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开元天上乐,遗音传向世间来。鹍弦夜拨风生殿,羯鼓春敲花满台。荔子浆寒醒未解,海棠日煖梦初回。谁知百战功成后,一曲霓裳种祸胎?”这是明代诗人王翰写下的《观舞天魔》一诗。明朝风行“天魔舞”,传说是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所创,王翰将它与唐朝的“霓裳羽衣舞”相提并论,认为同属“亡国之舞”。在《红楼梦》中,也提到“天魔舞”,即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说:“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 https://t.cn/A6689KQa

#藏书票#上海图书馆藏藏书票(三十七)
作者:洪凯
技法:S1
票主:洛夫

诗人。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魔歌》(1974)《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漂木》(2001)等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落叶在火中沉思》等六部,评论集《诗人之镜》《洛夫诗论选集》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郧阳“太史公”冷遇春去世 享年104岁曾参与编撰多部地方文史著作】12日20时许,被称为郧阳“太史公”的十堰历史学者冷遇春因病辞世,昨日骨灰安葬于十堰公墓,享年104岁。

冷遇春,1919年1月12日出生于郧县(现郧阳区)一户贫民家庭。聪明好学的他,先后考入湖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国立湖北师范学院。1954年,他在郧阳师范(后更名为郧阳师专,现为汉江师范学院)任教,1982年离休后仍坚持授课,直至1986年才正式离开教学岗位,从此致力于诗、史、文、论写作,特别是郧阳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创作。

从1987年主编《郧县体育志》开始,冷遇春先后参与编撰《郧县志》《郧县文史资料》《郧阳抚治两百年》《郧故串珠》《郧阳历史文化探研》《先秦诗教志》《武当诗联·老骥嘶郧》等地方文史著作。

鉴于其艺术成就,他的生平和成就介绍被分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诗人大词典》《中国文学艺术界名人大典》《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世界华文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等。

“老骥嘶郧不为槽,秦巴春秋唤人晓。日照何虑黄昏近,夕阳景观亦如朝。”这是冷老生前创作的一首诗词,亦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老人的儿子冷荣平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前,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著作的整理、出版。”

目前,冷遇春撰写的《写作导航》正在印刷。另一本以其个人回忆录的形式描写和反映汉水流域及十堰市(古郧阳)100年来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特色的《我的百岁生涯·回忆录》,正在整理中。

<<<相关报道

在郧阳史志界,流传“无冷不成史,无冷不成志”

冷遇春:惜时如金笔耕不辍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在郧阳史志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冷不成史,无冷不成志。”冷老生前编纂的《郧阳抚治两百年》《郧故串珠》《老骥嘶郧》等,填补了郧阳地区史志空白,被人们尊称为“郧阳太史公”。

“史立郧阳,文补抚治。高山仰止,长河舒袖。病榻之前不释卷,只争朝夕留史说。手中一支笔,著史明志,鉴往涵今;心中一团火,守望信念,光照未来。”这是郧阳“太史公”冷遇春被评为十堰首届“最美长者”的颁奖词,也是对其一生的最好写照。

惜时如金,晚年仍笔耕不辍

近年来,记者曾多次前往柳林新村一栋家属楼,拜访与儿子冷荣平同住的冷遇春老人。书房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史书,从《二十四史》到各地史志一应俱全,书桌上总是摆放着放大镜。每次进门,都能看到老人正在伏案写作或阅读。

冷荣平说,父亲拒绝一切不必要的活动,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通宵达旦埋首于古书中。仅考证依据的35种史书资料中的必阅部分就重达几十公斤,就是通读一遍也得一年两载,所摘抄的资料多达百万字。他曾多次建议父亲多休息,可老人总说“表钟犹响针难停,太阳未落霞不收”,自己要分秒必争,多为后人留下一些文化遗产。

几年前的一天,老人又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查找史书资料,不料突然心脏疼痛晕倒在地。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冠心病,且心脏衰竭,需要马上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冷老得知自己病情危急,但手术风险很大,含泪哀求医生:“有些史实只有我知道,我不想把它们带走,我必须写完,一代代传承下去,求求你多给我一些时间完成史书。”经过会诊,医生冒着极大危险,成功为冷老植入心脏起搏器。

住院期间,他让儿子将史实资料带到医院,只要稍微清醒就捧书而读。出院回到家,他不顾家人劝阻,立即投入创作。

治学严谨,一词一句皆要言之有据

创作中的冷遇春常说:“立史言犹如立己身,诉之他人,关乎四方……故言事务求其实,言人必重其德,言言必合其理。只有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才无愧于历史。”

幼子冷小平回忆,编写《郧县志》时,父亲发现许多史书上对“郧县”名字的由来介绍不正确,民间也有不少误传。为此,他在《郧县报》上发表了题为《郧县何以得名》的文章,旁征博引为“郧县”正名,避免了以讹传讹。

在郧阳地区志办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冷遇春在论文《论新方志的整体性》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史实资料偏听偏信、不够严谨,强调编史工作“必须端其观点、正其失误、去其浮泛、补其遗漏、使之趋于完整”。

他这种敢于质疑权威、不留情面的求证态度“得罪”了一些人。有的人曾背地里称他“古板的老头”。不过,认真阅读他著作的人无不被冷老师的严谨治史精神所折服。

在编写《郧阳抚治两百年》期间,已到耄耋之年的冷遇春为了查证史实,几乎翻遍了汉江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的几百本《明实录》《清实录》等史书,同时还购回《二十四史》《明史》《清史》等数万元的图书资料在家查阅。为了进一步获得全面、系统、准确的资料,他不顾年迈体弱,多次奔波于武汉、上海等地,进图书馆、档案馆,拜访知情人,有时还写信给有关部门及国内外亲朋好友恳请帮助。

最终,呕心沥血出版的《郧阳抚治两百年》,发掘和再现了明清时期郧阳“地辖楚、豫、陕、川四省边境五十余州县,其史实连绵明、清两朝逾两百年,体现秦、巴、江、汉历经两朝十帝三千里世情风流”的史实,不仅填补了十堰史学著作的空白,也改变了人们对十堰历史面貌的认识。因此,该书被地方史学界奉为“十堰历史文献中的珍品”。

老有所为,为十堰文明城市创建“代言”

“三千里汉江,百万年历史积淀,最璀璨夺目的这一段就在我们十堰境内。作为研究历史的人,去发掘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就是在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这是2017年冷遇春在柳林新村家中对记者说的话,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在十堰文明城市创建期间,冷遇春两次通过十堰晚报为文明城市创建“代言”。

“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十堰肯定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文明城市。”当时99岁很少出门的冷老说,家人每次出门回来后都会告诉他十堰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的新变化。“听说现在市容市貌变化很大,说明全市上下都在努力……”

2019年4月3日,在冷老家中,他指着茶几上一摞厚厚的《十堰晚报》说,自己每天必读《十堰晚报》。“除了地理、探源,最喜欢的就是你们开设的‘志愿者风采’‘十堰正能量’‘争当文明使者我为文明代言’创文栏目……通过阅读,我了解到十堰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的点点滴滴。”

“回首往事,改革开放40年来,十堰这座城市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特别是十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感觉城市面貌、市民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说起身边的变化,冷老停不下来,“近年来,我觉得城市街道变得干净了,交通变得有秩序了,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和善了……”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给予一个城市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了一个城市整体文明水平,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冷老说,“我们每个十堰人都应该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做,用心浇灌文明之花,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建共享,以主人翁的风范捍卫城市的形象,让十堰的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高压锅被误当炸弹,对高压锅的恐惧横跨中西!
  • 美国又碰瓷,说中国无人机影响美国外交政策!
  • 广州房贷涨价引爆全国,石家庄刚需族也会越来越难!
  • 惠若琪退役!谢谢你在女排赛场上带给我们的感动
  • 独身男孩火车站借手机,之后他的举动令人意想不到
  • 罕见至极!日本海岸诡异现象 大量沙丁鱼尸体遍布海滩绵延40公里
  • 广州地铁车厢冒烟乘客紧急疏散 竟然又是充电宝闯祸
  • 昨晚,台湾6.4级地震!一个多小时连震13次!霞浦有震感!
  • 重磅!中央1号文件公布:鄂州城镇户口再不能去农村买房了!
  • 昆楚高速53车撞 春运自驾如何安全跑高速?
  • 女教师高颜值备课本走红!
  • 法海乾德门逝世 好几代人的记忆中都一定有他的存在愿安息
  • 11岁男孩玩枪误杀2岁妹妹后开枪自杀,小孩子玩枪类玩具安全吗?
  • 别看陈可辛的三分钟了 这才是回家的味道
  • 女机器人主播将上岗 长相甜美
  • 全国平均年终奖出炉!原来,我的年终奖有这么“多”!
  • 普京怒了!刚刚!俄罗斯战机被击落,报复开始
  • 2018年考研成绩公布时间和复试分数线公布时间
  • 央视春晚首次联排,剧透了这些明星阵容……有你期待的吗?
  • 光明早报:第三代北斗芯片发布;第31届电影金鸡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