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三年发布五款折叠屏手机,并同时拥有三种折叠形态,如何评价这个事儿?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回归到折叠屏手机本身的逻辑上去。

自手机向移动终端转变之后,手机设计的最基本矛盾是终端对于大屏的需求和移动对于便携性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全面屏,就是这个矛盾制约下手机发展的一个结果,而折叠屏是另一个。

全面屏的根本特性有两个,一个是屏占比的提升;另一个是手机屏幕纵向空间的发展,从传统的16:9到目前主流的20:9,主流手机的尺寸也从曾经的5.5-5.7英寸发展到了今天的6.5-6.8英寸。

但在传统直屏形态下,这个发展终归是有限的,当屏占比提升到90%以上之后,手机尺寸本身的限制才是屏幕尺寸提升最大的制约,且无解。

而折叠屏的本质,其实就是改变传统直屏的形态,在传统手机尺寸下,延展出一个展开下的大屏能力,以满足大屏场景下的需求,这是横折屏的逻辑。

很多人在问,我为什么要选择折叠屏?

其实这就是一个场景化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人给你发了一份材料,PDF格式的,或者EXCEL格式的,在传统直屏形态下,这个阅读体验是非常糟糕的,而如果恰好这个资料还相对厂一些,这个时候,平板就能够解决问题了。

但一个新的问题,你怎么把这份文件从手机传递到平板上,以及,你能不能把平板长时间带在身边?

这个问题平板解决不了,但折叠屏可以。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样的需求并不是很多呀,我用手机,更多的还是打电话、发微信、购物、导航、APP阅读等等。

这是对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折叠屏在折叠态下正常使用的重要性,也就是内折手机外屏体验的重要性。

传统横折屏最核心的产品逻辑其实是手机平板二合一,且以手机为主,平板延展作为增量。而不是用平板替代手机。

所以一个新的问题,折叠屏手机在折叠的时候太厚了,太重了,这个拿在手上负担很大,这是不是对便携性的影响?

是的,所以对于如今的折叠屏手机来说,最核心的痛点其实就是这个,如何在保证产品体验的基础上,把折叠态下的机子做薄,做轻,做成一台正常的手机,这会是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这个事儿,外折比内折具有天然的优势。

看看Mate Xs2就知道了。

255g的重量,5.4mm的展开态下的厚度,约11mm的折叠态下的厚度,这意味着,从Mate Xs2开始,折叠屏手机真正开始进入正常手机的形态范畴了,而重量和厚度,恰恰是目前折叠屏手机日常使用中最大的痛点。

作为长期使用过折叠屏手机的人,对这一点的感知尤为深刻,近300g的重量和15mm的厚度所带来的日常压迫感,这要比其他所有的特性感知都要强。

以及,这台机子的电池容量还是做到了4880mAh,这个点其实很重要,续航是手机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对于Mate Xs2这种主打商务办公的产品来说,更是如此。

重量的大幅度的降低,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理由:外折屏天然少一块屏幕,由此带来的元器件重量的降低和空间的节省;大量高强度轻质材料的应用,在保障性能指标的同时,减低重量;以及整体配置的均衡性选择。

当然,外折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固有的缺点,比如可靠性保障上,在Mate Xs2上,华为对词做出了大量的优化。

设计上,一方面是铰链设计的持续改进,由此带来的整机的可靠性的全面提升。

而铰链设计优化的另一个好处是折痕的继续优化,在发布会上华为给出了Mate Xs2和Galaxy Fold3之间的折痕对比,可以说相当明显了。

以及,屏幕本身的结构设计变化,华为吸取汽车防撞结构设计的特点,行业首创了符合强化结构屏幕,在屏幕显示层之上,设置了阻隔层、缓冲层和保护层,三层结构,以提升屏幕的抗跌落能力。

以及,华为配合发布了全新的保护壳,在折叠态下,这块保护壳可以包裹屏幕的侧边部分,让折叠屏手机处于一个传统直板手机的安全状态下,一次来提升日常使用的可靠性。

这个点并不是特别显眼,但却十分重要,基本上是能够消除用户日常使用的一个核心顾虑的。

但整体上,如果追求更高的产品可靠性,那么Mate X2的内折其实还是更好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到,华为对这两台手机的命名是Mate X2和Mate Xs2,在未来,这两条产品线大概率会是一个并行的进化路线。

我们继续之前的话题,展开大屏是场景化的需求,它的核心点其实是轻办公,这个轻办公的本质是移动阅读效率的提升,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对于另外一部分消费者来说,对大屏需求其实没那么强烈,但对于便携性要求很高,比如女孩子。横折屏的思路是在传统产品尺寸下,做更大的屏幕延展,而竖折屏的逻辑反过来,是在传统屏幕尺寸下,做更小的收纳尺寸。

对于P50 Pocket的产品解析,我觉得一张图就足够了,解释所有问题。

当然,相较于竞品,P50 Pocket有很多的自身优势,在极致的便携性保障前提下,它在电池容量、快充速度、影像能力等方面,都有领先竞品的能力,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外折、内折和竖折,这是目前折叠屏手机的三个发展方向,也是在手机形态设计根本矛盾的制约下,针对不同的用户群给出的三个不同解决方案。

作为大众消费品企业,其内核职责是认识消费需求和满足消费需求,而不是定义消费需求和改变消费需求。而在折叠屏领域,所有对折叠态下体验的不重视,或者说对内折方案的外屏的不重视,本质其实就是想要让厂商来定义和改变用户需求,这个明显是方向错误了。

在华为的企业文化里,有一句经典名言,“以用户为中心”,这句话,我觉得反应的就是认识需求和满足需求,华为做三种折叠屏产品形态,我觉得同样是这一价值观导向下的结果。

当然,这个认识其实不难,难的是实施,在三种折叠屏方案下,华为都给出了当前业界最好的解决方案。外折屏就不用多说了,看完发布会的朋友是很容易理解的;内折方案上,华为创造性地引入了楔形设计,在保证折叠屏整体厚度的同时,给与影像模组足够的容纳空间,以加入真正顶级的影像硬件,这依然是目前行业独一份的;竖折方案上,华为在优秀的体积重量控制下,给出了大电池、更好的影像模组,以提升整体的日常体验,使得竖折不再是更好的日常体验和更好的收纳形态二选一,这同样是引领行业的。

在更多的方向上进行产品探索,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投入更多的资源,做出更好的产品,这个事儿的背后显然是比竞品大得多的研发投入了,华为过去十年投入了8000亿的研发,引领行业,那么这个引领怎么体现?

我觉得三年五款折叠屏,三种方案全都有,且都是很好的方案,成熟量产,这就是强研发投入的一种体现。

#微博新知博主#

特斯拉智能化水平不敌中国品牌
《2022中国智能汽车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左茂轩 智库君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 2022-04-27

电动车比燃油车智能化水平更强?价格越贵的车拥有更高的智能配置?特斯拉智能化处于行业领先?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到2025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汽车销量破千万辆,中国政策由制订目标向引导落地及基建搭建转移。
新势力硬件配置超前,算法优化迭代竞争压力大。
百万豪车OTA升级渗透率远不及普通家用车,中国新势力品牌尤为偏爱面部识别功能,智能特色配置将成为中国品牌差异化市场竞争的新武器。
智能化配置方面,自动驾驶标杆特斯拉,不敌中国品牌车型,泊车场景中国品牌独树一帜,但安全驾驶场景亟待提升。
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重新定义手机。在过去15年智能手机作为创新载体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现在,随着汽车产业变革,软件定义汽车改变了汽车的属性。毫无疑问,智能汽车将是未来巨大的创新载体,不仅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也将重新定义移动出行与生活方式。

近年来,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造车企业受到消费者和投资人们的追捧,百度、华为、小米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跨界进入汽车行业,试图颠覆汽车产业价值链和生态结构。

然而,关于智能汽车的发展路径仍然存在一系列矛盾和争议。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单车智能还是车路协同?车企应该具备哪些核心技术,又有哪些技术可以通过对外合作实现?现在的智能汽车应该拥有哪些配置,又有哪些配置并没有多大用处?

所有的行业参与者,都需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智能汽车?
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目前仍是空中楼阁,在渐进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智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有清晰的判断,也需要挖掘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从而探索未来的产品发展趋势。

在一些人的认知里,电动车比燃油车智能化水平更强,价格越贵的车似乎拥有更高的智能配置,特斯拉智能化处于行业领先。然而,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为整合并强化资源,做大做强在汽车全产业领域的专业度和影响力,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21年11月成立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重点关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汽车发展新趋势,研究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乃至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塑等重大课题;作为行业头部垂类媒体的汽车之家,在今年3月正式成立了汽车之家研究院,旨在打造汽车行业前瞻性研究智库,利用行业优势,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观点。

4月27日,汽车之家研究院与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品牌车型iV-RATING(智能汽车评价体系)测试得分表现抢眼,在参与测试的18款主流智能汽车中,特斯拉Model Y排在倒数第三。

需要指出的是,参与测试的18款主流智能汽车平均总分仅66.4分,智能汽车在产品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各家车企有着不同的优势,但各自的短板也十分明显。

2025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车销量将破千万

汽车智能化革命,是我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重要契机。在过去几年,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着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政策已经逐步从原来的设定目标、制定规范方面,向引导落地实施、搭建基础设施以及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方面转移。

从智能汽车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主要的创新领域包括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个方面。

随着汽车变成生活的第三空间,智能座舱正在加速普及。根据IC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461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汽车市场,2019年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441亿元,预计2025年达1030亿元。

目前,主流车企搭载消费电子厂商如高通、英伟达、英特尔、华为的芯片在逐渐增加,芯片体积更小发热更低,算力更高,稳定性和速度有更好的保证。

在中控屏和仪表盘方面,以特斯拉为首的IVI大屏化趋势明显,触控大屏IVI和一芯多屏IVI将成为主流,不少车企做大中控屏幕尺寸增强科技感,借触控和语音提升用户体验。

整体来看,智能座舱因其更易被用户感知,且技术相对智能驾驶研发难度低,是不少车企提升用户体验的主要突破口,未来随着一芯多屏成为趋势,智能座舱将与车主生活生态打通。

此外,网联功能配置的市场渗透率正在肉眼可见式地飞速攀升,5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近60%,特别是OTA升级,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2.7%。未来,快速迭代更新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基础配备。

同时,随着5G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人机交互新体验正在与更多的场景结合,实现更丰富的交互形式。例如,至2021年,手机无线充电渗透率已达17.1%,较2017年增长了9.7倍,而手势控制的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6.6%。

智能驾驶领域,L2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正处于商业化落地发展阶段。

车企布局智能驾驶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造车为代表的全栈字眼模式,另一种则是车企与科技企业及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深度合作。

不过,目前不少合作是为了完成算法的优化和软硬件的融合。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融资节奏放缓,车企极有可能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补齐自身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

《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关键零部件成本将持续下探,叠加产业环境成熟和科技不断进步,预计到2025年,中国L2及以上智能汽车销量破千万辆,对应智能汽车渗透率达49.3%。

《报告》显示,过去5年,L2级车型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较2017年增长高达24.5倍。随着自动驾驶硬件的价格不断下探,L2级配置向下渗透至低价格区间的细分市场当中。至2021年,20-30万区间车型已冲进第一阵营,渗透率达到37.6%。

目前,整体上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渗透率要高于传统燃油车。至2021年,新能源车型L2级自动驾驶市场渗透率达到了33.7%,远高于非新能源的19.0%。

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在自动驾驶领域,关于传感器数量、激光雷达应用、芯片算力等领域,上演着激烈的军备竞赛。

从2022年计划或已推出的车系配置来看,新势力车企在硬件方面配置超前,基本可以满足现阶段车主几年内的自动驾驶服务升级。
例如,小鹏G9算力从小鹏P5的30TOPS提升到508TOPS;蔚来ET7/ET5的算力最高,达1016TOPS;理想从理想ONE的10TOPS提升到L9的508TOPS。

当然,自动驾驶的优劣并不单以芯片算力简单论高下,背后还需要车企对感知算法、规划算法、控制算法等方面的持续优化和迭代,还有需要融合执行层和互联层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这将成为未来智能驾驶服务能否获取用户认可的关键。

此外,面部识别、手势控制等智能特色配置是各品牌差异化竞争的产品卖点。中国品牌在这方面起步更早,发展更为迅速。这些新兴配置的差异优势,或将成为中国品牌竞争市场的新武器。
此外,OTA升级能力也是衡量企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中国车企在这一领域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品牌OTA升级渗透率远高于海外品牌。
尽管2020年开始,渗透率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但100万以上车型的市场渗透率水平与其他细分市场相比,依旧是最低的。主要是由于指导价百万以上的车型,大部分隶属超豪华品牌, 或者跑车品牌,而OTA升级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配置,更多的是其背后支撑的运营成本,因 此,对于超豪华品牌而言,当下并没有很高的必要性。

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智能化能力已经成为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重要影响因素。不过,消费者对于各家车企智能化水平,往往通过车企的宣传或者短时间的试乘试驾来了解,并不能充分地作出高低优劣判断。

衡量一款智能汽车和一家车企智能化水平,需要全方位考量各方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权威、公平的评价体系。据了解,汽车之家iV-RATING智能汽车评价体系,包含对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2大类,共8项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维度的专业测试。测试严格遵循36大项严苛标准、75项细分评价标准。
根据iV-RATING智能汽车评价体系,截至2021年,参与测试的18款主流智能汽车平均总分仅66.4分。智能汽车在产品方面,仍有很大改善空间。

结果显示,各个车型的优势与短板显而易见,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均呈现发展不均衡弊端。智能座舱的主要短板在场景覆盖度和沟通好感度两个部分;智能驾驶的主要短板则在于高速和泊车场景。

综合来看,中国品牌车系的表现更为抢眼,总分Top 3均为中国品牌企业,前10名车型中有8款中国汽车,而特斯拉Model Y在18款车型中仅排在第16位。
在智能座舱的各个细分维度,不同的中国品牌汽车表现出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各有特色。交互便利度得分最高者是小鹏P7;功能满足度最高得分是理想ONE;场景覆盖度得分最高者是吉利星越L,沟通好感度得分最高的是蔚来EC6。
在智能驾驶方面,传统印象中的自动驾驶标杆特斯拉,不敌中国品牌,仅排名第八。评分Top 10中,除第3名的奔驰E级和第8名的特斯拉Model Y,其他均为中国品牌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在泊车场景优势明显,但是安全驾驶相关场景亟待提升。
其中,停车安全场景、假人测试场景、制动稳定性场景均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制动稳定性测试。 安全胜于一切,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更多消费者更愿意接受辅助驾驶,只有少数消费者偏向完全自动驾驶及高级自动驾驶。从各个代际的细分人群来看,接受偏向趋势都较为相似。尽管年轻的90后、00后用户更愿意接受完全自动驾驶及高级自动驾驶的比例更高,但比例也均未超过30%。

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愿意为自动驾驶功能买单。不过,多数消费者更希望付费方式是“一次性购买,初始费用低升级另付费”,只有极少数消费者愿意接受“按时长或里程付费”。
在传统智能化汽车配置功能方面,新生代群体并不买单。分代际来看,人们对传统汽车前六项配置的偏好大同小异,但00后对其热衷度并不高。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和全速自适应巡航是80后和90后最看重的两项配置,而00后选择它们的比例低很多。
对于主动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配置,年长⽤户的接受度都普遍更⾼。

在新兴智能配置的偏好上,整体用户对手机App远程控制车辆、A柱/底盘透视影像系统以及AR实景地图导航配置的偏好度最高,年纪越大的用户对新兴汽车配置的偏好度越强,00后对新兴汽车配置接受度反而偏低。
目前,在智能座舱配置方面,大部分配置项均为求大于供,体现出用户愿意额外付出更多购车成本选购更高配车型,30-50万车型尤其需要提升网联配置标配率;手势控制和面部识别属于标配率和渗透率平衡的状态,但数值都相对处于较低水平。车内氛围灯和HUD用户略微有些不买账;车联网和OTA升级市场热度更高。

因此,在智能座舱各细分领域,《报告》建议:15万以上车型用户对车联网的需求旺盛,而指导价30-100万车型尤其需要进一步提升标配率,将有效提升用户对车型的满意度和选购欲望;对于指导价5-15万车型而言,标配OTA升级将有利于市场竞争,此外最需要提升标配率的价格区间为30-100万;10-20万、100万以上车型意向用户对配置接受度更高,可加强宣传力度;5-15万、20-30万车型市场实际渗透率小于标配率,建议可考虑将标配改为选装,并持续观察市场反馈变化。

智能驾驶方面,由2021年智能驾驶配置在售车系标配率和市场渗透率对比来看,L2级辅助驾驶相关的配置以及安全类配置尤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卫星导航系统、360全景影像、并线辅助和自动泊车入位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

具体而言,10-20万车型的360全景影像虽配置率较高,但基于购车成本用户依然会放弃选择,可更多考虑转为选装配置,或尝试改为硬件预埋付费订阅的方式;20-30万车型的预购用户对主动刹车更感兴趣,可考虑提升标配率;作为L2级自动驾驶的核心基础配置之一,20-30万、100万以上车型的预购用户更愿意为车道保持辅助埋单。10-20万车型用户选择意愿较高,可尝试在车价小幅上升的前提下提升标配率,更有利于市场竞争。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可以预见的是,智能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最具商业前景的领域,但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智能汽车的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同在。

基于智能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汽车之家研究院及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对中国汽车厂商提出了六项建议。

一、OTA不该沦为营销或打补丁的⼯具,主机⼚应尽早拿回主动权;二、自动驾驶发展初期,安全保证应是首要考虑因素;三、“拿来主义”短期效益明显,但全栈自研必是终极归属;四、开源开放、创新突破,建立体系化且强悍的软件能力;五、AEB和手机远程控车的付费意愿最高,可优先试水软件付费订阅;六、通过智驾活动、成果曝光、功能尝鲜等方式提升智驾用户接受度。

雙性內在隱藏的女性創傷
在很久以前便很想分享关于女性能量/两性能量的感受。想要讲的有很多,理解层次也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并不只是想传递给女性,更希望能传递给男性。男性也好,女性也罢,去了解这世上对你来说另一性的内在奥秘,也因女性能量亦潜藏于男性当中,换句话说其实也是去了解自己的其中一半,两性皆在我们之内。

早前稍稍有分享过,也经常提及,我们每个人都皆有阴阳,并非完全是处于光谱上极端的男女性,在灵魂上我们自由地拥有着双性,前提是需要我们去觉察以及感受。无论男性或女性,内在具有这些能量的同时,亦存在这些性别能量的阴暗面,好比内心有一个天秤。绝大部份人都难以去调和与平衡自己的两性,看天秤的阴阳两端,其中一侧过重便会失衡,亦会因此滋生许多两性之间的斗争。而绝大部份的两性危机,基础皆来自于内在的失衡以及过度制约。

在本篇文字中先会分享关于女性能量的力量以及创伤,其中所带给女性或男性,对于自身或关系上,甚至面对世界上的痛苦及挣扎。透过了解这些性别能量背后的阴影,我们可以摆脱外在框架,从根本上感受自己的内在性别,去留意这些性别想要带出的讯息,察觉到,我们也许在无意之中扭曲了自己的性别感受。

被掩埋的女性能量

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无论男性或女性),都存在着一位被禁锢的女性,她等待被释放,被我们看见。这位内在女性包含了我们丰富的意识与感受,直觉与情感的基础,这些都是连结万物的力量。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察觉到这份需要被打开的能量,甚至会对此出现各种误解,以及对性别认知与感受上的扭曲,加深了难以卸下的性别枷锁与偏见。这样会导致我们去连结内在感受的时候,出现了厚厚的屏障,也因此产生两性之间的误解以及对立。

在诉说这些能量的背后,也是希望更多人去了解或认知这样的情况:现代女性虽然比起过往有更多的的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成为各种角色/拒绝各种角色,但是内在仍然继续着挣扎的痛苦,无法去释放深层的创伤以及斗争,她们亦找不到通道以及出口。在某种角度上,我很支持在社会以及法律层面上,恢复对女性的平等权益,但是仅凭这一点并无法帮助女性/男性(两性) 真正获得自由。外在有外在的问题,内在亦有需要去解决的部份。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去清理以及深入了解到女性集体的内在创伤,去找到这些根(性别能量)的地方,去轻抚着他们,慢慢地让根部再次信任大地,无惧地扎根泥土生长,我们需要给予疗愈及和解的养分和水份,让内在再次盛放自由的花朵,这不是以抗争以及恐惧而生的花朵,是以爱与真实的力量所绽放的生命之花。那么该如何找到这些被掩埋的根呢,第一步就是去认知和认识到这些性别能量背后的阴影以及创伤。

外在的性别枷锁与集体意识

灵魂连结着久远的意识,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过去遗留下的性别记忆。这些记忆潜居于我们表象的意识之下,如荣格所说的性别能量-原型,连结着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平常的我们很难去察觉和触碰到,我们的内在接收着过去男女性不平等时代所遗留下的伤害,寄放在我们的潜意识之内。我们可以不去提及、不去认知、不去了解,沉默以及无视,但他们确实一直存在,与我们的心连结着,影响着我们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待被疗愈。

在还没有察觉这些原型、伸手触摸到内在的伤口时,我们已经在不留神的瞬间被外在所规范。一直以来,在我们诞生后被抛入的世界,已经设好各种框架及界线,一些惯性的标签不断灌输着我们,分别告诉我们身为生理上的男女性应该要如何。硬生生地吞下这些铁一般的定义,要去套进不合适的面具以及衣服,只因我们生来女或男性,比如:女性必定是不理性的,情绪化的;男性必然是理性且独立的强大存在。

更不幸地,大多数的我们在觉醒之前都会因此认为自己无法超越这些界限。在这些外在规范下让我们更难有机会去探索真正的内在创伤,彷佛告诉我们:“你无法摆脱,因为你不能改变性别。”外在同时灌输我们只需要相信一个性别只拥有一种能量,纯粹的一分为二:女性只可拥有女性能量,男性亦如是(男性在现代亦同样承受着难以预计的创伤,在另一篇文章将会分享)。在这层枷锁与压制下,我们又对内在能量加深了误解与扭曲,到底我们是女性还是男性?生于生理上的性别却无所适从,生理与内在的强烈分离,更重要的是一种隐性的恐惧。

觉醒前的女性能量创伤及阴影

未觉醒前的女性能量原型,会出现各种拉扯的纠结(这里的女性能量原型并不是只生理上的女性,而是男女性内在皆有的阴性部份,某些女性能量突出的男性也会有同样的创伤)。
女性本源的创伤,内在会飘浮着一股空洞感,这种创伤主要来源于女性的腹部,渴求连结,下意识需要外界的力量去填满自己,缺乏自我价值感以及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尤其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上,会出现过度付出以及施受不平衡的倾向。

这些都是体现女性能量过度膨胀的情况,内在的阴性力量过强,缺乏内在男性力量(阳性)的平衡。当我们内在失去男性力量的支撑,任由女性能量过度扩展,便会加剧其中的阴影以及创伤,我们会难以拥有为自己设立界线的力量,稳固以及信任自己的价值感。当这些情感失控时,更会衍生出对外在的操纵、占有以及愤恨。

另一种负向的女性能量同样是现代社会较为普遍,而这种意识更容易去形成假性的安全感,以及更深的潜在伤害,属于一种反向逃避及硬性处理,就如在迷宫中内环式的封闭伤害。这些女性意识会对自由独立产生出过度的渴望以及追求,借此逃避与他人的接近,基于自我的保护筑起防御墙,强迫自己投入(注意这里是强迫)硬性与坚强的形象,以事业与物质上的成功作防护,借此掌控外在因而获得“安全感”。

很多时候这些女性意识之下都曾经历过一种伤害,当有着暴露自己脆弱与真实面貌给他人,而受到拒绝或背叛的记忆,从而封闭心灵,投向自以为真实的男性力量姿态去保护自己,更甚是会去否定女性原形的强大力量,对抗男性,反抗母性,甚至是产生憎恨自己身为/拥有女性的情感。这个现象是我最为感到难过以及担忧的部份,这些憎恨将会破坏两性的和谐,引发各种纷争,散播不信任及负向的能量,这些阴影意识都是建基于恐惧以及抗争的女性能量,创伤的核心源于不相信自己的真实价值,拒绝承认与难以控制内在的性别能量,由此而生的恐惧。

支配与控制,恐惧下的连结

我们可以去想像女性能量是一个包容万物的温暖子宫,一个安全的堡垒,基于信任与爱的连结下,是安全且舒适的。如果我们的女性能量严重失衡,存有强烈的隐性性恐惧,这些温暖包容的感觉将会成为支配与操控的面具。

失控的女性能量在亲密关系上,比较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基于恐惧之下的支配与控制欲。恐惧下的女性能量会不断透过付出以及照顾获得价值及存在感,会沉溺于被依赖以及被需要的感觉,这些行动与情绪的背后隐藏着强烈的占有欲,希望对方能够因为惯性依赖而难以离开自己,借此控制与支配。

会出现如此扭曲的占有欲,都是源于女性创伤本源的恐惧及无价值感,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女性之爱。外界,甚至是我们当中也很难去发现,这些都是包含着糖衣的权力施展,无论是对方还是自己都会被这种甜蜜所禁锢。既逃避面对自身内在成长的渴求,也漠视了对方的个体自由。借由不断向外索取的价值去捕捉内在的空洞都是易碎的,很快便会溜走,真实的价值都在我们之内,从我们之中所生长的,稳固且强大。

“生命并非源自世事,而是自我。发生在外部的一切都已经存在。”荣格-红书

去触碰心灵的深处是一件可怕而又勇敢的事,
现在我们了解到女性能量的创伤,认知到一些可能被扭曲的想法,去观察与疗愈这些难以被发现的痛,帮助我们释放内在真实的能量与爱。这些能量的本源都是连结着我们的内在智慧,去真正理解在心中全然感到的自由,一种超越生理性别的自由,而非依靠外界的斗争与规范所遗留下的自由。关于如何疗愈这些女性能量的创伤,以及正向的女性能量将会在下一篇文字中分享。

想像我们内在的女性手握着利刃,到底决定转化还是杀戮?答案都在我们内在之中。

感謝你的時間閱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书的作者认为,他和虎鲸的关系,就是监狱看守和囚徒的关系,虎鲸最适宜的地方是大海,而不是海洋公园。海洋动物的表演场地都有数千人的座位,他们宣称,虎鲸在公园里备受
  • 刷剧刷到一个片段,突然想起一个搞笑的事,之前去HK shopping,出地铁口看到一位参选区议员的人在拉票,佢话:多謝大家嘅支持同埋信任,唔该晒大家俾次机会我去
  • 为什么我和你的联系中断于2020了呢……这一年我什么都没有……我的世界一片灰暗,太阳月亮都离我远去了怪不得那么痛苦……后来遇见的所有人都不及你、、、扑面而来的再
  • 五大近期目标让文物活起来根据《南阳市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案》首先是将南召猿人遗址、“四圣”文化遗迹、瓦房庄冶铁遗址和新莽造币厂、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等南阳具有重要
  • 对于感情,有人说:“心软是病,情深致命,世界上赢得多半是薄情的人。 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亲情,友情,爱情,没有一样不是需要去用心经营的,任何的不主动,畏惧,胆
  •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实际就是中国上古传统文化中道家一贯的分脉,司马迁著《史记》自称祖述太史公的思想,以道家为主,应是指传统文化中儒、道并不分家的道家
  • 民警:罚款并拘留】6月28日,沙区交巡警在芳草地转盘开展早高峰勤务工作期间,发现一摩托车驾驶员未佩戴安全头盔,民警立即将该摩托车拦下并对驾驶员进行例行检查。【
  • 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消费意识,理财观念,了解那些基础的经济活动,其实只需要这一本书就可以全部解决啦!《给孩子的小岛经济学》以故事和漫画的形式,帮孩子理解货币的基本
  • P1今天家里的风大的让我窒息 一等座为什么在最后面让我走那么久我要疯了P2俺们小碗盆子哈哈哈哈P3上车啦 我的小碗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准
  • 8月31日下午,到了学校,她在给学生报名,我就等了她一会儿,她中途就借口找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带着六、七个单位职工让我出校,不问缘由,暴力驱赶。20日晚上10
  • 我们只为真正懂得生活的知性消费者,通过线上产品+线下仪器一站式提供【高质、高效、高度安全】的女王式服务!我们只为真正懂得生活的知性消费者,通过线上产品+线下仪器
  • 有时候就算知道对方可能是在骗自己也要假装糊涂,至少当下生活的要快乐些。因此经常要装作装疯卖傻一般,这样别人就会对自己有很高的容忍度,自己生活起来也会更加的快乐,
  • 打游戏,买高跟鞋,刷微博,熬夜,抑郁,旅行,说风凉话,八卦,……都是瘾。于是心安理得躺平冲浪到现在,什么复盘是完全忘在脑后了。
  • 大宝和一天三餐老公负责,还要抽时间做自己的生意,很担心他会累垮~亲妈前两个月来帮忙,我轻松很多,好想念啊~昨天给自己梳理接下来3个月产假要做的事情,除了带娃,减
  • 5、如果是支配意识功能的部位出血,会导致昏迷、头痛。一旦出现类似脑出血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能够早点发现,治疗及时,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和遗留问题的机率
  • 许久未见的老友难得一聚,为健身后的健康饮食找到白夜有米,日式拌饭,性冷淡风,牛油果的份量很足,整整半个~因不提供酒杯,吃完又换到老地方deli&leisure品
  • 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发生了多方面变革的2020年,还一直坚信ITM模式能为传统服装实体店带来新机遇的投资股东们,是你们给了我信任的力量! 2021年,我们展望未来
  • 水鬼们在自家里嘲讽着老黄头家没有自己家的私人订制衣服,谁知老黄头家自顾自地庆祝来之不易的冠军,才没有时间理这些搅屎棍呢~ 老黄头家的好大儿们是没有私人订制
  •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 宋代·刘过《西江
  • 肯定不会去吃的,这个也是自己真实的吃了所以才想把这些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吧[微笑]我是吃了一个疗程,瘦了也有20斤左右,说实话,我真的挺感谢我的朋友如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