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150年-219年),名机,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医学家,撰写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理、法、方、药齐备,到宋代成为现存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金匮要略》中载两首含艾叶方剂,为“芎归胶艾汤”和“柏叶汤”。
①柏叶汤方:柏叶、干姜、艾。治吐血不止者;
②芎归胶艾汤: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其著作《中藏经》共收载药方62首,载有1首含艾叶方。《华佗神方》共有1103首方,其中含艾叶23首,包括:
①灌肠神方:桃白皮、苦参、艾、大枣。治大便闭结。
②治伤寒吐血神方:青柏叶、干姜、艾。
③治中风掣痛神方:烧艾熏痛处。
④治呕吐清水神方:干蕲艾煎汤啜之。
⑤治安胎神方:厚朴、蕲艾、当归、川芎、黄芪、荆芥穗、菟丝子、白芍、羌活、甘草、枳壳、贝母。
⑥治数堕胎神方:熟艾、木鳖子、大赭(zhe)石、枣肉。
⑦治产后泻血神方:干艾叶、老姜。
⑧治经行不止神方:金毛狗脊、威灵仙、良姜、赤芍药、熟艾、附子。
⑨治火眼赤烂神方:艾叶烧烟,以碗覆之,俟烟尽,由碗上将煤刮下,温水调化,洗眼即瘥。若入黄连尤佳。
⑩治顿仆胎动神方:当归、芎藭、甘草、阿胶、芍药、艾叶、干地黄。
葛洪(261年-31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撰写的药书经后人增补,定名为《肘后备急方》,书中收载的多为民间常用的简便廉之治病处方,据初步统计,该书中收载艾叶的处方有15方之多。
①治卒心痛方:白艾煎水顿服。
②治伤寒时气温病方:⑴干艾煎水顿服取汗。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熟、脈大,始得一日方;⑵黄连、熟艾。治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⑶黄连、黄檗、龙骨、艾。治天行病毒,夹热腹痛,下痢;⑷大丸艾灸下部。治热病下部生疮者;⑸烧艾于管中熏之,令烟人下部中,少雄黄雜妙。治伤寒匿疮者。
③治卒中风诸急方:烧艾以熏痛处。治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随处者。
孙思邈(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书中就有与艾叶有关的药方。
①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⑴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方:艾叶、阿胶、川芎、当归、甘草。⑵治妊娠胎动,昼夜叫呼,口噤唇蹇及下重痢不息方:艾叶咬咀,以好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更煎,取一升服。口闭者格口灌之,药下及瘥。亦治妊娠腰痛及妊娠热病,并妊娠卒下血。⑶治产后下赤白,腹中绞痛方:芍药、干地黄、甘草、阿胶、艾叶、当归。
②在小儿科方面的应用。⑴治小儿黄烂疮方:烧艾灰敷之。⑵治小儿久痢脓湿方:艾叶五升、以水一鬥(dou),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⑶浴小儿身上下百疮不瘥(chai)方:苦参、地榆、川连、王不留行、独活、艾叶、竹叶,以水三鬥(dou),煮取一鬥(dou)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③在耳、喉病中的应用。治耳聋方:作泥饼子,厚薄如馄饨皮,覆耳上四边,勿令泄气,当耳孔上以草刺泥饼,穿作一小孔,于上以艾灸之百壮,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侧耳泻却黄水出尽,即瘥。当灸时,若泥干,数易之。
④治伤寒发黄。治风疸,小便或黄或白,好卧不浴动方。三月艾、苦参、大黄、黄连、凝水石、栝蔞根、葶藶。
⑤消食。治猝食不消,欲成癓䅪方:⑴煎艾汁如飴,取半升一服之,便刺吐去宿食,神良。⑵白艾五尺圍(wei)一束,薏苡根一大把,二味煎。
王焘,唐代(今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生于公元670年 ,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
①治天行疫气。⑴黄连龙骨汤方。黄连、黄柏、熟艾、龙骨。⑵艾汤方。苦酒、葶藶子、生艾(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无艾,可艾根捣取汁)。
②治酒疸艾汤方。生艾叶、麻黄、大黄、大豆,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③治下焦虚寒。柏皮汤止痢方:黄柏、黄连、人参、茯苓、厚朴、艾叶、地榆、榉皮、阿胶。
④治白癫。疗白癫方:干艾叶浓煮,以渍曲作酒如常法,饮之令醺醺。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父亲李言闻在当地也是名医,著有《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此书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与艾叶有关的论述300余处,艾叶单方或以艾叶为主的方剂有164首,不仅辑录了前人应用艾叶的经验,而且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以补充和发展,并阐述了独特的见解。
①单味艾叶方。⑴治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干艾叶水煮顿服取汗)。⑵治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艾叶酒煮内服)。⑶治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熟艾米醋炒,以绢包熨脐下)。⑷治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干艾熏痛处)。⑸小儿脐风(艾叶烧灰填脐中或艾隔蒜灸之)。⑹头风久痛(蕲艾揉成丸,时时嗅之)。⑺心腹恶气(艾叶捣汁饮之)。⑻脾胃冷痛(白艾沸汤)。⑼口吐清水(干蕲艾煎汤啜之)。⑽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捣铺脐上,熨斗熨之)。
②含蕲艾的复方。⑴老小白痢。艾姜丸(陈北艾、干姜);⑵暴泄不止。陈艾、生姜;⑶盗汗不止。熟艾、白茯神、乌梅。
沈金鳌(1717-1776),江苏无锡人,清代医家。后撰成《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总其名曰《沈氏尊生书》,内容赅博,论述亦精辟,颇有精辟,颇有影响。
①艾附丸。⑴妇女经不调者,或由诸般气滞;⑵治由气滞经不行。
②胶艾丸。⑴经水后期而行者,过期太甚;⑵误触击,或因跌扑,腰腹疼痛,胎上抢心,去血腹痛。
③胎漏。血虚来少,古胶艾汤;犯房下血者,八物汤加胶艾。
④妊娠二月养胎方。艾叶汤(艾叶、单参、当归、麻黄、生姜、人参、阿胶、甘草、大枣)。
⑤阿胶散。熟地、白芍、艾叶、当归、甘草、阿胶、黄芪。治妊娠,或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痛,或有所下,或胎上冲心。
再次申明:以上方剂均采集于古代医书,可否按方适用或使用涉及的剂量,谨遵医嘱。

第14天

4-12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赏析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至道无难(三重公案,满口含霜。道什么),
言端语端(鱼行水浊,七花八裂,搽胡也)。
一有多种(分开好,只一般,有什么了期),
二无两般(何堪,四五六七,打葛藤作什么)。
天际日上月下(觌面相呈,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切忌昂头低头),
槛前山深水寒(一死更不再活,还觉寒毛卓竖么)。
髑髅识尽喜何立(棺木里瞠眼,卢行者是它同参),
枯木龙吟销未干(咄,枯木再生花,达磨游东土)。
难、难(邪法难扶,倒一说,这里是什么所在?说难说易),
拣择明白君自看(瞎,将谓由别人,赖值自看,不干山僧事)。
雪窦知他落处,所以如此颂“至道无难”,便随后道“言端语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雪窦道:“一有多种,二无两般。”似三隅反一。尔且道,什么处是“言端语端”处?为什么“一”却有多种,“二”却无两般?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若透得这两句。所以古人道:“打成一片,依旧见,山是山,水是水。长是长,短是短。天是天,地是地。”有时唤天作地,有时唤地作天。有时唤山不是山,唤水不是水。毕竟怎生得平稳去?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种平怀,混然自尽,则此四句颂顿绝了也。
雪窦有余才,所以分开结裹算来也。只是头上安头道:“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虽无许多事,天际日上时月便下,槛前山深时水便寒。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雪窦头上太孤峻生,末后也漏逗不少,若参得透见得彻,自然如醍醐上味相似。若是情解未忘,便见七花八裂,决定不能会如此说话。“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乾。”只这便是交加处。这僧恁么问,赵州恁么答。
州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便问:“既不在明白里,又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却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此是古人问道底公案,雪窦拽来一串穿却,用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今人不会古人意,只管咬言嚼句,有甚了期?若是通方作者,始能辨得这般说话。
不见僧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
严云:“枯木里龙吟。”
僧进问云:“如何是道中人?”
严云:“髑髅里眼睛。”
僧不悟,举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霜云:“犹带喜在。”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云:“犹带识在。”
僧仍不悟,又举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
山云:“血脉不断。”
僧云:“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山云:“干不尽。”
僧云:“什么人得闻?”
山云:“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
僧云:“未审龙吟是何章句?”
山云:“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圜悟在评唱里说,雪窦了解这个公案的内涵,所以作了这个颂词来做总结,先说“至道无难”,随后说“言端语端”,这是在举一反三。再说:“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是举三而反一。圜悟说雪窦这个开示是“三重公案”,意思三次被人“拶住”,差点无法脱身。祖师虽然是慈悲为人,但是说的越多反而让人妄生歧义,好比满口含霜吐不出水,说不清道不明。“言端语端”是说大道并不遥远,就在在言语中显现。为什么说“一”却有多种,而“二”无两般呢?因为“一”指的就是众生本有的平等的真如自性,而自性能生万法,所以说“一”有多种。 佛经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阿赖耶识”、“唯我”、“唯心”等等名称皆是同一物。圜悟著语说:“分几种名称挺好,只有一个法门,什么时候能到达尽头?”“二无两般”的“二”指的是“真”“俗”二谛,“真”“俗”二谛是事物所具有的两种真理,学佛就是要从世俗而入胜义。通达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达佛教,唯有从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扫尽一切执着而显现真如自性。迷悟皆在一念,圣凡同属一体,此乃一切法无二相也。“若不具眼,向什么处摸索?”“不具眼”,就是不具备看透实相的法眼。一个没有开眼的人,应该向什么方向去摸索呢?如果能悟透“一有多种,二无两般。”这两句话,自然就知道方向了。所以古人说:“打成一片,依旧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长是长,见短是短。见天是天,见地是地。”去掉情识计较,将万事万物蕴含的禅理看作浑然一体,这样打成一片之后,对于山水天地的名称名相也不再执著了。苏东坡有诗:“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便是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也很平常。佛经云:“诸法唯假名,但依名字立”。名字怎样称呼并不影响事物的实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心地上平稳?其实很简单,就像“风来树动,浪起船高,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是很正常的自然景观。面对这一切自然现象,只需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无可计较,没有分别。对表相的执著和烦恼也就消失了,那么这四句颂词所说的涵义就透彻了。

雪窦才华横溢,所以他分开用几种比喻来表述意境,但是这也属于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至道无难,言端语端,一有多种,二无两般。”其实根本无需多此一举。因为天上太阳升起时,月亮自然就下去了。窗前山色变深沉时,山水自然也变得寒凉。到了这种境地,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这不就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吗?

雪窦这则颂词一开头就写得很深奥,所谓曲高和寡,所以到后面又透漏一些玄机,松开一些口子。如果学人能参的透彻,就像品尝醍醐美味一样,如果还在用平常情理去计较,那就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了,必然不能领会这些话的奥妙了。“骷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骷髅识尽喜从何来?有喜悦那就是还有意识分别。枯木里有龙吟之声,说明还没有销蚀干净。这两句又是另一件公案了,雪窦把另一件公案和本公案交织起来深入阐释这个“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与石霜、曹山二位禅师的开示交加起来,便禅味十足,风光无尽了。如今的人不懂得古人的意境,只知道咬文嚼字,什么时候才能明心见性呢?如果是一个开悟的大禅师,自然一看就明白这句话的奥妙。

从前有一个参学的僧人去参香严禅师,他问香严禅师:“如何是道?”。这个问题就像梁武帝的“什么是圣谛第一义”一样,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来表达的义理。香严回答:“枯木里龙吟”学僧又问:“如何是道中人?怎么样才算是入道了,才算是开悟的人呢?香严回答:“髑髅里眼睛。”“枯木里龙吟”指的是灭绝一切妄想,参禅参到犹如枯木一般死寂时,依然能听见龙吟一般美妙的声音,犹如枯木逢春,真心的妙用显现了。而“髑髅里眼睛”,指的是断除情识分别之人就像一具髑髅一样死寂,但此时眼识依然能起到觉知作用。香严的意思是禅并非一昧死寂,而是通过止息妄念,恢复活泼的自性妙用,“枯木里龙吟”和“髑髅里眼睛”都是象征死中得活。大死之人才能够大活,如果只能死而不能活,那么就是凡夫了。

这两句莫名其妙的回答让这位僧人实在不解,他又去参石霜禅师。还算他有点小聪明,他直接把香严的答案拿来问石霜。他问石霜:“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石霜回答:“犹带喜在。”就是说最初悟入时心中有一种得法的喜悦感。学僧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石霜回答:“犹带识在。”意思是此时情识还可以起妙用。

石霜几乎将香严的答案点透了,但是这个僧人依然没有领会其中的含义。他又去参曹山禅师。他问曹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曹山回答:“血脉不断。”他又问:“如何是骷髅里的眼睛?”曹山回答:“干不尽。”这里“血脉不断”和“干不尽”指的是众生的见闻觉知和本自具有的自性丝丝缕缕生机不断。僧人又继续问:“什么人能够听见枯木里龙吟之声啊?”曹山回答:“尽大地未有一个不闻。”就是说天底下所有人都能听见。这个僧人又继续问:“未审龙吟是何章句?”不知道这个龙吟的声音有什么说法?有什么依据吗?曹山回答:“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意思不知道什么出处,我只知道听见这个声音的人都已经死了!”“闻者皆丧”大禅师的答案往往就是这样不同寻常,振聋发聩。“闻者皆丧”指的是身心脱落,实证“无我”,“我”不存在了,自然也没人能听见龙吟声了。

复又颂云:“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雪窦可谓大有手脚,一时与尔交加颂出。然虽如是,都无两般。雪窦末后有为人处,更道:“难、难。”只这“难”、“难”,也须透过始得。何故?百丈道“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雪窦凡是一拈一掇,到末后须归自己。且道,什么处是雪窦为人处?“拣择明白君自看”,既是打葛藤颂了,因何却道?君自看?好彩教尔自看,且道,意落在什么处?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
雪窦又写了四句颂词,将香严的“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作了一番阐释和总结。“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识尽眼初明”,在枯木里能听见龙吟声那才是真正的见道了。骷髅里面的情识分别都断尽了,真正的法眼才能起到妙用。“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哪辨浊中清?”百丈祖师提倡“从浊辩清”,“浊法”指的是贪嗔爱取等行为方式,“清法”指的是菩提涅槃解脱等行为方式。当“喜识”都断尽了也不存在有一法可得了,身在其中的人还怎么去从“浊法”中辨别“清法”呢?烦恼即菩提,哪有浊清之分呢?

雪窦真是个有好手段的人,一时间把公案的奥妙之处都写在了颂词之中。但是最后提到为人处,雪窦也说“难,难。”“难、难”就是难上加难。“为人处”指的是禅师接引他人入道的手段。前面雪窦说“至道无难”,这里雪窦又把自己前面的话给推翻,“无难”变成“难、难”,但就这“难”字,也需要开悟的人才能领会。为什么?百丈祖师曾说过:“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就像雪窦在拈古颂古时,到最后也都要化为己用。你说,雪窦接引徒众的家风是什么?“拣择明白君自看”,是“拣择”是“明白”你自己看。为什么绕来绕去说了那么多,又要你自己看?幸好是叫你自己看,不然又陷入执著。你且说雪窦的用意是什么?“莫道诸人理会不得,设使山僧到这里,也只是理会不得。”“山僧”是圜悟对自己的谦称,别说你们领会不了,就是我圜悟在场,也无法领会。圜悟真的领会不了吗?实际上他和雪窦一样用心良苦。他们都担心后人粘滞在颂词和言语上,形成新的执著。所以雪窦要大家自己看,启发学人自证自悟。就像百丈祖师提倡的“一切语言,山河大地,一一转归自己”。一切的理论,包括山河大地间蕴含的禅意都要归于自性之中,禅者要着重开发自身的直觉智慧,回归自性,而不是迷着公案,拘泥文字。陷于知解和妄念的窟穴中不能自拔,不能独立地彻见本性,体悟真理。这就是雪窦的家风,也是圜悟的心迹。

——选自刘松林居士《碧岩探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只要她们还在出图,追行程,做应援,我就会觉得爱是恒久,也想让阿郑知道,她值得绵长爱意。因为我知道她们从这些经历里汲取了无数的勇气,未来也能好好生活。
  • 其中,央企世界500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作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中冶将助
  • 我的4斤不用一周,明天就可以减完了,花喜真的是我的小天使哦,大爱!最近在李佳琦直播间买了一款可复美胶原棒,还用了一次就彻底爱上了。
  • 二、几年前马云说房子会跌的像大葱,今年恒大许家印icon不行了。二、几年前马云说房子会跌的像大葱,今年恒大许家印icon不行了。
  • p.s.出去那天风也太大了,我觉得能吹跑一个小如[挖鼻]#宝宝的少女心##冒个泡##棉花美娃娃[超话]#从现在开始谁收我物谁就是我爸爸[doge]有求必应让干啥
  • 大张的饭馆有着过去的店风,炒勺翻滚下,熟了的不仅是饭菜,还有点滴的人情,人情积攒多了便是感情,我们之所以愿意来,正是因为无论何时走进店里就像回家,大张不见外,拿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春花。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
  • 要相信能写出这种剧本的人一定会有强大的内心,非常理解张巍老师销号的举动,是我我也走,对于那些躲不掉的脏东西,眼不见心不烦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让那些喷子们无处安放的
  • #破事精英#打工人的爆笑故事等你来看[赢牛奶][求关注]还有《老友记》第五季、#上班啦妈妈#2 、#奔跑吧#10 、#极限挑战#第八季、#追星星的人#2、#闪闪
  • 野猫总裁竟然...作者:慕容离白晋江:主受标签:穿越时空 种田文 大冒险 萌宠主角:陈逸,封渊 属性:皮一下软绵绵白猫布偶穿越受喜当爹凶巴巴黑猫总裁攻 文案陈
  • 偶遇情況之下聽到華晨宇的歌,他的曲風很特別,有別一般大眾的口水流行曲(即你在KTV能夠拿起咪高峰就跟唱的那種)最重要的是,他現場表現的能力超強,是聽覺與視覺的享
  • 伟宝是何等聪明,后来竟挖出了我的一番“好意”原来我在捧她,我不尿你那壶云云,岂非承认我不配与你打交道,我用我仅有的骨气对抗你的富有、年轻,也许还有一点点漂亮?伟
  • 父亲节(Father's Day),顾名思义是感恩父亲的节日;今日零点刚过,20岁星二代陈尊佑在外网更新一则即时动态,附称全天下最好的爸爸“节日快乐”并祝福老爸
  • 白羊座:白羊性格超甜,他生来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有什么不开心的,吼一声也就完事儿了,从来不会让坏情绪过夜,他们似乎是一个简化神器,无论你有多复杂的思绪情绪,到了
  • 我现在很想你,等一会可能更想꒒ꂦᐯꍟ.ꌩꂦꀎ春来夏往 秋收冬藏(⊃・ᴥ・)つ我们来日方长看着你可爱的笑容,你就像天上的云朵我好想变成彩虹你是我一世的春暖花开,面
  • 恒指近期都是一路下跌,而我不断部署的空单也不断的获利,我在27260位置提示做空,在27200止盈,直接拿下60个点的利润。原油的大趋势老师在四月低也给大家一个
  • 一个月没出门 三个半月没坐过上海地铁 今天鼓起勇气回了公司一趟 结果上公交了我才发现换手机后新手机没有公交卡… 幸好带了旧手机[衰] 今天好失败 想吃的平成屋还
  • 初中总是大声骂我符笨笨的小田童鞋,对我真心好的小田童鞋,假装没有听懂我的犹豫还是坚定的来找我了。在宾馆等她来时我心跳超级快紧张的不得了,好怕见面尴尬,把以前那么
  • 如果你又想祛痘,又想美白,但想自己解决推荐#高田美白营养针+美思满,比较全面,既可以祛痘,痘印,湿疹,皮炎等皮肤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手脚冰凉、头痛腰痛
  • 當時要去花蓮念書還百般不願,現在想想,有幸進入全台灣最美的地方和最年輕大學就學,幸福死了!年輕的精力就該消耗在探索大自然,騎機車在公路上奔馳,呼吸新鮮空氣,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