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从“东风不相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绿色金融当前发展需再度进化

原创 曾仰琳 JM金融 2022-04-27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绿色发展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绿色金融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绿色金融的投资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也愈发受到关注。

近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及其团队的新书《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出版。该书系统回顾了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以捕捉碳中和大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绿色金融的政策与标准,展现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助力碳中和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趋势。

在新书出版之际,鲁政委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的专访。谈及撰写此书的个中缘由,他笑言,如果可以把“中国大陆首家赤道银行”的兴业银行比作中国绿色金融的“白马寺”,那么,他和团队同事不过就是这座“寺庙”里的“小和尚”。他希望这本书能够让绿色金融从专有知识成为一般常识,从小众走向大众。

加盟“中国大陆首家赤道银行”的向绿之心
界面新闻:您多年来一直关注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也创作了很多篇文章和著作,您是如何与“绿色金融”结缘的?

鲁政委:2006年6月1日我进入兴业银行工作,不久后就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兴业银行会叫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是因为在赤道开了分行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深入了解了背后的原因。

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和全球10家主流银行在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发起成立了自律性的“赤道原则”组织,号召银行在贷款项目中要遵循关于管理环境、社会风险的一些原则。同年,IFC也成为了兴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正是这次“联姻”,使得兴业银行接触到了“赤道原则”理念。

在追溯兴业银行的发展史过程中,我愈发觉得兴业银行与绿色的姻缘是冥冥之中就被注定的。例如,兴业银行第一个营业网点就在福州市的环保路上。

与此同时,2006年,兴业银行落地中国首笔“能效项目融资”,成为中国绿色金融落地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其模式也成为后来IFC向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绿色金融合作与技术援助的典型范例。2008年,兴业银行正式对外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赤道银行。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才认为兴业银行是中国绿色金融的“白马寺”,白马寺是佛教西风东渐传入中原的第一站,然后经过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佛教传遍东南亚。绿色金融的“赤道原则”最初是从西方来的,传到中国的第一站就是兴业银行,而今,中国的绿色金融也已经在引领着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而我就是这座白马寺里的一个”小和尚”,天长日久在其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便不自觉地生出向绿之心,希望自己能在在绿色金融方面有所成就。

界面新闻:您和团队创作《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一书,是希望把中国的绿色金融创新经验撰写成册,然后继续传递下去?

鲁政委:“赤道原则”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自愿组织,兴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的就是不仅做好自身的业务,还一直坚持不懈地分享该领域的经验。距今,兴业银行已经出版了《从绿到金》、《寓义于利》、《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创新》等3本书,并翻译了《可持续银行业》一书。

正是因为我们身处绿色金融的“白马寺”之中,所以兴业研究公司在2015年成立的第一天,就建立了专门的绿色金融研究团队。我们的理念特别简单,绿色金融是兴业银行的一项标志性业务,我们当然有义务把绿色金融之“义”发扬光大,应当向整个社会传递绿色金融的理念,向政策部门建言献策,介绍我们在开展绿色金融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挑战,为整个行业绿色金融的发展鼓与呼。

展望未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会与碳达峰、碳中和、节能减排降耗息息相关。我们希望这能够成为一本“宣言书”,宣告绿色金融从专有知识成为一般的常识。

建议全国统一碳市场能积极引入金融机构
界面新闻: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愈发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重视,有些银行提出“绿色中收”的概念,有些银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亮点及未来发展规划。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业务的“绿”和“非绿”该如何区分和判断?

鲁政委:区分“绿”和“非绿”,目前在统计上分类的基石是国家发改委的绿色产业目录。在忽略当前不同监管统计口径细微差异的前提下,所谓的“绿”就是银行对绿色产业目录当中的项目提供的金融服务,这就是“绿”的,不在该目录中的投融资项目就是“非绿”。
详情链接:https://t.cn/A6Xzqzyu

生怕被什么束缚着,一天天不敢言。生活谁人不难?在琐碎中顽强。从每一次的忐忑中,一步步走来。穷其财、穷其力,穷其时间。。。真的是很穷很穷,有时,你也不知这是为什么?是什么支撑你?可当你一回首,这都已是以前买下的布料,是以前的追求。待在今日,你慢慢地将它们成件、变现。结婚的时候,母亲送了部缝纫机给我,可我一直没用过。去年,哥哥帮我买了这个(严格说是哥哥的,我只是拿了,给回机款哥哥)。也可以说,是哥哥离世前交给我手的最后的东西。也就从去年开始,我开始学人用缝纫机。我相信,除了缘外,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使命的。肯定是,父母、哥哥都希望我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并且自力更生、节俭。所以,唯有勤力些,朝这个方向走。在貌似浪费的基础上自力更生,每成一件,便是节俭不少钱。直到达到自己所谓的衣着自由为止。

惊人的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根本不会吃亏

洞见的视界 2022-04-13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369,每日陪你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

作者:枳为橙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图片

古语有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人这一生,不论行善作恶、福报祸事,都有其因果。
世间万事皆有规律,恶人终有恶报,吉人自有天相。
人若为善,天必佑之,人若厚道,必有后福。
生命是一场轮回,你所付出的,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你所得到的,都是自己的选择。
图片
01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爱默生曾说: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你永远无法预料,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会在未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惊喜。

也永远不知道,随手赠与的一份善意,会以什么方式归来。
但总有一件事会证明:善人者,人亦善之。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短片热度颇高。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重试
错误码:44
刷新
蛋糕店里,奶奶带着小女孩选了块蛋糕,付钱时却发现带的钱不够,不得已只好退掉。

走到门口时,一个男人追上来把刚才的蛋糕送给小女孩,奶奶本想拒绝,紧接着男人讲述了一段往事。
“在他八岁生日那年,很想吃蛋糕,但家里太穷实在买不起,有位好心人见此情形,便买下蛋糕送给他。”
奶奶听完故事后,欣然了收下蛋糕,并且让他留下联系方式日后以便回报。

随后,小女孩抱着蛋糕跑回家,开心的准备给爷爷过生日,还把男子留的那张纸条拿给爷爷看。
纸上没有联系方式,只写着一句话:
“点点好心善举,泛起无尽涟漪,帮助他人能让爱心传递,也能帮助到你。”
过往慢慢浮现,原来多年前送蛋糕的好心人正是女孩的爷爷,而如今纸条上的话也是他当年写下送给男孩的。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善待别人的同时,就是为自己积攒福报的过程。
有段话说的很对:

人生海海,谁人不是举步踉跄,孤独前往。
但这世界啊,美便在于,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
孤独不会消失,灵魂却可相拥。
看到有人难过时,不冷言冷语,多一句安慰,因为谁都有遇到伤心事的那天。
看到有人摔倒时,不幸灾乐祸,顺手扶一把,因为谁都有遭遇不顺的那一刻。
看到有人落难时,不落井下石,多一点温暖,因为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
今天别人有难需要你帮,明天你也可能有短板需要人来扛。
积善行,守善念,得善果,你付出的爱,终有一天还会再回到你身边。
图片
02
尊重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怎样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看过一个很贴切的解释:“处世懂尊重,做事有分寸,做人没有身份感,对待他人不贬低。”
细想来,其实这些正是待人处世的周到,也是深入骨子里的修养。
电视剧《老酒馆》中的酒馆掌柜陈怀海就是这样的人,为人为商都堪称“楷模”。
有位讨饭的老人,常去他的酒馆里喝酒。
别的店里看到有乞丐,一般都不会允许进店,甚至连门口都不让逗留。
但陈怀海不仅没有嫌弃老人,还常常教导店里的伙计:
“进了老酒馆的门,来了都是客,一钱酒是情谊,一斤酒也是情谊,不分厚薄,老酒馆不撵客,也绝不留无酒德之客。”
他并没有因“掌柜”的身份而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从未因老人“乞讨”的身份而对他有半分慢待。

陈怀海给了老人最基本的尊重,而老人也让陈怀海看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老人讨饭吃,却不差一分酒钱,这是酒德。
有人往他酒壶里兑水,他尝出来却不动声色,这是大气。
老人每次去打二两酒,客人多的时候,为了不打扰别人,也怕耽误酒馆的生意,他都会站在角落喝酒,这是尊重。
不论站在什么位置,人都应做到平视别人,平视自己,以谦卑之心,看待世间万物。
有个观点讲的很深刻:
“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
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

何为尊重?
别盯着他人的短处不放:在矮的人面前不谈身高,在胖的人面前不谈身材,在皮肤黑的人面前不谈肤色......
身处山顶别瞧不起山下的人:与穷人交谈不炫耀金钱,与孤寡老人交流不炫耀儿孙满堂,与不幸之人交谈不炫耀自己的幸福.....
做人,唯有尊重别人,才会被人尊重。
图片
03
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作家鲁先圣说: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惊吓自己。”
深以为然。
人生中有多少时刻,因为一个人耿耿于怀,因为一件事乱了心神。
太过计较别人的错,往往只是在折磨自己。
2012年,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了一场演讲,打动了在场许多人,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
那场演讲中,莫言讲到了他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在他年少时,曾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
由于他的母亲是小脚,跑得慢,很快就被看守人抓住了。
那人没收了他们拣到的麦穗,还扇了母亲一巴掌,然后吹着口哨扬长而去了。
他的母亲被打的嘴角流血,满眼都是绝望。
多年后,莫言与母亲去集市,再次遇到了当年那个看守人,那人已变得白发苍苍。
他本想冲上去报了当年的仇,可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又坚定地说:
“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母亲的一句话,让莫言如梦初醒。

人,确实是当年的人,只是时过境迁,再去追究是非对错早已没了意义。
与其放在心间时时挂怀,不如放下他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不再计较,不是吃亏,而是给自己寻了一条生路。
宽恕错误,不是没有底线,而是让内心重获自由。
宽容别人,不是懦弱,而是放过自己。
很多事都有双面性,那些让你让你痛苦的人,也是来渡你的。
让你难过的事,其实换个出路,就会成为好事。
永远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走得出怨恨,才能看得见生活的美好。
人生最通透的活法,应该像左宗棠所说的那般:
择高处立,寻平处坐,向宽处行。
图片
04
你只管修好德行,上天自有考量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写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中年以后,渐渐发觉:

让一个人越过越好的,不是财富,而是自己的德行。
你一念之间的善举,来日或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你为他人撑过的伞,总有一天会化作躲雨的屋檐。
你曾经渡过的人,都会变成自己行走于人间的路。
厚德,方能载物。人品,可立一生。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百盛名品——新闻资讯2018/8/18
  • 豆瓣9.0,魂穿1988,这么好看的剧怎么还没大火?
  • 都是姐弟恋,比起韩剧国产剧输在了哪里?
  • 田燚温柔教唱杨超越,火箭少女今晚“神助攻”明日之子
  • 舒淇问王俊凯几岁生小孩,王俊凯给舒淇讲知识
  • 《明日之子》播出事故 李宇春临危不乱
  • 乘客飞机上发病后死亡 家属索赔67万被驳回
  • 有的姑娘还在为节日收不到花烦恼,他却送了妻子一家花店
  • 张智霖前经纪人欺诈罪成立,判刑2年,盘点明星与经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 酒店卖茶叶蛋一颗2899元 官方:市场行为无权干涉
  • TFboys用五句歌词,承诺了十年之约
  • 火箭少女新歌遭到非议,国内第一女团是否正在走下坡路?
  • 《延禧攻略》:娴妃点了7盏灯,灭一人熄一灯?
  • 王思聪注册LPL职业选手 19号将征战LPL?
  • 【热点】资深红娘:满27岁就是剩女!焦作的年轻人,你怎么看?
  • 医学泰斗被撞身亡是怎么回事_是如何被撞的身亡的
  • 红芯创始人假履历 彰显中国芯酸事
  • 无人机修建悬索桥 境外舆论惊叹:中国工程太赞了!
  • 男子74天不上岸 只为打破记录环游英国
  • 特朗普前助手爆料:第一夫人打算特朗普卸任就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