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蚂蚁相伴80年,一生活得像孩子

  2021年12月26日,“20世纪最后一位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离世,享年92岁。
  威尔逊的研究生涯是从蚂蚁开始的,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跨越了80余年。就在2020年,已经91岁高龄的威尔逊出版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蚂蚁的世界》。
  似乎是对生命的结尾有所察觉,威尔逊把时间留给了毕生挚爱,他精心挑选了26个蚂蚁的故事,同时也把自己重要的人生片段浓缩在了里面。
  近日,威尔逊这本遗作的中文版正式面市。

威尔逊的13岁

  早在20世纪初,红火蚁入侵了北美,而威尔逊是在北美最早意识到红火蚁入侵的人之一,那一年他13岁。入侵事件可能是威尔逊少年时代最重要的发现。
  1942年,他在美国莫比尔一块挖开的土地中发现一座约30厘米高的蚁丘,里面满是他从未见过的蚂蚁。结果发现它们是入侵红火蚁。
  对于整个美国历史来说,红火蚁都是一个宿命般的物种。
  20世纪50年代,入侵红火蚁扩散到了全美。当时,美国农业部和化工企业计划用大规模喷洒杀虫剂的方式消灭它们。
  已经成为蚂蚁专家的威尔逊非常反对这么做。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传统方法不仅杀不死红火蚁,还会让农药处理区的其他生物和人类暴露在危险中。
  然而,威尔逊没能阻止这个计划。结果是红火蚁又在夏威夷登陆,而后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建立了滩头阵地,真正成为了国际性问题。
  因为蚂蚁,威尔逊参与并见证了一段环境史,这也是《蚂蚁的世界》26个故事中的一个。
  威尔逊一生写过30多本书,绝大多数是学术性的。他自认,直到这本书,才把蚁学作为一场身体和智力上的探险,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这些蚂蚁的故事不仅跟科学发现有关,也包含了威尔逊在不同时间段里的人生经历。“这本书带有相当的个人回忆录的色彩,他的一生似乎都浓缩在了这些故事里。”本书译者之一、科普作家冉浩认为。
  威尔逊熟谙大众的口味和兴趣,用科学知识加人生故事的写作方式,保证了这本书最佳的阅读体验。
  “他有着一个顶尖科学家的头脑,同时也拥有一个成熟作家的文笔。”冉浩评价说,两种能力的完美结合,让威尔逊成为了科普作者中十分难得的存在。

为什么是蚂蚁

  威尔逊一生发现了约450种蚂蚁,几乎站在了蚂蚁分类学金字塔的顶端。但真正让威尔逊名声大噪的,是他在对蚂蚁的潜心研究中,把种群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以及进化理论有机融合,开创了生物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社会生物学”。
  冉浩介绍,在如今的社会生物学领域,蚂蚁是非常典型的模式生物,这里有着最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构成了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蚂蚁社会几乎就是“女性”世界,雌性蚂蚁拥有完全的主导权,所有忙于劳动、忙于探索外部环境或参战(全面的蚂蚁战争)的蚂蚁都是雌性。相比雌性,雄性蚂蚁就显得格外可怜,它们一生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婚飞时与其他蚁群中的处女蚁后交配。
  威尔逊把这样的雄性蚂蚁形容为一群会飞的“精子导弹”。“导弹”一经发射,不管成功与否,都会被蚁群遗弃,并在之后的几小时或最多几天内死于雨水、高温或捕食者的爪牙之下。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许多蚂蚁类群会吃掉受伤或死亡的同类。年老或残疾的工蚁会按照既定准则离开巢穴,不给蚁群造成任何负担。死在巢穴里的蚂蚁会被丢弃在原地,而严重受伤或垂死的蚂蚁,则会被自己的姐妹直接吃掉。
  威尔逊发现,蚂蚁还是所有动物中最好战的,同物种不同蚁群间的斗争最为激烈,通常以斩草除根为目标。
  他曾见过到处散落着“战士”尸体的战场,发现绝大多数是年老的雌蚁。成年工蚁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蚁群发展会从事越来越危险的工作。因为“对蚂蚁来说,服务蚁群就是一切。自然死亡将近时,老年工蚁在最后的日子里从事危险活动是对蚁群更有利的选择”。
  在威尔逊看来,蚂蚁利用这些超乎人类想象的社会组织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迄今为止被发现、定名并详细研究的蚂蚁已经超过1.5万种,相当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数的总和,地球上蚂蚁的总重量大约与全人类的体重相当。
  除了高寒地带以外,蚂蚁渗透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角落。它们在1~100毫克量级陆生食肉动物中占据统治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推动世界运行的小生物”,至少在陆生动物中是如此。
  曾有人问威尔逊“为什么要研究蚂蚁”,他反问说:“蚂蚁如此有趣,为什么不人人都来研究蚂蚁?”

他“如愿穿越到了1亿年前的那片森林”

   “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喜爱昆虫的时光,而我始终没有从中走出来。”直至人生的终点,威尔逊都没有丧失对自然界强烈的好奇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一生都活得像个孩子。
  对小时候的他来说,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探险,长大后,这场探险变成了现代生态学中一项重要的数据收集工作——全物种生物多样性编目,这也是他未竟的事业。
  这样的经历让威尔逊十分希望本书能够吸引那些有意在科学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学生,在他看来,即使从十岁开始培养这种兴趣也不算太早。
   “被子植物与昆虫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协同演化关系,植物供养昆虫,昆虫帮助它们播种繁衍,因此,被子植物和昆虫互相成就了彼此。” 冉浩解释,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不由个头大小决定,但昆虫就因为它们的外形而难以进入人们的关注圈。
  阅读《蚂蚁的世界》,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认知。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威尔逊讲到了蚂蚁祖先演化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近期在缅甸琥珀研究中颇受瞩目的一类具有大颚的捕食性蚂蚁——哈迪斯蚁,它们生活在大约1亿年前。
  威尔逊问自己,如果魔法允许他前往地球史上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待上几个小时,他会选择去往地球的哪个时代和哪个地方。他的答案是——1亿年前的一片到处都是蚂蚁(包括哈迪斯蚁属)的中生代森林。
   “也许老爷子不是离开了,而是如愿穿越到了1亿年前的那片森林。”这是冉浩给偶像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科学导报

1960年5月,苏联米格-19战机,正对美军最先进的侦察机紧追不舍,十几枚萨姆-2导弹突然鱼贯而出,将米格-19与美军侦察机一同摧毁。
 
1960年5月1日,美军最新研制的高空侦察机,再一次大摇大摆地侵入苏联领空,肆无忌惮地收集各种重要的军事情报。苏联的地面雷达很快捕捉到了这位不速之客,毕竟它隔三差五就过来一趟,也算是老相识了。为了对付这位难缠的敌手,苏军这回一口气出动了三架战机,包括一架苏-9战机与两架米格-19。
 
三位飞行员对美军侦察机恨得牙痒痒,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将它捅下来,为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就算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但是这架汇集美军高新科技的新式侦察机,竟然飞到了不可思议的2.1万米高空,想要将它打下来谈何容易。正因如此,美军飞行员才会有恃无恐,即便看到苏军派出三架战机,依然不慌不忙地按计划拍照,
 
不过这一次他彻底失算了,由于苏-9比米格-19飞得更高一些,所以这架战机抢先出手,苏-9迅速追到美军侦察机的下方后,突然仰头向上全力加速,顿时犹如直入云霄的雄鹰一般,朝着美军侦察机猛扑过去。这是打算利用冲力达到极限高度后撞击敌机,跟它同归于尽。
 
美国飞行员根本没想到苏军会来这么一招,为了摧毁侦察机竟然如此奋不顾身,一时间吓得心惊肉跳。要知道现在可是在两万米的高空,倘若两机相撞,就算跳伞成功,基本也没有生还的可能。也就是说苏-9飞行员,根本没打算活着回去,这份“杀敌”的勇气和决心,的确令人肃然起敬。显然美军飞行员碰到了硬茬,不过他并不想在此折戟。
 
他认为自己只是跑来拍照的,没有必要葬身于此,于是立刻调整侦察机姿势,准备迅速离开苏联领空,以便尽快摆脱苏-9的追击,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苏军飞行员会不会突然再撞一次,万一两机真的“热情相拥”,后果不堪设想,权衡再三还是走为上策。
 
既然苏军一口气出动了三架战机,肯定不会再眼睁睁地看着美军侦察机溜之大吉。果不其然,两架米格-19见苏-9撞击失败,加速追了上去,虽然高度差距有点大,打不着也撞不了,好在他们能够实时监控侦察机的动向,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地面的防空部队。
 
因为经过数年的卧薪尝胆,苏联的科研部门终于开发出了一款,专门针对这种高空侦察机的新武器“萨姆-2防空导弹”,虽然射击精度差强人意,但是只要多弹齐发,对付这架高空侦察机应该绰绰有余了。为了更精准地干掉美军侦察机,两架米格-19始终对它紧追不舍,应该说这样做还是相当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误炸,然而他们已经豁出去了。
 
对两位苏军飞行员来说,没有什么比打下傲慢的美军侦察机更为重要,这可是关系国家尊严与机密的大事。没过多久,高空中突然百花齐放,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彻云霄,美军飞行员终于意识到大事不好,真想不到苏军还藏着这个大招,今天真不该出门。
 
他慌忙调整飞机姿势进行躲避,然而太多导弹迎面扑来,根本来不及逃遁,这可如何是好?还未等他想出应对之策,侦察机竟然剧烈抖动,美军飞行员浑身一颤,没错,他的座驾毫无悬念地中弹了,开始急速下坠。按照美军规定,倘若侦察机被击中,飞行员必须立刻开启自毁程序,毕竟这是高度机密的装备。
 
所以他应该马上熄火,并烧毁照相机与底片等所有机密部件与文件,随后启动延时自爆系统,做完这一切才能跳伞逃生。此外,在飞行员随身携带的背包里,还藏有一枚伪装成硬币的毒针,一旦被捕可迅速自裁。如此一来,这架侦察机将在高空爆炸解体,而飞行员死无对证,即便苏联击落了侦察机,也不能指责美军侵犯领空,甚至没办法公布真相。
 
虽然美军考虑得滴水不漏,但是这位飞行员并不打算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决定逃出生天再说。于是努力将惊恐的情绪平复下来,再使出浑身解数稳住侦察机,随后竭尽全力地降到一万米的高空,再趁机弹射出舱。
 
虽然在这个高度跳伞依然存在一定风险,不过对于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来说,基本没什么大问题,美军飞行员如愿以偿地平安落地,随即被等候多时的苏军俘虏。与此同时,那架珍贵的侦察机也成为了苏军的囊中之物,让科研部门获益匪浅。而抓住了俘虏,人证物证俱全,美国就不得不为侵犯苏联领空而致歉,从此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前来“串门”。
 
能够获得这样的战果,两架米格-19功不可没,然而就在美军侦察机被打中的瞬间,空中散落出许多金属碎片,干扰到雷达,地面的防空部队以为那是侦察机故意抛洒的金属箔条,从而继续攻击,以至于一架尾随其后的米格-19不幸被击落,好在飞行员跳伞及时,最终有惊无险。
 
尽管失去了一架米格-19,但是跟获得的辉煌战果相比,这点损失不值一提,何况三位飞行员为了国家利益与尊严,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参与战斗,苏军飞行员最终获得珍贵的“红旗勋章”,的确令人敬佩!可见,“兵不畏死”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大的重要原因吧。

#军事新闻# 1960年5月,苏联米格-19战机,正对美军最先进的侦察机紧追不舍,十几枚萨姆-2导弹突然鱼贯而出,将米格-19与美军侦察机一同摧毁。
 
1960年5月1日,美军最新研制的高空侦察机,再一次大摇大摆地侵入苏联领空,肆无忌惮地收集各种重要的军事情报。苏联的地面雷达很快捕捉到了这位不速之客,毕竟它隔三差五就过来一趟,也算是老相识了。为了对付这位难缠的敌手,苏军这回一口气出动了三架战机,包括一架苏-9战机与两架米格-19。
 
三位飞行员对美军侦察机恨得牙痒痒,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将它捅下来,为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就算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但是这架汇集美军高新科技的新式侦察机,竟然飞到了不可思议的2.1万米高空,想要将它打下来谈何容易。正因如此,美军飞行员才会有恃无恐,即便看到苏军派出三架战机,依然不慌不忙地按计划拍照,
 
不过这一次他彻底失算了,由于苏-9比米格-19飞得更高一些,所以这架战机抢先出手,苏-9迅速追到美军侦察机的下方后,突然仰头向上全力加速,顿时犹如直入云霄的雄鹰一般,朝着美军侦察机猛扑过去。这是打算利用冲力达到极限高度后撞击敌机,跟它同归于尽。
 
美国飞行员根本没想到苏军会来这么一招,为了摧毁侦察机竟然如此奋不顾身,一时间吓得心惊肉跳。要知道现在可是在两万米的高空,倘若两机相撞,就算跳伞成功,基本也没有生还的可能。也就是说苏-9飞行员,根本没打算活着回去,这份“杀敌”的勇气和决心,的确令人肃然起敬。显然美军飞行员碰到了硬茬,不过他并不想在此折戟。
 
他认为自己只是跑来拍照的,没有必要葬身于此,于是立刻调整侦察机姿势,准备迅速离开苏联领空,以便尽快摆脱苏-9的追击,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苏军飞行员会不会突然再撞一次,万一两机真的“热情相拥”,后果不堪设想,权衡再三还是走为上策。
 
既然苏军一口气出动了三架战机,肯定不会再眼睁睁地看着美军侦察机溜之大吉。果不其然,两架米格-19见苏-9撞击失败,加速追了上去,虽然高度差距有点大,打不着也撞不了,好在他们能够实时监控侦察机的动向,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地面的防空部队。
 
因为经过数年的卧薪尝胆,苏联的科研部门终于开发出了一款,专门针对这种高空侦察机的新武器“萨姆-2防空导弹”,虽然射击精度差强人意,但是只要多弹齐发,对付这架高空侦察机应该绰绰有余了。为了更精准地干掉美军侦察机,两架米格-19始终对它紧追不舍,应该说这样做还是相当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误炸,然而他们已经豁出去了。
 
对两位苏军飞行员来说,没有什么比打下傲慢的美军侦察机更为重要,这可是关系国家尊严与机密的大事。没过多久,高空中突然百花齐放,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响彻云霄,美军飞行员终于意识到大事不好,真想不到苏军还藏着这个大招,今天真不该出门。
 
他慌忙调整飞机姿势进行躲避,然而太多导弹迎面扑来,根本来不及逃遁,这可如何是好?还未等他想出应对之策,侦察机竟然剧烈抖动,美军飞行员浑身一颤,没错,他的座驾毫无悬念地中弹了,开始急速下坠。按照美军规定,倘若侦察机被击中,飞行员必须立刻开启自毁程序,毕竟这是高度机密的装备。
 
所以他应该马上熄火,并烧毁照相机与底片等所有机密部件与文件,随后启动延时自爆系统,做完这一切才能跳伞逃生。此外,在飞行员随身携带的背包里,还藏有一枚伪装成硬币的毒针,一旦被捕可迅速自裁。如此一来,这架侦察机将在高空爆炸解体,而飞行员死无对证,即便苏联击落了侦察机,也不能指责美军侵犯领空,甚至没办法公布真相。
 
虽然美军考虑得滴水不漏,但是这位飞行员并不打算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消失不见,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决定逃出生天再说。于是努力将惊恐的情绪平复下来,再使出浑身解数稳住侦察机,随后竭尽全力地降到一万米的高空,再趁机弹射出舱。
 
虽然在这个高度跳伞依然存在一定风险,不过对于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来说,基本没什么大问题,美军飞行员如愿以偿地平安落地,随即被等候多时的苏军俘虏。与此同时,那架珍贵的侦察机也成为了苏军的囊中之物,让科研部门获益匪浅。而抓住了俘虏,人证物证俱全,美国就不得不为侵犯苏联领空而致歉,从此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前来“串门”。
 
能够获得这样的战果,两架米格-19功不可没,然而就在美军侦察机被打中的瞬间,空中散落出许多金属碎片,干扰到雷达,地面的防空部队以为那是侦察机故意抛洒的金属箔条,从而继续攻击,以至于一架尾随其后的米格-19不幸被击落,好在飞行员跳伞及时,最终有惊无险。
 
尽管失去了一架米格-19,但是跟获得的辉煌战果相比,这点损失不值一提,何况三位飞行员为了国家利益与尊严,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参与战斗,苏军飞行员最终获得珍贵的“红旗勋章,的确令人敬佩!可见,“兵不畏死”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强大的重要原因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一层的卧室是留给太奶奶居住的,把一层的洗手间改成干湿分离,卫生间里没有做独立淋浴房,增大空间,坐便旁边专门安装了扶手,也方便老人扶着缓缓站立,各个细节都考
  • #微播蒙城#【托管班里学艺忙】7月26日,蒙城县城关街道望月社区科普馆,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感受科技的魅力。(胡卫国)西安花店|七夕[心]镜面抱抱桶|预支浪漫
  • 【2016.4.17 今生缘酒店婚礼预告】婚礼仪式中,当新郎说出:大家都知道我们俩是同姓,但是还有朋友们并不知道我们的妈妈也是同姓的时候,引来现场嘉宾一阵惊呼鼓
  • 妈妈都忘了做便当,那我今天就不去了"拎起来胖揍一顿最近想方设法地给我下套,"啊,我那件超人的T恤还没干啊,那我不去幼儿园了""什么,今天晚饭竟然没有鱼,那我明天
  • 这个社会给我的感觉就是大家对男性的包容总是要比女孩子多一些大家常说,女孩子多的地方就是大型宫斗剧现场,这话也没毛病,女生相比较男生心思会比较细,这个特长有利也有
  • 故宫的冬天也很美鸭~~~红墙白雪绿松~~~明制汉服真的很配故宫的景色[嘿哈][嘿哈][嘿哈]摄影:一中后期:七夜前段时间去故宫拍的~~~刚好春节放出来嘿嘿嘿~~
  • 温暖记录除了图片里的还有好多比如最近两天痘痘消得差不多了,起床时脸特别滑拥有了超爱的手环每天打开倒计时日历新的一页下面都有一句话,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惊喜和懒懒看了
  • 后者的主要体现就是心理防御与心理适应能力减退,所以生活的重大事件会让他们内心的环境趋于起伏不定,无法平稳;还有,人进入老年后,生活会有非常大的变化,疾病慢慢会上
  • #鞠婧祎白鹿同框#白鹿真的很好 粉丝之间的战争上身正主的那些人不管谁家粉 只能说 说过的话都会遭到报应她的名声真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她很用功,因为想演好戏去报
  • ◤关于退圈◢在此说明顾筱汐已于2021年8月22日退圈是我之前没有及时做出声明只是对置顶进行修改,造成诸多误会,特此来补充,此条已存入置顶详细可见置顶[举手]关
  • 随识小课 | 如何挑选一包不错的精品咖啡豆详情链接:第三波精品咖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自己在家冲杯咖啡喝,但是市场上的咖啡包装琳琅满目,到底哪些才是
  • 那么多粉丝玩儿梗你看不见,那么多粉丝做你看不见,有极小部分人拒绝合体你就开始跳脚骂街,收好你挑事的那些小心思我们自己圈的事自己会解决,用不着你指手画脚,少来扣帽
  • 68年来超级月亮在女娲故乡升起了!愿圆圆的超级大月亮将68来最明亮的清辉洒遍大地,给人家带来安康吉祥,愿普天下家家花好月圆,人人健康长寿,事事一帆风顺,天天精神
  • ꧁ 黛韵娜百万富翁第❻课꧂ 你为什么做不好微商❓今晚帮你解析做好微商六大要素‼️三个权威❗️三个Yes ❗️三个Good❗️今晚微谷导师空降现场玩转百团大战‼️
  • #日本猴痘疫情全球一级旅行警告#【#日本发布猴痘疫情全球一级旅行警告#】综合报道,当地时间25日,日本外务省针对猴痘疫情发布全球一级旅行警告。此前,世界卫生组织
  • / 今日朋友圈文案 越算计,越是输掉了自己 越精明,越是困住了一生 这世上,最难走的路就是捷径 — 要努力 但不要着急繁花锦簇  硕果累累更需要时间和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指路必hui现在每个我遇见的笑着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他们只因扛而成长。多少欢喜,多少苦涩,都不愿再去回忆,依然埋在
  • 这是我从小的梦想,可你为什么要一步步去磨灭我的梦想,我为了你已经妥协很多了,我好累#羊村的扛把子# #散文# 我到巴西不久,船长把我介绍给一位种植园主;这人与船
  • 让我们一起心存善良和大爱,微笑着,走过季节的轮回。让我们一起心存善良和大爱,微笑着,走过季节的轮回。
  • 昨晚梦到决定和前男友结婚 立马就辞去了工作 回老家去了 毫不犹豫 回家见到他的那一刻 好累啊 觉得以后有什么事情也不用自己死扛着了 也可以有一个人靠一靠了梦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