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豆腐以及各种豆制食品可能是中国人对世界饮食最大的贡献了。就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擅长将最原始的奶制作成各类奶制品,农耕几千年的中国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想尽办法将黄豆这种农作物的价值挖掘出来。

在成都郊外的新津,我在那里喝到了这些年来最香醇的豆浆,它不像都市里早餐店的豆浆那般轻薄寡淡,口感异常醇厚,带着点黄色的乳白色液体流向口中的速度好像都变慢了。喝完后,我忍不住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竟发现有黏稠的感觉。

而这般口感其实只是当地人李萍在制作四川小吃豆花的过程中顺手在煮沸的大锅里舀出来的,只在里面加了一点白砂糖。每天早上,李萍和年逾八旬的母亲都会雷打不动地将十四五斤黄豆制作成豆花,因为他们一家在成都绕城高速旁的自家农田边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从父亲传至李萍的手中,已有31年了。而店名里就有他们的拿手绝活——李豆花。

李萍家豆花制作的工艺并无特殊之处,按她的话说,当地很多家庭都会做豆花,只是他们家这些年一直坚持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这需要耐心”。

豆子选用自家和附近村民们种的当地黄豆,前一天晚上泡在水里,第二天早上,用磨浆机将泡发的豆子加水打碎(最近三五年才开始用磨浆机,因为“量越来越大,搞不过来咯,之前一直用的是石磨”),然后放到柴火灶台上的大铁锅里慢慢熬。“不是说烧开就行了,”李萍在这里对我强调说,“要控制火候,慢慢熬到豆子的浓香味出来了才行。”半个小时后,整个屋子里已弥漫着豆子的香味,他们开始将熬好的豆浆舀到纱布中包起来,把它放在一口大锅上方的木架子上,李萍和儿子站在两端用几根小腿粗的竹棒反复按压,这下就得到了过滤后的豆浆。

过滤后的豆浆还不能立刻倒回刚才的大锅中烧开,李萍说,这个过程中最麻烦的一步其实是刷锅。原来就在她和儿子挤压纱布里的豆浆时,李萍的母亲在旁边一直在用竹刷子反复清洗刚才煮豆浆的大锅。“因为刚才煮豆浆的时候温度很高,它肯定会有一点点扒锅,如果刷不干净,到时候煮出来的豆花贴着锅的那面就变坏了,所以必须要把锅刷得非常干净。”刷了十几分钟,终于把黑水彻底刷没了。他们再将滤好的豆浆返回锅中再次烧开,用石膏水点制而成。

那天上午,李萍他们一共做了8斤豆子,花了将近两个小时。这样做出来的豆花自然豆香味十足,不过李萍让我一定要尝尝他们家的豆花蘸料。在四川吃豆花不存在甜咸之争,大家既不放糖也不像北方吃豆腐脑用香菇、黄花菜做卤子,四川人仍然钟爱他们的红油蘸料。

李萍说,她家的蘸料用的是自家种的二荆条辣椒,蘸干后捣成面做成红油,再和同样是自家做的豆瓣和花椒面调在一起,撒上葱花,就成了一份香气四溢的豆花搭档。学当地人用筷子颤颤巍巍地从碗里夹起一块豆花,放到蘸碟里打个滚,然后再颤颤巍巍地夹起来送入口中,果然是麻辣鲜香嫩滑,不配米饭也让我吃掉了一碗。倒不是说她家豆花的味道有多么出神入化,只是入口能清晰察觉到豆花有豆花的香味,蘸料有辣油的香气,这样就足够好吃了。

可能是因为外形洁白如玉,有关豆腐烹饪方法的记载在善于托物言志的中国文人间就极为常见,恐怕甚于其他任何一种食材。比如宋代的林洪就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豆腐的一种做法:“豆腐、葱油煎,用研榧子一二十枚,和酱料同煮。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这种看上去类似红烧的做法已十分符合今人的口味。

到了近现代,梁实秋和汪曾祺这样的资深饕客都曾在文章中介绍了许多豆腐的做法,常见的有小葱或香椿拌豆腐、烧豆腐(放不放猪肉均可)、锅塌豆腐、麻婆豆腐等等。不过无论是梁先生还是汪先生,在他们妙笔下涉及的若干豆腐做法中,反而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做法最令我向往。仅以梁先生在《雅舍谈吃》中的描述为例:“沿街担贩有卖‘老豆腐’者。担子一边是锅灶,煮着一锅豆腐,久煮成蜂窝状,另一边是碗匙佐料如酱油、醋、韭菜末、芝麻酱、辣椒油之类。”梁先生没有描写他吃到这种豆腐时的感受,不过每读至此,我似乎都能想象到那种豆香与酱油的香气、韭菜花的咸鲜调和出来的复合香味充斥口腔,忍不住咽一下口水。

这种在旧社会极为常见却成为富裕生活下难得一见的粗犷吃法,好像特别能让被精致生活浸润太久的城市人有所感。当然,这种越简单的做法对食材的要求也就越高,如果豆腐本身选用的豆子不好,或是点豆腐时没点好,或者搭配的酱油质量不佳,则不仅吃不到食材的香味,反而连被调味料遮掩一下的资格都没有了。

在中国,自称“豆腐之乡”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贵州大方、湖北石牌,以及安徽淮南。相比其余几地,淮南的名气相对更大一些,因而被称为“淮南王”的刘安其封地就在淮南寿县,我选择到安徽来探访也是因为听说这里的豆制品很出名,豆腐宴更是令人期待。不过就像清汤豆腐饺和炸豆腐排不如老豆腐和豆花动人一样,很多豆腐宴上的名菜形式更甚于内容。

事实上,除了淮南,整个安徽地区都是吃豆大省,从南至北几乎每个地方都能说出一两个豆类名吃。但到底该去哪里,安徽画家同时也是美食爱好者的高军向我推荐了一个地方,即九华山脚下的陵阳镇。他说,安徽当地以前有“风流谢家村,富贵陵阳镇”之说,这是因为以前徽商行走各地做生意时,位于山下江边的陵阳镇是一个很重要的落脚点,而这里也因此流传下来了两种很有名的食物,即陵阳豆腐干和陵阳一品锅。

因为还保留着不少徽派老建筑,陵阳镇现在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聚集的地方。随意打听一下,美食的目标都指向了陵阳老街。老街仍然保留着大部分原貌,石板路和粉壁黛瓦的老房子让人的脚步不自觉慢了下来。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走了不多久,就看到了一间门头上写着“老街豆腐店”的小作坊,走近一看,里面正有一对夫妻在忙碌着。只见男主人将一整块刚刚做好的豆腐放到台面上,然后一手拿起一根半圆半方的木棍,一手拿着铁尺,分横竖两个方向将整块豆腐划成一个个小方块,然后把每一小块豆腐放入旁边模具中的一个个小格子里,再把整个模具用纱布包起来放到千斤顶下压上。

看着这一套流程下来,我心想原来豆腐干就是这样做成的。男主人甘卫红见我们对豆腐干很好奇,手里一边忙活着一边和我们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们,陵阳镇以前有非常多做豆腐和豆腐干的师傅,30多年前,他跟着一位师傅学会了这门手艺,就在老街上开了一间自己的店,一直干到了现在。现在镇上做豆腐干的人家相比过去少了许多,因为太费工夫。甘卫红说,他们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多就要起床,从磨豆子开始,一路再到煮豆浆、点豆腐、切块压出豆干,最后再用自己做的黄豆酱煮成酱干子,晾干后5点多就要送上第一批前往县城的货车。

而这种酱香味就是陵阳豆腐干有别于其他地区豆腐干的最主要区别。这里的豆腐干都呈酱红色,薄薄两三毫米一片看上去味道很重,但我尝了后发现其实并不太咸,扎实的口感下酱香味浓郁。若说有什么秘诀,可能就是一直沿用着老手艺,除了磨豆子变成了磨豆机,其余的基本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连压豆腐用的都是他自己找人切出来的大石头。而上面提到的他用来划分豆腐的“半圆半方”的木棍其实本来是一根四四方方的方形木棍,甘卫红说那根木棍的年龄比我都大,每天都要在豆腐块上滚来滚去,就磨成了半圆半方。

至于味道,甘卫红说,这是因为他们家的黄豆酱都是自己做的,“我们把黄豆煮烂后就放面粉进去拌在一起,然后放在房间里让它发霉,霉过之后再放盐,然后就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到一定程度就好了。”因为这些手艺都是自己的,甘卫红对自己做的酱干子非常自信,他告诉我说,他们做的这种是酱干子,直接吃或者切片炒着吃都可以;但如果是黄山地区那种茶干子,因为里面放了比较多的调味料,只有当零食吃比较好,但是炒菜吃就不好吃,“因为它改变了菜的那种香味”。

那桌菜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道陵阳一品锅,尤其是其中的豆腐干、干豆角和粉丝。所谓一品锅其实就是猪肉炒香后烹入酱油等调味料,加入豆腐、黄花菜、陵阳豆腐干、山芋粉丝、干豆角、干竹笋、米粉丸子等当地特色食材炖在一锅中,上桌时还要继续加热,一桌人围在一起热热乎乎吃个痛快,颇有些东北人的豪爽劲儿。

和东北的酸菜白肉一样,别看里面放了猪肉,但香味的精华大多被那些素的食材都吸走了。这桌菜里用的豆腐干就是甘卫红做的,刚刚还很扎实的酱干子在肉汤里炖过后已软嫩了不少,双重酱香堆叠在一起,嚼起来味道不逊于猪肉。而旁边的干豆角和粉丝等干货在泡开后也很适合在这种炖制的环境中吸收汤汁的香气,我边吃边想,怪不得这里既产豆腐干又出现了这道菜,原来这样的搭配才能实现食材口味的最大化。

《一颗黄豆,中国人把滋味发掘得淋漓尽致》文 | 王梓辉

陆阳X小耳朵
山区支教老师X大山出来的孩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贫困山区,和全国各地的其他贫困山区没什么两样。陆阳初来乍到,搭十四个小时的火车转大巴,一下车就是一阵昏天黑地的吐。

同行的其他老师和他比起能称得上有经验,递过来一瓶矿泉水,说你省着点喝,干净的水源在这座大山里和石油差不多稀有。陆阳抬起头,看见破败的墙壁后,露出一张张生涩黝黑的稚嫩脸庞。这些都将是他的学生。

这是一座再平凡不过的大山,贫穷,土地干裂,缺乏水源,教育资源落后,一年之中烈日能暴晒九个月。正好陆阳来支教这九个月。

他的家境也不算多好,但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大面积的贫困,仿佛掉入贫民窟。其他都能忍,但是缺乏水源令他焦头烂额。

他还算好,男人嘛,短发冲洗方便,同行的女教师哀嚎遍野,要在这里待九个月,卫生巾带的都不够,更别说这里会有便利店卖生活用品了。他理解女同胞的难言之隐,主动去找校长,问能不能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不需要纯净水,生水也成,我们自己烧。

校长也挺为难,他自己都用不上多少水,可又不能亏待大老远跑来这偏远山区支教的老师们,他挠挠后脑勺上仅存的三根白毛,说成,我想办法!

于是陆阳遇见了小耳朵,小耳朵负责每周给支教老师送两次水。这枯燥痛苦的九个月生活终于迎来一点曙光。

小耳朵姓肖,陆阳第一次和他搭话就发现他的听力不好,听校长说是遗传,他妈妈他外婆耳朵都有毛病。这里的孩子好像多数都有些疾病,智力低下,甚至是白化病,校长苦哈哈说这里的人没有文化,又多数沾亲带故,大部分是近亲……

他话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了,也不需要继续,陆阳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怎么会不知道他的意思。校长说这里出生率一年比一年低,好多孩子早夭,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哪怕整座山只有一个小学,哪怕整个学校的学生加起来不到一百人,他也想教书育人,这些孩子已经是没文化诞生的悲剧产物,至少不应该,不能让更多残疾的孩子出生,不能再有更多的小耳朵。

小耳朵只是听力有问题,其他沟通交流没有障碍,他生在大山长在大山,骨子里的淳朴。每周送水来都是小心翼翼抱着两大桶水,生怕一个趔趄溢出去一滴。在这里,一滴水的价值堪比一颗珍珠。

陆阳和其他老师都住在学校里的教室宿舍,他住一楼,小耳朵每次都先给他送水。陆阳见这人和自己差不多大,忍不住和他搭话,得知小耳朵家在山上,每次来送水都要爬两座山,白天在家帮外婆干农活,傍晚从家出发爬山过来,所以每次水送到宿舍都是深夜。

陆阳担心他这么晚再爬山回去危险,次数多了就留他在宿舍过夜。说了两次小耳朵才听清,摆着手拒绝,说这么热的天爬山过来,自己一身的汗,怕熏到城里来的老师。

陆阳说没事,这不是有水嘛,怕臭你就洗洗。小耳朵更惶恐了,他从出生到现在就没用过这么干净的水洗澡。陆阳也不和他浪费口舌,直接上手扒他衣服,帮他搓背时发现他背上不少晒伤留下的红印子,麻绳勒出的痕迹,虎口都是刀痕,陆阳没说话,默不作声把水浇到他脊背上,小耳朵被热水激得浑身一个激灵。

小耳朵家里穷,就读过三年书,认得大部分字,但是因为听力不好,他的发音有些偏差,听起来像口音,又和大山里其他山民的口音不太相似。

小耳朵问他城里有什么,陆阳说有小耳朵。

小耳朵笑着说你别逗我,陆阳说没逗,真有,一种藏在耳朵里的小耳朵,戴上它就能听清楚别人说话。小耳朵眼里都是向往,问我戴上了就能听清陆老师说话吗?

陆阳侧过头看他,看他在月光下皎洁得过分美丽的脸庞,不答反问:你想听清我说话吗?

小耳朵用力点头,说想的。于是陆阳靠了过去,唇瓣几乎要贴上他的耳廓,眼里盯着他发红的耳朵说了好多话,都是小耳朵没听过的,陆阳说那叫诗。他在他耳边念了一夜的诗。

八月进入最高温,大山烫得像烧烤架上的肉,从宿舍楼走到教学楼就能湿掉一件衬衫。陆阳苦中作乐,说上一节课跟蒸桑拿似的,小耳朵问他什么是蒸桑拿,陆阳解释是一群人进到一间屋子里一起闷出汗来,小耳朵不解,说你们城里人真有意思,这么热的天不吹风扇喝凉水,居然还嫌不够热汗不够多。陆阳笑笑没说话。

但是小耳朵听出他对这鬼天气的抱怨,一周两次的送水变成了三次。陆阳很惊喜,虽然杯水车薪但是聊胜于无,他跑去向校长道谢,校长正拿两张考卷扇风,说送水还是一周两次没有变。

陆阳愣住,说小耳朵已经连续一周三次送一个月了,校长沉默了一会儿,垂下眼睫说,那是他自己送的吧。

半夜翻山很是危险,山路陡峭,送水的活只能找年轻力壮的男人,校长当初找到小耳朵,许诺他一周来送两次水,作为报答送他半桶水。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钱反而最无用,水源才是人人趋之若鹜的东西。陆阳去问了其他老师,其他老师依旧是一周两次送水,送水人还是小耳朵。

只有陆阳的水是一周三次,第三次水是小耳朵翻山越岭拿命换来的。

陆阳疼得心尖儿发颤,看他掌心皮肤又皲裂了,默默转身擦了泪,回过头又是一张笑颜,招呼他:辛苦啦!今天也留下来吧,我给你擦背!

九个月的时光并不短暂,拿到车票那天陆阳发了半天呆。隔天晚上小耳朵又来送水,这是这周他第四次来送水。

小耳朵放下水桶还主动帮他烧水,嘴里念叨着陆老师你又把衣服乱放不叠好,你说你这样一个人可怎么过好日子,他喋喋不休说着,不等陆阳答,好像他听不见就可以不在意答案。

陆阳走到桌边,这是房间里除床外唯一的家具。他抽出夹在课本里的火车票递给小耳朵,小耳朵愣了愣,眼里起了一层雾,眼眶红得很快,嘴巴张了张,最后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不该这样的,小耳朵平时笑起来很好看的。

小耳朵抬头盯着天花板上的电灯,这栋楼年久失修,光线很差,灯泡也暗淡,像这座大山里出生的人的一生,黯淡无光。

“挺好的,挺好的。”小耳朵边说边掉眼泪,还不忘牵起嘴角的弧度,“回城里也要好好过日子啊,记得按时吃饭别挑食,多吃青菜有好处的,还有袜子不要和内裤一起混着洗,……”

“哎呀瞧我操心的,陆老师肯定晓得的。”小耳朵说到这里停顿,后背一拱一拱的,停不下来,“那你,那你记得找个对象,好好照顾你,陆老师你要、你要好好的啊……”

陆阳走过去搂住他,一下一下轻抚他的背,浅浅一声叹息后才开口:“我搭学校的大巴车回去,这是火车票,给你的。”

小耳朵俯在他肩膀的头抬起,露出一张茫然懵懂的脸:“我的?”

陆阳的手从他背上移到他脸上,他脸上还有斑驳的泪痕,睫毛被泪花打成一缕一缕纠在一起,陆阳的指背刮过他泛红的眼睑,郑重点头:“我知道这里还有你放不下的人和事物,等你收拾好一切,我在城里等你。”

陆阳又在他耳边读了一夜的诗,小耳朵红着脸,说这些诗怎么和你之前念的那些不一样啊,听着怪让人脸红的?陆阳说这是情诗。小耳朵问他什么是情诗,陆阳卖了个关子,说等你来城里,我再告诉你。

……

年关已过,落了一地鞭炮残渣混在还未被阳光消融的雪里,等着清洁工人来清扫。陆阳往大山寄过信,不知道小耳朵收到没,他认得字,陆阳也教他写过字,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寄信,早知道当初该手把手教他的。

远在这座城市之外的某个偏僻小镇,小耳朵刚下大巴车,这是他第一次搭大巴车,晕车实在不好受,但是他没吐,抱紧了怀里外婆的骨灰盒,一步也不敢歇息赶往火车站。

校长说火车站扒手多,你要小心,东西尽量少带,能放身上就放身上,于是他只带上了外婆的骨灰盒,和当初陆阳给他的火车票。那张火车票攥在手里浸了汗被捏得皱巴,他时不时掏出来看一眼,发现皱了又赶紧展开、摊平,拜一拜外婆,然后用骨灰盒压一压火车票。

陆阳说等他收拾好一切,放下大山里的执念,陆阳在城里等他。他不知道城里人说的话算不算数,但是陆老师说话一定算数,他想去见识见识蒸桑拿,想戴上陆老师说的戴上就能听清楚的耳朵里的小耳朵,想听陆老师给他念情诗,想看看陆老师有没有好好吃饭,是不是还在挑食,衣服是不是还混在一起洗,拧也拧不干净……

他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这些事如果不和陆阳一起做就没有意义,他要让自己的人生从这一刻起变得有意义。

火车轰鸣声巨大,响得他耳朵发疼,火车上孩童嬉闹乱跑,中年男人打牌时夹杂一两句脏话,售票员提醒大家小心扒手丢失物品不管,小耳朵抱紧了怀里的骨灰盒,那张火车票紧紧贴着盒子底部。

他随着这列火车去找寻为他念情诗的陆老师。

【吃普通米面会中毒 患怪病男孩获社会资助】

今年13岁的男孩小皓博从小患有一种怪病,普通的大米和白面、鸡鸭鱼肉等日常食物都不能吃,只能吃昂贵的特制食品。多年来,小皓博的病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5年,小皓博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关注,众多爱心人士向怪病男孩家庭施以援手。7年后,小皓博仍然牵动着人们的心。日前,当得知受疫情影响,小皓博的父亲外出务工遭遇困难时,这些爱心人士再次雪中送炭……

再获爱心资助

“我捐1000元。”“我代表公司捐助1000元。”“我也捐1000元……”4月15日下午,一场公益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向罕见病儿童小皓博伸出援助之手。

活动现场,爱心企业内蒙古博致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陈家沟西北拳社内蒙古分社、呼和浩特绿巨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各捐助1000元,爱心人士聂海兵、李丞各捐助1000元。聂海兵正在读高中的女儿聂清音向小皓博资助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些爱心人士还向张皓博父母捐赠了米面。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呼和浩特市红十字黄河飞天志愿服务队队长饶巧丽从2015年就开始关注小皓博,并且持续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小皓博一家。饶巧丽说,志愿服务队将陪伴小皓博一直走下去。捐助仪式上,小皓博的父亲张忠恒一度哽咽,他说:“是爱心人士的关爱,给了我们一家人渡过难关的信心。”

吃特制食品长大

13岁的小皓博从小患有一种罕见疾病:苯丙酮尿症。这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于体内缺少一种酶,患儿不能正常代谢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在体内不断积累,就会导致脑损伤。普通的大米和白面、鸡鸭鱼肉等日常食物中含的蛋白质相对较高,小皓博都不能吃。“那些食物对孩子来说就是‘毒药’,会损害他的中枢神经,让他变傻、自虐,甚至死亡。”张忠恒告诉记者。

小皓博1岁9个月时被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之后只能靠特制饮食来治病。“太贵了,吃不起。” 张忠恒说,一袋1公斤的营养米60元,特制面条用淀粉1公斤40元,一桶300克的蛋白固体饮料290元……随着小皓博年龄的增长,每月所需的特殊米面开销巨大,如今每月的“口粮”费5000元都挡不住。而小皓博在康复学校的费用每月也需要4500元。

张忠恒是武川县哈拉合少乡人,家中世代务农,种植了90亩的土豆。几年前,他的父母相继患癌去世。小皓博被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后,为了能够得到康复治疗,张忠恒将家搬到了呼和浩特市。

盼望加大医保报销额度

小皓博的妈妈告诉记者,特制的食物口感发涩,很难下咽。“可怜的孩子,一辈子吃不上个香东西。怕孩子馋,我们平时也很少吃肉食。逢年过节时做点儿好吃的饭菜,看到儿子眼巴巴地瞅着却不能给他吃,我和他爸心里就特别难受,无法下咽。”巧克力、雪糕、蛋挞……这些同龄孩子们爱吃的零食,小皓博都没吃过。偶尔,爸妈带小皓博到超市购物,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零食,小皓博都没有感觉,有时候求爸爸妈妈买回来,却当玩具玩儿。“网上也有特制的零食,我们只给孩子买过两三次,太贵了。”小皓博的妈妈说。

张忠恒告诉记者,小皓博的口粮都是从北京的定点医院购买的,一年需要花费六七万元,而医保每年最多只能报销1.5万元。“现在得这种病的孩子也不少,报销不了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且14岁以后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盼望国家能给这种病多报销点,延长报销时间。”张忠恒发愁地说,孩子就要到不能报销的坎了,下一步他不知道该咋办。

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给父母看病欠下的债,以及儿子每月的大额“口粮”费用,经常让这个没有固定收入的三口之家陷入危机。“这几年我都是‘拆东墙补西墙’过日子,一次次从绝望中挣扎出来。”张忠恒说。2015年,在媒体的报道下,众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开始帮助张忠恒一家,他家库存的价值2万元的土豆募得善款12万余元。张忠恒在赛罕区西喇嘛营子村居住的平房也是一位好心人免费提供的。

这几年,为了让孩子健康活下去,张忠恒四处打工,拼命挣钱,虽然累出一身病,但是对孩子越来越有信心了。

13岁的小皓博身材瘦削,手里经常拿着一部手机。张忠恒说儿子喜欢听音乐。小皓博很好动,不时握握记者的手,一会儿又去抱抱父亲,亲亲父亲的脸。张忠恒说,疾病导致孩子发育迟缓,六七岁了还不会说话、走路不稳,经过康复训练,最近几年,孩子能简短地说话了,也能稳稳地走路了,拿东西也很顺手。在张忠恒眼里,孩子能够康复到现在这个程度,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变化。“我们看到希望了,再苦再累也不会放弃孩子。”张忠恒说。

张忠恒加入了“苯丙酮尿症”微信群,和群里的孩子家长抱团取暖,讨论康复方案、食物购买等问题。“群里一个来自武川县的苯丙酮尿症小患者,父母坚持不下去了,已经放弃,任由孩子随便吃普通食物。”张忠恒痛心地说。

得到社会爱心帮助的张忠恒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加入了红十字志愿组织,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多次无偿献血,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回馈社会。“我经常和儿子说,是众人把你养大的,长大了一定要回报社会。”张忠恒说。

采访结束时,张忠恒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他早已去贵州打工去了,给孩子筹集“口粮”是他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那些驻足在心里的诗词句子。。。 1、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2、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3、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 4、情不敢至深恐大梦
  • 人若想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智慧的引领。人若想取得更大的成成就就,需要智慧慧的引领。
  • 他表示,虽然新冠肺炎患者的日新增人数依然居高不下,但重症患者极少,这得益于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的使用。”他进一步向台当局喊话:“作为战场的第一线
  • 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会永远在你身边提醒你,关心你,保护你......爱你。世界分为虚实,分为物质和意识,分为天和地;如果我们回头想想我们的DNA双螺旋结构都是阴阳
  • 右手断掌,且有双重感情线的,事业心重同时也非常重感情,但目前你的事业运势欠佳,事业发展缓慢,得财不易,生活也多有操劳。针对这个问题,王浩信今日接受采访的时候居然
  • 【同人馆】穿越西元3000后·光年(上) —— 作者:红糖燕麦 在医院中没检查出什么异常,叶冰瑶被爸爸妈妈接回了家中,学校里平实欢闹的生活也一如往常。面对着平
  • 分手后,女人总是感觉男人很无情,在这里我要替广大男性说句话,这种无恰恰带着有情。因为最初多期待,后来就多失望。一开始多爱你,后来就多冷漠,冷漠你后来的状态。 既
  • #美妃黛儿##美丽一生##美妃黛儿营养护肤# 美妃黛儿:“红耀中国 炫动长安”一带一路首席国际童模总决赛共絮 文/美妃黛儿 有一条路在呼唤 带着心穿越万水千山
  • #书法[超话]#静心写字不亦乐乎!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 · 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
  • #0824林彦俊生日快乐# 今天是俊俊出道后第三个生日 一如既往能感受到你做每件事的专注 今年开启不一样的身份学着成为一名去塑造角色的演员 还是觉得你很厉害 勇
  • 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在其小说《雪崩》中这样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
  • [抓狂]加班到七点多才回家胃疼得已经不知道饥饱了收到了佛系捡漏的dou的小面包拿了把水果刀就切了 直接微波二十秒食用嗅到浓郁的黄油香气 手指触碰表面有油感入口柔
  • 男人们听好了,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就是对自己与家人的责任,男人谎言欺骗女人一夜,女人谎言可以骗男人一生,男人伤女人只是表皮,女人伤男人可以伤筋骨,没有所谓忠诚因为
  • 两层楼的每个角落都很好拍照✨#店名:朴崔九首尔大排档地址:思北角滨路15号105单元(Brt 思北路口站下,很方便)人均:80元左右#点单分享-梦幻炸鸡:炸鸡有
  •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克鲁伊夫在足坛上的建树,也一直坚持把荷兰的传统文化元素融进Quick(快速)鞋子设计当中。图六:世界著名的摄影师保罗·福林(1929-2002)
  •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至今的5年时间,鄂尔多斯一中平均每年考入清北人数均在30人以上。由于优秀的高考成绩,在整个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
  • 心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很多情理之中要学会尊敬要学会安静和祥和。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
  • 智能建造是什么智能建造是面向工程产品全生命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建造生产水平提升和现场作业赋能的高级阶段;是工程立项策划、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信息感知、传输、
  • 后来闲聊我问,我有没有令他心动的时刻,答,"多了去了,你笑着给奶奶拍照送给她照片时,便是其中之一。"#星座[超话]#星座缺点 水瓶座:笑点
  • 哥斯达黎加传染病专家、前公共卫生部长玛丽亚·路易莎·阿维拉(María Luisa Ávila)认为,未接种疫苗的人员不会是仅有的容易受到新一轮疫情影响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