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
解:

既然有了真信切愿,就应当修念佛的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者,是念佛法门的根本纲要。

原文: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解: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也不能往生;信愿行三者,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原文: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解:

至于如何修念佛的正行,各随自己情况而定,不能只执着于一个方法。如果自己没什么事情,则应当从早到晚,从晚至早,行住坐卧,说话沉默,是动是静,穿衣吃饭,大便小便,一切时,一切处,让这一句阿弥陀佛洪名圣号,不离心和口。

原文:

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
解:

如果洗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无论出声或默念都可以。若是睡眠时,或身体裸露洗澡,以及大小便的时候,或者到污秽不清洁的地方时,只可默念,不宜出声。

原文:

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
解:

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不要认为这些时候、这些地方不能念佛,只是不宜出声念佛罢了。再说睡觉时若出声念佛,不仅不恭敬,而且会伤气,不可不知。

原文: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
解:

即使是长时间念佛,没有间断,也必须在早晨向佛礼拜后,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再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这个偈颂;然后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者一千声,或者五百声,应当绕行念佛。
【注】: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原文:

〖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
解:

(一定要从东至南至西至北,顺时针方向绕行,为顺从、随喜的意思。顺从则有功德。西域地区最重视绕佛,在我国绕佛与礼佛拜佛同样都有。见文钞正编复马契西书五。)

原文:

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
解:

如果绕念不方便,则跪着、坐着或者站立念佛都可以。念到将要结束的时候,归位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

原文:

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
解:

念《净土文》的,要依此文的意思而发心。如果心不依文义而发,则是徒有虚文,不得实益了。念《净土文》完毕后,念三归依,礼拜而退。这是早上的功课,晚上也可以这样。

原文:

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
解:

如果想要多拜佛的,可以在念佛结束归位之时,拜佛若干拜。九次称念菩萨时,即作九拜,礼毕即发愿回向。

原文:

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解:

或者在功课念完后拜佛,随自己的方便,都可以。只是必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拜垫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原文: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
解:

如果事务繁多,没有空闲,应当在早晨洗漱完毕,若供有佛像,就礼佛三拜,然后端正身心,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净土文》,或者只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这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

原文:

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
解:

如果没有供佛像,就面向西方问讯,然后依照上面的念法去念。这叫做十念法门,是宋代慈云忏主,为王公大臣们,因政务繁忙,无空闲修行而制定的。

原文: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
解:

为什么要尽一口气去念?因为众生心散,又无空闲专念,这样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乱。但必须随气长短,不可勉强多念,勉强则会伤气。再者只可以十念,不可以二十,三十地念,多念也会伤气。

原文:

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
解:

因为散心念佛,难以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佛数量虽少,功德却很深厚。

极闲极忙,既然已经各有办法,则半闲半忙的人,可以自行斟酌,制定适合自己的念佛方法。

以上原文摘自《印光法师文钞》之“与陈锡周书” https://t.cn/RXnNCmL

12.此部《金刚经》来自慧律法师讲解,感恩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陀洹——初果阿罗汉)
证初果阿罗汉的人,能说我得初果阿罗汉吗?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呀,世尊
【何以故?】为什么呢?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是说我们的清净自性根本无所入,没有入跟出,清净自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出跟入。不入,不被染污。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尘、声香味触法所染污。证初果阿罗汉,见一切的境界,通通不会染污清净自性。「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斯陀含——二果阿罗汉)【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也不可以!不能着一个初果阿罗汉,也不能着一个二过阿罗汉。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可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来,也没有去【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阿那含——三果阿罗汉)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三果阿罗汉也不能执着说我证得一个得三果阿罗汉,也不可以,所以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三果阿罗汉怎么可以动一个念头,执着说我是三果阿罗汉呢?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就是不来人间,清静的自性没有来不来这个观念,清净自性,当体即空,没有说不来或者是来,不来是对来讲的,来是对不来讲的,所以三果阿罗汉,心空无我,哪里有什么来跟不来的观念?三果阿那含也不能着一个「我不来」这个观念,
【而实无不来,】根本没有「不来」这个名词。【是故名阿那含。”】
[问第一果。须陀洹者,知身是妄,欲入无为之理,断除人我执着之相]以不执着的心[以无取心,契无得理]不执着心就空。[无取则心空,无得乃理寂]无得就是无生,当体即空。[此人不入地狱,不作修罗恶鬼异类。此为学人悟初果也。][入流者,谓舍凡入胜,初入圣流也]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是[而无所入者。][修无漏业]「无漏」没有烦恼。[不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然而终未能舍离尘境][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者]眼睛是对色尘,耳朵是对声沉,鼻子是对香尘,我们嘴巴是对这个味道,身体对触。色声香味触,对眼耳鼻舌声身。[厌喧求静]厌离这个喧扰,求这个静[六尘之境,于念未忘]。在这个六尘里面,还没有放下这个微细的,对这个微细的念头还没有完全放下。[所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粗糙的没问题,微细的还没办法。
[问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渐修精进之行。修无漏业,念念不住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统统不住,不执着。[然终未有湛然清净之心]可是这个清静之心性,还是没有显露出来。[一往来者。谓人间报谢]人间报谢就是走了。[一往天上,却来受生也]就再来受生。
[实无往来者,谓前念巉着]前念动一个念头才执着,[后念即觉]。所以我们不能一直堕落在这个陷阱里面,要赶快觉悟,时间会越来越短,以前一年放不下、两年放不下,现在缩短一个月放下、七天放下,到最后三天放下、到最后一天放下,最后一念马上放下。这个放下要有一点时间、功夫的。世间人没办法的,世间人碰到境界,一个月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三十年放不下,世间人一句话三十年、一辈子放不下,决定跟他计较。好的朋友变成怒目相视反目成仇,一句话一年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死,一样恨对方。恨对方伤害的是自己的清净自性。世界上最愚痴的人就是恨别人,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嫉妒别人就是输两次。你的条件比别人差,已经输一次了,还嫉妒别人就输两次了。比如说她比你漂亮,你已经输一次了,你再嫉妒别人,那个漂亮的女人,输两次,要怎么弥补呢?你长得漂亮,我内心里面不但不嫉妒,还随喜功德,弥补我的缺失,这样才能平分秋色。
前念才着一个念头执着,后念一个念头就觉悟,[是无得果之心。心即无我,谁云往来。]我们的清净自性,[而实无往来也。]
[第三果,阿那含者,已悟人法俱空。渐修精进,念念不退菩提之心。][名为不来者,谓能断除内无欲心。]内心里面没有贪染,贪欲之心。[外无欲境。已离欲界,不来受生。故名不来。心空无我,孰谓不来。]心本来就空,本来就无我,哪有什么东西不来,哪有什么东西来跟不来这个观念。[故云而实无不来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阿罗汉——四果阿罗汉)
没有东西叫做阿罗汉呀。人法统统空,叫做阿罗汉。既然统统空有什么法呢,实在是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就是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因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与一切法无诤。「无诤」家庭清静没有杂音,团体安详没有纷扰,政治清明两党不对立。
【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问第四果。阿罗汉者,此是梵语,由须菩提当此果也]须菩提证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实无有法者,谓无烦恼可断]没有烦恼可以断,[无贪嗔可离,]当体即空。[情无逆顺]情就是我们这个心性。没有顺境,没有所谓的逆境,顺境本空逆境也是空。所以世尊告诉你,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的缺点。[境智俱亡]境界也没有,所谓能观察的智慧也不存在。[岂有得果之心。我心即空,无得道念。若于道有所得,于法有名,是凡夫之行][即着我人众生寿者相也。][无诤三昧者,梵语也。唐名正定心。心无生灭,名为正定,故云三昧。人中最为第一][离欲阿罗汉者,能离一切欲,亦无离欲之心,微细四相,]我们有分粗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微细的妄想叫做微细四相。微细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以灭尽爱染不生]马上证阿罗汉果。[故谓之离欲耳]「欲」是指烦恼的别名。离开一切执着、分别心的烦恼叫做离欲。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我一点都没有执着,我绝对不动一个念头说我是证阿罗汉果的人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我绝对不会这样子说,如果我是这样子说,【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乐阿兰」就是远离城市三四公里的地方。世尊在世的时候不可以跑到深山里面去,那是虎狼野生动物居住的地方,也不可以离城市太近,离城市太近太嘈杂不好修行。离城市没有很远,也没有很近。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要托钵,如果离得很远,托钵吃饭很困难。如果离得很近,跟世俗闲杂人凑在一起,不容易修行。
因此「阿兰那」就是寂静处。(世尊,我如果执着一个说我须菩提证阿罗汉果,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世尊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已经进入真正寂静处的一个修行人,我是一个无诤的阿罗汉,世尊就不会跟我说,我是一个寂静、进入清净自性、涅槃、不生不灭的阿罗汉,一个圣人。)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实在是没有这样一个造作,【而名须菩提
是乐阿兰那行。】所以世尊就说我是希望无诤的、没有斗争的,清静的一个兰若,也就是寂灭处。[无我心寂]无我就空,心寂灭。[不做是念,我是离欲得道果者][若作是念]即是心有生灭。[不名离欲阿罗汉也]
[阿兰那者是梵语也,此名无诤心]就是没有是非的人。嘴巴从来没有是非。[若作是念,心有生灭,即是有诤心]你跟人家争论不休,表示离道太远了,诤争一个是非人我高下,你面对死亡的时候又有什么用呢?今天你赢了能带什么走呢?今天你受了委屈,一样是生灭法,咽不下这口气,死的时候眼睛上吊,一点帮助都没有,即是有诤心。
[实无有行,是无生灭,所以佛许须菩提]你是真正喜欢寂静处的一个修行人。[是乐阿兰那行者]内心寂静,方便说,就像阿兰那。心寂静处才是真的道场。心无诤,无生灭,无分别,无执着。[只如今一切诸法,若于脏腑中]「脏腑」就是心中,一切法你在这个心中。「有纤毫停留」只要有一点点的停留。[是不出网]你跳不出这个烦恼网生死网。[但有所求所得]只要你有所求,有所得,
[生心动念,尽是野干。]这个野干像狮子,可是又不是狮子,表示假的。身心动念就不是本性的意思,不是真正的大般若,你只要起心动念,统统是像狮子,而不是狮子,你只要起心动念,好像是本性,可是已经离开本性太远了。[若脏腑中]若在心中,[都无所求,都无所得,此人诸恶不生。]因为善恶是在起心动念论断的。[人我不起。]
[是纳虚弥于芥子中]表法的,只要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起来。所有无量无边的人、我、宇宙的这些,当体即空。就在我这一念间显现。宇宙万有就在我的心性、清净心这一念显现出来,只要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起,所有再大的境界不离开我们戒指这么小芥子这一念。
[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一念清静心量广大的意思,四大海就是表示广大。[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不惑不乱]对于一切的境界不迷惑也不动乱,[不嗔不喜]很平淡,[是无事人]对于一切境界当中不迷惑也不动念。不落动乱,没有嗔恨。也不特别的专、执着、喜悦。这就是见性无事人。[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知解」就是着知见而修行。「头陀」就是吃尽苦头。把这个身体弄得饥饿,一个礼拜吃一餐两餐,吃一点点,吃尽苦头,可是只却执着自己的知见。众生就犯了一个毛病,自己很行的地方,就觉得别的道场不行。自己觉得还行,就认为别的法师不行。互相攻击是佛门的不幸,互相攻击不是佛法,万法平等。[是名天眼]这就透视一切,天眼就是没有障碍。我们肉眼看到墙壁有障碍,如果你不着一切知见,就是跟有天眼的人一样,无障无碍。[是名有法界性]这个是真正佛教的正法。是佛出世度众生。你现在自性自度你就是佛,你要直下承担,你就是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2.此部《金刚经》来自慧律法师讲解,感恩
【我者,为性自在】,那么一般是执着这个假相为我,【强名之也】勉强说一个【我】,【闻者,听闻也】,【一时者,谓说理契机】,【感应道交之时也】因缘契合。【佛者,梵音】中国话,叫做觉悟。学佛是学觉悟。感应道交的时刻,佛就现前说法,说了法每个人都觉悟了,【内觉无诸妄念。】内心觉悟了,没有一切执着,这个妄念,就是执着分别颠倒妄想,【外觉不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不值得执着。因为时间总会过去的,通通是无常,怎么说通通是无常,你执着它也会消失,就是不执着它,它还是会消失,你活到生命的尽端,这些通通用不着,【又云教主也。】【佛】就是教主,非相而相。【无相当中显相】【应身佛也】。相当体即空,非相就是空。相而非相,就是空相,【报身佛也。】非相非非相,非相就是空,非非,负负得正就是有,无量的庄严相,就是有相。非相非非相,说有相也不对,说无相也不对,叫做非相。那个非相,意思是说,说无相也不对,佛有无量庄严相,怎么会无相呢,说有相也不对,就是这个意思,说无也不对,说有还是不对,【法身佛也。】【在】就是所在之处,【舍卫国者,说经之处也。】【祇树者,祇陀太子所施之树】树是表法的,树谓法林,【法】:万法,林就是如林,万法就像一片树林,无量无边。所以世尊所说的法如恒河沙说不尽。给孤独园者,就是给孤长者。【孤】就是孤儿,没有人照顾的叫做孤,【独】就是年纪大了没有人养,单独一个人。所以叫做给孤独,给孤长者所施之园,【共建立精舍也。】【比丘者,去恶取善,名小比丘,善恶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达此理,即证阿罗汉位,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六贼就是所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贼盗我们心性的功德法财,意思是说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看到什么拼死的执着,自己本性的功德法财,通通被劫走了,而不自觉知。能破六贼,小乘四果人也。
【尔时,世尊食时】那个时候刚好是吃饭的时间,托钵的时间,所以世尊就【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因为精舍都建立在比较郊区,入舍卫大城,人多的地方就比较能够托钵到供养,没有供养,比丘当然没有办法修行,要吃饭呀,所以入这个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次第乞已,表法的,表示平等心。比丘托钵,不分贫不分富,一律平等,这个经典要懂得这个是表法的。【还至到处】,表示万法回归自性。【饭食讫】吃完了饭,【收衣钵】,把衣服跟钵收起来,【洗足已】把脚洗一洗,【敷座而坐。】:这个很重要,这个【座】,敷座,第一个这个【座】表示如如不动,而坐,第二个【坐】表示万法皆空。世尊清静自性没有办法讲,世尊都是用表法的,来告诉你,清静的自性其实随时随地都在我们的身旁发现,【随缘识得性,可谓不思议。】随着种种的因缘,如果能够见到自己清静的自性,可以说是不可思议,我们内心里面有一个清静的自性,如如不动的清净自性。
说:尔时,世尊食时,那个时候世尊,刚刚好托钵的时间,吃饭的时间。就著衣持钵,入这个舍卫大城,来到舍卫大城,就乞食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用最平等的心没有贫富分别的心次第乞已,还到,托钵完了,回到了原来的精舍,这个位置,表示万法回归自性,吃完了饭,饭食讫,就收衣钵,洗了足,就敷座而坐,就是安住在万法皆空不可得的心性上。敷座,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性,展开了如如不动的本性,而安住在万法皆空的心性上。【尔时者,佛现世时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无有等量,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跟佛比,【一切世间之所尊也。】
【食时者,正当辰食将办之时也,著衣者,柔和忍辱衣也。】其实这个在警惕:我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凡是出家众,披佛的袈裟的人,都应当柔和的心,要有忍辱的心,袈裟也是表法的。不能说我们著了一个袈裟,却跟人家大小声,所做的事情跟世俗人没什么两样,世俗人争的你死我活,我们出家人也跟人家争得你死我活。世间人嘴巴不留口德,我们出家众是柔和的心,忍辱的心,怎么可以像世俗人这样子呢,所以我们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既然披了袈裟,常怀柔和的心,常怀柔软的心,才不会辜负我们一生一世披了这个袈裟。
【乞食者,欲使后世比丘,不积聚财宝也】。佛陀当时在世是这样子,我们现在时空整个转换了,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时空整个转换了,我们虽然过着大乘不托钵的生活,但是千万不能贪财。
【次第者,如来慈悲,不择贫富,平等普化也】。【洗足已者】表法的,表示【静身业也】。【敷座而坐者】就是万法皆空,【一切法空是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的儿子十岁啦[蛋糕][蛋糕][蛋糕]每年的生日爸爸妈妈都不曾缺席 只要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都会无条件满足 今年如愿和同学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了简单又难忘的生
  • 二、扬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避短,那个短永远都在,如果是硬伤,那就麻烦了。早上好,生活不会告诉你路该怎么走,只会教你怎么去适应,人生让你懂得人情冷暖,生活让你体会
  • #肖战[超话]# 愿肖先生岁岁有今朝年年皆顺安烟火璀璨旧如愿以偿历经态波仍觉得当战值得我的大明星,祝你永远在聚光灯下热烈明亮,红海如同肆意盛开又永不凋零的玫瑰
  • 落款:绝命诗/永嘉诗丐每每看到此诗,不由内心里长叹一声,……叹自古众多落魄文人之酸楚,求取功名者寥寥,又手无缚鸡之力果腹,反被优雅的诗词和执着的信念所累,沦落为
  • Trời ơi, đã bao lâu rồi mình mới thích 1 nhân vật nữ nhiều đến thế T_T Cấp sau n
  • [哆啦A梦汗][哆啦A梦汗]脑子里计划出去玩真开心#MOTD[超话]##Amao用了都说好# 涂了这只土色谁不夸一句美女你真是又酷又辣#4U2 banana这只
  • 多数的耳鸣在医院检查,并不能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诊断为神经性耳鸣;虽然耳鸣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必须引起警惕,中医认为耳鸣跟五脏气血状态都有关系,多少能反映身
  • 戳图,科学稳住血糖值【#人体24小时血糖走势一览#】#Uzi官宣复出# 2021年12月15日,中国著名电竞选手Uzi(简自豪)宣布复出,Uzi表示,这段时间身
  • 趁着时光还在,好好爱自己,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那就简单轻松的过,别让生活的苦,淹没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就像我心里也只有一个你早安心语[玫瑰][玫
  • 今天上午暴雨尾声时风起云涌,北京一时间出现了不少“云海”和“海市蜃楼”一样的景观 ​ ​​​时间过得好快 两周年了 本来想找个借口出去吃顿好的 不巧你又要加班
  • 团 |每日黑巧超级宝藏巧克力每日黑巧大家等太久了,话不多说先上机制❗此次活动✨:全店购买订单备注暗号“瓜皮妖”满60送20g玉米脆*1,满120送20g玉米脆*
  • #StrayKids1007回归##StrayKids# 【221018】 sbsnoriter更新I.N part3 ❤221009 人气歌谣 #任务照片#
  • #马列主义#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被统治阶级,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但没有生产资料,靠向资产阶级出卖劳动力生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
  • 为了融入这个圈子,朵朵妈还是“屈服”了,花了一千多元给女儿换了新手表。可朵朵死活要换,还指明要换某品牌:“全班同学都用那个牌子,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不是,不同的手
  • 例如yeezy 350 V2,AJ1,不过即使你做的再好,过鉴定还是有难度的,你必须要换鞋盒!当时呢我就想,虽然我从来不追星,但是我也不反对孩子有偶像,因为我觉
  • 每年万圣节期间,涩谷站周边都会聚集很多年轻人,事故不断,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日本于2019年制定该了条例。韩国虽然从2006年开始制定演出、活动现场的安全手册,进
  • 我们肯定好好准备[笑cry][笑cry][打call][打call]想想就激动!!
  • 他们能对人的精神潜移默化,能影响到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从未想过要消灭资本,当然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可以说,这世间只要存在金钱,谁都没有这个能力。#结婚有必要买房吗#
  • 我不客气的呼唤着“妈妈”他都会无奈的应着,特别耐心的,温和的,按部就班的……这时,我学会了“使唤”他满足于我所有的需要帮忙被照顾的使唤,而这,注定要会锻造出一个
  • 如果还有机会看到基德&赛罗打架的话,除非以后基德陷入了暴走,赛罗去阻止他,或者有人下套离间了两人的关系[思考][太开心]【赴美面签顺利过,积极配合对答如