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来四次以心论心
(第十四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维,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眼对?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暗室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心在身内、身外,眼根里的回答都错了,阿难这第四的次采用了反问法,示现众生的小聪明。阿难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又有了更深的思维,思维每一个众生的身体,有藏则暗、有窍则明。此意为他们的心肝肺等脏腑都藏在体内,而两眼、两耳、两鼻孔、口这七窍却露在体表,藏着的脏腑是暗、体露的七窍是明。阿难要在这身体的明暗上做文章了。
阿难在本经和其他很多经典中,常常称佛为世尊,四众弟子和菩萨众们也沿用这种称呼,那么世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隋慧远大师在《无量寿经义疏》卷上说:“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
也就是说,只有佛才具备了众德,众是很多很多的意思,德主要有两大类,即福德和功德,福德是具足了世间所有最高贵的品德、功德是具备了出世间所有最高贵的品德。这些福德和功德,是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累积,有很多很多,多得无量无边,能教众生各种解脱道、能作一切众生之师;能培养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是一切众生之父。故而受到了世间人和天人的钦佩敬仰,称名世尊。
“世尊”在法会或佛经上,是菩萨众和佛门弟子及普通人们对佛陀的尊称,是佛的大圆满功德十号之一,因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尊佛住世,所以佛是最尊贵的。佛: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尊贵、吉祥”等六义,即:
1、自在:佛于生死涅槃两不住,来去随意无拘束,来则无所从来、去则亦无所去,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故名自在。
2、炽盛:佛具金刚般若,智慧炽盛如焰,能烧毁一切烦恼,得身心解脱,故名炽盛。
3、端严:佛之三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成就,具足世出世间一切端正威严之相,故名端严。
4、名称:佛最初有一万种名称,后人为了方便记忆,精简为如来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总之佛的名称最多最全,而这每一个名称都具足十分圆满之福德功德,故号名称。
5、尊贵:佛之恩德惠及三界、润泽大千,于三界内外,至尊至贵,无人能过,故名尊贵。
6、吉祥:佛为众生消灾免难,拔众生生死之苦、予众生涅槃之乐,护佑众生心想事成,故名吉祥。又称有德、有名声等,为世间最尊贵的大圣人。
人们熟悉的阿弥陀佛、燃灯佛、药师佛以及一切佛,都可称为世尊。但在佛经中,很多时候是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三藏十二部都是释迦佛讲的,故有此尊称。
阿难说:现在我面对佛,睁眼就能明白地看见一切,名为见外;闭眼见到的是黑暗,名为见内。这个义理如何?阿难认为心就在见明见暗的作用上,有这个作用,心才能见内见外,但他没这样说,而是耍小聪明反问佛,你认为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佛告诉阿难说:你闭上眼睛见到黑暗时,这黑暗的境界是否与眼睛相对?或是与眼睛不相对?如果是与眼睛相对,这黑暗就应该在眼睛的前面,在眼睛的前面就是外了,怎么能说是见内呢?如果是见内,犹如你居住于黑暗的房屋里,无日光、无月光、无灯光,一片黑暗,此黑暗的房屋里就应该都是你的“焦腑”。
“焦腑”之“焦”指三焦、“腑”指脏腑。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就是将躯干划分为三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子宫“女”、大肠、小肠、直肠,膀胱。“焦腑”指的是心肝等内脏。
佛说:如果眼睛是见内,见到的就犹如黑屋子似的三焦里的内脏,这就是见内的情况。但这些内脏就不会再有一个与内相对的了,因为它就是内了,如果没有一个与内相对的,也就没有外了,因为内外是相对的,离开相对,就内外都没有了,所以没有外又哪有内呢?你又怎么能够见内呢?
如果离开外面的所见,心识与内相对,那么心识见到的只能是内脏,外面的东西就什么也不能见了,那就谈不上见内见外了。如果说闭上眼睛,见到的是黑暗,那么心就在身内,睁开眼睛见到了光明,心又在身外的光明处,光明处为身外的一切相,脸也成了光明中的外相之一了,那你怎么看不见自己的脸呢?
如果向外看不见自己的脸,向内也应该是什么都看不见,因为没有外就没有内嘛!如果能够看见脸,这了了常知的“心”和眼根就应该在虚空中,而不在内了,自然就不在你的身体上了。如来现在看见你的脸就在你身上,你能看的眼睛也“知觉”到了,但你将身体和眼睛分成了内外,身体和眼睛的感觉就不是一致的,你就会认为身体和眼睛各有一个感觉,一身就有了两个“知”,也就是两个“心”了,“心”者“佛”也,就应该成两个佛了,一身能成两个佛吗?这是绝不可能的!
以上说的“觉”:指凡是能感受得到的,称为“觉”,也就是感觉,“觉”出自于第六识。“知”:是能生“觉”的本体,称为第八识,又名“道”、又名“如来藏”,又名“佛”。所以佛说如果一身有两个“知”,就应该成两个“佛”了。
佛对阿难说:由此应当知道,你说“心”在见暗名见内、见明名见外,心在见明见暗这两种现象的作用上,这种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是不对的。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從今日起,我們要作佛!不幹別的,就是要成佛。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心想事成」,我們心想成佛,當然就會成佛,想成菩薩就成菩薩。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宇宙萬法是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們想像而現的。心裡想什麼,就現什麼,所以想佛就現佛,想三惡道就現三惡道。

《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成佛機熟人而說的。你是成佛機熟的人嗎?

(三)『大乘』

「大乘」:喻也。乘以運載為義。此經所示,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強名大乘。

乘,是運載的交通工具。經中的大乘是比喻。「大乘」這個名詞,是不得已勉強建立的,故說「強名」。佛法是平等法,沒有大小。大小乘是從眾生種種分別、執著上假設建立的名稱,使初學的人容易理解。

大乘法是菩薩所修的道法。以救世利他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

大乘是對小乘說的,小乘人只求自利,而對他人無慈悲心。大慈大悲是由平等心生,佛心是平等的,佛對眾生應機說教,佛在世時,任何人遇到佛沒有得不到利益的。

我們「能念的心,本來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佛的意思是覺,覺悟的心就是佛,佛是覺悟的意思。誰覺悟?心覺悟!心迷了就是眾生,覺悟了就是佛,所以生佛平等,都是一個心。心有沒有覺迷?心沒有覺迷,是人有覺迷。覺悟了,我們的心就叫作佛;迷惑了,我們的心就叫作眾生。其實真心之中,也沒有佛,也沒有眾生,也沒有覺,也沒有迷。常寂光裡無一物嘛。我們細心去體會,「能念的心,本來是佛」這一句意思很深。能念阿彌陀佛,此心即是覺心。不念阿彌陀佛,此心即是迷心。你要問,我的心什麼時候才能覺悟?念阿彌陀佛就覺悟。什麼時候迷?不念阿彌陀佛時就迷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古德講,「起心念佛」是始覺,開始覺悟;「所念之佛」(就是所念的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覺。起心念佛就是始覺和本覺(合拍了)。始覺跟本覺不二,是一個覺,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就成佛!你要把佛忘了,就是迷惑,就是顛倒。所以,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決定不可以暫忘。大師以這個意思解釋「大乘」,圓滿到了極處。能念的心,是「能乘大」。所念的佛——阿彌陀佛是究竟覺,這是「所乘大」。所以古德說,念佛法門是大乘中的大乘,圓中之圓,專中之專。真是不可思議!

(四)『無量壽』

「無量壽」含義無量。梵文「阿」譯作「無」,「彌陀」譯為「量」。這個「無量」指一切無量,智慧、德能、才藝、壽命均無量,都是本來具足的。六祖在五祖會下開悟的時候說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所求的無量以壽命為第一,如壽命短,什麼都幹不成,所以,無量壽的「壽」字有代表性。

梵語阿彌陀。阿彌陀三字密語,含無量義。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全都包括在內了。

在經題中,「無量壽」三個字是主,最重要的就是這三個字。

梵語「阿彌陀」,譯為「無量壽」。阿彌陀三個字是密語,就是密咒,是咒中之咒。有人問道,念佛人還要不要念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等等?當知「阿彌陀佛」是咒中之王,念阿彌陀佛,那些咒就不要念了,都包括在咒王之中。你念那些咒,不能包括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把那些神咒都包括在內了,無上的神咒,無上啊!《心經》最後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說的就是阿彌陀佛,不要去找別的,彌陀名號即是無上神咒。名號含無量義。

「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實際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裡,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一切都包括在裡面。一一皆是無量無邊。在無量無邊裡,哪一個無量最重要?當然壽命最重要。如果沒有壽命,縱然有無量的財富,誰去享?所以一切無量裡,以壽命為第一。

取這第一義,最重要的是真正的無量壽,道道地地的無量壽。也有同修看到經上說,將來阿彌陀佛佛法緣盡了的時候,也入涅槃,觀世音菩薩接著就成佛。這樣說起來,阿彌陀佛的壽命還是有量的。怎麼可以稱無量壽呢?是的,佛在經上確實有這麼一說,觀世音菩薩滅度之後,大勢至菩薩接著成佛。

可是,阿彌陀佛的壽命,你去算算看,能算得出嗎?佛在經中說,假設十方眾生都證得辟支佛果,神通皆如目犍連,共同計算,盡他們的壽命都算不出來。那只好說「無量」,真的是無量壽。

阿彌陀佛是不是真的入滅?本經上說「於此中下而現滅度」。在上根心目中,佛沒有滅度;示現滅度是給中下根人看的。可見滅度是示現的,不是真的,真的是無量壽。所以我們不要懷疑,不要打妄想。

「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一句「阿彌陀佛」都包括盡了,沒有一法能超出其外。這一部經,字字句句也在一句「阿彌陀佛」含攝之中,也出不了阿彌陀佛範圍之外。

不僅是本經,西方,乃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種種萬法都不出這一句「阿彌陀佛」範圍之外。這才知道,這句名號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念佛法門,雖然看起來很方便,很簡單,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一教就會,常念常熟。可是要把它念好,念得一心不亂,念得三昧成功,就很不容易,這要有一個過程。比如我們要拿一根線,把一百零八粒佛珠串在一起,連接起來,不要使它斷線。念佛也要這樣,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唐朝有個大詩人白居易,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對修的念佛法門非常誠懇,他這樣說,我把他說的話原文給大家讀一下:

「余年七十二,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作事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住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臥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

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

這就是白居易大詩人的一段話,他念佛就是這麼念的。

如果我們念佛人能夠像白居易這樣,誠心誠意放下一切,持名念佛,沒有不成就的,這叫做念茲在茲,一心念佛。

我曾經讀過一首詩,叫作行住坐臥四時念佛詩。

現抄錄如下,與同修們共同分享。行住坐臥分四段。

(一)

行時正好念彌陀, 一步還隨一佛過,

足下時時遊淨土, 心頭念念離娑婆。

傍華隨柳須回顧, 臨山登水莫放他,

等得阿儂生極樂, 十方去來任如何。

這是行念佛。

下面看住:

(二)

住時念佛好觀身, 四大之中那一真,

我與彌陀非兩個, 影兼明月恰三人。

空房漸朽應難往, 淨土雖遙尚易生,

何日如蟬新脫殼, 蓮花胎裡產金身。

這是住時念佛。

坐:

(三)

坐時念佛足跏趺, 身在蓮台華正敷,

毫相分明隨念見, 金容映現與心符。

事如夢幻元空寂, 理到圓融非有無,

何日池頭捧雙足, 親蒙頂上灌醍醐。

最後臥念佛:

(四)

臥時念佛莫開聲, 鼻息之中好繫名,

一枕清風秋萬里, 半床明月夜三更。

無如塵累心難斷, 惟有蓮華夢易成,

睡眼朦朧諸佛現, 覺來追記尚分明。

我讀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說得太全面了,我們每個人可能都能從中受益吧。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印光大师

第015问: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第015问: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者,随己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

故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红花][可爱][舔屏]有时间人就会瞎折腾。雨下了一夜,小编也被雨纠缠了一夜,现在是妥妥的国宝一枚。
  • 小红书一女的说不过我把回复我的消息都删了蛮搞笑还把我拉黑 搞笑搞笑大家讨论的是同款同价的秋衣秋裤凭什么因为男女装而厚薄不一样她搁这因为女的要求服帖所以薄 那你价
  • 所以这个猴子的地方到底叫啥,有正式名字吗,是不是地标呀今天去池子里捡了点石头塞到小花瓶里边,算是把佛手柑养起来了和小曾周周姐一起吃饭,小曾朋友的叫六一,好乖啊,
  •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一般称男子为薄情郎或薄幸,这里的“薄情种”概指夫婿。愿此后走过的一程又一程或浓或淡、或雅或俗的光阴,每一个日子都美好如初,圆融如意。
  • 汪曾祺先生写昆明菜提到金钱片腿:“昆明人吃火腿特重小腿至肘棒的那一部分,谓之‘金钱片腿’因为切开作圆形,当中是精肉,周围是肥肉,带着一圈薄皮。肥厚的猪蹄要获得完
  • 好像走了太久的路,走过河流,走过雨和雾,走过北归的鸟群,走过天空和彩虹,走过街道,走过老路灯,走过漫无边际的树和铺天盖地的簌簌声……在人生庞大恢弘的场景里,我看
  • 据意大利天空体育国米跟队记者巴尔扎吉报道,国米可能将拉扎罗和森西加入米伦科维奇的交易。 报道称,拉扎罗和森西都可能在今夏离队,而佛罗伦萨对他们二人都很感兴趣,
  • 有一点点俏皮 — CM 上新 #CM OOTD# 秋冬不再是黑白灰的天下,COMME MOI带来的经典藏青色,同样为这个时节呈现出活力和小俏皮。这部名为《Com
  • #小和老师的厨房日记# 近期最后一次在厨房做事远期很可能也一样或许2022年内都会懒得做饭了 我也不知道一段时间里不能进厨房所以在家里清算剩下的食材想蒸蒜茸粉丝
  • #旅游推荐# #花点时间游咸宁#【三日游,三国 茶道 温泉 自然 古瑶 文化探源之旅】线路概况 古战场里,梦回三国。陆逊练兵场,如今已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飞翔
  • 原名其实挺好的,母亲孩子父亲,家庭中三个角色的pov,电影细节非常动人,不会抽烟的妈妈看到儿子偷着抽烟过去也学着抽,电影最后,仿佛一回头,仿佛一转身,仿佛我讲一
  • 看到首页有很多高考祝福,才发现原来时间又来到一年一度高考季,婆婆给高考生的一些重要建议:1、最好不要关注打捞婆婆[交税]如果你来不及了已经关注了不小心关注了不小
  • 修净土不是不好,但他有一个宣传——谁去了他都告诉:“你知道现在是什么时期?换句话说,不能令正法久住的原因就是将戒律解释成非律。
  • #打卡美丽中国##本地人的旅游红黑榜# 好像大家一早都在晒美景,这秋高气爽正当时!1人以上均可包车,都是自由行,无购物,无隐形消费 ,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做司机兼向
  • #鞠婧祎[超话]#jjy#鞠婧祎魏枝# jjy#鞠婧祎澹台台# "白鸽脱离了白昼,黑暗世界的光是被诋毁的玫瑰 你是永恒的救赎." ,
  • 公司自营休闲零食淘宝小铺【馋嘴儿零食公社】良心推荐,好吃不贵,新店开张,欢迎捧场~~~下单即有超值惊喜哦!!
  • 据该网友介绍,他在彭泽县山南新区上班,每天都需要乘坐6路公交车,可好几次等了20多分钟,依然没等到6路公交车,导致他上班迟到。【安徽援藏医生赵炬去世 家人捐其器
  • 梦想和青春一样,是一种信仰。 追梦的人,却总被那些不相信梦想的,入世的庸人评头论足。
  • 面对群众对法律援助这一政策的欢迎,韩茹很欣慰:“让法律援助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通过法律援助获得优质的法律服务及有效的法律救济,切
  • 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每到周四的时候v我50请我吃肯德基[右哼哼]其实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删了又打 打了又删觉得好像说什么都不太合时宜十年过去 我最大的收获可能在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