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萨提亚女生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1·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父母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2·"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3·亲子关系非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4·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欧阳娜娜[超话]##欧阳娜娜音乐三部曲##欧阳娜娜首张原创ep# 恭喜 宝贝 当官了当了猫奴当了铲屎官想必 肯定会 不定时 给我们安利 关于猫咪用品猫奴铲屎官
  • 冷冷的秋冬需要朋友和火锅温暖❤️五星好评私房走出来的人气必吃榜餐厅这个天约个暖心暖胃的✨张老板的店✨yue火锅交大店!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若都像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
  • 总要时时儆醒祷告,免得撇下你。总要时时儆醒祷告,免得撇下你。
  • SHUTING QIU品牌创始人、时装设计师裘淑婷与现场嘉宾们分享了她对于可持续时尚发展的设计理念。在本期访谈里,设计师裘淑婷分享了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的历程、在
  • 在大学那次,你就应该没有侥幸心理了,你应该也觉得自己有什么好意意思做什么大事了,也不是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又放弃了,又变回了自己,而是应该试着做个好人,学做个好学
  • #今日份感慨#不作不会死 传闻中明年是耽改剧大年,有好多剧扎堆上。#周末# 昨天我家大宝子跟着姥姥、姥爷爬香山赏红叶去了,错开了周末的高峰,玩耍得相当愉快。
  • 回首往事,真不知道是恍如昨日还是已经太遥远了,抑或两种感觉都对?时间多么不可思议?恍惚之间,如梦如露,记忆的春天总会重来,红颜弹指老。到底是生命虚妄还是时光虚妄
  • 生活在秋天,感觉自己的心就如那澄澈的蓝天一样单纯,轻盈。生活在秋天,感觉自己的心就如那澄澈的蓝天一样单纯,轻盈。
  • 成都做假体丰胸好的医院有哪些?成都做假体丰胸好的医院有哪些?
  • #广州私人侦探私家侦探#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聪明,而是专注。如果你没有专注力,做什么事都只是蜻蜓点水,那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做成什么像样的事情。 。#深圳私
  • #诗词# 【每天一首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 宋 ]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
  • 这里的阳光,蓝天白云,连同大昭寺,又见证过多少宗教组织的变迁和更替。如果超越他们晒黑的皮肤,看上去“土气”的穿着,“奇怪”的发音,你一定会和他们纯净的心深深连接
  • 真的超级无敌讨厌现在的生活方式,今年的计划没有完成,导致明年的计划都要覆灭了,我的小心脏碎的blingbling的,2020赶紧过吧,这么奔波,腿都快断了,我心
  • 成都整牙哪里做的好?这次既然有机会再次母乳,就一定要完成夙愿,没想到一坚持就是两年,这回真要开始断奶了,等给明天过完生日以后就找机会[笑cry]#SM新女团ae
  • 善良不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应对复杂的世态人情。一个人只有洞察世事的智慧,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
  • 「 五香卷 」這道菜,我漳州的朋友曾经大费周章的给我寄来过,在家里用小火慢炸,我原以为是要等到炸枯炸脆为止,直到变得深红也仍是软软的。总的来说,遇外滩把闽菜在异
  • Je ne suis pas hésiter à vous faire savoir ce numéro de ce premier petit ami d '
  • #盗墓笔记重启# 烟波钓叟歌这段来了啊!(三元六纪)《烟波钓叟歌》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归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大体概括)轩辕黄帝战蚩尤,涿
  • 为了可以让您享受到您喜爱的未经研磨的新鲜咖啡豆的香味,使用遮光密封的可真空容器进行保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咖啡豆所拥有的独特香气与风味。经历了这些以后,咖啡迅速败
  • 认真翻阅了一下他的文章,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从头至尾都在以“我”为第一视角,讲述了太多自己身边的例子,满眼看过去都是“我如何,我怎么样,我怎么想”。在他临往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