于第一次喝的人来说……但是好像喝酒真的能煽动起人的情绪来,我明
  • 这次把双神年费和美羊羊给ban了,然后呢狐狸龙王也是进了小黑屋,那么无疑是伊核了,由于有破晓在,所以不推荐玩强化,老老实实国家队就好了。 以上就是这次的周推了,
  • 喜欢世间万物,但我更喜欢你我看到春秋住进你眼眸,我望到四月从你怀里走来,我听到心脏每一次跳动, 都因你而变得有意义人的一生注定会遇到两个人 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
  • 如果气不顺,河水不流动,就会有泥土沉底(血粘、血脂高、痛风)泥越来越多了,水就流不动了,到不了下游(手脚,手脚麻木、没有力气,这痛那痛)所以调理,就是顺气,让水
  • 生日快乐拿着饺子笑眯眯的由奈奈太可爱了啦‍♀️祝你有充满笑容的一年结木由奈回复:pay酱谢谢你!#孙子涵[超话]##niko孙子涵0611生日快乐# 时间过得真
  • 好,那你说老师,那我们住在福尔达的黑蜘蛛咬伤一样吗?好,那你如果碰到个病人,那你不能说只记得是狗咬伤,猫咬伤怎么办?
  • 打雷啦~现在多亏有避雷针啦人要跟值得的人在一起不然你会为了照顾他的情绪把自己变成“配得上他的人”现在都在想我这么美好的人怎么就能变成小怨妇呀是因为要跳下高台去找
  • 他追求你的时候就说过自己是个固执的人,一旦认定了就不会放手。可现在我确确实实被剩下了,这让我心理不平衡,开始焦虑,开始嫉妒,不是有一句话说“嫉妒使人面目全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