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子路》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叶(shè)公: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楚国大夫,楚僭称王,故臣称公。颇具治绩。为后世“叶公好龙”之说的来源。或说是“叶公子高”。
▲语:yù,告诉。
▲直躬:正直的人。躬,犹身也;直,言无所邪曲也。一说其人姓名不传,因其行直,故称直躬。或说其人名躬,高诱云:“直躬,楚叶县人也。”躬盖名其人,必素以直称者,故称直躬。直举其行,躬举其名。
▲攘:偷窃,盗。周生烈:“有因而盗曰攘。”高诱:“凡六畜自来而取之曰‘攘’也。”皇侃:“他人物来己家而藏隐取之,谓之攘也。”
▲证:《说文》:“证,告也。”
▲异于是:和这个不一样。是,此。蔡节:“证父攘羊则有反于天理,而非所谓直矣。”
▲隐:隐藏,说文:“蔽也”。《檀弓》云:“事亲有隐而无犯。”郑玄:“不称扬其过失。”《正义》:“盖子之事亲,当时微谏,谕父母于道,不致有过误;若不幸而亲陷不义,亦当为讳匿。”

■现代翻译: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乡里有一个能行直道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作为儿子却出来告发。”孔子说:“我们乡里正直的人和他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就在其中了。”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直躬,直身而行。”周生烈曰:“有因而盗曰攘。”

●皇侃《论语义疏》:叶公称己乡党中有直躬之人,其父盗羊,而子告失羊主,证明道父之盗也。欲自矜夸于孔子也。孔子拒于叶葉公,云:吾党中有直行者,则异于证父之盗为直者。为风政者以孝悌为主,父子天性,率由自然至情,宜应相隐,若隐惜则自不为非,故云直在其中矣。若不知相隐,则人伦之义尽矣。樊光云:“父为子隐者,欲求子孝也,父必先为慈,家风由父,故先称父。”范宁曰:“夫所谓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隐讳,则伤教破义,长不孝之风焉,以为直哉?故相隐乃可为直耳。今王法则许期亲以上得相为隐,不问其罪,盖合先王之典章。” 江熙云:“叶公见圣人之训,动有隐讳,故举直躬,欲以此言毁訾(zǐ,诋毁)儒教,抗衡中guó。夫子答之,辞正而义切,荆蛮之豪丧其夸矣。”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明为直之礼也。叶公言吾乡党中有直身而行者,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而子言于失羊之主,证父之盗。叶公以此子为直行,而夸于孔子也。孔子言此,以拒叶公也。言吾党之直者,异于此证父之直也。子苟有过,父为隐之,则慈也;父苟有过,子为隐之,则孝也。孝慈则忠,忠则直也,故曰直在其中矣。今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隐,告言父祖者入十恶,则典礼亦尔。

●陈祥道《论语全解》:天下之所为直者,有礼义之直,有非礼义之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虽曲而直存焉,礼义之直也;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虽直而曲存焉,非礼义之直也。先王之法,父子之罪不相及则恕之,以其亲;邻比之罪相及则责之,以其友;恕之以其亲,为其可以相隐故也;责之以其友,为其不可以相隐故也。《仪》曰:“不私其父,不成其为子。”《春秋》:“为亲者讳。”今律,大功以上相隐,则不坐。皆此意也。

●朱熹《论语集注》: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谢氏曰:“顺理为直。父不为(wèi)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瞽瞍(舜之父)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张栻《癸巳论语解》:直者,顺其天性而不以人为害之者也。父子之亲性之理也,其更相为隐,是乃若其性之自然,而非有所加于其间也。若于所当隐而不之隐,则是逆天性之理,斯为不直矣。世之循名而不究其实者,其于君臣父子之际,咈(fú,违背)其所以为直之理,几何其不若是哉!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明直道以示人也。直者人之生理所谓本心之自然,如子或有过也,父但尽义方之训(教人以为人之道的训言),以冀其改图,外则隐之而不使于人;父或有过也,子但尽几谏之道(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以望其迁善,外则隐之而不使彰于众。盖父自当爱子,子自当爱父,互相容隐,乃顺其本心之自然。而发之于天理为顺,于人情为安,不求为直而直即在相隐中也。奚必证父攘羊而后为直哉?可见道不远于人情,事必求夫当理。凡矫情以沽誉,立异以为高者,皆圣人之所不取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韩非子.五蠹篇》:“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屈于父,执而罪之。”《吕氏春秋.当务篇》:“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宋氏翔凤《遇庭录》:“两书所记,一诛一不诛,异者。盖其始,楚王不诛,而躬以直闻于楚,叶公闻孔子语,故当其为令尹而诛之。” 案:宋说是也。《白虎通.谏诤篇》:“君不为臣隐,父独为子隐何?以为父子一体,荣耻相及。”明父子天属,得相隐,与君臣异也。程氏瑶田《论学小记》:“人有恒言,辄曰‘一公无私’。此非过公之言,不及公之言也。此一视同仁,爱无差等之教也。其端生于意、必、固、我,而其弊必极于父攘子证,其心则陷于欲博大公之名,天下之人,皆枉己以行其私矣。公也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有自然之施为,自然之等级,自然之界限,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时而子私其父,时而弟私其兄。无他,爱之必不能无差等,而仁之不能一视也。此之谓公也,非‘一公无私’之谓也。子不私其父,则不成其子。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皆言以私行其公。是天理人情之至,自然之施为,等级界限无意必固我于其中者也。如其不私,则所谓公者,必不出于其心之诚然。不诚,则私焉而已矣。”

●钱穆《论语新解》:隐恶而扬善,亦人道之直。何况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此乃人情,而理即寓焉,不求直而直在其中。

★此章记孔子辩“直”之道也。以父子之道,引发“直者道也”。循理为直,隐恶而扬善,亦人道之直,未有逆天理而可以为直者。李炳南曰:“合乎伦常之直是为有道之直。背弃伦常之直,其直诡谲,而不可信。” https://t.cn/RxRVHIh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药茶,它和气功一样,是我国传统医学预防保健的一种常见方式,药茶兼食用、药用价值于一体,既是日常饮品,又是治疗药物,在传统保健方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饮食养生文化。药茶文化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药茶的不同呈现方式
药茶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从早期的药茶同烹,到中期以茶为药,再到最后的炮制药茶成方代茶饮,药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药茶理论。

1、药物与茶同烹煮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对茶的性味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缓解茶的苦寒之性,选择用生姜、韭菜、薄荷等药物与茶一起烹煮成茶汤饮用,汉末期壶居士的《食忌》就记载了这种茶汤的烹煮方法:“苦荼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韭菜味甘辛,性温,与茶烹煮可以调和茶的苦寒之性,使之入口不伤脾胃。一直到了唐代,人们还一直在饮用这种茶汤。

1
而这种茶汤,就是药茶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辛温的药物与茶共同烹煮,正是因为人们对于茶之滋味爱之入骨,但是又惧其药性,所以才想出了这种药茶,既能使人享用到美味的茶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

2、茶作为药物入药

如上所述,关于茶的性味古人早就对其有了深刻的了解,虽然日常饮用对于体制虚寒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但就就其药效来说茶也是一味良药。唐代陆羽所撰写的《茶经》就记载了茶作为药物的妙用:“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 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书中就记载了八种“药茶诸方”,如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方、薄荷茶方、石膏茶方等,在这些药茶方中,茶都是作为一味药物出现,可知茶入药的历史悠久。

早在唐朝时期,药学家陈藏器就曾提出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观点,纵观各种医家典籍,其中提到茶的功效以及应用数不胜数,可想而知古人还是认为多饮用茶可以养生保健,由此可知,茶文化能在我国风靡数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3、药物代茶饮出现

除了以上两种药茶应用之外,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还发展除了另外一种药茶表现形式,就是药物代茶饮,即用药汤代替茶叶饮品作为日常饮品。

而在古代,药物代茶饮药茶文化的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将民间常见的中草药的叶、嫩芽等,用类似制茶的手法去制作,如宋朝时出现的槐芽茶方、皂荚芽茶方等,而清代太医院编修的《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也记载了普济药茶等数首药茶方,甚至清朝时茶疗之风盛行,药茶还被做成丸剂、散剂、冲剂等多种剂型方便外出携带,使用时用茶水送服即可。

药物代茶饮作为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的结晶,既继承了前代药茶文化的精髓,又在继承中将传统发扬光大,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性。

二、药茶的发展演变历史
从汉唐时期的初始萌芽,到宋元时期发展壮大,再到明清时期的成熟兴盛,随着古代人民对药茶认识的逐渐深入,中国药茶先后出现了药食同源、以茶入药、药物代茶方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药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崇新改异,发扬光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药茶文化。

1、汉至南北朝时期: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中药文化的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以茶入药”的记载,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载:“茶治便脓血,甚效。”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医药学家对于茶的认识不够深入,药茶仍出于“食药共用”的阶段,是药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文章图片3
从汉朝至南北朝七百多年里,药茶文化发展缓慢,至隋唐之前,人们通常是将茶与姜、韭、芫荽等食物一起烹煮成茶汤,着便是当时的药茶了,这种药茶既可以养生保健,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当时还曾有人将这种药茶方做成商品出售,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撰写的《广雅》记载:“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除此之外,在很多当时的医籍里都记载了茶的功用,如《本草·木部》记载:“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再如《孺子方》中记载:“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苦荼、葱须煮,服之。”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从汉朝之南北朝时期,茶仍是处于“药食同源”时候,对于茶的功用人们只是有了初步认识,并未有深入了解。

2、隋唐宋元时期:药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从隋唐至宋元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市井文化逐渐成为社会的流行文化,医药学家对于茶的功效认识逐渐深入,茶开始成为药方中的君药,“药茶”一词也首现于宋代官修医书《太平圣惠方》中的“药茶诸方”一则。这一时期是药茶的繁荣发展阶段,虽然这一时期已有代茶方的出现,但是以茶入药仍是这一时期药茶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人们对于茶的药用价值有了深入的了解,开始将茶作为一味药物使用,在现存的隋唐宋元时期的典籍里,有很多关于茶的药用价值的记载,唐代医药学家陈藏器就对茶的治疗作用推崇不已,在他编写的《本草拾遗》中夸到:“诸药为诸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而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到了茶的药用价值:“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而关于茶的入药最广为流传的应该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川芎茶调散,方中茶清为药引,可治疗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至今仍是中医常用方剂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使用价值。

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随着官修医书的不断出现,药茶也作为中药的分支被单独记录起来,如宋代太医院官修的《和济局方》中就有关于药茶的专篇介绍,可见药茶文化在隋唐至宋元时期已经进入繁荣昌盛阶段,并且对明清时期的药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明清时期:药茶文化的成熟时期

明清时期,由于前朝的影响,茶疗之风盛行,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社会各阶层都乐意接受药茶这一种养生保健方式,而与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药茶逐渐商品化、平民化、普及化,加上这一时期中医药开始进入总结阶段,药茶文化也随之进入成熟阶段,药物代茶饮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药茶的主流表现形式,而药茶的剂型也随之增多,出现了丸型、膏型、散型等。

随着祖国传统医学分科的日益专业化、精细化,药茶文化也随之有了改变,各类药茶处方也开始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如合适老年人服用的“三子养亲汤”,适宜妇人服用的“四物汤”等,药茶成为明清时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随着此时茶疗之风的广泛传播开来,大量行之有效的药物代茶饮方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宝茶、八仙茶、天中茶等,而这些代茶饮方还被记录进《随息居饮食谱》这一类生活记录用书中,言其可以“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而在曹雪芹先生所著的《红楼梦》梦中就有妙玉沏老君眉茶 为贾母治酒肉伤脾胃停食的记载。而《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书中记载慈禧热病咳嗽时曾饮用清热止咳代茶饮,光绪也常饮用药茶,如安神代茶饮、清肝聪耳代茶饮等。

从种种记载来看,药茶不仅出现在各种医籍和茶经中,还出现在了生活用书里,由此可知,在明清之际药茶文化的兴盛。从以茶为主,到茶药并重,再到以药替茶,药茶方剂的变化发展也说明了药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药茶文化诞生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它的出现,是基于中国古人对于养生的需要以及古人对于茶文化的喜爱,随着“不治已病治未病”理论的深入人心,使得古人发挥智慧将茶文化与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联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药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药茶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到了今天,随着治未病观念的逐渐普及,加上现代人因为饮食不调、起居无常,身体正气渐亏,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养生保健不再是中老年的专用词,年轻人中市场也很广大,而药茶具有的简便快捷、经济实惠的优点在年轻人保健市场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药茶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留传!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95期[作揖][鲜花]

【1】【七律】严子陵钓台寄怀
诗 /@四平散人

水态清凉山态雄,夕阳应似汉天红。
未曾几眼看侯霸,岂肯一竿输太公。
同学谁居功狗客?狂奴自见脍鲈工。
垂纶下处无遗迹,不尽富春江上风。

【作者注】①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不出,江畔至今留有“严子陵钓台”。 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赞语。侯霸在王莽失势时,及时转舵,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当上了刘秀的丞相。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2】【七律】菊花
诗 /@四平散人

芳丛争夺兴阑珊,五柳门前好倚栏。
生性由来非附热,出身不独可凌寒。
凄清正合高风亮,萧瑟何妨晚节安。
恐将春花全放尽,天留一朵待秋看。

【3】【七律】偶成三叠
诗 /@四平散人



久闭衡门诩宅男,崎岖世路不曾谙。
闲心鹭逐知谁懒?大胃鲸吞自笑贪。
岁好暂忘秋已老,醉深方识梦之蓝。
手机天下频翻阅,指点乾坤一二三。

【作者注】①鲁男:《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亨传》: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人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讬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闲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②叩壶: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



六十闲居真鲁男,人情世故老难谙。
名场梦断始知倦,学海望深惟恐贪。
刻印欲求开石锦,涂鸦终不碍天蓝。
初心健在壮心死,壶缺何由叩再三!



山荆麾下打工男,退处玄关孰洞谙?
菜市价教忘得失,老婆禅信戒痴贪。
泛舟韵海无穷碧,放鹤心天如此蓝。
小酌围炉邀契友,手机拨个一三三。

【4】【七律】沪上江湾湿地寄怀
诗 /@四平散人

水浅凫鸥自在飞,春残犹有野芳菲。
和风劳苦梳华发,夕照殷勤染布衣。
好景痴看忘认道,迷途远走岂知非。
红尘叵复再流浪,坐定高人旧钓矶。

【5】【题王鉴《秋山图》】依韵書蠹
诗 /@四平散人

皴披点染一王山,草径苔阶秋水湾。
梵刹钟鸣传觉地,茅庐门敞透禅关。
风摇松竹何高下,鸟恋林泉任往还。
云绕层峦烟叠嶂,板桥自不接尘寰。

【附:原玉】

【七律】初秋题王鉴《秋山图》
诗 / @書蠹--LRL

秋风秋雨出秋山,出得秋山水一湾。
上有崚嶒千级蹬,下多曲折九重关。
猿猱欲过心犹惧,虎豹遥看泪亦潸。
造化虽成栖福地,烟霞恐不到人寰。

【6】【七律】遣怀
诗 /@四平散人

曾疑王绩醉乡身,笃信吟缘有夙因。
晚味知谁能品我,浮名更自不如人。
俗情难出三千界,雅趣相随几十春。
秃笔只今濡渐淡,狂心歇处写天真。

【作者注】①王绩醉乡身:《新唐书·隐逸列传王绩》:“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诗友评论】

@乐樵山人:“晚味知谁能品我,浮名更自不如人”,此联非常有意思,初看之下,以为平平无奇,只说了“我的情怀,你不懂”和“我的名气不如人”。可是细品之余,却包含了作者的万千感慨和诸多人生况味,暗含一种岁月沧桑之感。而结句“狂心歇处写天真”,独抒襟怀,洒脱非常,且又颇富禅意。末句亦从《楞严经》中“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八字化出,颇得禅宗“狂心歇处即菩提”之旨。

【诗友雅和】

【七律·宿因】步四平散人原诗雅韵
诗 /@書蠹--LRL

吟诗刻印废枯身,雅志孤怀是宿因。
日暮难窥晞发影,山深易见烂柯人。
床头李白空长夜,镜里冯唐不再春。
寂寞当前犹有味,风流过后也归真。

【7】【七律】遣怀
——步韵拙和乐樵山人
诗 /@四平散人

壮志雄心尽潜踪,霜髯雪鬓换天容。
学勤未许功名累,性拙何教尘土封。
歧路误人三十六,烟波回首万千重。
闲茶一盏禅关透,不坐僧房也磬钟。

【诗友评论】

@乐樵山人: “学勤未许功名累”,学问之道,儒家之意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故《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不意后世之人,未明儒家至理,曲解夫子之意,何其误也!正所谓“歧路误人三十六”。“闲茶一盏禅关透,不坐僧房也磬钟”,尾联勘破红尘,闲茶一盏;笑看红尘,淡看人生。

【附:原玉】

【七律】红尘感赋
诗 /@乐樵山人

净扫蓬门隐迹踪,闲云野鹤自从容。
五湖游遍心尤倦,四海归来剑未封。
寄兴何妨三两曲,登高一任万千重。
琴心莫共江潮涌,还伴清风送晚钟。

【8】【七律·遣怀】步韵拙和乐樵山人
诗 /@四平散人

心舟范蠡出江湖,大志胸无莫叩壶。
把酒吟怀尤广阔,读书老眼不糊涂。
印追鸥鸟真踪迹,笔染云山好画图。
闹市索居尘世隔,高楼匹似结茅庐。

(孤雁入群格)

【作者注】①范蠡出江湖:范蠡在助越灭吴后,认为越王是个“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的人,因此改姓易名,乘舟载西施泛五湖而去。②叩壶: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

【附:原玉】

【七律】红尘感赋
诗 /@乐樵山人

昔年仗剑走江湖,快意恩仇酒一壶。
会尽人情知冷暖,饱谙世味学糊涂。
放怀天地吟今古,望眼云山入画图。
千载悠悠终幻梦,何如归去隐茅庐。

(孤雁入群格)

【编者注】以上作品,均为《平水韵》。

——————————————————————————
【曝光台】@夜淸海風蓝 《破阵子·悠然》、@铁翼人《鹧鸪天·梅》次韵紫菩提先生、@灯火清谈《七律》依韵和紫菩提等师友佳作,@刚正炳千秋在行动 未注明原创作者姓名,擅自将其发博,让人误以为是其原创,涉嫌抄袭之举(如图所示)。虽经作者几经交涉,令其删除,但仍然未予理会。现经作者要求,请其尽早删除以上博文。特此公告![作揖][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就不玩qq了,来骚扰官微菌吧[亲亲][亲亲]好啦好啦,小编不皮啦,其实今晚是因为个别服务器波动出现异常情况,相关部门正在恢复,小可耐们可以睡个安稳觉啦[并不简
  • 由此,出租微信帐号不但存在极高的安全风险,本身也违反了微信软件的使用规定。他们在网上发布虚假广告,美其名曰是“短期租借”其实就是变相盗号,哄骗用户自己交出帐号、
  • !2021我一定不拖延了!
  • 后安粉和糟粕醋我都挑的网红店吃,说实话不太吃得惯,反而是酒店早餐居然有螺蛳粉,那个鸭脚太好吃了。离免税店也很近,免税店有家和府捞面很好吃,我还一个人去吃了太二酸
  • 5、4月16日,应用商店调研公司Sensor Tower表示,游戏、交友和流媒体服务是iPhone应用和游戏内购项目增长的主要力量,因为用户往往会为了游戏装备、
  • 推荐理由:【4斤共5袋秘制酸菜】采用新鲜优质泡青菜,古法工艺,180天自然发酵,飘香四溢,正宗老坛泡制,好老坛,酸脆爽,仅用精盐调味,安全无添加,可做N多美味
  • #黄晓明退出浪姐2#《在寒冬里爬山》 陈小博我满胸的热血上涌仿佛这塞北没有了寒冬我感觉自己好似侠客展开了轻功拔开腿奔跑冲进了营子沟里的山沟中我奔跑了一会就不行
  • 愿我们平步青云,七步之才。愿我们倾盖如故,九转功成。
  • 向阳而生,问心无愧,公益之路,细水长流2020年5月10日,永远难忘又是一年伦晚季,你推荐的橙子我一直在回购,小橙子说“善良永远不会被遗忘”我相信的,正因为这样
  • 以此为主题的画作多为人物画,但巨然的《萧翼赚兰亭》另辟蹊径,采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着重表现萧翼赴辩才所居山寺途中所见之景象。绘画艺术,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取了丰富
  • 也认识了肖凯中,真的好帅啊,演技也棒,特别是一些细节还有猫的特征,好想看求爱舞的花絮[喵喵],看得出真的是用心去琢磨剧本了 超爱莫修染在船上想要真爱之吻小薄荷那
  • 今日集合来咯~看到111 biu~大奖1.200+52 2.52 3.1w 4.5k 笔记本电脑5.1100 6.1000 7.1000 8.小米10s 9.v
  • 这才说中超,如果把整个中国足球球员的工资都算上再平均一下,和日韩比,这个数据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真的去做一下,不过从近几年我个人的观察,这个数据预估完全不会如中超v
  • #淘宝网拍兼职[超话]# 往期福利回顾 如你所见 福利真实可见 不会画大饼 不会说空话 达到标准就给礼物 标准极低 只要努力了都能拿到奖品 我说过太多次了 在只
  • #情感# ​​​#感情语录[超话]##每日手绘插画##异地恋# ​​​#异地恋##爱情语录# [心]等你的总会等你,即便你依旧是那个长满雀斑的可爱女孩,女生头像
  • 变得容易因为一件小事受委屈生气 ,点了一杯奶茶要无糖常温,结果做好了一喝又烫口又甜的不行,店员跟我说不好意思做错了,我也没有为难她说没事的就走了,但是事后就觉得
  • 深圳牙齿矫正排名好的医院有哪些?深圳牙齿矫正比较好医院?
  • 在我看来都是成长必经之路,不后悔也没有遗憾。2020 KBS歌谣祭」MC定好啦‼今年的MC是郑允浩( 東方神起 ) 车银优( ASTRO )辛叡恩♥12月18日
  • #安阳户外##林州旅游[超话]##话题推荐##快乐旅行人##玩在林州# 河南林州桂林,淅河上的望仙古桥,河口村与淇河汇流,早年间,淅河是常年有水,每逢雨季,河水
  • 含泪恭喜超级英雄大战大结局↓僕が演じた菊池という役は、原作を読む限りでは地味な印象だったのですが、台本からはすごく可愛らしい部分が読み取れたので、そこを大事に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